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不紧不慢道:“你是我抓到的鱼,还往哪里跑?”

  “什么?!”

  “小鱼儿,你真有趣,留下陪我吧。”巨人坐了起来,像凭空耸立起一座山峦。茫茫雾气,又将他身形吞没。“太阳快出来了……你这性子,昂扬飞动,矫矫劲质,灿如红日之光。你就姓了李,叫昀羲吧。”

  

第36章 断情

  却说那白秀才,他离江上岸后,便勉力收拾心情,请官媒去袁家提亲。官媒递了草帖,袁家果然应允,也回了草帖。之后,便是定帖、相媳妇、议定礼、送聘礼、回鱼筷。虽是入赘,一件件礼数也做得足。袁家安排他住在袁家别院,其实离袁清莲的闺阁也不过一街之隔。

  袁员外好神仙术,请了道士在家里烧丹,总是把白秀才召过去谈《上清经》,白秀才也只好硬着头皮作陪,看那些道士装模作样哄袁员外钱财。知道好事将定,袁清莲见他也不甚避嫌,背人处常走近了,一块看花说话儿。

  已是四月天气,牡丹渐放,天和气清。袁清莲一身鹅黄衣裳,容光娇艳,犹胜姚黄牡丹几分。她采了一朵牡丹,惆怅叹息:“这花现时又香又美,明日便减了一分,到后日又减一分。待日头毒晒,风露交侵,便枯败不堪,萎落尘泥了。”

  白秀才见她伤春,便劝解道:“不必伤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本是自然之道。有死方有生,有肃杀才有生茂。”

  袁清莲嘲道:“水仙哥哥,你不老不死,长存天地,还说什么自然之道。”

  白秀才摇头:“这等逆天而为,本来有悖常理,不过机缘巧合,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袁清莲生了气:“有句俗话:‘得了便宜还卖乖’,说的就是你。你不要长生,我却想长生。女孩儿家谁不想青春永驻?等到鸡皮鹤发,还有什么意思?”

  白秀才忙辩解:“我却是为哪个来的?我既认定了你,以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便只是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只有你。等你老了,头发白了,依然不离不弃。”

  袁清莲嗔道:“我不管,你既然要做我的夫婿,哪能连成仙的法子也不坦白?我们做一对神仙眷侣,容颜不改,富贵长春,有什么不好?”

  白秀才窘迫道:“委实没有法子,实是机缘凑巧。”

  袁清莲当真生了气:“你不告诉我,我便告诉爹爹,不嫁你了!”

  白秀才也不愿再隐瞒,索性一五一十都说了。他从家世根基说起,说到失足落江,遭遇恶蛟,再到误吞蛟丹,化身水族,然后遇到鲤鱼,沿途行善,渐渐被人奉为“水仙”……

  袁清莲听得脸一阵青,一阵白,最后禁不住冷笑起来:“原来如此!所谓‘水仙’,原来根本就不是什么神仙,而是一个人不人、妖不妖的怪物!”

  白秀才如同照脸挨了一巴掌,整个人都呆了。

  “那你算什么?!”袁清莲气话出口,“除了在江里和那些鱼虾厮混,你还会干什么?你有显贵家世吗?有万贯家财吗?朝中有人吗?金榜题名了吗?你来议什么亲,有脸说举案齐眉?!”

  白秀才被激得身子发抖,只将袁清莲定定瞅着。一园子牡丹花叶上露珠动摇,上下震颤。

  蜜蜂从他们中间嗡嗡飞过。

  半晌,白秀才看着袁清莲说:“名号都是世人封的,连‘玉皇大帝’也是一样。如今原原本本摊开了——我确乎是个不入流货色,连个土地公也没见过,但我待你的心是真真的。我没有家世,没有财势,没有贵戚可以仰仗,但我以忠孝立身,具满腹才学,一旦青云路起,便可报效国家,光耀门楣。”

