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按住她,俯首问:“绣什么呢?”

“绣牡丹。”丽妃温婉一笑,将香囊呈给我看,“要送给皇后娘娘的。”

我边笑边摇头,问:“母后说你什么了?”

“没有。”丽妃低眉顺目,将线头放进口中抿了抿,“皇上今后还是少来昭阳宫,多在德阳宫歇着,毕竟那才是正宫。”

我就猜到母后心中动了怒。倒不是因为甯太妃进宫来耀武扬威,而是因为皇家子嗣乃头等大事,我却至今没有令她满意。若是再过几年仍无所出,连皇位都岌岌可危。她忧心忡忡是应该的,而我能怎么办呢?

丽妃忽然用脚尖蹭蹭我,面上不露声色。我便随手将帘子拉下,侧耳凑近她。

丽妃窃窃说道:“敬事房报皇太后说皇上三十五日未有临幸妃嫔,太后担心皇上的身子才盘问了臣妾许久,并无其他。”

我莫名其妙地想笑,身为帝王,却无时无刻被人窥视着。

看来已经瞒不过母后的眼线了,我低声问:“你怎么说的?”

“只说上次风寒之后精神一直不大好。”丽妃的头越垂越低,耳廓微红,嗫嗫说道,“太后还问皇上兴致极好的时候,有没有…半个时辰。”

似是在给自己找难

7、青花翠-6 ...

堪,尽管四下里并没有人看着我,但还是觉得满身耻辱。我不再问下去,轻抚丽妃的脸颊,“为难你了,今晚自己歇着,朕去回母后。”

踏着厚厚的雪往慈宁宫赶去,心里好像着了火似的灼热烦躁。

万籁俱寂中,听见自己脑子里乱糟糟地嗡嗡响,有些皮鞭抽打尸身的声音,有些是妇孺凄厉的叫喊,还有大火燃烧屋舍、枪头刺穿喉管,少女被捆绑着送上我的龙床…

纷纷纭纭都是求死不能。

我一直活在那些可怖的回忆中无法抽身,我一直向先皇祈愿让我安然度过此生,甚至什么都不要,只要让我获得片刻的安宁而已。

连母后都不让我好过,还可与谁说?

微弱的灯晕中看见小雪细密地飘落,无声无息,却冰封了整片大地。腊月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

齐安紧紧跟着我,一行人窸窸窣窣到了慈宁宫门口。

只瞥了眼慈宁宫的牌匾,我那一团心火在冰天雪地里迅速冷却了,临时改了主意。

这世间总有人如意了有人就不如意,何必闹得所有人都不如意。况且,母后并没有错。我叫住正要进去通传的太监说:“朕只是路过,不进去,不必通传。”

“是。”太监躬着身子退下,靴子沾了雪水印在阶上一个个脚印。

齐安上前低声询问:“皇上,今夜上哪里歇着?”

我睫毛上落了雪,连眨眼都嫌太沉重,麻木地望着四周凄清冷峻的宫殿楼宇,说:“德阳宫。”

8

8、青花翠-7 ...

下了朝出来,看见远远的红墙上一层厚雪有融化的痕迹,耷拉着往下垂。好像流淌的白釉,要将醒目的红色一点点吞噬。我双目干涩,腰肩倦乏,想回寝殿去歇息,可偏偏赫连察德在御书房候着。

应了我那日的话,他特地进宫来报喜。

先皇走得早,皇家的孩子只有我们二人。我是长子被立为储君,但甯太妃背后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当时若不是摄政王匡扶我登基,恐怕母后没办法掌控大局。

赫连察德站在檀木长案边盯着墙上的一把镀金的长弓出神,挺拔的背脊上披着蝙蝠纹的短斗篷,暖帽底下发辫油亮。那把弓是先皇之物。

从前他常常来御书房陪我读书,可惜他好武不好文,最烦的就是读书。倘若不是甯太妃阻拦,他早就上骁骑营当参领了。

行过君臣之礼,我请他坐,两人在矮榻上喝起酒来。察德的酒量在我们氏族里数一数二,我从来都喝不过他,于是自己浅酌慢饮,不与他比。

“臣弟听闻皇上与呼延将军还在僵持,不就是一个逃人法么?呼延也真是固执。”他一向是想什么便说什么。

我用酒杯敲着案几说:“察德,我们喝酒,不议事。”

“好,不议事。”察德双颊酡红,好像醉得太快了,畅快地举杯哈哈大笑,“皇上还记得以前我们在王庭里比试摔跤吗?”

