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的宅院,我这两年一直帮着修整,闲来无事时,可以多去走走。”

“还有,我给你准备了两个擅长做扬州菜的厨子,你带过去,也别觉得麻烦了贾家,自己身子骨要紧,听你方叔说,你到如今饭量还是让人发愁,一点不对味都不愿意下口,你这胃也还要好生养着,吃药总比不过食补,到底还是好好吃饭要紧。”

方若华一时觉得,自己有说不完的交代想告诉林黛玉。

眼前这个弱质纤纤的小姑娘,稚嫩的,可爱的小美人,对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书中的女主角,中国人少年时的梦中情人,那更是个有血有肉的小朋友。

两个人通信多时,神交已久,方若华可以说,已经把这孩子当做自己的好友和可爱的晚辈看待,这世间如此寂寞,能有一个知心人都不容易,合该好好珍惜。

黛玉更是感动,虽说脸红嗔道:“妹妹哪有那么贪嘴!”却还是一一应下。

一路走到荣国府门前,方若华才笑道:“反正你如今在京城,时常都能见到面,相说什么话,以后慢慢说也不迟,不好让贾老太君久等,我还是快快放人为好。”

黛玉莞尔,推开车门要下车,方若华又取了一个特别精美的小箱子给她。

“贾家有几个姑娘,别看他们家的男人不怎么样,女孩子却是集天地灵气于一身,个个都好,这是我给你准备的一些小玩意,拿去送手帕交玩。”

“还有,我特地给你打了些金银葫芦,瓜子,还有各种小玩意,让桂荷帮你拿着,她知道该怎么用。”

方若华虽然没怎么用心读过红楼,但那本同人小说还是看过,说是贾府的下人们惯常会看人下菜碟。

可那是贾家,黛玉又不能去整顿贾家的下人,多准备些零散银子作为赏钱,总归能让人少说些小话,少让黛玉生气。

这气最为伤身,舍钱换个好心情,那绝对是相当划算。

黛玉向来聪慧,脑子一转,便知道她的意思,眼睛里隐约露出一点泪光,轻轻唤了声:“师姐!”

这世上,除了爹爹娘亲,能有几人像师姐这般待她!

林家下人们规矩严,黛玉年纪又小,还真没有专门学过打赏这本事。

虽说依依不舍,可贾家开了侧门,贾琏匆匆出来迎接,方若华还是赶紧放了人,目送黛玉进入贾府。

却说贾琏匆匆赶来,一出大门,抬眼就看到明黄的與车,金色的流苏在阳光下色彩艳得不可思议。

他登时明白,这的确是那位京城炽手可热的方真人,自是不敢怠慢,连忙迎上前去,殷勤问候,邀请其入府。

如今毕竟不是老国公在的时候了,家里固然还端着国公府的架子,但其实在京中,大约也只能算是二等人家。

人家幻真观可不是一般的道观,人家那位方真人,也是能随时通天的人物,怠慢不得。

贾家连宫里的内宦都要供着,哪里能得罪了这位幻真观的主人。

想到此,贾琏越发的恭敬。

方若华却只客气道:“一会儿还要去宫里,便不进去了,改日再去拜见老太君。”

说完便调转车头而去。

贾琏一直恭恭敬敬地目送车驾走远,这才擦了把汗,叹了口气,“回吧。”

说完,他又忍不住驻足,静静看了半晌。

像这等陛下赐下的與车,那简直和陛下的车驾亲临也相差不远,按理说左右车辆行人见了需要自觉回避,还需下轿下车。

只如今几位有幸得了陛下恩赐的人,都比较低调,不是那等张扬人,规矩才松散些。

即便如此,贾琏心里还是把对这位表姑娘的重视提高了好几个层次。

想到刚才见方真人,连同下人丫头,服饰简单,都是素色的衣裙不说,首饰也都是寥寥几样银配饰,必是怜惜表妹丧母…他得赶紧提醒自家媳妇一声。

想着,贾琏便忙转头进门。

方若华坐在车上,靠着引枕闭目养神。

一群水友却是嗷嗷叫:“名场面,黛玉进贾府可是名场面,三妹,我们想看!!”

