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夙容的记忆中,许琛上一世只收了三名学生,如今多了她和夙宝,不知对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她暂时还不能将女扮男装之事告诉夙宝,他年纪太小,很可能藏不住秘密。她决定选择每隔七天的休息日去书阁一趟,正好错开夙宝。

拜许琛为师,除了需要一个身份之外,还有机会参与时事的讨论。

毕竟作为女子,见识有限,唯有不断与他人交流才能开阔眼界。

许琛的几名学生,只有孙凌轩住得比较远,故而他一般两三个月都不会回家。

这天英书阁的同窗都离开,只剩下他一人在书房温习功课。正在这时,他透过窗口,看到一名少年在仆人带领下朝内堂走去。

咦?那是何人?难道是许先生曾提到过的最后一名学生——“卓凡”?

孙凌轩好奇心起,放下书本朝内堂走去,但当他走到门口时,却被仆人告之不得进屋打扰。

孙凌轩皱了皱眉,倒也不恼,走到凉亭,喝茶等候。

这一等便是一个时辰,他端的是好耐心,竟趁着空闲之时将近日学的文词来回背了好几遍,直到那名少年从内堂出来。

那少年不过十二三岁,相貌俊秀,气质雅静,举手投足间隐隐透着贵气,颇有世家之风,一看便知出身不俗。

“这位小公子请留步。”眼见少年即将离开,孙凌轩出声唤道。

少年回过头,注视片刻,笑道:“原来是孙兄,小弟卓凡有礼了。”

孙凌轩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问道:“你怎知我是孙凌轩?我们见过?”

“不曾。”少年解释道,“刚才听许先生介绍过几位学兄,小弟便记下了。”

“只是记下名字,又怎知我是几位学兄中的哪一个?”

少年笑道:“今日留在书阁的不是只有孙兄一人吗?”

“啊!”孙凌轩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好笑道,“看我糊涂的。”

他走到少年身边,问道:“卓学弟这是准备回家?”

“正是。”

“明日还来吗?”

“不了。”少年回道,“我闲事颇多,恐怕无法与几位学兄一起学习。”

“那真是可惜。”孙凌轩遗憾道,“半月后将有一场文比,几座学院的学子皆会参与,不知卓学弟届时能否与我们一起斗战其他学院?”

少年好奇道:“文比如何比法?孙兄可否与我详细道来。”

“你从未参加过文比?”

“是的。”

孙凌轩于是解释道:“文比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每座学院都会派出几人到数十人不等参加比试。比试内容包括诗词歌赋、经史策论、琴棋书画等等,参比者年龄限于二十岁以下,一个学院最多派出二十人参加。每人可选择一个或几个题目,只有夺得前三名者才有得分,所有得分将计入各自所属的学院中,最后根据总分排名。拔得头筹者,将会颁发文书。我听说,去年季云学兄,以一人之力搏战群英,为英书阁夺得了二十二分,位于总分排名第三,真是令人佩服。”

“厉害。”少年赞许。

孙凌轩期待道:“此次英书阁多了我和黄兄,胜算了又多了几分。不知卓学弟可有擅长?”

少年想了想,回道:“我学识浅薄,也就在琴棋书画上有些造诣。”

“琴棋书画的得分虽没有经史策论高,却也不可忽视。卓学弟来参加吧!就算不想上阵,观看他人比斗亦能增长见闻。”

“嗯,我会考虑的,多谢孙兄。”少年抱了抱拳,告辞离去。

孙凌轩望着他的背影,总感觉他有些特别,却有说不出来哪里特别,似乎…很有亲和力?

他好笑地摇了摇头,念着诗慢悠悠地踱回自己的书房。

第二十七章 木藤树和星果藤

“小公子,这就回?”护院上前问道。

“嗯,今日主要是来行拜师礼。”戚夙容刚准备上马车,突然又改变主意道,“时辰还早,我们走回去吧。”

她吩咐车夫离开,自己则带着护院沿街行走。

穿过十字街口,突听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小心!”戚夙容被护院猛地一拉,护到了身后。

“吁!”一声高喝,马蹄扬起,骑士及时拉住了缰绳,停在两人近前。

戚夙容抬头望去,只见一名二十来岁的青年坐于马上,衣袖飞扬,目光炯然,端的是丰神俊逸。

戚夙容微微一愣,怎会如此巧?前两日才收到他送了新年礼,今日便遇到了。

眼前之人正是两年未见的封湛。

封湛跃下马来,抱拳道:“失礼了,差点冲撞了两位,不知有无大碍?”

