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不要告诉娘亲。”夙宝低声道。

“好,我不说,我也不希望娘担心。不过夙宝以后再遇到难事一定不能瞒我,姐姐虽无大才,但至少也能替你分忧。我们姐弟齐心,何惧他人刁难?”

“好。”夙宝褪去阴霾,重展笑颜。

回到家后,戚父戚母并未发现异常,戚夙容以为此事就此过去。

谁知第二天,戚家来了一个媒婆,带着曹家的纳妾文书和些许彩礼,扬言要纳戚家大女戚夙容为妾。

纳妾与娶妻不同,不需要明媒正娶,甚至不需要媒婆牵线,只需要签订一份契约,便可将人抬进门。

尉国的妾又分为两种,一种为良妾,一种为贱妾。良妾出身清白,其子女虽无资格继承家业,但平常的吃喝用度不缺,并拥有受教育权。将来若能成才,考取功名,可另立门户;贱妾身份低微,可随意买卖赠送,其子女出生后同为贱籍,除非家主帮其除去贱籍,否则将终身为奴。

戚父的妾侍全是贱籍,离开戚府后,大多远逃。戚父手上有她们的契约,若有心,完全可以报官捉拿,不过他显然并不在意。

曹祥要纳戚夙容为妾,再如何嚣张,也不敢将其当作贱妾。

不过他此举对戚家而言,本就带有侮辱之意。戚家虽然失去荣宠,但毕竟是名门世家。

曹家则不然,他们在京城没有深厚的底蕴,勉强只能算三流新贵。曹祥之父不过一名小小下署令,之所以划为新贵,也是沾了朝议大夫的光。曹家与朝议大夫吴润有姻亲关系。

可想而知,曹祥欲纳戚夙容为妾之事,让戚父如何震怒。他当场就提起媒婆,将她扔出了家门。

“想纳我戚家女儿为妾,就让那曹家小儿拿头来换。”戚父怒喝。

戚将军勇武之名毕竟不是假的,曹家人绝对不敢出现在他面前。但如此一来,戚夙容的名誉不可避免的受损。曹家纳妾之举纵然令人好笑,戚家小姐同样被人所轻。昔日的门名闺秀,如今也只配伏低做小为人妾。

太尉府柳倩儿的闺房中。

“哈哈哈哈…竟然有人要纳戚夙容为妾,真是太好笑了。”骆妍依乐不可支。

“曹祥小小下署令之子,也想攀折高岭之花?”柳倩儿用胭脂在唇上点了点,淡淡道,“勇气倒是可嘉,我们理当助他一臂之力。”

“你打算如何做?”

柳倩儿微微上扬的嘴角带出一丝笑意。

很快,曹祥欲将戚夙容收房的消息不胫而走。

无论是朝中权贵,还是市井平民,全都在议论此事。

嗤笑者有之,看戏者有之,唏嘘者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但多数人还是觉得曹家人太过孟浪,不知深浅。

谁知一天后,流言的风向就变了。

有人说:“如今戚家境况凄凉,朝不保夕,将女儿嫁出去亦无可厚非。”

“戚小姐为保全家人,牺牲小我,乃大义之举。”

“曹家虽不显赫,却也是官家,又与吴大人有姻亲关系,虽为妾侍,却也不至于委屈了她。”

“戚家空有世家之名,而无世家之实。如今也只是平民百姓,戚家女为何不能为妾?”

“她若不为妾,京城还有何人敢娶?”

议论逐渐从同情戚家,变成了支持戚家小姐为妾,甚至将此举称为“大义”,为曹家带来不小的声援,让戚家倍受压力。

“我们成亲吧。”顾锦云再次出现在戚夙容面前,如此说道。

戚夙容专注地绣花,针线灵活穿梭,不见丝毫慌乱。

顾锦云见她沉静如水的模样,明白她并未被流言所恼,这份心性实在难得。

他端坐在旁,静静地凝视着她。

片刻后,戚夙容收针,一副雪松图完成,正所谓“矫矫千岁姿,昂霄犹舞翠”,绣功了得,堪称佳品。

“送我。”顾锦云道。

“不行,已有人预定。”

“何时为我绣一幅?”

戚夙容思索了一会,说道:“待此事风波平息之后吧。”

“嫁我,事了。”

戚夙容望向他:“我此时嫁你,便等于不战而败。这不仅关乎我的清誉,也关乎我戚家的名声。我怎能逃避?”

“你打算如何做?”

