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风还在呼啸,雨也很疾,谁会在这个时候来敲门?

茗迟疑了一下,外面的敲门声一刻不停,她只好去开门。

一个黑衣黑裤的人走进来,收起一把黑色的伞,衣角有些沾湿。来的是她的第十三位委托人,也就是黎姓的那位侦探。

我最不想见到的就是他,永远。

我知道谎言不能维持一辈子,却没有料到会这么快就被拆穿。

黎侦探朝我这边看了一眼,当他锐利的眼神扫过我的脸时我低下了头,那种分明在说“我识破你的诡计了”的眼神让我很不舒服。

“骆小姐,关于你的委托我已经发过一份详细的邮件,但是按照我的工作习惯还要亲自向委托人汇报一次才行。”

“我没有收到你的邮件。”茗低着头,似乎没有感到太大的意外,我注意到她眼角的余光一直在瞥向我的位置。

“这是一次一对一的汇报,没有必要让他人在场。”黎姓侦探冷冷地望向我这边,故意加重语气。茗默默地点点头,带着他进了一间隔开的画室。

我被“丢”在了客厅里。

这个“丢”字再贴切不过了,这次我是彻彻底底地被抛弃了。

其实他们的谈话是不是避讳我已经无所谓了,我所担心的事已经发生了。命运的齿轮只要开始转动就再没有办法停下来,直到最后的审判。

我感到很冷,虽然实际上我并不具备任何实感,但是我真的感觉到“冷”了,即使我缩紧身子、浑身发抖也不能将这寒意驱走半分,因为恐惧像一根针一样扎进我的意识深处。

窗外的雨点空洞地敲打着安静的世界,仿佛连时间都停滞了。

不知过了多久,画室的门开了,黑衣侦探先走出来,对茗说了一句什么,我没有听清。那个人临走时朝我这里瞥了一眼,他的眼神很复杂,我不确定他在看什么。

门无力地关上,茗靠在门边不发一语。

我也沉默着,说不出一句安慰或者道歉的话……

茗倚在门上慢慢地跪在了地上,双眼无神,肩膀微微抽动着,将脸埋进掌心,黑暗中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她的抽泣声。

我被续接上的生命,原本就是颗定时炸弹。

窗外雨声渐消,茗也停止了抽泣,她的双手环住弯曲的膝盖,额头也靠在膝盖上,呼吸渐渐均匀,似乎已经疲倦地睡去。

我在想,她入梦之前,是否也想着从那一天开始发生的事不过是一场梦,待她一觉醒来,噩梦便会烟消云散,依然会回到我们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午后一起从图书馆走出来,她坐在长椅上,靠着我的肩膀,手里一如既往地翻着那本《雪莱诗选》,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来,气氛宁静慵懒……

而如今,连幸福的尾巴都要被剪掉了。

不知不觉窗外已经发白,这一夜很短,我似乎想了很多事情,但最后头脑中只剩下一片空白。

下了七天的雨后终于在第八天的黎明开始放晴,似乎也带来了某种预兆。

我听到茗从我面前走过,随后卧室的门打开又关上。

阿哲风风火火地走进来,将一袋食物放到桌上。

“早啊。”我疲惫地问候他。

“早啊,你和茗姐被困在家里这么多天,也没吃到什么像样的东西吧,快趁热吃……”阿哲说着忽然意识到什么,改口道,“茗姐呢?”

我低下头不说话,阿哲似乎也意识到我情绪不高。

这时,卧室的门打开了,茗穿了一件粉红色的针织衫,短裙,还有棕色的小皮靴,挎着乳白色的单肩挎包,脸上笑容甜美,好像是从漫画中走出来的人物。

我看着她,恍如隔世。

“茗姐……你……好卡哇伊……”阿哲目瞪口呆。

茗走过来,微笑道:“阿哲,今天是我和阿凯的纪念日,我们要去好好玩一天!”

