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又合力煮了一大锅出来,云珠自己吃了两碗回屋歇息准备应付晚间的家宴,而郭嬷嬷图嬷嬷等这些在她身边伺候的人都一人分吃了一碗粥,只觉得鲜香无比,只恨人多粥少。就连尚嬷嬷,端着粥时觉得不过一碗香些的粥,心中颇不以为然,可粥一入口,她就觉得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位四福晋,这手艺,连御厨都比不上,难怪敢送到御前去呢。

那边保和殿的筵宴一结束,东西没用多少,却喝了不少的雍正带着两个儿子和怡亲王允祥、庄亲王允禄、履郡王允祹、果郡王允礼等几人回到乾清宫喝醒酒汤。不一会儿,苏培盛就进来禀道:“皇上,四福晋派人送来鲍鱼粥。”

雍正一喜:“好啊,快让他们端上来,肚子正有些饿。”筵宴上的佳肴也并不是没有好的,只是大冷天里吃冷硬了的食物总是没什么胃口,再者,主要是与外藩使臣、蒙古王公们一起庆贺,皇家体统规矩礼仪都要顾,能吃多少东西?这种筵宴做为皇帝都是在进宴前吃东西垫肚子的。

素问灵枢几人进来,众人不由有些愕然,居然还端了个大锅来。雍正哈哈笑道:“看来朕这个儿媳妇细心得连几位皇叔都顾到了。”

苏培盛例行试吃了小半碗粥,就被皇帝挥退到一边。云珠心细,这粥是她亲自煮的,送粥的又是她身边的人,还会有什么问题?!他吃过几次她煮的粥,觉出是养生圣品,让人查了后知道是她培养的玉兰果带来的效用,再想起她制的玉兰花茶,虽然心中惊疑,却也没再究查下去。

她是个孝顺的孩子,又聪明,怎么会不知道怀璧之罪的道理?敢拿出来给自己和十三用那是秉着忠孝之心,相信自己才会如此,自己再去做那掠夺的小人岂不辜负了这番情义?!

雍正性子素来是你给我一分我还你十分的人,也许表面对你严厉要求,却真真是秉着为你好为你着想的角度去施为的,无愧于心。云珠的这种不掩藏不解释的行为,着实让他欢喜欣赏,便也让宫里的耳目时时看顾着她。

不过玉兰花跟玉兰果有这样的效用他还是很感兴趣的,便让太医院的孙太医暗地里实验了一番。结果很明显,普通的玉兰花也许有些药效,却没有她拿出来的那种对人体补益大,更别说是玉兰果了。

孙太医研究后说普通的玉兰果并没有药补效用,吃多了还会对身体有害。

这说明了具有这种功效的玉兰树只在她手里,又或者,只有她培植出来的玉兰树具有这样的效用。

他只能猜想,这个儿媳妇或许真的是天生不凡,是陵光神君投胎,是上天赐给大清的福星,不然怎么解释自己、十三弟、十二弟的遇难呈祥,朝野宗室政通人和?!

不管如何,只要这福星在自己身边,旺着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就可以了。

“四哥,好福气。”弘昼瞄了眼弘历手上跟皇父一样单独装在食盒里的瓷盅,语气酸溜溜。

弘历勾着唇角,给了他一个得意的眼神,将盅盖拿开,喷鼻的香气溢了出来,不由吞了下口水,肚子真觉得有些饿了,忙拿起勺子吃了起来。

弘昼闻到那香味,对给众人盛粥的小太监催道:“快点快点!”天啊,十三叔一碗都快吃完了,等轮到自己,自己可不得少吃了他们一碗?

