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做苏婉以前,一顿早餐吃不吃也无所谓,但这几个月来,生活作息无比的规律,睡觉、吃饭都是按时按点,少吃一餐都不行。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宋子恒一说,她便觉得肚子确实很饿,当下也顾不上置气,将手从被中伸了出来,冷空气掠过,不由打了个寒颤。

宋子恒颇有眼色,见苏婉掀开被子坐起来,忙把她的外衣掀开披在肩上:“天凉,快些将外衣穿上。”

苏婉穿好衣裳,他又在一旁道:“从岳父家带回来的火笼,我见娘子喜爱,今儿早上已将柴火烧好了倒在其中,就放在灶旁,娘子起来便可用了。”

真真是小意温存,苏婉再大的气性也被磨掉了,便给了个笑脸,抬脚便要往梳妆台走,双腿却如灌了铅一般,又酸又沉重,大腿根部更是一阵火辣,苏婉疼得皱了眉,正关注她神色的宋子恒见状忙问:“可是身体不适?还是……扯着伤口了?”

苏婉不由白了他一眼,宋子恒顿时懂了,耳根也红了起来,犹豫了片刻,道:“娘子还是在屋内歇着吧,我去打水过来为你洗漱。”

有人服务苏婉一万个乐意,但也犹豫,平日关起来门与宋子恒再如何相处,也无人知晓,真要论起来,那也是夫妻情趣,可若要摆到外头去,宋母头一个饶不了她。稍微一琢磨,苏婉还是拒绝道:“相公一番美意,然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被误会便不美了。”

宋子恒也不想自个儿体贴娘子,却被误以为惧内,是以刚刚提出为苏婉代劳也犹豫了许久,然而苏婉的拒绝却加剧了他的决心,听了苏婉的话便一笑道:“娘子还请宽心,爹娘他们一早便出去整田地了,小妹在家,更不会多舌。”

苏婉闻言再不迟疑了,道:“那边有劳相公了。”

不用出去,苏婉也懒得梳头,索性坐在床上等着,没过几秒钟又合衣歪在床上。宋子恒打了水过来给苏婉洗漱后,又端了粥进来,仍旧是金黄灿灿的大半碗红薯,见不到几粒米,苏婉已经吃习惯了,就着一小碟藕片,吃得也香。

宋子恒将脸盆端了出去,堂屋二娃在那边探头探脑:“三叔……”

“怎的了?”

“三叔,三婶怎的还未起来?”

“你们三婶今儿不舒服,不讲课了,你们自去写一百遍大字,给我看过,便可去玩了。”几个熊孩子顿时欢天喜地,苏婉也一阵轻松,吃了早饭,再睡不着,便歪在床上抽了本书看着,宋子恒依旧坐在桌前看书练字。屋外寒风阵阵,屋内温暖安静,苏婉偶尔抬头,窗边的男人脊背挺直,竟是一上午都没换过姿势,一心沉浸在书中,便是这份专注与毅力,也注定了他日后必然不凡。

虽然不知道苏婉上午起来时连地都下不了,但这不妨碍用午饭时,宋家懂人事的女人们眼神暧昧的看着苏婉,宋母听得宋小妹道她三哥与三嫂一上午都在房子,她进去的时候却见他们都在看着各自的书,宋母最后一丝担忧也消失了,她心道子恒是个克制的,并不像那些个毛头小子,一娶了媳妇便什么都丢开了,该看书写字依然照旧,如此一来,她还担心什么?媳妇这么久还未有个消息,小夫妻平日聚少离多,也不能怪她,难得过年有一个多月能在一块,自个儿若再叫他们节制,那才是真真儿傻。

宋母只恨不得他们夜夜如此,最好过年就听到好消息,那便是喜上加喜。宋母一想着,心头兴奋起来,吃饭时便不断地给苏婉夹菜,“字很媳妇多吃些肉,补补身子。”

时间如燕子的尾巴,一掠而过,痕迹都未留下,转眼已近过年了。这个时节,各家该杀的猪都杀完了,宋母养了三头猪,一水儿的膘肥肉油,得了不少钱,统统塞到床底下,因着是自家养的猪,也不吝啬,苏婉喜欢的猪蹄排骨什么的,留了许多,便是心头嘀咕她不会吃,放着上好的肥肉不要,竟爱吃那些硬邦邦没滋没味的瘦肉,也专门为她留了一扇。又因宋家今年在县里买的年货甚是便宜,村里众人商量后,那些手头宽裕的,便央了宋家的马车借他们也去县里,便是出些租车钱,也够划算了,更要紧的是城里东西新鲜,带上婆娘儿子走这一遭,够他们高兴到年后了。一家家轮着来借,到小年前才真正消停,有人去县里,宋母便也不客气,托他们捎了一扇肉给亲家。苏太太也不白拿,回了两匹棉布,道是自家店里压箱底卖不出去的,再留下去说不得就被那虫子祸害了,叫亲家拿了每人裁一身衣裳过年。

于是宋母她们几个,除了忙着筹办过年,腌腊肉灌腊肠,年前还要大扫除,不只是扫地洗地,还要酒将门窗也都洗得一尘不染,那叫除旧迎新,忙完这些一闲下来,便拿着针线缝个不停,要不是舍不得点油灯,她们怕是摸黑也舍不得放手,左赶右赶,终于在除夕夜前将家里人的衣裳都做缝好了。

连宋小妹都跟着她娘忙得脚不沾地,苏婉却不用忙,她这才发现教熊孩子竟是一门不错的差事,宋子恒原只是叫她打发时间,她能将教学工作干得多好,却没奢望过,能给几个孩子启蒙便好,然这次回来后很是考了他们,才发现连最不耐烦学习的大娃,也能将三字经背全了,叫他解释其意竟也条条是道,字差些,但满打满算也才学四个月,能写出样子已是不错了,更难得的是二娃的字迹堪称端正。