  袁清莲望着他,泪盈于睫。

  他咬咬唇,急切改口:“不,刚才几句都是错话,你别理我!前缘已误,本是我错,我不该再辩什么了。说实话,当日救你,我本想救了人就走,就信口开河,骗你说我是神仙。若知有今日之缘,我万万不会如此!世人胡乱叫我一声‘水仙’,我便应承了,还拿这名头欺你,已是大错。你我定情后,我没及时吐露实情,更是大错特错!事已至此,你若不愿……我绝不,挟恩求报。”

  袁清莲垂首坐下,泪水滴在手里的红笺小团扇上。

  白秀才望着那把小红扇,扇坠儿是一枚带绿锈的开元通宝。

  她困惑地摇摇头:“我还不知道……”

  湖水静静,柳枝摇摇。白秀才等着她的下文,却始终等不到。他深吸了口气:“难道,你中意的竟不是我,而是你的神仙梦?!”

  袁清莲突然恸哭出声。她边哭边站起来,撕碎了扇子,掼在地下,转身就跑。

  白秀才赶紧追去,追过柳荫,迎面便来了使女菊英。菊英忙扶过袁清莲,搀着她上楼。

  袁清莲泪流不止,挣开菊英的手,冲进绣闺,把竹书架上的书一把把地取下,丢下地来。菊英忙去抢:“小娘子!发作不得!待气头过了,再寻这些书可就难了。”袁清莲索性将书架推倒,哭道:“理甚么!都是这些混书误我!”菊英险些被书架砸中,跪在地上求情。袁清莲咬牙道:“生炭炉!”菊英惊道:“这可是春月啊。”袁清莲大声道:“生炉子!”

  她凭窗无语,泪眼凝噎。白秀才失了魂一样在柳树后站着。在她心里,他曾像天神一般伟岸,现下又像孩子一样可怜。她痛苦地大叫一声“啊——”,抄起案头最珍爱的一叠《太平广记》,狠狠砸向云母屏风。薄脆的碧色云母应声而碎,散落在一地书册上:《逍遥游》、《女仙列传》、《云笈七笺》、《神仙传》、《酉阳杂俎》……有的是珍贵的雕版大字,有的是娟秀的小楷手抄,有的画满朱砂记号,有的翻得纸边卷起……袁清莲一本一本用力撕碎,丢在火上。火舌舔去了云中驾车的神明、深夜来访的鬼怪、红袖添香的花妖、凌波起舞的龙女……春风穿帘而入,卷走了未烬的纸蝶。

  一片吹落在白秀才脸上,又有第二片、第三片落在他脚边。纷纷扬扬,多半吹向湖水。

  他知道不需要再等了。他就是那些被撕碎的幻梦。

  可是,被撕碎是那么的痛,痛得拼缀不起,即使化浆化尘,仍然痛彻心扉。

  白秀才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去的。他很久没去酒肆了,那日似乎喝了很多酒,又跌在陋巷里,钱被抢了,又挨了打。下了雨,巷子里都是烂泥。他坐在烂泥里捧着泥玩,刚捏了个人像,就被大雨冲散。他骂了一句,又开始捏大马,可还是被雨冲得七零八落。他恼了,伸手一拂,满地的烂泥都跳了起来,魑魅魍魉群魔乱舞。他和烂泥人偶手拉着手,又蹦又跳,唱着儿时的歌谣。

  回到别院,他独自卧病,烧得昏天黑地。饶是如此,他仍然自己打点东西,齐齐整整备下财礼。金银首饰,四时髻花,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花茶果物,团圆饼,羊羔酒。

  东西送了过去,果然又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上面还附了一个绢袋,里面放着的正是寒食博来的红团扇,和红线穿着的开元通宝。红扇子已经撕裂,扇骨支离,刀子一样尖利。

  袁员外亲自过来了。白秀才勉强整装出迎。他没有力气去取食水,只得走到窗边,召集竹露跳入茶罐。盐姜未下,茶水就被他的双手烫沸。

  袁员外的身影是一团模糊。他陪笑着说,小女资质驽钝,望君子另择佳配……白秀才眼前茫茫,连回了什么都不知道。袁员外还在絮叨,要荐他到妻舅凌波县县令那里作幕客,还替他补了县学名额,托京中门路在达官显贵处投了行卷……这些他落魄时拼命想要的东西,如今皆已轻如尘烟。

  临了,袁员外还是追问成仙法门。白秀才摇了摇头。袁员外的脸色灰了下来:“难怪……”

  袁员外走了,他不动,抓着席子的手一直颤抖。他不惧雷霆霹雳,也不怕俗眼看轻,但他受不了这份自以为是的好——袁清莲没有全盘告诉父亲。她只是说:水仙不顾情分,不肯传道,不如另行报答救命之恩……这算是藕断丝连的顾念,还是最为彻底的弃绝?