“当然,父皇总是夸你勇猛,将来会成为了不起的勇士。”

察德一手扶着额头,带着些许羞愧,“空有蛮力而已,能当勇士,却当不了将军。”说罢,又狂饮了一通。

我瞧着他哪里是在喝喜酒,分明是借酒消愁。于是问他:“怎么你是来跟朕分享喜讯的还愁眉苦脸呢?”

“长兴…病了几个月还没起色,我…”察德的话噎在喉口没说出来,昂藏七尺的勇士,豪气冲云霄,唯独在一个女人面前豁不出去。

我叹道:“朕也听御医说了,长兴公主恐怕捱不过立春。”

察德用力一钳,手中酒壶的颈口被掐碎,血珠子从指缝中冒了出来。

我这个皇弟恐是天底下最痴情的男儿,错爱一场却不知错,孤注一掷地爱下去,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而已。连妻房有了身孕都不能令他欣喜,心心念念只挂住深居在公主府里的长兴。

说起长兴公主,她是前朝皇室中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

察德发现她的时候,她被一条白绫勒住脖子躺在祠堂里。大概是想自缢殉国,却意外地活了过来。

为了显示我们夏族人的宽仁,摄政王留住了她的性命,赐予府邸良田、锦衣玉食。

宽仁,在我们屠杀了万万千汉人之后,才想到了宽仁,用一位前朝公主作为牌坊。

她住进公主府后我再也没见过她,她也从未迈出来一步。孤苦伶仃的。

8、青花翠-7 ...

时常想,她不如去死了干脆。

可是我的皇弟喜欢她,不明白他喜欢她什么。遇见长兴的时候,他才十三岁。我十三四岁的时候谁也不喜欢,不过到现在我也说不出一个让我喜欢得死去活来的人来。

察德突然“噗通”一下跪在我面前:“臣弟斗胆,恳请皇兄允我纳她为妾!”

我愣了一下,摇头说:“你太没有分寸了,她是汉人,就算我允了,皇太后那儿怎么交代?太妃那边又要如何说?”

“她是我赫连察德的女人,为何我却连名分都不能给她?”

“因为她姓司马。”我拉他起来,觉得他这样子很没出息。“人各有命,她能活到今日已经是上天对她的眷顾。褚国皇室子孙全部殉了国,只留下她一个,想必她也过得十分辛苦。西去算是解脱罢。”

察德仍然悲悲戚戚瘫在我脚边,“都怪我,倘若不是我,她能活得长久些。”

“察德,我们夏国那么多女人,随你挑选,别再想了。”

“我时常忤逆地想,当初若是没有南下该多好,我们在王庭里的日子多好。说不准两国联姻,我和长兴会在一起过美满的一辈子。有可能的。”

“当初,我们怎么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只有过来了才知道,原来是这样,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人人都会这么想,可越想越无法释怀。”说这样的话会觉得有点心虚,我尚且不会自救,再如何渡人呢?

察德醉了,酒倒是没喝多少,大约是太伤心了才醉的。我命人将他安置了,想起来宣御医去看看长兴公主,如果真是不行了好早些准备后事。毕竟到了年关,宫里忙。

回头又仔细想想,不知道她喜欢什么,陪葬物品若按我们夏族人的习俗来好似不大合情理,毕竟她是汉人。看来这些事都要派几个汉臣去打点才好。

屋角的风铃叮咚叮咚地响着,声音从窗户缝里钻进来。皇后还真是念旧的人,把草原上的风铃挂到了皇宫里。

我不喜欢夜里点太多灯,叫绿姝去把外面的玉柱灯都吹了,留了里间的几盏烛台。

皇后从来不会用簪子去挑灯芯,就由着那灯花落下来。她也从来不绣花或者跟别的嫔妃交好,平日里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

