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得了长乐的许诺,精神大振,喜孜孜的回去跟太子报讯了,后宫女人都有一个皇后太后梦,沉稳如贤妃也不例外。即使她并不奢求自己能当皇后,可当这好消息来临时,她还是不可避免的兴奋起来。

贤妃兴奋,太子却暗暗苦笑,他是答应了长乐,要满足世子在边关的一切所需,可是朝廷现在穷得连官员俸禄都快发不出来了?哪来的粮食运到边关去?

如果圣人还没昏迷,他或许会手把手的教太子如何处理朝政,但是圣人昏迷不醒,而太子身边的那些人,只会教导太子如何遵守制度,他们认为当下种种情况都是因为礼崩乐坏而造成的。

太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旧制,如孔子那般推崇恢复周礼,这样便会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一旦太子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臣子只会说这些都因众人不守礼的缘故。

如果太子是十来岁的孩子,说不定会被这些人哄住,可惜太子不是。太子今年都不惑之年了,孙子都有了,又怎么可能会信这些酸儒之言?他又不愿意因这事向郑玄服软,在走投无路之下,太子终于用了身边幕僚的谏言,率先用了武帝时期使用的《算缗令》。

他私心是希望民间能出现武帝时卜式一样的人,自动捐献一半家产,以帮助朝廷平定边关,可惜武帝时期尚有一个卜式,而现在却一个都没有,并且《算缗令》推行工作很难展开。

太子到底还是太天真了,武帝推行《算缗令》时已执政多年,并且已有胜仗威望在,推行时尚且困难重重,而他迄今不过只是一个监国太子,又有多少人服气自己?

莫说是天下商户百姓了,就是朝中的大臣都少有支持他的,少数几个支持他的臣子居然还是镇国公麾下,镇国公也在为边关担心,太子推行《算缗令》镇国公并不赞同,但看到太子如此为长子费心,他也愿意支持太子的决定。

只是镇国公的一番好意,在太子看来却是嘲笑,他的法令却要靠政敌来辅佐?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太子在镇国公和身边人的刺激下,渐渐开始动了实施《告缗令》的心思。

只不过他暂时还没有晕头,毕竟圣人还活着,他只敢暗中计划,却不敢真正实施。或许是上苍听到了他的祈求,就在圣人去行宫的第三个月,也就是中元十八年十二月,圣人的病情突然再次加重,有好几次都差点抢救不过来。

长乐和郑玄几乎是日日夜夜的伺候在圣人左右,郑玄甚至将朝堂大部分事宜都放下了,对圣人吃喝拉撒的一切事宜都亲力亲为,有他这一份孝心在,太子也不能安然待在宫里,也来到了行宫,同郑玄一起伺候圣人。

初八那天晚上,沉睡了数天的圣人突然醒来,他环顾四周,看着郑玄和长乐,他对两人露出了虚弱的微笑:“我睡了多久?”

“阿耶!”长乐看到父亲醒来,甚至神智都是难得的清醒,非但没有欢喜,反而泪如雨下。

回光返照!所有人心里都浮现了这一词。方慎行连忙外出去请诸位大臣,太子来行宫伺候圣人,公务也不能拉下,因此朝中大部分臣子都跟着太子一起来了行宫。

听说圣人醒了,甚至神智都是难得的清醒,众人连忙同太子一起过来,而长乐已经在这时候,将贤妃已立为皇后、郑玄这些天都一直在行宫伺候他,寸步不离的事都絮絮的跟圣人说了。

圣人听得眼前一黑,他心疼的看着消瘦的爱女,他还没死,就有人开始欺负他儿子女儿了吗?圣人已经病糊涂了,之前他只惋惜郑玄是杨氏所出,而不是皇后亲子,现在他却私心已经把郑玄当成了自己儿子。

他紧紧的握着两人的手,两行浑浊的眼泪自他眼角滑下,他嘴里喃喃着只有自己才明白的话。郑玄在他耳畔低声安慰道:“阿耶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阿姐的。”

阿耶本来只是郑玄对圣人私下的称呼,但今天他却当着长乐的面喊出了口,这声“阿耶”不仅让圣人泪水流得更急,长乐也哭了,要是玉郎真是自己的同母的胞弟该有多好!

第159章 圣人驾崩(下)

太子和朝臣们匆匆赶到时候, 郑玄已经替圣人打理干净, 身上衣服整洁, 散乱的白发也梳理成了发髻,他面容消瘦,但是双目炯然, 几个老臣许久不见圣人,见他如此,不禁老泪纵横,“圣人!”

圣人见到几个老臣子,微微叹息,“我要死了……”

老臣们各个跪地痛哭,太子也跪下放声大哭,圣人被他们哭得头疼,摆手说:“好了, 我时间不久了,别哭了。”

臣子们勉强压抑哭声,圣人断断续续的说:“我死后太子继位……”他冷眼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太子身体不可控制的一颤, 他心中冷哼一声,继续道:“郑指挥使为大都督。”

众人不可置信的看着圣人,大都督是从二品的官职,大夏一品、二品的官员都是虚职,实权官员达到正三品已是极限,大都督理论上掌管天下兵马,但他本身并无实权, 调兵遣将的能力在圣人和兵部尚书手中。

但目前郑玄跟左龙虎卫大将军赵翀变相联姻,兵部侍郎又是他妻子的外祖父,他自己又掌管着左右羽林卫,他这个大都督的实权就太大了……

圣人却恍若未觉,他拉着郑玄和长乐的手,颤巍巍的对郑玄说:“玉郎,好好照顾你阿姐,我跟你姑姑就这么一个孩子。”圣人病得实在太久了,他并不知道赵翀娶了郑玄的前岳母,也不知道郑玄让王珞的外祖父当了兵部侍郎。

圣人甚至都忘了自己病了多久,他只以为自己才病了几天。他给郑玄留个大都督的虚职,就是想给郑玄一个保证,等他哪天不当禁龙司指挥使,也有一个从二品的虚职。

郑玄跪在圣人面前认真的发誓:“圣人放心,臣一定好好照顾阿姐。”

圣人又扭头吃力的对大臣说:“皇后走了那么多年,等我也等急了,我下葬后皇陵就封了吧,她走的时候我答应过她的,等我们死后就清清静静的两个人……”

圣人的话让太子和皇后脸色刷一下白了,贤妃都已经被立为皇后,即便是继后,也应该跟皇帝合葬,圣人说什么想跟郑皇后清清静静的两个人,这是不承认贤妃皇后的身份?

