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那寺庙不让外人挂单,至少有个屋檐,在屋檐下窝一夜,也比荒郊野外要好。

按照之前那些人的指引,他们终于在太阳下山前找到了那处野寺,这寺庙确实不大,但也不是在什么荒僻之处,离官道也不远,只不过山门紧闭,连个匾额都没有,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名字。

马文才定了定神,上前去敲了寺门,没过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小沙弥的脑袋从门中伸了出来,好奇地对外张望。

见是一群衣着古怪风尘仆仆的少年,小沙弥抓了抓脸,奇怪地问:“诸位施主何事敲门?”

马文才知道他们这半儒衫半麻袍的打扮不像是什么正经人,可是也没办法,他们被船工救上船时衣服都湿透了,只能暂时借了船工的衣服穿着,最后到下了船,也只有一半衣服烘干了,鞋子更是不能看,说句不好听的,丝履还好,皮履都是靠体温烘干的。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是歹人,他挤出最诚恳的笑脸,解释着:

“我们是出门游学的士子,行船时半路翻了船,好不容易上了岸,行李和辎重都丢了,同姓之人也走散了,只能沿路寻找家人同伴。如今天色已晚,找不到可以安身的地方,只好腆着脸来借个宿。”

那小沙弥看了看这个,又看了看那个,大概不好自己做主,把门又掩上了,只听得门内小沙弥略带紧张的喊叫声。

“师兄,主持!有施主求宿!”

马文才听这小沙弥去喊人了才松了口气,望了梁山伯等人一眼,安静的束手而立,等着人开门。

大概过了一刻钟左右,门又一次开了,里面出来个年纪很大的僧人。

南梁僧人的僧衣都是黑色的,这位主持也不例外,寺门里出来的僧人无论是沙弥也好,和尚也罢,衣服都已经洗到发白,倒让马文才等人有点疑惑。

今上是个尊佛的,天下佛寺的僧人无论是沙弥还是主持,每年都有布施僧衣僧鞋等物,僧人只要有牒的,还可以去官府领米领田,怎么会洗到衣服都发了白?

那老和尚大概已经有七八十岁了,眼神慈祥,身体却大概不太好,走起路来颤巍巍的。

他用那双温和的眼神看了看面前几个孩子一眼,尤其在马文才额间的红痣上多看了几眼,大概见他们有些紧张,微微笑了:

“诸位施主寻到这里便是有缘,你们一路行来应该也疲累了,请入寺歇息吧…”

梁山伯来之前曾问过那些劫匪,他们说这寺庙香火并不鼎盛,显然不靠香客过活,所以众人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却没想到如此容易,于是一个个都有些错愕。

倒是那老和尚后面的沙弥性子活泼,见所有人都愣着倒笑了起来:“你们怎么还站着啊,进来呗!”

诸人这才如梦初醒般进了寺中。

这寺庙不大,但大殿和客堂都有,殿中佛像只是泥塑木雕,并未塑金身,台前供着鲜花和鲜果,地面和四周都打扫的很干净。

鼻端嗅着佛香的香气,眼前是佛寺里修建的幽雅整齐的树木,这一群少年之前又是逃命又是离散而惊惧的内心,竟不知如何一点点沉静了下来,似乎是得了某种心灵上的安抚。

梁山伯几人都不信佛,马文才因为“重生”的原因更是不进寺庙道观,这次来也是万般无奈,但既然进了人家的寺庙,被人收容,自然还是要进殿点上一炷香,感谢寺庙和“佛祖”的庇护。

老和尚后来便没有出面,小沙弥说等会儿要做晚课,将他们引到了后院一处禅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这简陋,人最多时也就五个人,也很少留客,这间大禅房给你们住吧。”

这屋子说是禅房,其实就是间空屋,干净倒还干净,就是地上只有几个蒲团,连个可以御寒的铺盖都没有。

但马文才涵养好,脸上一点不满的神色都没有,反倒真诚的感谢,倒让那小沙弥更不好意思。

没过一会儿,那小沙弥又来了,小小的人儿抱着几床被子和毯子,一进来就放在地上。

“这是我出门化缘的师兄的,别弄脏了!”

