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真观里有她在,洛风这几日也在观内养病,护卫们的身手都好,武器还先进,把黛玉安置在自家,总归安全得多。

可也不好总把黛玉拘在屋里不出门,在贾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便罢了,离了那地方还不能松散松散,未免太憋屈。

这日,难得有了点阳光,方若华便带着黛玉到庄子里玩。

她有一个温泉庄子,当年托睿亲王妃的关系买的,除了能泡温泉,还种了不少菜,冬日里这些菜一出来,便被京城各个大户人家预订了去,一冬天赚的银钱,到比一年里其它时候加起来还要多些。

冬日里给自家庄户发补助,救济个把灾民,她这温泉庄子可给卖了大力气。

方若华给自己和黛玉都换上方便行动的衣裳,又一人踩了一双厚厚实实的棉鞋,镶嵌了实木的底子,外面是处理过的兔皮,暖和的很,水浸不透。

穿戴齐整,就沿着庄子里一块块绿油油的菜地边缘慢悠悠地走。

一干水友看黛玉的扮相,脸色都变了,好几个水友差点忍不住破口大骂。

“三妹,你要把我们家的世外仙姝怎么样?”

“林妹妹,我的林妹妹…你自己是个糙汉子就算了,千万别坑害我们家妹妹,哪怕是冬天,大中午的阳光也足,让美人娇嫩的皮肤上留下印记,我回头拆了你家去!”

“吵吵什么,下地的林妹妹也很漂亮可爱!”

“没错,晒黑了的林妹妹照样温柔迷人。”

“粘了一身泥土的林妹妹…我说不下去了。”

方若华:“…”

这一竿子戏精,还挺来劲。

事实上,她也没让黛玉离菜地太近,正经种过菜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真让黛玉就近观察菜农是怎么种菜的,她都担心从此以后,林妹妹会再也不肯吃蔬菜了。

真养出一个无肉不欢的林姑娘…

不是红楼粉,没怎么正经读过红楼梦的方若华,也会想找块豆腐一头撞死了事。

“…黄堂父母,倚娇痴惯习如愚,刚打的秋千画图,闲榻着鸳鸯绣谱,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

黛玉正踩在水池边看水里几只野鸭子嬉闹,就听不远处有人唱戏,抬头一看,见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女子。

她心下登时有些意外,这女子的唱腔优美,吐字清晰,一举手一投足都极有风情,可衣着单薄,蓬头垢面,看形容到有些疯疯癫癫似的。

方若华叹道:“她是去年随人逃荒逃到京郊,听与她同行的人说,去年山西那边闹灾,官府粉饰太平,竟隐藏不报,等朝廷知道,已经出了好些人吃人的惨剧。”

“这女子三岁的小女儿,让她丈夫换给别人吃了,从此她就发了疯,奔出家门四处游荡,幸而同乡有一大族心善,和这姑娘娘家有一点渊源,也还有些善心,便一路给了一口饭,带着她逃难过来。”

黛玉听得神色暗淡,一时也不说话。

她到底是富贵锦绣中养出来的娇女儿,此等人间惨剧,总不会有人说给她知道,可这些日子时不时遇见,不免心情低落。

水友们:“…”

似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出来有一阵子,黛玉身子骨还有些弱,方若华也不想她在外面吹风时间太长,牵起她的手便回屋去。

“玉儿也帮我管了好长时间的家,论这算账管家的本事,寻常管事都比不上我们玉儿精细,现如今,你爹爹托我帮忙照管的铺面租赁到了期,就在东大街上,地段很好,不如玉儿你和小姐妹们商量商量,看看想不想做个什么生意来玩,只当打发时间,到也不在意亏不亏,赚不赚,赚了你们小姐妹分,亏了我贴补上,就当给你们零花钱用。”

黛玉略微沉吟,就点了头。

她其实本不是完全不知民间疾苦,最近在外祖母家暂居,看着贾家上上下下一干主子都奢靡得紧,虽说不好对外祖母家的规矩指三道四,心中也时时有所不安。

如此靡费,便是有万贯家资,如何又能受的住这等烧法?