“好香!”允禄允礼这哥儿俩原来还挺淡定的,闻到这香味也不由食指大动,尤其是允礼,自小对筵宴就没什么爱,每次筵宴对着一大堆数不过来的“佳肴”都会吃不下去,看也看饱了。

几人将大半锅粥吃了个一干二净。

允祹以前没少吃云珠做的饭菜也就罢了,允禄允礼却十分嫉妒:“弘历真是有福。”四福晋是个孝顺的,四哥平日里肯定也没少享这口福…允祥虽然没说出口,那眼神也这么表达了。也许当初自己就该将云珠抢来当自己儿媳妇…

雍正弘历父子表面淡定,内心皆十分得意。

家宴是在乾清宫殿内举行的。

平日,皇帝与后妃不在一起用膳,除非非谕旨蒙召。所以一年到头没跟皇帝吃上一顿饭的嫔妃也是有的,只有过年的时候,皇帝才举行家宴。

本来,家宴举办时乾清宫东西檐下设中和韶乐及中和清乐,乾清门内东西檐下设丹陛大乐及丹陛清。宫殿率所司设御筵于宝座前,设皇后宝座宴席于御座乐。左右设皇贵妃、贵妃、妃、嫔筵席,东西向,俱北上。进宴升座时有礼乐,进酒时有礼,出座谢宴时有礼乐…可是当今的后宫嫔妃数量儿子数量跟先皇实在没得比,国库也不丰,皇帝自登基起就省了这些礼乐上的门面,真正是一家子寥寥十几人聚在一起用膳,最多,邀几个亲王福晋做陪。

云珠觉得这样的家宴比资料上看的温馨得多,除了皇帝,大家围在一起,也没那么多的规矩礼仪…当然,对皇帝皇后的叩拜还是要的,不过皇后之下的皇贵妃、贵妃没有,妃位也就两个,不用叩拜那么多,也让人舒服些不是?

家宴的宴桌用有帏子的高桌,皇后宴桌摆在皇帝宴桌的左前方,下面直接设三个长桌,左边其余嫔妃按级坐着;中间一桌一边坐着弘历弘昼福惠三位皇子,一边坐着怡亲王庄亲王;右边桌子坐着三福晋栋鄂氏、云珠、和惠、端柔两位公主和怡亲王福晋兆佳氏、庄亲王福晋郭络罗氏。

两位福晋是两位公主生母,皇帝登基的时候正是八岁的可爱年纪,却被抱进宫中抚养,虽有帝后疼爱,尊贵的身份,却使得亲生骨肉一年难得见上几次面。唯有每年重大节庆日的内廷筵宴才有机会见面,当下眼睛都舍不得移开。

云珠打量着栋鄂氏,自三阿哥“死”后,栋鄂氏便病倒在床。毕竟是自己的儿子,雍正也不想弘时一辈子背着被驱逐出宗室的名头没有着落,便让人赐了药,透露给栋鄂氏会找机会恢复弘时的宗籍,并在将来过继一个孙子给弘时承续香火…倒是令这三福晋的“病”迅速好了。现在看来人虽然还有些消瘦,眼底眉梢的气色却比上次在庄亲王府见的平和不少。

自坐到一起,栋鄂氏就对云珠和言悦色,可能是想着过继的儿子八成会在弘历的儿子里找吧。云珠心知肚明,也含笑回着,心道,过继就过继,反正不会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不管什么名份,总是要在我身边长大的,谁想破坏都不成。

“我怎么瞧着两位公主的气色好了不少。”栋鄂氏也不忘跟和惠端柔两位公主说话。

两位亲王福晋闻言也适当地露出讶异之色,她们是一进来就发觉了,两位公主不止是气色好,言行举止看着也活泼了不少,看着就精神。

端柔笑道:“这阵子跟着四嫂学了不少膳食调理,我感觉身子轻捷了许多呢。”

和惠也点头,笑逐颜开地:“四哥还帮我们找了温驯的御马,让我们一起到校场骑马射箭呢,四嫂的骑射可真好。”

怡亲王福晋和庄亲王福晋听了感激地看了云珠一眼,不管是有意无意,女儿都是因为她而变得健康精神。以前还担忧她们将来指婚到蒙古会适应不了那儿的生活,毕竟塞外的生活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身体,是很不容易过得好的,多少大清的公主郡主就是早早折在那里的。现在看来,有四福晋的影响,再过两年的煅练,应该会比较好适应。

“两位公主只是少了煅练,再过两年也能像我一样好。人呢,只要吃好睡好,再多运动,这身体想生病都难。”云珠微笑道,“我初进宫,多亏了两位公主相陪才适应得这么快,在两位公主身上也学了不少呢。”

