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长大了,再来问我。”

·

少女时代的莳音,是悲观的。

不,与其说是悲观,倒不如说是谨慎的。

在做任何一件事前,都会先在脑子里模拟出悲剧的结果。

因为她见过了太多悲剧的结果。

就像季威,高一时喜欢的女生是莳音关系很好的一个学姐,后来那个学姐出国了,他甚至连夜跑到人家家门口说自己一定会考上她的学校。

结果没过半年,他就为另一个女生醉酒唱《成全》。

还有江妙,她的邻家哥哥莳音也见过,非常温柔的一个男生,会给江妙送伞、骑自行车载她上学,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教她做物理题,还在莳音的逼问下说自己会等江妙长大。

然而现在,人家大学毕业才半年,已经有了结婚的计划。

甚至是她的亲生父母,曾经那么的相爱,从来没吵过架,互相对视的眼神里都带着爱意,可是父亲去世不到一年,母亲就又陷入了新的感情。

爱情这种东西,是不可能永恒的。

婚姻关系持续一辈子,最后让一对夫妻相互扶持着走下去的也是亲情。

男孩比女孩要晚熟,关于未来的想象永远要比女孩要短。

青春时期产生的感情虽然炽热,却是最不稳定的。

他甚至无法分清,他对这个女孩究竟只是单纯在某一时刻激素分泌过度的心动,还是爱。

更何况是裴时桤。

裴时桤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很认真很专注,但是最终也都会失去兴趣不是么?

莳音不想,完全不想,成为他玻璃柜里那些“失去兴趣成为回忆”的展品。

一中去年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市的命案。

是关于一个高三女生的跳楼事件,据说是因为男朋友劈腿并提出分手,她一时接受不了,再加上成绩下滑,最后得了抑郁症,直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那个女生,莳音认识,就是和她一起升旗的学姐。

非常漂亮的一个姑娘,成绩也好,家境优越,辩论演讲时毫不胆怯,浑身闪闪发光。

自杀前一个星期,那位学姐曾跟她聊过天,

“我以为自己也没有那么喜欢他,但是每次看见他跟我讨厌的女生走在一起,我就特别难受,书也看不下去,成绩一落千丈,生活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负担。莳音,我现在才发现,我的心理素质,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

不过是一场分手而已。

最后却闹的这么惨烈的下场。

大家都说,是这位学姐太过心高气傲,承受能力太弱了。

只有莳音明白是为什么。

就像她自己。

撑着笑容去维持人缘社交,认真读书保持优异的成绩,小提琴练习不能有丝毫松懈才能稳坐乐团首席的位置,团委的工作要做的很好不然很容易就被人议论成是关系户,在家里还要温柔体谅维持这个重组家庭的和谐氛围。

她每天都在用假的自己,却做那个很棒的莳音,很多时候她还能笑的出来,仅仅只是因为肌肉的习惯性表达。

这么多事情压在她身上,一旦哪里出了差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节节崩溃。

书上说,年少时,你很爱很爱一个人,一定要勇敢地去追,就算最后结局不那么完美,最起码也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但是莳音不行。

正是因为她很爱很爱这个人,所以她知道自己无法承受任何悲剧性的结局。

她会崩溃。

只要等到自己足够成熟、足够强大,对自己的生活足够游刃有余,足够承担对方忽然变心的后果。

她才能够放心地说“其实我也喜欢你”。

因为她无法从任何人的阳光与温暖中汲取安全感。

她的安全感只来源于她自己。

第54章

裴时桤的十七岁寿辰,单从过程来讲其实有点凄凉。

因为这样那样的巧合一场好好的生日聚会到最后竟然硬生生变成了失恋者联盟。

大家都自顾自悲伤,喝酒喝的东倒西歪只留寿星一个人在桌子上孤独地涮火锅。

给他点蜡烛唱生日快乐歌最后吃了他的蛋糕的,只有莳音一个人。

结果最后他想送喜欢的女孩回个家,还被自己的姑奶奶给截了胡。

当时裴姑奶奶打完麻将回来,看着这一屋乱七八糟的孩子,哭笑不得通知了几个男孩子的家长说留他们在家里住一晚上再回去。

家长们都欣然同意。

至于几个小姑娘们嘛,留宿当然是不可能了裴姑奶奶就跟司机一起开车送她们回家。

而裴时桤没能一同上车的原因也很现实:车位不够了。

——这是在他身为富二代的人生中第一次冒出“想买一辆加长版劳斯莱斯”这种称职的念头。

但是很显然目前他还实现不了。

因为他要自由。

……

临上车前莳音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礼盒,递给他,

“对啦你的生日礼物,之前一直忘了给你了。”

少年微微一扬眉,

“你之前不是给过了么?”

“欸,什么时候?”

“那几条鲸啊。”

鲸?

……哦,想起来了。

上周末,莳音跟江妙一起去看电影,出来的时候一时兴起,玩了会儿抓娃娃机,结果运气爆棚,一抓就连抓到三只小蓝鲸。

后来她抱着蓝鲸回学校上晚自修,裴时桤大爷又一直趾高气昂地催她赶紧去给他准备生日礼物,女生被念叨的烦了,干脆把玩偶往他怀里一放,

“喏,生日礼物。”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裴大爷居然没生气,反而只是挑了挑眉,问,

“这是你自己抓的?”

“当然咯,厉害吧?”

