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上一章:第 10 章
  • 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下一章:第 12 章

是幻想、还是真实?

浩月当空,盈亏有序,很早以来就吸引人类对它产生无限遐思。在世界各民族早期的原始宗教里,对月亮的崇拜十分普遍,许多民族都把月亮视为丰产之神,甚至认为使值物生长的是月亮而不是太阳,巴比伦人认为,从月亮产生各种植物的生命;巴西的土著人则认为,月亮创造了一切植物,因而称月亮为植物之母等等。总之,许多民族都把月亮看成是生命存在的根源,并产生了一系列神话。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而且,这些传说无一例外都把月亮与某种生命相互联系,比如说,屈原在《楚辞·天问》里就责问月亮说:你肚子里养个兔子干什么?而《淮南子》则认为 " 月中有蟾蜍 "。有衣人解释说,因月色洁白和白兔相类,故将月亮与免相联;还有的人认为,蟾蜍夜间活动与月亮活动规律相类,两者因为近似性联系在一起。这两种解释太过牵强。我们认为以上传说旨在说明 " 月中有生命 " 这一古老的观点。中国天与月亮最著名的神话是 " 嫦娥奔月 " 的传说。

相传,在尧帝的时候,天上不知为什么,一下子跑出十个太阳,它们都是天帝的儿子,十日并出,地上草木皆枯,人类大受苦难。天帝帝俊命令天国中一个擅长射箭的神——羿,到人间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羿领着妻子嫦娥(有的书中叫姮娥),来到人间。羿看见人类受苦的样子,心里很难过,忘记了太阳是天帝的儿子,引弓搭箭,连续射落九个太阳,还要再射,尧帝认为太阳也有利于人间,就偷偷拿走了羿的一支神箭,一个太阳才幸免于难。

羿射死九日,得罪了天帝、虽然功劳显赫,还是被天帝革除了神籍,与妻子嫦娥永远住在人间,从神变成了人。嫦娥可受不了这种处罚,她怨恨羿连累了她,每天缠着羿要重返天官。羿没有办法,只好跑到住在西昆仑山的王母娘娘那里求长生不死之药。据说,西王母的药不但可以长生,吃多了还可以肉体飞仙。大约西王母看在羿射日功劳上,给了他一些不死之药。

羿高高兴兴回到家,准备选个好日子,与妻嫦娥一齐吃下不死之药。可怀有私心的嫦娥,乘丈夫不在的机会,偷偷把不死之药统统吃了下去,顿时感到身体轻飘飘,一直飘到空中。可去哪里呢?她怕天神们嘲笑她背叛了丈夫,就一直朝月亮奔去。从此以后,月亮上就有了人——嫦娥。大约到了很晚的时候,人们觉得嫦娥一个人住在月亮上太冷清、太寂寞了,于是又好心编了另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吴刚的人,因为学仙有过,所以被罚到月亮上去砍桂树,实际上是为了跟嫦娥作伴。

" 嫦娥奔月 " 的神话,它的主题是想说明月亮上有人居住,而且为什么会有人居住的问题。月亮上有人居住的观念,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看法,有些并非是神话。

大哲学家和科学家毕得格拉斯就相信月球是不寻常的星球,他认为月亮并不是荒漠的世界,而是存在着相当发达的文明,他十分肯定地说过: " 月球人是十分优秀的,他们的历史比地球人类的历史古老十倍。 " 据说,毕得格拉斯的观点是从埃及一个大祭司那里得到的。在古希腊神话中,象征智慧和文化之父的天神俄耳甫斯也曾说过:有某种人类居住在月球上,他们都居住在月球的内部。古希腊神话还认为:地球人所谓的神,就是住在月球里的人。

1600 年,开普勒出版了《梦》一书,这是一部纯幻想作品,说是人与月球人的交往,书中谈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像喷气推进,零重力状态,轨道惯性及宇宙服等等,人们至今不知,近四百年前的开普勒是根据什么想象出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大约在 18 世纪,约翰·威尔金斯牧师也出版了一本叫《新世界的发现》的书,书中威尔金斯认为:月球是中空的,里面住着某种人类,他们的文化十分发达。在古代埃及,人们把月神当作智慧和文化之神加以崇拜。

来自古代的神和传话,使我们对遥远的月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遐想与深思:月球上真的有人居住吗?月球真的是一个空心的球体吗?这些是幻想,还是真实?

长期以来,科学家对月球也产生了诸多的疑问,认为月球是个十分奇怪的东西。之所以说它奇怪,是因为月球作为一颗自然星球不该有那么多的巧合,是因为现代科学理论无法对它做出合理的解释。

月球是从何而来?

到目前为止,关于月球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热点。可一百多年过去了,科学界的争论不但没有统一,反而分歧越来越来。 1969 年,当美国实施 " 阿波罗 " 登月计划的时候,许多人都大松一口气,认为这次人类登月可以彻底结束关于月球起源问题的争论。然而没有想到的是, " 阿波罗 " 登月计划不但没有带回科学家们预期的答案,而是带回比登月以前多出不知多少倍的新疑问。这样一来,关于月球起源问题又再一次成了争论的焦点。

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三种假说:一、捕获说;二、同源说;三、地球分袭说。所谓的捕获说是指月球是地球引力从空中抓过来的。持这一假说的人们认为,月球原来是太阳系或宇宙中一颗自由自在的行星,当这颗冒失的行星间到地球引力范围之内时,立即被地球老实不客气地把它强行留在轨道上,成了地球的卫星。但是,这一假说从天体力学的角度来讲,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同时在统计学上也是站不住脚的。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和天体力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卫星的可能极小,甚至完全 " 无此可能。 "

地球有能力把月球 " 抓 " 过来吗?好象不太可能。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 1/4,这么巨大的卫星在我们所知的宇宙中还是绝无仅有。太阳系最大的卫星除月球外是木星——木卫 3 号,但它的直径也只是木星的 l/27。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样大的卫星,地球显然有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月球虽然在地球轨道上,但它离地球又太远了,在现在月球这个位置,实际上地球对它的引力影响远远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影响大,单从引力的角度说,月球被太阳吸引过去的可能性要远远大过地球,可它偏偏成了地球的卫星,这不是很奇怪吗?

