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气性的,都要不痛快。

不过世道如此,大部分女人就和珍珠贝磨合体内的沙石一般,愣是将其包裹打磨成珍珠,日子也就这般过去。

方若华在王府待了这段时日,觉得自己哪天回现代,都能找找资料,写篇言之有物又有趣的论文。

一直到半夜三更,小郡主的病情大有缓解,已经没有生命危险,康王徒深才匆匆而归,谢公公三言两语把事情一交代,他也不禁变了脸色。

先去看了看女儿。

女儿瞧着神色憔悴的厉害,小脸枯黄,病恹恹的昏睡,但好歹退了热。

他亲自看了女儿身上的伤口,沉默良久,眉宇间流露出几分狠色。

见面先郑重对方若华道谢。

“方姑娘,冲虚和佟成是针对我来的…妞妞也是受了我的连累,这毒蛇恐怕就是佟成下的,他在进京之前,乃是苗疆人,擅长驭蛇,这些神棍…”

方若华急忙打断,笑道:“我不过做我该做的,若王爷与旁人有恩怨,还是莫要说与我听了。只希望真正的王妃早日回来,我也能功成身退。”

徒深苦笑,摇了摇头不再多说什么,目送方若华回房间,他也长长叹了口气,虚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

陛下虽坐稳了皇位,义忠亲王却是尤不甘心,佟成恐怕就是他的人,这回趁他去处理灵儿闹出的乱子,自导自演先害了妞妞…

若是没有料错,真让佟成借着他不在的机会,把他的王府翻上几遍,那麻烦可就大了。

就算谢寻谨慎,他还是能演一出义忠亲王赠灵药与康亲王,两兄弟亲密无间的戏码。

那所谓灵蛇若寻药寻到义忠亲王头上…

比如说,当初太上皇赐给义忠亲王的那些珍惜药材!

到时候他是要不要这些…药?

要的话,岂不是欠下义忠的人情?

不要的话,他做弟弟的,连哥哥送他救命的东西也不要,那他这算是什么!

康亲王凭的就是在皇帝哥哥面前,永远直来直去,性情耿直,又温柔慈善的性子,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他能在义忠送药的时候东想西想吗?

还是在他幼小的女儿病危的时候!

真到了那一步,哪怕最终还能翻盘,他也得伤筋动骨。

这不是皇帝哥哥信任还是不信任他的问题,他待的这个位置,他这个身份,本来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小心。

康亲王心中惊怒,面上却是越发不动声色。

小姑娘的亲爹一回来,方若华却是彻底把这事抛在了脑后,就是听说康亲王给他女儿点了盏长明灯祈福,还亲自照顾女儿,到是对这人的印象稍微好些。

至少是个知道疼孩子的。

那条灵蛇也在康王府里安了家,它个子大,鳞片除了白黑二色,还隐隐有暗光流转,颜色非常漂亮。

方若华很喜欢它,就是这小东西的肚子不那么容易填饱,王府的下人们见了它乱跑就吓得瑟瑟发抖。

可这种毒蛇又不敢随便放出去,万一咬了人可就麻烦。

幸好康王府里竟有一个猛兽园,还是当年康王和陛下都是皇子的时候就建起来的。

那时候皇宫里有珍奇异兽的园子,康王喜欢的很,就自己建造了一个。

等当今陛下登基以后,对自己最亲密的弟弟也是千好万好,好些附属国送来的动物,也没少往康王府送,现在他那园子的规模是越发的大。

她想了想,干脆就让这小东西在猛兽园里住下。

小蛇挺通灵性的。

谢公公等一干下人,对灵蛇落户的事,比方若华更上心,甚至可以说十分积极。

没两日,那条蛇就舒舒服服在康王府住下。

方若华特意自己写了块巨大的提示牌子,警告别人园中有毒蛇,生人还是别随便撩拨。

到底是生在富贵人家,各种补药食材都不会缺少,小郡主的身体也好了许多。

不光是解了毒,而且渐渐的,她本身都恢复了健康。

早年娘胎里带了弱症,仿佛身子永远是冰凉的,脸色清白,大夏天也不敢穿少一点。

到自从病了这一回,随着渐渐痊愈,脸色也越来越红润,精神越发地好,每天连笑的时候都比以前都多。

一连串的变化,让谢公公等下人都差点想让自己也中一回这什么毒!

