胤礽看着我,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劝走了他,我继续向着弘德殿走去。虽说我劝阻康熙不要急忙出行,但他终是按捺不住,没几天就宣布三月里将奉太皇太后临幸遵化汤泉,接下来便是宫里宫外为了这次出巡个个忙得焦头烂额,一片兵荒马乱。

走进了弘德殿,我一眼便看见康熙正坐在书桌旁,台阶下站了一个青年侍卫,身穿明皇绸缎行褂,面容俊秀,眉目如画,浑身上下并没有一般武人的彪悍,反而自有一股淡淡的风雅之味,儒雅洒然,看上去便令人觉得如沐春风。

他看见我,微微笑着点了点头,我以眼神微微示意,先向康熙请了个安。

康熙抬起头来,看见是我便站了起来,边走下台阶边笑道:“你来了。朕正在同容若商量这次南巡的事儿,你也来听听。”

我这才向着纳兰容若微微躬身,嘴里说着:“见过纳兰大人。”他是康熙身前的一等侍卫,深得康熙宠信,跟我一样,算是康熙身边的“红人”。

他微笑着回了个礼,并不多说话。康熙能够容许他这样的人跟我如此亲近,是很难得的。不过他与几年前逝世的妻子恩爱非常,从不留恋花丛自诩风流,这种痴情的个性恐怕就是康熙最为欣赏的地方吧?要不然京里的大臣世家子弟多如牛毛,单凭他是明珠长子的身份恐怕也无法得到康熙如此的赏识。而且他也有着一颗晶莹剔透心,知道康熙对我的特别,所以从来不在我面前有半点而不寻常的举动。

我跟他打过招呼,便看向康熙,笑道:“不知皇上究竟是怎样打算呢?”

康熙看着我笑道:“朕已经决定了,此次微服出巡,朕只带三个人出门——你、容若,还有月梅。”

我一听,吓了一跳,问道:“皇上身系国家安危,如此安排是不是太过冒险了?再说,为什么要月梅参加呢?”

康熙呵呵笑道:“微服出巡嘛,人多了不就露馅儿了?朕之所以让月梅同行,是要她当你的丫环,而你,就扮作朕的妻子如何?”

惊吓一个接着一个,我有些招架不住道:“皇上,这怎么可以?!奴婢…”

他轻轻捂住我的嘴,笑道:“男人们出门,如果无缘无故带着个丫头同行,岂不是惹人疑窦?况且,”他看着我,眼里流露出浓浓的温情,“在宫里,我无法让你得偿所愿,那至少在外面,就让我们如普通人一样地生活吧。”

我一窒,说不出话来,愣愣地看着他,然后慢慢垂下头,轻声说道:“奴婢谨遵圣意。”

他满意地笑笑,放开了我又道:“至于安全嘛,朕不担心,容若乃文武全才,朕信得过他。况且沿路朕也有安排,你大可放心。”

我无奈,实在不想让“元华饭庄”承受那么大的风险,可在纳兰容若面前也不好跟康熙说什么,回头一想,这次微服出巡与我并没有关系,那就应该是史实了,那么康熙应该不至于在这次的行程中受到什么伤害吧!

转了个念头,我又问道:“皇上,那小六子呢?不带上他?”小六子从小侍候他到大,以往康熙到哪里可从没扔下过他。

“他啊?”康熙想了想,笑道,“罢了,一个太监,到哪里都瞒不过人的。”

我和容若不由得也都笑了,我忽然想起胤礽的请托,便说道:“皇上,太子也想跟去汤泉。”

康熙听了,皱了皱眉头道:“他又去烦你了?这孩子也不知怎么回事,有事不直接来找朕,偏偏总去烦你。他年纪还小,功课不能耽误,不能跟去。”

这个答案早在我的预料之中,于是说道:“是,那奴婢就这样回太子了。”

他摆了摆手,说道:“你还要忙南巡的准备之事,太子那里,朕会派人去说。”

