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种做法,着实让大家伙心生不安。

但是,那日见到那位女帝,他们心里就忽然踏实下来。

那日,陛下坐在书房里,书房里的布置很温馨,屏风上还搭着几件鲜嫩的衣裙,有一个小小的妆台,妆台上有点凌乱,散落了几件首饰。

整个书房,处处可见生活痕迹,他们能这般轻易地踏入陛下生活起居的场所,甚至连身上的兵器都没被收走,那种信任,几乎是一瞬间就让他们的心彻底放回了胸腔。

两个人一屈膝,就要跪下,方若华却起身避开,笑道:“我正想着要废除跪礼,跪拜这种礼节,我一直觉得,敬天法祖时,拜一拜就好,平时就不必跪了。”

“我希望,只要是华夏子民,任何时候都是站着的,顶天立地。”

李招远到现在都没忘了,当时陛下又说了的那些话,每一句都特别让人心潮澎湃。

反正之后,陛下再说什么话,他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迷迷糊糊就只会点头,觉得哪句都很对。

第七百五十四章 一统

陛下说,他们李家军和王家军太过抱团不好,国防军将来是戍卫整个华夏,不是保卫一个地方,把大家打散,可以让士兵们更好地融入整个集体。

这话很对嘛。

他李招远想要自家兄弟完完整整,想要还带领自家兄弟行军作战,那是他李招远的私心,是不信任陛下,不信任华夏,这种做法,同样也会让自己很难融入集体的。

再说,陛下的意思说得明明白白,也没有瞒着他们,陛下不喜欢小山头主意,拉帮结派,在陛下看来就是不妥当。

而且,陛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华夏的军官将来都是军校出身,他们要是不读军校,以后岂不是要和同僚们说不上话?

弟兄们心里头亲近彼此,那没什么,亲近归亲近,但是公私要分明。

陛下如此公平公正,对于他们这些后来者,也是一件好事。

李招远咂摸了下米酒的滋味,还是有那么点遗憾。

就是可惜啊,华夏进展太顺,大周怂的太快,他和王宏丰还寸功未立。

眼看着就没仗可打了,以后再想立功着实是不容易。

一念及此,李招远扭头低声问明月,“明月姑娘,我记得那位李大胆,李统领说,最近要出兵剿匪,我们这些学习期的军官也有派出去的机会?”

王宏丰也道:“就是,他们都传遍了,说是要在正式开国大典,大周皇帝退位之前,让四海安宁,也省得那些土匪们搅了我们陛下的兴致。”

“跟你说,剿匪这事我熟,绿林道上的那些事,咱们可是行家。”

王宏丰略带几分畅想,双手按着桌案,半俯下身看向明月,“保证在大周皇帝退位之前,把这事处理得漂漂亮亮,绝不会出半点差池。”

高湛:“…”

明月不禁一笑,咳嗽了声,不那么官方地给王宏丰二人保证:“如果有内部消息,小女一定提前通知二位。”

于是皆大欢喜。

方若华也是在书房里召见的高湛,并没有多么郑重,一见他,不待这位高老先生发挥自己那高超的谈判技巧,就摆摆手道:“高老先生的口才,我也是有所耳闻,但是我们都很忙,您老就不必与我多说什么,将来有您显能力的时候。”

“我不喜欢战争,再有优势的战争也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也有可能造成牺牲,如果是与异族征战也就罢了,在自家打仗,就是胜,损失的也是我自家的东西。”

“但是,底线不能破,我也不能给皇室太多优待,唯一能做出的保证,就是我将一视同仁,皇室也好,大周的官员也罢,与大周的百姓一样看待,在一切事物上,享有一样的权利,有罪者诛,有功者酬。”

高湛一怔:“我听说陛下为国选聘良才,唯才是举?无论何人,只要有能力,就能为陛下效力。大周皇室子弟,也可参与华夏科举?”

