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如今话也说不怎么利索,想和姐姐一样读书识字,怕是还有得等。

林家子孙多是才高而体弱,林如海其实还是希望自家孩子身体健康就好,至于聪敏好学,自然不坏,可若是愚笨一些,那也无妨。

一家人自书坊出门,林如海叮嘱黛玉道:“黛玉你且带弟弟回家,爹爹去拜访个旧友,让你娘亲莫要等我吃饭。”

黛玉笑应。

林如海也不让身边的随从小厮动手,便伸手把宝儿送上马车,又弯腰去抱黛玉,他刚把黛玉抱起,腰上的玉坠掉了。

他一低头去捡,正好看到车夫的鞋子,不禁愣了下,蹙眉转头:“阿凯呢?你是谁?”

林如海还没反应过来,那车夫竟脸色骤变,一甩马鞭,马车陡然冲了出去。

“宝儿?”

林如海神色骤变。

黛玉也吓得花容失色。

左右常随根本不曾反应过来,眼见马车就要拐弯消失,林如海一张脸惨白如纸,几乎昏倒。

他林家向来子嗣单薄,他更是人到中年,唯有这一个儿子,要是有所损伤,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就在林如海将将要绝望时,身边的小厮方舟,厉喝一声,狂冲出去,速度竟极快,纵身跃起,蹬了墙壁一下借力,合身扑到那假车夫身上。

马车晃荡了好几下,还在不停前行,林如海心惊肉跳,终于反应过来,抢了匹马上去,快马去追。

一路追出半条街,马车终于撞了两个摊子停下。

林如海和随从侍卫们赶到近期,就见方舟已经把假车夫踩在脚底,正小声呼唤车里的小公子。

顾不得问这歹人,林如海先撩开车门帘,一把把儿子抱在怀里,儿子吓得瑟瑟发抖,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更是出了一身汗。

林如海心知不好,他也是久病成医,孩子们时常生病,一有异动,他都是第一时间察觉。

尤其是他这儿子,体弱得紧,平时精心养着,还是三天两头地闹病,如何受的起惊吓?

“快回府,请陈大夫来。”

陈大夫便是他们家常用的大夫,祖上乃是御医出身,医术极为高明。

果然不出林如海所料,当夜宝儿就高烧不退,浑身冒汗,一直咳得连心肝肺都好像要咳出来,陈大夫开了两副药都不管用,三岁小儿,又用不得虎狼之药。

熬了半日,陈大夫叹息:“若是再不退热,怕是…林大人还是做好心理准备吧。”

贾敏闻知消息,登时便昏死过去,林如海也如晴天霹雳,一时大恨。

眼看林小公子高烧不退,就要不保,方舟迟疑半晌,请见林如海。

他今日拦下马车有功,要不是他,恐怕歹人已经带走了宝儿,以这孩子的身体状况,被人抓走,那必死无疑。

林如海因此对方舟还是有几分赶集,见他求见,哪怕心情很糟糕,还是见了。

“方舟你这孩子,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竟有一身好功夫,好,这回多亏了你,回头你去账房领一百两的赏银。”

方舟忙谢过赏,一咬牙,沉声道:“老爷,小的父亲曾给过小的几丸退热的丹药,前几月小的罹患风寒,服用了几丸,效果极好,不知道,不知道…可否给小公子试试?”

林如海一怔,显然没想到他竟说出这么一番话,不过到底是他的心意,纵然不信一个小厮能有什么好药,他还是叹气道:“难为你惦记着宝儿,好,拿来吧。”

方舟也是有些紧张,连忙把一个正方形,泛着白,不知是何材质的盒子递上去,才恭敬退下。

这盒子有些特别,林如海也有些惊讶,到多少相信这药有些用处。

夜色未深,宝儿烧得人事不知,陈大夫守了半宿,连连摇头:“怕是…唉,大人若还有些法子,尽管一试吧。”

林如海大惊,来回踱了一圈,伸手将方舟所给的药盒子取出,打开一看,里面都是一些小小的,椭圆形透明小筒,里面似乎是药粉:“去问问方舟,这药该如何吃?”