第六章 冤家路窄

三月癸酉,康熙陪着孝庄,带着文武官员、太监宫女、侍卫扈从,一行人浩浩荡荡开赴遵化。[.aishuzhe.首发]但刚从北京城出来,康熙就带着我、纳兰容若和月梅三个人溜了。空的銮驾成了障眼法直奔汤泉,一到目的地就传出康熙“旅途劳顿、龙体微恙”,需要好好休息静养,于是一应国事全交给福全代为处理,如有紧急事情则交由太皇太后决断,我们四个人分乘两匹马,轻装简从直奔江南而去。

一路上我们不敢耽搁,虽不至于风餐露宿却也是快马加鞭,一直来到滁州才换了一辆骡车,康熙扮作书香世家子弟,纳兰容若仍然是他的侍从,我扮作他的夫人,月梅自然是我的丫环,一行人这才慢了下来,以南下探亲访友的名义继续前行。

不几日终于来到南京城,想起当日在这南京城中的种种,我不由得唏嘘万分,便是月梅也是感慨万千,少女情怀总是春,然而故地重游,她却已经不是当年的青涩少女。

其中滋味自然只有我们能够体会,我们相视一笑,握紧了彼此的手。

进得南京城来,里面的景象倒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相对于三藩之乱前,民生却凋敝了很多。街上的行人少了,商家关门的多了,酒楼茶肆里面的人也不多,“唯二”生意兴隆的,便是我的“元华饭庄”与南宫凌的“翠名居”。前者是因为势力实在太大,而且档次够,对叛乱的官员们来说也是个消遣的好去处,自然不舍得影响破坏;后者那就更不用多说了,台湾郑经实际上是参与了三藩之乱的,属于他们势力范围的“翠名居”当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康熙颇有兴致地让骡车停在了“翠名居”的前面,看着这家生意兴隆的酒楼说道:“曦敏,没想到啊,除了你的‘元华饭庄’之外居然也有这么兴旺的酒楼立足于这南京城中。”

我掀开车帘的一角看了看,笑道:“玉,各个商家自然都有它的经营之道,商人头脑精明,能够在这乱世中保有一席之地并不稀奇啊。”

他笑了,说道:“得了,说起生意经,我还真不如你。不献丑了,我们进去吃个饭,一路上都只光顾‘元华’,今天咱们就试试别样风味如何?”

我愣了一下,嗫嗫道:“可是…”

他看了看我犹豫的样子,于是笑道:“好了好了,没事的,不就一餐饭的时间么?不会有什么意外的。”说着自己先下了马,来到骡车前伸出手。

我无奈地扶着他的手下来,看着眼前的酒楼愁眉不展。不知道郑睿有没有跟南宫凌说起我在康熙身边的事情,不然以南宫凌的智慧,很容易便能推测出康熙的真实身份,“翠名居”是郑家的眼线,如果康熙的身份暴露可就后患无穷。

康熙并不知道这段曲折,笑嘻嘻地拉着我走进去,我只好在内心祈祷,南宫凌不会那么有空,有事没事就跑到自己的酒楼来,而我也不至于这么倒霉,难得来一次就这么巧撞上他吧?

跑堂的小二见我们穿得齐整,似乎是有些家底的人,便把我们让进里间,康熙却不要隔间,只在大堂里坐了,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他这次出巡的目的之一便是巡视民情,在大堂里吃饭自然能探听到不少民间情况。

点了几道招牌菜,又要了一壶酒,康熙一边吃着一边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楼里楼外。听了一阵也看了一阵,他说道:“如今瞧来,这南京城倒是没有受到太大的战乱影响。曦敏,你以前来过南京,你的看法呢?”