“可以。”

方若华道,又笑了一声,“热烈欢迎。”

“不过,因为国情不同,你们大周官员们的处事方式,在我华夏不适用,若是想参加国考,顺利通过,得以为国效力,恐怕要正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有可能。”

高湛沉吟片刻,心里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培训之类的,理所应当,如果方若华不说这话,他或许还会觉得有可能是敷衍。

虽说华夏女帝应不会在这等事上开玩笑,他自认为对这个‘对手’,也是深入了解过,可是普通官员也就算了,对前朝皇室子孙也一视同仁的话,还真让他这个古稀之年的老家伙,也觉得很长见识。

高湛一时怔忪。

方若华却觉得,此事也未免拖得太久:“大周皇帝退位,皇室的私有财产,我会请专人评估,允许皇室带走他们应得的财产,超出的部分,以大周皇室的名义,划拨专项基金,用于国家建设。”

高湛愕然。

“我稍后会让人出一份协议书,老先生可以带回去给大周皇帝看一看。”

方若华轻声道,“还有,我们华夏,除了老弱病残,无行为能力者,不白养别人,至于优待,我们也只优待功臣,优待烈士亲属,大周皇室宗亲,不在优待范围之内,自然更不会白养着他们,劳烦老先生回去说清楚,欢迎大周皇室宗亲亲力亲为地去找工作,工作是光荣的,不劳而获很可耻。”

高湛:“…”

他一时觉得,自己这份协议拿回去,或许会被那些倚老卖老的宗室显贵们,饱以老拳。

可别看方若华此时言行温和,此前也不曾直接对京师动手,但任谁都看得出,她是那种不轻易说话,可说出口的话,就轻易不会更改的人。

“大周陛下同意,就请退位,我决定在今年冬日来临之前,结束这一切,把全部精力,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家建设上面,如果陛下做不了决定,那我的海龙军,就去替他老人家做这个决定。”

高湛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怒一怒,为眼前这个华夏女帝,如此不给大周留颜面的话语,但此时只有他们两个在,又是华夏女帝的书房内,高湛终究是没说多余的话,只是轻声道:“老夫一生效忠大周,也不知这一次,算不算是晚节不保。”

方若华轻笑:“也或许就因为你这最后一次为大周尽忠,反而会名留青史,世人颂扬。”

高湛苦笑:“只要别是在佞臣中留名,那就很好。”

他老了,年轻的时候,其实不怎么在意身后名,到了如今这个年岁,半截身子入了土,却是不得不关心盖棺论定的事情来。

等他到了那一日,后世会如何评说他这个人,其实对他,还是挺重要的。

华夏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大周敬德帝赵书昊,宣布退位,迁出皇宫。

十一月十九日。华夏女帝,改前周京师为永安,定都永安城。

当时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位女性,建立的国家,就此成立,名为华夏。

女帝方若华,登基继位,从此在很多方面开了历史先河。

据传登基大典一结束,就气得十几个大儒翻了白眼,直接在大典上就捶胸顿足,大呼有辱斯文。

第七百五十五章 嫉妒

华夏二年,春。

言慧慧咬着嘴唇,目中隐约可见泪光,双手死死地握在一起,苍白到透明的脸上,一丝血色也无。

“咳咳,表哥…我没事,只要你好,我就好,你…不要委屈了自己便是。”

一句话未曾说完,她已经忍不住泣不成声,却是背过身去,决不让自己的软弱无力显露在表哥眼前。

赵易寒蹙眉,轻轻摇摇头。

“慧慧,你别想太多了。”

最近一段时间,华夏这边有些流言,说是陛下早已成年,该择皇夫,绵延子嗣,早立太子、太女,好稳定朝纲。

华夏初立,陛下无子嗣,总是让朝中诸位大臣们心神不安。

赵易寒对这样的流言,其实有一半还是信的。

那位女帝的年纪说大并不大,但是也着实不算太小,若是寻常人家的女孩子,说不定已经儿女双全,况且她曾嫁过人的事,也是人尽皆知。

别说已经和离,就是没有,恐怕也有许多人盯着陛下的婚姻。

大周皇室这边就很是动了一番心思。

虽说华夏逼敬德帝退位,在大周皇室宗亲心中,当然是逆臣贼子,恨得牙痒痒,但是如今事已至此,恨也无用,若是方若华当真有意成亲,大周皇室还不如送一人去做这个皇夫。

将来女皇生下子嗣,岂不等同于还是赵氏子孙,坐这天下之主的位置。

而且将来的事情有谁能说得清楚,指不定大周还能兵不血刃的复国。

别管成不成,总不能连美梦都不许人做。

既然要为女皇择夫,这一人选的身份地位自不能太低,大周皇室中,也唯有皇子能匹配。

敬德帝晚年子嗣不少,不过这些皇子的生母多是低位的妃嫔,还有很多人家都获了罪,并不大合适。

反而是赵易寒,如今已确定,他乃先贵妃之子,身份高贵。

自华夏开国以来,方若华毫不留情,下令彻查前朝功过,派出数个工作组出去。

这些工作组的人,其中不乏与大周朝官员有仇的小民。

大周很多官员遭到清算,根据所犯罪行的大小,逐一抓出来量刑。

当时也闹得人心惶惶,不少人猜方若华这是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很多大周的臣属都偷偷逃走,隐姓埋名,就怕自己的事也被掀出来。