下人们震惊完,再看方若华的神色便和以前大不一样。

就这样的本事,他们这位“王妃”,不说有起死回生之能,但也相差不远。

没几日,康王妃便因此贤名远扬,对家里庶出的女儿也颇有慈悲心,老百姓们还都传说她是药王菩萨化身,医术通神。

“三妹是女的吧?”

“女的怎么了?药王菩萨就不能是女的了?”

一众水友们看热闹看得到是只觉得新鲜,方若华却很奇怪,康王府对下人们的管束可绝对算得上宽严相济,如今竟能让这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流言传出去,真是有些不对劲。

如果她是康亲王,怕是恨不得全京城的人都忘了自己有一个王妃才好。

在正牌子的王妃回来之前。

第八百四十章 修行 (两章合一)

不过,随即一转念,方若华就猜到康亲王是故意让那日发生的事流传出去。

恐怕冲虚和佟成二人有点不妥,这位王爷肯定不想与他们扯上关系。

“也罢了,不算大事。”

反正也没什么人会跑到康亲王府找王妃看病,把王妃当大夫使唤,等种灵回来,万一露馅,一句误会也不会有人纠缠。

‘王妃’这个身份,本就是一重很好的防护罩。

于是,方若华不听不问的状态下,京城中关于康王妃的各种传说,便甚嚣尘上。

方若华到是不管康亲王在琢磨什么。

她拿着这位王爷给的工资,该她这个王妃做的事,她就认认真真,妥妥当当地去做。

正经事做完之外,便是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更舒服。

难得这么省心,又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腐败生活,不好好享受一番,那多可惜!

康亲王府的门下有各种能人,膳房内的高手尤其多,皇帝疼弟弟,有自己的,就少不了要给弟弟一份,王府膳房里的厨子,不比皇宫大内的少。

只是康亲王自己不好口腹之欲,不在乎每天吃什么,厨房那边就每天都做得是是和皇宫内差不多的膳食。

大多都是往精致,奢侈方面折腾,每一盘都是大菜,可是不够精致。

通常情况下,康王也吃不了几口。

方若华也爱美食,只是以前便是位高权重,但考虑到影响问题,还是节俭为要,从来没有放纵过自己的口腹之欲。

这一次却不同,穿进了红楼同人,她又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没背负任何重担,不享受一下红楼的美食盛宴,岂不是白白走上一遭?

她吃了两天饭,就不怎么拘束地折腾起厨房来,自己挥毫泼墨,画出一叠菜单,每一道菜,每一道汤,都是按照随园食单和红楼梦里出现过的美食画的,写的,具体做法没有,大体做法却有。

厨房里的厨子们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方若华也不怎么挑剔,有这么一个大略做法,各种菜就都难不住他们。

菜单制作好了,方若华每天晚上都勾选早起,中午,晚上三顿饭的菜色,再加上上午和下午两顿点心,晚上还要加一顿夜宵。

选好打钩,直接送膳房,膳房那边按菜单上的菜色做好。

这么一改吃饭的规矩,方若华是吃得很舒心,可底下人却坐蜡。

如今一上就上一大桌子菜,那也有原因,王府里不光是主子们吃饭,一干下人也要吃饭,通常的规矩,主子们吃完了,剩下的饭菜赏下去,那就是房里丫鬟们能享用的东西。

可方若华如今一顿通常只要三菜一汤,两荤一素,还要做得精致,不需多,她吃起来刚刚好,身边八个大丫鬟,十二个二等丫鬟,四个小太监,还有粗使下人若干,那都要饿肚子的。

方若华一看这个,却是不管什么坏规矩不坏规矩,直接让厨房分派出一部分人手,在后院办了个食堂,食堂每天同样按照菜单,早中晚提供饭菜,所有下人都分批过去吃,只要保证一直有热饭热菜即可。

一开始所有人都挺别扭,后来到也慢慢习惯,碰上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王妃,王爷又有那么点儿惧内的迹象,做下人的又能如何?

方若华和父母例行通信的时候,说起此事,方肖失笑,只觉得自家姑娘这一回有点放飞自我。

“你还是悠着点。”

方若华莞尔:“我这属于正常收取报酬,这么长时间待在他后院不能动,难道还不许我自在些?徒深自己说的,随我心意,何必想那么多!”

徒深确实并不管,还从善如流地也从方若华制定的菜单上点餐。

他那些门客下属们竟也很高兴。

以前一忙起来,时常要饿肚子,毕竟王爷都不开口,不去吃饭,他们能嚷嚷自己饿了,想吃东西?

