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上一章:第 60 章
  • 若华的小时空直播间下一章:第 62 章

方若华说他梦遇神人,方家大姐却是不怎么信,她其实心里明白,自家这个弟弟有些糊涂,并不像爹娘盼望的那般聪慧,嘴里胡说八道,也不是头一次,虽说今日瞧着到知道疼妹妹…

方大姐想到二宝今天护细妹的模样,心一下子就软了,轻声叹息:“二宝别急,你读书的钱,家里怎么也要想法子给你凑。”

大不了她把自己卖了,签个死契,也能多拿几个钱。

方若华托着下巴沉思半晌,一伸手,手心里就躺了两大块牛奶巧克力,乳白色,带着甜甜的香味。

方大姐一怔。

“尝尝。”

方若华笑眯眯掰下一块,抬手塞姐姐嘴里,看着方大姐眯着眼睛,一脸陶醉加不可思议,笑道,“梦中神人给的,还有好些东西,凡人看不见,我唾手可得。”

真香甜。

方大姐一辈子都没吃过这么香甜的东西,她不可思议地看向自家小弟——难不成,小弟当真遇见了仙人?

实在是很难不信,这滋味,唯有玉液琼浆可比,一时间眼泪扑嗒扑嗒地落下,心中陡然而起的诸般情绪,让她唯独想大哭一场。

宇宙商城出品,质量肯定一流。

水友们也瞠目结舌:“三妹学会魔术新技能了。”

“话说那是什么牌子的巧克力,没见过,很好吃的样子,三妹,求投喂巧克力!”

第二百二十五章 遇仙 (两章合一)

如果是在别处,方若华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显露这等奇怪技能,但这个小时空明显本身就很特别。

原著中具体怎么写,方若华没看过不清楚,但在原主的记忆里,这个时空时常有凡人遇仙,遇鬼怪,遇狐妖,遇龙女的传说出现,而且有鼻子有眼,能找到确实的人,这也许是一个妖鬼神狐真实存在的世界。

原主就亲眼见过一次,上个月在县城,天降九雷,一赤色皮毛的小狐狸钻进县令夫人的轿子里去,躲过了天劫,还伏地磕头,许诺报恩来着。

当然,虽然是这样的小时空,人类却是万物之灵,占据主导地位,妖鬼什么的,自有法度,不能轻易伤害人类,尤其是官员,贵人,大功德之人。

方若华轻轻吐出口气,幸亏不是第一次穿越就遇见这样的时空,否则她非要无所适从不可,看来还是要遵从原主心底的愿望——考科举。

到不是为了做官,主要是考上科举,金榜题名,那些异类就不敢轻易招惹,要是寻常百姓,万一碰见个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不小心着了道,方若华都不知该去哪儿哭!

此时却还不是琢磨这些的时候,天色暗下来,原主的爹娘快要返家,还是…做饭吧。

日头渐渐归于西方。

方老爹和媳妇两个,跟在老父亲、老母亲身后,一脸颓废。

今日上山的乡亲们,神色都有点糟糕,还有两个青壮抬着一个遍体鳞伤的壮汉。

他们在山上遇见了野猪,那野猪比寻常的要大一倍还有余,横冲直撞,十分凶悍,不要说打死,能所有人一个不死,逃出生天,只有一个倒霉孩子不小心从山上摔下来,就是邀天之幸。

采集到的野菜野果子,一时也都顾不得,丢得差不多。

“哎。”

今天怕是又要饿肚子。

今年年景太糟糕,不知村子里要死多少人,年年这般挣命,月月煎熬,熬不下去的反而解脱。

方老爹自己身强力壮,到不怕挨饿,可让媳妇,儿女,和爹娘都饿着,那滋味真是不好受。

到了村子,送走伤患,方老爹叮嘱了两句,受伤最重的一个被野猪追的从山上摔下来,撞断了大腿,恐怕至少要修养半年以上。

方老爹心中忐忑,不知家中儿女有没有挨饿,艰难地推开柴扉,一进入院子,两夫妇和两个老人就愣了愣。

院子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柴都劈好了堆在厨房墙角,树荫下的石桌上摆放着古旧的木碗,里面装满了菜肴。

其中鱼和鸡那自然是认得的,但好些菜他们连见都没见过,可香味扑鼻而来,还没有尝就已经口舌生津,方老爹连吞了好几口口水,还没说话便看到他那个向来肩不能担手不能抬的儿子一手一个巨大的水桶,正往水缸里倒水。

“哎哟,我的乖孙!”