方若华:“…”

看来这红楼的魅力不小,这帮家伙以前都不怎么爱说话了,如今说得到是极热闹。

方若华摇摇头,却还是放了摄像头进去。

一来,水友们要看,她又不是满足不了,便让他们看便是。

二来,若华的确有点担心黛玉。

但她确实是有些事,也不怎么想现在贸然进贾府,毕竟没多少交情。

以后黛玉要是待得长,到免不了要打交道了。

那群水友嗷嗷叫着去追看林黛玉,方若华也省心,先去宫里转了一圈,给太后娘娘留了一盒子新药丸。

出了宫门,方若华便去书坊拿了新定的几套书,还把其中一套直接送去荣国府,这才回去休息。

她也有些累了,回道观后,略用了点粥米,洗漱一番便早早睡下。

第二日一大早,方若华睁开眼,照例翻了翻大屏幕上的内容,这一看,登时无语:“…你们简直…个个都是偷窥狂啊!”

因着黛玉初入贾府,方若华也是难得开直播开得时间长一点,直接开了一宿。

可她万万没想到,这帮水友就着黛玉的睡颜,有一句没一句地讨论了一晚上,屏幕上的字幕层层叠叠,都铺展不开了。

“三妹,你不懂,这里面能看得东西很多很多,大家看到的东西,也是极不同。”

“…你们是不知道,初见林黛玉,因着她年纪小,我体会还不深,但昨晚在贾府,却着实看到了什么是四系非喜含情目,似蹙非蹙笼烟眉,也才知道什么叫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没错,以前读红楼,以为自己能体会得来,现在看,以前体会的谬误大了,差距远矣!”

“你这个林黛玉,才是真正的林黛玉,年纪虽小,仪态已成,骨子里的东西,不因年纪而改变。”

虽然这一小部分水友,全是善意,也是真心喜爱黛玉,方若华还是觉得,幸亏摄像头比较智能,不能让水友看的东西肯定是不拍。

以前没想那么多,看来以后还真不能随便在自己人身边扔摄像头,未免太不尊重别人的隐私。

水友们当时拍戏,她却不能仗着人家不知道直播间这种玩意,就太肆无忌惮。

拍拍公开场面的东西也就罢了,人家的私事,还是少拍。

又不是打仗期间,要探情报,窥军情。

关了直播器,方若华把新配好的药丸找人送去给黛玉。

这会儿,林黛玉刚醒来不久,拥着被子歪在榻上,到觉得身上懒懒的,到是咳嗽稍微好了些。

大约是路上赶得太急,受了些风,初来京城便又犯了旧症。

幸而桂荷这丫头照顾得精细,今儿一起身,觉得肺里舒坦了些。

“该给外祖母请安去了。”

黛玉吐出口气,撑着坐起来,靠在枕头上喘口气。

夏蕊听见动静,连忙端了一盏薄荷水,给自家小姐漱口。

那边桂荷手脚麻利地把寝具都收拾妥当,忍不住特别珍惜地摸了摸自家小姐的被子和褥子,笑道:“摸起来还真是热的,不光如此,还特别轻便,自从咱们小姐换了这一套寝具,还真是挺管用,以前晚上总惊醒,睡不安稳,这几天却是再没折腾过。”

林黛玉也一笑,目光在自己手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上留连。

从床单,被褥,再到枕头,都是师姐替她换的,据说是一种特别的蚕丝做成。

因这蚕在养的时候,吃的东西都经过特殊调制,它吐出来的蚕丝,天然带着一股热气。

而且这热气能始终维持在让人最舒服的程度,冬日用最神妙不过。

茶杯看起来是极简单的白瓷,其实也有些不一样,用它来装水,入口回甘,自带一股茶叶的香甜,还是极好的茶叶。

林家当然不缺茶,贾家也不缺,可这杯子,的确是件稀罕物。

寻常在屋里穿的寝衣,鞋袜,挂在床头的香囊,避蚊蝇的木头挂件,随手把玩的与手炉同样作用的手串…

都是些常用的东西,可处处能见到用心。

就说这手串,据说是什么鸽血红宝石的,雕刻极为精美,从各个角度看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而且,触手温热,冬日里拿在手中,简直能从掌心一路热到心窝里去。