祝英台实在喜欢这个七八岁大的小沙弥,把他拉过来揉搓了一把,笑嘻嘻地谢了他,又让他闹了个大红脸。

马文才咳嗽了一声,让祝英台停止了胡闹,再次谢过。

小沙弥大概很少见这么多人,见大家都看着他,又羞红了脸,闷着头跑了,引得祝英台撒下一片笑声。

这一路沉闷的气氛,到现在才算轻松了一点。

他们又累又困,这禅房里什么都没,连盏油灯都没有,好在禅房外院子里还有木桶和口水井,梁山伯四下寻找找了个木盆,一群人草草在水井边擦洗了一下,便回了屋子休息。

就在他们睡下后不久,这野寺的寺门又一次被人敲开了。

刚刚做完晚课的老僧人和他的徒弟去开了门,见门外是一群持着火把和灯笼的官差,不由得眉头紧蹙。

“这位大和尚…”

为首的官差还算客气,往里看了一眼,按章办事:“我们是南衮州都护军的人,现在在捉拿水贼,那些水贼可能乔装打扮上了岸,大约是几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请问这位大和尚,这些人可有经过这里,或者…”

他又多看了几眼。

“在你这里借宿?”

“我这野寺一向不接待香客。”

主持表情严肃但语气温和地回答:“所以没看过这位使君说的水贼。”

“当真没有?”

那官差背后一个差吏叫了起来,“这附近可只有你这能歇脚的地方!那些水贼可不敢进驿站!我看还是让我们搜搜比较好!”

听到这两人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主持身后的青年僧人笑了,软中带刺地说:

“陛下有旨,天下佛寺无故不得擅闯,擅闯者以‘庶冲士’论,你们是要我们去告官吗?”

那差吏大概是横行无忌惯了,见这僧人顶他,正准备给他个教训,却被为首的官差一下子拉住。

“算了,我相信几位大和尚也不会撒谎,出家人不打诳语。”

他不想跟和尚扯上关系,但凡能几十年立寺而不被夺了主持的寺庙,背后总有那么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

一群官差显然也知道“宁惹官门不惹寺门”的道理,虽心有不甘,但还是例行丢下“遇见要报官”这样的话走了。

等那些抓人的官差走了后,那位青年僧人关上寺门,这才露出犹豫的表情。

“主持,这样真的好吗?万一他们真的是什么水贼…”

“明明还是一群孩子,而且几个孩子都目光清澈,眼神坚定,哪里是做贼心虚之人。”

老和尚呵呵笑着,打消了徒儿的顾虑。

“可是他们也没说清自己的来历…”

青年僧人还是担心。

“本尘。”

“徒儿在。”

“对明显身处困难而向你求助之人,不可问他们的姓名。”

老和尚慈祥的眼神里流露出睿智的光芒,教导着自己的徒儿。

“不便把自己的姓名来历告诉给别人的人,也往往是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佛祖的方便之门,不该向这样的人关着。”

“道理我明白。”

青年僧人叹气,“可也许是徒儿觉悟不够,师父老是收留这样的人,如果真的有歹人,就我们师徒几人,也许会发生什么意外。这世道…这世道…哎…”

“佛祖会保护我们。”

老和尚念了句佛号,笑着拍了拍徒弟的手臂。

“官员有官员的勇敢,将军有将军的勇敢,僧人也有僧人的勇敢…”

他在本尘静静低头接受教诲的表情中,笑呵呵地又加上了一句。

“我们的勇敢,是包容。”

禅房里,似乎听到了什么而站起身的大黑拱了拱傅歧。

傅歧被大黑拱着,揉了揉眼睛莫名其妙地翻了个身,拍了一把大黑的脊背。

“天才黑,你就折腾了?”

马文才也被惊醒,强打起精神看了一眼,发现什么事都没有,翻了身想继续睡,却睡不着了。

屋子里,梁山伯和祝英台均匀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疾风守在屋子的一角和衣而睡,大概是累得很了,这么大的动静,值夜的他居然没有醒来。

傅歧显然也睡不着了,一下一下摸着身终于伏倒而睡的大黑。

“马文才,你说我们才一天就熬不下去了,那些流民是怎么熬过这几个月的呢?”

黑暗中,只听得他幽幽的声音在禅房里响起。

马文才没有回答,只掖了掖被子。

“我从来不知道饿肚子是这么难受的,我之前还骂方天佑家的佃户忘恩负义,可我想想,我要一直这么饿,突然知道别人家有一袋米,估计也会去抢…”

傅歧有些烦恼,又有些羞愧的声音轻轻响着。

“马文才,你说我这么想,是不是白读了这么多书,愧对先祖?”