  送回的红团扇,已经完全被泪水洗褪了殷红,现下,又一点一点,在茶炉上烧成灰烬。

  一寸丹心一寸灰。

  可他知道,他是永远,也忘不了这红扇子了。

  

第37章 治水

  失意人来了凌波县。

  方圆百里,正是大旱。连日大晴,滴雨未下,春苗都萎在地里。白秀才做了周县令的幕客,日日见他为旱灾发愁。连青草都枯焦,要从垂死挣扎的草木中取水解渴,白秀才都不忍了。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见到某位奄奄待毙的老人时,扪地静候,召唤出地底深处的一捧水,润湿老人的咽喉。

  日头毒晒,田地龟裂。但他看着,不准备出手。法术只能解一时之渴,不能救万世之急。他要以另一种形式出手,以人的方式。这是集满前人智慧的书籍教给他的,是游历千里的实践教给他的。需要时间,但不会太久。

  县郊的山水地理图在案头打开。从长江支流取水,开凿运河,连通县郊的冷水河;同时疏浚冷水河,清理水渠,重整灌溉水网;在红点处深挖水井。

  这是他连日奔波后设定的方案。他骑驴登涉,考察了山川地理,又查看了西郊田野和东郊菜场,走遍了县城的街巷,跟农户、市民攀谈……

  县令周桂承察看这番布置,挑不出什么毛病,犹疑道:“果然能成么?大旱还征召民夫,百姓就不会怨声载道?”

  白秀才道:“周公是为百姓着想,如能速见成效,百姓自肯出力。我已经游说了周遭青河县、平陵县、山阳县、襄原县,还须周公修书接洽。县郊原有唐时修治的旧渠,可以加以利用。豪强兼并之家也占了不少水渠,此番一并疏通均济。”

  人的方式很不容易。胼手胝足,朝黄背苍。天上烈日炎炎,地下汗滴黄土。

  周县令也在挑着土石,他是被白秀才逼来的,一身白肉流着泥汗,被一堆人看着,连叫苦都不能。日头下,男人们裸着背,麻利而沉默。周县令一个时辰的以身作则,比监工的叱骂更为管用。

  白秀才昏昏沉沉的,在沟渠里挖着干硬的泥土。阳光烧灼着他的背,像烤着一张熟皮。汗水流得他身体虚脱,空气热得像粘稠液体。他记起那熊熊燃烧的高塔,那时鲤鱼还在他身边。他笑了一下,嘴唇裂开了,很快干得连血也没有。含在口里的藿香叶子,也得不到一点唾液浸润。

  这是自我的刑罚。有那么一会,他想着,一无所有,不如在这里累到死去。

  这时候,前面忽然叫起来:“水来了!后面的人让开!”一股脏泥浊水漫过他的脚面,继而一涌漫过膝盖。白秀才一镐插进土壁,挟起周县令胳膊往上一托,翻身出了沟渠。

  水来了,长长一段挖通的旧渠灌满泥汤,十天的赶挖终于初见成效。汉子们禁不住都跳下渠去,全身都泡在水里,踩着泥浆欢呼。

  再也没人怀疑了。水渠以最省人工的方式不断推进,总是不失时机地获新水进驻;城内在白秀才指定的地面凿井,很快就传来了浅井出水的好消息——他行走在干涸的地表,就听见地下数十丈琤瑽的水响,地底的水脉清晰得像幽夜里发光的银河。他知道地上的河流在地下是何等的形貌,知道水和水是如何浸润和连结,就像老树庞大的根系枝芽,或者人体内错综的经络血管。水是不会死去的,它依然活着,以凡人不能见的方式,伏于黄土,深沉地一呼一吸。