京城的冬日再难捱,林黛玉到觉得,她也能过得极为容易。

有师姐在京城,她心里踏实多了。

就说昨日,她那表哥忽然发痴,又是摔玉又是胡闹,换了以前,她必然要多思多虑,伤心难过许久。

但她这回却只是惊了惊也就罢了。

确实如师姐所说,这人与人性子不同,别人有些怪诞行为,莫去理会便是,千万不可把罪过往自己身上揽,否则这人生就未免太累,也太苦。

林黛玉越发觉得,师姐待她的情分,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方若华要是知道黛玉的心思,一定很得意。

其实她送去取的东西是好,还花了大价钱,可这都是水友们明摆着说出来,大家伙打赏她,务必要她给黛玉无微不至的关怀。

唔,哄黛玉小美人高兴,当然不是什么苦差事,方若华做得也挺开心。

目前来看,算是成果斐然。

作为成果的黛玉,好好收拾齐整,便去给贾母请安。

夏蕊和桂荷都很有默契地退一步,让紫鹃扶着黛玉前行。

紫鹃心里明白,也松了口气。

昨日老太君把她给了小姐,毕竟是长辈所赐,自然不好怠慢,也让她做了大丫鬟。

可紫鹃看得明白,小姐身边并不缺人使唤。

夏蕊瞧着容貌不出众,人也低调,似乎不是特别伶俐的人,但小姐抬手是想要什么,何时要饮茶,何时想读书,她都清清楚楚,总能让小姐舒舒服服,偏偏还显不出她来,有时候她立在屋里,大家都很自然地忽略掉她这个人。

但这种不着痕迹的体贴和没有存在感,才真让人佩服。

至于桂荷,十分活泼可爱,瞧着好像年纪小,不稳重,可她掌着小姐房里的钱箱不说,做事风风火火的,却是真利落,小姐一有事,就很习惯去交代她来做,想来,桂荷也是小姐心腹中的心腹。

小姐身边显然已经有了得用的大丫鬟,不知道她…还能不能得小姐的青眼。

出了门,紫鹃就把杂乱的心思收了,她如今最要紧的便是好好伺候小姐。

林黛玉出来请安时,贾母也是刚醒来不久,看到黛玉过来,也是一脸喜意,抱着她好生亲香了半天。

三春也联袂而来。

刑氏,王氏,李氏还有王熙凤也没差几步。

到是宝玉今儿被他爹爹给赶去家学,贾母心疼他,也不许他早起,请安就免了。

众人进了门,拜过贾母,王熙凤看到黛玉,上下打量了几眼,便笑:“老太太房里的水土就是养人,孙女瞧着,林妹妹的脸色可是见好了不少。”

贾母大笑,还赞夏蕊等几个丫头,“你们伺候的好,都是好丫头,以后也要好好照顾我的玉儿。”

夏蕊几个丫头都齐齐应是。

几人说话间,鸳鸯撩帘子进来,低声道:“老太太,幻真观的方真人遣人送东西给表姑娘。”

黛玉惊喜回头:“师姐派人来了?”

来的是杏儿,进门盈盈拜倒,见礼过后,便对黛玉笑道:“林姑娘,我们姑娘新得了一批书,还有几张纸,说是用着还好,让给林姑娘送些来。”

林黛玉并不多客套,只让夏蕊拿了自己的两份字帖递过去:“师姐说最近想练练簪花小楷,可总练不好,妹妹以前得过几张字帖,你拿去给师姐瞧瞧,可还中意。”