宋子恒由此对苏婉刮目相看,放心的将教学工作全权交给她,自个儿并不沾手,宋母见着几个孙子,连最小的三娃都端端正正的坐在那儿背书,有模有样,便叫苏婉什么都别管,安心教着几个孩子便是,至于张氏李氏,李氏习惯性的说些酸话,也不敢当着苏婉的面,只背地里对张氏倒苦水,张氏并不理她,听听便过去。

除夕的前两天,宋子恒安静看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原因无他,村里人都将红纸裁了来请他写春联,每年都有这么一遭,宋家村的人上上下下,平日都对宋子恒颇为推崇,连带着也甚是亲近他们一家人,宋家人在村里的人缘有多好便不多说了,写春联对宋子恒而言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虽然量有些大,却也不能不帮,他没想着收什么好处,村里人却甚是自觉,若是买写好的春联,比红纸要贵上好几倍,宋子恒不肯要他们的钱,他们想着写字也要费不少笔墨,每个人拿红纸来时,要么塞几个鸡蛋,要么给猪脚,反正是自家养的猪,猪脚也卖不了几个钱,倒是听说子恒媳妇很喜欢,总之不会空手来,连有些微词的宋母都高高兴兴的,他们自个儿也心安,省了不少钱,又没白劳动宋子恒。顿时皆大欢喜。

只是苦了宋子恒,宋家百来户人家,每家至少两对大春联,院门口一对,大门一对,有些家舍得红纸的,正屋正墙上也要贴一对,其他屋子上的门联,福字联,还有贴各种墙上的,贴树上的,灶上的,包罗万象。而且这春联还不能乱写,撇是撇,捺是捺,字体要工整对称,在苏婉看来,写一家的都够呛了,百来家的春联都要在这两日写完,她很是给宋子恒点了根蜡。

苏婉爱莫能助,这边的人都将春联看作是大事,开不得玩笑,她便是如今书法字有很大进展,也勉强称得上工整,却不能给宋子恒分担,若是被大伙儿发现她一个女人在写春联,怕是要被唾沫星子淹死了,不过大娃二娃是宋家村的男娃,若能写上几个字,反倒是佳话。苏婉便叫他们单练了一上午的福字,然后帮着宋子恒写福字联,这个算是最简单的,而且也不是义务劳动,他们哥俩写多少张春联,过年便能得多少压岁钱,但若写废一张,便是一个板儿也没有了。半大的小子,在金钱诱惑面前,再无忐忑,挽了袖子便干起来。托苏婉的福,他们日后最拿手的便是写福字了,不过这是后话了。

大娃二娃兄弟承包了大半的福字,也算是帮宋子恒减轻了压力,宋家贴的福字联,便都是出自他二人之手,至于苏婉承诺的压岁钱,宋母高兴得不成样子,万不肯让她出,自个儿包了厚厚的红包分给哥俩,便是三娃纯围观,今年得的红包也比往年厚一倍。

一家子俱喜气洋洋的,新年的气氛甚是融洽。



第五十八章

从除夕上午,宋家的女人便在厨房里忙活开来了,不止宋母,便是宋奶奶也参与其中,苏婉在头天停了熊孩子门的课,被关狠了的熊孩子们一瞬间跑没影了,约了一群小伙伴满村的跑。也是天气好,腊月中旬下过一场大雪,之后便一直晴到现在,除夕这日更是艳阳高照的好日子。

过年的气氛甚浓,大大小小都喜气洋洋的,虽然不知道他们在高兴什么,但不妨碍苏婉感染这种气氛,她父母离异,因为没条件将她带在身边,她便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后面各自有了新的爱人和孩子,对于自己这个头婚的女儿,双方都抱着亏欠的心态,也努力想过弥补,但苏婉那时正处于中二的年纪,连父母的面都不愿见,等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她便一个人开始北漂。

自从进了演艺圈后,苏婉再没有过年的概念,她一开始是群演,后来有意跟几个副导打好关系,便能接一些炮灰的角色,比如女主同学同事什么的,能露几个脸,刷刷存在感,有次人品爆棚的接了一个女三的角色,由此被经纪公司看中签约,那些年,她一年到头泡在剧组里,这个完了下一个,赶场似得,根本没时间过年,等混出来了,也不知道要跟谁一块过年了。

便是苏婉小时候与爷爷奶奶一块,也没见过这么氛围浓的年味,她跟着老人在老家小县城,她爸在北京工作,工作忙到死,两年回来一次,后来娶了新的妻子,又生了孩子,连户口都迁到北京去了,更不方便回老家过年了,苏婉印象中她爸带了老婆孩子回来过年的次数加起来也不超过两次,记忆中过年都只有她与爷爷奶奶,老人家没什么心思,虽也给她买新衣服塞压岁钱,年夜饭也整鸡鸭鱼肉,丰盛的摆一桌,从大年三十吃到亲戚来才吃得完,然而与宋家过年比起来,就有些像过家家了。

苏婉喜欢这样的氛围,热闹又鲜活,在她看来年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新鲜,比如宋母提着刀满院子捉鸡来杀,大妞二妞两个拿着自家做的剪纸贴在窗上,宋子恒兄弟几个搬了梯子在院门口贴春联挂灯笼,旁边碗里盛着小半碗浓稠的糨糊,苏婉一早上起来便看到张氏在锅里熬这个,这时候还没有胶水,用糨糊正好。

中午饭不是大头,虽然也有鸡鸭鱼肉,但是这几天连着吃,连孩子们都不稀罕了,匆匆扒完饭。烧完饭后,灶里并没有熄火,烧了一大锅水在那里等着,饭后一个个排着队,开始洗澡洗头换新衣裳,这才是熊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往年他们所谓的新衣裳,除了前头两位老大,其他都是大的穿不了传给小的,虽对小的来说是新衣裳,但毕竟是被穿过的,至于大人们只洗了澡换身干净衣裳便是,而今年过年却是人人都有新的棉衣,费了好些棉花,幸好自家种了些,没花钱去买。

