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笑道:“我瞧着大姐今儿回来,比去岁送葡萄来时气色好多了,人也更有精神气,便知道大家这些日子过得不错,如此爹娘也放心了,大姐听我一句,咱们家日后只会越来越好,你也别说被家里帮衬,你是咱们宋家的大姐,纵是嫁出去了,不也是宋家的姑娘?以前爹娘是没法子,自家都顾不上,如今条件好了,大姐家能帮衬的自然也要帮衬。”

苏婉顿了顿,又笑道:“且我往日听常相公说小时爹娘忙,是大姐一手把他带大的,喂饭洗澡换尿布睡觉都是大姐哄着,我想着大姐那会儿年纪也不大,真真是受累了,如今见着大姐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甚是高兴,只可惜大姐嫁的远,若就在咱们松林镇,日后岂不是天天瞧着?那才叫皆大欢喜呢。”

不知何时,宋老爹与张有财那头已经止了话头,全听苏婉在说,宋老爹眼睛不由陷入沉思,他想到日后生意越做越大,自家忙不过来,女儿女婿是自家人,总比两个儿媳妇见天儿想着塞娘家人来好些。听苏婉把话说完,宋老爹已经定了主意,只试探问:“咱们去岁种了几十亩地的葡萄,纵是请了帮工,也有些忙活不过来,倒是女婿家兄弟多,平日农活想是不缺人,若是你们爹娘愿意,不若女婿就来我这儿帮衬些,如今家里地儿大,你们也都住得下。”

宋小芬眼前是一亮的,张有财也有心动,却还有些迟疑,苏婉在一旁补充道:“对了,姐夫今年尽管让家里多收些葡萄送来,给的价格比去年还高些。”

“竟要这么多葡萄?”张有财眼睛也亮了,又问,“日后岳父家的葡萄能出息了,可还要往外收?”

宋老爹道:“自然要的,自家这些还不够,你家要是愿意,多种些葡萄树也使得,就是有些麻烦,因着还要送过来,且葡萄三年才出息,倒不如在你们十里八村那儿低价收了送来便利些。”

想着这门进项还能日日有,比去岁赚得还会多,张有财这才不迟疑了,他先前倒不是不想过来岳家帮衬,只是自家若分家了还好,他说了便算,岳父母厚道,几个大舅子为人也忠恳,如今眼见着日子越过越火红,总归是想帮衬自家,才喊他们过来,定不会亏待了他,可惜自家没分家,便是爹娘同意,几个嫂子和弟媳也要闹的,年前岳家新房暖屋,因着感激岳家的帮衬,他爹娘也跟着一块过来送礼吃酒了,更早前小舅子高中举人,爹娘为了沾喜气也来吃过一回酒,就这么两回,嫂子弟媳们平日说话总有些阴阳怪气,还连起来排挤了他儿子的娘,对外见人就道她娘家如今出了个举人老爷的弟弟,如今都觉得高人一等,看不起妯娌们了,村里人不明所以,还真当他儿子的娘这般瞧不起人,闲言闲语又多了起来,她又是跟自个儿一样不会跟人争辩的,听了也只能回屋抹眼泪,今日若自家回去说要来岳家帮衬,嫂子弟媳他们怕是立马就要哭闹了。

不过如今这门进项不会断,还要靠着岳家赚钱,瞧着银子的份上,她们想是不敢闹的。

宋小芬这会儿也想到了自个儿男人刚刚问那话的用意,连带着想起妯娌们,眼圈几乎就要红起来了,不好当着男人的面说这些,只找了个借口把苏婉叫到里屋,痛痛快快的诉了回苦,眼泪都擦了好几回。宋小芬是个厚道人,一眼便看得出来,的确是宋家的种,比宋小妹还面团的人,她自来就与几个妯娌不合,一来她是外乡的,不比几个妯娌就在本镇,娘家离得近,二来娘家那会儿条件也不好,帮衬不了她不说,又有个出了名念书好的弟弟,她婆婆因着这个便高看了她一眼,对着村里人时常讲她娘家弟弟是个读书人,将来要做大官的,妯娌们不满意她得婆婆青眼,背着婆婆的面做什么重活都喜欢扔给她,她自己又不是个能来事的,也只能受着,时日一长人家就习惯了欺负她,哪成想她弟弟居然这么轻易就中举了,整个县里谁不在期待明年自个儿家乡出一个进士?妯娌们不忿她有个好娘家,人人都称颂,又不敢面上做太过惹公婆丈夫生气,便吃定了她不会与人争辩的性子,在名声上抹黑她了。宋小芬平日委屈都不敢对谁说。

苏婉不停给宋小芬递帕子,顺带义愤填膺几句,心里头也不知如何说,宋家人这宽厚的性子,受了委屈都只会自己躲起来哭,于她无疑是受益者,出嫁的姑娘却再不能如此,宋小芬后进门的弟媳都敢在明里暗里压她一头,可想而知她在婆家过得如何,只是那是宋小芬婆家的事,苏婉不好多说,只能宽慰她,顺便感慨一下,原来原主还不是最大的极品,李氏的战斗力,跟宋小芬几个妯娌相比怕也不够看。

比起张家的那几位,张氏李氏这两个嫂子对自己当真算得上温柔善良了。



第九十二章

苏婉没有跟宋小芬说太多,都是出嫁在外,娘家什么其实都是虚的,性格决定命运,就是张氏李氏的娘家,不比宋小芬还差些?可她们在婆家的日子,过得不宋小芬要顺心多了。然而性格这东西,自己不想改,纵是外人说破嘴皮子,也没个甚用。苏婉对着宋小妹都不会说这些,对宋小芬更是不提的。

事实上宋小芬并不需要她出主意,自家娘家离得远,妯娌们那般作态她平日也不好对谁说,如今向苏婉哭诉过一通,心里头长久积压的郁气倒是散去不少,一个劲拉着苏婉哭着道谢:“自弟妹进门,娘家的改变我是瞧在眼里的,若不是有弟妹和亲家帮衬着,家里这会子说不定也依旧艰难,更别提帮衬我了。”

宋小芬这番话对张氏李氏都没说过,她对苏婉天然有些亲近,因着宋子恒这个弟弟算是她亲手带大的,情分自有些不同,且她跟宋有根宋有福年纪相仿,张氏李氏前后进门,她也准备出嫁了,往日打交道不多。而那时自家没牛车,每回过年都是几个兄弟先去接了她回娘家拜年,初四才轮到张氏李氏回娘家,这般紧着自己,两位嫂子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且她婆家日子不好过,每次回礼爹娘都会厚上几分,给大朗二郎的压岁钱也多些,说是压岁钱,不过就是为了补贴自个儿,嫂子们心里头便有些把她当搜刮娘家补贴婆家的大姑子了,虽然没明说,她自个儿察觉到了就更不自在,那时娘家过得紧巴巴的,为了存钱给弟弟赶考,恨不得一个铜钱掰成两个花,她自个儿没能力,帮衬不了娘家,却也不想给家里拖后腿,过年是没办法要回来,平日无事便少回娘家了。