圣人却懒得去想太子和贤妃的看法,他都快死了,还会顾及谁的想法?他喃喃的让长乐和郑玄把孩子叫过来,他要看看他们,两人连忙吩咐宫侍去抱孩子。

可是还没等孩子到圣人跟前,圣人突然喉咙又发出“咯咯”古怪的声响,长乐见状连忙叫太医,但是还等不及太医过来,圣人就开始翻白眼了,他双手不停乱抓着,脸皮紫涨。

“阿耶!”长乐慌乱的想要抓住圣人的手,但是圣人越来越痛苦,等太医赶过来的时候,圣人已经出气多、入气少。太医刚想上前诊治,圣人翻身一咕噜的滚下来,郑玄连忙半跪着抱住圣人,圣人双目圆睁,已经气绝!他是被生生憋死的!

“阿耶——”长乐凄厉的大哭起来,她这一哭就跟启动了开关了一样,太子、皇子和臣子们皆放声大哭起来。

王珞此时也在行宫,听到远远传出的钟声,她心中微沉,圣人驾崩了——

圣人的丧礼举办的很隆重,长乐哭晕了好几次,她这一晕,贤妃和太子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哭晕了很多次,太子好歹还身强力壮,能支撑得住。贤妃到底上了年纪,比不上长乐年轻,勉强陪着哭了七天灵以后就病倒了。

这一次哭灵,病倒的不止皇后,王珞也病倒了,她长这么大都没体验过古代的哭灵,这哪是哭灵?这是要命啊!说来王珞的待遇已经算不错了,比起太子和郑玄,她好歹能吃饱穿暖。

太子和郑玄才是要命,两人七天就全靠喝稀粥吊命,两人还睡在铺着草席的地上……王珞觉得这要是身体不大好的人,光一个守灵下来就能没命。

圣人驾崩,朝中各地官员都赶到京城哭灵,连世子都连夜赶回了京城,长乐看到阔别已久的夫婿,再也忍不住哭倒在世子怀里,“我没有阿耶了!我没有阿耶、阿娘了!”

王珞默然看着长乐失声痛哭的模样,心里空落落的,她想自己前世父母参加自己葬礼的时候,应该没那么伤心吧?

圣人驾崩,让京城满目尽白,幸好现在是冬天,也没什么鲜花,宫里也不用把鲜花都剪了。守灵结束,郑玄便在家休养了好多天都不出门。

王珞坐在软榻上,给儿子认真的读完了一本绘本,抬头见躺在一侧悠然看书的郑玄,“郎君,你不用办公吗?”

郑玄说:“最近暂时不用去。”

王珞看着他,他不是新上任的大都督,他就不过去露露面?王珞挺不理解,圣人为什么要临终前册封郑玄为大都督,他这不是留着给太子添堵了,他简直是给郑玄未来的夺位,垫了一块最关键的台阶。

郑玄笑而不语,圣人临终前的反应在他预料之内,在圣人看来,他跟太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他把皇位给了太子,又担心长乐没人照顾,就给了自己的一定权限,在他看来大都督不过是个虚职,但是对他来说,一个虚职能干太多的事了。

王珞好奇的问郑玄:“难道太子又要有什么举动了吗?”

郑玄招手让王珞过来,说:“他准备找肥羊了。”

“肥羊?”王珞怔了怔,恍然大悟:“告缗令?”

郑玄笑了笑,“告缗令要准备不少事,他暂时还完成不了,他想先发行皮币。”

王珞讶然道:“跟武帝一模一样的皮币吗?他以什么方式出售皮币呢?”汉武帝的皮币,不是针对普通百姓发行的,而是针对诸侯王的。各方诸侯王每年都会朝觐、祭祀先祖,都要使用玉璧。

武帝便要求诸侯王用皮币垫着玉璧,一张皮币要四十万钱,一块玉璧却只要几千钱,这就等于武帝让诸侯强买强卖一个不值钱的包装盒。

“他要求官员们在祭品中都要有一张皮币。”

郑玄的话让王珞震惊了,太子要钱的方式比汉武帝还不要脸!“阿姐就允许他这么胡闹?”

郑玄摇头说:“阿姐不知道,她病了,大兄也不让她知道这件事。”

王珞见郑玄一脸淡定,就猜这三兄弟肯定私下商量过了,她不由暗忖,也不知道郑玄到底往太子派了多少人过去。

太子贸然发行的皮币,让官员们怨声载道,但太子都说了这是圣人的祭品,大家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就是崔氏来看女儿的时候,都跟女儿抱怨过,太子莫不是穷疯了,不然怎么会想出这种不要脸的敛财法子?

王珞托腮看着阿娘一粒粒的吃着话梅,半晌后问崔氏:“阿娘,你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她做的话梅又酸又甜,正常人吃不了几粒就腻味了,阿娘吃得这么欢乐,不会是怀孕了吧?

崔氏一怔,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把话题转移到这方面,她呆呆的说:“我身体挺好的啊,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王珞见阿娘不开窍,干脆直接问:“那你月事多久没来了?”

王珞的话让崔氏彻底惊呆了,半晌后她才呐呐的说:“我不记得了……”

王珞扶额,这都能记不住?她也是服了阿娘了。

“不会吧——”崔氏有些震惊的摸上了自己的肚子,“我年纪都这么大了……”崔氏向来自认自己是老妪了,老妪又怎么可能怀孕呢?

“您才三十出头,赵大人年纪也不大,怀孕不是很正常嘛?夫君不就是我阿家三十多岁生下来的幼子?”王珞对崔氏这孩子又期待又担心。

她很希望阿娘能跟赵翀有个孩子,这样夫妻感情才能稳定,但又担心阿娘的身体,毕竟按照现代算,阿娘差一点就算高龄产妇了,更别说是古代了。不过也幸好阿娘不是初产妇,她怎么说也生过两个孩子,第三个总会容易些。

崔氏听到自己怀孕的消息,既慌乱又欣喜,她跟赵翀这段时间感情进入佳境,她也希望能给赵翀生个儿子,但她又担心女儿和儿子多想,她拉着王珞的说:“阿石,就算阿娘怀孕了,你和小四也是我孩子。”

王珞笑道:“阿娘你放心吧,我跟小四都大了,不会跟阿弟吃醋的。”

阿娘成亲后,王珞一直很关心王小四,生怕他接受不了,但王小四却全然不知母姐的担忧,依然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还在跟郑赢出门玩时,特地去寺庙给崔氏求了一个求子符,想让阿娘早点给自己生个弟弟。

王小四这求子符求得王珞哭笑不得,不过她心里也十分欣慰,小四或许比不上别人聪明,但他的心地却比谁都柔软善良,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王珞让人请了太医过来给阿娘诊断,崔氏的脉相还不明显,太医也没把话说死,但听他的语气,崔氏应该是十有八九怀孕了。这消息让王珞又惊又喜,连忙派人给赵翀传讯。

赵翀正在官衙跟郑玄议事,听到崔氏怀孕的消息,赵翀愣怔了片刻,都来不及跟郑玄说一句话,就蒙头冲了出去。郑玄听说岳母有孕,也颇为惊讶。毕竟岳母跟赵翀成亲也有一段时间了,岳母始终没怀上,他都以为两人不会生了,没想岳母还是怀孕了。