早些日子还听说贾家好些下人的工钱,总有迟发的时候,显然如今已经有些紧张。

黛玉自己还好,她来京时,爹爹给她准备的银钱足够使唤,哪怕她手头散漫,也花用不尽。

但以贾家下人们的习气,寻常主子要个茶水点心,都得多给赏钱,否则便推三阻四,家中也就宝玉无人敢怠慢,有什么好的都先紧着他,诸姐妹们,手头都免不了略有些拮据。

若是经营个铺子,做点生意,赚些银钱,也能给姐妹们傍身。

方若华见黛玉问起生意经,考虑得颇为全面细致,不禁一笑。

以往她看过几本旁人写的红楼同人,多是说黛玉不通世故,不注重钱财,但现在她与有血有肉的黛玉小姑娘相处久了,却发现这孩子确实不特别爱财,但并非不知道人在世间,没银钱不好生存的道理。

她自幼被充作男孩儿教养,虽则年纪尚幼,其实于经济民生,也有些见地。

黛玉如今行动力就强得很,考虑妥当,便下帖子邀请三春姐妹过来商议。

对此事,探春最积极,迎春只是听着,随着姐妹们行事罢了,惜春别看年纪小,竟是极感兴趣,人都少了几分清冷,叽叽喳喳和黛玉,探春几个商量做什么生意好,兴头十足。

各个掏出私房钱,三十两,五十两的来入股。

几姐妹商量许久,还是黛玉出的主意,做些胭脂水粉,钗环首饰一类女儿家的生意。

三春也都觉得好。

方若华听了也点头,笑道:“我那有两个暖房,还有一个庄子,各种花卉都有,你们姐妹尽管拿去用,只以后我的胭脂水粉就由你们免费供应。”

黛玉失笑,到是似模似样地应下,还学着幻真观的一应做派,认真拟订合同签了。

一干水友:“林妹妹牌胭脂多少钱?要多少我给多少,来一盒嘞!”

方若华浏览了下弹幕,觉得自己说不定能靠黛玉发家致富。

玩笑话不提,方若华是真觉得黛玉几个姐妹做点女孩子们的生意挺不错。

一来林家和幻真观都有庄子专门种植各类花卉,原材料不缺乏,匠人都是现成的,家里也有胭脂水粉的各种方子,方若华还能提供宫里的秘方,做出来后,质量定比寻常的脂粉要好。

钗环首饰也是如此,以她们的眼光见识,设计的首饰必然不俗。

且都是大家闺秀,哪怕交际不多,彼此都有几个手帕交,等制成了送一波样品出去,哪里会少生意?

再来,若是做出来当真就生意不大好,只给自家用也使得,总不至于亏损。

贾家光是胭脂水粉这一块儿,采买上就不少花钱,老太太肯定不会亏待自家的孙女,真用了她们姐妹们的胭脂水粉,也不会叫女孩儿们吃亏。

方若华笑了笑,自己虽然不掺和,到是指点黛玉:“既然决定了要做胭脂生意,最好提前有个计划,做做市场调查,做事,总该做到心中有数。”