马文才能怎么回答呢?

他难道能回答,如果自己到了那一步,也许做的更加难看吗?

所以,他只能翻了个身…

“夜深了,别胡思乱想,睡吧。”

第132章 雪中送炭

这寺院的禅房十分简陋,大概是因为这里的僧人苦修的原因,连个软和点的被子和枕头都没有。

当所有人睁开眼醒来时,听着屋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看着空空荡荡的屋子,竟有些不知身在何处之感。

先醒的是祝英台,她睡得最早也最沉,醒的自然是早。

她是被一阵饭香引醒的。

昨天那个小沙弥,抱着一个小木盆进了屋在门口敲了敲,祝英台开了门把他迎进来,他大概是很害怕祝英台,丢下那个木盆就跑了。

小沙弥丢下的是一盆麦饭,盆里插着几把勺子。

惹得祝英台还以为自己哪里长得青面獠牙了,还是大清早起来蓬头垢面,摸着脸惆怅了好一会儿,才看向屋里那盆。

“看样子是送早饭来了。”祝英台看着那盆饭,“就是跑什么啊,我还没道谢呢!”

“吃过早饭,和寺里主持道过谢,我们就该走了。”马文才也起了身,看着那一盆麦饭,有点头痛。

他从来没有吃过麦饭。

这种粗糙的食物,平日里他是连见都没怎么见过的。

“没柳枝,没青盐,没面巾,没澡豆…”疾风也是满脸心疼。“公子,我出去给你打点水,先洗脸吧。”

“恩。”

昨晚都是随便擦擦,其实都没怎么清理过自己,一想到要这样邋里邋遢的过好多天,马文才只觉得身上到处都痒,根本不愿去想。

同样不适应的还有祝英台。

她的牙刷、肥皂和一应生活用品也都没有带下来,她毕竟是女人,洗漱方便都和男人不同,这样子徒步赶路,对她的负担最大。

而因为所有人都同居一屋的原因,即便有马文才遮掩,她也没有办法好好擦洗。想来接下来几天都要这样。

祝英台越想越觉得憋闷,继而对临川王咬牙切齿。

“要不要干脆做一包炸药点了丢到他家院子里算了!”

祝英台只能在心里自己给自己找法子发泄。

“反正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最多以为是临川王糟了天谴,白日遭雷劈。”

她自己在这里暗暗想的痛快,一转眼又觉得好笑。

临川王做事这么肆无忌惮,也不知道有多少仇人,想他死的大概围着梁国排几圈,他能活到现在,要么就是不轻易出门,要么就是守卫森严,等闲人连边都沾不上。

她除非空投炸弹,否则怎么把东西丢人家院子里去…

“最好别再作妖,惹毛了我,算好风力和速度,计算好火焰的燃烧时间,天天拿热气球给你空降炸弹!他娘的!”

祝英台想的牙齿嘎嘎响。

“又在发什么呆!”

马文才见其他人都出去洗漱了,拍了拍她的肩膀。

“啊?咦,人呢?”

祝英台这才回过神来,见屋子里就她和马文才两人,莫名有点紧张。

“我叫疾风给你打了盆水,帕子是我中衣上裁下的还算干净,你昨晚没有好好擦洗吧?趁他们都出去了,你把自己清理一下。好好的女孩子家,邋里邋遢怎么行!”

马文才充分的表现出了自己直男审美的一面。

“我就在门口,他们不会进来。”

祝英台没想到马文才把她单独留下来不是教训她,竟有些受宠若惊,直到马文才出去了还有些怔怔的。

“一个男孩子细心成这样…”

祝英台看着那搭在水盆里的洁白丝帛,越发觉得自己走了狗屎运。

要没有马文才,混在这一群少年中餐风露宿,她这一路还不知道该怎么熬过去。她都有些怀疑那些古代女扮男装考状元的、上战场的是怎么能混了那么久不被人发现的。

可因为有马文才在,祝英台的内心一下子就踏实了。

不管怎么说,有个偷偷为自己掩饰,而且还对自己没有什么不良企图的同伴在,无论环境再怎么糟糕,对她来说也是幸运。

祝英台心里对马文才感恩戴德,猛刷了一把好感度,仔仔细细把自己身上擦了个干净,这才端着盆子出去和大家一起漱口洗脸。

傅歧和马文才都不会自己束发,马文才有疾风帮忙,梁山伯就帮傅歧忙活,祝英台反射性想喊半夏,半晌后才想起来半夏下落不明,表情有些沉痛。

“不必担心…”