老太太登时急了,话音都变了味,扑打了儿子几下,命令对方赶紧去帮忙。

“乖孙是读书人,手多要紧,可不能累坏了。”

方若华记忆里,这老太太对原主十万分娇宠,对孙女也还不差,是那种除了稍微娇惯孙子,别的地方十分精明的老太太。

被拉着手坐下,一边安抚道:“很轻,一点也不累,孙儿长力气了。”

一边也是松了口气。

老天,这回总算是遇见了不错的家人,原主家里,除了原主之外,都算好相处的。

不多时,方老爹追问之下,不必方若华开口,大姐就带着一脸还没回过神的梦幻表情,把她二弟梦中遇见神人,赐下神通的事情说了。

众人面面相觑,只当这孩子迷糊了,哪有那么多人能遇仙神?

一转脸便见方若华一伸手,指了指院子里的一方青石,上面登时出现十几匹各色棉布,眼色皆鲜亮至极,夹杂金丝,闪闪发光。

再一指,院子里又多出来几个不太符合当下流行的匣子,可瞬间就引来惊呼声,实在是这匣子竟仿佛银面的,上面的镂空雕文特别细腻,虽不认得是什么,可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方若华捡起来打开一个,递给大姐,里面的玻璃镜清清楚楚地照出她的脸庞。

“呼!”

所有人再不敢置信,却是只能信了自家儿子,孙子,弟弟,哥哥,的确有了大神通。

方奶奶沉默片刻,脸上渐渐露出惊喜,一下子爆发出巨大的行动力:“快,快,赶紧都收起来,布料拿来给我乖孙再多做几套衣服,大丫和细妹也做,这匣子收好,万不能让人瞧见了。”

老太太没读过什么书,却也见识不浅,自然知道财不可露白这样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虽然紧张,可一家子都兴高采烈,方老爹连胡子都翘得老高,笑道:“好,好,我儿出生时,我就做了个梦,梦见太阳入我妻的肚中,瞧瞧,我儿果然不是凡人。”

一般人哪能得了这等机缘。

早些年他们听说,县城的柳大官人得了龙王的看重,每每下海都能满载而归,渐渐发了家,那时真是羡慕的不行,如今他们家二宝也遇见了神仙,看来他们二宝马上就要飞黄腾达了。

说了半天话,肚子里咕咕叫,所有人忍不住,连忙坐下来吃饭。

众人简直不知道多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拼命往嘴里,肚子里塞,要不是方若华盯着,怕他们吃坏了,一再要求节制,恐怕吃完这顿饭一个个都要进医馆看病去。

吃饱喝足,天色也黑下来,可方家哪一个人都睡不着觉,翻来覆去一整夜。

太阳初升,一抹霞光落在窗棱上,方母慢吞吞地睁开眼,静静地看着身上搭着的被单,眼角略有些湿润,昨晚吃饱了饭,原来吃饱饭的滋味竟是这等美妙,就是人容易犯懒,往常天不亮就起身,今日却不大想起,半晌,方母才挣扎着坐起来,推开窗户,就见到她的儿子坐在院子里读书,一瞬间,方母的手脚都放轻了些许。

读书好,读书才能出头,才有光耀门楣的一天。

方母甚至想,她儿子这么了不起,也许有一日能为自己挣个诰命回来。

若真有这一日,立时死了也心甘情愿。

方若华却不知自家这便宜爹娘的想法,正在脑子里盯着小地图盘算,看怎么走更容易回家。

应该不算难,爸妈和自家的房子离她不远,就在附近的山上,走得快一些,应该一两日的工夫就能到,只是路有些难走。

而且路上剪径的强梁无数,离开村子,走不出三里地说不定就成了强盗的刀下亡魂。

方家这一家子,无论他怎么劝说,连神仙都拉出来说项,还是对搬家犹犹豫豫,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是不走不行,他肯定要去找爸妈,可原主这一家子,他也不忍心,更不能扔下。