还有一个情况,太阳系中有一巨人,那就是木星,它的直径是 143, 200 公里,相当于地球的 11.23 倍,由于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虽然体积是地球的 1415 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 318 倍,尽管如此,它也比地球大得多,具有极为强大的引力。美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木星的引力是地球的一个自然屏障,它将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吸引向自己,使地球免遭巨型陨石的轰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道屏障,地球遭外力撞击的可能会比目前增加 1 倍,大约每十万年一次,那样地球就不会出现人类。如果月球是太阳系以外的天体偶然闯入,那么它会被距地球 9.67 亿公里的木星吸引过去,而不会成为地球的卫星。有一位科学家曾提出这样的疑问: " 月球在离地球那么远的地方究竟要干什么?作为地球的卫星,它离得如此之远;我们要承认它是地球 ' 俘获 ' 的,可个头又出奇的大,它又围绕着地球沿一条圆形轨道旋转,这太令人无法想象了。 " 除非月球是 " 自愿 " 被地球捕获的,否则绝无可能。

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造成这种错觉是距离奇怪的安排。月球的直径是 3476 公里,而太阳的直径是 139.2 万公里,也就是说太阳的直径是月球的 400 倍。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 14960 万公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只有 384401 公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 1/400,所以从地球上望去,月球和太阳大小差不多,这样月球就正好处在可以发生日全食的位置上,月球不大不小,准确无误地与太阳重合。天文学家把这一奇怪的现象称之为 " 天文学的事故 ",因为这用天文学原理是无法解释的。

如果月球真是被地球 " 俘获 " 的话,那这种神奇的距离安排,也太令人吃惊了,正如有些科学家指出的那样, " 就算是偶然发生的,也未免过于离奇了 "。

天文学家洛希研究推导出一条天体力学定律—— " 洛希极限 " 理论,即卫星围绕行星旋转是由于不断受到行星强大引力的吸引所致,离行星越近,这种引力也就越大。近到超过这条极限时,卫星就会被引力摧毁。但如果超出这条极限时,卫星就会挣脱行星引力飞去,也就是卫星被行星引力吸引又不会被引力 " 撕碎 " 的安全极限距离。可奇怪的是,假如 " 俘获 " 说是正确的话,那么当初月球沿一条切线通过地球旁侧没有被 " 撕碎 " 已经是怪事,而现在它又呆在它本不该呆的地方,不更是怪事一桩吗?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宇宙飞船飞行姿态及速度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月球要造近地球,又不至于与地球迎头相撞,还要在地球轨道上运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言下之意,除非月球也有一套类似电子计算机的控制系统。科学家沃尔特·萨里班说: " 天体力学可以计算出在引力相互作用下某个天体运行的情况,但是对月球如何来自远方,被地球引力俘获,跃上地球轨道……却无能为力。 "

俘获说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释现在月球的轨道形状。大家知道,现在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几乎是个圆形。星际间自然运行的星球速度大得惊人,一般的星球可以达到每秒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速度,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也有每秒 30 公里。如果月球是俘获的话,那么地球俘获这么大个头工星的空间十分狭窄,这就要求被俘获的星球以适当的速度、适当的角度,十分准确地进入这条狭长的空间,如果角度过小它将穿出引力之外,如果角度过大它就会一头撞向地球毁灭,这是一个极为高难的动作,比体操运动员的动作不知难多少倍,它要求相当的精密、准确。这与 " 阿波罗 " 飞船太空飞行一样,在飞船接近月球的时候,为了将飞船送入月球轨道,就必须重新启动火箭发动机,调整飞船的速度和飞行姿态,这一切都必须借助高精密的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由此可见,月球进入现在的轨道是上帝的巧妙的安排,而且这个上帝肯定懂电子计算机。再者,即使月球误打误撞进了这条轨道,根据引力的规定,它也该沿一条扁形的椭圆轨道运行,而实在不该像现在这样沿一条近圆形的轨道运行。月球是在发什么疯?

根据传统的科学理论,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在遥远的年代里比现在要离地球均匀得多。因为根据物理学法则,一切卫星都以螺旋线缓慢地向它们环绕运行的行星表面靠近,越是小的卫星,其靠拢的速度也会越大。然而,十分奇怪的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目前月球的轨道已在不断地升高。虽然每年升高的幅度很小,但是确在升高、远离,这与传统的物理学法则完全是背道而行的。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只能认为,月球在被某智慧力量 " 操纵 " 着。

月球是如何来到地球,如何进入现在这条轨道,实在令科学家们大惑不解。它存在那么多的偶然和巧合,使许多科学家认为:从自然状态去解释月球的存在简直是太困难,而且几乎是无法解释的。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威廉·罗伊·谢尔顿在《征服月球》一书中写到: " 为了将月球维持在现在的轨道上,承认有某种因素使月球就范是重要的,因为 ' 阿波罗 ' 宇宙飞船在距离地面 150 公里的轨道上绕地飞行,要 90 分钟旋转一周的话,它(月球)就必须每小时飞行 2.9 万公里。与此同时,某种因素也必须准确地让月球以一定的高度和速度运行。只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速度,它就不会偏离地球轨道。看一下人类当初如何使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轨道就明白了,不过人造卫星虽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由于它不会偏离轨道,所以不见得一定要微妙的地球引力与离心力来保持平衡。 " 谢尔顿还指出: " 过去在讨论月球起源问题时,科学家们几乎费尽了心机,但问题仍旧是问题。他们对月球准确地选择了这么一条轨道感到无法理解——肯定存在某种因素,它使月球以现在的高度和速度运行 "。谢尔顿所指的 " 某种因素 " 是什么呢?除非用某种智慧的方法将月球送入轨道,否则一切的疑问依旧是疑问。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的科学家提出了 " 月球——宇宙飞船 " 的假设,月球的众多偶然和巧合在这一假说下统一了起来,并反过来作为这一假说的证据。