梁山伯看出她在想什么,帮傅歧把头发束紧,安慰道:“徐之敬他们人多,不会对半夏见死不救的。而且马兄的侍从都是艺高人胆大之辈,说不定此时就在哪里互相扶持呢。”

“就怕临川王的人把他们搜到…”

傅歧嘴快,冒了半句又咽进了肚子。

“不过也不一定,徐家人原本就要去接应他们,听到船翻了的消息,也许半路上能寻到。”

“吃饭吧!吃的都堵不上你的嘴!”

洗漱过了,仪容也整理了,一群名门贵公子围着那盆,咳嗽了一声,竟有点不知道怎么下手。

连个碗都没有,就一个盆,几个勺…

喂猪呢这是!

还是习惯了寝室生活的祝英台最先伸了手,一个手拿勺,一只手托着,往嘴里塞了一口麦饭。

麦饭就是磨碎的麦子煮成的饭食,这寺庙中的麦饭里还放了些蔬菜碎末,吃起来倒并不难吃,就是太粗粝了点,有些难以下咽。

昨天那胡饼再干硬,给梁山伯烤一下也能入口,祝英台没想过这东西这么噎人,吃了一口后白眼直翻,还是旁边的傅歧眼疾手快顺了顺她的背,那一口饭才咽下去。

“…呼!还,还是味道不错的…”祝英台怕自己的样子吓到他们,连忙解释,“就是干了点,大家吃慢点!”

有了祝英台打头,又有梁山伯这吃过苦的跟着“效法”,很快的,傅歧和马文才就也拿起勺子,学着祝英台的姿势,从盆里舀了饭出来吃了。

和傅歧也吃的连连翻白眼不同,马文才则吃的很慢,一小勺饭,他足足咀嚼了几十下才咽下去,然后继续再吃一勺。

他并没有像他们一样噎着,甚至没有表现出嫌弃的样子,可看他吃饭吃的如此“仔细”,一旁原本想要伺候马文才用饭的疾风,在被他伸手制止后,眼框竟渐渐湿热,背过身去不敢让自家少爷看到自己的表情。

这一顿饭吃的极慢,并不是因为它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他们知道自己下一顿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吃到,这一点麦饭也许就是他们接下来很长时间里果腹之物,哪怕最“讲究”的马文才,也越发珍惜这一碗在他看来猪都不吃的麦饭,在怎么难以下咽,也要一粒不剩的咽下去。

那一盆麦饭看起来多,可被这么多人一分,很快就被吃的干干净净,吃完之后,梁山伯端着盆和勺出去洗了,几个人虽吃饱了,可麦饭吃完还会胀气,只能在院子里散散食,怕胃中难受。

谁又能想到之前还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现在却落魄到如此地步?

看着揉着肚子的祝英台,再看着面色明显委顿了不少的傅歧,马文才叹了口气,带着歉意道:“是我的错,没和你们说明子云先生的事就带了你们上路,如今倒要累你们吃这样的苦头。”

他并没有想过会这么凶险,这临川王的心狠手辣和肆无忌惮,已经超出了常人的判断,根本无法用正常的思维来考虑风险。

如果他日他得了势,绝对不会选择和临川王正面对上,这样的人只适合在暗地里一点点利用他的愚蠢,让他自己把自己蠢死,正面硬对上,先死的只会是别人。

听到马文才的话,傅歧不以为然,“我自己偷偷跟上来赖上你的,能怪你?怪也怪那临川王,别说你了,我在京中的家里好生生待着都差点乱成一锅粥,这人要倒霉,走到哪儿都倒霉。我们跟这临川王命中犯克!”