不多时,方舟被大丫鬟携着匆匆而来,直接拿勺子兑了温水,又将药理的粉末取出,和在水中给他灌了下去。

这药灌完,林如海和方舟都出了一头的冷汗。

尤其是方舟,他心中并无底气,幸亏服药不久,宝儿出了些汗,温度竟降了些。

林如海登时大喜,急声道:“可还有这种药?”

方舟一怔。

林如海道:“无论多少银钱都无妨…”

“孝敬老爷事应该的,哪有要老爷银钱的道理,只是我身上是没了…不如我书信一封,问问我爹爹可还有?”

林如海忙点头道:“如此甚好。”

方舟迅速写完信,让小厮连夜送去庄子,林如海看过地址,才想起方舟的父母也是林家的老人。

当初他父亲在时,似乎还对方舟的父亲颇为倚重。

林如海想,既是家中老人,合该好生重用起来,只看方舟的面子,以后不能太怠慢了。

庄子距离林府不很远,小厮又是快马加鞭,大约不到一个时辰,便拿了回信。

方舟一看回信,登时冷汗涔涔,林如海看过也吓了一跳,失足跌坐在椅子上,连道万幸。

那信中,方舟之父将其大骂一顿,道那药其实有些以毒攻毒的意思,并不是所有人都可吃,而且是给成人吃的,给孩子吃一点也不妥当。

幸亏方舟将药吃得差不多,他当时只剩下一颗,药量不大,否则真不知会出什么麻烦。

方肖在信中批评了方舟一顿,又随信捎来三包用黄纸包包着的药粉。

只看卖相,这些药比起方舟的那一份,可是要差上许多。

方舟拆开看了看,又看药包上写的字,迟疑道:“爹爹送来的这种药粉,乃是孩子用的退热药,老爷,您看?”

林如海抹去额头上的汗渍,却对这药的效果更相信几分。

那方父如此仔细,药还有专门给小儿用的,哪里会胡来。

不过,保险起见,他还是请陈大夫过来看过。

只是陈大夫也尝不出什么,到是似乎搁了糖,有些微甜,当然,也有些苦涩。

林如海一咬牙,还是让人喂了药。

这次见效的也果然并不慢,吃下去不久,宝儿就迷迷糊糊地醒来,口中呼喊爹爹妈妈。

林如海老怀大慰,抱着儿子好好亲香了一会儿,完全不在乎会不会过了病气。

他到巴不得代替爱子把病痛全都受了。

当晚,林家这位小公子就退了热,早晨喝了一整碗米粥,口里还喊饿,显然是大好了。

一切尘埃落定,连陈大夫也直呼不可思议。

林如海对方家父子感激万分,打点礼物准备登门拜谢,刚收拾好,无意间看到桌上大梦客的原稿,忽然愣了下。

这大梦客的原稿,乃是前几个月,方洪的书坊组织赈灾捐款时,他捐了很大一笔银钱和粮食,方洪书坊所赠送的礼物之一。

除了大梦客亲笔写的原稿一份,还有一套香露,用雕刻成十二生肖模样的琉璃瓶装着,香露十二种味道,全是淡淡花香,这琉璃瓶也非常精美。

黛玉特别喜爱,时常拿在手中把玩。

香露也就罢了,林如海对大梦客的原稿兴趣很大,里面有不少成书中没有的内容和批注,他每晚几乎都要翻开来看一看。

此时看到原稿,他竟不禁想起方舟父亲送来的那封信。

林如海迟疑片刻,取了书信过来,仔细对比,不禁惊讶,二者笔迹…竟十分相似!

不对,应该说是一模一样。

林如海也未曾与旁人提,毕竟他心中所思所想,未免过于不可思议。

那大梦客是谁?