郑玄不由暗暗满意,等岳母有了孩子,她基本所有的重心都会往孩子身上转移,不会再关注娇娇了。说来虎儿也快四岁(虚岁)了,无论是临海还是长乐,都暗示过郑玄可以让王珞再生个孩子了。

可是郑玄一想到娇娇要是怀孕,自己肯定又要素一年,而且娇娇又那么疼孩子,每次有虎儿在的时候,她就忘了自己,要是再有了第二个孩子——她恐怕连自己长什么样都忘了!想到这里,郑玄又如何肯让妻子怀孕?横竖虎儿也挺健康的,长到这么大都没生过病,还是先缓上几年再说。

第160章 王朗成亲(上)

崔氏怀孕的消息, 传到良国公府, 良国公喜得哈哈大笑, 他本以为自己一辈子便碌碌无为的就过去了,哪里知道临老居然享了外孙女的福气,不仅能当上兵部侍郎, 家里后辈日子越过越好,良国公觉得自己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王夫人听到这消息也十分开心,小崔氏怎么说都算自己女儿,她日子过得好,自然会提拔家里人。且这些年林氏被老头子牢牢压着,一点风浪都起不来,小崔氏跟林氏关系也没之前那么亲近了,王夫人也希望小崔氏日子能越来越好过,她日子好过, 崔家才能更好。

赵翀老来得子,欢喜的不知怎么才好,恨不得把妻子供起来。在他知道王小四居然还给妻子求了一个求子符时, 坚定的认为是王小四的求子符起了作用,他本来就喜欢乖巧漂亮的王小四,这会更是把他当成了亲儿子。

他知道郑家对孩子的教育,是自己家里比不上的,他也没想把王小四接回家,只是派了心腹去照顾王小四,对王小四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 还时常带着王小四去校武场骑马。

要说生活方面的照顾,王珞对阿弟是绝对的细致周到,完全不需要赵翀插手,但是在很多只有男人才能带王小四去做的方面,王珞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郑玄又太忙了,王小四大部分时候都只跟着郑赢在一起。

可自从崔氏再嫁赵翀后,王小四发现自己似乎又多了一个爹,这个爹比郑玄更称职,他会带王小四去骑马,会带他去做很多父亲才会带儿子去干的事。

如果说王小四以前只是负气叫赵翀大人的话,随着他跟赵翀的相处日久,他变成真心诚意的叫赵翀为大人。等崔氏怀孕后,王小四更是一有空就往赵家跑,一本正经对着崔氏肚子念诵诗经。

这事王珞怀孕的时候,大家常做,崔氏都习惯了,倒是赵翀很惊讶,问了两人才知道这是让孩子在娘胎就开始熟悉身边人的声音。赵翀不是很理解两人这种举动,但越发觉得自己这妻子是娶对了,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家庭生活。

赵翀心情一好,对虎儿出手就更大方了,虎儿是二月初一生日,时下并不流行给孩子过生日,但是王珞还是决定给儿子过个只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小生日。她给虎儿做个小蛋糕,然后亲手做一桌饭菜,让郑玄这一日早早的回来陪虎儿过生。

郑玄对给儿子过生没兴趣,可是对娇娇亲手做的饭菜很有兴趣,虎儿还小,娇娇给他做的食物都是特制的,少盐少糖少油,她做的饭菜大部分都不是虎儿能吃的,最后还不是都进了自己肚子吗?

想到这一出,郑玄就脸上带笑的早早回家了,他回家的时候就见妻子正在跟儿子一起画着什么,郑玄款步上前,就见儿子面前摆了一个漆盘,漆盘上全是白色的糊状物,儿子正举着两只小肥爪子在漆盘上乱抹。

郑玄嫌弃的倒退了几步,他一直挺奇怪的,娇娇那么好洁,这小子这么脏,她到底怎么做到一点都不嫌弃儿子的?

“郎君你回来了?”王珞正拿了奶油给儿子玩,她温柔的握着儿子的手,不让虎儿往嘴里塞手,这托盘是漆盘的,不好当食盘,只能当玩具。

郑玄问:“你们在做什么?”

王珞说:“我在跟虎儿一起画画啊。”

郑玄匪夷所思的看着托盘上那一坨坨白色,完全无法理解这算什么画?

王珞却完全不在乎,她也不是真准备教儿子画画,她就是找个陪儿子玩的游戏而已。王珞这会无比感激郑玄,要不是他给自己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她又怎么能全身心的陪伴儿子?

现代社会都提倡高效陪伴,反对父母看手机陪孩子,王珞觉得让父母放下手机容易,但是高效陪伴难,家长也不是专业陪玩师,谁能一直琢磨着陪孩子玩?

陪儿子玩容易,收拾残局难,比如说她用奶油陪虎儿玩了半个多时辰,虎儿玩得很开心,可她要是没下人收尾,她说不定不乐意这么陪玩,毕竟打发奶油、清洗善后都是麻烦事。

她带着虎儿去洗手换衣服,然后抱着儿子出来说:“郎君你回来了,饿不饿?要不要先用膳?”

郑玄看着由妻子抱着的儿子,答非所问道:“他也不小了,不能老抱着了,以后让他自己走吧。”

王珞怔了怔,有些不舍的应了,也不是虎儿不肯走,而是王珞舍不得让他走,孩子全身心依赖大人的时间就那么短短的几年,王珞真舍不得这段时间太早过去。但郑玄都这么说了,她也只能答应,“我以后尽量不抱虎儿。”

郑玄满意的点头说:“他那么沉,你哪里抱的动?以后他走不动,让乳母抱就是。”他小时候父母阿姑圣人,对自己再疼爱,都没这么抱过自己,这臭小子凭什么让娇娇这么抱着?

王珞将儿子放在郑玄身边,又取出一只木匣,“郎君,你看这是赵将军让人送来的,说是给虎儿的礼物,我觉得有点太贵重了。”

郑玄扫了一眼,发现是木匣里是几间东西市的旺铺,他嘴角微哂的说:“你就收着吧,他这是在替你阿娘还嫁妆。”

还嫁妆?王珞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赵翀这段时间总给自己送礼物,原来是想把郑玄给阿娘的嫁妆补贴都还回来,她不由抿嘴微笑:“阿娘和赵将军感情越来越好了。”

郑玄笑着望着王珞:“你觉得我们感情不好?”