全家人洗完澡,花了整整一个时辰,之后便是洗衣裳,张氏他们先洗好,这会儿已经挑了一桶衣裳去河边了,苏婉跟着她们去过一次,便再也不肯去了,河里的水冰死人,手都冻麻了,还怎么搓衣服?好在她也就两个人的衣裳,在家用井水洗,也用不了多少,宋家人便睁只眼闭只眼了,比起河水,井水堪称温暖,至少没有刺骨的寒,若是宋母他们不在,宋子恒还会悄悄给她烧点热水洗,不过今儿过年,宋子恒便大大方方给苏婉烧了小半锅热水。

宋母早知道她这个儿子擅长阴奉阳违,一点子心思别人看不到,却瞒不过他老娘,连吐槽的心情都没了,朝他翻了个白眼。不过想想小儿媳妇的身子,确实不敢叫她去河边洗衣裳,到现在还无消息,要是受了凉更不得了。

一家人忙完,围着火盆聊天吃花生,花生是宋母自个儿炒的,大大的铁锅里倒小半盆沙子,然后倒了带壳的花生进去慢慢翻炒,炒出来的壳有些黑,看着脏兮兮的,剥了壳,花生米却格外的香脆,若无人拦着,苏婉一次可以吃半盆,只是容易上火,宋子恒不让她多吃。

除了花生,还有炒得焦黄的南瓜子,南瓜子的肉小小粒,一开始吃没什么味道,后头越吃越香。孩子们喜欢那些油炸的,麻花,地瓜丸子,豆腐丸子,吃得满嘴油,彼此吃肉还香些。

到了申时,天黑下来了,女人们这才开始整治年夜饭,因为江州一带有守夜的习惯,不像是现代守到凌晨,看完春晚放了鞭炮就能睡了,这边是一夜不睡,所以年夜饭要慢慢做,慢慢吃,吃到子时也是有的。

宋母也不吝啬,点了两盏油灯,一盏放堂屋,一盏端去厨房,这会儿院里又来人了,竟是宋子恒老叔一家,他老叔家孩子养活的少,只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都成婚了,小女儿二妹还没出嫁,这会儿拖家带口的过来,又带了锅碗瓢盆并一些肉和菜,挤了满满一屋子。

许是知道苏婉正好奇,宋子恒在她耳边小声解释道:“咱家住的屋子是祖宅,年夜饭要请祖宗,明儿一早也要拜祖,是以老叔每年都在咱家一块守岁。”苏婉听了并不惊讶,宋奶奶还在世,宋老爹和兄弟虽分了家,关系也依然亲近,老叔会打些猎物,每每得了野味,自家有必然要送一份来宋老爹,当然宋老爹也不例外,用不着宋奶奶唠叨,自家有的也常送一份给弟弟,连养鱼养藕都是兄弟两一块包了干的。

古代的兄弟关系,比现代要亲近许多,绝不只是过年走亲戚而已。

老叔家带了这么多张嘴过来,也不白吃白喝,肉和菜带了不少来,还有宋家没做的小吃,藕丸子,韭菜盒子,糍粑等等,有这些吃的,年夜饭再晚吃也不饿。老婶也不见外,进屋寒暄完,便带着两个媳妇和小女儿一道去厨房帮忙,就跟在自家似得。苏婉也跟在大伙儿后头进了厨房,悄悄捂了嘴在嚼藕丸子,宋子恒趁人不备塞给她的,说是等她从厨房出来,这些吃的便见不着了,可见熊孩子们的战斗力。

热火朝天的忙了一两个时辰,戌时左右,年夜饭终于端上桌了,堆满一桌子,碟碗多的几乎放不下了,还有些碗层起来,香味溢满整个堂屋。

院门打开,在外头放了鞭炮,从戌时初开始各家各户都在放鞭炮了,声音此起彼伏,跟接力赛似得,已知大伙儿几乎都是这个时间吃年夜饭。

堂屋正墙面,桌子的前方,点了香烛,倒了酒,一群人便轮着个磕头祭拜,到苏婉这儿,宋老爹还说一席话,女子不入家谱,便在这个时候介绍给祖宗认识,更重要的是求保佑,苏婉也听得几耳朵,宋老爹的话很是深奥,比文言文还文言文,有几句意思大概便是咱家的媳妇,请祖宗保佑儿孙满堂之类的。她也没作声,老老实实跟着宋子恒一块儿跪拜。

请祖宗用了饭,大伙儿这才开动,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心里高兴,宋母也大方了一回,叫张氏去屋里搬了一坛葡萄酒出来,连几个小子都各倒了小半杯,可见宋母今儿有多高兴。

这顿年夜饭吃虽没吃到凌晨,但也差不离了,主要是有酒,宋老爹和他兄弟便开始侃天侃地,宋子恒兄弟几个并两个堂兄弟也不拦着,过年高兴,只在一旁凑趣,不断的劝酒,宋老爹他们便喝嗨了,一坛葡萄酒喝完,又搬了一坛水酒出来,幸好古代的酒度数都不高,混着喝也没太喝醉,倒是彻底尽兴了。

收拾桌子用不着宋母和老婶子,几个媳妇都能弄好,烧水的烧水,洗碗的洗碗,抹桌子的抹桌子,长辈们便在堂屋发压岁钱,宋家几兄弟都没分家,压岁钱宋母他们给了便是,不过苏婉是新嫁媳妇,头一回打发侄子侄女们,这钱给的天经地义,她错算了宋子恒两个堂兄弟也会今夜带孩子来,洗碗的时候便找借口回了趟屋里,多取了几个红包,因着不清楚宋子恒这边亲戚具体有多少孩子,备红包时苏太太便尽管往多里准备,还道便是多了也无事,放那又不会坏,日后还用得着。

说是红包,其实就是红纸里面包几个铜钱,苏婉原先给几个侄子都是八个铜板,取“发”的谐音,但这会儿老叔家的孙子孙女来了,也给这个数她倒是无所谓,就怕太多了叫他们有心思,她又不能给不一样的数,想了想干脆每人给六个,六六大顺,也是好兆头。