黛玉若有所思,半晌点点头,果然和姐妹们商量后,聚拢了身边的小丫头们,吩咐她们去京城有名的胭脂铺考察。

眼下这时代,诸位小姐不好抛头露面,年纪大的丫鬟,也多是当副小姐养的,也不好上街乱走,到是幼年的小丫头不在意这个。

的确,小丫头们跑一圈下来,各种情报汇总到案头,黛玉把从方若华那儿拿来的调查表填填改改个几次。

几个女孩子心中都觉得有数了许多。

以前只是大体觉得自己做这生意能行,可大部分都是想当然,如今就开始考虑会遇到的各种麻烦和困难,遇见该怎么去解决等等。

最后决定,一步步来,先开一家胭脂铺,打响名气,越是生意好,做出牌子,再继续开首饰铺子,或是成衣铺子。

黛玉把所思所想,整理成册,一条条细则,看着便详细全面得很。

一手清秀的簪花小楷,把一干水友迷得不要不要的,都炒到一千五一张字了。

幸好方若华有节操,没真把林妹妹的字拿出去卖。

贾母见几个丫头忙得厉害,一早听说她们要做生意的事,也是一笑应了,吩咐道:“只让她们几姐妹玩吧,反正都有月例,就让她们拿自己的私房钱操办,以后我房里的胭脂水粉,都用几个丫头做的。”

一家子人纷纷应是。

几个姑娘便更劲头十足地忙活起来,出主意画设计图纸,盯着匠人做出样品再行修改,招募店员,按照方真人的说法,这些店员们还要经过培训。

成品的样品出来,再由惜春照着画所谓的宣传画。

宣传画一开始还是方若华随手画出来给她们看的,极为逼真,立体感十足,栩栩如生。

惜春看了,喜欢得不得了,特意从方若华这里讨了本教此等技法的书,仔细研究,她底子好,没多长时间便画得似模似样。

探春题字,惜春作画,每日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玩,一时就不免冷落了贾宝玉。

贾宝玉是惯常在后宅厮混,最喜欢和女孩儿们玩,如今姐妹们不来找他,他过去也找不到人,尤其找不到林妹妹,心下自然很不高兴,在贾母面前,撒娇卖痴地痴缠不休。

闹得三春她们没法子,只好应下也带他一起。

黛玉失笑,心想要是二舅舅知道,怕是表哥又逃不过一顿打。

只目前来说,贾母宠着,由着宝玉胡闹,家里人都帮着隐瞒,二老爷贾政一时还不知,他这个蠢儿子不光不好好念书,还当真和女孩子们厮混到一处,正经做起胭脂来。

说到宝玉做胭脂,速度虽然很慢,过于精益求精,但做出来的质量的确很高。

就是正经的匠人,根据宫廷秘方所制的上等成品,也没有他做出来的细腻好用。

黛玉想了想,干脆就把宝玉做得这些着重包装,用上好的木料,找最好的匠人精雕成盒子来盛,准备放在店铺里限量销售。

就这般,虽然忙乱了些,连起名字都是几姐妹各自随意写,抓阄所得,只叫——‘玉园春’,但总归姐妹们分工合作,竟赶在年前把店铺开了起来。

开业仅十余日,生意便十分好,尤其是宝玉特制品,听说不知怎么送入公主手中,公主用过都夸赞了两句,一时京城贵胄,争相抢购。

只宝玉做胭脂向来随性,只由自己的喜好,每一款都独一无二,想买重的都没有,数量也少,一时间有价无市,到让姐妹们小小的胭脂铺成了名。

不过新开张,在京城中,人们提起胭脂铺,玉园春的名气竟然也和那些老字号相差无几。

一月下来,三春竟各自分得六两半的分红。

别看数量好像不多,但这只是刚开始,而且真算起来也不少,若在民间,只这些钱养活一大家子也尽够了。

这日,黛玉正在幻真观的书坊陪方若华读书,贾家就派了个管家来接她,说是家里来了客人,是二太太的妹子一家,举家进京,如今快到贾府。

贾母想着都是一家子亲戚,便让黛玉也回去见一见客人。

黛玉闻言,连忙回了方若华,方若华想了想:“外面天冷,最近也不太平,我让茂才带着人送你回去。”