阿哲毫无抵抗力地点头,茗已经带着我一阵风似的走出去。

四、纪念日

今天与其说是我们的纪念日,倒不如说是我的忌日。

正这样想着,茗已经带着我搭上了公车,我瞥见公交上的路线图上有一个熟悉的站名——茶树湾。

茶树湾其实跟茶树没有多大关系,名字很美,但早已经荒废。那里有一座废弃的港口,据说在很多年前曾是茶叶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废弃之后,这里要开发旅游区,但并不成功,于是现在只留下些旧码头和旅游区的影子,偶尔会有些喜欢安静的人在黄昏时分来这里的海滨散散步,但大体上算是人迹罕至。

我和茗都不是喜欢热闹的人,所以经常来这里携手漫步,两个有默契的人,一言不发胜过千言万语。我们曾经约定不管发生什么事,在这片海的面前,我们都要坦诚相待。

“茗,让我们把这个故事整理一下吧。”我笑着对她说,那一刻心里竟然变得很轻松。

“好,由我来开头。”她也笑着,笑容还是那么甜美可爱。

“当年那场意外是我和阿凯的故事的终点,也是我们故事的起点。”茗望着波涛起伏的海面平静地道来,“那时的我,消沉、绝望,每天都会在噩梦中哭醒,然后又在哭累的时候睡着。我完全无法接受没有你的世界。于是我开始画画,一张一张地画着你生前的样子,每一个烙印在我脑海中的场景都浮现出来,几乎每一笔都是蘸着眼泪画出来的……”

“我是如此执迷于还原出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场景,仿佛你不曾离开我一般……同学劝我,朋友劝我,父母也劝我,但我停不下来,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只要我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然后奇迹真的发生了。两个月后,我惊讶地发现你竟然真的‘活’了过来!你是如此真实地出现在我面前,我没办法触摸你,但却能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你的存在,看到你的容颜,听见你的声音……那是像梦幻一样的奇迹,上苍的恩典。”

“对我又何尝不是……但是我的存在不能永远寄希望于恩典,仿佛我是半空中随时都会消失的泡沫,那种无力感别人很难明白,甚至包括你。”我望着茗,她的眼中蓄满了悲伤,但还是努力地微笑着。

“不,我一直明白……正因为和你有着一样的担心和无助,我才不断地去寻求真相……”茗忽然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下头。

“结果没有想到,真相却要把我送进坟墓吗……”我很悲伤,但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我的幸福原本就已经透支了,我笑着对她说,“说说你寻求真相的过程吧,即使结局是终将湮灭,我也想对自己的存在多一些了解……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说呢?”

“就从那个邮包开始吧……就是被你藏起来的那一个,连你也发现那上面有对你不利的信息了吧?”

“嗯……我有这样的预感,但又不太具体,我甚至无法描述我到底在担心什么,只是出于直觉藏起了那个邮包。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阿哲的帮助下进行的,不过你不要责怪他,是我‘蛊惑’了他。”我自嘲地笑笑。

“那是黎先生寄来的包裹,里面有详细的调查资料,调查的是我的一份特别的委托,或者说其实是两份委托。两名委托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要求留住同一个女孩儿的灵魂。我不清楚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纠葛,但我隐隐感觉到这件事触犯了禁忌,不管从宗教或哲学来看,灵魂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安过后我马上想到,这可能是一个我了解自身能力的机会,于是我秘密地进行实验,并且托付黎先生调查实验结果……”

“结果是灵魂真的分裂了,同时附着在两名委托人的画上。”我笑着摇摇头。

“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茗叹了口气,“我还有第二个调查在同时进行。”

“那是什么?”我疑惑地问。

“关于失败的条件。”

“哦,我记得阿哲提到过你有两次委托失败,真的存在这种条件吗?这和之前的实验又有什么联系呢?”

“两次失败的委托促使我去调查委托人,想借此找出失败的条件来了解我的能力的本质。我可以留住人的灵魂,但却只有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极少数人能够感知灵魂的存在,外界也不能与之发生任何交互……直到有一天我通过私家侦探的调查偶然得到两人的心理诊疗记录——两人都对催眠治疗表现出超越常人的自我防护能力。”

“这又说明什么呢?”我其实已经猜到六七分。

“催眠。”茗脱口而出的两个字让我想起她在床头放的那本《催眠之声伴随你》。

“我请教过专业的催眠专家,确实符合这样的推断……我的能力不过是一种让我自己都深陷其中的集体催眠,我、阿哲、黎先生还有其余的十位委托人都是催眠成功的受体……”

说到最后,茗的声音哽住了,她似乎有些眩晕地扶住面前的栏杆,十指紧紧地绞住,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滴下来,再也没办法继续说下去。

“因为相信,所以存在,对吗?”我苦笑,替她说出了结论,“所以我只是你的想象。”

一切都在那一刻结束了,不管是盛大的催眠还是一夕的梦幻,如今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对不起……”茗低下头,浑身紧绷着,仿佛随时都会崩溃。