关于月球的另外两种假说是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

同源说的根据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大约 200 亿年前,整个宇宙收缩,所有的宇宙物质被压缩在一个极小的点上。突然有一天,这个密度难以想象的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物质向四处扩散。扩散过程中的旋转力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宇宙尘埃团。这些尘埃团在高速旋转的中间产生了恒星,恒星的四周又出现了行星,行星的四周形成了卫星。 1929 年,美国的哈佛尔通过光谱分析发展,所有的恒星正飞离我们。离我们 2.5 亿光年的一座星云,正以每秒 6700 公里的速度飞离太阳系,离我们 12.4 亿公里的牵牛座也以每秒 39400 公里的速度运离我们,这就是所谓的 " 红移 " 现象。比如,我们找一个汽球,随便在汽球上点一些墨点,等吹起汽球你就会发现,随着汽球的膨胀,这些墨点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宇宙膨胀与此相类似。

根据这一理论产生了地球——月球同源说。在大爆炸宇宙物质扩散当中,最早形成了太阳系宇宙尘埃团,这个团状的物体围绕一个中心高速族转,中心四周的物质逐渐凝聚成太阳,四周旋转中的物质,渐渐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与月球就是这样形成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曾发生反复分裂,由于一次巨大的爆炸,将地球上的一部分物质给 " 抛 " 了出去,于是形成了月亮。据说,现在太平洋的面积与月球的面积差不多,故而有人认为地球在 " 挤 " 出一部分物质之后形成了太平洋,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还把环太平洋火山带作为证据。

这二种假说必须找到一条有利的证据,那就是月球与地球的年龄要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质构成要与地球的物质构成一致。从 1969 年 7 月 20 日 " 阿波罗 " 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开始,人类又先后六次登上了月球,耗资达 250 亿美元。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月面表层原始标本有 2000 多块,总重量达 400 公斤。但 800 多位科学家在分析这些原始标本的时候,产生了更多的疑问,震撼和动摇了月球同源与分裂二种假说。

首先,是关于月球的年龄问题。迄今为止,科学家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是 35 亿年,这种岩石是在非洲大裂谷中发现的,据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大阳的年龄大约是 50 亿岁,地球的年龄大约是 46 亿岁。而第一次降落在月面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信手捡起的月面岩石其历史都在 36 亿年以上。在以后的数次登月中,宇航员从月球表面带回的岩石中还有 43 亿年,甚至 45 亿年以上的东西。 " 阿波罗 "11 号飞船带回的月面土壤标本据信历史已达 46 亿年。 46 亿年前后,正是太阳系刚形成之际,这么古老的岩石不该出现在月球表层。不可思议的是,这种月球的土壤显然比它周围的岩石还要 " 年长 "1 亿年。如果说,现代探测鉴定年龄的方法有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不论是对地球还是月球都是一样的,不该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说美国的宇航员是带回了一些极个别的标本吗?事实证明好像并非如此。原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也获得了与美国相同的结论。

惊奇还不止以上这些。人们将月表岩石用 " 钾——氩测定法 " 测定发现,有的月表岩石竟达 70 亿年,在 " 阿波罗 "12 号飞船带回的岩石中,有两块的年龄竟是 200 亿年,而这 200 亿年相当于地球年龄的四倍。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宇宙中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所知的宇宙的年龄也不过 200 亿年,那么就是说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几乎与宇宙同龄,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从最保守的年代估计,月球也有 50 — 60 亿年的历史。这个年龄说明,月球根本不是太阳系的东西,它诞生在宇宙中的某一个角落里,不知穿越了几亿个恒星系,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时光,才来到我们太阳系,在它极为漫长的旅行过程中,并没有被其他恒星系的星球俘获,这的确是个奇迹。

其次,是关于月球构成的问题。根据 " 阿波罗 " 带回的月表岩石分析,构成地球和月球的物质不太一样,这与我们发现的 " 自相似 " 理论有些出入,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包括天、地、生命,构成它们的元素在种类和数量上几乎是一样的,并符合黄金分割比值 0.618。按照这一理论和月球是从现在太平洋所在区域脱离地球的假说,那么月球就是应该是由与地球相似的物质构成,然而,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月球和地球的物质构成相去甚远。科学家在月表岩石中发现了六种地球上没有的矿物质。这些发现不但没有成全 " 地球- 月亮 " 母子说的假说,而且还彻底否定了地球和月亮是同期由宇宙尘埃和气体形成的 " 同源 " 假设。

以上三种月球起源假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又远不是用科学所能解决得了的,故而现在有一种新的假设,即 " 月球- 宇宙飞船 " 假说,认为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有一种较我们地球进化先进几十倍的高智生物,他们出于某种目的,使用了某种技术,将一个小行星内部挖空,改造成巨大的宇宙飞船,然后经过漫长的年代,穿越了许多恒星系来到我们地球轨道,这一假设可以解决许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月球神秘现象。我们倾向于这种假说,因为这一假设与上古神话所记述的事件有许多一致的地方,甚至双方可以互证。