王珞已经很习惯用甜言蜜语哄郑玄了:“我们是结发夫妻,跟阿娘和赵将军不一样。”

郑玄这才满意的点头。

虎儿过完了生日,圣人的丧期也出了,皇家守孝以日代月,民间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又可以婚嫁了,而王朗和杜娘子的婚事也在紧锣密鼓的举办中。

因两人也是再婚,尤其是王朗还是三婚,两家也不欲伸张,也准备低调的举办婚礼。但或许是因为崔氏嫁得好,也或许是因为崔氏嫁妆丰厚,杜家给杜娘子的嫁妆也十分丰厚,沈夫人接到杜家递过来的嫁妆单子时,手都在抖了。

王家再落魄也是世家,没有贪儿媳嫁妆的习惯,杜娘子带来的嫁妆王家不可能贪分文,但她带了多少嫁妆过来,王家也要给超过嫁妆的聘礼,这一切同样也是给杜娘子的。

如果说王朗是初婚,又是王家的嫡长子,沈夫人不在乎这点聘礼,可是幼子都是三婚了,沈夫人即使再疼爱幼子,也不可能把公中的财物如此补贴幼子,这让家里别的人怎么看?

她抬头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杜家人:“杜家可真是疼爱女儿的人家。”

前来跟沈夫人商量嫁妆聘礼是杜家的当家郑夫人,她也是郑玄的二姐,同时也是杜娘子的侄媳,听沈夫人这么一说,她就知道王家不愿意出这笔聘礼了。

郑夫人不由眉头微蹙,阿姑再嫁王朗是委屈她了,家里人有意补贴她,才给了她丰厚的嫁妆,但是她没想到王家连这点钱都不愿意出,她本来就看不上王家,现在越发觉得王家不入流。

也不知道阿弟当年到底是怎么想到娶王家女儿的,就因为王家女儿能生?可天下能生的女子多的去了,何必找这么这样的破落户?她神色淡淡道:“我们家姑娘都是金尊玉贵养大的,嫁妆自然也是丰厚的。”

金尊玉贵?沈夫人似笑非笑的看着郑夫人,金尊玉贵养大的姑娘会未婚就被男人弄大肚子?杜家莫不是在说笑话吧?要不是为了孙女婿,他们真当王家愿意接手杜家这烫手山芋?

郑夫人做了那么多年当家夫人,如何看不出沈夫人眼底的嘲笑,她不由心里堵了一口气,王家算什么?也配瞧不上他们家姑娘?

沈夫人也懒得跟郑夫人虚与委蛇:“郑夫人,杜家家大业大,对姑娘疼爱,我们王家却还有一大家子人要要吃要喝,我们家不图媳妇嫁妆,但给媳妇的聘礼也有定数,我看你不如回去跟家人再商量商量?”

要换在以前,以沈夫人的性情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这样的话,但是她看王珞行事久了,也学会了直来直往,有些事要是顾及着脸皮不说,吃亏的只有自己,横竖自己儿子孙子都老大了,有没有妻子都无所谓。

要不是老头子坚持,沈夫人都不想让儿子再娶了,原配死后续娶是天经地义,但他跟后娶的填房闹离婚,填房再嫁的对象还是三品高官,儿子却只能娶个普通的世家女,这不是把王家的笑话摆在众人面前给大家看吗?

第161章 王朗成亲(中)

郑夫人憋了一肚子气离开了王家, 她正想回家, 但走到半路, 还是去了靖王府找长姐说话去了。郑家三兄弟成亲都晚,但两个女儿都是十五六岁嫁人的,郑家两姐妹都是有儿媳孙子的人了。

郑夫人去靖王府时, 世子妃正在逗小孙子玩,听到阿妹过来,忙去门口迎阿妹。郑家只姐妹两个,郑世子妃和郑夫人的感情很好,不然郑夫人也不会想登门就登门。

郑夫人刚坐定,就对阿姐一番抱怨,世子妃听到阿妹的抱怨,倒没觉得王家过分,这王朗都是三婚了, 他又不是长子,王家不愿意给太多聘礼也是正常。

“既然王家不愿多出聘礼,你们明面上就少给点陪嫁, 多给她留点压箱底的东西。”世子妃将心比心,要换成自己儿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成亲,她也提不起兴致来。

郑夫人下意识的反驳道:“要是王家贪了阿姑的嫁妆怎么办?”

世子妃不以为然的反驳:“王家再没落,也不至于到贪图儿媳嫁妆地步,杜家也不是吃素的,王家真敢贪图媳妇嫁妆,杜家不会出面给女儿撑腰吗?”

郑夫人默然, 世子妃揉着额头:“时至今日,难道杜家还想沾点便宜?”杜家闹得这一出,不是明摆着要王家多出钱吗?要真心补贴女儿,就应该私下给女儿压箱底。要不就跟她阿弟一样,给妻子岳母暗中准备嫁妆,不过这事一般男方能做,女方做出来就是打脸了。

郑夫人低声道:“我这不是气不过吗?他们家王家是什么门第,哪里配得上——”

“那就别嫁。”世子妃也恼了,她倒不是恼阿妹,阿妹自幼被他们宠坏了,性子直来直去,但不是坏人,最可恶的是杜家,惯会在阿妹后面挑拨离间,恶人来阿妹来当,他们做好人,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阿姐!”郑夫人不服气的看着世子妃,“你怎么又骂我?”

“我不骂你,你还要继续犯傻?这是他们杜家的事,与你何干?”世子妃恨铁不成钢,“玉郎都给他们台阶,他们还要占便宜,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人家王家也不是傻子。”

郑夫人被阿姐说的不敢回嘴:“阿姐,你说这都是什么事!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阿弟又何至于这么揪着不放?”非逼着她阿姑嫁这么一个不入流的人家。

郑夫人是幼女,在郑玄出生之前,她是最受兄姐宠爱的小妹,郑玄出生时郑夫人年纪也不小了,可她一直不喜欢郑玄,阿娘就是因为生了郑玄而身体不好的,生下他没几年就去世了。

郑夫人从小就认为如果没有郑玄,阿娘说不定现在还在,可以看着他们婚嫁生子,享受天伦之乐……后来郑玄跟阿柔定亲,阿柔又因流产而去世,郑夫人心里就更不喜欢郑玄,在她看来,郑玄就是不折不扣的天煞孤星。

世子妃道:“我看揪着不放的是你家翁,不然他又何至于逼着亲妹嫁人?你们觉得王家是高攀,我看王家未必想要这门亲事。”要不是郑玄岳父岳母离婚,杜家哪能占这种便宜?做阿弟的岳母,算起来还是杜家占便宜。

世子妃跟阿妹不一样,郑玄出生时她都快嫁人了,对阿弟是有着母亲般的疼爱。只是郑玄从小在宫里养大,她又很快嫁人,所以姐弟两人感情也不亲近,但总比郑玄跟郑夫人好。

要是弟妹之间有矛盾,世子妃肯定偏向阿妹,但阿弟跟别人有矛盾,她肯定是帮自家人的。世子妃对杜家也不是没意见,他们养女不教,害的她阿弟被人笑话这么多年,她如何不恼?