“这不是你的错。我就知道我不会永远存在下去……”我尽力保持微笑,“你没办法永远欺骗自己,只是我没有想到会这么快……今后没有我,你要照顾好自己。”

我从画中走出来,紧紧地拥着茗。

她痴迷地望着我,泪珠不住地从她洁白的脸颊上滑落。

“该说对不起的人是我。”我伸出手,抚摸着她的脸颊,腮边的泪水让我感到一丝凉意,“我不该骗你……我只是想再享受一会儿……”

我惊讶于自己竟恢复了一丝活着一般的知觉。

茗握住我的手,缓缓地闭上眼睛。

海风变得和煦,阳光也柔和起来。

渐渐地,她的啜泣声平静下来。

“能为我念首诗吗?”茗没有睁开眼睛。

“拜伦还是雪莱?”我微笑。

“Love's Philosophy(爱的哲学)。”茗靠在我的胳膊上。

我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念出来,茗的目光忽然失去焦点。我看到她脸上的表情不断变换,从疑惑到恐惧再到绝望,大颗大颗泪滴从她洁白的脸颊上滑下来。

我从旁边看着这一切——是的,从旁边——仿佛是玩电子游戏时忽然从第一人称视角切换到第三人称视角。玩过CS的人都知道,当你的角色从第一人称视角切换到第三人称视角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死了。

我尝试着呼唤茗,但她毫无反应,而我耳边的声音也在逐渐消退……海浪的声音、车流的声音、人群的声音、风的声音以及茗压抑的啜泣声……

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眼前的画面就像是一幕滑稽的无声电影。

唯一奇怪的是,我并没有消失。我就这样站在原地,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触碰不到,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我像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旁观者。

记忆就像一个牢笼,我被永远困在了那里。

我开始明白死亡的感觉。

当你在所有人,包括自己的记忆里都不再生长、变化,那么你就已经死去了。

五、尾声:真实的谎言

一个平凡的星期六,黎远在事务所的长沙发上醒来。

“早啊。”妻子像往常一样和他打招呼。

“你醒得好早,都不用睡觉的吗?”黎远开了一个玩笑。

“是啊……如果不想睡的话也可以,可惜起得再早也没办法像以前一样给你做早餐……”妻子忽然失落起来。

“哈哈,你的黑暗料理我可不敢恭维。”黎远打了个哈欠,“虽然就会做这一样,但我的蛋炒饭可是大师级的!我还是自己动手吧。”

妻子虽然立刻露出生气的表情,但这个敏感的话题总算是结束了。

黎远是私家侦探,他是个务实的人。他从不相信完美的爱情、灵魂伴侣一类梦话,也不相信会有完美无缺且不会破损的东西——那根本不符合逻辑。在他看来感情是靠经营的,只要你足够聪明、足够理智,就能控制感情的发展。他会哄女人,而且愿意一直哄下去。

整个上午,黎远都在整理新雇主给他提供的材料,妻子带着温煦的笑容看着他忙碌。

但他的状态并不好,甚至有些心神不宁。

可能由于工作的关系,黎远是很相信第六感的,所以他觉得今天一定会有事情发生。果然,下午他收到银行发来的一条转账信息,他的账户里被转入一笔钱,备注是“退回的酬金”。黎远并不缺钱用,而且这笔钱数目也不大。

晚上他又收到一封邮件,发信人是他认识的一位画师,邮件这样开头:“黎先生,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作为我的委托人之一,我认为您有权利知道真相。就在最近,我对我的能力、我们的委托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黎远并没有把邮件看完,他只犹豫了一秒钟便点击了“彻底删除”。当然,他完全可以猜出邮件的内容。

“怎么了?”妻子问。

“没事,上个委托人打来了尾款。”他随口说,编起谎话来简直是脱口而出。

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在逃避什么,只是认为真相一点儿也不重要。

只有小孩子才执着于分清真假对错,你骗我还是我骗你。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柴米油盐才是实在的,而感情是抽象的,抽象的东西没有真假与对错,它们本来就是大脑编造出来摧残肉体的游戏。只要他想一辈子,就可以一辈子。

几个月后,黎远偶然路过曾经拜访过的那间画室。画室锁着门,门把手上挂着“暂停营业”的牌子,门口蹲着一个失魂落魄的大男孩。

从那以后,黎远再没经过那间画室,也再没见过那个画画的女孩。他的妻子一直陪着他,直到他在养老院的摇椅上闭上眼睛。

在弥留之际,他觉得自己的灵魂仿佛离开了躯壳,又像新婚时那样牵起了妻子的手。

“你愿意跟我在一起吗?”