“两位公主有四福晋照拂是福气。”怡亲王福晋是深知云珠调理人的本事的,就连为人处事都比别的八旗贵女好了不知多少。她的和惠本来性子就柔顺,身体更不如端柔公主健康,她私下里不知多担忧,这下好了,云珠嫁给了弘历,住在乾西二所,跟和惠住的咸福宫也近,正好跟她多学学。

庄亲王福晋则想着云珠未来还有大福份,跟她交好对女儿将来的处境有利,也很是赞成她们多来往。

“四弟妹当然是福气大的人。”栋鄂氏想起弘时想起自己如今寡居的身份及在宗亲里尴尬的地位,对比云珠的处处受欢迎,不觉心中酸苦嫉妒。“听说小年时还跟着皇额娘一起主持祭灶仪式…”

没想到栋鄂氏现在还对这种事感兴趣。

云珠恬静地喝着汤,没有接她的话。这些日子她跟着皇后乌喇那拉氏见识了不少皇家祭礼典仪,不只皇后提防,连熹妃也免不了心生嫉意。没想这么快就要投身宫斗生活的云珠只能安慰自己,这要是放到九龙夺嫡的时候,自己还不知中了多少暗枪和眼刀呢?!

家宴不谈国事,可是家事,今年除了弘历和云珠的大婚就是弘历快要有长子或长女了…喜事就这么两件,丧事却有弘时和弘时的长女…离开了忙碌的政务的雍正,静下心来将注意力放到家事子嗣上头便觉得有些意兴阑珊了,酒过三巡,就跟皇后出座谢宴了。

64、会挽雕弓如满月(上)

皇帝回了养心殿皇后回了景仁宫,其余的嫔妃待着没意思,也都各回本宫,这晚宴也算是结束了。

弘历拉着云珠拐到了御花园,向堆秀山走去。“会不会冷?”他将她的大红缎银狐翻毛斗篷拉紧了一些,寒冬腊月的夜晚本就冷,越往高处这风也越漂冽。

云珠将脸缩在毛绒绒的围脖斗篷帽里,朝他笑了笑,“还好。”夜空中,一树一树的烟花及小炮仗“咻咻咻”地响着炸开,有金丝菊、慢吐莲、一丈兰等等,都是从灯火如海的京城里射出,而皇宫更是火树银花,什么满天繁星、夜落梨花、八仙贺岁、三星贺喜…那绚丽处比之现代的烟火也不差多少。

“这里真是观赏烟花的好地方。”她赞叹道,夜空中的晨辰璀璨,京城里的灯火辉煌,繁星与明灯,仿佛是一片天地海洋。

弘历笑容里有些怅然:“皇玛法在的时侯,每年的八月中秋,这亭子就人满为患,皇子皇孙的个个往这儿跑…现在人就少了,一来天冷,二来弘昼是个坐不住的,福惠身体又不好…”

“不是我陪着你么,将来,咱们有了儿子女儿,再一起来这里观赏烟火。”她朝他嫣然一笑,柔嫩光洁的小脸在绽放的烟花下,仿佛雪白积逸的琼花,奇异她使他有些伤感的心迅速地静谧澄明了下来,胸上弥漫着一种满足与柔情。

“你说得对,到时,皇阿玛、额娘也一起…”他将她揽进怀里,向往道。

他这段时间,没有出京办差就随雍正在养心殿批改秦折,被他带在身边学习处理政事,对他的感情渐渐深厚,又因为对康雍以来朝局形势的了解加深而对雍正多了体谅理解,不知下觉将以往心中对雍正的畏惧之情尽去,敬慕则多了不少。

云珠内心吐糟:雍正倒是不错,熹妃还是算了吧。面上却笑着“嗯”了一声。

这个弘历,她渐渐地也摸清了他的心性,他小时聪慧谨慎,出生后不久养在嫡母跟前,稍长又被康熙接到宫里教养一一其实关注程度也不是很高,对父亲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冷面训诫中,温雅英气的皇孙气度下着实养成了猜疑、谨慎、自尊自强的帝王心性,可内心深处又一直渴望着某种真挚的感情,这或许是来自于孩童天生对父母的孺慕,又或许是见多了康熙对弘皙疼爱纵容…的长期积累。