如今在江南,若是不知大梦客,恐怕连文人圈子也进不来,当之无愧的名士。

若是此人竟是自家的老仆,就连林如海自己,也想给自己浇一盆水,好清醒清醒头脑。

但心中存了这等想法,便迟迟难以摆脱,林如海着人准备了众力,亲自去拜见方舟之父,方肖。

到了庄子一看,林如海心中惊讶。

庄子建得并不奢华,却是屋舍俨然,井井有条。

方肖夫妇在门口相迎,也不知道是不是心里作用,林如海只觉得这两人一身书香,气度恢宏,不说没有半丝仆人的小心,面对他们,简直与面对那些名满天下的名士也无太多不同。

第八百五十四章 进京 (两章合一)

最多,他们夫妇少去几分傲气,多了几分洒脱。

不光是方肖如此,他的妻子,年逾四十,端庄有礼,行为举止都浩然大气。

林如海的爱妻贾敏,已经是不输给男儿的女子,和这位一,到好像还显得差了一点什么。

以至于方肖夫妇待他十分恭敬,他竟有些诚惶诚恐的感觉。

这还真是…唯有当年太皇亲自召见他这个探花,还有第一次去翰林院当差的时候,他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了。

林如海不禁对方肖更是高看一眼。

而且与方父一交流,林如海叹为观止的感觉更深刻。

此人学究天人,常发惊人之语,且还言之有物,绝非妄言,还时常有些高屋建瓴的观点。

林如海很少服人,但这一夜忍不住与此人秉烛夜谈,而也不过一夜,他忍不住将其视为良朋知己,哪里还能想得到一个仆字。

这般人才,他林如海也不敢当做下人。

第二日,林如海亲自操办,让方家贤伉俪在扬州落籍。

便是如此,他尚觉得很可惜,当真是耽误了方贤弟的前程。

如果不是在他们林家当差,那方贤弟必能金榜题名,也许还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一时间,林如海对亡父有了许多和以往不一样的认识,还有猜测。

林家祖也有爵位,只是到他这一代已经没了,他对父亲的认识,一直是他老人家身体不大好,好像大多数时候都是面带忧郁,于仕途也不是很心。

可如今看来,哪里有这么简单!

若是他父亲是个简单的勋贵子弟,那如何用得了方贤弟这般人物!

便是当时方贤弟年岁小,怕也不是寻常人能驾驭得了。

看父亲去世,方贤弟贤伉俪一言不发地退到庄子,再不肯在他面前显露能力,也看得出来,不是所有人都能让这等能人效命。

林如海自以为很有自知之明,他也没想自己能用这位…江南名士大梦客。

如今,已经用不着怪疑惑,字骗不了人,言谈举止也骗不了人,那位名动江南的人,正是眼前这一个,年纪自己小不了一岁半岁,精神却自己旺盛许多的方先生。

自此,林如海与方肖交往越来越多。

方肖也大大方方地借住在庄子,并没有搬离,只是时不时地送些药效和品相都极好的药材,或者各种小玩意去给林家一家子。

相处得久了,林如海也没隐瞒自己知道对方身份的事,方肖到不觉得怪,只是笑道:“林大人怕是有一点误会,唔,说大梦客是我,可不怎么准确。”

“严格说来,大梦客应该是很多人。”

林如海登时愕然:“多人?”

“我师门古时名为鬼谷,如今又叫百家,很久以前到也人丁兴旺过一阵,如今却是弟子寥寥,已经凋零。”

“一直到前些时候,我们师门出了一位又能读懂祖传秘籍的嫡传弟子,继承了鬼谷传承的一些人才开始互通有无。”

“大家闲来无事,讨论门传说典故一类的东西,其李白和他的诗便是一部分,我也是心有所感,把大家的评论分析总结在一起,写出了《李白评析》,干脆以大梦客为名,博大家一笑罢了。”

林如海半信半疑,虽不觉得方贤弟有必要在这方面继续谦虚,可书他读过,总觉得其行很有特点,而且特点统一,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东西,都带着超脱世俗的一点味道。

可若是同门所作,到也不是不可能有相同的风格。

林如海并不是个很较真的人,再说,方肖是他爱子的救命恩人,也是他认同的自己人,又不是敌人,何必追根究底,他怎么说怎么听便是。

只是想一想,若是方肖这样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那还真让人不敢置信!

