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会儿听到沈承璋说的这句话,沈沅还是觉得心中有些寒心。

沈承璋毕竟是自己的父亲。谁人不想要自己的父亲给自己遮风避雨?但是关键时刻,她的父亲总是会将她推出去。

但沈沅忽然又自嘲的弯了弯唇角。

她还对沈承璋抱这些不切实际的希望做什么呢?沈承璋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又不是不知道。

想到这里,她就觉得心中又慢慢的静了下来。

“是。”她低垂了眉眼,平心静气的回答着,“这事我已经听说了。”

沈承璋望了她一眼,惊诧于她的平静。不过想想上次他跟她说起广平伯的亲事的时候她也是这样的平静。

他心中就想着,他这个女儿可真是懂事,从来不会让他为难。不过婚姻之事原就是父母之命,她的婚事原就该他这个做父亲的来做主的,她做女儿的只能听从。

想到这里,沈承璋心里刚刚的那点愧疚就消散了一大半,语气也平稳下来了不少,重又有了平日做父亲的那种威严了。

他甚至还说道:“李修尧是个武臣,就算他现在坐到了大都督的位置上,朝中文臣也只是面上忌惮他,其实心中对他也没有多少尊重的。我们沈家是书香世家,祖上就是读书发家的,身为沈家的人,我知道你心中想必也是看不上武人,嫌他们粗鄙。但现在你既然同李修尧定下了婚事,往后他就是你的夫君了,你心中还是要尊敬他的。”

沈沅心中只觉好笑。等再过些时候,这满朝的文臣只怕就不单单是面上忌惮李修尧那样的简单了。到时他大权在握,谁心中不忌惮他?只怕一不小心就要遭他清算。

不过沈沅面上还是低垂着眉眼,温顺的回道:“是,女儿明白。”

沈承璋点了点头。想了想,他又说道:“李修尧这次提亲虽然鲁莽,但他总归还是一片诚心的想要求娶你的,这一点我看得出来。而且他刚刚还跟我说了,想要三日后就同你成婚,这事我也已经应了下来。你回去之后便好生的准备准备。你屋中的那些东西,你想要带走都可以带走。还有你母亲的那些陪嫁,原就是要给你和湘姐儿,还有泓哥儿的,你也可以带走一部分。至于你旁的嫁妆之类,你放心,虽然三日的时间很仓促,但我肯定会让你母亲都妥善的准备好。我沈家的嫡长女出嫁,自然是要风风光光的。”

沈沅心中猛的一跳,用力的握紧了手心。

她没想到李修尧竟然要求三日后就要同她成婚。她原以为就算同李修尧将这门婚事定了下来,至少也要三个月或半年的时间才会同他成亲的,但是现在…

想一想三日后就要同李修尧成亲了,便是她平日再镇定,可这会儿心中也不由的有些发慌了起来。

李修尧这可真是疯了,而且疯的还不轻。

有谁上门提亲,然后要求三日之后就要成亲的?他这到底是有多迫不及待?

第108章 忍气吞声

李家上房的明间里,李母蒋氏正坐在罗汉床上同自己的陪房孙妈妈说话。

她穿了一件琥珀色宝瓶纹样出风毛的缎面袄子,头上戴了一对寿字金簪。生的一张大圆白脸,虽然保养的好,但到底是近五十岁的人了,脸上还是有细细的皱纹。

“他这可真是越来越不将我这个嫡母放在眼里了。”蒋氏皱了一双眉,正不高兴的说着话,“这几日眼见得的不时就有外面铺子的人送东西到府里来,也不晓得都是些什么东西,只说是他早先就买下的。那些东西都被他收到他的静园里面去不说,也不见他过来对我说一个字,告诉我买了些什么东西,都是做什么用的。就是孤老院里都有个甲头呢,他这何曾把我这个做嫡母的放在眼角之中了?”

面上很忿忿不平的样子。

孙妈妈想了想,就说道:“奴婢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奴婢问过大公子院子里的粗使洒扫婆子,她说大公子买的那些东西都是极贵重的首饰绸缎之类,都是给女子用的东西呢。奴婢这两日想了想,怕不是大公子心悦上了哪家的姑娘?”