不过,经过这些时日的观察,百姓们也渐渐适应了华夏王朝与以前都不同的执政方式。

大周的臣属中,除了罪大恶极的处以极刑,大部分还有良知,只是随波逐流地做错了事的那一部分,民怨不大,就小惩大诫,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般,非要赶尽杀绝不可。

如今清算的也差不多,大周朝廷因此获罪的官员不少,难免有些抱怨。

可大周朝以往有功无过,只因为党争,或者其它原因获罪的朝臣,也得到平反。

其中前大周镇国大将军,长留王言轲,言子舆,也被平反,恢复荣誉。

从此言贵妃之子,赵易寒,在如今的大周宗室中,就有了很不一般的地位。

这一次华夏女皇择夫的传闻刚一出现,大周宗族里几个老王爷,就找到赵易寒,与他商量此事。

眼下这人选,简直就是天赐的良媛,赵易寒的出身来历并不是秘密,他在南安城多年,与那位陛下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还曾有过婚约,只是造化弄人,最后有缘无分。

如今,岂不是老天让他们再续一段姻缘?

在大周皇族的那些族老眼中,这简直就是上天不欲亡大周,要再给他们东山再起的机会。

赵氏曾经坐拥天下,一夕之间就从天上落到地下,心里怎能好受得了?

至少现在,他们这些赵氏宗亲们绝不可能就这么认命。

“咳,咳咳。”

言慧慧一想起义父曾经说过的那些话,说要她以大局为重,切不可成为表哥的累赘,她就心痛如刀绞。

这些年来,她与表哥朝夕相处,已然情根深种,二人也早有默契,虽未曾互许终身,却也是情意绵绵。

本以为她一定能成为表哥的妻子,二人携手,一生幸福,没想到竟会发生这等事。

方若华叛周自立,如今已经成了气候,世人只知华夏,哪里还会记得大周,表哥再怎么样也是大周的皇子,刚刚认祖归宗不久,又怎能忤逆自己的宗族?

一连数日,赵易寒一直沉默,似有为难之意。

言慧慧看在眼里,心中也是忐忑难安,日日煎熬,多思多虑,一时间旧疾复发,病得厉害。

她不想让表哥担忧,可这病,也不是她不想表露,别人就看不出来。

这日,赵易寒又与义父彻夜长谈,她也是夜不能眠,终究忍不住苦笑。

她已经不是以前的言慧慧了。

以前的言慧慧天真无邪,偶尔忧愁一下,也多是因为一篇文章作得不好,功课太重,抱怨两句就让义父骂了,表哥不肯与她玩,去找别的朋友喝酒,或是脸上生出两颗痘痘,不小心胖了两斤。

但现在的言慧慧,却凭空多出许多的心思。,

她现在学会了嫉妒,她嫉妒方若华,明明知道不应该,还是嫉妒。

那个人如今富有四海,是一国之主,万民敬仰,一呼百应。

她有一切,而且只要一句话,就能抢走表哥,轻而易举地抢走他。

这嫉妒像毒一样,入神入骨,难以解除,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除,她更不敢把心思说出来,不敢去问表哥,问他能不能不要做什么皇夫,只做她言慧慧的男人。

她怕她一问,在表哥心目中就不再是识大体,懂事理的好姑娘,会变成个不知趣的女人。

心思一重,言慧慧就病得更厉害,到有些病入膏肓的征兆,赵易寒请了好几位大夫来给她看病,大夫们也是个个摇头。

眼见慧慧病骨支离,赵易寒也是焦虑的很。

他舅舅想了想:“吃了这么多药也不见好,不知道陛下的药心石管不管用?”