护院见他衣着不俗,不好呵斥,只得退到一边,将身后的小公子让出来。

封湛望过去,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眼前的少年,好生眼熟。

“这位公子,为何在街道上快马驰骋?若撞到人该如何是好?”戚夙容温声责道。她见封湛眉眼间带着几分怒色,显是心情不郁,否则以他的脾性,当不会在大街上如此胡来。

“小公子教训的是,在下鲁莽。”听到少年略显破损的嗓音,封湛微微失望,他收拾心情,又问道,“不知小公子有无大碍?是否要去看看大夫?”

“不必了。”戚夙容笑道,“倒是公子似乎满腹心事,怒意难消,当适时舒解,以免郁结于心。”

“多谢小公子关心。”封湛有些心不在焉地回答。

戚夙容见状,也不便多说,准备告辞离去。

“请稍等。”封湛唤住她,“在下冲撞了小公子,是否能请小公子喝杯水酒,权当赔罪?”

戚夙容正要拒绝,转念一想,又点头同意了。

两人来到一家酒楼,上了二楼,护院则独自在一楼喝茶等候。

说是请戚夙容喝杯水酒,但封湛点好酒菜之后,只是自顾自地喝酒,好像忘了身边还有一个人。

戚夙容有些奇怪,封湛以前长袖善舞,性情爽朗,爱好奇技淫巧,在语言和交际方面极有天赋,故而才被皇上委任出使。如今是怎么回事?遇到难题了?

她询问道:“公子有何心事?”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人。”封湛低声吟道。

戚夙容明白了,两年回归,物是人非。曾经的友人,许多都受到了去年清查之风的牵连。

“砰!”封湛一拳砸在桌上,怒道,“太绝了,朝廷此次真是做得太绝了!”

戚夙容眉毛微颤,生怕他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他随便拉一个陌生人来喝酒,纯粹是想吐苦水吧?问题是这苦水也不是那么好吐的。

她思索片刻,说道:“公子,你可听说过一种名为星果藤的植物?”

封湛说道,“这种植物产自大运国,我国鲜有人知,没想到你竟也听过。”

她何止听过?上一世,封湛撰写了三部风物志,分别为植物,动物、奇技三篇,星果藤便是《植物志》中的一种。

《植物志》记载了各国特有的蔬菜瓜果和奇花异草;《动物志》记载了各种牲畜和一些比较特殊的昆虫;《奇技志》则记载了各国先进的工艺技术。

这些都是封湛出使时,一点点搜集整理的。在引进新技术、推广新作物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尉国未来的繁荣发展,与封湛这三部风物志息息相关。

戚夙容故意例举一种外邦植物,为的便是吸引封湛的注意。

见他回应,戚夙容又道:“公子既然听过星果藤,应当也知道这是一种伴生植物,它与木藤树相依相存,不可分割。”

“是的。”封湛点头道,“正因如此,尉国才无法引进这种植物,因为木藤树只能在大运国成活。”

“但在很久前,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伴生的意义。”戚夙容徐徐道,“我听过一个故事,以前大运国有一位庄园主,他的庄园中种满了木藤树,故而星果藤亦十分茂盛。他每年能收获上千斤木藤果,但他觉得星果藤限制了木藤树的生长,便将所有星果藤全部割除。第二年,木藤树果然长得枝叶茂密,甚是喜人。他自是喜不胜收,以为今年能迎来一次大丰收,谁知木藤树只开花不结果,别说丰收,就是一颗成形的果子都没有。