现在一快到饭点儿,厨房里的小工就捧着装帧精美的菜单过来,通常情况下,王爷就会自动停止工作,让大家伙点几个菜。

如此下来没过多久,外面甚至又开始传言康王妃贤良淑德,很是节俭,主动减少每顿饭菜的数量,只食三菜一汤,比寻常商户人家还要节省。

总体来说,在这个小时空,方若华的生活还是颇为惬意,更好的是,她的修为提升得非常快。

因为想到这个小时空有神仙妖鬼之流,方若华也尝试把‘课本’拿出来修炼。

果然能修行,而且速度很快,竟短短时间已经达到琴心境,腾云境也不算远,金丹有初成迹象。

她从没有经历过这么畅快的时候,往年也是日日修行,同样会有气感,但那是中隐约的感觉,是虚无的,不怎么清晰。

这一次却全然不同,她从没有如今日这般,能享受到修行的快乐。

大百科中每每提及的,修行能忘日月的感受,她以往体会得不够深刻,如今却是再深刻不过了。

不光是她,她和方肖、夏芬通信时,方肖也说,以前方若华也教他们修行,他也感兴趣,但当时更感兴趣的是大百科里记录的各种神奇的如神话一般的文化,至于修行,他连第一步也迈不过去,不过是靠着药物强身健体,使得不怎么生病罢了。

但这一次,却全然不同。

夏芬还笑道:“脸上的皱纹都没了,出门还得化妆,此时民风不那么开放,要是让人看见我返老还童,还不得把我当个老妖怪烧了。”

方若华对眼下这个小时空,那是越发满意,就连炼药,炼器,也比别的小时空顺利。

她又身居京城,人在王府,手里得的钱不少,资源更丰富,还很清闲,再加上京城崇道的氛围浓厚,权贵人家几乎都有自己的佛堂道观。

像贾府那位贾敬,更是直接出家当了道士。

寻常百姓也好,王孙贵族也罢,对于这等事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道人,僧人,多是十分客气。

方若华直接告诉王府的下人们,她要修行,也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连宫里那位大长公主都入了道观修道,还修得颇有名气,连皇帝都对她礼敬三分。

方若华观察月余,便于王府中开辟一小处静室,每日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修行。

康亲王到是有点无语,后来看她炼丹炼药,用的都是草木药材,哪怕药材名贵些,王府也不是供不起,便不多问,相反,还交代谢公公给予一应方便。

不得不说,和康亲王相处得越久,方若华就越发觉得,他纵有千般缺点,可也有千般的好处,比如说,他比较尊重人,又很大方,只要是他认为对他没有害处的事情,他便由着你去做,从不多言语指点。

至少,方若华和他相处得还算愉快,曾经预想过,可能需要的震慑手段都没必要拿出来用。

当然,这大约也是她那一身的好身手,让康亲王没把她当女人,而是当成名士一般对待了。

方若华在王府中开辟静室修行,偶有炼丹炼药,一开始府中下人们也不大在意,只觉得药香清冽得很,到好像比别的道士炼出来的丹药更好。

后来到渐渐觉得,哪怕只闻见药香,竟也能让人一整日精神爽利。

再加上那条灵蛇,时不时地扒着窗户偷窥,显露出垂涎欲滴的模样。

方若华用不少丹药投喂它,没过多久,这条蛇就又涨了一圈,鳞片油光锃亮,十分漂亮。

一时间,人人都觉得自己王妃恐怕是真的修行有成,能炼制出灵丹妙药来。

再加上冲虚和佟成给她当垫脚石,她这修炼有成的名声,便是连太上皇都多少有点关注。

冲虚他们在京城多年,别管是不是装神弄鬼,反正许多人信他们,根基深厚,如今冲虚的灵蛇,还是那么高大上的一条蛇,出现就被方若华收服,可见王妃的本领,尤在冲虚之上。

老百姓们的逻辑就是这般简单。

没过多会儿,甚至有人守在王府后门等着捡垃圾,方若华扔掉的那些药材残渣,都有人一点不剩地捡走。

再好一点的人家,就塞几个银钱给王府负责处理垃圾的下人,单独把好一点的残次品药物拿走。

不光是寻常百姓,就是府内的下人,也有专门盯着静室捡破烂的。

方若华简直都有点懵,不得不再三交代,药不对症的话,不能乱吃,是药三分毒,乱吃药那也能吃死人。

可自从传言有个瘫痪一年多的老太太,吃了她的药,竟然能下床走动后,她再多说什么就都不管用了。

方若华:“…”