赵易寒愣了下,这药心石的传说他也知道,此物本是扶旻国国主之物,后来船岛帮助扶旻国结束分裂的乱局,国主为谢华夏女皇的恩义,特将药心石交由许家六公子送往南安,赠与陛下。

第七百五十六章 腐化

很多人都传说,说扶旻国那位国主之所以如此大方,除了船岛的确帮了他之外,还因为他对华夏女皇一见钟情,情根深种。

相比于政治意义上的两国交好,还是桃色八卦更得人心。

这第二条理由,到比第一条流传得更深广些。

赵易寒摇了摇头:“便是药心石有用,我们平民百姓的,又如何能去讨要?”

换做以前,他想见方若华不难。

但是如今,别说他一个前朝皇室流落民间多年的小儿子,就是他的父皇,也轻易见不到那位陛下。

连见面都难,更不要说去讨要那种重要的宝物。

除非,他当真与那位陛下成为一家人,到时候无论什么宝物,自然都能借一借。

赵易寒低头看慧慧越发苍白憔悴的面孔,轻声道:“若是陛下当真要选皇夫,我,也愿意一试。”

他的确犹豫,却不想让赵氏宗亲们失望。

他赵易寒既身为大周的皇子,如今为皇室宗亲未来的处境出一份力,也是理所当然,只要他力所能及的事,他一定去做。

只是,他知道自己的性格,虽然没有多强硬,在夫妻关系上,也并非一定要自己的妻子百依百顺,但做一个皇夫,妻子是皇帝,这种事,他着实有些难以接受。

可人在世上,总不可能事事顺心如意,很多事情上,每个人都要学会妥协。

爱情重要吗?

其实并不会很重要,至少在他赵易寒心中,爱情比很多东西都要轻。

近来,赵氏宗亲的日子并不好过。

到不是说,这个新建的王朝有意刁难前朝皇室,而是,即便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并没有做什么,老百姓们,底层官吏,还是本能地不愿意与前朝旧人打交道。

而且,从高高在上的皇族,变成如今这般,只是普通百姓,落差如此之大,很多皇室子孙都有点受不了。

赵易寒到不觉得有什么,他做皇子才不适应,当平民百姓,却是当了很多年,没什么好不适应的。

但既然亲人们想他去试一试,争取一下那个皇夫的位置,他去试一试到也无妨。

赵易寒其实对婚姻没有太多的憧憬,就是表妹,也只是很熟悉,表妹又有意,他也不愿意伤表妹的心,若一切顺利,娶表妹为妻并无不妥,才没有坚拒,若说对表妹痴心一片,那是不曾有。

既是如此,娶何人为妻,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赵易寒轻轻给言慧慧盖上被子,便起身离开少女的闺房。

以后,恐怕要学会保持距离了。

据说很难见到的那位华夏女皇方若华,就坐在皇宫东面的一家小面馆里,和夜姑,春雨,金二几人一起吃素面。

方若华把自己调的酱汁递过去,一人拌了一碗,不紧不慢地吃几口。

春雨替自家陛下倒了一碗汤,笑道:“皇宫御膳房里那些御厨们,个个争先恐后地献殷勤,陛下自己不吃,怎么还不让我们享受享受?”

方若华摇摇头:“不合口味,等调教好了再去享用吧。”

皇宫这个烂摊子,她想收拾,也要费些心思。

其实就连船岛一众人,也没想到定鼎中原之日来得这般快。

他们本来都做好了割据一方,慢慢磨的打算,在南安城,新皇宫的选址都结束,结果皇宫刚刚打完地基,陛下迁都永安,入住皇宫了。

大周朝的皇宫,敬德帝晚年修得很勤快,皇宫很新,园林也不少,方若华把自家的工作班子全搬进皇宫里住,也绝对住不下。

方若华又不习惯别人伺候,还得以身作则,自己首先不能用什么奴婢。

皇宫里从上到下的人,太监,宫女,嬷嬷,加起来足足几千口子。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皇宫,可里面的人却大部分都是人精,可谓藏龙卧虎,没有能力的,在皇宫也生存不下去,而且,宫中势力繁杂,盘根错节,就连陈朝的旧人,估计都有不少。

想把这一摊子事理清楚,处理好,那可不容易。

就算是方若华,也总不能一刀切,全赶走了事,宫女还好,有家人的能放出宫去,没家人的也能嫁人,年老的嬷嬷们,自是也有人愿意礼聘去教导自家孩子。

太监们怎么办?