第八百七十九章

黛玉向来不怎么会拒绝师姐的好意,便点头应了。

方若华点了二十人的护卫,人人配上弩弓,送她回贾家去。

说起来,虽说外地也有豪族养家丁护院,但养的护卫能用弩弓,还是在京城,那真是天字第一号,独一份,便是睿亲王这等备受万岁信任的亲兄弟,亲王府的护卫也无此殊荣。

方若华有这等特权,是因着一桩事,得了陛下特批,且她替那位陛下‘研究’出许多兵器不说,甚至还装备了一支火枪兵,让那位大佬颇为满意。

即便如此,方若华的火器一类也不敢在京城乱用,在城外用一回,都要提前报备,而且,她心里也很清楚,想要保留这点特权,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分寸,不能指望封建时代的统治者真变成吃素的小绵羊。

黛玉一走,方若华也收到方肖和夏芬的信,说是他们救下了香菱。

方若华苦笑,她都几乎忘了,还有甄英莲一事,主要是她看的以种灵为主角的红楼同人,香菱虽说在薛家到贾府时出现了一回,作为薛宝钗的丫鬟,给贾母磕过头,却不大有存在感,她看文着实不仔细,事情一多,竟把这姑娘给忘了。

到是夏芬因为自家只有一女,最恨拐子和骨肉分离之事,一直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自从到此时空以来,便一直寻找甄英莲的下落。

可他们到了此地,安顿下来,有能力派出人手寻人时,甄英莲已然被拐子拐了去,一场大火,甄家也不复存在,甄士隐出家而去,封氏到是找到了,但也投奔了娘家。

这下子可好,要从万千人潮中寻一个拐子,和一个小女娃,那真是艰难得很。

这两年夏芬和方肖夫妇,救下来被拐卖的孩子到是一大堆,有的送回家去,有的干脆收养下来培养以备后用,却独独找不见英莲。

只能说当下的拐子太多,如英莲一般的苦命孩子也太多。

没法子,夏芬只好遣人盯着冯渊,终于赶在薛小霸王和冯渊为了美人和冯渊起冲突,把人打死之前,带官府的人抄了拐子的老宅,救下香菱。

至于这是不是坏了香菱和那位冯公子的缘分,夏芬一时也顾不得,估计便是香菱知道后续,也宁愿选择现在这般结果。

夏芬还在信中说,她已经托人去找香菱的母亲封氏,好让她们两个能母女团圆。

方若华合上信,心中却想,薛蟠既未曾打死人,薛家还是举家来京,看来的确是要送薛宝钗备选,只听睿亲王妃说,这次今上采选,其实谁入选,谁不入选,上面早就心中有数,大部分仕宦名家的闺秀,都是走一过场,过了复选,以提高身份好说亲罢了。

今上并不大好美色,前几年采选,也只给儿子与一干亲近的宗室子弟择佳妇,自己后宫并未进人,如今还是那几个老人而已。

以薛宝钗的身份,她便是容貌丰美,品格端方,恐怕也不在今上记名的名录里面。

却说,黛玉坐自家师姐的车,匆匆赶回贾府,还不到宁荣街,路上便遇见一队人马,大车有七八辆,浩浩荡荡,堵了大半的路。

黛玉隔着百叶窗看过去,就见一架马车旁边,有一少年男子随侍一侧,这男子身形高大,相貌端正,骑着高头大马,顾盼神辉,只看容貌到也不坏,但总有些骄横霸道之感。

那边车队众人,显然也注意到黛玉一行,如今黛玉坐得是方若华的车,车窗特别改造过,从里面看外头清楚,外头看里面却是模模糊糊,一片阴影。

马车里坐得正是薛宝钗和其母小王氏,虽不知来者身份,可举目见四周车马行人全都避开,又见黛玉身边护卫精神抖擞,腰配弓弩,目中神光内敛,显然都不是一般人,宝钗便沉吟道:“都说京城三步路走下来,撞见的都可能有些家世,我们初来乍到,为人客气些总不会错…且让宏叔他们避上一避。”