这种情形,一直到弟妹嫁进门才改善了,弟弟成亲时她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了两日,心里甚是高兴,她比弟弟没大两岁,但是作为家中长女,爹娘那时顾不上弟弟,便由她一手带着,吃饭睡觉都她哄着,眼见着懵懂的小娃娃长大成人,变得这般优秀,宋小芬心里头除了自豪,更有欣慰,都说长姐如母,在自个儿一手带大的弟弟跟前,她是真有些母性的,得知弟弟要成亲时,她便喜不自胜,前一天便赶回娘家帮衬着,住了两日,直到成亲第二日,亲眼瞧过了弟妹,看着她给爹娘敬了茶,自己这才带着儿子家去。不过那时她来去匆匆,统共就跟弟妹打了个照面,瞧着弟妹穿着打扮不像她们,城里出来的姑娘看着就光鲜亮丽,她心里头存了几分亲近,却没好好说上两句话,匆匆回了婆家。

再回娘家,就是过年的时候,那时她已经感觉家里有几分不同了,爹娘脸上笑容多了不说,往日见了她回来总没个好脸色的二嫂李氏竟然也是笑盈盈的,娘家最小的侄子侄女都过年穿上了新衣裳,她娘见了她便把一匹布递过来,说是叫她回去给自个儿和孩子们裁身新衣裳,后头又拉了她在屋里说话,道自家与弟妹的娘家一块做了门生意,这生意还是弟妹自个儿琢磨出来的,眼瞧着是个大进项,日后弟弟赶考的银子就不用愁了。她听得高兴,既是为爹娘,也为弟弟高兴,她最清楚不过自家弟弟性子,他是个有才的,只是家里穷耽误了他,当年若不是爹娘和奶以死相逼,要他安心回学里念书,他见着家里这般辛劳,早就辍学不读了,纵是先前考了个秀才的功名在身,若自家实在拿不出盘缠给他去省里京里考试,他怕是也不会继续读下去,随便找门算账先生、教书夫子的营生,从此绝了科考的念想,这般对他来说岂不是埋没?如今却是真个好的,家里有了赚钱的进项,弟弟再没有压力,便能够安心备考了。

那时宋小芬还是纯粹的为娘家高兴,万万没想到还能惠及自家,娘家条件上去了,爹娘和兄弟也不忘了帮衬自己,就光拉几回葡萄过来,那几日赚的竟比他们一家人整日劳作一年赚的还多一倍有余,公婆他们激动不已,她却是忐忑的,怕爹娘帮了她却亏了自己,因着那次她回来时二嫂对她冷嘲热讽不说,连大嫂神色也不太自然,好似有些意见,她还以为爹娘自己补贴了她婆家,直到这次回来听得弟妹这么说,她才知道爹娘顺手拉扯自家一把,却也没有让自个儿吃亏,只是想到大嫂二嫂那时的表情,她还有些担忧。

“弟妹你给我透个底儿,我家收葡萄这门进项,是不是叫爹娘或者亲家那头亏了?”

“怎么会,若是亏了,今年就不会叫你们继续做了。”

“那大嫂二嫂那时好像有些……”

苏婉暗自挑眉,没想到宋小芬对自个儿这般亲近。脸上依旧带着笑,苏婉拍着宋小芬的手,也不隐瞒:“那时咱们刚开始收葡萄,毕竟大姐那儿离得远,那般运过来自然辛苦些,爹娘便多给了些价钱,然大嫂二嫂娘家就在咱们松林镇,又不远,爹和大哥他们自己便能去收了,大嫂二嫂想让娘家也像大姐那般收了运过来,爹娘也同意的,只是价钱如何也不能跟大姐家比,许是这般,嫂子们心里有些不自在,倒也无事,大姐别放心上便行,他们娘家该赚的也赚了,便是赚的少了,可亲缘也有远近之分,如何能比得上大姐?大姐才是自家人呢。”

苏婉这番话说的漂亮,宋小芬心里妥帖,越发与苏婉交心,拍着她的手背道:“我原不多说这些,二嫂什么性子,弟妹想是一眼便能瞧出来,大嫂平日是再好不过,然往年苦过来的,最爱惜钱财不过,我听娘常说弟妹却是个手头没数的,这般却不行,虽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可弟妹也没得用自个儿的钱去补贴不相干的人,是不是?”

“大姐说的在理。”苏婉刚点头,外头宋小妹已经来喊吃饭了,也不知道宋老爹与女婿张有财说了什么,只见脸色堂黑的汉子这会儿激动的都泛着红晕,恰好宋小芬也红着一双眼睛与苏婉一道过来,夫妻俩倒是绝配了。

张有财心思活络,岳父这般为自己着想,可是自己若真要跟着岳家干,单是岳父一人说也不行,话说得透彻些,岳父还能理几年事?在过些年岁,只要儿孙出席,他老人家就可以颐养天年了,这宋家如何,还不是几个大小舅子说了算?是以现在岳父念着他们来,他们自然要来,可要是不跟大小舅子们说好,惹得他们对自己有了芥蒂,日后怕是也落不得好。再有一点,这事只单跟他跟岳父谈,还做不得准,舅子他们都同意了,才算定下来,他回去也好与爹娘商议。

这般一琢磨,张有财原还打算今日便家去的,在岳父岳母的热情挽留下,还是留下来,打算住一晚再回去。

到了申时末,去岳家拜年的宋家兄弟陆陆续续回来了,宋小芬的两个儿子等了一下午,也就等来一个宋良玉,其他几个孩子都在自己外婆家住了,等来一个玩伴也是好的,大郎二郎拉着宋良玉去院子里玩。

宋子恒一进屋没瞧见苏婉,先跟大姐和姐夫打了招呼,本想坐下来寒暄几句,宋母瞧他一进屋便四处张望着,忍不住笑道:“你媳妇坐着犯困,去屋里休息了会子,你这就去把她叫醒罢,白日若是睡太多,夜间就不好睡了。”

宋子恒瞧着他娘和大姐一脸揶揄的表情,心下未免窘迫,索性坐下来,若无其事道:“我忙,我先陪姐和姐夫说会儿话。”

宋小芬心知他放心不下弟妹,笑道:“又不是见不着我跟你姐夫,哪就急在这一会儿了?去瞧瞧你媳妇罢,年节里忙,这会儿多陪她说几句话也是好的。”

宋子恒却笑道:“大姐和姐夫在家多住几日罢,赶明儿我们去姐夫家拜年时再一道回去。”

“我一出嫁的女子,哪能无事在娘家住这么长的时日。”宋小芬笑着摇头。

张有财也道:“不急于一时,以后在岳家住的时日甚多。”

宋子恒一听便挑眉:“姐夫的意思是……”

宋老爹道:“我想着咱家今年事多,忙不完,请帮工也是请,不如请你姐和姐夫回来帮忙,咱们家现在也能住下。”

“这再好不过了,有大姐和姐夫帮衬着,爹娘也能轻松一些。”宋子恒满脸笑道,说完却是一顿,“只是姐夫还未分家,亲家那边会不会有些不好交代?”