  水出了江,沿着水渠一路前行,涌入唐代开凿的旧渠,复经新渠入城,沿着无数支渠浇灌焦渴的农田。水车吱吱呀呀,重新转了起来。农人挑着菜苗,在地里补种菜蔬。连鸭子都是嘎嘎嘎一片欢叫。城里,人们拿着锅碗瓢盆,排着长队在井边接水。乞儿都拿着瘿瓢,痛快地灌下带有泥腥味的甘霖……

  “得救了!”“得救了!”人们欢喜无限地叫着。烈日依旧肆虐,但地下已不再是一片焦土。在水的滋润下,城市活过来了。晨起,依旧是一片喧嚷而悠扬的叫卖声。

  但劳役并没有停止,一部分民夫留下加宽、加固水渠,其他的被调去加固堤坝、疏浚河道。百姓不禁有了怨言。“我们还要赶着补苗呢!”“水渠不是通了嘛,还修什么呀?”“旱成这样,还筑堤坝!水都快干了!”周桂承也不安地问白秀才:“如此下去,不会激发民怨么?”白秀才仰望天际片刻,郑重劝道:“近几日风声如击湿鼓,如流水扬波,激气相磋。此风发屋折木,预示将有大水。若不加紧防范,一旱一涝,庄稼尽毁,颗粒无收。其他事宜,只好发动妇孺出力,邻里相帮了。”

  不几日,风云乱绞,暴雨倾盆而下,雨柱子比擀面杖还粗。洪流奔涌而至,在堤下轰鸣不已。急迫的洪水一头扎进水渠,左冲右突,陡然淌入三道支渠,分而为三,又劈成七道细流……渐分渐细,渐流渐缓,多余的水被阀门拦了回去,疏泄进早成空坑的枯湖。田地里依旧是一片劫后余生的青翠,稻菜茁壮挺立。

  百姓们再没有多余言语,只一片欣悦浮现脸庞。一把把绿油纸伞穿过街巷,聚在县衙前,献上牌匾:“惠济苍生”。

  周县令终于明白他得到了怎样的人才。他给自己的伯父工部侍郎写信,这番调理水旱的方案便作为抗灾新法呈到了天子案头。周县令两年考评俱优,正愁被一场大旱毁掉前途,却得了这个机缘,欢喜不已。如无意外,到明年或者更早时候,他便能以治水抗旱有功,擢为州官。有了这样的好处,他更将白秀才奉为上宾。他给白秀才原籍眉州去了封信,州官回信说:当日白铁珊落水,米铺报了失踪,如今既有音讯,自然勾销不提。周县令得信,问他:“知郎君不慕富贵,然黎民得君,如得再生父母。治水高才,普济苍生,远胜无用文士,岂容埋没?”

  白秀才站在江边,对着滔滔江水整整想了一夜。清晨,朝阳跃出江面,将一湾江水都染成金红颜色。他忽然长叹一声,当即回官舍打点行囊,辞别周县令,星夜骑驴赶往成都府参加解试。

  出门在外,最大的两件事便是吃住,吃住又都要花钱。他本无多少陆上行旅的经验,走得又匆忙,行囊瘪得像饿了几个月的骆驼胃袋,只装了换洗衣物和几串钱。若是常人,带这么点钱行这么远路,只怕要一路乞讨过去了,能不能赶到还难说。白秀才却好在身子能大能小,随便找片遮雨的叶子便能住宿。他原先习惯在地上找朵大花儿当卧床,一日夜里爬来老大个螳螂,险些趁他睡梦中把他脑袋锯下来,之后便改了习惯,总是爬到高树上寻一根离群索居的枝条,织一个孤零零的叶囊再睡。吃上面,他也不挑,夏暮花果繁盛,吃花朵野果也能一饱。但到后来,他盘缠用尽,偏生又走到了受干旱影响的地域。当年庄稼颗粒无收,连野菜都被挖光了,路边能吃的野花野果柳叶榆钱,都被捋了个干净。挨了几天饿,他肚里渐渐冒上饥火来,又想起了当年饥一顿饱一顿的受穷光景。