一边想对策,一边调动灵气,还顺手从宇宙商城买了一瓶营养液,轻轻啜饮,喝着喝着,一低头就见不知从什么地方钻进来一只黑猫,通体黝黑,脸上十分严肃,却努力做出一副讨好的表情,还喵呜,喵呜了两声。

方若华:“…”

是了,这个小时空动物成精的好像不少。

在宋朝她抓过妖,但那些妖都是宠物,驯服过的,大部分不伤人,这个时空却全然不同,精怪是真精怪。

方若华摇了摇头,把脑子里杂乱的念头甩开,伸手拿了个木碗,将营养液倒出来一些,递给黑猫。

小黑猫伸出舌头,一卷就把营养液卷得一滴不剩,喝完意犹未尽地舔舔嘴唇,竟过来蹭了蹭方若华的小腿,还伸出爪子,在土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逃,有土匪。

写得特别难看,不使劲猜,恐怕还猜不出来,方若华登时笑了笑,伸手想摸摸它的毛,就见小猫三窜两窜,眨眼就没了踪影。

方母和方奶奶,一个坐在窗口,一个站在厨房门前,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

方若华耸耸肩,知道这两位不识字,轻声把这几个字说了一遍,叹道:“娘,奶奶。”

穿越这么久,叫个娘都不必做心理准备,夏芬老为此笑话她。

“黑猫通灵,它都来示警,咱们是真不能不走,不光咱们要搬走,还要通知村里的乡亲们,大家伙肯不肯走,咱们实在无能为力,但知道有危险,总不能不吭一声。”

方奶奶张了张嘴,半晌没吭声,最后还是方爷爷咬了咬牙下定决心:“搬,二宝刚得了机缘,咱们不能冒险。”要是换了以前,贱命一条,他还愿意赌,可现在生活有奔头,昨晚兴奋了一晚上,他哪里愿意让孙子冒险。

既然说要走,方家立时就行动起来,先给在诸城的大娃捎封信,再收拾东西,破家值万贯,方若华无论怎么说,家里人都不肯扔掉任何一样东西,家里下蛋的老母鸡,破被子,破衣服,锅碗瓢盆,剪刀,甚至扫帚,簸箕,竹筐,恨不得连门板都拆走。

方若华哭笑不得,可也只能顺从,争辩肯定争辩不过。

为了这些东西,他想了想,难得发挥一次自己的能力,去山上砍下来不少木头,拼了一辆车出来,车不算宽大,实在是路难走,但能装不少东西,减震用的弹簧都是自己打造,至于牲口,那确实要买了。

家里人没让方若华去县城当东西,而是把宅子卖了,换了钱买了一头驴。

驴瞧着有些瘦弱,不过方奶奶特别仔细地给它浑身上下擦了一遍,又喂了些黄豆。

“是头好驴,别看瘦,好好喂很快就能长肉。”

说要搬走,却非一日两日能成行,好在也并非特别急,方若华每日照旧读书,看着家里人伺候那头驴,收拾东西,几乎什么都不必他帮忙。

方家动静一大,村子里的人就很难不收到风声,而且方家也没想瞒着,方奶奶和方爷爷两个,还主动去族里说了一句。

有土匪会祸害村子是大事,好歹也要提醒一二。

族长到没有一定不信,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也知道两位老人不是信口开河之辈,而且活得时间久了,也见过不少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搬家却不是个能立时做决定的事情。

不过数日,大半个村子的人都知道,方家的酸书生也遇了仙。

有好奇的,有半信不信的,也有人嗤之以鼻。

“就他?”

村子里好些人看不上原主,村东头的刘屠夫一听说他遇仙,便大笑,“如果他那样的能遇仙,我还能娶个仙女回家!”

刘屠夫算是村子里的富人,以前生活水平便不错,最近因为东山村出了个能制琉璃的秀才公,生活条件大好,吃肉也多,刘屠夫每日都去送些肉,不过月余就赚了钱,如今起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是外面传得再邪乎,他也绝不肯搬家。

不少人都跟他是一样的心思。

对于这些人,方家自然不至于深劝,听不听全看自己,造化如何,也只能凭天定。

数日后,方家一切准备停当,一家人让方若华坐在驴车上面,其他人步行,艰难出发。

两日后。

无名山峰山脚下,完全没有上山的路,可是从山脚下向上看去,云雾缭绕,一片晶莹的白光闪烁,似乎有重宝现世。

方若华一行人到的时候,山下还有带着手持刀剑的护卫,乘坐马车,或者坐着轿子的人在,方奶奶几个心里都扑通扑通乱跳。

就是方若华也有点担忧,但见对方那些人似乎也有顾忌,还彼此之间都很戒备,这才稍稍放心,下了车,直接把写了一个方字的大被单挂到车顶上去。

周围的人见了他的举动,都有些惊讶,其中一个紫衣服,看起来很年轻的公子哥咳嗽了声,走过来笑道:“这位兄台,我看你这模样像是读书人?荒山野岭的,为何至此?”