宋有福一脚踏进院子,听了宋子恒的话便问:“什么事不好交代?”

宋子恒便向他二哥解释了一遍,末了道:“别个都还好,咱家自是不会亏待的大姐和姐夫的,就怕姐夫的兄弟不乐意姐夫帮衬这边。”

张有财连忙道:“我爹娘兄弟都好说,因着家里人多,往常农活用不着这些人手,若我能出来赚些钱,爹娘兄弟他们也是高兴的。”

宋有根在宋有福后脚也到家了,不提他们身后的妻子什么神色,宋有根却是满脸高兴:“爹先还愁着人手不够,怕是忙活不来,现在有了小芬和妹夫在家帮衬,爹娘也能松口气了。”

张有财见着几个舅子都是满脸高兴,没甚个别的想法,自家忐忑的心也才定下来了,连连点头,心里满是感激,尤其是手里头宽裕的宋母,瞧见两个外孙坐在外头听小孙子讲课,小孙子那般小的人儿,讲的东西她听不懂,却觉得定是不错的,再瞧一眼外孙,这没进学跟进了学就是不一样,想想大孙子当初也就跟外孙一个样,如今半大的小子看着都秀气斯文多了,宋母一时间心下又是失落又是宽慰,夜间吃饭时当着大伙儿的面,拉了宋小芬道:“你也别说我厚此薄彼,怪只怪你自个儿命不好,你刚出嫁那会儿,家里穷,嫁妆都没陪,幸好亲家是个宽厚的,并不介意,如今家里宽裕了,与你这外嫁的女儿是没甚个关系的,只是我心里瞧着委实过意不去,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然你也是我一手带大的,我自个儿身上掉下来的肉,如何能见你过得不好?”

宋母说着,许是想到过去的日子,两厢一对比,顿时泪水连连,宋小芬也哽咽的再难开口,宋小妹在一旁陪着哭,作为唯一一个未出阁的闺女,自个儿也不好说什么,张氏李氏垂了眼没说话,正巧宋子恒扶了苏婉进来,见着里边的情形,挑眉笑了:“大好日子,娘倒是忆苦思甜起来了。”

宋母有了台阶下,这才擦了擦眼泪,道:“我是想了以前,你大姐真真是个苦命的,该吃的苦都吃尽了,如今家里条件好了,享福却轮不上她。”

宋子恒一边拉了凳子让苏婉坐下,一边笑道:“娘说什么话,大姐怎么就没福享了?咱家如今条件好了,能帮大姐的自然也要帮一把,哪能自家过好日子,却眼见着姐妹们吃不饱饭的?”

宋小芬在一旁摇头,连说自家出嫁的女子,哪能让娘家这般操心,如今已决定日后就回娘家做活已是特例,爹娘兄弟有意帮衬,再多就过了云云,拒不肯受,张有财也连连摇头,不能这般占岳家的便宜,只是当宋母说要从自个儿的钱里出一份送他两个儿子去县里一块念书时,张有财和宋小芬再推辞不了,宋母若说给他们多少银子赠他们多少东西,这些他们都能拒绝,不好意思接受,可宋母提出要资助他们的儿子进学,他们是再舍不得拒绝的,尤其是张有财,当初岳家离得又远,家境又不好,他还是欢天喜地的把妻子娶回家,对她再满意不过,平日妻子性子再软绵,被嫂子弟媳她们编排了也不敢还口,他也从未说过什么,只一门心思对她好,为的就是敬重读书人的小舅子。

可张有财平日再敬重读书人,也没想过自家儿子可以去念书,不说学他们的舅舅,就是能如上头个大舅子的儿子那般,他也心满意足了。

宋母是打定主意要补偿大女儿的,别说大女儿为着儿子也舍不得拒绝她的提议,就是他们拒绝了,宋母也会坚持自个儿的想法,宋母如今可算是见识到了识字和不识字的区别,大了说她儿子和小女婿,端的是一表人才人中龙凤,小的几个孙子,自进学后也改变甚大,还有三儿媳妇,识得几个字,见识就跟旁的女子不一样,她自个儿没本事,只够供一个儿子,如今这些孙子外孙她只要有能力,是再不会耽误他们的。

宋家这般行事,张家爹娘也是高兴的,千恩万谢不必多说,还没出正月,元宵一过,自家亲戚一走完,便亲自送了张有财一家子来宋家,这般匆忙倒不是担心宋家临时改变主意,而是怕耽误了几个孩子去县里拜见夫子。

李氏瞧着大姑子一家都要在自个儿家住下了,看不过眼,平日很是说了些酸话,却也没别的法子,因为宋母都说了拿自个儿的私房,不会动他们一个铜板——虽然婆婆就是动了她的钱,也不能够说什么,可话说回来,公婆手上的那两成利,他们早说了是给几个孙子的,如今一个劲的贴给外人是怎么回事?只可惜连自家男人都与自个儿不是一条心,李氏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姑子两个儿子跟了自家儿子一道去县里,不敢说婆婆的不是,便瞧了苏婉好几眼,心里忖着若不是她那时帮腔,便是婆婆一厢情愿,大姑子也没那个脸面赖进娘家来,心里顿时不忿,张嘴刚想说什么,苏婉一个眼神扫过来,笑盈盈的,就好像等着她说话,立马就可以开撕一样。

李氏顿时就有些虚了,抿了抿唇,还是不敢在这头上说什么,只哼了一声,转身回了自己屋里。

宋子恒亲自送了几个侄子外甥去县里,苏婉怀着孕不方便,用不着她去县里照顾,宋母思来想去,还是怕其他儿媳妇对外孙不好,因着她执意帮衬外嫁的女儿这事,这些日子连向来听话的老大媳妇都沉默许多,虽没言语,怕也是不满的,她思来想去,让大女儿去县里照顾孩子显然不行,倒是小妹先前就在县里待了几个月,甚为熟悉,这般再让小妹过去,几个媳妇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这般,宋小妹才跟了宋子恒一道去县里。