“你说他喜欢上了哪家的姑娘?”蒋氏一脸的不相信,“他的那个样子,也就比冰人儿多一口气罢了。你什么时候见他对人笑过?至于姑娘,你忘了,前两年有个伺候他的丫鬟想要爬他的床,可是被他一脚给踢下了床去,断了两根肋骨,在床上躺了个把月才能下床呢。他像是个会喜欢姑娘的人?不然也不至于他现在都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娶亲。”

虽说本朝重文轻武,武臣不受朝中文臣的尊重,但到底是比一般的人家要好的。这几年也不是没有媒人上门说亲,可都被李修尧一概推拒了。就是前些日子,他做了大都督之后,宫里的李淑妃就想着要给他做成一门好亲事。看中的是吏部尚书的嫡次女。往后也好给他一些助力,让他在朝中脚跟站的更稳些,但还是被李修尧给一口推拒了。

蒋氏心中对李修尧很不满。

虽说大户人家的公子少爷到了一定的年纪家里的长辈就会给他安排个通房丫鬟,好让他通人事,但刚嫁过来的媳妇看了心中总归还是会觉得不大舒服。更何况李老爷当时是很宠爱那个丫鬟的。又偏生她第一胎生的是个女儿,那个丫鬟生的是个儿子。

蒋氏总是希望长子是由自己所出,所以心中就总是憋着一口气。不过好在那个丫鬟过了没几年就短命死了,她又生下了李修源来,这才慢慢的顺了心里的那口气。不过到底还是百般的看李修尧不顺眼,从没有给过他好脸色。一应用度上也是百般克扣。

但李修尧也是个骨头硬的。等李老爷死后,他不愿意在家中日日的看蒋氏的脸色过日子,索性就出去投了军,长年累月不在家,倒也避免了彼此相见。还是他去年从山东聊城回京之后进了五军营,随后多数时间都在京城里,这才住回了李宅。又因着李淑妃特地的打过招呼,蒋氏才让人将东南角上的静园打扫干净让李修尧住了。

不过整个宅子里,那处静园是离着上房最远的院落,蒋氏这还是不想多见李修源的缘故。虽然李淑妃多次的叮嘱过她,李修尧现在不同以往,他手中是握着兵权的,再不能如同以往那样的轻薄冷待他了,但蒋氏也只是面上答应,心中还是很不以为然的。

她觉得还是自己的儿子好。李修源虽然现在只是个六品的礼部员外郎,但文官清贵,哪里是李修尧一个粗鄙的武臣能比的?

孙妈妈这时在心里思忖了一会儿,就同蒋氏说道:“太太,大公子现在年纪也大了,您看,要不要找个媒人给他说一门亲事呢?”

“我不管他。”蒋氏鼻中轻哼一声,“他也不服我管。你看上次宝瓶在铺子里被人欺负的事,我叫他过来说了他两句,他全程冷着一张脸,一句话都没有说,眼里哪里有我这个嫡母?而且他的亲事,怡儿说的那门亲事够好的吧?他都直接开口拒绝了,我还上哪里去给他找比这个更好的亲事去?”

李淑妃闺名叫做李宝怡。虽然她现在是淑妃娘娘了,但蒋氏说起她的时候依然还是习惯性的叫她为怡儿。

孙妈妈就说道:“太太,话不是这样说。大小姐说的那门亲事是好,但也太好了。您想一想,吏部尚书的女儿,身份多高贵?从小必定锦衣玉食的长大,心气儿不高?大公子若将她娶回家来了,她心里能有您这个婆母?而且二夫人…,到时她们妯娌之间只怕相处的也不好,您看着不愁?”

孙妈妈后面的话虽然说的含糊,但蒋氏还是明白她的意思。

谢蓁蓁的父亲只是国子监的一个博士罢了,芝麻绿豆大的官,吏部尚书家的女儿能瞧得上她?虽说自己对这个儿媳妇是百般的不满意,但说到底她才是自己的正经儿媳妇,李修尧的妻子只是她名义上的儿媳妇罢了,心里对她能有多尊敬?

蒋氏就皱了眉,不说话。

孙妈妈看了看她面上的神色,就又接着说了下去:“奴婢的意思,与其让大公子娶吏部尚书的女儿做妻子,倒不如让他娶个小门小户出来的姑娘。小门小户的姑娘,见识肯定要差一些,胆气也要弱一些,自然就好管教,好拿捏一些。毕竟现在大公子是大都督,若他的妻子倚仗着他的权势在府中横行霸道,您看了心里不添堵?”