只是看在阿妹的面子上勉强忍耐而已。父亲不也是因为阿妹才对杜家如此忍耐吗?镇国公最看重长子,对疼爱的却是幼女,在郑玄没出生前,郑夫人是容貌最酷似杨夫人的孩子,从小就被镇国公当明珠宠大。

即便后来郑玄出生,都没有能夺走镇国公对郑夫人的宠爱。郑夫人也因父兄的宠爱,导致现在都快四十的人,依然天真的跟闺阁少女似地。她被阿姐劈头盖脸的骂了一会,低头沉默了好一会,才轻轻叹气说:“我就是觉得可惜。”

世子妃不解的问:“可惜什么?”

郑夫人有些失神的说:“当初玉郎跟小妹定亲,家里大人都乐见其成,我们也不是迂腐的人,都让他带小妹出去玩,想让他们在婚前多熟悉,可惜——”

郑玄跟小妹定亲后,对小妹爱理不理,小妹能诗善画、通读典籍,是个少见的才女,可也不见郑玄有多稀罕,她现在这娣妇,大约也就能认几个字罢了,他却能把她捧在手心里,还一心一意的为她盘算。

她父亲离婚,他就给她父亲安排高门贵女的填房。当初郑玄若肯对小姑有王珞的一半用心,小姑也不至于被大皇子哄得婚前就失了身子,最后甚至连命都没保住。

郑夫人知道在外人看来,自己有些好歹不分,郑玄是她亲弟、小妹只是她小姑子,且这事是小妹的错,她不应该因此而迁怒郑玄和娣妇,可她就是忍不住心疼小妹,她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

世子妃眉头微蹙,阿妹这话她可不爱听,娣妇也是世家女,知书达理,又给阿弟生了嫡子,婚后安安分分的待在后院,从来不闹什么幺蛾子。杜家女再有才华又如何?小小年纪被有夫之妇弄大了肚子,这是读书读傻了吧?

不过她也知道阿妹视小姑若亲女,也不好对阿妹说什么,“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玉郎当年也是年少气盛,只能说两人没缘分吧。”世子妃暗忖,也亏得没缘分,这样的娣妇给她,她也不敢要。

她又叮咛阿妹说:“嫁妆的事你别插手,免得最后两面不落好,你那位阿姑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门亲事本就是杜家求来的,王家给点脸色也是正常。阿妹真是傻了,才主动插手这事,她就该什么都不管。

郑夫人恹恹的应了,世子妃心中暗叹,但也没说什么,阿妹对阿弟心里有隔阂,可在她看来,她们姐妹将来可能更多的要仰仗三弟,世子妃盘算着是不是让儿媳去亲近亲近娣妇。她年纪大了,跟小姑娘聊不起来,儿媳年纪还不大,又生养了好几个孩子,说不定跟娣妇聊上。

郑夫人本来是去找阿姐抱怨的,结果抱怨不成,反而被阿姐一顿责骂,郑夫人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知道长姐是为自己好,故回了郑家也没提世子妃,只说王家不愿多出聘礼,也不要杜家这么多陪嫁。

郑夫人的公爹曾任中书令,后因女儿的缘故,早早的致仕,但众人依然习惯叫他杜中书。杜中书比杜娘子年长十几岁,郑夫人回来时两人正在说话,听郑夫人这么一说,杜娘子立刻没了笑容。

她去世的夫婿曾任吏部侍郎,她也是有恭人诰命的,可是她再嫁王朗后,王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翰林,自己都没什么品阶,又怎么可能给妻子请封诰命,也就是说杜娘子再嫁王朗后,就要从诰命夫人,变成普通妇人。

而王朗原本的妻子小崔氏,现在却又正三品的诰命在身,这让杜娘子如何服气?杜中书也不知道委屈了幼妹,只能在嫁妆方面补偿幼妹,却没想到王家居然连这点钱都不肯出。

杜中书和杜娘子都是涵养深的人,两人面上不会表露什么,杜中书和蔼的对媳妇说:“这趟辛苦你了。”

郑夫人恭敬的说:“这是儿媳该做的。”她对公婆向来恭敬有加,两人都是慈善和蔼的人,她当初跟夫婿成亲三年都不曾有孕,她都想过要给夫婿纳妾生子,没想阿家却反对,还让她放宽心,说总会有孩子的。

后来她求神拜佛,不知喝了多少苦药,终于有了嫡长子,再后来她生育就顺遂了,这些全是家翁、阿家的功劳,郑夫人是打从心底把公婆当成亲生父母般尊敬。

她犹豫了一会,对杜中书说:“家翁,要不我们私下给阿姑添妆吧?”

杜中书微微颔首:“这是自然。”他对杜娘子轻叹一声,“委屈你了。”

杜娘子淡淡一笑:“有什么好委屈的?我姓杜。”她偏头对郑夫人说:“阿郑,我听说王郎君只有一个嫡子?”

郑夫人颔首说:“是的,不过那孩子这会在郑家族学上课,也不用阿姑照顾。”

杜娘子淡淡一笑,也没说话。

王家直白的拒绝了杜家丰厚的陪嫁,杜家只能捏着鼻子删减了杜娘子的陪嫁,将大部分嫁妆由明转暗,沈夫人见状也不在意,她不会贪儿媳嫁妆,但也别指望她会补贴儿媳。

王朗成亲那天,王家的孩子们都去了,父亲再婚,王琼自然不会缺席,她带着自己三个孩子去了。她在王夫人的劝说下,暂缓了生孩子的频率,这两年一直没生,直到最近才怀上。

王珞也带着虎儿出席了,虎儿这会已经摆脱了出生时的丑样,白嫩的小脸活脱脱王珞的翻版,只是性情冷淡,对前来逗他的人一路冷颜以对。大家都笑着说像郑玄小时候,只有小崔氏对女儿感慨说:“这孩子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你小时候也喜欢板着小脸看人,别人逗你,你也不笑。”

第162章 王朗成亲(下)

王朗是郑玄的岳父, 即使王家不欲大办, 可依照郑玄目前的身份地位, 前来道贺的官员也络绎不绝。赵翀跟郑玄是同僚,郑玄目前又是总管所有武将的大都督,只要在京城的武将几乎都来了。

崔氏作为赵翀的夫人, 自然也一起过来了,她人逢喜事精神爽,她这会面色红润,浑身洋溢着浓浓的母爱,让人一眼见了就知道她再婚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世家婚姻并不牢靠,很多世家夫妻都会因为种种缘故离婚,前妻跟后夫相携参加前夫婚礼的事也不少见,大家顶多好奇王朗目前的想法,却不好奇崔氏为何会来。

崔氏目前婚姻幸福, 丈夫温存体贴,她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落落大方的任众人打量。前来招待外客的世子夫人杨氏看到崔氏如此, 都有些认不出崔氏来了。

在她印象中,小崔氏这个弟妹总是用泼辣无知来掩饰自己的色厉内荏,她很少在没有阿石的场合见她笑过,无论何时何地,她说的话、做出的举动都是那么不合时宜,跟现在落落大方、举止从容的贵夫人完全不一样。

杨氏神色出神的看着崔氏,难道婚姻真能让人脱胎换骨?杨氏微微摇头, 小崔氏能脱胎换骨,还是得益于她有个好女儿,这个好女儿紧紧抓住了郑玄,没有郑玄,赵翀怎么会想到娶小崔氏?