宋子恒这日在县里待了许久,到宋家村时天都黑了,屋里摆了饭,还没开始吃,见了宋子恒回来,宋有根宋有福忙去替他牵了牛回棚,宋小芬连忙去灶房给他添了副碗筷回来,苏婉站在门边笑道:“相公怎的这时才回来,我还道你今日必在县里住一晚呢。”

宋子恒笑了笑,没说话,进屋时却趁人不注意捏了捏苏婉的手,旋即放开,若无其事的回了厅里,苏婉便知他今日去找苏老爹苏太太他们谈带自己一道进京的事儿谈成了。

如此一来,便只剩下宋母和宋老爹这一关了。



第九十三章

其实宋子恒想带苏婉去京里,最难说服的人并不是他自个儿爹娘,反而是苏老爹苏太太,毕竟立场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也不一样,有时候分歧是难免的。

就拿苏婉跟宋子恒进京这件事来说,如果苏婉这会儿没怀孕,宋子恒自己不提,苏老爹苏太太都会想法子让他带苏婉一块去,去京路上不定因素太多,自家女儿还没生个儿子傍身,日后宋子恒一旦出了意外,或是变了心,他们女儿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还不如这会儿苦一点,陪着女婿一道上京,竟能增进夫妻感情,表现出同甘共苦的深情,又能好好看着女婿,再一个,这夫妻要住在一起才有可能生孩子,若要是日日都见不到面的话,孩子还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不成?

然而现在苏婉怀了孕,一切都不同了,苏婉以前没怀孕时,跟着宋子恒进京顶多就路途奔波一会儿,别的没风险,还能抓紧时间生个孩子,一举多得的好事,百利而无一害。现在怀了孕,重点还是孩子,万一跟着宋子恒在路上奔波,一个不注意孩子没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尤其是苏老爹苏太太,大半辈子都为着没生儿子的事愁眉不展,自个儿如今老了,折腾不动,便也认命了,唯一的女儿出嫁,却又开始为着她提心吊胆,虽然女儿这一胎来得晚,比之他们当初却好太多,苏老爹苏太太当日得知女儿怀孕的消息,差点没乐疯掉,若女儿能够一举生个儿子,日后就真真是高枕无忧了,便用不着吃他们当年吃过的苦了。所以在孩子面前,苏老爹和苏太太比宋母他们还要小心在意许多,若是苏婉亲自找他们谈,不用说,绝对毫无商量的余地,换了宋子恒上去劝说,担心自家拒绝的太不留情面,让宋子恒心有芥蒂了,从此影响他对苏婉的态度,为着这方面的顾虑,苏老爹和苏太太也不敢把话说得太死,且如果宋子恒态度坚决,他们还真没有理由反对,毕竟女子出嫁从夫,他们娘家人又能做什么?

就是明白这点,苏婉也从来不透露这个态度,就让苏老爹和苏太太以为这是宋子恒的意思,对着他,他们反而更没有理由拒绝。

只是苏婉想的明白,宋子恒今日为了说服岳父岳母,真真是费了不少力气,好歹都说尽了,甚至让苏老爹他们头一次对他有了些埋怨,他回来时苏太太还有些不快:“怎生就急成这般,婉婉大着肚子,这一去京里路途遥远,中间要有个好歹怎么办?且说了女婿自可放心去京里,你爹娘与我都会尽力照看婉婉,绝无闪失,女婿怎的就不听劝。”

大正月的,宋子恒当时冷汗都快掉下来了,哪是自个儿不听劝,分明是娘子太难缠,如今把住了他的命脉,知道自个儿最见不得她哭,更是肆无忌惮了,自个儿要是连答应的事都没做好,回去还指不定如何闹,当然,也正是这样,他对岳母那句“绝无闪失”也产生了怀疑,岳母平日怎生对娘子的,他又不是没瞧在眼里,那回春堂的大夫是岳母请来的,药是岳母叫人去抓的,岳母本意是想给娘子调理身子,好早日给自个儿生个儿子,可就在岳母的眼皮底下,调理身子的药都能变成避孕丸,岳母还半点没察觉,有这般前车之鉴,他如何敢相信岳母能替自己看好娘子?当然,连岳母都看不住,他爹娘更是绝对拿妻子没办法,他是有自知之明的。

宋子恒琢磨过,那日他娘子脱口而出说他不让她去,她就自个儿偷偷跟了去,不一定是真的失口之言,但即便是光明正大的威胁,他也拿她无可奈何,因为他知道,她娘子绝对做得出这种事来,到那时她一个女子单独在路上,又怀着孕,若没能及时找到自己,那才真真是危险,后悔都来不及的,还不如他一开始就把她带在身边,精心照料着,也不一定就会出事,二来也确实是省了他整日提心吊胆,还能安心温书。

宋子恒打定主意跟苏婉统一战线,为着达成共同的目标,也只能自个儿把黑锅背着,在岳母止不住怨气的眼神中,愣是恍若未闻的上了车,与岳父岳母告辞,他岳母这回是真气得不想理他,他岳父却是理智的,只叮嘱他回家后再与爹娘仔细商议,若他爹娘也是这个意思,便只管把娘子带上路。听得这话,他才肯安心回了家。

苏太太头一次觉得女婿主意大了也不好,送走了宋子恒,依旧拉着苏老爹不停的埋怨:“这不是胡闹嘛,女婿去考他的科举,拉上婉婉是怎的回事?若婉婉没怀孕还好,可以在路上照顾他,可婉婉自个儿挺着大肚子,还有人照顾,跟了去岂不是添乱,万一路上有个好歹,更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瞧女婿的样儿,怕是婉婉此行非去不可了,你不如去多给他们备些路上用得着的东西,他们年轻人没出过远门,不懂这些个,你事事备齐了,也省得他们在路上受太多罪。”苏老爹叹了口气,无奈道。

“就没别个办法,难道亲家也会由着女婿这般胡闹?”苏太太犹不死心,“我瞧着女婿平日对婉婉千依百顺,若是婉婉不愿意,是不是会有转机……”

“别想了,女婿态度这般坚决,想是不会瞒着婉婉,婉婉却从来没跟咱们透露,怕就是心里愿意,又怕咱们不同意,这才故作不知,把责任都推到女婿头上——你女儿这点小心思,都明明白白写着了,还打量我不知道呢,也不瞧瞧,我可是她老爹!”