贾母笑看着黛玉一派大气地与人交谈,一时也没说话,待幻真观的人走了,才笑问了几句黛玉和幻真观主人的交往情况。

知道方若华算是黛玉半个师姐,两人颇有缘分,也不禁有些感叹。

她这个玉儿像她的敏儿,天生就讨人喜欢。

第八百五十六章

林黛玉在贾家住下,虽说生活上总免不了有些不习惯的地处,衣食住行,饮食起居,到底不如家里自在。

可夏蕊和桂荷都贴心得很,照顾她照顾得极好,如今有三春姐妹做伴,又能时常见到师姐,师姐送来的厨子擅长烹饪扬州菜,饮食方面渐渐也好了许多。

还能经常与爹爹通信,外祖母又疼爱她。

林黛玉在京城的生活,就这般渐渐变得平静。

方若华见这小丫头还算自在快活,也就暂且歇了把她从碧纱橱搬出来的心思。

黛玉毕竟年纪小,贾母是她外祖母,要让她住得近便些,也不是不合适。

反正也就只有这一冬,等开春必然要搬的。

只是有一点,黛玉连着几日跟方若华通信,十句话里,到有七八句要提到她那个纨绔表哥,看话听音,显然对这位贾府的宝贝疙瘩,还是满喜欢。

那群水友一边嗷嗷叫着欣赏林妹妹如今便显清秀有风骨的字迹,一边又气得叫嚣,让三妹赶紧把贾宝玉那块破石头从黛玉身边搬走,无论如何要拆散这段双玉情缘。

这帮子水友,无论男女,只要是黛玉粉,竟有七成不喜欢贾宝玉。

方若华:“…”

棒打鸳鸯这等事,她可做不出来。

最多,她会保护那个小姑娘,尽可能地不让她受伤害,可感情是很私密的事,外人终究不好插手。

人人道贾宝玉不好,纨绔高粱子弟,可他纵然确实天真,坏毛病一堆,没有担当,还不大能适应这世事,但方若华却并不讨厌他。

黛玉现在还小,讲什么爱情,都还太早了些。

如今方若华想做得,到是让黛玉立住了,只要自己知道爱惜自己,那不论将来如何,黛玉都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要是她果真喜欢宝玉,两个人也不是不可能。

贾宝玉固然有种种缺点,但人活在这样的现实里,谁能没有缺点,便是真给黛玉找个什么王爷,或者什么才高八斗的才子,难道就能保证对方没有缺点?

就说康亲王,在朝在野,都是相当靠谱的人,世人也皆知,他爱重嫡妻,是个好男人。

可这个好男人,身边还有两个同房丫鬟。

现如今说男人洁身自好,说的便是这人不在外头偷腥,说男人对妻子好,说的就是他不让妾室压妻子一头。

世事如此,徒呼奈何,方若华自己能一辈子不想婚姻之事,却不愿意鼓动黛玉也有这样的想法。

还有那些水友们特别认真严肃地给她出主意,让她带着黛玉入江湖。

还说什么江湖人比那些世家公子更适合林妹妹。

方若华简直不知该说什么。

先不说林妹妹这么一个钟灵毓秀的漂亮女孩子,通身灵气,何苦一门心思只想着她的婚事?

再说,这帮人只看到了江湖人的浪漫和自由的地方,却没看到江湖人的苦。

餐风露宿是寻常,刀口舔血,到处是险恶,黛玉要是有别的机缘,自己走进去也就罢了,可她却是不愿意主动引导。

方若华都还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幻真观观主,哪里能推人家小姑娘入火坑?

水友们也只好叹息,说上一句三妹真是越来越不贴心,连看个直播,也不让大家伙如意。

方若华的事情多得很,也没功夫整日陪水友们逗咳嗽。

这日,她正和宇宙商城一位前辈请教修行中的一点疑难,她家大百科特别有灵性地主动冒出来让她做笔记,康亲王就登了门。

方若华连忙起身迎接,笑道:“王爷可是稀客。”

幻真观在整个京城名声都不小,世家大族,皇室勋贵,时不时都要来求药。

唯独康亲王,从没有主动到过这儿,除非是陪皇帝他们。

康亲王轻笑,大大方方地道:“以前总要避嫌,你知道,灵儿性子莽撞,说风就是雨,我总不能让她不安。”

方若华莞尔,到不觉得康亲王这做法,对她有什么冒犯,相反,以前总觉得这位王爷也没那么痴情,现在看来,以此时对男人的要求,他应该算是很尊重妻子了。

闲笑了几句,康亲王似乎略带了一点愁绪,坐下迟疑片刻,问道:“世间当真有神仙么?”