薛蟠自来听自家妹子的话,闻言忙让了路,一众护卫护着黛玉目不斜视,径直走过去,黛玉心道,以后师姐的车还是莫要常坐了。

虽则师姐爱护,可她孤身至京城,老坐师姐的车驾出入,总不免让人觉得骄狂。

两队人马错身而过,桂荷刚拿铜火箸替自家小姐拨了拨手炉里的灰,只听耳畔哐当一声,身子一顿,惊得差点打翻了手炉,黛玉忙坐直了身体,顺着车窗向外看。

左边竟来了一队官差,正挨家挨户地搜查,尤其针对生人和外地的车马,搜检得尤其仔细,撞破了好些小商贩的货物,动静闹得很大。

为首那人,黛玉却认得,乃是睿亲王府的侍卫统领宋权,这些官差片刻间搜到他们附近,拦住薛家的马车,将所有行囊悉数打开,翻翻捡捡,还令薛夫人和薛宝钗下车。

薛蟠大惊,行李被翻一翻也就罢了,可他妹子入京应选,云英未嫁的千金小姐,怎能大庭广众之下让人随意轰来赶去,连忙走上前理论。

他本是暴躁的脾气,当初在原文里打死了人,他把人命官司也视作儿戏,只当花几个臭钱,就什么都能了了,如今到京城,便是在亲娘,妹子面前收敛一二,也绝对受不得气,不过片刻,竟与官差争执起来,吵闹间动上了手,让两个官差一刀抵着脖颈押了下去。

薛姨妈和薛宝钗都吓了一跳。

薛蟠也脸色发白,只大声吵嚷:“我舅舅乃是九省统制,你们是什么人,凭什么抓我?”

显然薛蟠不傻,知道薛家的名号在京城恐怕不大管用,能想到扯王子腾的大旗。

旁边官差冷笑,并不多言,一挥手吓唬薛蟠道:“且押下去,我看他与老妖道就是一伙的,等咱们抽出手,十八般大刑伺候,不怕他不招。”

薛姨妈和薛宝钗登时心中大惊,薛姨妈眼前发黑,握着女儿的手哭道:“这可如何是好,那都是些什么人!你哥哥就是个孽障,何苦与人家冲突。”

薛宝钗还镇定些,撩开车帘下车,让丫鬟莺儿取了二十两银子,便想下去说情,推开车门还未下车,却见前头的马车也停了下来。

却是黛玉听见薛蟠的话,想起贾家二太太的兄长,便是刚升了九省统制的王子腾王大人,先前外祖母遣人来幻真观,正是说王夫人的妹子一家快到了。

似乎,眼前这些,便是王夫人的那些亲戚。

说起来两家关系着实不远,遇见这等事,她总不能不问一句,便喊了声:“茂才叔。”

替她赶车的,一身短打打扮,看着很不起眼的中年汉子,便起了身,笑道:“小姐少坐片刻,容老奴过去瞧瞧。”

这汉子一站起身,腰身笔直,身量极高,面容却憨厚得很,走过去,抬头笑了笑,睿亲王府的侍卫统领宋权,定睛一看,见竟是他,登时如老鼠遇猫,缩了缩脑袋,刚刚威风八面,横冲直撞的威武劲头也弱了,陪着笑脸,小声道:“茂才叔这是什么时候回的京?小子竟不知道,该打,着实该打。”

被称为茂才叔之人,言行间却慢吞吞,显得老实巴交,只道:“小权你这是替王爷办差?差事可要紧?”

宋权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茂才叔不是外人,也不必瞒着您老人家,我们王妃的外甥女陆青小姐昨日半夜里忽然留书出走,说是要寻那凌空老道去,还有其三个世家小姐也…就连宝平郡主都闹绝食,不见那个妖道,便不肯用饭,我家王妃被气病了,王爷大怒,严命我等务必将其捉拿,刚才府上接到消息,说那妖道可能不光没有外逃,反而进了城,图谋不轨…王爷便命我等严加搜查,务必将那妖道抓捕!”