“庄园主后悔莫及,意识到星果藤的重要性,又重新将它们栽种起来。然木藤树已经生长过剩,枝叶占去了太多养分,之后结出的果实再也不复从前丰硕甘甜。星果藤虽看似限制了木藤树的成长,却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庄园主只顾眼前利益,以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他若想恢复元气,恐怕得改换新貌,重头开始。”

“小公子倒是见闻广博,这个故事在下都不曾听闻。”封湛颇为诧异地看了戚夙容一眼。

戚夙容笑道:“我喜欢搜集一些民间故事,特别是外国见闻。可惜尉国并没有几部介绍别国风物的书籍,若有人能将这些整理成册,应当会大受欢迎。”

封湛双目微亮,他常年出使在外,此事大有可为。

戚夙容笑了笑,抱拳道:“时候不早了,多谢公子款待,小弟先告辞了,有缘再见。”

封湛回礼道:“怠慢了,小公子请便。”

封湛正在寻思着整理书册之事,也便没有起身相送。

戚夙容独自下了楼,回头又朝楼上看了一眼,转身而去。

与那少年一番攀谈,封湛原本的郁气一扫而空。

他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正要续杯,却发现对面酒杯中的酒还是满的,那少年丝毫未动,刚才好像只是来陪坐的。

等等,她刚才说的故事,莫非另有深意?并不只是单纯地开解他?封湛惊疑不定。仔细回忆她所说的每一句话,越来越肯定心中的猜测。

她恐怕是看出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若将故事中的木藤树比作朝廷,那庄园主便是皇上,星果藤则是朝中大臣。皇上剔除看似危险的朝中隐患,实则是破坏了平衡。

“他若想恢复元气,恐怕得改换新貌,重头开始。”

这句话在脑中浮现,惊得封湛一头冷汗,“改换新貌”?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封湛猛地起身,扶着栏杆附身朝下望去,哪里还有那少年的身影?

封湛暗自懊恼,刚才竟连名字也没问。他本是将此人当作萍水相逢的过客,不想他心思如此细密,胸藏锦绣,简单一个故事不但舒解了他心中郁气,还隐射了朝局,当真不可小觑!

阔别两年,京城随便一名少年都如此厉害了吗?封湛突然有跟不上变化的感觉。

不过他胆子倒是挺大的,不知是何家公子?

每月一次的文斗即将开始,他或许也会出现。封湛本来是不打算去的,但出于对这少年的好奇,他还是决定前往。

封湛结账离开,心情已是大步相同。

之前,封湛的父亲见他听说了皇上清查之事后,情绪颇为激动,担心他做出失当之举,便替他告了两天假。

如今情绪已稳,封湛第二天便结束告假,回到了朝堂,对清查之事闭口不谈。

皇上命他陪同外国使节游览京城。

因为是非正是任命,封湛便脚上了柳慕涵等几名好友一起随行。

几人都是京城通,对各处的名胜古迹、街市玩巷了若指掌。有他们陪同,必能让使节们玩个尽兴

一行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到了莲山佛寺。

此地风景秀丽,香火旺盛,是众多离人骚客必经之地。

封湛带着几名使节沿街而上,对柳慕涵道:“听说老夫人经常来此礼佛。”

“是的。”柳慕涵笑道,“去年家母在此待了数月,好不容易回家休养了几日,今年三月怕是又要来此。”

“老妇人如此虔诚之人,必有厚福。”

“承你吉言。”柳慕涵笑了笑,又道,“对了,你何时去我家吃个便饭?我家小妹对你可是仰慕已久。”

“哈哈,能得柳小姐青睐,真是封某的荣幸。”封湛没有当真,思忖片刻后道,“等过了此次文斗吧,我想去看看。”

“想不到你竟会对小小文斗有兴趣?”

“说不定会遇上有趣的人。”

“哦?”柳慕涵好奇道,“谁人能入得了你的眼,我也想见识一下。那这次我跟你一块去。”

“甚好。”

几人进到寺中,正好应道钟声响起,在山谷中回荡,充满了古韵。

庙中金佛端坐,檀香缭绕。

外国使节似乎也受到了这种氛围感染,表情变得庄正起来。

主持出来迎接,报出法号,亲自带着他们参观古寺。

封湛一边随行,一边向外国使节介绍着各种佛像碑文的历史。

这时,一名使节突然指着一间礼堂正中的物件说着什么?

