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宇风脸色一沉:“听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一件事。你之前不是新派了两名丫鬟到双双身边吗?芳荷经常挑她们的错,我还在犹豫要不要换了她们,如此看来,其中可能有些蹊跷。我会注意的,如果芳荷和奶娘真的欺负双双,我定不会轻饶!”

戚夙容点点头,交代完后,收拾行装便前往琢城。

望着前路,戚夙容面色沉静,她会等,无论多久都会等。

然而她并不知道,这一等,便是两年。

两年来,她一直以“卓凡”的身份经商,对外却是打着顾宇风的名号。她借着生意之便,踏遍了十几座城市,寻找锦云的踪迹。在京城商业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顾家的生意却在她的打理下,商号遍及了大江南北,一片兴荣。

这两年,京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帝与八王爷正式决裂,斗得你死我活,朝中众多大臣皆牵连其中,直到皇帝突染重病,入无法理政,王位之争终于彻底激化。

京城人人自危,大臣摇摆不定,局势杀机重重。景王有先王御旨在身,本该顺理成章继位,但他如今只得到两封御旨,持有御旨的人,势力皆不足以与其他王爷抗衡。他必须找出所有密旨持有者,提高他们的权位,以确保登基万无一失。

正当此时,景王得到了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所有密旨持有人的名字,一共七位,其中两位已经身亡。剩下五人,只有一人在朝中颇有势力,其他四人全被贬谪,下落不明。

戚夙容此时并不知道,这七人中,根本没有她父亲戚朔的名字。而将这份名单交给景王的人,乃前丞相王清和,他并非密旨持有人,却是唯一秉承先王御意的知情人。

她当初篡改密旨的举动,可以说是为戚家赌出了一个富贵前程。几年前的布局,如今到了收网的时候。景王找不到的人,全在她当年列出的名单中,他们的下落,她一清二楚,并且逐一将他们揽入旗下。

在景王为了搜集御旨费尽心思时,她秘密送上了这份厚礼。当然,并非由她亲自出面,她只是给其他人提供了接触景王的机会,并保护他们的安全。所谓过犹不及,她没必要将功劳全部收入囊中,这样只会招来猜疑。

虽然最后几名密旨持有人已经无权无势,但只要得到密旨,景王便能用它换取任何一位权臣的拥护。

两年后的盛夏,七名大臣同时宣读先王密旨,拥护景王登基为王。这七人分别为吏部尚书左明堂,内阁大学士古胤,骠骑大将军齐风,太傅君毅,枢密使秋景阳,东远侯富烨,太常卿左昭。

七封御旨现世,朝野上下震动,八王爷在与前王的争斗中,元气大伤,如今却是无力回天,景王登基实至名归。

景王登基,改国号为“丰景”,天下大赦。持续了几年的王位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受此事波及者众多,太尉柳家,兵部尚书骆家,京兆尹封家,司农寺苑监方家等,皆因为八王爷而被贬谪。相应的,曾经持有密旨之人,全都官复原职,但其中却没有戚家。

一切平定后,戚夙容回到京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新王便派人传来了口谕,召戚夙容进宫。

戚夙容微微愣神,因为传旨公公是直接对着尚未去除易容的她宣读口谕的。

“顾夫人不必另外换装,皇上召见的既是顾夫人,也是公子卓凡。”公公如此说道。

“如此,那便有劳公公了。”

戚夙容给家人打了声招呼,便随公公入了宫。

景王在偏殿召见她,殿中除了几名宫侍之外,并未其他外人。

戚夙容恭敬地对景王行了一礼,举止不卑不亢。

景王走下正座,在距离戚夙容几米外站定,上下打量片刻,笑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巾帼不让须眉。”

“皇上谬赞,不知皇上召见民妇所为何事?”

“戚氏,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朕惊喜,好像处处料敌先机,朕之所以能顺利登基,几乎是你一手促成。你说说,朕该如何赏你?”

“皇上过誉,民妇所为,不过是为求自保,还请皇上宽恕民妇不敬之罪。”她指的是篡改密旨一事。

“好一个为求自保。”景王笑了笑:“你这些年所做之事,朕已经查得一清二楚。戚氏,你可知朕为何独独没有封赏戚家?”