我照例是不喝酒的,只抿了一口茶,说道:“南京是大城市,便是叛军们也不会拿这里怎么样。真正饱受战乱之苦的,还是那些山野乡间、贫苦百姓。我想,出了这南京城,不出百里必然跟这儿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康熙想了想,点了点头道:“你说得有理。这回我们出来,自然不能只是在大城里、光鲜亮丽的地方转悠,什么地方都要去看一看的。”

我忙道:“玉,如今出门在外不比家里,不论去什么地方都要事先做好准备功夫,不然万一出了事,你叫我怎么跟老夫人和家里人交代?!”

他看着我认真的表情,哑然失笑道:“好,好,都听你的。”顿了顿又笑道,“不过出来这一趟,看到你这么为我担心,便也值了。”

我听了一愣,看着他有些戏谑,几分深情的目光,不由哭笑不得。转头看去,只见容若和月梅各自捂了嘴偷笑,面上倒有些臊了。

他看着我有些晕红的面容,面上的笑容更见柔和,桌底下悄悄伸出手来,拉住了我的。我微微一惊,抬眼看他,望进他深邃的眼眸,不由微微一笑。

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忽然听见自楼下传来一阵骚动,一行人走上楼来,凡是来这里的常客大家无不起身相迎,寒暄客套之声不绝于耳。我仔细一看,不由吓了一跳——真是好的不灵怀的灵,怎么就真的让我碰上南宫凌了呢?

心慌意乱间,想要避作不见却又不知道怎么办好,却见南宫凌一道眼光瞟了过来,跟我的目光相对,两个人俱是一愣之后,他的眼中飘过一丝诡谲。

康熙正要有兴致地打量着南宫凌,从身旁众人的称呼中,他早已知道这个人便是“翠名居”的大老板,于是笑道:“这可不是应了‘江山代有才人出’这句老话么?你看,这南京城中两大酒楼饭庄,你也好,这位老板也好,竟然都是年轻有为之人。”

我还来不及搭话,南宫凌已经笑嘻嘻走了过来,作了个揖说道:“请恕在下冒昧,这位公子看来面生,是否初来南京城呢?”

康熙不明究底,站起来也拱了拱手,笑道:“在下龙玉,是来南方探亲的,确是第一次来南京。”

南宫凌笑道:“难得难得,龙兄远道而来,不如就让在下做个东道如何?”

康熙此时也觉得事情有些蹊跷,于是笑推道:“这如何使得?在下与兄台素昧平生,怎好让兄台破费?!”

南宫凌眼中诡芒一闪,道:“哪里的话,龙兄既然是静茹姑娘的朋友,便也是在下的朋友,这个东道自是不冤。”

我心里重重一跳,看见康熙眼中有着霎那的莫测,慢声道:“在下失礼了。原来兄台识得拙荆吗?”

“拙荆?”南宫凌的眼神又闪了一下,道,“在下几年前跟静茹姑娘曾有一面之缘。”

康熙介绍我是他夫人,南宫凌却仍旧称呼我“姑娘”,是不承认?还是从郑睿那里得知了我的底细?我分辨不出来。

康熙是何等聪明的人物,当下眼神便沉了下去,我见势不对,忙起身笑道:“南宫先生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只不过我们还要继续南下,行程匆忙,就不打扰南宫先生了。”

月梅如今也是磨练得精明剔透,当下便给纳兰容若使了个眼色,容若也不是笨人,立刻就会意,向着康熙恭敬地说道:“爷,时候不早了,再不走怕就要误了行程了。”

康熙早已不耐,于是顺着台阶就下,对南宫凌说道:“兄台的盛情厚意我们心领了,不过我们还有赶路,就此拜别吧。”

南宫凌微微一愣,但随即便不饶不休问道:“不知龙兄去向如何?你初次来南方难免人地不熟,在下不才,愿尽绵薄之力。”