“杨夫人。”崔氏主动跟前嫂子打照顾,以前她很羡慕杨氏是世子夫人,而她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有个诰命,现在她也是正三品的诰命夫人了。

“崔夫人里面请。”杨氏一边引着崔氏往里面走,一面暗想杜氏以前是四品的恭人,她要是一直守孝,这诰命自可以留着,可一旦嫁了王朗,她就什么都没了。别人娶妻是越娶越差,她这个小叔倒是运气好,三婚都能娶个高门贵女来。只是这高门贵女娶回家,到底滋味如何,就只能如人饮水了。

王家热热闹闹的将杜氏从杜家迎了回来,因夫妻都是再婚,且都是当祖父、祖母的人了,观礼的人也不像对年轻夫妻那般逗趣,杨氏领着王朗的孩子过来给杜氏见礼。

王琼、二娘、王珞都有诰命在身,论身份都比杜氏要高,可杜氏嫁了王朗,就是她们的母亲,除非她们哪天能成为皇家人,不然身份再高,也只有给杜氏磕头见礼的份。

王琼神色僵硬的看着眼前的蒲团,崔氏嫁给王朗时,她年纪还小,仗着王朗和沈夫人的疼爱,她靠着哭闹混过了磕头见礼,可现在她却不能用这法子了,但她也不愿意给杜氏磕头。在她看来,父亲的妻子只有自己的生母。

而王朗的孩子中,不止王琼不动,王珞也没动,诚然杜氏在跟王朗结婚后,礼法上算自己母亲,但是以郑玄目前的身份地位,相信只要王珞对杜氏维持面上的尊敬,任何人都不会觉得王珞不肯跪杜氏,是不尊礼法的。

二娘本来就是崔氏养大的,跟王珞是天然一系,王珞不跪,她也不想跪,成亲多年,她也不是之前那个胆小懦弱、任人鱼肉的庶女了。两个姐姐不动,四娘更不会妄动。

王大郎、二郎、三郎和小四,见王珞不动,就更不会动了。别的人家都是重男轻女,而王家是反着来的,几个兄弟都要看姐妹们脸色。

这气氛僵硬着,不止杜氏下不了台,王朗也有些下不了台,要是在以前,他早呵斥孩子们了,可现在大郎、二郎都已成家立业,几个女儿也出嫁了,是别人家的人了,他也不好训斥他们。

他目光落在三郎和王小四身上,这两个是他唯二没长大成人的孩子,能骂得也只有他们了。王大郎的妻子姚氏是个机灵的,眼见阿翁下不了台,连忙推着长子,示意长子赶紧带着弟妹们给新祖母行礼。

王大郎的长子都快八岁了(虚岁),被大郎和姚氏教导的十分懂礼数,他很听话的带着一干弟妹们上前给祖父、祖母行礼。王大郎和二郎被父亲压着,都没有纳妾,跟妻子感情也好,这几年两人都生了不少孩子。

王琼和二娘也把家里的孩子们都带来了,几十个孩子乌拉拉的跪了一片,奶声奶气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喊道:“拜见祖母/外祖母。”如果不是几十个孩子中,没有个孩子鹤立鸡群的站着,这件事说不定也笑笑过去了。

众人目光落在神情冷漠、小手紧紧攥着王珞的虎儿时,都很识趣的移开了目光,郑大都督的独苗苗,谁敢为难?就是杜氏都只敢陪着笑脸说:“这孩子长得真好,简直跟她阿娘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虎儿跟王珞容貌酷似是大家公认的,而王珞的容貌上佳也是大家公认的,这也算是最安全的夸奖孩子的句式了。

虎儿抿着小嘴、皱着小眉头看着房里一群人,他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人,要不是被王珞带在身边,他早发脾气了,他拉着王珞的手:“阿娘走!”

王珞单独出门不算,只要她待在虎儿身边,她几乎都是全身心陪伴儿子的,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忽略过虎儿,这让虎儿内心十分生气,不过他到底只有二岁,语言能力不足以表达他的愤怒,他只要用眼神和表情表达,他很生气。

王珞弯腰抱起儿子,目光跟他平视,他柔声说:“虎儿,我们一会就回去了,你再等等好不好?”她也没让虎儿叫杜氏外祖母,她只教虎儿叫阿娘外祖母,再叫杜氏,他会混乱的,再说她跟杜氏以后见面的机会也不会太多。

杜氏哪里想到她第一次见王朗的儿女们,居然是这个情形,她知道王朗的女儿大部分嫁的好,也没准备进门就给他们下马威,但是哪里想到这些孩子居然会给自己下马威?饶杜氏涵养颇深,都一时有些笑不出来,只能冷着脸受了孩子们的礼。

她还示意心腹将一早备好的礼物分给孩子们,她看到跟前乌压压一片人,就十分糟心,她跟前夫感情尚可,她孩子也已经成亲生子,孙辈也有好几个。她满腔的慈爱早给了自己亲孙子,对这些从天儿降的继孙子没有半点感情,可偏偏她亲孙子日后都跟自己没关系了……

孩子们见礼后,王大郎、王二郎连忙找了几个借口出门了,出门后王大郎轻叹一声,对王琼说:“阿妹,杜娘子日后是我们母亲了。”

王大郎也不是偏帮杜氏,而是想起崔氏成亲那日,大家都给赵翀见礼了,几个小的还叫了赵将军为“大人。”而今日就因王琼进门就冷着脸,大家便借此连杜氏一声“母亲”都不叫了。

不管杜家、杜氏如何,她都已经跟父亲成亲了,阿妹身为父亲长女,难道连这点脸面都不给父亲吗?她若肯唤杜氏一声“母亲”,说不定三妹也会对杜氏稍稍客气些。

王大郎是心疼王朗,可是王琼却当成他偏帮杜氏,巴结杜氏这样的高门贵女,她冷笑看着大兄:“我的阿娘只有一个。”她瞄了大兄一眼:“大兄忘了阿娘没关系,只要我活着,我就会记得。”

王大郎被王琼气得脸色都白了,他是王朗最大的孩子,也是大崔氏一手养大的,大崔氏去世时他已经有八岁了,对母亲还是有印象的,他记得母亲一直很疼爱自己,他很想念大崔氏。

可是想念大崔氏,跟给父亲脸面是两回事,琼娘都为人妻为人母了,怎么都还这么不懂事?难道她看着大家对父亲和继母冷淡,却对赵将军和崔夫人恭敬有加,她心里舒服?