方若华似笑非笑地瞟了他一眼,见周围人都竖起耳朵听,好笑道:“你们若是来寻宝的,还是早些回去吧,上面是我家师门所在,最近隐匿的阵法让几个泼猴给弄坏了,这才现世,没有什么宝贝,就是几个修仙之人而已。”

第二百二十六章 鬼故事

紫衣公子一怔,还要说话,只听石壁上嗤啦一声,竟开了一个口子,从里面钻出一个女人,看模样也就四十多岁,一身紫色长袍,头上束冠,穿着打扮颇为雍容,皮肤极为细腻。

那人一见方若华,便大笑几声,伸手握住他的胳膊拉过来看:“俊,更俊了,好孩子!”

念了几句,转身见方家一家子面有惊容,稍微一猜便知这些人的身份,莞尔一笑,柔声道:“此子与我夫妇有缘,我欲认他为义子,还望几位允准。”

方若华嘴角抽了抽,甜甜地叫了声妈,回头跟方奶奶他们道:“孙儿在梦中已经认了方仙师,夏仙师为义父、义母,醒来记忆有些模糊,不是故意瞒着奶奶。”

方家人瞠目结舌,回过神也只有点头道好。

这年月认义子很寻常,他们家麒麟儿能认神仙当义父,绝对是好事!

寒暄几句,夏芬不看其他人,给方若华使了个眼色,便领着众人慢慢走入石壁之中。

山下一行人神色诡谲,眼睁睁看着方家这一家子农夫农妇,个个衣衫褴褛,带着一大堆破烂,被那位一看便不是凡人的女仙领着,三两步便消失在山壁之内。

半晌,紫衣公子讪讪一笑,扭头道:“叔父,我就说神仙也不是那么好见的。”

这些年遇仙遇神之事,传说者多,真确实见到的少,他们高家一门是商户,正经的盐商,还经营些药材,珍宝之类,总五湖四海,四处做生意,去的地方多了,听过的神怪传说也就多,尤其是他这位叔父,根本走火入魔,这次行商至此,听一药农说月前无名山大放光明,似有神仙降临,他叔父二话不说,非来不可。

一开始紫衣公子想着,肯定是白跑一趟,不过当是孝敬长辈,白跑就白跑,却不曾想,到了山脚下,白天还不显,晚上山上的确光芒闪烁,不怎么像神仙,到像是有什么重宝出世。

可惜,一行人登山无路,别管怎么走,即便找熟悉道路的药农带着,绕来绕去还是从哪里进入,最后回到哪里,家中也有懂奇门遁甲之人,只能看得出这是很高妙的阵法,却破解不了。

再说,神仙之地,谁敢胡乱破解?

如今神仙露了脸,显见便是有宝,也是有主之物。

山下一行人,无论是甘心的还是不甘心的,也只有乖乖离去,但没多长时间,无名山有仙人降临的消息便传扬出去。

八月十五

天气又阴又凉。

屏幕上很多水友大晚上不睡觉,拿着瓜子,端着汽水,准备看三妹搞事情。

方若华坐在树墩上面,手捧书卷,细细读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月下读书,颇有意境,尤其是山青水碧,晚风徐来,那种感觉着实奇妙。

一群看直播的网友,也有几个学着宽袍长袖,坐在藤椅上,阳台上,跟着朗诵经典,意思懂不懂的,这种悠闲的姿态先做出来了。

吱吱吱,吱吱吱

两只小松鼠跳到石板上,绿豆般大小的眼睛好像在盯着方若华看。

网友们瞬间兴奋:“快看,此次三妹直播热点,建国后不许成精的萌宠精怪。”

方若华照旧从袖子里翻出一把干果递过去,两只小松鼠前爪一抱,就开始慢吞吞地啃,十分可爱。

“…嗯,好,我知道了,多谢。”

“好,替我谢谢你们爷爷,如果西山村人能得救,回头还有重谢。”

一众水友乐呵呵看三妹装模作样地和两只小动物交流,别说,小松鼠还配合着或者点头,或者伸一伸爪子,很像回事!