我一时之间有些摸不着头脑。虽然我跟郑睿算是朋友,但跟南宫凌的交情也没有深厚到要紧追不舍的地步啊!看了看月梅,她也是一脸茫然。

康熙纵然心机深沉,如今也不免微微动气,当下冷然道:“多谢兄台关心,不过我们亦非无知小儿,这点小事还是做得来的。”说罢不再搭理他,揽着我便向楼下走去。

我虽然觉得这样不太礼貌,但对于南宫凌的苦苦纠缠这样倒也不失为一种解决的方法,况且康熙正在气头上,我还是不要惹他为妙。于是乖乖跟着他,一声不吭走开了去。只是一路走开很远,却仍然觉得从背后投射过来一双诡谲而冷冽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

****

本来打算在南京落脚休息,但被南宫凌这么一闹,康熙索性连南京也呆不下去了,我们一行人只好直接出城,来到南京周边的一个小镇。正如我的预料,在这里已有几分兵灾战祸的味道,不过好在离南京并不远,不算太严重,却也是看得康熙阴沉了脸,我倒有些不确定究竟是民生凋敝所导致的,还是被南宫凌影响的。

康熙的心情不好,我们几个也不敢放肆,只顾静悄悄做着自己的事。康熙却仍旧不许我多动,只叫我学那真正的贵家夫人受人伺候便是。

来到夜里,他的情绪看起来似乎好些了,我也稍稍放下点心,却也仍旧有些戒备。他一直在气怒上并未发现我们的异样,如今冷静下来却一眼就能明白,当下苦笑了一下,将我拥进怀中,叹道:“曦敏,不要怕我,你该知道,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再对你动怒,那后果…我承受不来的。”

我心里也有些感叹,轻声说道:“我知道。可是…你不开心,我也觉得难受,偏偏又不知道你为了哪桩事不开心,不知从何劝起,只能眼巴巴地着急。”

他默然半晌,轻轻抬起我的头,看着我说道:“我是在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当年要放你出宫?让我在你的生命里有了两年的空白,无法涉足。”

我心中回转万千,只能轻轻抱住他。但若没有那两年的分离,恐怕到现在我也不能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爱他吧?两年的分离,让我们彼此都看清了自己的心,这,是福?还是祸?

“玉,南宫凌的事情…”我看着他,欲言又止。

他却只是看着我,半开玩笑地笑道:“这事儿,你愿说,便说。不愿说的话,也就罢了。反正你身上的秘密已经不少了,也不差这一件去。”

我吃了一惊,瞪着他,他无奈地笑了笑,道:“那南宫凌叫你‘静茹’,那是你的本名吧?你其实不是旗人对不对?”

我心里重重一震,骇然地看着他,他愣了一下,立即把我抱进怀中,温柔说道:“别担心,这事儿我已经处理好了。鲁家那边我早已命人修改过他们的户籍,如今你已经是名正言顺的旗人了。我见你并不在意,所以也没提起。只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有些苦涩地笑道,“你究竟来自何处,至今我也未知啊。”

“我…”我不知如何开口。我有些时候其实神经很大条,很多事情都未能考虑周全,而他却一一记在心上,默默为我排除一个又一个障碍,竖起一道又一道屏障,每多知道一分,我的心就越沦陷一分。不是不感动的,但…叫我如何说起?说我是未来的人?他能相信么?

他轻轻拍了拍我,叹了一口气,道:“没关系的,你什么时候想说再说吧。你的身上有太多的秘密,为什么不会变老?那些经营的方略从何而来?还有,那晚上的刺客,你其实是认识的吧?”

听到这里,我的身子禁不住微微颤抖,他低沉地笑了,抱紧了我,说道:“不要担心,我相信你,否则也不会放他们走。你的秘密,我也不愿勉强你说,敏敏,你太聪明,太特别,虽然在我的身边,却像随时都会离我远去,你可知道我多想你像其他的嫔妃那样把一切都交给我,无法离开我半步?可惜你永远不会跟她们一样——虽然我喜欢你的特别,却也有时候忍不住痛恨你的特别。而我的身份也让你放不开,让你无法放心依赖我,所以我只能等,等你有一天愿意全心全意为我敞开心扉,等你愿意跟我共同分享你的秘密。”