一晃眼便是一年,林如海与方肖父亲的关系越发亲密,经常带儿女到庄子小住几日,彼此感情越来越好。

早些时候,林如海曾想过给黛玉请一位先生,他给女儿启蒙,发现孩子聪敏过人,可他本身工作极忙碌,教导女儿的时间不多,妻子贾敏的身体也不大好,他实在不愿意耽误了女儿的学习。

有人荐了个叫贾雨村的进士,听说才学不错,只是一遇见方肖夫妇,哪里还需要别的什么先生。

只这夫妻两个教导爱女,便足够这孩子学一生。

林如海看着这几箱子好的山参,悠悠长叹。

“都带,是你方叔的心意。”

他还特意多择了几个丫鬟,让玉儿带去京城。

本来老太君是玉儿嫡亲的外祖母,都是自家亲戚,玉儿去时略带两个侍奉的下人也是了,表示亲香的意思。

可有几个丫鬟是方肖夫妇替玉儿教导过的,十分顶用,玉儿根本离不了,为了女儿,多几个人便多几个人,想来老太君也不会太介意。

说起给玉儿多带几个人,林如海自己这么失礼,全都得怪方老弟。

方老弟住得那庄子,来往的仆从丫鬟个个都是行止有度,言谈举止,颇为不俗,不光如此,竟是人人识字,看容貌看气质,起自己,还有敏儿身边侍奉的大丫鬟,还要出色。

林家虽说是,下人也确实起别人家懂规矩,但也没有奢侈到让每个下人都识字,都如此优秀的地步。

自从看过他们用的那丫鬟,林家的丫鬟也都送去给夏夫人教导过,结果素质也直线升

玉儿身边用的人,那都是个个得用,离了哪个都不痛快。

敏儿去之前,最担心的便是玉儿,如今玉儿小小年纪便离开家里,远赴京城,他宁愿落下些不懂礼的埋怨,也要让玉儿舒舒服服才好。

玉儿身子一好,林如海再不舍得,还是收拾东西,送女儿进京。

官船一入京,雪雁连忙把小姐的大氅拿出来,替林黛玉仔细穿戴好,夏蕊捧琴,桂荷持剑,主仆几个弃船登岸。

码头行人众多,还有好多豪奴操着各种口音,指挥着闲汉们搬运行礼,多少显得有些乱。

林黛玉一时觉得,京城这风景其实不得扬州,但自有一种气势在。

怪不得母亲到扬州多年,还时时不忘旧时时光,说起京城外租家,也是满心的骄傲。

“可是林姑娘到了?”

林黛玉正打算去寻荣国府的车马,听有个清脆如黄莺的声音响起。

她转头看去,只见不远处站着个俏生生的丫头,素色长裙,外面罩了件雪白的兔皮斗篷,耳朵也毛茸茸的,套着个耳套,头只插了银钗,笑容灿烂,端庄可人,神态间却是极为恭敬,一点也没因林黛玉年岁小,显怠慢。

“我家主人猜着林姑娘也快到了,特命婢子来迎一迎。”

林黛玉一怔,登时想起方叔和夏婶婶说,他们夫妇有一师侄在京城,算起来也是她师姐,等她入京以后,两人要多亲近。

“可是方师姐?”

林黛玉目也露出一丝惊喜,连忙快步走下去,一抬头,便见一辆金黄的马车停在码头,左右侍立着,两个少男少女,都是短打打扮,容貌也极是端正秀气。

两个人穿的衣帽鞋袜,虽说过于简单,她却相当熟悉,方叔身边的人,都爱这么穿戴。

虽然这等短打,旁人看来显粗俗,可黛玉却觉得整齐干净得很。

车帘轻轻撩起,方若华冲林黛玉一笑。

大屏幕,无数水友先是一静,紧接着爆炸一样刷屏,无数的惊呼,加飘红的打赏。

“林黛玉!”

“竟然是林黛玉,还真是好林黛玉啊啊啊啊啊!”

方若华:“…你们能看出什么?”

黛玉今年才六岁而已,六岁的小姑娘,能看出那倾国倾城貌?那不是说笑呢。

“但是,她是很黛玉!”