我盯着皇后身边的大红瓷瓶发呆,她以为我在看她,于是脸颊偷偷地红了。

那瓷瓶里供了几支白玉兰,瓶身还有个金闪闪的“寿”字,似是有些不相衬。若是母后见了,定要说不吉利。

可那个“寿”字是丝绦写的,我能看出来她的笔迹。

突然想去看看丽妃,曾允诺过要教她写字的,我总是忘记。

下榻穿上靴子,皇后问我去哪里,我还未答,只见绿姝垂着头匆匆走进来,双手绞在一起。

我心头不知怎么隐隐地慌了起来,

8、青花翠-7 ...

问:“怎么了?”

“回皇上,昭阳宫的玉粟在宫外求见,说丽妃娘娘小产了。”

我眼角抽得紧,一言不发冲出去。皇后急匆匆跟上来往我手里塞了个暖炉,跟着我一道上了辇车往昭阳宫赶去。

9

9、青花翠-8 ...

夜风凄清,稀疏的寒星凌空俯瞰广袤的人间。

如果它们能开口说话就好了,一定要告诉我这是不是报应。我的第一个孩子,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的来临就已经消失了。化作一滩血水。

丽妃一直躲在被子里哭泣,她说连自己有了身孕都不知,大意滑了胎,无颜再见我。

恐怕这个时辰母后已经歇下了,明日一早方能得到消息。

谁也看得出来母后对于子嗣的看重,后宫乃是非之地,丽妃没了孩子,高兴的是多数人,到那时流言蜚语明面暗里明地涌过来,她会更加难过。我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安慰她,也就由着她哭去,交待玉粟好生陪着她,便与皇后一起回了德阳宫。

难以入寐,因为一闭眼就会做梦。

我八岁时杀的第一个人,浑身燃着火跑到我梦里来告诉我,这就是报应。那个诅咒太可怕了,以至于我还牢牢记得那时候他烧焦的面庞和烟雾之中弥漫的血腥味。

想跟他说,尽管报应我就好了,不要伤害其他人,包括我的女人和孩子们。

难道他要令我们夏族皇室绝后方能罢休?

梦魇纠缠不休,我心惊胆战地度过了一夜。翌日清晨便作好了去见母后的准备。谁知母后一早得知这消息受了重击,卧病不起。

好似最近都不太顺利,我越发忐忑不安。

听几个翰林学士说起过寺庙,那是寻求庇护之所,我突然很想去。虽然摄政王曾下令烧毁寺院,坑杀僧人,但他还未来得及做完这件事就得到报应了。我想,有些事情容不得人不信,纵然佛法能够渡人,但不敬者怎能获得救赎。

于是召了几位重臣商议如何修葺城中寺庙、在皇宫建造佛堂等事宜。

勋旧大臣固然是会反对的,不过我以母后为借口向他们动之以情。

出于孝义,反对的声音渐弱了。在宫中建造佛堂算是夏国皇帝为“百善孝为先”作出的表率;再者,修葺寺院、庙宇亦可笼络汉人。

隆冬不宜动土,内工部便趁这空广招良匠,着手设计佛堂,呈了不少图纸上来。

大概是看我这样用心,母后欣慰,身子好起来,也没再提丽妃那件事了。皇后整日在慈宁宫陪着,看佛堂的事有眉目了,不知上哪儿去弄了几串佛珠来送给母后。

那佛珠是普通的檀木,很新,带着浓郁的香气。我捏着一颗珠子问她:“可识得佛珠上的字?”

她迷茫摇了摇头,接着又恍然大叫:“不就是佛字!”

我笑道:“你猜的。”

“猜中了也算本事。”皇后努嘴挑眉的样子很任性,像个孩子。

我说:“佛堂建好之后,我会请位高僧来。你可以时常陪太后去听高僧讲经,抄一抄佛经,顺便多认几个字。”

皇后的脸色顿时不好看了,斜着眼望向母后,

9、青花翠-8 ...