汉子略一蹙眉,心中也有些警惕,“既如此,你们便好生办差,但你们是睿亲王府的人,代表的是王爷的颜面,不可骄横跋扈,坏了王爷的名声。”

宋权连忙应是,转头就吩咐那些弟兄们,都轻手轻脚些,不许撞坏了旁人的东西,刚才谁打翻了小商小贩的物件,都赶紧拿出银子来赔。

汉子盯着他们赔了银子,才道:“你们仔细些,搜查一下薛家的马车便好,薛家和林小姐也是亲戚,只看林小姐的面子,不要为难人家。”

宋权应了声,果然客气许多,容薛姨妈和薛宝钗穿戴齐整,由丫鬟婆子团团围护着下车,才让人上去检查,内外查完,没有查到犯人,也无违禁之物,便将薛蟠给放了。

薛蟠受了这回惊吓,也不敢继续撒泼,叠声向茂才叔道谢,茂才叔客客气气地道:“不妨事,都是自家亲戚,你们这一大家子人堵在路上也不方便,赶快上车去吧。”

黛玉也遣了丫鬟桂荷过来问安,只道在路上不方便,等到了地方,再给薛姨妈见礼。

又乱了片刻,薛蟠这才赶忙护着母亲妹子上车,剩下的车辆还乱着,且让下人留下慢慢收拾就好,他们忙不迭地要启程。

薛姨妈看儿子无事,总算松了口气。

只前面因为官兵四处巡查,不知是哪个商队惊马闹出点乱子,一辆马车横倒在地,急得商队管事满头大汗,又是鞠躬又是作揖,朝着被堵路的众多行人赔不是。

一众官兵本来都拿刀背去戳这些个裹乱的人,见那茂才叔过去,这才客气一点,折腾了许久,一行人才顺利启程。

薛蟠刚在前头打探完了消息,此时走到窗户边上,眼睛发亮,跟自家母亲道:“哎呀,娘,好妹子,你们是没看到,那位大叔好生厉害,只拿脚尖一挑,七八个大箱子落在他手掌上,托举着搁在一旁,平稳得很呢。”

他一向推崇江湖好汉,如今见了这等英雄人物,自然更是钦佩,“前面车上坐的是巡盐御史林如海,当年林探花的千金,目前也在姨爹府上住,不知以后有没有机会亲近亲近。”

薛姨妈一听便明白过来,脸上不自觉露出一点异样,看了看宝钗,略微蹙眉。

她时常与姐姐书信往来,对于林家的那位千金,到也知道不少,姐姐对那姑娘似是很不喜欢,因着老太太似乎有意将林家的千金说给宝玉,时时发愁,在信中虽说不至于说什么难听话,但总有一二抱怨之语。

昔年她们还是闺阁女子时,就和姐姐的小姑子贾敏玩不到一处,贾敏心高气傲,正经国公千金,气派比公主还大,为人清高,最看不上王家女儿们的教养。

那时候,她姐姐也是名门淑媛,有一张芙蓉面,相貌秀美端庄,人人夸赞,偏偏就被贾敏压了一头,更不要说嫁入贾家之后,姐姐被上头婆母压着,贾敏却是备受宠爱,一人出八脚迈,平时吃饭,贾敏坐着吃,她到要站着伺候,更不用说贾敏平素和她大嫂子张氏交好,没少挤兑她,反正嫂子对小姑子那点别扭矛盾的心情,她姐姐对贾敏都有。

如今想要姐姐喜欢小姑子的女儿,那怕是不大可能!

如今看这林姑娘的气派可是不同寻常,那些官兵如此骄横,在京城横冲直撞,竟无人敢惹,可也要给这位林姑娘身边区区一车夫面子,不得了啊。

薛母思量了片刻,也就不多想,此时虽则她也听姐姐提过,想要宝钗做儿媳妇的话,但还没有太放在心上,薛母自来觉得自家女儿是一等一的出众,做正经王妃都使得,宝钗也不是一点凌云志都没有,正逢朝廷采选,她们母女有心试一试。

此时此刻,两个人都有些看不上贾宝玉。

宝钗笑道:“这次入京都,听说姨母家有几位姐妹在,如今还有林家小姐,女儿也算是有手帕交能一处说说话,到不会寂寞了。”