方若华一愣,想了想才道:“应该是有的。”

虽然这本红楼同人里没有写到,可红楼梦这本书中,的确是有神仙存在。

不光如此,方若华在此多年,也时常能听到关于神仙志怪的流言,偏偏这些流言,听起来都有几分真。

最重要的佐证,方若华能修行,所以说,这里至少也存在修行的人。

那些人,大约也能当得上康亲王口中的神仙了。

“灵儿最近有些不对劲。”康亲王叹了口气,“她的容貌越来越好,长得越来越年轻,去年眼角眉梢间还长了些纹路,今年却是容光焕发,我说不出来,可她就是与以前不一样了。”

方若华愕然,差点想去翻书,但转念一想,每次她到一个小时空,所谓的剧情就都不怎么起作用了,如今还不是一样。

无论书中的种灵是个什么模样,现在在京城的这一个康王妃,才是真正的种灵。

“变年轻有什么新鲜,我的焕颜丹,就能让女人年轻漂亮。”

“不是那么回事。”

康亲王蹙着眉头,也不知该去怎么形容那种变化。

“焕颜丹的效果我常常见到,太后娘娘是每个月都要服用一次,根本离不开,可灵儿给人的感觉,不像是用了焕颜丹…要不是我太熟悉她,她是我的枕边人,我都要怀疑…”

妻子真真正正地换了一个人。

“算了,也许是本王想多了。”

也许灵儿只是有些奇遇。

谁能说神仙不存在?她也许是真遭遇仙人,吃了什么神仙送的灵丹妙药?

康亲王摇了摇头,略带几分歉意,“是本王孟浪,其实不该因为这些胡思乱想,就跑来找方真人的。”

他略坐了片刻,拜过三清,便起身离开。

方若华好奇了下种灵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因为她是正经的女主角,所以真会有什么奇遇,便放下了。

自己的修行还总觉得时间不够,精力不够,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光是挑起来便眼花缭乱,哪里还有时间去管旁人?

结果没过多长时间,京城就出了一件新鲜事。

康亲王妃竟然与康亲王和离。

王妃带着嫁妆回了家,听说是王爷亲自送的,而且还主动又给了王妃一份嫁妆,只说是王妃若再嫁,他便是王妃的娘家人。

自开国以来,何曾出过这等新鲜事。

被休的王妃没有,和离的也没有,主动和离的,那就更没有。

以至于,一开始京城很多人都怀疑是王妃做了什么恶事,康亲王休了她。

直到康亲王主动登种家的大门,还光明正大地说将来前王妃再出嫁,他要出一份嫁妆的话,京城的老百姓们才真相信——他们大殷朝的实权王爷的媳妇,甩了他跑了。

一时间京城上下议论纷纷,杏儿她们也八卦了好几日,私下里还感叹:“做女人做到种大小姐这份上,那真是…有点让人羡慕。”

虽说女人提起和离心里都怕,可碰上一个你主动和离,还要护着你的男人,那真是三生有幸。

方若华一开始没当回事,还是水友们一提醒,她忽然想起来——种灵还会嫁给林如海吗?

结果没过几日,就有消息说,皇帝有意为种灵和巡盐御史林如海做媒。

老百姓们到是不知道这样的消息,只是在勋贵皇室中流传而已。

种灵身份特殊,又是这么个当口,她的八卦,总是传得很快。

荣国府

贾母今日和南安太妃聊天,就知道了这么个消息,一时不免忧心忡忡。

她既担心林如海另行娶妻,还是这么个…人物,会对玉儿有影响,更担心林如海会与贾家生分了。

“敏儿去了,我也不是拦着女婿娶妻,只是…”

贾母摇摇头,“唉,可怜了我的玉儿。”

这个种灵,可不是盏省油的灯,当初她初嫁康亲王,新婚之夜就立下大功,救了睿亲王妃等贵人。

后来传闻,她登台祈雨,解了京城附近的旱情,老百姓们为此都称她为活菩萨,家中供奉起长生牌位,对她极为推崇。

这事后来又有反转,说登台祈雨的不是康亲王妃,而是如今幻真观的方真人。

真真假假,传言纷纷,到也说不大清楚。

不过,这几年此人忽然变得低调了,听闻公主,郡主举办的诗会她也不去。

王妃命妇们的聚会,她也不露面,而且…

贾母若有所思,而且,她总觉得,这个前任康亲王妃似乎有一点古怪。

按说不应该,可她在那些皇亲显贵们之间的口碑,竟似乎不大符合她当初出的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