一群水友还是惊叹,六岁便如此秀丽可爱,一身书香气,连两颊略显病态的晕红,也是极可爱。

说话间,黛玉已经莲步轻移,走了过来。

方若华顾不得和水友们逗咳嗽,下车相迎,轻轻挽起黛玉的手,一笑:“我算着日子,妹妹也该到了。”

黛玉脸颊一红,心只道,这位姐姐果然是她想象的样子。

爽朗坚强,举手投足落落大气。

虽然是初见,可二人却是神交已久。

黛玉随方叔读书时,方叔经常会把方师姐做过的功课拿来给她看。

她是深深拜服,每每细读,都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两个人便这般渐渐熟悉起来,几乎每隔几日都要通信。

读了些什么书,写了哪些功课,新得了谁的字帖,练字有什么心得体会,简直无所不说。

虽然没见面,可黛玉是真真把这位师姐当成良师益友,在心里觉得亲近的很。

“来,车,我送你去荣国府。”

方若华握着黛玉的手,只觉好似握着一块美玉一般,心滋味也是相当不坏,牵了她车,笑道,“真舍不得把你给出去,要是待得不舒坦,给姐姐送个信,姐姐立马点齐了兵马,去贾家抢了你出来。”

黛玉登时莞尔,小脸一片通红。

贾家的丫鬟仆妇本在码头等着,已经看到林家的船靠岸,只是还没迎过去,见林家的小姐了旁人的马车。

几个丫鬟婆子都愣了愣,连忙追过去,那边便过来一个俏丫鬟,打扮得极为体面,说话间到显出几分傲气。

“我家真人会亲自护送林姑娘去荣国府,你们人太少,姑娘的东西多,且用不你们了。”

“你!”

贾家的婆子蹙眉,心下着恼,刚想说话,周瑞家的一把给拦住,轻轻摇了摇头,客客气气地道:“那可当真是劳烦真人了,是小的等想得不周到。”

别人可能认不出来,但周瑞家的经常替王夫人在外头办差,一眼认出那边的车驾乃是御赐的车驾。

整个京城,也只有几位王妃,另外是皇宫旁边的幻真观的观主方真人能坐。

这幻真观他们可得罪不起。

别看这些年,这座道观内情外人所知不多,也不见观内有大动静,但年头当今陛下还亲往道观,尊那观主为明道真人,要不是那个方真人坚辞不受,她是本朝国师了。

前些时候有几个王孙公子不知何故在幻真观闹事,惹恼了方真人,为此还被下了狱,谁求情都没用,很是吃了一番苦头,还连累家里大人让陛下大骂了一通。

反正从那之后,京里的世家大族都知道幻真观方真人不好惹。

“怪,咱们表姑娘怎与幻真观扯了关系!”

周瑞家的虽说心下怪,却还是匆匆派出人手,快马加鞭回去报信。

像她这般受主人重用的下人,哪个都知道些轻重,最会看人眼色,何等样的人得罪不起,他们可是非常清楚。

方若华却是一路带着黛玉慢行,逛完了大半个京城。

“朱雀大街这家古玩店,还有这家房四宝,都是你方叔和你爹合伙开的,你爹分别占了七成的份子和四成的份子,掌柜的是稳重人,在京城人面也熟悉。”

方若华一路闲聊,简单给黛玉介绍下情况。

“等你安顿好,再细细了解,以后这账目一类的,都要交给你看了,让夏蕊和桂荷也都跟着学学,也好能帮得你。”

黛玉郑重应了,她其实正对数学这一类知识感兴趣,如今能实践一番,她还是极乐意。

方若华轻笑,对大屏幕那些杞人忧天的水友们一点都不想搭理。

这帮人都觉得黛玉对仕途经济完全不感兴趣,毕竟那可是林黛玉,但实际,黛玉是极聪明的姑娘,对很多事情还都有好心,她不看重钱财是真,对学习管家理事,却是半点都不介意的。

或许在书,黛玉离家到贾府,没人教她这些,她也便入乡随俗,让自己变得更不感兴趣了。

“我几乎隔几日便要与你方叔和你夏婶婶通信,你若要跟林大人通信,让人给我捎个信,我一并给你送过去。”

黛玉心一松,笑道:“幸亏有师姐,我还正愁怎么和爹爹联系。”

贾家虽说是外祖家,可到底不是林家,她并不愿意只为送一封信,去麻烦舅舅。

第八百五十五章 踏实(两章合一)

方若华慢慢悠悠地陪着黛玉逛完了该逛的地方,话也说得差不多,才把黛玉送去宁荣街。

“若是有私密话,不想让贾家的人知道的,要跟林大人说,只管送信给我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