苏太太恍然大悟:“我说女婿向来通情达理,又事事以婉婉为先,这次怎生这般倔强,没成想竟是他们两自个儿商量好的。”想到这里,苏太太又高兴起来,“看来女婿还是很在意婉婉的,这般一来,事情也不是没有转机,婉婉毕竟年轻,还不知事情轻重缓急,待我找机会好好说与她听,她肯定能把心思转过来。”

苏老爹却摇头:“罢了,各人有各人的命,当初婉婉嫁人时,我们不也担心女婿虽好,却不会是她的良配?日日怕她在婆家受欺负,这都两年过去了,你瞧着如今女婿和亲家他们对婉婉如何?这便是命,咱们算不来,只能他们自个儿去过,也不一定全是坏事,你且看着,女婿对婉婉这般在意,已是无比幸运之事了。”

“也是。”苏太太叹了口气,想到了自家,她常说自个儿命不好,不想女儿走自己的路,其实有时想想,她是命太好,命里无子,已犯了七出之首,放在许多人家,早就被休弃回娘家了,幸得她婆婆去世得早,丈夫那些其他亲戚长辈俱都没来往,上头没人压得住他们,一切便只看她丈夫的态度。

比起这个,苏太太倒更感谢早年过得艰难,她嫁给苏家是吃了苦的,那时候食不果腹,婆婆生了病没钱请大夫,还是她狠心卖了自己嫁妆里头唯一之前的物件——一个银手镯,还了钱给婆婆抓药吃,婆婆还是去世了,剩下的几个钱又给婆婆办了丧礼,从此家中只剩她与丈夫两人相依为命,那时丈夫便拉着她的手道日后定不会辜负她。

她丈夫是个知恩图报的,不是嘴上说说,这些年来也确实没再错待她一分,因着耿耿于怀她当出去的那只银手镯,丈夫赚的第一笔钱,头一件事就是去当铺吧她的手镯赎回来,可那时她签的死契,掌柜早卖给别人了,哪能找得回来?后来自家开的首饰铺子,她丈夫便是为着弥补她。再后来她命里无子,无论如何折腾都没能给丈夫生下个一男半女,心里头愧疚不安,不是没有自请下堂过,可丈夫不允,她既感动又心酸,为着这份情谊,更不能自私,叫丈夫家断子绝孙,就张罗着给纳了一房又一房的良妾回来,哪知道那么多个看着好生养的妾,却是一个都没能花开结果,倒是她自个儿还能老蚌怀珠,生下个女儿,此后再无所出,她丈夫比她更早认命,抱着未满十岁的女儿,毫不犹豫的遣散了几房妾室,既已注定命里无子,倒不如一家三口好好过些清净日子。

苏太太想想自己这一路走来,有心酸有愧疚有难过,也有幸福有喜悦有满足,然更多的还是唏嘘,不能直接的用命好还是命坏来形容她,她觉得自己应该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初一路跟着丈夫苦过来,再苦再饿的时候都没想过撇开他自个儿离开,家里最苦的那会儿连她娘家都看不下去,她娘抱了她不停的哭,说是不要苏家把她的嫁妆退回来,只希望她丈夫一纸休书,让她回娘家过人过的日子,她娘家兄弟也见不得她过连米都吃不到的日子,说是愿意养她一辈子,可她还是没走,一心一意只跟了丈夫,日后他发了家时,才对她不离不弃,纵是她无子,也都不曾亏待过她。

自己经历过,苏太太便知道,女人,在意其他什么都是虚的,丈夫对自己的心意如何,才是她们真正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这会儿苏老爹一掰开来说了,苏太太也才转过弯来,又想叹气,这回是欣慰的,丈夫说的没错,至少女婿对女儿也是用了心的。

苏婉和宋子恒还不知道苏老爹苏太太的心里想法,然宋子恒也不会是肯吃这般大亏的人,因着娘子被岳父岳母误解了,自然要从他娘子身上补回来,是以两人一回了屋,宋子恒便一副累极的样子躺在床上,道:“娘子今日有所不知,岳父岳母本不欲答应我的提议,还是我费尽了口舌勉强让他们同意,这般才回来晚了,且岳父母如今对我怕是颇有微词了。”

“相公辛苦了,妾身给按按肩,舒活筋骨。”苏婉也非常上道,一副小意殷勤的靠在宋子恒身边,脸上写满了小女人的娇羞,她没有真的用力给宋子恒按摩,只是一双手在他肩上背上毫无章法的游走,样子都没做好,宋子恒却在这种情形下有了反应。

“娘子……”宋子恒的声音忽然变得低沉而沙哑,男性魅力十足,几乎贴在苏婉的耳边,吹着热气,“娘子可得好生按着……”

苏婉一听便明白了,勾唇一笑,忽然手往下滑,撩开他的衣襟,一路滑到小腹,已经摸到了宋子恒的小兄弟,又热又硬,毫无预兆的在她手心里跳了一下,宋子恒原本只想调笑,没想到苏婉这般行事,既意外又刺激,身子跟着一抖,强忍着才没把人压在身下,只是想伸手拦了她的动作:“娘子可别玩火……”

哪知道苏婉还是先前那副表情,笑盈盈的看着他:“纵是玩了火,相公又待如何?”

宋子恒顿了顿,想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想出来自己能如何。

确实是拿她没办法了。

苏婉得意的笑了,忽然坐直身子,把宋子恒整个人往后推,宋子恒冷不丁被他推倒在床上,当然也有故意配合的成分在内,苏婉一屁股坐在他腿上,好巧不巧的夹着他立起来的小兄弟,宋子恒整个人倒吸了一口气:“娘子……”

苏婉已经俯身下来,趴在他胸前,双手绕着他的小兄弟打转,红唇在他耳边吐气:“相公今日这般辛苦,妾身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

宋子恒悄然红了一张俊脸,虽然夫妻间该做的事都做尽了,仍有些放不开手脚:“娘子,那里不行……”

苏婉仰起脸看他:“相公就真的一点都不想我?”

“想,但是现在不行……”宋子恒的话还没说完,身下一个刺激,毫无预兆步入了天堂,久违的触感,让他差一点就交代在这里了。

第九十四章

宋子恒感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在朝他打开,他自来觉得自己不是重欲之人,因为心里装了许多事,家人,学业,还有满腔理想和抱负,根本没心思想这些,读书之人成亲都晚,他更是满腔热血只放在学业上,甚至打算在没有建功立业之前,并不想成家一事,只因不想被俗事所牵绊。

却没有想到,他会被娘子看上,甚至一门心思想要跟自己成亲。

宋子恒起初娶妻,也是出于无奈之下,不得不同意,想过好好待她,毕竟岳父是他爹的救命恩人,看在这份上他也会给妻子足够的敬重,只是再多就没有了,他理想抱负甚大,连自个儿都装不下,如何还会想着男女私情?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当初不过是无奈之举,现在竟变成了天作之合,宋子恒后来无比庆幸,若不是娘子当初坚持,他恐怕就此错过了她,以他娘子的心性,该豁达时豁达,该骄矜时骄矜,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这般会行事,遇到别的男人想是也不会过得太差,可是他自己,日后可还能遇到像娘子这般情投意合之人?