蒋氏想了想,就觉得孙妈妈的这话说的不错。

李修尧已经是个眼中没她这个嫡母的人了,若让他再娶个不服她管教的妻子回来,她往后要多受多少气?

于是她就吩咐孙妈妈:“待会儿你空闲下来,就去对面大街找王媒婆,问问她可有什么合适的姑娘。像你说的,要小门小户出来的姑娘,且还要性情和顺的。若有,让她过来同我说。”

孙妈妈忙应下了。正要说其他的话,就见有丫鬟掀帘子进来通报:“太太,大公子在外面求见。”

才刚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蒋氏坐直了身子,吩咐丫鬟让李修尧进来。

丫鬟应了一声,转身打起门口吊着的猩红毡暖帘,请李修尧进来。

名义上到底是自己的嫡母,所以李修尧进来之后还是要向蒋氏行礼的。

蒋氏心中想着李淑妃特地交代过她的那些话,倒也没有过多的为难李修尧,甚至面上的神情都能勉强称得上是温和的:“不用多礼,坐罢。”

又问他:“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

李修尧也没有落座,只站在织着牡丹蝴蝶花纹的猩红色厚实地毯上,神情淡淡的说着:“我过来,是有一件事想要告诉母亲。我今日定下了一门亲事,三日后就会行大礼。这三日中,府中的一应布置,要请的人,还有三日后的酒席,要劳烦母亲费心了。”

蒋氏心中震惊,睁圆了一双眼看着李修尧,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就见李修尧已经走了,只有门口的帘子还在轻轻的晃动着。

“孙妈妈,”蒋氏的声音都气的在发抖,“你看看他,你看看他。咱们刚刚还在说他的亲事,可他倒好,冷不丁的就跑过来同我说他定下了一门亲事,而且三日之后就要行大礼。这三日够做什么用的?够筹办得出一场婚礼来?他这可不是在逼我?还有,你看看他刚刚的那个样子,说完了话转身就走,倒不像是过来同我商议这事的,而是过来通知我,命令我一样。我是他手下的侍卫?他眼里哪里还有我这个嫡母?”

孙妈妈忙安抚她:“太太,太太,您消消气。”

又端了炕桌上的盖碗递过去:“太太,您喝口水。”

蒋氏接盖碗的手也在发抖。虽然喝了两口茶水,但她心里还是气的。就重重的将盖碗放到了炕桌上,口中恨恨的说道:“这事我就不办,倒要看他三日后怎么成婚。”

孙妈妈就劝她:“太太,大公子说到底也是咱们李家的人,而且他现在还是大都督,这事您若不办,旁人看着像什么呢?且大小姐的话您忘了?现在大公子手上是有兵权的,皇上都看重他呢。就算他再不得文官心里的尊重,但大小姐也说了,有了兵权这就是最要紧的。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靠什么统治臣民的,不还是士兵?总没见过只靠着文臣的一张嘴去统治臣民的。”

蒋氏听了就不言语。片刻之后才很不甘心的说道:“我虽然不是他的生母,但也是他的嫡母。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他就不该先过来禀明了我这个嫡母他看中了哪家的姑娘,然后让我找媒人去下聘?他这算什么呢?自己下了聘,然后过来告诉我一声他三日后要成亲了,让我布置府里,请人,筹备宴席?我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太太,不是奴婢说,这口气只怕您就是不想咽也是要咽的。您忘了大小姐说过的话?她虽然生了二皇子,但皇后膝下可是有大皇子的,能容得下她?而且皇后身后有永昌侯府宋家,咱们大小姐呢?也就是人前看着风光罢了,其实在宫里也是每日如履薄冰的。但现在皇上看重大公子,大小姐说了,她暂且只能依仗着大公子。这种时候,太太您怎么好明面上就得罪了大公子呢?说不得,这口气您也只能暂且咽下去了。”

蒋氏听了,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然后有气无力的叫了个丫鬟过来:“你去将二夫人叫到这里来。”

蒋氏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不大耐烦受累管宅子里的那些琐事,所以谢蓁蓁嫁过来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她就将掌中馈的事全都交给了谢蓁蓁,自己在背后享清福。现在既然要筹办李修尧的婚礼,自然是要叫谢蓁蓁去做的。