没办法,在这个冒出一巫师,虽然烧点符水都有人抢回去治病的年代,人们从不怕吃药吃死人,老百姓们的要求非常低。

她身边的丫鬟杏儿就曾小心翼翼地替一个瞎眼婆子求过药,想要治一治她的眼睛。

方若华问了一句。

那婆子早年日子过得也还好,生育了三个儿子,结果当家的一场大病,家里的房子,田地都被卖了个干净,当家的依旧没活过去。

再后来,长子去服徭役,遇见事故,死了。

次子想攒钱买回自家的田,拼命打工,硬生生累吐了血,没几年也去了。

如今婆子身边只剩下一个病弱的小儿子,身子骨不好,只能小心将养,婆子没日没夜地绣花做活,好赚钱给儿子买药,结果眼睛就不行了,到现在差不多是个半瞎。

方若华听了也说不出什么,这还是太平盛世,皇帝年年都要减赋税,还因为豪强土地兼并,隐田之事,大发雷霆。

这阵子,康亲王就在查隐田,大约查到了义忠亲王头上,双方正你来我往地较劲。

好几个晚上,外书房那边灯火通明,康亲王写的诗赋里都是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类的感叹。

只是他本身就是这个时代压迫者中的一员,他就算有良心,恐怕也难真正去体会那一份苦。

但对老百姓来说,想必有几个还有点良心的皇帝王爷,他们就极高兴了。

方若华亲自去看了看那婆子,诊过脉,眼睛的问题其实不是特别严重,更严重的是心理问题。

她就给了她几丸明目的,还有疏肝解郁的药,对症下药,还是挺管用。

这样的病例一多,方若华乃是在世真修,一手炼药术可解天下苦厄的说法,越发甚嚣尘上。

到王府来捡便宜的人也越发地多,好在她炼的药,的确药性温和,剩下的残渣也不会有毒,有些还能当普通的营养品使用,到也没所谓。

眼下这个朝代就是那么一点奇怪,尤其是京城,上下一干人等对神神叨叨的那些事接受得非常迅速,就方若华这样并未刻意张扬,只自己修行,炼些草木丹药的,竟也很快被宣扬出去,传得邪乎得不行。

好在她到底还担着个王妃的名头,也没什么人上门请教,更没人能轻易就找上门求药,这日子还算能过得下去。

一转眼就到了年上。

方若华寻常不接受其他贵妇人的邀请,去参加各类宴席也就罢了,到底是新媳妇,推说家里事多,找个借口不去,别人最多也就是觉得她腼腆,到也不算大事。

但到了年节,宫中大宴,即便宫中巨头都知方若华是个假的,可她还是得按部就班地去宫中应卯。

要她去宫里,不是皇帝为难她,而是为了康亲王。

这皇宫大宴,座位都有讲究,不是万岁爷的亲信,绝不可能在前排占个座位。

京城里上下人等,只要看一眼皇宫大宴的场景,瞧瞧谁坐在皇帝眼前,看看哪家的女眷能挨着伺候太后,就能看出众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这都算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今年的年夜宴,要是康王妃敢告假不进宫,别管找什么借口,第二年人们就都得揣度,猜测康亲王是不是已经失了圣心。

哪怕康亲王的待遇不改,皇帝一样亲近,众人还是要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不能明说的说道。

方若华都不禁苦笑:“种灵什么时候回来?”

小说里对前言只是一言概之,描写得着实不算详细,还真让人头疼。

第八百四十一章 夜宴 (两章合一)

夜宴当日,徒深特意提前回来,携了方若华一起进宫,他自己骑着马跟在车驾旁边,低声简单讲了几句宫里的规矩,随即笑道:“方姑娘安心,齐嬷嬷随你一起去,需要做什么,她会在一旁提点。”

方若华冲他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对于进宫,她到也不紧张,就是有一点别扭。

这些年来到了古代也有好几次,都有好长一段时间,是别人要看她的脸色,揣摩她的心思,任何事都不必她操心,这回进宫,方若华还真有些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显得恭顺一点。

好在康亲王妃的身份也不算太低,除了上面几尊大佛,到也不必她去应酬。

至于那几尊大佛,都是年岁很高的老人家了,又无冤无仇的,到不应该找她的麻烦。

方若华闭上眼睛,靠在软垫上歪了歪,就一路进了宫门,进宫门换成舆车,也不必和别的官眷诰命一样在外头等,进去便看见睿亲王妃早早在门口等着,一见她,就连忙迎了她去偏殿坐下。