然而苏婉已经减少了红包分量,一出手这土豪作风仍然叫人咂舌,她原先并不知晓,这红包也不是每个小孩都有的,只有一个儿子的亲戚,收红包的便是那个儿子,孩子多的便给最小的孩子,一般来说一家只一个孩子收,苏婉给自个儿亲侄子侄女都发倒没什么,她高兴就好,宋子恒堂哥的孩子也每人一个,一开始他们还不当回事,以为顶多就一两个铜板,宋婶子还对宋母道这个媳妇娶得好,大方,会做事,如此一来也没花几个钱,倒叫孩子们都高兴了。

万万没想到,苏婉比她想的要大方多了,打开红包竟然每人六个铜板,这哪是会做事,分明就是撒钱!宋老叔两个媳妇面面相觑,这红包是拿了,日后她生了孩子,她们也得还回去,给这么多真真是多余,若几个孩子给的数不一样,被李氏瞧见估计又要闹。不过转念一想,这妯娌两又放心下来了,子恒媳妇还真如大伙儿说的那般,是个不计较的主儿,日后是该多来往。

于是苏婉不知道自己当了一回善财童子的结果,就是不但自家两个嫂子,另外两个堂嫂都对她热切许多,时不时跑宋家院子来与她说话儿。

孩子们倒是真的兴奋,揣了红包都跑到院子里捉迷藏去了,跑得一身汗出来,半点不觉得冷。屋里的大人们围着火盆,听着外头的嬉笑声,脸上也带着笑。

到了后半夜,苏婉开始撑不住了,周围的聊天声也渐渐小了,她不知不觉靠在宋子恒肩上睡了过去,耳边听得一阵鞭炮声,猛然惊醒,差点没吓得从凳子上跳起来,宋子恒忙揽了她的肩,还好宋家众人也都起身要去院里放鞭炮,并未注意到她的动静。

瞧见外头天有些蒙蒙亮了,苏婉半哑着声音问道:“什么时候了?”

“五更天放鞭炮,约莫寅时四刻左右。”

大概凌晨四点,苏婉不由的伸了个懒腰,终于熬过去了。

放完鞭炮,又过了会儿,男人们带着小子都出去了,大年初一开祠堂,女人不能去,倒是能瞧热闹,李氏便拉了堂兄弟的两个妯娌一道跟着去了,苏婉眼皮都在打架,便坐在火盆便眯了会儿眼睛,然后张氏开始做早饭了,她见状也跟了去。

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有讲究的,要吃麻糍,麻糍做起来也甚是有趣,除夕这天下午,宋母将糯米蒸熟了,端了木桶去隔壁财富娘家,他们家有个石臼是专门用来打麻糍的,苏婉也才知道,一群人跟了过去看,热腾腾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宋子恒兄弟几个便各握一根棒槌交替猛捣,趁热打铁,捣烂糯米之后还要用力打一阵,使它烂成米泥。宋家没给钱,只是出炉的麻糍给了财福娘一块,热腾腾暖乎乎的麻糍沾了糖来吃,颇有滋味,剩下的便整成一大块阴干。苏婉第一次瞧见打麻糍,看得破有滋味,而且不仅宋家,周围邻居也陆续端了糯米过来打,过年都图个喜庆,每家打的麻糍财福娘都要吃一块,吃不完放起来,也尽够春节吃了,是以他们家一般过年都不用自个儿打。

昨儿打的麻糍已经阴干了,不知何时被切成了方方正正的一块块,整齐码在竹篮里,张氏取了小半盆,分别用不同的做法,加瘦肉一块煮了咸汤,又用油炸了加糖,还蒸了好些,吃甜吃咸自个儿随意,其他人回来便直接直接用早饭了,饭后孩子们都回屋补觉了,苏婉见状,也回了自个儿屋里,脱了衣裳躺床上便睡着了。



第五十九章

苏婉这一觉直接睡到中午,吃饭时分被宋子恒从床上叫起来的,苏婉揉了揉眼睛,一边换衣服一边瞧着宋子恒,一向白皙的眼下也有些暗淡,眼睛里头微微发红,不由得问:“相公上午没歇会儿?”她自个儿睡得太沉,完全没察觉旁边是不是有人躺过。

宋子恒摇头,笑道:“跟大伙儿在大院玩了会子牌九,便没睡。”

苏婉对牌九没什么兴趣,她早前见过一回,并不爱玩,但冬天这儿的人们没什么娱乐,倒人人对这项游戏充满了兴趣,可惜的是这些娱乐与女人们无关,她们备年货操持里里外外,一直到除夕都歇不下来,而且要不是初一有不动针线的说法,苏婉觉得张氏她们这会儿定捧了一堆衣裳在缝补了,所以苏婉这会儿特别期望宋子恒早日高中,那时候她就把要交际的太太们发展成自个儿的牌友,搓麻将斗地主什么的,总比现在无所事事强。

不过苏婉有些疑惑,那大院就是个空架子,没门没窗的,四面透风,冻死个人,去哪玩不好竟去大院?

将这好奇带出来,宋子恒便道:“娘子怕是不知,每年大院都会生了火,大伙儿围在旁边烤火,甚是有趣。”

“除了你们男子,女子可以去吗?”

“当然,过年并不拘这些个,便是小妹,也偶尔会去那做针线,与交好的姐妹们聊天。”

想象一下宋家村百来户人,大院面积倒是大,但是几乎满村的人都围在一起,怎是一个盛况了得?苏婉听得来了兴致:“下午我陪相公去看看。”

宋子恒本想下午睡会儿觉,再看看书,见苏婉感兴趣,也就改了主意,点头道:“那饭后娘子便随我去罢。”

吃完饭,几个孩子没来闹苏婉,他们穿戴整齐,被张氏李氏各自叮嘱了一遍,带着弟弟妹妹们高高兴兴的跑出去了,然后没一会儿,宋家院子涌来一大群孩子,嘴里说着吉祥话,宋母便把桌上的花生瓜子抓了一大半,每人兜里塞一把,苏婉在旁边兴致勃勃的看着,等孩子们都出去了,才看向宋小妹道:“小妹,我与你三哥等会儿去大院,你一块去吗?”