月球环形山之谜

月球不但从起源上是个神秘的星球,其自身也有许多令人不解之处,据历次宇宙飞船拍回的月表照片显示,月球显然是个月貌分配极不平衡的星球。大家知道,月球的地貌分三种,即环形山、山脉和月海。月球向着我们这一面的环形山和山脉很少,而且有一大片平坦的月海,出乎意料的是,月球背面的照片显示,那里的环形山竟是那样密集,一个紧挨着一个,与月球正面的地貌完全不相同,这是自然形成的吗?对环形山的形成,一般认为那是小天体或陨石撞击后留下的 " 星伤 ",像我们地球上的陨石坑。但奇怪的是,为什么陨石过多撞击月球的一面,而另一面却比较少呢?月海是那样平坦,丝毫没有被撞击过的痕迹,难道在千百万年里竟未发生过一次撞击事件?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如果曾穿行过一条陨石带,那么来自哪一方面的陨石都基本相等。月球的这种地貌很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如果环形山真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由巨大陨石撞击形成的,那么月球环形山本身就立即否定了这一看法。如果一个巨大的陨石以每秒 4.8 万公里的高速撞击月球的话,那么其效果相当于一枚数百万吨级的核弹。比在广岛爆炸的小原子弹要大得多。苏联科学家说,一个重百万吨的陨石给月球造成的破坏相当于爆炸一枚一万万吨级的核弹,因此只有上百万吨的巨型陨石才能给月表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按一般道理,大的陨石撞击后形成深坑,小的陨石撞击后形成浅坑。对天文学家来说,月球环形山的成因是一个不易破解的谜案。月亮上的环形山与月球体积相比,有些大得出奇,这本身就是一条奇怪的现象,在如此巨大的连续撞击下,月球没有被撞碎,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不但如此,月球上的环形山不论有多大,可深度几乎一致,大多数都在 4-6 公里之间。有些环形山达到直径 160 公里,可深度却只有 2-3 公里。这是为什么呢?

据科学家推测,一个直径 80-160 公里的陨石撞击月面,由于其能量相当于几百万吨级的核弹爆炸,所以会在月面形成一个深坑,按这样大的冲击力计算,撞击月球的陨石应在月面撞出一个深达几百公里的深坑,甚至有科学家认为,一个直径 6 公里以上的陨石,也会造成一个比直径大 4-5 倍的深坑。可奇怪的是,月球上没有一个陨石坑是按科学家们的推测出现的。月面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加加林环形山,它的直径是 280 公里,可深坑仅有 6 公里。一般直径 200 公里左右的环形山,深度大约都在 3-4 公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科学家们迷惑不解。

科学家面对如此分布的地貌及深度差不多的环形山陷入了困境,以往的科学理论和各种各样的统计、计算统统失去了效用。 " 月球- 宇宙飞船 " 假说认为,月球奇怪的环形山并非自然形成(自然的确无法形成类似的环形山),而是被智能生物改造而成的。它实际上是 " 月球- 宇宙飞船 " 最外面一层防护层,通过对月球物质密度的分析计算,他们认为,一颗较大陨石撞击到这层防护层上只能形成一个小坑,最多不超过 4 公里。在无法科学解释月球环形山的情况下,这个解释恐怕是最合理的。

月球真的是中空体吗?

屈原《楚辞·天问》提出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 " 夜光(月神)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冤在腹? " 竟然问月亮说:你腹中养个兔子干什么?这是中国关于月球是中空体的最早疑问,由此看来,这个问题的提出有 2000 多年了。 1950 年,英国皇家天文家会的月球研究权威人士威尔金斯博士在其所著《我们的月亮》一书中,直接了当提出:月球是个中空的球体。在这本书的第十三章中他写到: " 有各种迹象向我们暗示,月面下有 30-50 公里厚的壳体 "。同时他认为: " 肯定没有人想象月球居民会住在精心建造的带有隧道的月球空洞内,月球内部的空调准是个妙不可言的世界,在寂静和黑暗中,无数结晶物散布在洞穴壁上,像树枝一样分别延伸的空洞或直接通向月面或与月面的裂缝相接,这种奇景将使最先踏上月球的人大为惊异 "。月球果然是个中空体吗?

在人类未登上月球之前,科学家们推测:月球岩石的密度可能小于地球岩石的密度。然而, " 阿波罗 " 登月计划带回来的月表岩石密度却大于地球岩石。实测表明,月表岩石的密度为 3.2-3.4 克/立方厘米,而地球岩石的密度是 2.7-2.8 克/立方厘米,而且月球越往下密度越高。第一次登月的宇航员为把一面美国国旗插入土中,历尽千辛,两个人轮流铲土,但也只能把旗杆插入几厘米。后几次的宇航员是带着电钻到月球去的,但最多也只能打进 75 厘米,如果在地球则毫不费力打进 360 厘米。如果按照这一现象推测,月球的中心应该是一个由大密度物质组成的内核,这样一来,月球的总质量就会比现在计算的要大得多,相应的其引力强度也要大一些。考虑到月表距月中心比地表距地中心要近得多,再加上它的总质量,引力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可没想到月球的引力只有地表引力的六分之一,好像月球引力与其密度无关一样,这说明了什么?这只能说明月球是一个巨大的空心体。

1969 年,阿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登月中安放了 " 无源地震仪——月震侦察测量器 ",以后的几次登月活动都安放了这种仪器。这些仪器自动工作,可以把测到的数据传回地球,这样人类就可以直接掌握月球的震动情况。但是当月震发生之后,科学家却面面相觑了。