方若华塞了坚果,送走了小松鼠,一本正经地指挥摄像头升空,照了照周围。

这是个山脚下的小村落,房屋有泥瓦房,也有木屋草棚,小溪环绕,此时还有袅袅炊烟,山里人吃饭都晚。

“因为山上‘神仙居所’,人迹罕至,出入不便。”

最主要是方家一群外人住在自家不合适。

“所以,我们现在在无名小山村落户,刚刚盖起来三间大瓦房,开了两亩地,周围的乡亲是从南边逃难来的,多数姓王,不过还算好相处,并不太排外。”

“如今方家也正式在此定居,近日和左邻右舍算是相熟,原主,咳咳,我爹娘带着爷奶和姐妹正在老里正家里帮衬,他们家的春桃过几日要成亲。”

方若华絮絮半晌,幽幽长叹,“…众所周知,今夜会有贼匪血洗西山村等村落,所以我提前令几个小朋友去通知了留下的,周边村落的村民,还有官府,为了防止官府救援不及时,我还向我亲爸妈借钱,从县城雇了十几个力士,镖师,埋伏在山村周遭,一旦出现问题,立时救人。”

“所以现在我能做的,唯有等。”

方若华眨了眨眼,忽然觉得和小说里那些穿越者,尤其是穿越数次的穿越者比,她未免太无用,换了别人,区区土匪还不手到擒来?

其实他要是真出手,对付几个土匪未必没有胜算,他如今也练了几手,虽然模样是文弱书生,但终究还是她自己,如今算是体力充沛,力气也大。

可为什么非得亲自去冒险?

再说,一口气能杀那么多人,明显土匪也是成群结队,暗中通知官府,给官府之人一个立功的机会不是更好?

开解了自己半分钟,方若华就又低下头读书,轻声道:“要是我家的柴火都被劈好,堆叠整齐,家里的地扫干净,衣服洗干净,明日我便讲一节道德经,再供应两颗晶石。”

话音未落,左右就传来细细碎碎的怪声,仿佛有东西开始蠢蠢欲动。

周围环境幽暗,半空中乌云遮月,树影重重,一股说不出来的怪异感觉充斥人心头。

屏幕一时安静下来,好多水友激灵一下,打了个冷战,半晌才有人小声道:“三妹,讲鬼故事的话,先提醒小朋友们走开避一避。”

方若华失笑,合上书本,院子外面已经隐隐约约传来脚步声,显然是一家子人要回来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惋惜

起身从厨房端来简单的面饼,还有一只烤野兔,一盘凉拌野菜。

院子里一棵大槐树抖了抖身子,树身上开了一个小窗户,探头出来个梳着两个辫子的丫头,笑道:“方郎君,姥姥新酿了壶酒,给您品品。”

说着递了个小葫芦过来。

方若华接了酒,客客气气地到了谢,小姑娘就关上窗子不见了人影。

屏幕后面,无数水友不是自己嘻嘻哈哈地看直播。就是三五成群准备瓜果零食,准备欣赏三妹直播——聊斋版本奇幻故事。

方若华可不管这些,刚准备好,方家的老老少少就进了门,看到方若华,个个露出慈爱可亲的笑容。

几日过去,方爷爷和方奶奶脸上皱纹仿佛都少了许多,脸庞红润,腰梁也直了,精神头十足。

方老爹到是显得疲惫些,他是家里的主要劳力,整天忙着伺候那两亩地,还得动手打造家具,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的确是累了点。

方若华没从家里拿任何一样超过这个时代的东西给他们用,粮食和布匹之类到是拿出来不少,他比任何人更清楚,一下子彻底改变这个家庭的生活环境不是好事,至少他不想冒风险。

如今这一家子淳朴善良,因为不大会因为衣食发愁,又去了几分愁苦,这就刚刚好,得到再多的话,谁知道会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思想转变。