“听说丽妃就是心血来潮要学写字,端着砚台不小心打翻了,她那性子又胆小如兔,一受惊就滑了胎。”

我冷冷瞥了她一眼,将佛珠随手挂在香炉上。

母后在一旁轻叹:“好好的学写什么字呢?她又不是多么聪明的人。”

我宽慰母后道:“都过去了还说什么呢?如今朕建造佛堂就是为你们所有人祈求平安。”

殿外有个面生的小太监求见,齐安过去与他问了几句话,回来禀报:“皇上,长兴公主殁了。”

离除夕还差几日而已,她到底捱不过开春。还不知道察德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四周都安静下来,都在等我的话。眼看着要喜庆地过个好年了,平添丧事,有些棘手。若敬她是前朝公主,理应按前朝的先例办,不过毕竟已经改朝换代了,总不能自己抽自己耳刮子。

我在母后身边踱了几步,回头对齐安说:“就按本朝郡主的规矩办。先交代一下内务府派些人手过去,丧葬之事全由公主府统办。宫里不能耽搁,除夕该怎么过一切照旧。”

齐安领命下去传话,我也没心思琢磨建造佛堂的事了,早早地回了寝殿。

我的孩子没了,母后病倒,紧接着长兴公主在年关撒手而去,像是在预示什么。

连着许多天我都心神不宁,夜里时常惊醒,甚至还在梦里见到了六年前长兴躺在祠堂里的情景。她孤零零地躺在苍青的地板上,天窗楼下来凄惨的光。供着诸多牌位的香案上铺着的明黄绢布随风颤抖。

如今她终于解脱了,我可能也不会再在梦里见到她。

一早睡起来就觉得精神欠佳,找齐安问了问长兴的事怎么样了。

齐安说:“公主府早有准备,因此并不匆忙,只是前去吊唁的百姓实在太多,将那富华道堵得水泄不通。”

汉人去吊唁他们最后一位公主,想必十分哀痛。

至此以后,全天下再无一个姓司马的。由他们去罢。

恍惚地去上朝,听见隐约的琴声从御花园那边传来,问了才知道是宫廷乐坊在习练。不知怎么的,我听着那雅乐,竟想起上回在文墨坊里听的《破阵子》。

我很想去看看公主府究竟是什么场面,顺便探望我那痴情的皇弟。

长长的街道挤满了人,连积雪都在这样的人山人海中消融。

一个大大的“奠”字悬在公主府的匾额上,底下跪的不知是什么人,披麻戴孝。

街旁的百姓也都红着眼,互相张望。

我从偏门进去了,公主府里边挂满了白幔,令人望而生畏。

毕竟是前朝公主,来灵堂祭拜的人寥寥无几,前朝的旧臣若是敢来便要扣上反逆的罪名。寻常百姓又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只有平日里伺候公主的一些侍女们在哭灵,礼部几名官吏按例前来表表意思

9、青花翠-8 ...

我没进去,从窗外一眼就看见了赫连察德。

他蜷缩在棺柩旁,像是奄奄一息的样子。旁人也不在意他,由他躲在那里。

我倒是有几分心疼了,我们夏国的亲王怎么可以为了名汉族女子沦落成这样。

礼部的官吏走了之后我才敢走到门边,不怕谁认出我来。

灵柩前空空荡荡,我在想要不为她上柱香吧,也算是看在察德的面子上。

正想走过去,忽然瞥见门槛外跨进一只雪白的绣花鞋,裙摆上绣着青花。

像是隔了一世那么长,我心中一惊,慌忙抬头看,竟然真的是她。

青花绲边的素白衣裳,看上去很单薄,不能御寒。她径直走进来,从侍女手中取过香朝灵柩摆了三拜。那青烟缕缕绕在她玉琢般的指间,熏着她眼眶中盈盈的泪。

我屏住了呼吸,还以为自己在梦里。

霎时才想起来,为了给长兴准备陪葬品,我特地下令景德镇赶制一套瓷器。所以万寿节后他们并未离京,而是在京中赶制瓷器。

她在发髻上别了一朵白梅花,素颜寡淡。转身时,不小心与我的目光相撞。一眨眼,蓄了许久的泪恰巧滚落出来,或许和我一样觉得太意外了,她怔怔望着我。

我的心怦怦乱跳,浑然不知这女子的眼泪能令人慌得完全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