求而不得,又不自知。

她想,历史上他对原配孝贤皇后的感情可能更多来自于她是在他青少年时期恰好地填补了他感情上的寄托,毕竟历史上的乾隆,嫡母生母生养之恩并非一体,他不但无法全心去相信去依赖,反而要有所提防,而对父亲雍正更是接触不多,除了对皇父的敬畏,能有多少凡人父子的感情?只有与他结发、注定执手一生的嫡妻能让他全心去信赖,去爱。

爱情,就是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出现、遇上。

当然了,这种“爱”到底有多深,有多真,是爱情多些还是家人的感情多些,也无法去追究,只能从有限的资料去推测。

不过,既然历史上的孝贤皇后换成了自己,她就不会浪费这种种有利因素,得到他最纯最真的爱,一步一步加深他的信赖,巩固彼此的感情,她在后宫之中便有了最大的倚仗,再加上外朝富察氏一族,只要保护好儿女,她便是乾隆朝唯一的永远的皇后,什么早逝、什么令妃,乐意的话就当是调剂生活的玩意儿,不乐意,早早掐灭其萌芽也就是了。

“云珠?”他抱着她,觉得要是能永远这样就好了。心中突然生出害怕,自古帝王的爱情能长长久久保持下来的有几个?不是遭天嫉所爱者不得永寿就是人心换变,无法白头。

“嗯?”

“云珠?”他又唤。妻子虽然温顺地偎在自己怀里,却还没有爱上自已呢。真是想太远了…他笑,突然觉得爱她爱到骨子里去,无法形容那种内心满满地感觉。

她从他怀里抬起头,看他。

“你一定不要变。”深宫中的女人,一开始也不是没有美好睿智的,只是最后大多都深陷于争斗倾轧的权欲漩涡。不然,就是熬不过去芳年早逝。他不要她也这样。

“怎么可能不变?”她眨了下眼,“就算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人世变幻,心性也会成长,容颜也会老去…只不过,看那人是不是能保住本心维持自己的原则底线罢了。”让她不要变,他还是先要求自己吧。帝王的恩宠可是最无法长久的。

“…你说得对。”她总是这么通透。他俯身亲了亲她有些凉的唇,她通透却不自恃清高,身份地位手段智慧都不缺,一定保护好自己的。他没办法保证,能时时刻刻护着她!他的妻子,应该与他并肩而立,是他能放心托付背后的人。

“当年,爱新觉罗家的祖先若不是有着坚定的意志,奋勇的决心,也不能打下这万里江山…可见,人也不能固步自封。”她望着夜空深处,淡淡地说道,“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只是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能忘了精神,两者合一,才是天道。只是,这世间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太少,在追求的过程中反被物欲所趁,沉沦爱恨,成了权势金钱的奴隶,迷了心志。”

这么清冷的人,要让她真正地爱上一个人全心全意地交托自己,该有多难?!弘历有些吃惊了,她不过十几岁的年纪,竟也有这样的认识…忧喜之情袭上心头,想到才高天妒慧极必伤之语,这话就回得有些心不在焉:“先祖们当年生存之地比之如今的盛京更为冰寒荒凉,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就是天天带着燧囊骑着马儿去狩猎也应付不了没完没了的征缴压迫…若没有奋发拼搏之志,指不定我们现在也过着那样的生活。”

“我们当珍惜祖先得来不易的成果。”握着他的手,她突然想起后世某文人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如果那时太祖不奋而反击,说不定现在没有满人…也没有我们了,嗯,还要感激这一点,不然我也不能嫁给这么一位出色的夫君。”

笑容有些俏皮。

他忍不住低下头,鼻尖抵着她的,“哦,你觉得你的夫君很出色吗?”