皇宫里几千个太监,真什么也不管扔出皇宫,还不知要出什么乱子。

方若华入主皇宫这些日子,除了要处理正事,还得操心这些杂事,她约谈了手底下各个部门的人,给他们分派任务,准备让这些部门都开培训班,把太监宫女塞进去培训。

技能,工作能力都比较次要,思想改造先来一回,通过培训,能用的尽量安排工作。

方若华自认为自己的做法已经很不错,够尽心尽力的,但皇宫里还是风声鹤唳,一派萧索,宫女还好,太监们都很害怕。

他们大部分人,离开皇宫就不知道该怎么去活,尤其是老太监,在宫里待了一辈子,唯一学会的一件事,就是跪下去伺候主子,这一不让他们伺候,他们哪里还会干别的?

这些人也是想着,皇宫这么大,总不能不留人,但凡能留下,大家还是想留下,于是一个个努力把绝活拿出来,殷勤得不得了,生怕方若华觉得他们没用。

就说御膳房,那真是手段尽出,就连方若华爱吃鱼的事也知道,一道鱼能折腾出几十种花样,样样精致,到真吃得人心满意足。

方若华不是不喜欢,问题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一再强调节省,可御膳房的节省还是让她大开眼界。

她觉得自己意志很不坚定,很容易被腐化,不说她,直播间的水友们都把自己吃得胖了三斤。

再这么下去,方若华觉得自己会改变主意,干脆就做一个日日奢侈享受的小皇帝。

当皇帝的滋味,那真是谁当谁知道!

她也还好,知道这个世界只是她人生的一小段旅程,但是她手底下那些人被这么腐化,能撑多久?

想她方若华辛辛苦苦培养出一套工作班子,因为在皇宫里住几个月,就都恢复成前大周那些官员的做派,她还不得气死?

第七百五十七章 自由

“这可不行。”

方若华吃了口素面,觉得嘴里没什么滋味,又加了一勺酱汁。

“皇宫清理工作必须加紧,我们自己的后勤部门,服务人员要入主皇宫,宫里的太监宫女,必须清除出去。”

夜姑蹙眉。

她到没想到,自家女皇陛下想得还挺深入,特别害怕他们被腐化,只是发愁,这些人到底要怎么安置。

“那就让春雨大总管给想想办法,我觉得后勤部门应该挑起担子来。”

春雨到是不愁,“愁什么,皇宫里的宫女们各司其职,大部分人都有绝活,全是人才,只要通过培训,我们后勤部全吃下来也没问题。”

“至于太监们,有会养马的,有会驯兽的,有的算数一流,哪怕只会按摩的,也很有用,反正不愁没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匠作监的太监,那个顶个都是人才,陛下以前天天愁人才不够用,如今可别暴殄天物。”

方若华登时失笑:“到也是。”

春雨叹了口气:“如今最要紧的,朝野上下最关心的,是我们陛下的婚事。”

方若华:“…”

夜姑也叹气:“婚事其实大家也不怎么关心,唯一更关心的,是陛下的子嗣问题,只要有儿子,哪怕只有女儿,陛下不成亲,大约也没什么关系。”

方若华:“…”

她手底下这帮人的节操都掉光了。

可是,他们的担忧,方若华不是不能理解,毕竟是眼下这样的时代,在这些属下心中,她没有后嗣,就代表这个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王朝,恐怕无法延续。

这对他们来说,简直无比恐怖。

但是,方若华会为了这些人的这点害怕,就去结婚生子?

别开玩笑,生孩子多难,她当初在二十一世纪,结了婚还不大愿意生,当然,那时候生,她也不是特别排斥,毕竟生孩子是辛苦些,可至少应该算是安全。

至于眼下?

呵呵。

先不说她没心思谈情说爱,就是真看上什么人,也绝不会想在这样的小时空生个孩子。

至于华夏的继承人,那可得好好选一选,还得有成系统的挑选方式,总不能依照人的好恶选择。

这事不急,华夏初立,老百姓们对这个新兴的王朝还在观望中。

臣属大约也不是完全适应。

方若华一笑:“我记得,曾经跟你们说过,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国家中所有人,都能不被所谓的君权,父权,夫权困一生,现在似乎还做不到。”

“不过我还有时间,接下来可以慢慢进行,即便最后我们这一代还是完不成任务,那也没关系。”

方若华搁下碗筷,站起身,掏出钱来付账,携春雨和夜姑他们出门回皇宫里去。

“我给你们描述过的那种理想的社会,终究有一日会来临,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不会没有价值,哪怕只是让那一日提前一点来临,那我们也是活人无数,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