“我愿意。”

合葬

文/姻合

“不要费劲了,我不会原谅你妈妈的。一辈子,一天,一小时,一秒钟,都不会原谅。”老人坐在椅子上静静地说。

椅子旁边的中年男人苦苦哀求:“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爸爸,您知道不知道,当年妈妈闯祸后,吓得躲到海南乡下不敢见人,这一躲就是四十年。当时她肚子里还怀着我,而且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没有找过别的男人。我们这么多年,过的日子有多苦你根本没法想象。”

中年男人的声音渐渐高了起来:“这么多年里,你从来没有去找过我们。我们也从来没有给你添过负担。现在妈妈走了,她临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死后能和你合葬。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椅子上的老人冷冷地笑了:“和我合葬?死了以后和我葬在一起?做梦!这么多年我不去找她,是怕自己见了她忍不住一把掐死她。告诉你,她是你妈妈,但我从来没把她当过妻子,而是一个夺走我所有希望的凶手。她杀了我最心爱的青蓝,当年能逃走是她的运气,否则我一定要拉她陪葬,也把她从那么高的楼上推下去。推下去!”

“爸。”中年男人劝道,“当时妈妈也是冲动。她看到自己肚子里有了孩子,你还在外面和那个叫青蓝的女人……说起来很多事都是爸爸你引起的,不能全怪妈妈。”

“肚子里有了你又怎么样?”老人轻轻地摸着椅子的把手,“我和她本来就没有感情。我要离婚,她又不肯,还用怀上了你来威胁我和青蓝断了。怎么可能?青蓝才是真正的女人,知书达理,文静娴雅,而不是你妈那样从农村来的泼妇!她有什么资格约青蓝去楼顶说话?你知道青蓝被她害成了什么样子吗?!你知道青蓝死得有多惨吗?”

老人的声音越来越高:“我赶过去的时候,就看到血肉模糊的一团。血肉模糊的一团!那曾是我最心爱的女人啊!”老人忽然沉默了,中年男人也不说话,室内沉默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半晌后中年男人低声道:“怎么说那个叫青蓝的女人也不在这么多年了。你就算行行好,帮妈妈了了这个心愿吧。”

老人诡异地笑了:“谁说青蓝不在了?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我从来就没睡过床。我每天吃饭、睡觉、看书,都没有离开过这张椅子。”

老人抚摸着竹椅的扶手,轻柔得像摸着情人的手臂:“因为我舍不得。你猜猜,这张竹椅的每节竹子里,塞的是谁的骨头?这四十年里,青蓝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我又怎么会同意和你妈妈葬在一起?回去吧,找个地方把她的骨灰埋了,不要再来烦我。”

中年男人沉默片刻,往门外走去。老人看着他的背影,忽然喊住了他,叹息一声:“以后要是想起我,欢迎来看看。你买的那个海南珍珠粉酒,我喝完了,很不错,我很喜欢,下次来多带两瓶。”

“没有了。”中年男人转过头来,面无表情地说,“一盒骨灰只能酿一瓶酒。”

开膛刀

文/吴沉水

一、辞灶日凶案

腊月二十三,汴梁人将这一日又称为辞灶日。童谣唱“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西天”,说的就是此旧俗。

这一日家家户户摆灶糖、黄面窝窝,烧香祭祀,由大人带着家中孩童,抱着黄鸡叩首,恭送灶王爷升天。百姓们以甜糯糕饼为祭品,祷告这位管辖着人间千家万户的灶王爷,升天回禀玉帝时能为自家美言一番,以换取来年家宅平安、和顺美满。到了晚间,通常还要由家中长者领着一家老小,点燃挂在檐下的一串爆竹,以示辞旧迎新之开启。一时间京师处处爆竹震天,硝烟弥漫,家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京师蔡河下曲这一带多是豪门大户、官宦人家,至晚间更是歌钟不绝,宴乐不断,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入亥时末刻,爆竹声渐歇,一天的庆典方告终。然而就在此时,东北角王大人家却突然传来一声尖锐而惊惶的惨叫,过了不一会儿,这声惨叫蔓延成一片凄厉的哀号,生生撕破夜里团团节庆喜气。