众人循着他所知的方向望去,赫然是一副精美绝伦的佛绣。

第二十八章 国绣师

众人靠近,细细欣赏这副佛绣,越看越是惊叹。当真是技艺精湛,短针细密,有种大繁入简的境界。

主持将众人带到另一边,眼前仿佛忽现佛光,定睛望去,才只佛绣背面竟然还绣着一尊金佛,前后浑然一体,仿若天成,完全看不出丝毫瑕疵,称得上是真正的“天衣无缝”。

外国使节们惊叹连连,皆言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绣品。

封湛问道:“此绣品出自何人之手?”

主持回道:“这是柳公子的母亲柳老夫人赠与敝寺的,具体出处,想必柳公子比老衲更清楚。”

封湛于是向柳慕涵看去。

柳慕涵道:“去年京城出现了一家云容秀庄,这幅佛绣便是从此处求得,具体何人所绣,还得询问秀庄主人。”

他并未说出戚夙容的名字,毕竟关乎女子的声誉,贸然透露她的身份或许会给她带来麻烦。

封湛点点头,对外国使节解释道:“这是一位刺绣大师之作,出自京城一家名为云容秀庄的商铺。绣品由太尉夫人买下,再赠与寺院。”

“我们能不能见见这位刺绣大师?”一名使节兴致盎然道,“她的技艺实在是太令人惊叹了。”

封湛笑道:“几位大人有所不知,敝国的技艺高手大多脾气古怪,轻易不肯见人。在下愿意试试,但能否将人请出来,亦不敢保证。”

几位使节倒是没有为难,决定先去那座云容秀庄看看。

封湛于是叫来马车,载着几人往城内驶去。

这会,秦湘正在秀庄里翻阅账目,忽听门外一阵人声,抬头一看,赫然见几名金发碧眼的高大男子走了进来。

秦霜大吃一惊,连忙招呼丫头,如临大敌。若非九在京城,见过不少外邦人,否则她恐怕要失声惊叫了。

好在她很快注意到外邦人身边还站着几名尉国人,其中一人便是曾经有过交易的柳慕涵。

她舒了口气,微笑着迎上来,说道:“几位想买些什么?本店出售各种刺绣、簪花、首饰,造型新颖,品质俱佳。”

封湛道:“在下陪同这几位外邦友人来此游玩,他们很想看看贵庄出售的绣品?”

“几位随我来。”秦霜将几人带来一个柜台前,指着上面罗列的手帕、绸扇、小屏风等物件说道,“诸位看看有没有喜欢的?”

一名使节拿起一个小屏风赏玩了片刻,说道:“这物件倒是精巧,不过上面的刺绣远不如那幅佛绣。”

其余几人亦点了点头,他们挑了半天,也没有发现第二幅双面绣。当然,并非说这些绣品不好,至少几名使节已经决定买下几件留作纪念。

明眼人都看得出,那幅佛绣与眼前这些绣品完全不是档次。

封湛问道:“这位掌柜,贵庄为何没有双面绣?”

秦霜了然道:“原来几位是想看双面绣,实在不好意思,双面绣极为耗费精力,故而需要特别订制。”

“原来如此。”封湛对几位使节解释了几句。

其中一位使节沉吟片刻,说道:“刚才看到那幅佛绣,我们便想带一幅回去,献给阿罗巴女王陛下。”

“献给女王陛下?”封湛先是讶异,随即笑道,“若女王陛下喜欢,敝国自然愿意送上这份礼物。”

“那就多谢了。”使节愉悦道,“相信女王陛下肯定会喜欢的。”

“那么,贵国想定制怎样的绣品呢?”封湛问道。

使节们讨论半晌仍拿不定主意,其中一人道:“此事便由那位刺绣大师做主吧。相信以她的技艺,必能绣出令人满意的绣品。”

封湛与柳慕涵等人对视一眼,没有要求有时候比有要求更难处理。

安排好使节们,封湛立刻入宫将此事回报给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