“玉…”我的喉头哽咽,千言万语,却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第七章 战船

忽然纳兰容若的声音在外面响起,轻轻叫了一声:“爷。(本书由爱书者.AiShuZhe.首发)”

“什么事?”康熙皱起了眉头问道。

容若道:“有事情要禀报爷知道。”

康熙轻道:“进来吧。”

我见容若就要进来了,急忙想要坐起来,却被康熙抱住动弹不得,只好继续偎在他怀里,看着推门进来的容若脸上发烫。

纳兰容若倒是神色不便,仿佛什么也没看见似的恭恭敬敬对康熙说道:“爷,镇子外面发现有些许可疑的人迹,您看…”

我跟康熙同时吃了一惊,互视一眼彼此明白了对方的心思——这个南宫凌还真是阴魂不散哪!

“曦敏,你是不是跟那南宫凌有什么过节?”康熙看着我问道。

我摇了摇头,道:“没有。”

康熙想了想又问道:“那你可知道为什么他对我们如此纠缠不休呢?”

我微一沉吟,又摇头道:“不知道。”我想来想去,唯一的可能就是他是为了郑睿而务求掌握我们的行踪,毕竟郑睿痴恋我的事情他一清二楚。

康熙默默思索着,纳兰容若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提出意见:“爷,要不要让官府插手…”

康熙摆摆手道:“不妥。此次朕微服出巡,知者寥寥,如果此时惊动官府,不但一切安排全部作废,还弄个此地无银三百两。”

“那…”

“我们明日照常启程,反正也没有什么隐密任务,他们爱跟就让他们跟着吧,只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行动即可。”

“是。”纳兰容若答应一声,康熙挥了挥手,他便退了出去。

“玉…”我抬头看他,欲言又止。

他看了看我,温柔笑道:“什么事?你直说无妨。”

我想了想,终究还是说道:“你…真的要去福建?”

“对啊。”他笑道,“不去福建如何了解台湾的情况?我们这趟出来不就为的这个么?”

“可是,福建现在还不是很安全啊!!”我抱紧了他,“实在太冒险了,不如我们先回去,过两年再来如何?”最好是等收复了台湾再来。南宫凌发现了我的行踪,是肯定会通知郑睿的,且不论南宫凌知不知道我的身份,郑睿却是再清楚不过。以他的聪明,肯定能够推断出康熙的身份,郑家在福建的势力强大,此去不是羊入虎口么?

康熙失笑道:“你这是怎么了?都来到这里了还这么说。一路上的护卫安排你都是清楚的,不会有事的。”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啊!如果不是南宫凌发现了我,我也不至于如此担心。但此中的凶险,叫我如何告诉他呢?

他深深地看着我,眼里的温柔将我层层覆盖,柔声说道:“我知道你是为我担心,好吧,那这样吧,一到福建我就去见姚启圣,有了官府的保护,你该放心些了吧?”

姚启圣是福建总督,负责总揽台务。我将信将疑地看着他,问道:“真的?”

“真的。”他郑重地点点头,“台湾的事情朝中数他最清楚,我本就要找他问个明白的。”

我仍旧拢紧了双眉,虽说康熙的帝王生涯还有很长时间,但这次的微服出巡却从来没有任何记载,我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情一点把握也没有。郑睿的本事我是清楚的,心里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却又无法明确向他说明。眼见他的主意已经无可更改,只能轻叹了一声,闭口不言,独自在心中默默祈祷。