" 阿波罗 "13 号宇宙飞船在进入月球轨道的时候,宇航员用无线电遥控的方式使飞船的第三级火箭撞击月球,其能量相当于 11 吨 TNT 炸药爆炸的效果,地点选择在距 " 阿波罗 "12 号安放的月震仪 140 公里处。然而,奇怪的是这次人为制造的月震竟持续了 3 小时,月震的深度达 35-40 公里,直到 3 小时 20 分钟后月震才渐渐消失。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地震专家们惊愕不已,无法对这次月震为何能持续如此长时间作出科学的解释。但科学家不甘心,又利用 " 阿波罗 "14 号的 S-4B 上升段的火箭去撞击月球,结果又引起了一起达 3 小时的月震,深度还是 35-40 公里。在此之后,又利用 " 阿波罗 "15 号的火箭制造月震,震波竟传到了 1100 公里远的风暴洋,甚至到达弗拉矛洛高原的地震仪。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在地球上制造地震,震波只能传 1-2 公里,也不会出现持续 1 小时之久的震动。

如果我们用同等力量去敲击两个悬空的金属球,一个实心球,一个空心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空心金属球的震动时间远比实心球要长得多。科学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与此相类似。通过数次人为制造的月震显示,月球内部的结构肯定与地球不同,否则就不会发生类似的震动。从其震动的特点来说,十分像空心球体的震动。因此,就连最保守的科学家也认为,虽然不能得出月球内部完全是空洞的结论,但至少可以证明月球内部存在着一些空洞。

但以上这些试验还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光有月震的横波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而人类在月球上安放的地震仪距离又过分接近,因而测不到月震的纵波。如果月球的确是中空的,那么纵波根本不会通过月球中心,而横波则会在月球壳体上反复震荡。科学家希望月球能发生一次较大的陨石撞击,通过测量纵、横月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异,来证明月球内部是否中空。幸运的是,这种概率极低的事件竟然发生了。 1972 年 5 月 13 日,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了月面。其能量相当于 200 吨 TNT 炸药爆炸后的威力,参与 " 阿波罗 " 计划的科学家给这颗陨石起名为 " 巨象 "。 " 巨象 " 造成的巨大震动确实传到了月球内部,如果月球是个实心球体,那么这种震动应该反复多次。但是,事实再一次令科学家失望, " 巨象 " 引起的震动传入月球内部以后,就如同泥牛入海,全无消息。发生这种情况只能有一种可能:震动的纵波在传入月球内部后,被巨大的空间给 " 吃 " 掉了。

以上的研究表明,月球很可能是个中空体,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卡尔·萨根博士却认为 " 自然形成的卫星不应该存在内部空洞 ",这也是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这样,我们只能承认 " 月球- 宇宙飞船 " 的假说。

美国究竟知道什么?

从 1969 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后又先后实施过六次登月计划,但奇怪的是,美国突然终止了登月计划,转而发展航天飞机。美国的这种太空策略的巨大改变,使人们迷惑不解,既然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如此之少,谜案又如此之多,为什么要终止登月计划呢?很明显,美国之所以终止登月计划并不是从经济和技术这两个角度去考虑的。终止登月计划,与美国总统里根提醒人们注意外太空人的入侵有什么联系呢?

世界上许多报导说美国曾有意掩盖了有些登月资料,比如,有报导说在美国第一次登月时曾拍摄下一幅照片,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二十几个人类脚印。所以,世界上许多人认为,美国知道许多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是什么呢?从现有逐渐透露出来的消息看,美国终止登月计划很可能是迫不得已。

世界上许多无线电爱好者,在美国实施 " 阿波罗 " 登月计划的时候,都知道这样一件奇闻。当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 " 这些东西大的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它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 "。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人们至今不知,事后美国宇航局没有做任何解释,但也没有否定。在后来 " 阿波罗 "15 号登月的过程中,地球上的接收人员听到了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一个由二十个音节组成的一个短语,而且重复多遍。对此,美国宇航局同样没有作出解释。也有消息说,在美国实施登月计划的过程中,曾发现月球轨道上有智能生物所造月球卫星,它在月球轨道上不知运行了多少年,只是在美国登月计划中才突然重新起动开始工作。

1968 年 12 月 21 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 100 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大约 10 公里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象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托思·威尔逊在其所著《月球的居住者》一书中透露了发现这个物体的经过,书中这样写道: "' 阿波罗 '8 号一边接近月面,一边察看将来的着陆地点时,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情。阿波罗 8 号登上轨道,迂回到月球背面时,发现了正在着陆的巨大飞碟,并且成功地拍摄了那张照片。这个物体四周有 10 公里那么大。当飞船再一次来到月球背面时,宇航员准备再拍一张,可是,那个巨大的物体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连一点着陆的痕迹都没留下。 "

1987 年 3 月,前苏联科学家公布了一条十分惊人的消息,在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火山口中,停放着一架美国二战时期重型轰炸机。这个消息是前苏联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一组照片中得知的,据照片显示,这架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的有些地方已被陨石损坏,但机体仍非常完好。然而, 1988 年 7 月 22 日,这架飞机竟然从月球上神秘失踪,令科学家们大惑不解。据说,美国曾组织专家秘密调查过这宗月球上的轰炸机事件。尽管后来有些新闻媒介报导说,这张月球背面的照片是有人把两张照片合成的欺世之作,但又提不出确实的证据。

苏美两国在太空航行中曾多次与来历不明的某种文明相遇。 1984 年 5 月 14 日,前苏联太空试验室 " 礼炮六号 " 就曾在空间轨道与这种文明相遇。双方最近的距离只有 100 米,据说,前苏联宇航员曾亲眼目睹了这些肤色呈棕黄色的外太空生物。在双方并航了 34 天之后,这个圆球体的飞航才终于离去,消失在茫茫的天宇中。美国对外太空遭遇事件报导得相当谨慎,有许多干脆不公布。最近,前苏联太空研究部宣称,美国 " 发现号 " 航天飞机在航行过程中,曾被两个不明飞行物尾随。据说, " 发现号 " 进入轨道之后,即有两个 UFO (不明飞行物)尾随其后,当航天飞机抵达指定空间后这两个 UFO 便隐没而去。但 " 发现号 " 返航时,它们再次出现,直到 " 发现号 " 顺利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才离去。

现代科学的六大之谜,将地外文明列为第一位,也就是说人类已经确实感觉到了认识与联络这种文明的必要性。 1977 年,美国发射了二艘 " 旅行者号 " 宇宙飞船,旨在寻找宇宙中与我们相类似的文明,换句话说,美国的这一举动是以地外文明存在做为先决条件的,而美国总统里根多次提醒人们注意地外威胁,不更是确认了这种文明的存在吗?