戚夙容望向窗外,平静道:“世家之名,并非说说而已。曹祥想纳我为妾,他付不起这个代价。”

曹祥有人撑腰,底气也足了,三天两头地派人到戚家来闹事,开始还有些小心翼翼,后来则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他们不敢进戚家的门,只管在外面叫嚣。

这日,戚家紧闭的大门突然打开了,戚夙容一袭白衣,薄纱遮面,缓步而出。

“曹家少爷的厚爱,小女子无福消受,特赠诗一首,以此明志。”她将一封书函交给旁边的顾宇风,托他将书函送往书院。

顾宇风微微一笑,拿着书函快步朝书院奔去。

周围众人见状,纷纷紧随其后。

此时曹祥正在书院与同窗谈论纳妾之事,一脸自信和得意,好像戚家小姐已是他囊中之物。

书童来报,戚小姐有书函至。

“哦?她有诗相赠?”曹祥大感兴趣,迫不及待道,“速速拿来。”

书童为难道:“送信之人让你亲自去取,若不去,他便直接将信公布在院外,供众人阅览。”

“让本少爷亲自去取?”曹祥哼道,“一名妾侍而已,哪来如此大的架子?她既不怕公开,那便公开好了。我倒想看看一名小女子能做出怎样的惊世诗篇。”

一旁的罗成阳嘴角动了动,最后还是把话吞了回去。

书童出去回复。

不过片刻,他又脸色不自然地跑回来。

“如何?她的信真的公诸于众了?”曹祥问。

“是的。”

“哈,还真不怕丢人。”曹祥嗤笑道,“说吧,她写了什么?”

书童支支吾吾道:“少爷,您还是出去看看吧。”

曹祥皱了皱眉,正在疑惑间,忽听外面传来喧哗声。

他和其他人相视一眼,同时起身朝外走去。

书院外聚集了上百人,围在外院的墙边议论纷纷。

曹祥一出来,立刻迎来一道道诡异的目光。

他头皮一麻,穿过人群,朝外墙走去。

周围的人自觉让道,曹祥很快便来到墙边。抬头望去,入目一片血红,只见白色丝绸上,用鲜红的血书写了一首诗: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摘自郑思肖的《画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曹祥脸色发青地低吟。

短短数十个字,道出了其人高洁不屈的决心。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世家之女,绝不为妾。

无论是文人还是望族,最重名节。他们不说话,不代表默认。戚家若是毫无反应,他们自然不会多事,但此诗一出,立刻赢得了众多高士的支持。

面对流言蜚语,戚小姐以诗明志,以血捍节。鲜红的字迹,触目惊心。

“曹兄,可还敢纳此女为妾?”有人笑问。

曹祥无言以答。

他若敢,恐怕纳妾之日,便是他血溅当场之时。

他现在后悔莫及,刚才为何不亲自出来收信。如今此诗公诸于众,丢脸的不是戚夙容,而是他曹祥。

原本对他有利的言论,因为这首诗而逆转。

正如夙容所言,世家之名,并非说说而已。

京城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世家享名,新贵掌权。

名门世家历史悠久,根基深厚,但若几代人才凋零,便会逐渐远离权利中心,戚家便是其中之一。戚家三代之内,只有戚父一人进入朝堂,而且是一名倍受忌惮的武官。此次戚府被封后,戚家已是名存实亡。然实权虽失,名望依存,与戚家颇有私交的望族,纵然不敢光明正大的支援,但心里却始终有一杆秤。

而新贵则是绝对的实权家族。他们崛起时间短,但人才济济,锐意革新,前途不可限量。若能保持三代兴盛,他们也将步入世家的行列。当朝太尉便是其中最富盛名的代表人物。

对此事首先发难的便是与戚家颇有渊源的各大世家。

戚家虽败,然尊严犹存。这不仅只是他一家之辱,亦是所有世家之辱。

所谓一荣俱荣,一毁俱毁。世家至死,都必须坚守节操。

曹祥对名门世家而言,不过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小人物,他若是想娶戚小姐为正妻也就罢了,竟敢以妾辱之。如此狂妄,将世家之名置于何地?

曹家此举,初时看似波澜不惊,任其胡作非为,无人拦阻。但实际上已得罪了众多世家,只是戚家没有表态,他们也不便多言。而戚夙容以一首诗作为反击,文采斐然,举重若轻,触目血字,心志尽表,瞬间便获得了声援。

京城七大名门,有四家皆对曹家表示了不满。

顾锦云之父在京城亦有些人脉,暗中给曹家提了醒。

连带的,曹家的姻亲朝议大夫吴润也因此受到了大臣的弹劾。虽是小事,却令其名声受损。

曹家的产业,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压,其中以顾锦云下手最重。曹家几家店铺,被他不着痕迹地侵吞。

曹祥更是脸面尽失,差点被学院除名。

不久之后的某日,他在睡梦中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剃光了头发。至此隐匿,许久不敢在人前露面。

落魄世家或许已失去了权利,却拥有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名望和影响力,即使是人缘不佳的戚父亦是如此。

上一世,戚家并未意识到世家的威力,不知如何应对他人的侮辱。戚父只知逞匹夫之勇,而夙容只知孤守清高,不敢奋起反击,以至最后失去依仗,沦为籍籍无名的一抔黄土。

皇帝可以查封戚家府邸,却无法抹灭世家之名。正是因为这一点,戚夙容才敢在乱流中求存夺名。

只要不涉及权利,皇帝便不会过问。

在此之前,大概没有人会想到,一首诗竟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那首血诗,亦因此而得名,被世人传唱。

戚家。

“小姐,你用鸡血写诗,不怕被人发现吗?”平儿担心地问。

“放心吧,谁闲着没事去验血?”戚夙容云淡风轻道,“况且,鸡血就不是血吗?只要能吓到人,就是好血。”