左邻右舍皆是素日与王府有往来的,一听哭声不对,忙遣家僮前去探看,不出片刻,一个噩耗便传遍邻里。

翰林院秘阁校理王鹤冲王大人,在腊月二十三这一日横死家中。

照理说王鹤冲在京师庞大的官僚体系中,不过是一介馆阁小官,此人考绩平常,与同僚交情皆一般,便是骤然辞世,也引不起多大关注。可问题就出在王大人于辞灶日横死,还死在自己家中书房,死状甚惨,这一桩奇闻不出数日便引得京师里朝野市井议论纷纷。

据悉,王大人乃被人开膛破肚而死,那伤口瞧着不像被刀割的,倒像被利爪强行撕开,室内血污遍地,直将众人吓得连连后退,不敢向前。王老夫人当场昏死过去,女眷哭作一团。王家当夜无盗贼入侵,家中无可疑人等出入。王大人汴梁人士,打从读书到做官,都在汴梁附近,平素便是出个城门到州南州北都少见。他是个碌碌无为、恪守本职的老好人,既不树敌,也不多交友,若说他的死因乃仇杀,又是哪儿招来的深仇大恨至于将他剖腹刳心?

说不通。

既然说不通,那么坊间便开始出现鬼神之说。王大人死在腊月二十三,这一日乃辞灶日,相传灶神升天,则人间庇护家宅安康的神明缺位。这个时候,往往也是邪灵恶怪趁机作祟之时,故家家要在此时燃放爆竹,以“噼啪”巨响吓走邪物恶灵等。

传闻道,王家当夜并无燃放爆竹之举。王大人官俸微薄,家境普通,他又崇尚勤俭度日,特地吩咐了家人,辞灶日祭祀即可,其余旧例一概不从。

就因为没放爆竹,又不请其他神明入室,所以他被邪物所趁。整个蔡河下曲人家,只有他一人被开膛破肚,横死当场。

但凡这种神怪恐怖之说,一经发酵,只会越演越烈。待得跨过旧年,坊间传闻甚至发展到连邪灵如何剖开王大人的胸膛,如何啖食心肝,如何欲食府中他人,却被众僮仆以铜锣惊走,传得活灵活现,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新任的开封知府唐泽端一接到报案,便明白麻烦来了。

开封府素号难治,一个不小心,就不知道得罪哪路神仙。他当这个知府,本就兢兢业业,时刻吊着心。他不求治乱安危,但求平稳度过。现下王鹤冲的案子闹得这么大,谁知道查下去会牵扯出些什么来。唐泽端思来想去,觉着这案子怎么审,关键并不在于缉拿凶手,而在于揣摩圣意。

以他对仁宗皇帝的了解,这种案子得快办,不仅要快,还要好,不然定会遭官家亲自问责。仁宗自己或许闲下来没事会崇道论仙,然朝堂之事,却最忌神怪之说乱了朝纲,也绝不会放任朝廷命官死于邪灵开膛这样的谣言演变到人心惶惶、不可收拾的地步。

唐泽端豁然开朗,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揪出个凶手来,即便抓不着,也得尽快弄一个出来堵悠悠众口。

仿佛老天也开了眼,不出半月,便真让唐泽端破了案。他缉拿的凶手乃是王大人的侍妾刘氏,据称这小娘子生性淫荡,早与外男有染,于辞灶日约同奸夫私奔,岂料这事儿竟被王大人撞破,于是她丧心病狂,伙同奸夫将王大人杀死。奸夫眼见闯了弥天大祸,便丢下刘氏逃之夭夭,而刘氏不过一弱女子,被唐泽端一过堂,立即倒豆子一般全招了。

唐泽端心下松了口气,连夜写奏折写明案情。他的奏折递呈后不久,仁宗皇帝朱笔御批,夸他为“忠信谅直、有辞学政事”之能者,只是该案尚有些不明之处,正好,江南东路的刑狱长官周平章在京述职,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就请周大人跟他一道择日再审吧。

唐泽端越琢磨越冒冷汗,他忽然意识到,这是官家在变相训斥他办事不力,不得不请那位刑辩大人周平章来替他擦屁股。仁宗皇帝要的,显然是一个能替代邪灵行凶一说的合理故事,官家并不在意真凶是哪个,要紧的,是侍妾淫奔的故事够不够精细,能不能压下那荒诞不经的邪灵作祟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