“我也只是出来体验‘生活’的,养尊处优惯了,体验下落难的日子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祝英台安慰着,“像我们这样的出身,也许一辈子也没有这样的经历,就当是交束脩了,学点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只要命还在,怕什么。”

马文才是个自视甚高之人,而且极为护短。

他将祝英台他们当做自己的同伴,自然是不愿意护在自己羽翼之下的人有一点委屈。可如今这些委屈偏偏就是自己间接造成的,挫败感可想而知。

但无论傅歧也好,祝英台也罢,天性里乐观豁达的部分占大半,就算是再打的打击也压不倒他们,而梁山伯虽是个“未曾想成先想其败”的性子,可如同马文才一样,责任感极重,他接受了马文才的请托,就会想尽办法做到他的承诺,至于这些挫折,倒不足一提了。

听到同伴们的话,马文才眼中也是一片温柔,所谓“患难见真情”,如今他和这些人,也算是过命的交情了,自和普通朋友大不一样。

他们借宿了一宿,饭也吃了,精神也养充足了,等到早课结束的钟声敲了三遍,便结伴去和那主持道谢,顺便告辞。

见他们果然一大早就要走,主持也没拦着,反倒有些歉意。

“我等是清修的僧人,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诸位施主,早上的麦饭,让诸位见笑了。”

“能得到大和尚的收留,已经是我等的幸运。”

马文才真心地道谢。

“若我等找到同伴,必定让家人重重答谢各位的收容之恩。”

他向来不轻易许诺,这样道谢,是已经做好了他日要备下重礼感谢的决心。

“这是佛祖庇佑之地,我们不过是同样被佛祖收容之人。所以是佛祖收留了你们,怎么能说是我们收留了你,要感激,就感激佛祖吧。”

主持微微笑着,年纪虽大,可一笑就露出一口完整的白牙,让人看着心情舒畅,料想他年轻之时,谈笑便会带来满座春风。

说实话,马文才以前并不喜欢僧人。

今上尊佛,佛门被惯得越发肆无忌惮,各地都有佛门侵占良田,甚至强买强卖之事。

士族也讨厌佛门,因为从庄园里逃跑的荫户和佃客若无路可去,总是投入佛门逃避责罚,甚至官员也拿佛门头疼,因为他们不必交税,所以常常有想要逃掉徭役和赋税的壮丁举家带着家产投入佛门,只要得到佛门庇护,连官员们也没有办法。

但马文才却无法不对面前一直笑着的长者产生好感,他明显和那些吃的脑满肠肥、披着僧衣却做着和高门士族掠夺人口一样的事情的僧人不一样,从他的眼神里就能看出他是一位坚定而又温柔敦厚的修行之人。

马文才在这种包容之前低了头,双手合十,诚心实意地又道了谢。

“诸位施主是要去哪儿?我看你们昨日如此狼狈,应该是有什么变故,这样上路,可还安全否?”

主持像是问着自家子侄一般自然地问着马文才。

“我们…”马文才犹豫了看了身边的同伴们一眼,见他们并没有反对,有些犹豫地说道:“我们被歹人撞坏了船,死里逃生,所以落魄至此。现在…要去盱眙去找其他同伴…”

“盱眙啊,那倒不远。”

听到他们去的地方不算什么偏僻之地,主持也放了心,给他们细心指了路径,又说:

“你们这样出门,身上又没有路引,容易受到盘查,连客店都住不得,一路上想来也不顺利。这样吧,我用寺里的印鉴给你们出一封条引,你们以替我寺采买的名义上路,就会少了许多波折。若是遇到没地方住宿的时,找一寺院,将条引给那些僧人看,便能投宿。”

一群少年没想到还会有这样的收获,又惊又喜,如此一来,连最难解决的住宿问题都有了办法,怎能不感激涕零?

老主持见他们欢喜雀跃,心里也高兴,当即去了后面写了一封条引,又叫自己的徒弟本尘送了几套干净的中衣和夹衣过来,放了些干粮和水囊,通通打了个包,给了几个孩子。

“我看你们也没什么洗换衣服,我们是僧人,僧袍并不能给你们,不过这些衣服倒是无妨,你们穿在里面,也没人能看得出是僧衣改的。”

主持怕他们面浅不好意思拿他们的东西,笑着又解释:“我们的衣衫鞋袜大多是来自其他人的布施,也有陛下开无遮大会时赐给天下僧尼的。这些东西取自于‘施主’,再用之于‘施主’,这也是佛祖的意思,还请施主们不要推辞。”

马文才等人看着那一包不小的行囊,竟觉得粗布裹着的包袱在闪闪发光,烧的他们心中火烫。

直到这些少年们被送出了寺门,走出了老远,抱着包袱的傅歧都还觉得自己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