以上这些新的发展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目前困扰人们的 UFO 现象,正是月球文明给予人类的提示,人类所探寻的所谓地外文明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从 " 阿波罗 "8 号开始, 10 号、 11 号、 16 号、 17 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 1966 年,美国的 " 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 "2 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 12-23 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原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呢?至少可以说明,有某种智能生物控制着月球。 1843 年,一个名叫约翰·西洛塔尔的人曾在月面上观察到一座直径 12 公里的环形山,被命名为 " 林奈 " 环形山,但几十年后,人们奇怪地发现 " 林奈 " 环形山正在逐步地消失,到本世纪,据美国 " 阿波罗 "15 号拍回的照片显示,现在的 " 林奈 " 环形山只有 2.4 公里。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月球火山造成的,然而天体物理学却证实,月球火山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停止了,月球如果有核心的话,那也早已冷却、凝固,根本不可能在这个阶段上存在火山活动。因此人们相信, " 林奈 " 环形山的改变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说穿了,就是月球人对其防护层进行改造。

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全新的科学研究,月球上莫明其妙的事件都预示着:月球是颗极不寻常的星球,它正受某种智能生物的控制,甚至,月球本身就是这种智能物生所建造的一艘巨大宇宙飞船。它在几万年前,穿越茫茫的宇宙来到地球轨道上,而且至今滞留在这个空间中,它究竟要干什么呢?

可能与现实

我们人类至今有个恶习不改,那就是枉自尊大。当人类距出太阳系使地球文明正走向宇宙文明的时候,狂妄自大的毛病也就愈发不可收拾。比如说,人们的思维受现代理论的限制,凡是我们今天没能想到、做到的,一律被冠以 " 伪科学 " 、 " 不可能 " 等结论,而一概加以否定。再比如说,现代人类用电磁信号进行信息传导,以此为基础,人们也就以为其它文明同样是用电磁信号传导信息,当科学家没能在宇宙中捕获类似人类电磁信号的脉冲波时,人们就认为宇宙中根本不存在地外文明。地球文明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奇迹。难道电磁信号是唯一传导信息的手段吗?

困扰人们接受我们的 " 天- 月球- 宇宙飞船 " 假说原因,大体上有三点:一是星球间的万有引力问题,引力科学使人们难以相信,一个像月球这么大的星球会不受引力的影响来到地球同步轨道,并长期滞留在这个空间。二是星际航行的诸多技术问题,像速度问题,宇宙中大多数恒星系都在距我们几十万光年以外,有的甚至距我们几十亿或上百亿光年,在这些空间中即使有文明存在,他们是如何跨越如此大的空间?这是人类无法想象的。三是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问题,许多人认为,地球上高级生命的出现纯属宇宙的偶然,而既然是偶然就不可能再发生在其它星球上,因而根本否定地外文明的存在。事实上,这个观点纯粹是地球人的偏见,从概率论的角度来讲也是毫无道理的。

我们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当古代人把会飞做为梦想的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的人们真的具备了飞行能力;当中国人编织着 " 嫦娥奔月 " 的故事的时候,怎么也不会相信人类能够在月球的静海上踩下第一只脚印。所以,在我们的技术还没有登上一个全新台阶的时候,永远不要去否定任何可能,今天的不可能也许就是明天的现实。

我们现在的宇宙观是站在三维空间的角度上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站在五、六维空间的角度去看,宇宙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普通物理学告诉人们,学线永远是直线运动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但爱因斯坦却告诉我们,光线是可以弯曲的,而且空间也是可弯曲的,能够想象吗?但它是真的。上几何课时,老师总是这样说,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 ",但现代的科学研究却证明在宇宙宏观几何学中三角形内角和大于 180 度,而在基本粒子的微观几何学中三角形内角和小于 180 度,玄么?但它也是真的。因此,在我们三维空间的概念中,地球与最近的恒星系相距 8.7 光年,那么在多维空间的角度上它们的位置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费拉代尔费亚的未来研究所工作的物理学家费里曼·达伊逊介绍人类目标正在研究的具有星际航行能力的推进系统时说:现在人类正在研究二大类星航推进系统,一类是激光推进系统,用从设置在宇宙空间的激光装置向目标——装备在宇宙飞船上的一种 " 帆 " 发射激光束,作为推动力;一类是微粒流推进系统,使用电磁发生器,利用磁场斥力在发射宇宙飞船时进行加速。据说未来宇宙飞船不论采用哪一种推进系统,都可以获得光速的 1/2 的速度,即每秒 15 万公里,虽然这个速度对于星际航行可能还是不够,但已相当可观。有报导说,人类目前正在考虑光子火箭的设计,在已经进行的各种基本粒子的试验中证明光子火箭完全是可能的,光箭燃料将转化成电磁辐射,并形成一股速流以光速喷出。从理论上看,将有光子推进器的宇宙飞船的速度可达到光速的 99 %。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他逝世前的十五年里一直致力于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 " 统一场 " 理论。迄今为止,尽管我们周围的物质千差万别,五颜六色,但它们基本上是由四种基本粒子构成,即质子( P )、中子( N )、电子( E )、中微子( U ),由这四种粒子相互作用会产生四种基本力:电磁力、引力、强核力、弱核力。对理论物理学家来说,这四种表面不同的力完全可以统一成一种基本力,名为 " 统一力 ",这种力的四周形成一个场就是 " 统一场 "。科学家们认为,统一力是宇宙中最完美的构成形式,因此他们断言在宇宙中存在许多这种 " 统一场 " 通道,物体一旦进入这种场,时间、空间、速度三者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从一个星际到另一个星际就像我们打一个越洋电话那么快,只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这种 " 统一场 " 通道罢了,研究统一场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它可以使我们获得巨大的能量。科学家从原则上可以探测到质子的衰变,但一个质子的寿命是 10 的 31 次方年,要使它发生衰变必须有一个 10 的 1 次 GEV 的巨大质量,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所能达到的任何能量。电磁力的发明与应用已经对我们人类社会产生了如此巨大的作用,不难想象,如果 " 统一场 " 理论实现了,人类将会获得极其巨大的能量。第二,它可以使我们跨越三维空间去建立新的宇宙观,科学家的定量理论分析指出,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之外还存在另外的空间,现在随 " 统一场 " 理论正在讨论的空间维数大约是 11 维空间。