丫鬟答应着去了。蒋氏想了想,又叫孙妈妈:“刚刚他也只说三日后就要成婚,也没有说是哪家的姑娘,你找个人去打听下,看到底是哪家的姑娘吧。再有,这也算是件大事,遣人往宫里递个牌子,我要告诉怡儿一声。”

孙妈妈忙答应着去办了。蒋氏心里就在想着,但愿李修尧看中的是个小门小户出来的,性情温顺好拿捏的姑娘。不然若是个同他一样厉害的,往后她的日子可就要过的闹心了。

第109章 旁敲侧击

知道李修尧要娶的是沈承璋的女儿之后,李淑妃立时就遣了个小内监叫他进宫来说话。

李淑妃现在还住在毓秀宫,不过自贤妃死后,她又怀了身孕,升了嫔位,后来又升了妃位,所以她现在已经是毓秀宫的主位了。

母凭子贵,她生下二皇子之后,宫里的人都要高看她一眼,给她的一应份例之物都是最好的,所以现在这整个毓秀宫里里外外较贤妃在的时候华丽了不少。

现在李淑妃正坐在南窗的木榻上,同斜坐在她对面的李修尧说话。

“今儿上午我听母亲说你要娶沈承璋的女儿,这事已经定下来了?”

“是。”李修尧回答的简洁,且毫不犹豫,“后日我就会同她成亲。”

李淑妃看了他一眼。

她和李修尧的年纪相差不大,不过半岁。但到底不是一个母亲生的,他又是个庶出,所以李淑妃自小同他也不怎么亲近,但现在不一样了…

以前她只是个小小的贵人也还罢了,纵然稍微得宠了些,可还有比她更得宠的嫔妃,宋皇后也不会过多的为难她。但现在她生了二皇子,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当今皇上膝下原就只有一个大皇子,是康妃所生。后来不晓得怎么,康妃就暴毙了,宋皇后就接了大皇子过去亲自抚养。这储君之位原本必然是大皇子的,但是现在她又生了个二皇子,皇上又因着宋家势大的缘故,态度暧昧,迟迟没有要立哪一位皇子为储君的意思,宋皇后焉能不视他们母子两个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她不像宋皇后,身后有整个永昌侯府做为依靠,永昌侯爷还是户部尚书。她的娘家,父亲早逝,母亲只是个一般的妇人,一个嫡亲的弟弟虽然有些才华,但也才刚进入仕途,能帮得上她什么?好不容易现在有了一个李修尧做了大都督,又得皇上看重,在朝堂上说话也有分量,她自然要将他视为她的依靠。

不过他们姐弟两个以前到底不亲近,李修尧看着又是个冷冽不好亲近的人,李淑妃既然想要将他作为自己的依靠,自然就不敢得罪他。

于是她想了想,就委婉的说道:“莫不是你心中嫌弃长姐上次同你说的那位吏部尚书家的嫡次女不好么?若是你觉得她不好,长姐还可以为你挑选其他勋贵权臣家的女儿为妻。但这个沈承璋的女儿,不是长姐说,若沈承璋现在还是工部右侍郎也还罢了,他的女儿还能勉强配得上你。但他前些日子刚因着贪墨的事入了刑部大狱。虽说后来无罪开释了,可关于他的官职,皇上一直都没有松口的意思,谁知道他后面还会不会是工部右侍郎呢?也许就会被贬谪也说不定。你娶他的女儿,只怕往后对你没有什么助力。不然你再看一看?我倒是听说了,英国公家有个女儿,生的极貌美,性情又温顺,你若是愿意,长姐可以叫她进宫来,你看看她…”

她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修尧给开口打断了:“多谢淑妃娘娘费心。不过这门婚事已经定了下来,我后日就会成亲,绝不会更改。”

语气极冷淡疏离。

李淑妃是个聪明的人,听他说的这样坚决,便知道这事再没有转圜的余地。

她知道李修尧心中对她原也没有什么手足之情,不然也不会每次见到她的时候从来都是称呼她为淑妃,从没有叫过她一声长姐。而且态度很冷漠。

他就是这样的傲气。虽然她现在贵为淑妃,但他也从没有要依靠她的意思。不过他一路做到今天大都督的位置,也都是他自己多年的战功,并没有依靠过任何人。倒是现在自己还要依靠他在朝中的地位,好在后宫站稳脚跟。