宋子恒不敢深想这个话题,他这二十年来想要的东西看似都在一点点得到,弱冠之年便考取了秀才功名,那时已经称得上少年英姿,意气风发,用现代的话来说已然是人生赢家,他心里也有满足,有自傲,面对着爹娘兄嫂信任与欣慰的神色,也会有一股情绪在胸膛激荡,他那时候以为这便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直到成了亲以后,以前他想都未曾想过的情绪,一一都尝了个遍,从一开始生活中多了一个人的尴尬,有种领地被人强行介入的不快,他对外掩饰得很好,心里却是分外清明,他不喜欢这种生活,成亲除了从此多了一个人介入他的人生,并不能改变什么,他该回学里念书时照样回去,心里并不会荡起多少水花,可谓是心如止水。

只是逐渐相处了以后,他才知道原来妻子带给人的是这样一种体验,从此心里多了一个人让自己牵肠挂肚,肩上感觉多扛了一份责任,有一个人你会不由自主的对她好,想看她笑,想给她快乐,然后见不到面的日子,思念和煎熬接踵而来。宋子恒喜欢看书,每日在书院里几乎除了吃喝睡,其余时辰都在看书,如今却要每日分出一丝心神想她,他以往放假在家时都喜好清净的环境看书练字,不愿被人打扰,后来却渐渐喜欢和她待在一起,看书写字的空闲,抬头瞧一眼,没有来的感到心安。

当然也不全是欢愉,有时候也会有不快的时候,她让他哭笑不得、无可奈何的事情也多,他以前想都未曾想过,觉得一定不会发生在自个儿身上的事,却一一为她破例,他甚至为她洗过澡擦过头,洗过衣裳做过饭,一个男人该干和不该干的事,都干过了,可是后来想想,却又是甘愿的,遇上这么一个人,所有酸甜苦辣尝在嘴里,都像是拌过蜜糖一样,虽是无奈却仍甘愿纵容。

宋子恒这辈子除了理想抱负,其余都心无旁骛,却只为这一个人破过例,这种感觉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对于这点他是毫不怀疑,若不是遇到自家娘子,她在不知不觉间一点点打破他的心房,占据他的整个世界,甚至他在察觉的时候丝毫抵触的想法都没有,只想与她就此沉沦。

可是这样的人,一辈子就只有一个了,除了她,任何人占据他妻子这个位置,都不会让他有如此大的转变。

情之一字,无人道得明,妻子与他说的那句“一生一世双人”,短短几个字,却对他犹如醍醐灌顶,人生何其幸运,能得一心人,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人生,又有多少人求而不得?他终是懂了古人之言,这般真情也让他深为向往。

宋子恒自觉对自家娘子是心心相印,用现代的话来说绝对是真爱,如今娘子怀孕了,怀着他们的骨血,那般辛苦,他平日心疼还来不及,恨不得一一替她受过,别的花花肠子是一点都没有,他娘耳提命面,怕他年轻气血旺,万一没忍住对孩子有个好歹,非要他与娘子分房睡,他如何舍得?且娘子怀着孩子受苦受累,他便是精虫上脑,也不会这般折腾自家娘子。

是以宋子恒坚持跟苏婉睡一块,根本没想过别的,当然他也根本没想到还能做别的,他见着苏婉那被折腾的样儿,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害怕的态度,他自己都害怕,担心哪天睡一觉起来孩子就不见了,如今坚持睡一起,就是为了方便照顾她,每晚睡前亲眼看着妻子和孩子,心里总归踏实许多。

万万没想到,他一个男人都没敢想,想了也不敢干的事,自家娘子先干起来了,更是没有想到,怀着孕竟然也能做这事,如果古代有颜文字,宋子恒的表情应该是这样的——\(^o^)

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素了好几个月,宋子恒和苏婉两人都有些激动,只是顾及到肚子里的孩子,谁也不敢太用力,蹭进去后,就着苏婉坐着的姿势,宋子恒在下面也不敢太使劲,轻轻慢慢的摇晃,如大海中漂浮的扁舟,唯一的固定点就是相连的地方。

宋子恒又激动又新奇,还有点刺激的感觉,进到里面,不仅纾解了身体,还头一次觉得离孩子那么近,想再靠近他一点,又害怕吓到他,怀着这样的心情,宋子恒的热情久久不退,弄了半个多时辰,两人身上都出了一层薄汗,宋子恒还一点要结束的表示都没有,苏婉被他弄得高潮迭起,眼尾都开始泛着红色。

最后结束时,苏婉已经彻底昏睡过去了,宋子恒从身到心的愉快,看着她安稳的睡颜,披上衣服出去打了水进来。

苏婉睡得很沉,一夜无梦,再醒来时宋子恒竟然也还在床上,见她睁开眼,微微挑眉,声音如沐春风般的温柔:“娘子昨夜睡得可还好?”

素了这么久,吃到一顿红烧大排,苏婉自然也是满足的,手一勾圈住宋子恒的脖子:“睡得甚好,就是醒来发觉嘴有些酸。”

嘴酸……宋子恒耳根悄无声息的红了,刚扶上苏婉腰间的双手也一顿,顿时推开不是抱住也不是,苏婉却噗嗤一笑:“相公想什么呢,我是嘴里泛酸泛苦,今儿想吃些甜的。”

宋子恒的眼神顿时……更一言难尽了。说惯了之乎者也,看多了经史子集,自来以谦谦君子要求自己的宋子恒,当然每次都只能被苏婉翻来覆去的调戏,几乎毫无反抗之力。不过宋子恒也只是哂然一笑,轻轻抚了抚苏婉的肚子:“好,请娘今儿给你做些甜食。”

“我想吃拔丝红薯。”

“好。”

一晃眼,正月眼见着要过去了,苏婉的肚子有些鼓起,平日穿着衣衫瞧不出来,只看着她的像是丰润了些,宋子恒却最是清楚不过,娘子的小腹开始变得浑圆,他的手一整晚都搁在上面,有时候能感觉到某个地方鼓起小小的包,像触电一般,碰到他的手瞬间便退了回去,之后整整一晚都不会再有动静,宋子恒却觉得如获至宝,尽管隔着一层肚皮,第一次亲手触碰到孩子,他仍然激动不已,也头一次想明白父亲是怎样一个概念。

宋子恒对这个小生命小心翼翼的呵护之外,如今又多了许多期盼,如所有初为父母的夫妻一样,他开始感受到了另一种责任,迫切的想要撑起一片天地,为自己的妻儿遮风挡雨。宋子恒比以前更加用功念书了。