1985 年,美国物理学家费希巴赫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看法,他认为,在宇宙间除了四种基本力以外还有 " 第五种力 ",这一看法立即引起了物理学界的大争论。我们没有资格参加争论,只想说:今天的不可能,到明天都有成为现实的可能。在广大的宇宙中,从概率的角度讲,比我们进化早几倍或几十倍的高级生命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那么他们的科技想必也是惊人的,我们今天正在努力探讨的东西很可能出现在在他们的小学生课本里。如果月球人真像毕德格拉斯所说比地球文明先进十五倍的话,那么类似 " 统一场 " 的理论在他们看来,无疑是小学教材或婴儿的启蒙读物,这样,他们就可以自由穿行于星际之间,而不用去担心会被任何一个星球的引力所捕获,同样,他们也可以降临近地轨道而不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

近年来,一则惊人的报导可以使我们对上述假设增加信心。 1989 年,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前苏联宇航专家马斯·捷诺华博士透露, 1988 年,人类的地球轨道上发现了一颗来历不明的卫星,它的体积异常巨大,呈钻石形,外围有一维的强磁场保护。起初人们怀疑这颗卫星是美国或前苏联等国发射的,后来才证实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发射过它。那么这颗卫星是从哪里来的呢?法国天文学家佐治·米拉博士说: " 很明显,这颗卫星飞行了很长时间才来到地球,事实上它的设计也是这样,虽然只是初步估计,但我敢说它至少已制成 5 万年之久! " 据说,美国航天飞机的历次飞行中,至少有一次是专门研究这颗来历不明卫星的。看来,宇宙中的其它高智能生命早已解决了星际长途旅行的动力及反引力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因此, " 月球- 宇宙飞船 " 来地球轨道,甚至降临地球近地轨道也就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事件了。 3 、地外文明的迹象

火星上巨大的人面石画像,经电脑分析,该画像有非常对称的眼睛。在距离石画像不远的地方,电脑显示出四座巨大的建筑物。同时据对火星表面照片推测,曾经有一个巨大城市的遗迹。

尼古接·里宾契柯夫披露说,苏联宇宙飞船探测到金星上两万个城市存在过的遗迹,这些城市呈车轮状散布于金星表面,中间是一繁华都市。但他又说 " 那里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很久很久 "。

依据玛雅人卓尔金年的历法切算,人们在金星与地球之间找到了一条陨石带,有人称其为玛雅星。可是它后来为什么爆炸了呢?

最近的考古发现,在玛雅人生活过的地域出土了一种有别于现今地球人类的 " 人的化石 ",生物学界难有定论。

毫无疑问,太阳系各行星均应有月球人活动的痕迹;各行星文明的兴起与毁灭,当是月球人功利主义的结果!

地外文明的话题古已有之,在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黄帝、尧、舜几乎都是 " 感而孕生 " 的。但是人类以自身文明形式,无法取得与地外文明的沟通,于是所有对地外文明的探索均如 " 泥牛入海 "。因此,凡 " 感而孕 " 之类的传说,均被视为神话。

近年来有关前苏联女宇航员的太空中 " 感而孕 " 的报道不止一篇,消息内容难以确认。 " 感而孕 " 可以看作神与人之间一种 " 超人 " 的沟通形式,如果照此理解并非谬误,那么我们今天可以举出确凿的一例,证明人与外太空之间的某种感应:《中华儿女》: 94 年第 2 期载文介绍了吉林一位特异功能大师,他特异功能的发源于 70 年代吉林省那场举世瞩目的陨石雨,之后发现他与陨石之间有着神奇的吸附力,有如磁铁与铁屑,甚至有中科院的科学家为了考评一块山石是否陨石而找到他 " 试验 ",果然,那石屑 " 心有灵犀 " 飞向他的身体。

这是一则可闻可见可试验的例子,至于更多的诸如 " 与外星人对话 " 、 " 听宇宙语 " 、 " 开天眼 " 等等特异功能现象,因为 " 可闻不可见 ",被不少人认为 " 耳听为虚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捕捉地外文明的信息需要一定的 " 载体 ",而这种 " 载体 " 往往人类不明白,如同 20 世纪的电视台向千年前的猿人赠送一台电视机,猿人无论如何不懂得安装天线,电视信息也就无从接收。

但是,毕竟由于人类视野的扩展,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太空活动的频繁,有关地外文明的种种迹不时地向我们闪现。

近地天体是我们关注的首要目标,不难想象,月亮飞船既然选择了地球作为人类生命工程的试验场,那么对于太阳系内所有地球的大小 " 兄弟们 ",必然有过相应的 " 关照 ",从理论上说,这种 " 关照 " 也会留有抹不掉的痕迹。

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当真就能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吗?