于是李淑妃便不再说这事。若再说,只怕会让李修尧心中不高兴。她转而笑着说道:“你要娶的是沈承璋的那位长女吧?那位沈姑娘我倒是见过。贤妃姐姐是她的亲姨母,去年年底的时候她进过一次宫,带了些常州的土仪来见贤妃姐姐。倒是个相貌好的,性情看着也好。当时我还给了她一串红珊瑚手钏作为见面礼。你是知道的,那串红珊瑚手钏,还是我及笄那年,母亲给我的及笄礼。”

李修尧自然是知道那串红珊瑚手钏的。确实是李淑妃的及笄礼不错,很贵重的一件东西。

而且听李淑妃这样的夸赞沈沅,李修尧面上的神情就有些缓和了起来。

他的沈沅,自然是这世上最好的姑娘。

李淑妃察言观色,见状心中不由的很惊讶。

她的这个弟弟,对任何人都是很冷漠的。若按母亲的话来说,他的心就是冰块做成的。可是现在她仅仅只是称赞了沈沅两句,怎么李修尧面上原本漠然的表情就变得这样的缓和起来了?

沈沅在他心中到底是有多重要?

李淑妃强压下心中的惊讶,又继续的同李修尧说着其他的话。

“我这两日听人说,永昌侯家的那位世子爷回来了。他倒是个任性的。听说是前些日子宋皇后给他安排了个兵部的差事,想要让他去历练历练,他不想去,就跑到外地游山玩水去了。前两天回来了,到底还是被永昌侯强逼着去兵部当差去了。”

李修尧知道她说的是宋云清,没有说话。

对于宋云清,他的印象就是个不知道人间疾苦的贵公子,并不怎么关心。不过看着是个聪明的人,好在他的心思没有用在官场上,不然倒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劲敌。

李淑妃又说了一些别的事,都是她打探来的朝中的一些事。李修尧明白她的心思,无非是让他拉拢一些对她和二皇子有利的人,清算一些对她和二皇子不利的人。无非是拿他当枪使,好为二皇子的往后铺路。

不过李修尧也没有说破。说到底他和李淑妃毕竟都同姓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所以有些事,可以做的他也会去做。

李淑妃知道李修尧是个聪明的人,响鼓不用重锤,点到即可。

说完了这些事之后,李淑妃就让宫人拿了一只花梨木嵌螺钿的锦匣过来,打开看时,里面都是各色贵重的首饰。

“后日你成亲,长姐也没有法子亲自过去贺喜。这匣子里面装的首饰都是各地上贡来,皇上又赏赐给了我的,现在长姐将这些给你,你转交给你的夫人吧。就算是我给你们的贺礼。”

李修尧目光随意的瞥了一眼锦匣里面的那些首饰,然后起身站起,伸手接了过来:“多谢淑妃娘娘。”

随后彼此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李修尧说了告辞的话,转身随着宫人离去。

李淑妃看着他修长挺拔的背影,心中在默默的想着,她和李修尧之间的手足之情也不过如此。虽然现在他权势大,暂且可以利用,但往后若她的儿子顺利登上了皇位,倒是要警惕他。至于说那位沈沅,既然李修尧心中那样的在意她,也许关键时刻,能用她来牵制住李修尧也说不一定。

李修尧走出了宫门之后,就将手里的锦匣随手递给了一直在宫门口等候的齐明:“赏你了。”

李淑妃的心思他看的清清楚楚,她的那些伎俩他也只是假装不知道罢了。要她的这些首饰做什么呢?沈沅一应所用之物,都是他亲手置办的,旁人的东西他还不放心给沈沅用。

齐明跟随李修尧多年,清楚的知道他的性子。虽然不知道锦匣里面装的是什么,但他还是道了谢,然后将锦匣收了起来。

随后他又向李修尧禀报着:“小的听了大公子的吩咐之后就遣了人去成衣店里问过了,掌柜的说明儿上午那件嫁衣必定能做好的。至于旁的婚礼上要用的东西也都已经备好了,都送到了府里去。”

李修尧点了点头,又问道:“府中的事,她们筹备的如何了?”