还没等进入二月份,宋家的人就开始一天天焦躁起来,原因无他,宋子恒要进京赶考了,准备行李都是小事,主要是他们一想到进京赶考,心里头总有些发怵,先不说天下人才俱都汇集京里科考,人才济济,比之当初乡里省里的考试不可同日而语,压力自是要大上许多,且此番前去路途遥远,正月底便上路,再回来却还不知要等到何月,连带个口信之人都没有,他们便只能在家提心吊胆的等待。

宋子恒便是在这时提出要带苏婉一块上路的,宋母和宋老爹先是想也不想的反对,宋母心想就是自个儿亲去陪考,也绝不能让怀着孕的儿媳去,这等奔波,换做两个大儿媳妇,她都不必忧心,她们身子骨好,怀孕时除了不能下地干活,其余啥都能做,然三儿媳妇不一样,她自小娇生惯养,身子比不得做惯农活的她们,且这是头一胎,来得就比别些个艰难,自当万分小心,哪敢让她跟了去?别说她能照顾儿子,只要不累得儿子照料她,就已经是万幸了。

宋母怎么肯让苏婉跟着去添乱。

不过在宋子恒强烈坚持,宋老爹宋母拿他也没办法,在这事上他们与苏家父母的关注点不同,孙子固然重要,但放在首位的仍然是儿子,听得宋子恒那般保证,又说问过大夫,大夫也道过了三个月,此时上路并无多大问题,宋母和宋老爹这才安心下来,他们心里还是很信任这个儿媳妇的,若能她跟着一道去,夫妻俩遇到事也有个商量,且他们儿子也不用为家中妻儿牵肠挂肚,误了考试。

说服宋母和宋老爹是个很顺利的过程,在宋子恒的保证下,他们没有太多犹豫就同意了苏婉同去,然后一道收拾苏婉的行李,备下足够的干粮,这头堪堪收拾好,县里苏家带来口信,说是定了一家靠谱的车把式,可以送他们去杭州,到了杭州再乘水路一路到京里——这是苏老爹想过最适合苏婉的行程了,马车虽快,委实颠簸,长途跋涉下来怕怀孕之人经受不住,倒不如弯些路程,去杭州乘船,走水路上京里比之马车还便利些,乘那大型游船,等闲也不会出事故,说不准还比马车要早几日到京里,无非就是路费贵一些,苏老爹打定主意就是自己贴钱,也要让女婿同意去杭州乘游船进京,女儿腹中的孩子不能有半点闪失。

没想到宋家人并无不愿,知道乘游船进京,比原先估计的盘缠怕是要多出一倍,宋母都二话不说的同意了,苏老爹在口信里说自家那家丁上回同女婿一道去过省里,也算有些经验,此番就让他陪同一道去,再加上自个女儿和丫鬟,这些人陪同一道进京足够了,宋老爹想着也是,让自家大儿子或是二儿子去,他们没经验,说不准真比不得亲家那里的家丁,且三儿媳妇又在一旁,再没什么可担心的,便一口应下了,让宋子恒与苏婉早一日进县里,与亲家好好告了谢。

宋家准备了几日的行李,还比不上苏家准备的全面,宋家准备的都是方便易携带的物什,干粮什么的,好不好吃先不提,能填饱肚子且保存时日长,便可带上,苏太太却想到苏婉怀孕以来嘴巴挑剔,叫她只吃干粮怕是难以下咽,便费大价钱去寻来些瓜果,这时节哪能有多少瓜果?便是正当瓜果上市的季节,寻常人家也不舍得吃那些个,却还是给苏太太搜寻回来一堆,大多是橘子柿子这些,不独吃食,如今天气寒凉,苏太太怕他们路上着凉,还备了新打的棉被,用的都是新的棉花,棉被缝好后晒了足足三日,抱出来时一股的棉花混合着阳光的味道,一共有两床,一床垫在马车上,一床盖在身上,躺在又厚又软的棉被上,连马车的颠簸之感都消退许多。宋子恒拿了本书在朗诵,苏婉靠在他肩上听得昏昏欲睡,手里还抱了个汤婆子,路过一户人家,车夫“吁”的一声停下马车,家丁在外头扬声道:“姑爷,小姐,这里有户人家,要下来喝口热水,歇一歇再赶路吗?”

苏婉掀开车帘,瞧了眼外面:“到杭州还要几日?”

车夫回道:“再有两日便能到了。”

宋子恒摸了摸苏婉抱着的汤婆子,道:“水凉了,娘子在此稍后片刻,待我去请这户人家帮忙灌一壶热水回来。”

苏婉看着外面太阳正好,却更想下车走一走,便对宋子恒道:“眼瞧着也快到午时了,还不知下一家客栈在哪,不如给些银两请这户人家给咱们在此用顿午饭,也好让马吃些草休息片刻。”

“娘子所言甚是。”宋子恒点头,先下了车,又伸手将苏婉抱了下来,外头瞧着太阳足,却有风吹过来,还是有些凉意,正巧跟着下车的小绿一手拎了汤婆子,一手抱着一件大红色秀牡丹的斗篷,宋子恒从她手中把斗篷接过来,亲自给苏婉系上。这件斗篷是那日得知苏婉要与宋子恒同去京里时,忙花大价钱请人连夜赶制的,时间不够,只来得及给苏婉缝一件,不然宋子恒也是有的。

苏太太是听说京城比南方还要冷上许多,这才怕苏婉去了那边扛不住,斗篷里头用了早年丈夫行商时得的一块皮子,她自家舍不得用,一直存着,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既然用了这么好的料子,苏太太也不在其他地方吝啬,面料用了牡丹绣锦纹,滚边处缝了一圈白狐狸毛,毛茸茸的圈在苏婉脖子上,更显得她肤色雪白,披上这么件秀丽堂皇的斗篷,整个人都感觉有些不一样了,显得格外贵气,不过宋子恒已经由最初的惊艳变成了习以为常,只笑着执了她的手。

家丁大牛比一向机灵,自宋子恒下车时,他已经跑去路旁这户人家敲门了,一个看着三十左右的妇人出了院子,大牛先递了五十文钱过去,道自家是江州城泸县人氏,姑爷是今年去京里考春闱的举子,此番路过贵处,想借地休息片刻,喝口热茶水,请大嫂子通融。

妇人脸上先是疑惑并警惕,想是男人在外头干活,就自个儿并几个孩子在家,并不敢轻易接纳陌生人,然而手中被塞了沉甸甸的铜板,她便有些迟疑了,正巧宋子恒又携了苏婉过来,两人单看外形都是人中龙凤,男子挺拔如松柏,女子更是浑身富丽堂皇叫人惊艳,携了手款款而来,妇人一辈子何曾见过这般俊秀的人物,竟一时瞧愣住了,半响无语。

宋子恒走到跟前,抱手作了一揖,道:“唐突大嫂子了,只是在下内子有孕在身,受不得连日颠簸,所以叨扰之处还望大嫂子见谅。”