“民妇不知。”

“因为朕想亲自见见你,由你自己请功。你想要什么,不妨直言。”

戚夙容沉思片刻,跪道:“皇上,民妇有两个心愿。”

“你说。”

“一是为戚家平反,二是找到民妇的夫君。”

“没有其他要求?朕可以封你为诰命夫人,可以让顾家成为官商,亦可让你父亲官升一品。”

“多谢皇上厚爱。”戚夙容认真道,“民妇所做之事,并不足以获得如此厚赏,能为戚家平反,与夫君重复,便是皇上对民妇最好的赏赐。”

景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从太监手中取来一封圣旨递到她眼前:“你看看吧。”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军帅戎将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昔将军戚朔,为国征战数年,功不可没,却遭受不白之冤,而去其爵位,贬为庶民。今新皇登基,特此为戚家平反,即日起官复原职,加封忠义侯,昔年抄没之家财细数归还。锡之敕命于戏,暂锡武弁,另加丕绩,钦哉。

敕曰:大臣有奉公之典,藉内德以交修,朝廷有疏爵之恩视夫皆而并贵。锡尔顾商锦云之妻戚氏,坤仪毓秀,聪颖慧黠,功于社稷,世之大义,是宜赠尔为夫人,嘉尔冠荣,永锡天宠。

作者有话要说:圣旨改编自百度。

第八十二章 你可安好?

“谢皇上恩典。”戚夙容平举圣旨对景王行了一礼。

“先别忙着谢。”景王背手而立,“你之前所请,朕已经为你完成了一件,至于第二件事嘛…”

戚夙容猛地抬头,用期待而小心翼翼的眼神望着景王。

“朕派人调查时,在野地发现了顾家几名护院的尸体,从凶手杀死的手法,大致能够判断出是何人所为。”景王看向戚夙容,徐徐道,“凶手与那位顾公子无关,却与你有怨,你可猜出一二?”

“与我有怨?”戚夙容微微一愣,在她嫁给顾锦云之前,与她有怨之人不过几名深闺女子,但尚不至于怨到除之而后快的地步吧?若真有杀心,那么戚夙容唯一能够怀疑的只有骆妍依,她父亲乃刑部尚书,暗中培养了不少死士。如今景王登基,八王爷带着骆妍依外逃,而骆妍依的父亲则被收押在天牢,等候处置,不知那群死士去向如何?

戚夙容心中虽有数,却不能明言。景王或许心胸豁达,但作为上位者,都很忌讳臣民掌握太多不为人知的情报。

她思忖片刻,回道:“民妇猜不到,还请皇上明示。”

景王盯着她看着半晌,笑道:“你说猜不到,那便猜不到吧。那群凶手行凶的手法与骆家死士一般无二,但动用这群死士的人,却并非骆家女,而是封湛的夫人柳氏。”

柳倩儿?戚夙容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她为何要下此毒手?”

“这个,朕就不清楚了。”景王继续道,“那群死士全是哑巴,若非其中一人略通文墨,朕恐怕也问不出什么。”

“那皇上可有问出我夫君的下落?”

景王似笑非笑地望着她:“看你从入殿开始便镇定自若,朕还以为你天性如此,如今问及你夫君的下落,方才露出几分真性。”

“皇上见笑了。”戚夙容垂下头,暗自郁闷,明知道别人心急,还故意吊人胃口、左顾而言他,很好玩吗?

“那名死士倒是交代了一些事情。”景王说道,“他们的目标原本是你,但截住马车后,却只发现了你夫君,双方冲突,你夫君趁乱逃跑,自此下落不明。朕派人沿途排查,最后找到了这个。”

说着,他从衣袖里拿出一块玉佩。

戚夙容双手接过,表情有些激动,这块玉佩正是顾锦云随身携带之玉,上面雕刻的图案是顾家商行的图纹。

“皇上,这块玉佩从何处寻得?”