她微抬下巴,浅啄了下他的唇,眼神无辜又可恶:“现在不出色,以后也会很出色的…哈!”扭身躲开他大手往她身侧的抓挠,“好吧,确实出色,比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也不差,谁教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呢…我们爷,以后也会成为一代明君的…”最后几个字声音低至于无,好似喘不过气来。

他听到了,眼眸变深,抓住她,紧紧搂在怀里,下巴揉抵着她的额顶低语:“云珠,云珠…你说得对,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我会努力的。”

以前,他只看到了皇玛法治下盛世风光的表面,只看到了皇父严厉苛刻的一面,现在他知道那都不是真实的,他们都不容易,渐渐地也明白了“为君难”这三个字。

他不想自己、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走他们的老路…怎么才能让大清江山永固,怎么才能开创太平盛世,他会好好学习,好好摸索的。

“不管未来如何,我都会陪你走下去。”她闭眼倚在他的胸前。

他替她将斗篷拉得更紧些,“好。”

******

正月里,祭祀、朝贺、吃喝、玩乐成为清宫的主要任务,如转宴席、观戏剧、放烟火、看花灯…庆祝新年的活动总是层出不穷,虽然雍正素来俭省,可毕竟是一年一度的贺岁,再者去年因了神瑞的出现而使得他登基后的政治氛围第一次呈现出蓬勃融洽景象,有意让宽释的宗亲过个团圆、喜庆、祥和的新年,便对礼部内务府的各项活动不再着力削减。

到了上元夜,弘历想起去年与云珠相遇的美好,等筵宴结束后便偷偷带着她出宫,两人看了花灯,又到岫云寺那儿看踩高跷、舞火龙火狮的…

从皇后的景仁宫出来后雍正来到熹妃的永寿官。

初一、十五按祖宗规矩皇帝是要歇在皇后处的,虽然皇帝这些年更多地是歇在养心殿,可也不会到别的嫔妃处削皇后的脸。熹妃对雍正的到来又惊又喜,连连让人上茶,又亲自端了果子点心来。

“坐下吧,忙什么。”

熹妃这才坐到炕的另一边,面露赧意:“臣妾失态了。”

雍正看着放在一边的针线篮子:“这是什么?”

“是给婴儿用的小被子…臣妾想着弘历的格格再过几个月就生了,太医说是个阿哥,就忍不住做个小被子,到时也是一点心意。”

雍正点了下头,喝着茶,脸色又缓了下少。若不是皇后做得太过,他也不会落她脸面到这永寿宫来…夫妻走到这一步,着实可悲。

他原想着,她是自己少年结发的妻子,无论她做什么他都会给她嫡妻的体面,又念在早逝的弘晖的份上对她多几分宽容,却没想到她会对福惠下药。年氏已死,年家也已败落,就算以前年氏对她有什么不敬,她还有什么可计较的?福惠是年氏的孩子难道就不是自己的血脉?!

弘时,当年若没有她暗里挤兑,引导,弘时也不会跟老八他们越走越近…知道她心中有恨,自己看在弘晖的份上不忍说她什么,却令她更加有恃无恐了。

想到年氏给自己生了几个孩子也只福惠长到了八岁,看着却只有六岁左右,身体孱弱单薄得厉害,眼看着因为云珠的缘故多进了些饭食,人也精神了些…她就忍不住再次下药!呵呵,若非她再次出手,若非自己还让粘杆处的人盯着几个儿子,自己还不知她有这隐秘的手段,当年弘昐弘昀身体慢慢衰弱最终被小小的一场风寒病痛夺走生命是不是也是同样的缘故?!

他不敢想。

失望、愤怒、心痛的痛苦感受在他心中翻搅不停,他等不及就到景仁宫痛斥了她一顿,她的脸色苍白、她的绝望、她的分辩…他通通不想听。

她们都是不得己,那他昵?他这一生,又何曾没有艰难的时候?谁都没有想过他痛不痛吧?!他的父母,妻妾、儿女…

“…做了元宵给弘历送去,不想乾西二所也没人了。”知道弘历带着云珠偷溜出宫,熹妃心中不喜,觉得云珠没有皇子福晋的庄重,皇帝来了正好让他知道,这个儿媳妇也不是那么地贞静完美。便面露担忧地说:“问了才知道出宫去了,节日里龙蛇混杂地,万一出了什么事可怎么是好!?弘历本也是个稳重的,怎么突然做出这等让长辈担心的事来…”