宋小妹想了想,点头道:“索性也无事,一道去罢。”

最后一道去大院的不止他们三个,除了宋奶奶腿脚不便,不想出门,宋家其他人都一道去了。

大院除了盖几片瓦,砌几面墙,其余啥的没有,叫大院也甚是贴切,苏婉以前还道这是谁家破成这个样,没成想竟是宋家村民过年活动的地儿,有一些人家没亲戚可走的,便从大年初一到元宵都耗在大院了,火从早上一直烧到晚间,甚是热闹。

今儿一早拜完租,村长便叫几个儿子在大院烧起了火,没那么大的火盆,便搬些石头围成一圈,村民也会自发过去帮忙,还带了不少柴火堆在那儿,陆续有村民带了自家的凳子过去烤火聊天,男人们聚在一起玩牌九,女人们则拿竹子插着麻糍递到火堆中间去烤,也有烤红薯的,香味飘满整个大院,在外面跑累的孩子们便冲进来,趴进女人的怀里催一声拷好了没,得到否定的答复,抹了把满脑门的汗,又一头栽到外面去了。

这画面竟是如此鲜活,她原先穿越到这儿,满心的不乐意,也总是用一种怜悯的心态对着古代原住民,岂知他们没有自己的快乐?苏婉刚在心底惊叹了一回,脚一踏进人群,便被众人热情的包围住了,实是苏婉平日大门不迈,却满村子都是她的传说,那些大嫂大婶没甚顾忌的,一好奇便直接去宋家瞧瞧新鲜,像宋小妹这般的姑娘们,常日听人提起,但除了一些关系近,那住得远几乎要绕过大半个村子才能到宋家,又没甚个理由,哪好平白无故的登门,便只能听听过个瘾了,今儿终于见到,眼神堪称闪亮。

苏婉被七大姑八大婆围住,宋子恒还未出门的妹子也同样受此待遇,让苏婉觉得心理平衡了许多,宋子恒兄弟三个也被几个热情的汉子拉了去玩牌,就此分成了两拨人。

大伙儿对苏婉和宋小妹的热情,也就维持了半刻钟,之后便丢开了,苏婉便安静的坐在一旁听她们八卦,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也别有意趣,且让苏婉十分好奇甚至惊叹的是,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娘们情报简直惊人,陆续来了好几个跟苏婉一样的新媳妇,大娘们一听她们娘家是哪儿,爹叫什么,便能知道她们娘家的许些事,话题还能由此展开到新媳妇们娘家姐妹嫁的婆家那些事,有个大娘听说某家媳妇娘家有个妹子还没说亲,一拍大腿就道她娘家有个侄子,长得那是一表人才,田产颇丰,改明儿回了娘家定要说道说道,如此夸了一阵,然后新媳妇就在一旁点头,道明儿定与爹娘禀明之类的,似乎就这么说定了的样子。

这就叫说媒吗?能不能严肃点?

苏婉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第一次认同原主自个儿选丈夫的行为,她早知古代都是盲婚哑嫁,群没料到连媒人都如此不靠谱。

大年初一这般热热闹闹的过去了,初二新嫁娘回娘家,江州一带的风俗,初二初四都是回娘家的日子,往常初二都是宋有根兄弟轮着去接了出嫁的妹子回来,初四张氏和李氏回娘家,不过今年苏婉新嫁,便由着她先,大姑子初四再回来,张氏李氏索性也都初二回去。

张氏李氏娘家离宋家村都不远,步行大概一个半时辰便到了,车便给宋子恒和苏婉用,因去县里与张氏李氏娘家顺了半条路,出发前牛车上便拉了十来个人,再加上各自准备的年礼,真真是满满的一车子,当然也有好处,人多暖和,中途宋有根宋有福两家下车,苏婉又觉得盖着被子也风飕飕的了。

宋老爹体谅亲家就这么个女儿,苏婉出嫁后,就他们两口子在家过年,想来甚是孤单,便叮嘱他们在苏家住一晚,第二日再回家便是,苏太太却甚是不舍,想要多留他们住两晚,大过年眼睛都红了,道:“子恒别见怪,往常我们一家三口过年,倒是清静,只是今年婉婉不在家,这个年都过得不像样子了,我心里头空荡荡的,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

宋子恒不停作揖道:“岳母心情小婿甚是理解,平日不能带娘子回来多看望二老,也甚是愧疚不安,然小婿家就这一辆牛车,明日要去接大姐回来,委实不能再住了,还望岳母理解,待走完亲戚,元宵节前,女婿定陪娘子回来多住几日。”

苏老爹问:“子恒是元宵后回书院吗?”

“正是。”

“如此甚好,别理你岳母,天色不早,你们自去罢。”苏老爹摆摆手,爽快道。

宋母一早便在等,两个大的昨儿下午便回来了,小的是他们体谅媳妇离家远,一日来回太赶,便是她大女儿宋小芬,每每也是初二来,住一晚再回去。宋母这一等便等到日落时分,宋子恒赶着牛车姗姗归来。

刚进到院子,牛还没牵进牛棚,宋子恒便被他娘拉住了胳膊,宋母紧张又急切的问:“为何这么晚才回来,可是……生意之事耽搁了?”

“与生意无关,岳父道红酒卖得比预期还好许多,自从前些日子与县里最好的酒楼合作,光是酒楼每日都要销掉十几斤酒,店里的生意也不差,岳父想着如此一来,那些酒绝对撑不到新酒酿上来了,便打出了限量的牌子,每日只卖五斤,想多买一斤便要加一倍的价格。”

“加……加一倍?”宋母声音都变了,“这可有人买?”