“一家当铺。”不待她发问,景王又道,“将它当掉的人乃弱水村村民,你家夫君被他们所救,但只住了几日便离开了。”

“离开了?”戚夙容愣神,“去了何处?”为何不回家?而且两年来杳无音信。

“恐怕离开并非他的本意。”景王踱到一旁的雕花椅上坐下,“据村民所言,你夫君当时不仅身受重伤,而且身中剧毒,昏迷不醒。”

“那他是如何离开的?”

“他是被一队路过的西域商旅带走的。”景王说完,发现原本急切的戚夙容反而平静下来,心下奇怪,问道,“你不担心你家夫君的安危?不怕那群西域商人图谋不轨?”

戚夙容笑道:“谁会对一名生死垂危的人图谋不轨?相反,民妇还很庆幸,带走他的不是别人,而是西域人。”

“为何?”

“因为我夫君身上中的是西域奇毒,唯有西域人可解。”

“那你又怎知那群西域商人中恰巧有能够解此奇毒之人。”

“如若没有,我夫君如今恐怕已经埋尸弱水村,而不是被他们带走。”

“哈哈。”景王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眼前的女子果然没让他失望,心思细腻,冷静沉着,始终保持着清晰的判断力。几年历练,便能让一名弱女子成长至此吗?

“接下来,你是不是打算去西域寻人?”景王问道。

“是的。”锦云两年来未曾与家里联络,不知其中有何变故。戚夙容相信他还活着,但很难说他身上的剧毒不会对他的健康造成损害。

“如此,那朕也有件事要托付于你。”景王收敛神色,一脸认真。

“皇上有何吩咐?”

“朕日前收到消息,西域有几个部落对我国边境虎视眈眈,但并不确定哪些部落在暗中谋划。所以朕希望借助你顾家的商脉,去西域各族探听一下。”

原来这便是景王今日秘密召见她的目的所在,难怪特意允许她身着男装前来面圣。西域有四五十个部落,大多与尉国睦邻友好,但数百年来,西域边境引发的冲突并不少见。

景王忧心之事,戚夙容不用去查也知道大致情况。因为上一世,景王正是借助边境动乱,分散兵权,最后成功夺得王位。这一世,因为她的影响,此事足足提前了两年多。

这场边境动乱,涉及十一个部落,大约三万五千多人,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只用了三个月便占据了边境五座城池,俘虏了近十万的尉国百姓。不过他们毕竟只是游牧民族,擅攻而不擅守,加之人数太少,不过半年便被赶回了西域草原,十一个部落最后只剩下两三个还在苟延残喘,直至被其他部落所兼并。

虽然未曾动摇尉国的统治,但许多尉国百姓都死在了这场动乱中。若能提前阻止,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戚夙容慎重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皇上从查到锦云可能去了西域开始,便有了将此事托付她的打算。一来她之前的所作所为,让景王颇为信任;二来她表面上与朝廷毫无瓜葛,只是有些人脉的商人;三来顾家与西域商人有生意来往,不会引人怀疑。

戚夙容的视线在手中的圣旨上转了转,终于明白了景王选择将圣旨交给她,而不是直接派人前往顾戚两家公开宣读的用意了。在她还未从西域回来前,这封圣旨都只能暂时压下。

“好,朕会派十名侍卫沿途护送你。”景王叹道,“未免引人注意,朕只能帮你这么多,剩下的得靠你自己随机应变。”

“是,民妇定当尽力而为。”

“你莫要再自称民妇,在朕心中,你的身份不逊于任何诰命夫人。”

“多谢皇上赞赏。”

“嗯。”景王看了看她手上的圣旨,说道,“你回去之后,这封圣旨…”

“秘而不宣。”戚夙容只说了四个字。

景王笑了。

回到家中,戚夙容将圣旨交给了顾常,让他妥善保管,暂时不对外公开,随后便说出即将前往西域的事情。她并未告诉顾常有关锦云的消息,担心若找不到人的话,会让顾家人再受一次打击。两年多的时间,顾常与顾宇风几乎都已经放弃了,戚夙容不想在此时打破他们这份安宁。

对于戚夙容要前往西域之事,顾常自然是不赞成的,但奈何此事是皇上亲自任命,也只能接受。

“嫂子,我陪你去吧?”顾宇风早就想出去闯闯了,如今正是大好时机。

“你走了,顾家的生意谁来管理?”两年时间,顾宇风倒是成长了不少,对顾家的生意流程也逐渐熟悉。戚夙容想,也许再过几年,她便可以退居幕后了。

顾宇风一下泄气了,满脸沮丧。为何身为女子的戚夙容能够行走千里,他却要在家里留守?