妇人这才回过神来,将手中的铜钱收进袖兜中,连连摇头道:“不唐突不唐突,只怕我们小门小户,寒酸了举人老爷。”

这个时节,农家也没甚个新鲜的吃食,给了银子对方也不一定能整治一桌丰盛的吃食出来,若不是怕途中遇不到客栈,只能吃干粮,苏婉也不会在这中途下来,无论如何,有口热饭热水,还是比吃干粮好些。只是宋子恒仍怕她吃不惯,瞧见院里有只老母鸡,便让小绿去与那妇人商议,最后又给了五十文把老母鸡买下来,小绿杀了鸡,借了灶房,熬了一锅香浓的鸡汤出来,赶路的几天里,苏婉还是头一回吃的这般心满意足,饭后歇了片刻,继续赶路,回到马车里,苏婉就抱着汤婆子靠在宋子恒肩上打盹。

赶路的日子,比苏婉想象的要舒适许多,等到了杭州,坐上游船,几乎可以称得上享受,苏婉不晕船,上辈子就常坐游轮,这古代的游船设施也没差多少,毕竟价钱这般贵,床上该有的一应俱全,吃喝都有专人提供,苏婉他们包了个小套间,正房堂屋厢房灶房都有,还花了一两银子请了个船上的厨娘这几日专门照顾他们的吃食,因着苏婉怀孕,嘴巴挑剔,每日多餐,虽是在赶路,宋子恒也尽量不想委屈她。

于是苏婉坐在摇曳的游船上,一路晃悠悠的进了京城,在河里远远的也能瞧见京城的繁荣。

繁华的京城,与宋家村自然是另外一副天地。

户部侍郎府上今日热闹非凡,一大早下人便一脸喜庆的开了大门,巳时左右,一辆接一辆的马车便在侍郎府门口停下,打扮富丽堂皇的夫人小姐们自马车上下来,有穿戴体面的婆子带了丫鬟在旁相迎,满脸含笑的请了女客们入后院。

前头的热闹渐渐转移至院里,后宅里来往仆人却依旧面色如常,虽进出比往常多一些,但仍是一派平静之象。布置清雅的女子闺房内,穿着翠色衣衫面容秀气的女孩轻声道:“小姐,是不是该梳洗了……”

女子背对着翠衫丫鬟,手中紧紧握着玉梳,瞧了一眼铜镜中模糊的面容,隐隐看得出秀致的轮廓,柳眉弯弯,眼如新月,如水般的眸子中闪过些微波澜:“宾客们已到齐了吗?”

“是的,待安远侯夫人一来,就可以替小姐开始及笄礼了。”

女子点头,心里终于有些欢喜,及笄后,再过几月,就能见到相公了,她虽不知自己为何没有随相公长眠地里,一睁眼竟又回到了自己及笄之前,那时她惶恐了几日,如今终是定下了心神,重回过去,再过几月待相公高中状元,她岂不是又能与相公厮守一生了?

想到这里,女子强压住心头的激荡,平静的对翠衫丫鬟道:“流云,替我更衣罢。”

流云给自家小姐换上及笄该穿的罗裙,戴好耳坠与项链,又拿了玉梳替她将满头青丝梳顺,这便算收拾停当了,此时闺门被推开,被几个丫鬟婆子拥簇着的着正二品诰命夫人朝服的美妇款款进来,坐着的年轻女子起身福了身,“娘。”

美妇快步上前,忙伸手扶住了女子:“娘的珍儿终于长大了。”美妇抚着女儿如瀑布般的长发,爱怜的道,“待过及笄,娘定好生与你择一门如意郎君。”

女子眼底闪过一丝喜意,把头靠在美妇怀里,忍着羞意轻声道:“全凭爹娘做主。”只要如前世一般让她顺利嫁与相公便可。

而此时,苏婉他们所坐的游船慢慢驶进码头,远远便瞧着码头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游船停下,船上的伙计挨个请乘客们下车,井然有序。

舍得花钱乘这般大型船只进京来的,怕是家底不会薄,京里的脚夫也都是有眼色的,立时一拥而上,宋子恒一袭青衫,站在人群中犹如鹤立鸡群,被他小心扶着的苏婉下船前已披上那件斗篷,夫妻两个在脚夫们眼里犹如金光闪闪的金子,刚下船便被人热情围住了。

“公子夫人,需要坐车吗?这边离城内还有些脚程,步行进去怕是辛苦。”一个汉子反应极快,连连对宋子恒鞠躬道,“小人便是京里人士,从小在城里长大,熟悉京里每个角落,公子要去哪里,只消告诉小人一声,小人定马上把公子与夫人送到目的地!”

宋子恒笑道:“在下江州人氏,此番进京赶考,行李颇多,只怕要劳烦大哥了。”

“原来是举人老爷,失敬失敬。”壮年汉子想是见多了进京赶考的书生,学着他们的样子作了一揖,这便顺道扛起他们一旁的行李,走在前边带路,“车停在旁边,请随小人来。”

行李搬上牛车后,壮年汉子一边赶牛,一边回头问道:“举人老爷此番可是头一次来京?可有订好的客栈?”

“实不相瞒,在下内子身怀有孕,住客栈怕是有诸多不便,然我方来此地,人生地不熟,不知大哥可否知道哪些院子方便出租?”

“小人这倒是知晓,只是瞧着举人老爷与举人太太的样儿,怕是尊贵人,差些的院子入不得眼,好一些的也有,只怕契约要签半年一年这般的。”

宋子恒听后有些迟疑,倒是苏婉笑了,道:“时日不是问题,大哥不必忧心,只管带我们去瞧清净的院子,相公平日还要温书,院子的环境必不能差了。”

宋子恒皱眉:“娘子,咱们哪能住这么长?”

“这有何打紧,想来京里也都是明理人氏,日后相公高中,授了官职要离开京城,屋主自然也会体谅咱们临时退房。”实际上是苏婉这番来京城,就没想着能短期内回去,宋子恒高中状元,直接入翰林院,三年期满后外放做官,是以他们此次来京,至少要住满三年。

苏婉这番话说的宋子恒哭笑不得,“娘子就没想过为夫若此次不中该当如何?”

小绿在一旁脱口而出:“姑爷乡试是咱们县里第一,会试是咱们豫章府的前十,学识了得,怎会不中?”

家丁大牛也点头,一脸的与有荣焉,脚夫在旁惊道:“像举人老爷这般年轻就能入京赶考的,小人平日便少见,已觉是青年才俊,竟不知举人老爷如此高才,此番想是必中无疑的。”

“借大哥吉言。”

苏婉笑着抚了抚肚子,道:“若是此次不中,那咱们一家人便在京里住上三年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