姚氏见丈夫气得脸色发白,她笑着上前打圆场:“你大兄向来不会说话,你别跟他生气。”

姚氏跟孟家有亲戚关系,王琼还算给姚氏面子,她对姚氏说:“大嫂,时辰不早了,我先带孩子回去了。”她有了身孕,也不适合在外面久留。

姚氏亲自送王琼回去,转身见丈夫欲言又止的看着自己,她轻叹一声:“你又不是不知道大妹对母亲感情深厚,你又何苦在这时候戳她肺管子?”

王大郎闷闷的说:“我只是替父亲不值。”家里孩子会如此泾渭分明的对待赵将军和父亲,还不是因为赵将军是左龙武卫大将军,而父亲只是一个不入流的翰林学士。

姚氏暗忖,人往高处走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她不像丈夫那样,对王朗感情深,她对家翁只是面上尊敬,“以后慢慢来,大家都会知道你的苦心的。”姚氏嘴上劝着丈夫,心理却盘算着让长子去多亲近虎儿,她也希望自己孩子能去郑家附学。

而王大郎的长子,也正如母亲所想的,正带着弟弟妹妹们玩耍,他年纪还小,没大人那么现实,他只是当惯了长兄,习惯照顾下面的弟妹而已。

王珞欣赏的看着大兄的长子,她偏头对二娘说:“这孩子被大兄和大嫂教的真好。”

二娘颔首附和:“是很懂事,我家那个现在都只会憨吃憨玩。”二娘自己就生了两个儿子,但她今天把庶子女们都带来了,这些庶子女也被二娘教导的很好,几个年纪比小大郎还大的,都围着二娘的两个孩子,眼睛一眨不眨,就跟小跟班一样。

这也是不少豪门庶子的生存现状,童年作为嫡子的玩伴、半仆,长大后替嫡子女管家理事。这还是遇到了心善的嫡母,要是一些手段狠的,就干脆直接让他们年幼夭折,或者养废他们。二娘自己是庶出,将心比心,对丈夫的庶子女称不上慈母,但也不会故意养废他们。

第163章 想要领养的郑玄

王珞看着王琼、二娘带着一堆的庶子女, 只觉得眼花缭乱, 她都分不清这些孩子的长相, 更别提他们的名字了,她不由庆幸郑玄不像孟继宗和崔仅那般,生了一窝窝的庶子, 仅有的郑赢也被他过继出去了,要他跟自己两个姐夫一样,王珞肯定要疯。

二娘看了看天色,对抱着虎儿的王珞说:“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去吧。”二娘看到虎儿板着小脸就好笑,她以前去郑家跟王珞说话时,也不见虎儿这样,他是觉得人太多了?

王珞也觉得儿子忍耐到了极限,跟沈夫人和杨氏道别后, 就抱着儿子去车上了。虎儿也就在婴儿期胖了几个月,等满了周岁,又瘦了下来, 也就脸上看着还有点婴儿肥。

他不重、王珞又是长期锻炼的,也抱得动儿子,时常忍不住就主动抱儿子。虎儿也依恋母亲,即使郑玄发话不让王珞抱,他还是找到机会就让阿娘抱,不抱就要哭不哭的看着母亲,不让母亲心软决不罢休。

他也是个小人精, 只在郑玄不在的时候如此,郑玄在的时候,他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听话的。这点曾让王珞很可惜,儿子的这种听话并不是乖巧的表现,而是对郑玄不信任。

她挺想改善虎儿和郑玄的亲子关系,但郑玄对儿子始终提不起什么父爱,王珞想着他反社会人格,也就没强求了,比起对郑赢,他已经够重视虎儿了。

母子两人上了车,王珞替虎儿脱下了外面的小礼服,散开他的发髻,梳了一条小辫子后,虎儿就坐在了阿娘的膝上,熟练的从一旁的小抽屉里翻出一本书玩了起来。

这本书是用薄厚适中的木板制成,一共有五页,每页都有一个精巧的锁扣,周围雕刻了精美的图案,这是王珞让工匠给儿子制作的开锁机关书,也是虎儿目前最爱的玩具。王珞就抱着儿子,看着他一把把的开锁关锁,玩得专心致志,她也不打扰儿子,只安静的陪着他。

郑玄掀起车帘的时,就见儿子又腻在了妻子怀里,母子两人头靠头在一起,他无奈的摇头,想要伸手把儿子抱下车,但是虎儿已经警觉的丢了目前最爱的玩具,搂住了阿娘的脖子,戒备的看着父亲:“要阿娘!”

郑玄眯着眼睛看着儿子,虎儿毫不示弱的瞪着父亲,郑玄看着儿子不驯的小眼神,笑着对王珞说:“这小子眼神还挺狠的,有我小时候几分脾气,我还当他是个小软蛋。”

以妻子娇惯儿子的样子,他有时会想妻子会不会把儿子养成王小四那样?但又想着这是自己独子,就算娇惯些也无妨,等大一点慢慢教调就是。郑玄觉得娇娇除了太娇惯孩子外,别的方面都无可挑剔,也不是郑玄看自己孩子好,而是虎儿从各方面来说,都比同龄孩子要优越许多。

别的孩子两岁的时候,都不怎么会说话,虎儿有时都能说长句子了,连诗词都会背几首了。他这样子曾让临海和镇国公很自豪,时常抱着曾孙/孙子去外面炫耀。还夸王珞教子有方,这让王珞哭笑不得,她让人给儿子念诗的目的,不是让他背诗,而是给虎儿大量听力输入,想让他早点开口说话而已。

王珞软语责备郑玄说:“你怎么这么说孩子?虎儿才多大?”她很反感别人给虎儿盖章,孩子才两岁,正是性格发育期,这时候怎么能对孩子的性格下定论?

郑玄“啧”了一声,“我小时候可没这么黏糊母亲。”

王珞暗忖,那是因为你没那个条件。古代妇女大部分都是连着生孩子的,不管是穷苦人家,还是高门大户,往往都不是母亲亲自带孩子的,都是乳母或是家中女性长辈带大的。她就不信郑玄小时候不是乳母抱大的,哪个贵族家庭的孩子不是被人娇惯长大的?

王珞低头对儿子商量:“阿娘今天也累了,今天不陪你洗澡,你跟乳母去洗澡,一会阿娘过来给你讲故事好不好?”

郑玄见娇娇煞有其事的跟儿子商量,不由暗暗好笑,虎儿才多大,能听懂吗?

虎儿听不懂王珞整段话,但是他听懂了王珞最后一句话,阿娘要给自己讲故事,他乖巧的点头,王珞将儿子抱了下来,交给了乳母,虎儿有些不舍的搂着王珞的脖子:“要阿娘!”

乳母早习惯郎君在,夫人不可能陪着小郎君的情况,她低声轻哄着虎儿,她也是朝夕照顾虎儿的人,哄了一会,虎儿就乖乖松开,让乳母带下去洗漱了。

郑玄看到母子两人每天必然上演的依依惜别的模样,心里更下定决心,绝对不养第二个。娇娇时常跟自己嘟哝,如果要生二胎,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还要更关心爱护虎儿……这些让郑玄嗤之以鼻的话,她还不够关心爱护虎儿吗?她对自己都没这么好过。

郑玄搂着妻子关心的问:“累吗?”