雍正瞟了她一眼:“你担心得有些晚了,这几年他跟弘昼都偷偷跑出去多少回朕心里清楚。”想将引诱儿子不稳重的名头落在云珠身上,她也不亏心。

熹妃心头一堵,半晌才低声道:“都是臣妾不好。”

“他们正是爱玩的时候,朕也不想将他们拘得紧了!”想起当年的自己,雍正轻叹。一会儿才又道:“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别什么都责怪自己。”

儿子这么大了,何曾有一年半载的时间由得自己管教?自然不能怪我了。熹妃心头有怨,可又觉得皇帝这是在安慰自己,又心头微甜。

“皇后身体近来愈发不好,太医说得静养,宫务什么的你多尽心,和惠端柔还有福惠他们几个我看跟云珠处得好,就让她多看着些,分担分担…”

皇后静养?宫务?熹妃闻言一愣,随即面现喜色,恭顺地低头行了个礼“臣妾遵旨。”浑然不察雍正低垂的眼底那飞闪而过的讥色。

“行了,朕还有事,先回养心殿了。”他起身。

“臣妾恭送皇上。”

65、会挽雕弓如满月(中)

“皇阿玛既然那么说,你有空就多往南三所看看八弟吧。”从养心殿回来的夫妻两人痛快地洗了个热水澡,带着倦意地躺在床上说话。

“皇额娘那里…”云珠有些迟疑。

“礼数到了就行,皇额娘还差你一个侍疾?还有和惠端柔在呢,我和弘昼也会多走几趟请安的。”弘历伸手将她脸颊上的青丝轻轻拨到耳后,眼中冷光一闪,这阵子皇后对云珠的冷淡他也心知肚明,不过是嫉妒云珠得皇父看重,觉得威胁到她的地位罢了。

她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没有行差踏错,没想着手攥着权利不放,犯得着防范一个皇子福晋吗?不过是防着额娘,防着自己在宫中势大。

他心中冷笑,什么母慈子孝,她能让宫中诸人看她的脸色态度远着八弟,使得照顾他的下人不敢用心,自己不也冷眼看着没有伸手吗?生在皇家,争斗是他们的本能、是他们的命运,生死胜败怨不了谁,可云珠不一样,她不过是嫁给了自己,不过是得了皇阿玛喜欢,就让她们一个个地看不惯…

还有额娘,他的眼神晦暗下来。

三哥,五弟、八弟…自己这些天潢贵胄、皇子阿哥说到底也是她们争权夺利的倚仗和棋子,而没用的棋子,只有被抛弃的命运。他不想让云珠也变成那样的人,更不想他们的骨血以后也过着这样的生活。

从去年开始,噶尔部的噶尔丹策零不仅藏匿青海叛军头子罗卜藏丹津,还数次掠了喀尔喀蒙古…西部边疆余患未平,皇父已然决定再战,自己跟着张廷玉一直协助着处理军务上的文字、资料工作不说,过完了年连粮草物资也得抓紧…肯定是分不开身和精力顾及这后院的,她能不能挺得过来?

想护着她,却发现自己是心有余力不足,后宫从来不是他们这些皇子阿哥使得上力的场所,更不是他们发挥能力的地方。这些勾心斗角还得她自己去面对。

皇阿玛也是这样想的吧,才对八弟宠爱又不怎么派人保护他。他们,都是这么熬过来、慢慢成长起来的。

弘历咀嚼着这种明悟,心头有种说不出的愤懑及不得不接受这种格局的憋屈。

对心头爱的护短,对看顺眼之人的重用,对不喜之人的无视,对恼恨之人的不满…他第一次发觉自己甚至比内心曾暗笑过表现太过明显失了皇者风度的皇父还不能容忍。

“景仁宫和南三所都得看着,明天,毓庆宫那边的搬迁就顾不太上了。”