“有点丑。”

“喂喂……”

“算了,看在你审美本来就有问题的份上,小爷勉强收下。”

……啥?

这几只玩偶本来就大不到哪里去,设计也简单,放在超市里十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了。

莳音用娃娃机抓的,更是只花了六块钱。

所以对方的好商量让她都觉得十分震惊。

“那个鲸……就是开玩笑,不算的啦。”

她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莳音主要是觉得,就算裴十七忽然变得宽容祥和,也不意味着自己就真的可以敷衍地塞给他几只娃娃算了。

所以后来回家,她还是认真给他准备了一份礼物的。

——并且又是书。

大多数人都觉得,书籍是最中规中矩的生日礼物。

不用太费心,又不会显得太敷衍太low。

反正莳音自上初中起,就收到过不下二十本书籍当作生日礼物。

但她自己却很少往外送。

因为她觉得送书是很郑重的事情。

特别是送给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

“我想把这本书分享给你。”和“我觉得你应该会喜欢这本书。”

——都太私密。

上次送他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是莳音人生中送出去的第三本书。

前面两本一本送的闺蜜,一本送的弟弟。

裴时桤很荣幸的,成为了唯一获得莳音二次馈赠的人。

并且不是什么名著散文,而是一册摄影游记。

一册总共六本,一本一个国家,所有照片都是景物图,每张照片里都没有人。

哪怕是街道也是空旷的。

看了下出版日期,刚好是裴时桤出生那一年,也算是有些年代感的书了。

但是被保存的很好。

“这个摄影师是个红绿色盲。”

女生后来告诉他,

“所以其实他拍这些照片的时候,在他眼里的景物,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可照片依然非常有质感,色调也不突兀,让人很难相信,这位摄影作者居然不辨红绿。

“这件事情,其实是在他出到最后一本摄影集的时候才被曝光的,最开始首映本来只印了不到两千册,后来当时出版社靠这个当噱头,赚足了关注度。”

“不过还没等他们加印,这位摄影师就以侵犯隐私权把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并同时宣布解约了。他说,他希望欣赏这些照片的人仅仅只是因为作品,而非因为他这个人。”

“所以,这册摄影集就成了绝版。”

她弯了弯唇,

“这册书还是我爸爸送给我的,我小的时候有一次生病不肯喝药,他就用这个作为交换条件让我喝中药。”

“虽然后来我还是偷偷把药给倒掉了,但很奇怪的是,长大过程中,每次我觉得十分烦躁、十分不高兴的时候,我就会翻这册摄影集,翻着翻着,心情就会好一点。”

“我知道,肯定是因为我个人特殊的心理作用啦,对其他人大概没什么用。可是那天你把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送给我之后,我忽然就很想把这册摄影集分享给你。”

……

那天。

莳音送了他一本《沙漠的故事》的第二天,裴时桤硬塞回给了她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很普及的书籍,大概是全国各大小学都强制必读的名著。

这个年代,大家都追求独特,你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像你说你最欣赏的诗人是李白杜甫一样,让人觉得没有十分逼格。

但少年的神情别扭又认真,

“这是小爷最喜欢的一本书,喏,给你了。”

莳音眨眨眼,认真地接过了。

后来某次聊天,她才知道,这本书真的是裴时桤心里的白月光,这个向来不喜欢看小说的少年,甚至能熟练地念出里面每一个拗口的人名和地名。

“你说那本书你看了大概有八十遍,这册摄影集,我也大概翻了有八百遍了,我把它送给你,但如果你觉得一般的话,其实我还买了一个帽子,也很适合你,你可以把书还给我,然后我把礼物换成帽子。”

少年的视线落在侧面的作者名字上:

莳觉知。

非常熟悉的姓。

他沉默了一会儿,

“那我还是换成帽子吧。”

女生的睫毛颤了颤。

有一些小细节可以深究,值得疑问。

但是他什么都没有问,反正直接拒绝了。

确实,他那么聪明的人,确实也不需要多问,一点点细枝末节就能猜到了。

没错,这册摄影集的摄影作者,就是莳音的亲生父亲。

年轻时,父亲也曾是一个狂热的摄影爱好者,后来因为家庭,放弃了自己浪迹天涯的梦想,安安稳稳顾家上班,也开始享受起温馨的幸福。

所以这册摄影集,是他唯一出版的一套的摄影集。

对于莳音来说,非常非常非常珍贵。

可幼儿园的时候,父亲就对抱着糖葫芦哭闹的她说过,

“音音,敝帚自珍可一点都不聪明。”

“什么是,敝帚自珍?”

“就是把好的东西偷偷藏起来,久而久之,其实自己也不会快乐。所以呢,如果遇见好的东西,我们要懂得分享,好吗?”

好。

而现在,她遇到了那个她想要分享,甚至想要赠予的人了。

只是……

少年抬眸,冲她吊儿郎当地勾勾唇,

“这个,应该是由你珍藏的东西,你借我看看就行,等我看完了,我再还给你。”

“况且,帽子买都买了,不给小爷,怎么,你还打算以后给谁?”

……只是他没有要。

她微微一怔,而后才弯起唇,从书包里摸出那个贝雷帽,递给他,声音带着融融的暖意,

“裴时桤。”

“嗯哼?”

“我觉得,你真是一个超级超级好的人。”

“……回去做你的作业吧。”

女生眉眼弯弯,很乖巧地转回身去写作业。

.

裴十七,你真的是一个超级超级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