王珞摇头:“不累。”她想到大家给杜氏见礼时的情形,不由暗暗好笑,也不知道王朗看到自己最疼的女儿,如此不给自己面子,心里是何感受?她跟郑玄说了今天的情况,末了感概说:“父亲真是白疼她了。”

郑玄还当妻子惋惜王朗不疼她,他哄着娇娇说:“我以后会更疼你的,王朗疼谁,我们都不稀罕。”

王珞嫣然一笑:“您已经够疼我了。”她头倚在郑玄怀里,她从来没想过郑玄会对自己这么好,尤其是发现郑玄发社会人格后,她更觉得自己婚姻生活可能无望了,可没想到郑玄会对自己这么好。

郑玄半真半假道:“你要是对我有对虎儿一半好就够了。”

王珞说:“虎儿还小啊。”她微微感慨说:“我曾看过一段话,为人父母者就是看着子女渐渐长大、远行,我只是想在虎儿还依恋我的时候,多跟他相处,等他大了,我就要放手了。”

好的母亲要做到,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尽可能的多给孩子照顾,等孩子渐渐长大了,就要学会放手,看着他自己去摸索试探这个世界。她搂着郑玄的腰说:“虎儿又能依赖我多久?顶多十年罢了,而我要陪您一辈子呢。”

妻子的话,让郑玄心气总算平衡了些,他面无表情的听着妻子的话,十年?果然不让娇娇再生孩子是对的,如果每个孩子都要照顾十年,他们这辈子也见底了,他双目微垂的对妻子说:“娇娇,我们收养几个孩子吧。”

王珞闻言一怔:“为何突然想要领养孩子了?”按照郑玄的理念,他们自己孩子多的话,根本不用领养,亲兄弟就足够了,只有自身子嗣稀少的时候,才会考虑领养。

“我想我们有虎儿一个孩子足够了,他那么聪明,我们好好用心培养,再生一个,你精力也不够。”郑玄真心实意的说,娇娇白天几乎所有的时候都用来陪儿子了,要照她这个照顾法,一对夫妻顶天也就只能生上两三个孩子,再多就没精力了。

王珞闻言有些为难:“可我现在这样也没精力带第二个孩子啊。”养了孩子就要负责,领养过来的孩子也是孩子,她现在哪来精力养第二个?

“养子又不是亲子,给口吃喝就够了。”郑玄漫不经心的说:“我先让人去族里多挑几个孤儿,先留在家里养着,等日后看资质,资质好就正式领养,不好就别养。”

王珞摇头否决道:“若是如此,还不如不养。”她想了想说:“我先给虎儿慢慢说,等他接受了,我们再去领养。”

郑玄:“……”凭什么他养孩子要那小子答应?但是看妻子一脸坚持,他也只能无奈的应了。

第二天一早,虎儿还没完全清醒,就被母亲抱着出门了,他趴在阿娘怀里打哈欠,可爱的样子让王珞不住亲他小脸,她家宝贝真可爱!虎儿似醒非醒的躺在阿娘怀里睡了一个回魂觉,等他彻底清醒时,看到阿娘又回到昨天来的地方,不由炸毛了:“阿娘回去!”他不要来这里,来了这里阿娘就没空陪自己。

王珞哄着儿子说:“今天我们不在祖父家待一天,一会就回家。”今天是杜氏拜见王家亲眷的日子,王珞是出嫁女,来不来无所谓,当年她新婚时就没见世子妃和郑夫人,不过沈夫人昨天再三吩咐自己要过来,她就来了。

不止王珞来了,王琼、二娘和四娘都来了,沈夫人私心是不想让王琼来的,可是几个女儿都来,就王琼不来也不好,她只能期望王琼不再闹幺蛾子。

王朗和杜氏很早就起来了,他们昨夜几乎是一夜没睡,两人都是坐四望五、当祖父母的年纪了,又不是结发原配夫妻,他们在众人散去之后,两人相视久久无言,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杜氏跟王朗差不多年纪,早年跟丈夫生了五子三女,虽然夭折了一子一女,可要站住了六个孩子。她自觉自己不需要靠颜色争宠了,也就没怎么保养,这会看着完全像个慈祥和善的祖母.

以前丈夫活着的时候,夫妻两人大半时候还会同房,结发原配,大家都差不多年纪,谁也不会嫌弃谁。可现在半路夫妻,王朗再不好美色,对这么一个慈祥的祖母,也没法下手。

而杜氏也有些嫌弃王朗,王朗保养得宜,四十出头还是一个风度上佳的美大叔,可风度再好,他也不过是个小小的五经博士,哪里比得上她前夫?

这对半路夫妻对视半晌后,王朗很识趣的起身,在外间通铺睡了一夜。两人新婚,王朗不可能去找侍妾,但也就熬过这一个月,过完一个月就好了。

第164章 独一无二的孩子

两人年纪都不小了, 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脸上就明显有了憔悴感, 王朗还稍微好一些,杜氏一夜没睡,第二天脸上就挂了浓浓的黑眼圈, 看着更显老态了。她跟王朗肩并肩走来时,两人看着就像是两代人。

沈夫人心疼看着儿子,娶了这么一个妻子,真是委屈他了。王朗倒是无所谓,在父亲和岳父自顾自的决定他跟崔氏离婚后,他就已经认清了现实,他的想法并不重要。

成国公倒是没觉得委屈儿子,杜氏是杜氏的嫡女,要换在以前, 莫说是当幼子填房,就是他嫡长子都娶不来。长相老一点又如何?他孙子都有了,想要年轻貌美的女人, 不会找侍妾吗?

昨天夜里,杜氏盛装打扮,晚上光线又暗,王琼、王珞只觉得杜氏胖,并不觉得她如何老,可今天看到杜氏模样的时候,不止王琼, 就是王珞都有些傻眼,她迟疑的望着郑玄,不是说杜氏年纪跟父亲差不多大吗?

郑玄倒是没什么感觉,杜氏这年纪的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容貌,也就王家人长相都出众,王朗又没有中年发福,才会显得格外年轻。

王琼看到杜氏那样,看看自己明显发福的身体,再看看王珞和二娘依然纤细的腰肢,她想起王珞当年即使已年过四旬,依然容色出众,虽说没了小姑娘的那种青春活力,但成熟女人的韵味也十分吸引人。

在她印象中王珞好像一直很瘦?王琼摸着自己的肚子,暗暗决定等生够十个孩子后,她一定要让自己瘦下来,不能跟杜氏一样,孟郎前世似乎也跟王珞一样,四十多岁依然风度翩翩,她可不想自己日后跟孟郎,像现在的杜氏和王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