安排好顾家的一切之后,戚夙容又给家里去了一封信,并未告之具体去向,只是说要外出数月。她对外均以“卓凡”自居,不方便回娘家,只能书信来往。好在戚家如今明里暗里受到了多方关照,基本不会有什么麻烦。

随后,戚夙容又亲自去了一趟云雾山,拜别云游子。

云游子点点头,递给她一个小瓷瓶,说道:“这个给你,遇到那小子,就让他每天吃一粒,不管有病没病,都能强身健体。”

戚夙容大喜过望,连忙道谢。

随即她四下看了看,问道:“封大哥呢?回家了吗?”

“没有,在后山砍柴呢。”云游子笑道,“他比你可会干活多了,你看家里收拾得多整洁。”

戚夙容暗暗同情,落下师傅手上,封湛怕是吃了不少苦头。据说在头几个月,封湛逃跑数十次,都被师傅轻而易举地给捉回来了。想用武力解决吧,又完全不是师傅的对手,最后只能认栽。

云游子倒并未将他困在山上,每隔一个月都会放他回去。他的职位并不要求他每日上朝,而且封家受骆家波及,其父的职位暂时被罢免,虽然并未罪及后辈,但多半都被闲置,故而封湛大半时间都在山上接受云游子的训练。

两年的时间,他的变化,戚夙容都看在眼里。少了几分锐气,多了几分沉着,性格虽然有些诡异,但起码还在正常人的范畴。

此次没见到封湛也好,刚得知伤害锦云的凶手居然是柳倩儿,她实在不知该用什么心情面对他。这对夫妻实在给他们带来了太多麻烦,要说对他们没恨,那是假的。但沉淀了两年多,任何事都不及锦云重要。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封湛与柳倩儿还真是绝配。

三天后,戚夙容带着顾家商队踏上了前往西域的旅途。

锦云,夙容来了,你可安好?

第八十三章 出关

戚夙容与西域商人做过生意,但从未去过西域。一路风餐夜宿,顾家商队赶在夏末集市最热闹的时候抵达关口。如今西关内外局势十分微妙,表面虽然风平浪静,但内部已是暗潮汹涌,探子无处不在。

皇上以巡察地方之名,派遣了几名官员前往各地郡县,实际上主要目标是探查西域各部的情况。而顾家商队则是皇上秘密安排的一条暗线,亦是他真正的后招。官员巡察不过是为了吸引敌探的注意,以便顾家商队行事。

西关城内,各族商人聚集于此,商品玲琅满目,买卖声不绝于耳。戚夙容抵达此地时,才知道朝廷半月前下达了一道命令,即日起,西关商人都必须有当地郡守的准商文书,否则不得随意进出关口。

“公子,我们该怎么办?”客栈中,姚管事皱眉道,“没有准商文书,我们的货运不出西关,若在关内交易,价格可是天差地别。”

顾家商队除了戚夙容之外,没有人知道此行的真正目的,他们在意的只是买卖的收益。当初戚夙容决定做一次长途交易时,大部分管事都是不同意的,但戚夙容这两年来以“卓凡”的身份,依靠先知先觉的眼光,将顾家的生意扩大了数倍,建立了足够的威信,于是一排众议,定下了此次行程。不曾想,等他们长途跋涉抵达西关,却连关口都出不了。

戚夙容神色如常,认真研究着地图。这张地图是以前从一名西域人手上购得的,虽然只是大概绘制了西关外的地理情况,但也聊胜于无。

“公子,你有何打算?”张管事忍不住催促。

“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戚夙容抬起头,环视几人,笑道,“准商文书,我可以拿到。”

几名管事齐齐露出诧异之色,顾家近年的生意虽然越做越大,但多集中在中部,与边关城郡交际不多,卓公子如何有把握拿到准商文书?