****

一路上,我们只装作从来不知道有人跟踪窥探,扮足了探亲的世家子弟的样子,一路走走停停,终于来至福建。但暗地里,纳兰容若早已安排了人密切监视那些探子的行踪,正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进得福建,与北方大相径庭的民俗风情渐渐显露出来,穿着芒屐、大裾衫、斗笼裤的客家妇女,赤着双脚、上穿大裾下着宽筒深档裤的男人们,崇武头、蟳埔头、辫子头、包子头、打结头、目镜头、面干头、鲍鱼头、扁针头、双鱼头、粗脚头、信杯头…多彩多姿的女子发式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皇宫式样建造的官式大厝“皇宫起”、具有浓厚客家气息的土楼、极具特色的廊屋式风雨桥…各种各样的建筑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福建临海,东西往来频繁,荷兰人更是一度占居台湾,以至福建的各种建筑或多或少都带上了一些西洋的风格,科林多式的圆形廊柱、绿釉面的瓶式栏杆、百叶窗等西洋建筑风格跟龙脊凤檐、华丽外饰,砖石结构的门庭垣墙、楼房前后的花圃林木等传统民居特色结合在一起,豪华气派,叹为观止。

我的一位好友曾经在厦门读大学,我却从未去过福建。况且在二十一世纪,又怎么可能看到如此完整富丽的“古迹”?于是便连我这个对旅游一向不大感兴趣的人也忍不住兴致盎然,直道这次来对了。

来到福州府,康熙果如先前所言,直奔姚启圣的总督府。

姚启圣并不住在官衙里,而是住在典型的福建民居——官式大厝里,我们寻至门前,门房却说他家老爷正在接见重要来客,一律谢绝会面。康熙无奈,只得将手中留有御宝的扇子交给门房,只说:“你家老爷见了这个,自然会来见我。”门房将信将疑,接过扇子去了。

康熙转过头来看着我,笑道:“这个姚启圣,好大的架子!待会儿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不是有客人、什么客人能够让他放下一切,拒绝接见任何外客。”

我轻轻笑着,说道:“福建总督也不是个容易的差事,他自然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

正说着话,只听门里从内到外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和脚步声,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半百的富态男子急匆匆向着门口奔来,门房和几个家丁跟在后面也是一溜小跑。待来至近前,那富态男子抬头一看康熙,立即吓得脸色苍白,双脚一曲“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颤声说道:“臣…叩见皇上…”

康熙哈哈笑着,走上前去一把把他拉起来,说道:“免了免了。朕微服出访,你可别泄了朕的底细。”

那姚启圣又惊又怕,忙唯唯诺诺答应着,恭恭敬敬请康熙入府。

康熙笑着看着我,说道:“敏敏,来。”

我笑了笑走上前去,先对姚启圣福了一福,恭声道:“曦敏见过姚大人。”

姚启圣吃了一惊,定神看了看我,但想必是知道我的事情的,马上又谦容笑道:“曦敏姑娘好。”

我这才走到康熙身边,他伸手揽着我,一同步进姚府去了。姚启圣又是微微一愣,这才赶紧跟上,走在我们身后。

一路上,我们仔细打量着这有名的民间建筑式样。官式大厝的大门平常是不开的,都从偏门出入,此时姚启圣自然是叫人大开正门,把康熙迎了进去。我们绕过正中的木板壁,走过下落之后便是一道宽敞的天井,天井中点缀着盆景山石,自有一种自然幽雅之趣。过了天井便是主屋正厝,中间是厅堂及后轩,其左右各有前后房四间。厅堂面向天井,宽敞明亮,厅口铺砌着平整的条石,四周墙面贴砌红砖,构成各种吉庆喜彩的图案。室内地面铺砌耐湿耐磨的红方砖,窗根门扉则雕缕以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厅内摆放着端雅的紫檀木家具,配以青花瓷器,很是有一种清雅淡然的味道。

康熙打量了一番,笑道:“你这儿的布置确实不错。”

姚启圣头也不敢抬,忙道:“谢皇上盛赞。奴才这里是山野陋居,那儿比得上紫禁城啊!让皇上见笑了。”

康熙心里有事,也不跟他客套,直接问道:“方才你的门房说你正在接见客人,什么客人这么重要啊?”

姚启圣抬头看了看他,忽然神秘地笑道:“回皇上,奴才见的这个人,跟皇上的来意倒是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呢。皇上这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噢?”康熙倒是来了兴趣,笑道,“你倒说说,朕的来意是什么啊?”