“哪里有格格侍妾搬家还要主母亲自照看的,让常总管和叶嬷嬷尚嬷嬷看着就行。”他轻描淡写地说着,“你自己别给累坏了,有事就交给底下的人去做…有解决不了的,直接让冯益找我或皇阿玛…”

他这是连自己额娘都不信任啊?云珠钻进他怀里,掩住唇边勾起的笑意,道:“放心罢,我别的本事没有,调养身体还是在行的,哪能为了别个事情累坏自己…你也是,可不许像皇阿玛那样,起的比鸡早…做的比驴多,白白累坏自己。”

温热的胸膛轻轻震动起来,他下巴揉搓着她的发顶,“有你这么编排皇阿玛的吗,以后可不许了。”

“哎,我以前就编排过了,还被皇阿玛当面抓到了。”云珠对着他的胸口就是一口,很是郁闷地模样。

“哦?”弘历还不知这事,来兴致了,“怎么回事?”

云珠将事情说了一遍,末了还道:“皇阿玛很不地道啊,就会欺负我姐夫。”

“我却不知你是个冲动血性的,说,是不是知道皇阿玛在外面听?”弘历托起她的下巴,亲吻着她的唇,愈吻愈觉得放不开,身体渐渐热烫起来。他早知弘时没死,成了海宁陈弘毅…这些,皇阿玛并不瞒他,却没想到皇阿玛与云珠还有这一段。难怪,皇阿玛会疼她至此,她却是真心替皇阿玛着想的。

“我们一家子在屋里说话哪里知道皇阿玛会过去?!”云珠推开他的脸,道:“这世上的权势富贵哪有爱自己的人的命重要,三阿哥的事一个处理不好,不止皇阿玛伤心,连姐夫姐姐日子也要过得战战兢兢。也许皇阿玛是有什么深意在里头,可外人又哪里知道呢…这世上,踩低攀高的人毕竟多些。

其实,有点眼力见的都知道,你才是皇阿玛心头最适合的继承人呢。三阿哥,只是被他自己被他身边的人给误了。你觉得我说这些话很大胆吗?可这真是我的看法。”

弘历一愣,然后又低笑起来,“你只不过对我诚实,直白地说开罢了,这宫里,能爬上一宫主位的,谁暗地里没联着外朝探听这些的?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八旗贵女还要求‘识大体’,呢,若不明理、不清楚时事,怎么识大体?!”

十二叔才干不错,性子又受抚养他的苏嘛喇姑影响,不贪权念势,想必是皇阿玛伏留给自己打理宗人府的最佳人选,却被这小妮子生生破坏了。好在这一年来,皇阿玛和宗亲的态度彼此都有些软和,朝政大稳,这一手用不用倒没什么要紧了。

他这么通透倒让云珠有些意外,不过从历史资料也看不出乾隆到底喜欢的是何种性情的女子,只知道他宠爱的妃子满蒙的极少,早期给他生下儿女的除了孝贤皇后都是些出身低微的…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是啊,智慧和权势只是工具,是用它来给万民谋福利还是一逞私欲,还在人心。”现在的弘历看起来很有智慧心胸嘛,希望他能一直保持。

她讶异的目光让他很不满,他像是那种就看不起女人、自欺欺人的人吗?!一翻身,将她压在底下,开始小惩大诫…

第二天,云珠开始到景仁宫请安侍疾。

可能由于身心不畅,乌喇那拉氏见到她连面子上的情都不想做了,明明清醒着却垂闭着眼躺在床榻上,云珠也不等她喊起就自己起身,对一旁的陈嬷嬷面露担心地问:“昨儿还好好地,怎么才一晚皇额娘竟连床都起不了了?可有太医来看过了?怎么说的?”

陈嬷嬷愣了下,随后收起这情绪,回道:“王太医来过了,说是太过劳累,需要静养一段时间。”

“哦,那可用了药?皇额娘早膳可用了?”