宋子恒无奈点头,“不但有人买,连带着红酒名气越发大了,那些酒怕是撑不到六月末了。”

宋母闻言既是高兴又是后悔:“早知如此,当日就该酿一些便是。”

“我听闻爹娘将村里能收的葡萄都收回来了,也是尽了力的,当下应该多种些葡萄才是,这些酒咱们县里都不够卖,更别提去江州城开铺子了。”

宋子恒说这话时,已经进了堂屋,宋老爹并其他两兄弟也俱在,听得他这么说,宋老爹敲了敲烟枪:“亲家竟想去江州城做生意?”

“以岳父的能力,想来在江州城不是问题。”

李氏兴奋地脸都红了,急忙问了一声:“那这红酒卖了多少钱?”

“铺子开张也有月余,共卖出一百五十来斤红酒,其中五十斤红酒是给酒楼卖的,折了八成,如此也得了六十两,另外另外有二十五斤是加倍买的,得了七十五两,剩余的一共得了一百五十余两,如此加起来便是近三百两。”



第六十章

众人听得直吸气,李氏颤着声音道:“这……这么多……”

其他人的表现并不比李氏好些。在整个宋家村,宋家的家底还算是厚的,最起码他们家能养得起一个读书人,光这点就叫人高看一眼,宋老爹和宋母尚强健,宋有根宋有福兄弟更是干活中的好手,农忙时宋子恒也能帮着,是以,一年到头除去全家花用,包括宋子恒书院吃住、以及平日书墨纸笔等,也能净得十来两银子,宋母都小心存着,日后给宋子恒赶考用。

便是如此,他们也从未想过,一个月便能挣这么多银子,就像从天而降一般,忒不真实了点。

“正是。”宋子恒点头道,“岳父原想叫我这次便将红利带回来,只是我想着家中并不缺这些钱,不若趁着元宵去一趟县里,再者,咱家是包山种葡萄,还是如何,爹与岳父共同商议后再做决定也可。”

宋老爹来回搓着手,脸色也甚是兴奋,还有些难以置信:“一个月赚了三百余两,你们兄弟惊得一成,便是三十两,子恒加上你岳父给的,这个月也有近百两了,如此一来,你日后赶考的花用,岂不是都有了?!”

李氏心思细,听得公公这么说,先是一顿,见其他人只顾着激动,忙添了句道:“便是只拿这分红利,也尽够小叔赶考的费用了。”再用不着他们出钱。

宋子恒闻言,也顿了顿,颇为歉意的看了苏婉一眼,心道看来如今还是无法叫娘子肆意快活,他要更努力些,争取早日考中才是。却还是接过了李氏的话:“二嫂放心,如今自然不会再……”

话还没说完,便被宋有福急急忙忙打断了,他瞪了李氏一眼,忙道:“咱们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如今有能力资助弟弟念书,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宋有根也道:“二弟说得事,也亏了三弟妹,咱们才能有这门进项,日后叫爹娘好生歇着,供三弟念书的事,交给我们便是。”

宋老爹等他们兄弟几个说完,才道:“给你们兄弟的钱,再没有叫你们拿出来的道理,但如今咱们并未分家,吃住都在一起,既是如此,子恒的费用,合该我出才是。”

李氏想到公公手上两份红利,道是日后给孙子的家产,不由得脸色变了,她才三娃一个儿子,原就亏了,现在公公都将钱给了小叔,日后能留给她儿子的还剩多少?李氏很想出声反驳,但她瞅着丈夫发黑的脸色,以及瞪着自己那凶狠的眼神,愣是不敢说话,想了想还是作罢,不论如何,自家那一分利要保住了,一个子儿也不能出。

没人听到李氏的心声,宋有根宋有福差点没跪下来劝宋老爹收回意思,哪能自个儿手里握着钱,却叫老父一个人全出了,宋子恒也一块儿劝,最后宋老爹见他们兄弟依旧齐心,心下甚慰,便定了下来,自个儿出大头,剩余的钱三兄弟自个儿凑,大伙儿这才满足了,回屋的时候宋有福狠狠骂了李氏一顿:“今儿大好的日子,偏被你搅和了!若无三弟妹,你别说三十两,一个子儿也拿不到,你好意思说那钱是你的?”

李氏眼睛一瞪,正要将话回过去,宋有福往床上一坐,狠狠捶了一下床铺,发狠道:“老子兄弟几个好好的,就你有事没事瞎搅和,见不得我们好,想把这个家搅散了是不是!幸好三弟和弟妹不跟你计较,早知如此,昨日就不该把你带回来!”

李氏于是一缩脖子,昨儿回娘家,她想着自个儿弟妹生了个男娃,便把剩余的棉布带了回去,打算叫弟妹给侄子裁两身衣裳,那可是亲家那儿送来的细棉布,她娘家人何曾穿过?一开始见着他们身上穿的新衣裳都双眼发直,再见着那布,眼神更是不一样了,她弟妹最是势利不过的人,平日多喝一口水都不是鼻子不是眼的,昨日却非留了他们住一日不可,她丈夫不愿意,弟妹又强留了大妞二妞在家,本来打算三娃一块儿留的,然而三娃惦记着他三婶今儿回来,便不肯住。她出嫁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在娘家受到如此待遇,便是姐妹们也一个个满是艳羡,好容易活出头了,得了些滋味,日后好日子还多着,若被丈夫遣回娘家,日子可怎么过?

李氏这才觉得怕了,缩在一旁不吭声,宋有福却道:“那钱你也别惦记了,我打定主意叫娘给管着,没有自个儿没分家却握着钱的道理。”这事其实是他们兄弟自个儿商量的,原本也没想走这一步,如今却不行了。他爹说得对,有钱是好事,可有钱也买不来家宅平安。

若是平时,李氏还敢拿苏婉来说事,但是今儿见丈夫发狠了,她再不敢多话,千万不能被送回娘家,她这次回去可是跟她娘透过底了,若自家真的包山,便叫弟弟和弟妹都来帮忙。

宋有根与宋有福不同,他与张氏夫妻感情不错,从来不红脸,这回也是商量的语气跟张氏道:“咱们并未分家,手里拿着钱并无用处,也不好看,不如叫娘保管着,若要花费找娘便是,再者,娘的性子你也知道,最是节俭一个人,她管着钱,倒比咱们自个儿乱花强,你说呢?”