姚启圣笑了笑,轻声说道:“奴才斗胆揣测,皇上的来意,怕不是为了台湾么?”

康熙眼中利芒一闪,遂又笑道:“你倒是有副七窍玲珑心。那你再说说,什么人跟这件事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呢?”

姚启圣笑笑,故作神秘道:“不知道皇上肯不肯屈驾奴才的书房呢?”

康熙不由又好气又好笑,说道:“看你这么故弄玄虚,朕倒要好好瞧瞧那是何方神圣!带路吧。”

姚启圣领了旨,忙走在前面引路。康熙揽着我走在后面,轻声笑道:“这老小子神神秘秘的,若是那人不如他说的那般重要,我一定赏他一顿板子。”

我捂着嘴偷笑,不说别的,看康熙能在臣子面前这么轻松,这姚启圣也不可小视了。

来到书房,我和康熙都吓了一跳,因为等在那里的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金发蓝眼的外国人,旁边还有一个通译,此刻早已跪伏在地。姚启圣介绍道:“皇上,这位是从荷兰来的传教士波利马,他对现金的各类战船可是深有研究呀!”说罢又让那波利马参见康熙。康熙自幼笃爱西学,京城里的传教士也不少,对外国人也算是见怪不怪了。波利马并不似北京城里的那些传教士,并不懂得中国宫廷的参拜礼节,只是照着他们国家的那一套来,好在康熙被姚启圣最后那句话吸引了注意力,倒也无暇理会。

他吃了一惊,忙问:“战船?你找他来是为了研究战船?”言谈之间竟然有些失态。

姚启圣恍如不觉,仍毕恭毕敬道:“回皇上,是的。台湾战船与我大清战船大不相似,皇上请看。”他指着桌上的几幅图画,“我大清战船,长不过二、三丈,宽不过二十来尺,双桅,二铁锚,四木锭,配橹两支,船工十五人,水兵二十人,装铁炮十余门,此外还有火罐、藤牌、鸟枪等军器,全都摆在甲板上,没有任何掩护。皇上再看这台湾水师,”他换了一幅图画,接着说道,“这是台湾水师的主力福船,此船可乘六十余人,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二桅,舱三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士兵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并可顺水顺风冲撞敌舰。舰首备红夷炮一门、千斤佛郎机六门、碗口铳三门,迅雷炮二十门,喷筒六十个,噜密铳十支,弩箭五百支,火药弩十张,火箭三百支,火砖一百块,及其他兵器上千。”

康熙只看得脸色发青,从这两张图上就可以了解到如今大清水师跟台湾水师的差距如何了,叫他怎能不触目惊心?

姚启圣察言观色,此时又道:“皇上请再看,这是荷兰人的战船。”他又摊开一幅图,“荷舰长三十丈、宽六丈、船板厚二尺多,甲板上有八个桅,帆樯八面受风,行驶迅速。每艘舰上装备有数十门大炮,比起福船又先进了许多。于是台湾水师参考荷兰人的战船,又造出了三桅炮船,树三桅,主桅高四丈,船长二十丈,舱五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三百人,配红夷炮八门,千斤佛郎机四十门。它身高大,首昂尾翘,航行迅速,不惧风浪,郑成功便曾以此大败荷兰军。”

康熙的脸色阴沉。福船已是很难对付了,如今再加上这三桅炮船,想要武力平台可谓是难上加难啊!

姚启圣看在眼里,微微一笑道:“皇上,臣早已料到如要评定台湾,必先解决台湾水师,所以特意请来波利马传教士,了解当今各种战船,以便造出我们大清自己的无敌战船。”

康熙眼睛一亮,说道:“如此甚好。你可有收获?”

姚启圣道:“臣正在跟他研究,可巧皇上就来了,皇上事必躬亲,有了皇上的庇佑,臣相信我大清一定能组建一支天下无敌的水上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