事实上,方家这些人也没敢想着占神仙的便宜,甚至一个个的生怕哪里做得不好,神仙恼了自家二宝,下定决心绝对不给神仙添麻烦。

一家子吃过饭,早早歇下,唯有细妹还想缠着他再讲一回故事,却让大姐揪住耳朵拎走,家里人都指着方若华读书读出名堂,科举取士,如今更是信心十足,绝不乐意他为别的分心。

其实,方若华此时到不怎么想考。

当初打算考科举,只是因为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又来的是个妖鬼当道的小时空,心中戒惧,欲受一个官身,也好抵挡邪魅。

但他来了这一阵子才发现,此地的妖鬼和想象中不同,大部分都很有人性。

它们和人类一样,有好的妖,也有坏的妖,且自己也稍微低估了自己的实力,至少是对妖魔鬼怪的威慑力,就说他们现如今住的地方,本是出了名的荒芜之地,在他们安家之前,曾是几只老妖的居所,换成别人肯定要被捉弄个寄回,吓跑了为止,可那几个老妖一看到他,立时跑得比兔子还快!

安家落户之后,对方还送来安宅礼物,客客气气的,直呼仙人。

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考科举的必要?

而且这科举之难,他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想考怕也不容易考上。

只是这话不能跟方家人说,方若华也挺喜欢读书,暂时就先这么混着。

一家子吃完饭就貌似安稳地睡了,都没提西山村的事,可一晚上,除了方若华之外,所有人都没睡着。

没办法,心里很难不去挂念,一个村子,即便不是同族人也是多年的老乡亲,祖上多沾亲带故,还有好些连五服都没出,怎么可能不盼着对方好?

三天后。

远远的山路上车鸣马嘶,小径几乎被踩踏成大路。

西山村五十来户村民拖家带口,大包小包,拿着所有家当迁徙过来。

八月十五那一天,太阳还没有落下,土匪就来了村子,幸亏县令是个很负责的父母官,遇见松鼠送信的奇事很是重视,带着衙役和兵丁赶到,成功阻拦了土匪。

只是那帮悍匪着实凶狠,一看不容易逃走就放火烧村,还打算抓几个人质。

当时西山村里留下的人并不多,即便有些村民不怎么相信方若华他们当初说的话,认为土匪不可能来一个小小的太平村子。

可既然人家着重提醒,要小心躲开八月十五,到了正日子,村民们心里也嘀咕,大部分为防万一,都出去躲了躲,有的进城去,也有的投亲访友。

当时土匪且战且退进了村,一看不妙,冲进看起来最富贵的人家,没成想一个人也没抓住,到是和官兵交手时,祸害了不少鸡羊。

带队过来的老族长叹了口气:“哎,村子被烧成平地,我们也害怕,想了想还是迁吧,反正也不远,等以后平安无事,我们再回去。”

故土难离,可他们更不想丢了性命。

“官府的人没抓住匪首,那帮土匪跑了不少,怕是要记恨的,我得为咱们全族上下这百十口人着想。”

方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连方若华也轻松许多,真要是他来了,还让土匪屠灭整个村子,那他绝对得难受许久许久。

村子里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家,跟着大家伙搬迁到小山村,里面二十多户是方家人,有老族长这么个威望足够,人又拎得清的在,很快就安定下来,左邻右舍都是熟人,可谓是把背井离乡的感觉消除了七八分。

这日,方若华一大早便出了门,坐在后山的树荫里读书,因着村子这几日热闹的厉害,方奶奶怕影响乖孙,便收拾了些吃食打发了他上山,每天还派出大姐和细妹给他送各种食物。

今天还没到时间,大姐就气喘吁吁地过来,远远的,顾不得体面,扯开嗓子大喊:“快,快,县令大人来了,他老人家要见你。”

方若华:“…”

县令是带着师爷来的,本是来看一看村民们的情况,也不知听到了些什么,居然点名要见方若华。

“好!”

一看到方若华身量笔直,徐徐而至,县令捋着胡须赞道,“果然是一表人才,聪明灵秀,不愧是得了仙缘的少年郎,好孩子,这些年可进学?都读了什么书?”

方若华老老实实地答:“早些年跟从碧水县周秀才开蒙,如今只通读了四书。”

县令点点头,再问几句,一听连童生都不是,心里就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