  到了夔州郊外,他饿得委实受不住了。这边已经有了雨水,草木丰茂起来,可走了几十里地,能吃的东西还是寥寥。他见那山坡上有个小小的土地庙,便走进去看看。里面放了张摇摇欲倒的供桌,上面竟然供了一只圆滚滚的冷硬炊饼——因官家名叫赵祯,“祯”与“蒸”音近,时人为避讳,早把蒸饼改称炊饼了。白秀才见了这只不知放了多少天的炊饼,比见着官家还要激动,连呼几声老天保佑,便就着水囊里的冷水吃了起来。炊饼抚平了他胃里的饥火。他摸了摸肚子,感觉心满意足。他累得久了,解开包袱布在身下一垫,便蜷着身子睡着了。

  睡了约莫一个时辰,土地庙闪进一条人影。那人影见到白秀才,先是吃了一惊。再看供桌上炊饼没了,他勃然大怒,抓起一块石头便砸了过去。

  白秀才正陷黑甜梦里,突然被一个土块砸醒。他捂着脑袋迅速坐起,便见一张少年的面孔骤然放大,怒气冲冲地瞪着他:“什么妖孽,胆敢偷吃你土地爷爷的蒸饼!”

第38章 朋友

  白秀才先是吓了一跳。但他是见过世面的,并不害怕,只说:“恼什么,赔你便是,不就一个饼吗!”

  “不就一个饼吗?!”黄衣人激动起来,“你知道这里的人上个供有多稀罕!我放着好几天都没舍得吃啊!不就一个饼吗,连泥鳅都欺负人啊!我到底还算不算神仙啊!”他大吼一声,冲上来把白秀才按倒在地:“死泥鳅,赔我啊——”

  白秀才不甘示弱,推开他就要站起来。可这黄衣人看着文弱,力气却大得惊人,被他按住了,竟轻易挣扎不起。两人扯衣挥拳来往十几回合,各自挨了几下,都没讨到便宜。白秀才火气上来,也恼了:“打架是吧?!好啊!”他用力一挣,把黄衣人推了个趔趄。

  “好哇,偷吃贼还有理了!”黄衣人暴跳如雷。他和白秀才一路撕扯,头上的竹冠都快掉下来了。他伸手一扶,竹冠上“啪嗒”掉下一个铜钱大的疙瘩,正掉在白秀才脸上。白秀才从脸上抓起来捡起一看,这不是龟宝是啥!

  “你!”白秀才怒目而视,“上次无缘无故打我的就是你吧!”

  黄衣人一把抢过小龟:“打了又怎样!打得就没错!看你这么穷,绝对抱紧不撒手,哪会真心还我!”

  白秀才大怒:“六千缗在我手里过,我眼睛都没眨!穷怎么了?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你这泥巴土地懂个屁!”

  黄衣人气咻咻地站起来,用铁簪子挽起散发,重新插戴好竹冠,大踏步出去,叫道:“不敢的是小狗!出来!是汉子就真刀真枪比过!”

  他既然这样说了,白秀才也不客气:“来啊,我正嫌里面逼仄,打不痛快!”他当即冲出来,走在前面,往松林子里引。他早看过了,那里有小溪有水潭,要打架最是方便!

  走到溪边,他突然停住,回身吼道:“来啊!”他右手一伸,半条溪流跳就到了他手里,成了一条蓄力待发的水鞭,鞭梢是一个霸气的龙头。

  “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黄衣人一跺脚,大地隆隆而动,整个松林都上下起伏。

  黄衣人一指白秀才脚下,土石喷涌,霎时把白秀才冲到空中。

  白秀才勉强稳住身形,长鞭一甩,劈头盖脸向黄衣人打去。

  黄衣人摇身避过一击,双手一抬,砌起一道土墙,往后一跃,又砌起一道土墙,堪堪把两次水鞭攻击挡住。

  白秀才手腕一抖,那水鞭便倏然绕了个圈,从背后向他袭去。

  黄衣人又猛地一跃,跳过两道土墙,向他胸口抓去。

  白秀才长鞭去势不减,反而愈见霸道,呼啸一声竟冲垮了两道土墙,袭向黄衣人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