齐明明白他的意思,当下就皱眉回道:“小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老太太您是知道的,一则,她不愿意为这些事烦心,只想享清福,二则,恕小的多嘴,她也并不是诚心想管您的事,所以借口自己身子不好,府中的事早就交给了二夫人打理为由,在背后躲清闲,什么事都不管。可二夫人呢,很显然她以前没有办过这样的事,于是不是这里出了差错就是那里出了差错。去问老太太,老太太也都是先重重的说她一顿,然后才告诉她该怎么做。若时间充裕倒还好,二夫人也许能将这些事办好,但现在…”

齐明摊了摊手。

李修尧冷笑:“既然她想躲清闲,那就让她好好的躲一躲清闲。”

随后他就吩咐齐明:“府中,特别是静园中该如何布置的事我已经同你说过了,现在你就去玄甲兵军营对宋弘光说一声,让他点一百精兵过来帮忙。明日下午之前必定要全都布置好。等到了后日,叫这一百士兵亲自随我一同去沈府迎亲。”

至于要请的宾客和宴席的事,蒋氏是个要面子的人,必定不会容忍谢蓁蓁出错,他不用担心这些事。

总之,后日他必定要将沈沅好好的娶回来。

一想到往后沈沅就是他的妻,李修尧心中不由的就欢喜起来。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让他觉得更欢喜的事了。

第110章 沈沅出嫁

自从李修尧上门提亲之后,当日傍晚,沈府的门口就来了十来名侍卫守在大门口,说是大都督特地吩咐下来的,要他们保护夫人。就连漱玉院的门口也一左一右的站了两名侍卫,门神一般,若不是漱玉院里的丫鬟进出,他们都要仔细盘问。

巧的是,漱玉院门口的这两名侍卫,就是上次沈沅去找红杏的时候守候在门口的那两名侍卫。沈沅记得其中一个姓张。

沈府里的其他人见了这副架势,都说李修尧是真心的对沈沅好。不然他们两个人还没有成亲,李修尧如何就遣了这么多的侍卫过来守护着沈沅了?可见他心中对沈沅是看的极重的。

姚氏心中也是这般想的,所以这几日她对沈沅的态度都较以往亲热了不少,不时的就会过来漱玉院同沈沅说话。

她心中想的是,沈承璋现在可是大都督,长姐还是宫里的淑妃娘娘,身份贵重。而他心中又这般的看重沈沅,有了这层关系在,她对沈沅好一些,往后只要沈沅肯在李修尧面前说几句好话,还愁沈承璋仕途不顺畅?工部右侍郎算什么呢?入阁都是不难的。

沈沅听着她旁敲侧击说的这些话,只笑笑,并不接话。

若说以往她心中念着沈承璋好歹是她的父亲,对他多少有一些父女之情,但是这两次在她的亲事上,她对沈承璋实在是很寒心。

而且,上次沈承璋是因着贪墨下的狱,是李修尧从中斡旋,他才能无罪开释,也没有连累到沈家的其他人。但若让他再为官,他又贪墨了怎么办?她和沈湘到时都出嫁了,可沈泓是嫡子,自然要连累他的。所以若从这方面想,沈沅就觉得,沈承璋还是不要为官的好。

不过她也没有对姚氏说什么,只一直面上带着浅淡的微笑听姚氏说话。虽然没有答应的意思,但也没有拒绝的意思。

姚氏还以为她这是同意了呢。毕竟天底下哪里有女儿不希望父亲为官的?父亲做官了,娘家有权势,她在夫家也要硬气些。

于是说了好一会儿话之后,姚氏就起身很高兴的走了。沈沅亲自送她到廊檐下。

姚氏出门的时候,门口的张侍卫和赵侍卫照例问了两句话。姚氏心中虽然不大自在,但想着这两个是李修尧的人,她不敢得罪,也只得老老实实的回了话,然后才带着丫鬟出门走了。

青荷在沈沅身后看到这一幕,就笑道:“姑娘,这两个侍卫倒好玩。也不管是丫鬟还是夫人,但凡只要不是咱们院子里的人,进出一律都要盘问的。可见李大人心中很紧张您。”

青荷原先知道李修尧用沈承璋的事逼迫沈沅嫁给他的时候,心中对李修尧的印象还十分的不好。但自从那日她听到李修尧亲口对沈承璋说要求娶沈沅为妻的话,又见到了那些丰厚的聘礼,再看现在守在院门口的这两名侍卫,她就觉得李修尧心中是极看重沈沅的,不由的就对他的印象渐渐的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