丈夫已经打定主意了,张氏也不能说不好,只是心下未免苦涩,她知道二叔跟自家定是一样,只是小叔那儿……

张氏忍不住便道:“我多嘴问一句,三弟妹她……”

宋有根拍了拍妻子的肩:“多亏了三弟妹,不然咱们哪来这门进项?不过三弟与我们的意思都一样,爹给他的那一分利也交给娘保管,不过另外两分,就当亲家补给三弟妹的嫁妆罢,爹娘磊落一辈子,再无伸手要亲家给弟妹东西的理儿。”

张氏听得一叹气,问:“这是三叔的意思?”

宋有根点头,又道:“爹娘想来也是同意的。”

张氏笑了笑:“自然,这法子甚好。”虽是这么说,心下却未免艳羡,同人不同命,说得便是三弟妹了,做姑娘时爹娘宠着,嫁人了公婆和丈夫宠着,原先这两成红利,亲家名义是给他们夫妻的,如今被小叔这么一说,就成三弟妹的嫁妆了,既然是嫁妆,婆家再无伸手的理儿,当然小叔都愿意,公婆自然没有意见,如此一来,倒正好堵住了她们的嘴。

小叔这颗心也是玲珑心肝了,如此为弟妹打算。

宋子恒还没来得及与苏婉讨论这事,他爹娘正有事拉着他商讨了许久,说完生意的事,他娘随口问了一句:“没有因生意耽搁,你们今儿怎的回这么晚?”

宋子恒才道:“岳母舍得叫娘子回来,原本往年也就他们三个人,而今娘子出嫁了,过年就岳父岳母两人,一来难免寥落,二来也是不适应的。”

宋母叹道:“也是难为亲家了,你姐出嫁那年我都不习惯,更何况亲家才一个孩子,可惜咱家住得远,不然倒是可以叫你媳妇多走动,虽然没有媳妇常回娘家的理儿,但都是为人父母的,亲家的心情也能理解。”

宋老爹想了想,道:“不若走完亲戚,你便带你媳妇去住几天罢,到元宵你再来接我们过去。”

宋子恒道:“爹说的正是,我这便回去与娘子商量,只还有一事,虽说爹给了咱们分成,但我与大哥二哥都认为不该自己拿着,倒不如叫娘帮着保管,只是辛苦娘了。”

宋母闻言眼睛亮了,得意地一笑:“你们几个小子有眼光,不是你娘自夸,比起管钱,谁能抢过我?你奶都说把家底交给我,再没什么不放心的了,定不叫你们少一个子儿。”

“正是,这钱交给娘才放心。”宋子恒顺着他娘说了几句,顿了顿,又道,“不过只一点,岳父那两分利不拿,说是给我与娘子,然毕竟是岳父母该得的,我如何好意思要?想着若不是娘子,咱们家也赚不了这个钱,倒不如将那两分利充作娘子的嫁妆,如此一来也对得起岳父母的一番心意,不知爹娘如何看?”

媳妇的嫁妆,虽是她自个儿的财产,但她一个女人,能花多少钱?日后还不是给自家孙子孙女?宋母如此琢磨,更觉得自家不管怎样都占了亲家的便宜,更没什么好说的,忙点了头:“甚好,如此一来,也算对得起亲家了。”

回屋后,宋子恒将打算说与苏婉,苏婉更没什么不高兴的,虽说宋子恒签了那张条子给自个儿,却没这么光明正大,舍了一分利,剩下两成充了嫁妆,其实还是她赚了,况且宋子恒还有话说:“待我日后高中,无法在爹娘身旁尽孝,管家一事还得仰仗娘子了。”算是承诺日后钱从他娘手中拿回来,依然是她的。

苏婉抱着宋子恒的脖子亲了两口:“相公的心意,妾身感激不尽,今日赶车累了,早些睡罢。”

次日一早,宋子恒三兄弟一块赶了牛车去接宋小芬,她婆家离宋家村甚远,一早出发,到日落时分还能把人接到家,因着天冷,连赶三个时辰的路,便是宋有根兄弟这样的壮汉也扛不住,也幸好就宋小芬夫妻与两个孩子,不怕坐不下,所以兄弟三一起上阵,路上也好换手。

第六十一章

宋家姻亲多,苏婉没娘家兄弟,没人来拜年,张氏李氏的兄弟可都来了,还有老叔家出嫁的女儿和两个媳妇的兄弟,也要来大伯家走一遭,虽是因着宋奶奶的缘故,却也是很近的亲戚了,是以去老叔女儿婆家拜年的时候,宋子恒兄弟三个也一道去了,苏婉是新媳妇,这些亲戚家都要去走一遭,认个脸,宋子恒的姑妈家,舅舅家,能去的都去了,跟赶场似的,这边交通又不便利,每日大半时间都在牛车上度过的,苏婉终于知道过年也不是这么好过的了。

此外,宋奶奶还在世,她辈分大,娘家侄子孙子也都会来拜个年,总之一直到正月十好几,亲戚全都走完也接待完了,苏婉还没松口气,又要回娘家了。

过了有史以来最兵荒马乱的一个年,到了娘家,苏太太拉着苏婉半嗔半笑道:“真真是个享不了福的,人家过年都养得膘肥体壮的,你倒好,竟还瘦了,可怜见的。”

苏婉心情还不错,至少减肥工作可以省了,便笑道:“你女儿天生丽质,吃不胖。”

宋子恒却很是愧疚:“正月走了许多亲戚,日日颠簸,娘子怕是没习惯,很是辛苦了一遭。”