“小六,你随我出去一趟。”戚夙容并未言明,整理一番之后,叫上随从便离开了客栈。

穿过街市,戚夙容径直走进内城,来到府衙外。

“这位大人,在下姓卓,来自京城顾家,今日特来拜会郡守大人,还请通报一声,”戚夙容将拜帖递给门外侍卫。

因为准商文书的限制,每天都有不少商人来求见郡守,但真正获准入内的人屈指可数。侍卫对此并不陌生,只是按照规矩,将戚夙容的拜帖递了进去。

“呵,又来一个。”不远处一名体态肥壮的商人笑道,“我们等了好几天都没能见到郡守大人,新来的小子,还是乖乖排队吧。”

“没错,郡守大人每天只发放三份文书,今日的数额已经满了。”另一人附和。

“哦?”戚夙容背手而立,颇感兴趣地问道,“既然数额已满,诸位为何还在府外逗留?”

众人面面相觑,好半晌才有人讪笑道:“这不是想逮到大人出行的机会劫个道嘛。”

此话诙谐,引来一片笑声,气氛倒是轻松了不少。

戚夙容也笑了笑,长居边关的男子,大多豪迈,没有关中人的谨小多疑。

正在谈笑间,前去通报的侍卫走出来,对戚夙容抱拳道:“这位公子,郡守大人有情。”

众人见状,无不惊异。此人是何来头,郡守为何会破例接见?

戚夙容朝他们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在侍卫的引领下进了府衙,留下一片复杂的目光。

边关郡县不比华都,建筑多以军用作为考量,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坚实的墙体和攻守兼备的结构。

戚夙容缓步走进大厅,目光平和地看向厅中的男子。

“卓兄,好久不见。”男子微笑相迎,话语中透着几分喜悦。

“黄大人。”戚夙容拱手。眼前男子正是许琛的弟子之一——黄徵。当年考中进士,他第一个请求外调,如今已是西关郡守。

“你我不必多礼。”黄徵上前拉出戚夙容的手臂,将他拉上座,并命人奉茶。

新皇继位时,许多官员都受到了牵连,但许琛的学生却无一贬谪,反而得以晋升。黄徵心思通透,虽不清楚卓凡的具体身份,但“他”的先知却让他获益匪浅,几次通信都给了他不少提点。

“黄大哥,我今日来此,是为了准商文书。”短短叙旧之后,戚夙容开门见山地说道。

黄徵别有深意道:“卓兄,我从未想过你竟会选择经商。”

“我不适合官场。”戚夙容笑了笑。

黄徵却不以为然,眼前这人若是为官,必能做出一番成就。他拥有常人没有的远见,懂得善用时事,趋吉避凶,而且为人颇有才华,敢为人先,性格沉稳,思虑成熟远超同辈。

“卓兄,你当知如今边关局势不稳。”黄徵说道,“出关颇有风险,我希望你就在关内出货。虽然赚得少了些,但起码安全无虞。”

“多谢黄大哥关心,但此事早有决议,不好中途更改。”戚夙容谢绝道,“卓某只是普通商人,关外各族应当不会为难。”

“但…”黄徵心知卓凡的决定必已经过深思熟虑,只是身为官员,有些话不好明说。

戚夙容似有所觉,缓缓用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了个“探”字。

黄徵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容。

“既然你意已决,我亦不便多言。”黄徵正色道,“只是出关在外,势单力薄,我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话虽如此说,但黄徵在将准商文书递给她时,顺势给了她一条锦帕。

“黄大哥能破例给我签署文书,便是帮了大忙了。”戚夙容快速瞥了一眼,这是一条带着西域特色的锦帕,估计另有妙用。

她默默将锦帕和准商文书收好,拒绝黄徵的挽留,带着随从走出了府衙。在外苦候的商人们,一见她出来便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她是否拿到了文书。

戚夙容点点头。此事即使想瞒也瞒不住,毕竟她不日便要出关。

得到肯定的答案,众人立时一阵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