洗漱更衣完毕,皇后还颇人性化地让人给上了茶点。

睿亲王妃笑道:“妹妹你有福气,赶上好时候了,以前进宫一趟,那是真受罪,一整日下来,连水也不敢多喝一口,否则怕不方便。”

以前到也不是没有净房,这个自然是准备着,但太上皇的后宫里妃子多,那些净房都是给这些妃子们准备的,其他人…即便是王妃,有时候赶得不巧,也捞不着使用。

别说王妃了,当年太上皇他老人家还在位置上的时候,皇子进宫门之前都不敢多吃东西,多喝口水。

都说太上皇宽仁,只看这些,却是看不出哪里宽,哪里仁来。

方若华闻言也叹了声。

等她从王府出去,第一件事就是修宅子,宅子里必须有抽水马桶和浴室。

第二件事就是做一身轻便的家居服穿。

如今他们穿的衣服,无论男女都颇为繁复,得好几个人帮忙才穿得了。

想方便了,也得好几个人过来帮着收拾,方便一次,衣服得从头到脚换一次,否则就容易沾染上异味,别的时候无妨,像这种大场面,谁肯丢这个丑?

大殷朝的年节庆典和前朝比较起来,还算简单,因为如今有太上皇在,前面太上皇带着皇上,还有皇子皇孙,祭拜了天地祖宗。

然后太上皇说几句,皇帝又说几句,朝臣们纷纷上折子颂圣。

当然,大臣们里面,每年也只有一个领头的,通常是百官之首,丞相出面把皇帝夸赞一通。

光是场面上这杂七杂八的礼节走一遍下来,就得两三个时辰。

底下大臣们那很多时候都得恭恭敬敬地跪着听,所以说身子骨不好的,趁早想办法告假,要不然一个年节折腾下来,说不定就要交代了性命。

等一通仪式过完,男人们随皇上,太上皇去静花水榭那边开宴。

至于女眷,则由太后,皇后等带着入后花园吃席。

像方若华这般的王妃,大部分都会让太后或者皇后叫到眼前说话,到是比不得其他女眷们清闲,方若华便随着睿亲王妃一起,和皇后一块儿陪在永安宫太后身边。

别看这些程序很繁琐无趣,但是水友们却极喜欢,不一会儿的工夫,各种打赏到比以前大半个月的都多。

想想也是,宫里的那些戏文,歌舞,杂技,都是当今天下最厉害的一部分。

哪怕是娱乐节目众多的现代,想要看到这种档次的表演,也不那么容易。

方若华低声笑道:“等以后我想想办法,咱们也试试弄虚拟实境技术,让你们都能身临其境。”

水友们立时纷纷叫好,都说给出的那些打赏也不觉得心疼了。

“我瞧着古代皇宫里这应酬,也和现代差不了多少,一群女人凑在一处,同样是说丈夫,说孩子。”

确实如此,方若华与睿亲王妃坐在太后身边,同样作陪的还有齐太妃,齐太妃也是宫里的老人,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是小透明,和永安宫太后一样。

不过,她没有太后的好福分,只生了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儿,没能生下一个当皇帝的儿子。她也是个不怎么会争的女人,太后和她关系却不错,如今就让她在永安宫的偏殿住着。

太上皇那么一大把年纪,女人们也是没什么好争的,关系比年轻时融洽些。

此时太后和齐太妃,两个老人家就一边看戏,一边絮絮叨叨地说些儿女心事。

这个说,女儿又和女婿拌嘴,还是太娇惯了些。

那个说,儿子忙得厉害,到把几个淘气孙子搁在她身边。整日闹腾,也是心烦。

方若华闭着嘴只笑,听了一耳朵,也得点头同意水友们的说法。

这还真是古今中外都一样,无论是怎么位高权重的人,闲下来凑在一起聊天,也是家长里短居多。

方若华一边听戏,一边很随意地夹了菜吃,她们吃的菜都是热的,滋味极好,偶尔还有陛下,太上皇,太后等人赐下来的菜。

这些菜上桌,那所有人都得恭恭敬敬地吃一筷子,不过,味道还是不坏。

只不过,外面露天处,坐得比较远,地位较低的那些勋贵们,官员们,吃进口的饭菜都已经凉得厉害。

“呕!”

水友一看菜上浮的一层白油就恶心的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