宋母笑而不语,一行人进了屋,宋子恒说起元宵许是一家人都会来一趟,苏老爹听得抚掌笑道:“很该如此,元宵节白日热闹,夜晚更热闹,有花灯有庙会,亲家怕是很少见过,若不嫌弃,元宵那日便在这儿住一晚,挤一挤,地方是够的。”

苏太太也道:“这些日子天气好,我把被子都洗一洗晒了,就等亲家来了,若无事,多住几日也是好的。”

宋子恒忙摇头:“不单是我爹娘,怕是兄长和几个侄子侄女也一道来,如此便太麻烦岳父岳母了,不好,不好。”

苏太太却笑道:“孩子来更好,我最喜欢孩子了,听婉婉道你那些侄子侄女都是好的,他们若不认生,我定要多留他们住几日。”

宋子恒还想推辞,全家人都过来,委实不便了些,然他才张嘴,苏老爹却挥了挥袖子道:“女婿若要再推辞,便是看不起你岳父家了,如此一来,我也没甚好说的。”

便是宋子恒巧舌如簧,在这句话面前依然败下阵来,元宵节一早,苏家家丁便赶了两辆车去宋家村了,宋子恒本想自己赶一辆车,苏太太也答应得好好的,然他一觉醒来,车已经被赶走了,苏太太笑眯眯的道因着下午街上热闹,怕亲家来晚了赶不上,所以天还未亮家丁就过去了,他那时还未醒便没叫他,索性家丁去过一次,不但认识路,亲家也认识他,没甚可担心的。

宋子恒还能说什么,岳母如此体谅他,他也只能笑纳了。用过早饭,苏老爹喊了宋子恒一道去店铺,苏婉与苏太太便在家等着,午时,也就是上午十一点半左右,宋家老老小小便都到了,这回连宋奶奶都被请来了。

热热闹闹的用过午饭,也没在家多待,一伙人浩浩荡荡的去街上了,元宵庙会,是全国人民的狂欢,即便是这样的小县城,也热热闹闹的,街上还有吹锣打鼓的戏班子,就跟苏婉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画了各种脸谱,穿着戏服,载歌载舞,最妙的还有踩高跷,街上这种戏班子,比那宅子里头咿咿呀呀唱戏的好玩许多,图的便是一个新鲜热闹,苏婉看得高兴,便投了好几回铜钱,那收钱的小姑娘很有生意头脑,还送了苏婉一柄唱戏用的扇子。

除了玩的,街上更多是吃的用的,民以食为天,糖葫芦,糖面人,各种饼子包子,还有许多苏婉没听过的小吃,想是年代久远,到后世已经失传了,可惜她一时失策,中午吃太饱,不然的话,她真恨不得没见过的吃食都尝一遍。

宋小妹也看得目不暇接,她看得是各种首饰玩意儿,元宵大概是一年到头女子出门最多的日子,几乎可以与乞巧节中秋节相媲美,有生意头脑的小贩自然不放过这个机会,各类绢花珠钗胭脂水粉摆摊儿卖,更有那心思灵巧的,采了新开的梅花来,枝桠修剪得十分秀气,有小的一枝上面两三朵花,也不贵,就卖一文钱,买了插在发髻上,比什么绢花都好看。苏婉先买了一枝,见她戴着好看,宋小妹也买了一枝,后来连张氏李氏都买了,张氏见三妞高兴,又给三妞戴了一枝,李氏心道三妞才那么小个人儿,知道什么,戴了也浪费,又想自个儿两个女儿倒长开了,虽是赔钱货,但公婆对女孩也看重,日后少不得说门好亲事,也爽快掏了钱,给姐妹俩一人买一枝,一时间全家女人都开始戴花了。

苏婉干脆掏了钱,给苏太太宋母宋奶奶都买了一枝,苏太太和宋母还好些,宋奶奶一时不察,被她一枝花插在脑后,倒真是哭笑不得:“我都这把年纪,一只脚迈进棺材了,还戴什么花,真真是浪费。”

“我瞧着这里头就奶最有资格戴花了。”苏婉一本正经的胡扯,“人不都说老来俏吗。”

宋奶奶戳着她的额头笑骂:“编排老婆子呢这是,老来俏?老妖婆还差不多!”虽是这么说,到底没舍得把花取下来。

“前边不远就是咱们铺子,不如我买几枝大的,拿花瓶插了摆到门口,说不定还有女眷见了欢喜,进店一瞧呢。”

“这敢情好,首饰铺子与红酒铺子都摆一瓶,梅花寓意好,看着也漂亮。”苏太太叫来丫鬟,挑了一大把花枝,付了钱,丫鬟便抱着往前边的铺子去了,剩下一行人边走边逛,慢慢的也到了苏家铺子。

元宵节自然要吃汤圆,也有些地儿叫元宵,江州这边吃的是黑芝麻馅的汤圆,家家户户都会自家做,而且是亲手做,苏婉也在旁边揉了好些个团子,形状不够圆润,她吃的时候一下子便找到了自己的,咬一口,和了猪油的芝麻汁又香又浓,流进了嘴里,满口生香,苏婉却低了头将铜钱吐出来,其他人见状,纷纷羡慕,苏太太道:“才放了六个铜钱,婉婉竟然第一口就吃到了,可见亲家风水好,往前在娘家都没这么好财气的。”

这话说得宋家人高兴不已,子恒媳妇可不是命里带财么,这刚进门没一年,便给家里带来这么大的一进项,而之前在亲家这儿养了十几年,也没见给亲家带来些什么,可见合该是他们宋家的媳妇。

苏婉咬到自己包的汤圆里的铜钱,还不算很幸运,她一共才包了十个,中奖率百分之十,但是当她咬到第三个铜钱时,也不得不感叹这运气了,桌上的人看她已经从艳羡变成了惊叹,连苏太太都再一次由衷的感叹道:“看来我们合该做亲家,婉婉前十几年来起来的好运,也抵不上这一次。”上一次说是为着凑趣,而现在真真是不服不行了。

宋奶奶笑眯眯的道:“算八字的老先生都说了,仨儿媳妇有旺夫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