美国政府以实际行动回答了人们这一疑问。 1977 年,美国发射了两艘 " 旅行者号 " 宇宙飞船,现正以每秒 17.2 公里的速度向外空飞去。 1989 年,当它们穿过冥王星后,即飞离了太阳系,假如不出什么意外,它们分别于 14.7 万年和 55.5 万年后飞抵太阳系以外的另一个恒星系。

" 旅行者号 " 上带有录制着我们地球人特征、地球风貌及美国前总统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铜制镀金唱片。这位美国前总统在致文中这样写道: " 我们向宇宙传送这一信息。 10 亿年后,当我们的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球的面貌大为改观时,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银河系 2 千亿颗恒星中,一些(也许很多)恒星的行星上有居住,并存在着遥远的宇宙文明。如果一个这样的文明世界截获了 ' 旅行者号 ',并能理解它所携带的录制内容,就请接受我们如下的致文…… " 换句话说,美国发射 " 派行者号 " 宇宙飞船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设为前提的。

据法国报界透露, 20 世纪人类曾接收到一组莫明其妙的电讯信号,经美、苏、法、英等国科学家的联合破译,这则电文的大意是:请指引我们到第四宇宙,这里到处都有发生爆炸,我们的处境十分危险。我们的时间是 117, 089,位置在第 12 银河系。据测定,这组电讯信号是五万年前发出的,假如这一文明真的存在的话,那也是五万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地球还处于落后的石器时期,他们现在怎样?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们不得不感叹宇宙之大,人类之渺小,面对如此浩翰的宇宙,那些认为地球文明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人们,难道不感到脸红吗?

如果月球真的像我们所假设的那样,它是一艘被智能生物操纵的宇宙飞船的话,那么他们滞留地球轨道几万年,从情理上讲他们也不可能仅仅活动于地球,在太阳系也应该有他们活动的痕迹。近几十年来,人们在火星和金星发现了许多争论不休的东西,似乎可以作为我们这种推测的证明。

火星

火星是天空中一颗红色的星星,它的半径只有 3395 公里,是地球半径的 0.53 倍,相当于月亮那么大。因为它比地球离太阳远,因此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 1.88 个地球年。火星一直是颗神秘的星,早在宗教的传说中就有火星人的思想。甚至在美国探测器到达火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还相信在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火星是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不少人把火星的自然环境想象得和地球差不多。总之,关于火星的种种美好传说在社会上十分流行, 1894 年,出身波士顿名门望族的天文学家洛韦尔开始以极大的热情宣传火星是颗有生命星球思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映。从 1901 年到 1921 年,有许多人声称他们曾接收到来自火星高级生命发来的电讯信号。 1958 年,前苏联的一位天文学家发表过惊人的推测:火星的两颗小卫星是由金属制成的,而且是中空的。他认为火星人发射这两颗卫星,是为了在火星文明毁灭之前保留火星文明的精华,但这一推测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1987 年,通过天文望远镜,一位天文学家声称发现了火星上存在一条很长的 " 运河 ",一度使人们对火星上存在高级生命充满狂热。不过没多久,所谓 " 运河 " 被证明只不过是火星上一条狭长的裂痕。随后,美国连续发射了海盗-1 和海盗-2 两个火星飞船登陆器,测知火星表面确实有一层薄薄的含少量氮的大气层,可是那里气压太低,使火星两极的水份很快蒸发,不可能有长期水体的存在。探测器中所携带的生命探测仪所作的三项试验,其中两项得出否定的结论,只有一种试验得了模棱两可的结果,表明火星是不存在生命的,按照人类的一惯思维,火星上也不具备存在生命的条件,从而使火星上不存在生命几乎成了定论。

但是,近几年来,这个问题又再一次掀起波澜。 1976 年,美国宇航局的海盗号宇宙飞船第一次拍摄到了火星的表面照片,在后来分析研究这些照片时人们发现,火星上有人面石画像,从头发到下巴有 1.6 公里,经电脑分析,这幅巨型的人面石画像有非常对称的眼睛。在距大石像九公里远的地方,还有四座大的建筑物,看上去很像地球上的金字塔。最近公布的前苏联拍摄到的火星表面照片,使人们对火星产生了新的看法。这些照片清楚地表明火星上的一个区域内,存在大规模的、呈倒塌状的规则结构。宇航专家推测,这是一个巨大城市的遗迹,它表明至少若干年前火星上存在过高级智能生命,至于现在这些生命是否存在或者是这些生命为什么不存在了的原因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金星

在太阳系中,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几乎与地球的个头差不多,半径为 6070 公里,是地球半径的 0.95 倍,它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要 225 天。由于它离地球最近,因此历史上就颇受人重视。中国古天文学中的启明星、长庚星都是指的金星,故而有 "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 的说法,这是因为金星总在太阳附近,所以早晨伴及阳从东方升起,傍晚随着太阳沉入西山,而且它的亮度很大,极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现已发现的玛雅文化和古代美洲文化中,对金星的天文历算都十分精确,有些甚至让人吃惊,他们还有专门观测金星的古天文台以及各种建筑,为什么美洲人在天文历算中这样注意金星?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1950 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假说,认为金星最初是一颗慧星,在太阳与木星之间反复旅行,当它经过地球的时候曾给地球带来了多少巨大的灾难,像洪水、火山、陨石等。大约在三千年前,金星与火星发生了碰撞,占据了现在这条轨道,但目前科学界许多人不承认这一假说。

在上一个世纪,当人们认为火星存在生命而把注意力集中到火星上时,金星也格外受重视。的确,金星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的公转与其它行星方向正好相反,唯有从金星上看去太阳是从西面升起来的,再者,每当金星接近地球的时候,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永远也不让人们看到它的另一面,这与月亮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