她事无巨细地问着,陈嬷嬷不能不答,这是福晋对主子娘娘的孝心不是?只是躺在床上的皇后却听得有些不耐,眉头慢慢蹙了起来。

“王太医开了药,已经熬着了,早膳娘娘没用多少…”

“有用就好。”云珠点了点头,也不问到底用多少,是不是再吃些…把床上躺着的地上站着的堵得接不下话。

弯身给鸟喇那拉氏拉被子,她脸色苍白,除此没有受寒或发热的症状,可能真的只是累倒了需要修养吧。云珠淡淡地想着,什么都有宫女嬷嬷在理,她只需每天过来请安,再问一遍侍候得妥不妥贴,在汤药端来时喂几口就好了。

这时海棠端了亲自熬好的药过来,云珠接过,“皇额娘,喝药了。”见皇后不睁眼、不开口喝药,便将汤勺收了回来,眼露担忧地道:“怎地病得这么严重?嬷嬷,王太医真的说了只是劳累过度?!王太医是什么时候来看的,昨晚还是今早?”

这是暗指她们伺候得不经心,使得皇后病情加重了。明知是怎么回事的陈嬷嬷和屋子里的宫女们忙跪下,“回四福晋,王太医是昨晚来看的…早膳主子娘娘还用了半碗燕窝粥的。”

云珠也不为己甚,“行了,皇额娘可能太累了,又睡着了。这药,你们端下去温着,等皇额娘醒了再喂她喝,清楚了吗。”将药放到一旁的几上。

“是。”陈嬷嬷等人站了起来,也不知是什么滋味。主子想打压四福晋,却没想到人家表面看着温婉娴雅,皇子福晋的气度却不是说着玩的,她们这些素日里因伺候皇后而倍受其他宫人嫔妃礼让的奴才自始自终被她压得死死的。

“好好照顾皇额娘,我明日再来。”

“是。”

出了屋子,素问忙给云珠披上金丝织锦白狐狸毛斗篷。这两日化雪,正是寒意渗人的时候,四阿哥早晨出门时交代了,要用心伺候,不能让主子冻到。

一行人走到景仁宫外,耳力甚好的云珠听到了里边瓷器落地的脆响声,唇边不由浮起一丝浅笑。睃了眼垂头恭立在身后的王进保等人,云珠悠然道:“走吧。”

并不是因为知道昨晚的事情或者是因为熹妃才对皇后只是礼面上的事,而是这些日子皇后对她也已没了初见时母仪天下的端庄和蔼,提防、厌恶…本来就善于观颜察色对这种负面情绪敏感的她随着精神力的飞速增长而感应愈发敏锐了。

她可不是台湾苦情剧里逆来顺受的小媳妇,更不是末世里那些比物件还不如的女人,不思进退,白白受罪。

永寿宫的熹妃一大早就派了高嬷嬷来说免了这段时间的请安,这是知道了皇后“生病”她这儿媳妇要“侍疾”,特意差人免了她的礼,显示她的宽仁慈爱呢。

皇后病了,自己做为唯一的媳妇确实是要侍疾,熹妃虽说免了自己的请安,乾西二所、毓庆宫搬家的事自己也可吩咐给下面的人去办…可这不还有皇帝交待看顾一下生病的八阿哥吗?谁也不能说她做得不对。

如果雍正真的看重着紧皇后,不会昨晚从景仁宫出来就往永寿宫去削皇后的脸面,也不会在她跟弘历回宫后特地叫了他们去养心殿说话,吩咐她照看生病的福惠。

什么没有娘的孩子怕底下人照顾不周…明明就是说皇后没尽到嫡母的责任。所以说皇后的“病”绝不止是劳累过度这么简单,或许还跟福惠的“病”有关。

云珠没有让人去查,关系到帝后间的龃龉,她还没把握能躲过雍正的耳目不被发觉。而且,就算明白了其中的曲折又如何,不过是件八卦。

到了南三所,云珠看了躺在床上的福惠,那泛青的脸色还有黯淡的的眼神…都说明了他原本就有些孱弱的身体又大损了一次。

摸了摸他的额头,又借着给他拉被子的时候不着痕迹地给他把了下脉,云珠肯定了心中的猜测,他这是被下药了,不是普通的毒药,而是一种损耗身体机能的药,不然,福惠的身体就算差也不会几日时间就降到这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