“…”

第二十三章 明儿见

纳妾风波的余韵还未过去,戚夙容却已不再关注。曹祥对她而言,不过只是一个小人物,未来青云路上根本没有他的一席之地。此次事件让戚夙容博得了一个不屈的美名,也证实了世家的名头确实举足轻重。戚家并非孤立无援,至少在涉及到名誉的大义上,世家名门绝不会置之不理。

有曹祥的前车之鉴,相信日后再无人敢随意侮辱戚家之人。

房间中,戚夙容正在整理乞丐们搜集的情报。内容纷乱驳杂,五花八门,想要从中找出有用的东西,实非易事。这些还是元奚亲自记录后再筛选过一遍的,要是让她独自处理,估计会头痛不已,她可没时间一一查阅。

现在她主要关注的是樊、孟、宋、卢、江、步、闻七家的消息。可惜,情报中只提到了宋、卢两家,他们被贬为庶民之后,一直深居简出,行事低调。生活简朴,鲜与人来往。

戚夙容思忖片刻,将这两家的情报另外编录,以作备案。

她目前最大的难题是——穷。日后若想建立人脉,必然需要大量钱财。但戚家却不能光明正大地赚钱,先不说是否会引起皇上的猜忌,光是小人的算计就能戚家应接不暇。

正因如此,戚夙容之前开办云容秀庄时,才会假借他人之名。但这座秀庄,仅能保障家人的生活,她必须另外寻找赚钱之法。

她比别人多出未来三十年的经历,可以先一步抢占商机。

戚夙容取出一张白纸,努力搜寻记忆,半晌才提笔写下“酒窖”二字。

她记得不久之后,在距离京城东南三里外的尧村,将会有村民发现一座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酒窖。这座酒窖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发现之时,并未引起太多人关注。直到后来有一位大商人将这座酒窖买下,酿出了天下闻名的尧村美酒,此地才真正扬名。

一座历史悠久的窖坊对酿酒至关重要,古窖窖泥和古糟能使酒体更加浓厚醇和。同一种酿酒配方在不同的酒窖酿造,其酒的品质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现成的酒窖不仅可以节省重建的成本,还可以从酒窖构造中,衍化出一套更为完善的酿酒工艺。

接着,戚夙容又在白纸上写下“葡萄”二字。

现今的葡萄在京城并不知名,只有少数农家栽种,价格也很便宜。

但四五年后,随着葡萄酒的出现,葡萄的身价亦水涨船高。

葡萄酒酒味美甘醇,色泽如宝石般通透,而且能够滋身养颜,非常适合女子饮用。

此酒的酿造方法传自西域,具体由谁传入中原,戚夙容也不记得了。她的师傅喜喝果酒,游历天下时,收集了数十种果酒的酿造方法,可惜她只记得两种,一种是葡萄酒,另一种则是菊花酒。

不过仅凭这两种,也足以赚上一笔了。

拿定主意,戚夙容立刻给顾锦云寄去了一封书信。

当天下午,顾锦云便如鬼魅般出现在戚夙容的房中。

“容。”顾锦云问道,“有事?”

“顾锦云,你可听过尧村?”

“叫我‘锦云’或‘云’。”

“…好吧,锦云,你可听过尧村?”戚夙容见识过某人不依不饶的耐心,所以没有与他纠缠称谓问题。

“尧村怎么了?”

“相传尧村在四百年前曾是一座酒坊,所出的美酒享誉一时,可惜受战争波及,从此销声匿迹。”

“哦?”顾锦云望着她,静待下文。

戚夙容继续道:“我之前特意派人打听过,这座酒坊的遗址很可能就在尧村附近。”

“你的意思是?”

“若能找到这座遗址,你或许就能在京城拥有自己的酿酒作坊。”

“一起去看看。”顾锦云对她说道。

戚夙容考虑了一会,点头同意。

她知会平儿之后,便带着顾锦云穿过柴房到了隔壁的宅子。此处是顾锦云派人买下了,护院也是他的人,所以戚夙容女扮男装之事,他早已知晓,只是他并未亲眼见过。

当戚夙容一身少年打扮出现他面前时,顾锦云凝视了许久。

“怎么了?”戚夙容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

“太俊,不好。”顾锦云声音低沉,脸上明明没有表情,戚夙容却感觉他仿佛很想将她塞回房间。

“翩翩少年郎,浊世佳公子。”戚夙容两手背负,嘴角带笑,神采飞扬。

顾锦云的眼神暗了暗,转身道:“走吧。”

车夫已在门外等候,两人上了马车,径直向着尧村驶去。

车内,两人相顾无言。

“你总是如此大胆吗?”顾锦云开口打破沉默。

“此话怎讲?”

“表面上高贵端庄,实则离经叛道,不守陈规。”动则如风,静则如兰,千变万化,总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惊喜。

“你这是在夸我还是在数落我?”戚夙容挑了挑眉。

“夸。”

“可你的语气一点都不像在夸人,表情也很吓人。”

“你似乎并未被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