黛玉和薛家的人,一前一后到了荣国府门前,贾府的下人也是见惯方若华的马车出入,连忙开了门迎接进去。

王夫人带着王熙凤,李纨等人出了大厅迎接,看到妹子一行人,喜得热泪盈眶,哭道:“你们可算是来了,快,跟我去见过老太太。”

第八百八十章 期许(两章合一)

王夫人与妹子多年未见,再见面二者都是四十余岁的人,王夫人更是儿孙满堂,见面不免细叙别情。

薛姨妈抹了把泪,随着王夫人去贾母所在的正房,才想起姐妹相见竟忘记林姑娘,连忙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说。

“可是多亏了林姑娘,要不然我那个孽障,还不知要惹下什么麻烦来!等会儿我可要好生谢谢林姑娘才是。”

此时黛玉已经见过王夫人,送走幻真观的车马,便站在一边,和王熙凤凑在一处。

她也是知道,王氏姐妹重遇,必有不少话要说,并不上前打扰。

王夫人面上有些异色,还是道:“黛玉这丫头不是外人,妹妹不必客气。”

薛姨妈却还是郑重对黛玉道了谢,又痛骂了薛蟠一顿,显然心中有些气闷自家儿子不上进。

还是王夫人连连劝解:“外甥懂得爱护母妹,又如此孝顺,这是妹妹你的福气。”

薛姨妈这才回转过来笑道:“虽则顽劣,好在还知道疼惜妹妹,哎,我这辈子,只能指望这两个心肝肉。”

说着话,王夫人又转头细看宝钗,见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端庄温柔,心下喜爱得很。

不多时,薛姨妈就带着宝钗去见了贾母。

贾母看到薛姨妈母女,也十分高兴,一手拢着一个玉儿,笑着问了宝钗几句,都是些读什么书,可有进学,今年多大之类,但凡见亲戚家的小孩儿必问的问题。

薛姨妈也会做人,早早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又准备礼物给宝玉等人。

她还特特专门备了一份厚礼给黛玉,对黛玉比旁人更热情亲近。

贾母便吩咐王熙凤,置备下酒席,给姨奶奶接风,那边家政也见过薛蟠,薛蟠光看外表,身材高大,样貌也好,那是很能拿得出手,再者,如今没有打死人之事,又是自家的子侄,家政对他的印象也很不坏,特意送了文房四宝,。

林黛玉对新来的宝姐姐也颇为好奇,忙和三春姐妹上前与其攀谈,见她出口成章,文采斐然,行为举止也豁达可亲,随分从时,心中也不免有几分敬佩。

薛宝钗细看黛玉,也惊其灵秀,羡其气度,平日里她也自以为出众,同龄的闺秀与她相比,多有不如她之处,现在见黛玉,却不得不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贾宝玉更是高兴,他惯常喜欢和姐姐妹妹们相处,再听说宝姐姐也要在自家住下,乐得不成:“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都是一家子姐妹,住在一起也好亲香亲香!”

却说薛家举家进京,暂住贾府,收拾停当,在梨香院安顿下来,薛母便与姐姐王夫人相叙。

一说,便说起贾家这些女孩儿,薛母认为个个都好,论出挑,黛玉那是头一份儿。

王夫人叹息摇头:“人人都道她好,我却不喜欢,宝玉爱同她玩,终日也不读书习字,就知道胡闹,还是宝钗稳重,略大不了几岁,瞧着就别的女孩儿妥帖。”

说到此,王夫人又重提早说过多次的那事。

“我的宝玉你也见了,自幼含玉而生,将来必能有大造化,宝钗和他是正经的姨表兄妹,若是嫁入门来,我总不能亏待了这孩子。”

薛姨妈听她这般说,这只道宝钗报名应选,且先敷衍过去。

回过头,却把这些话给宝钗说了。

薛家与别家不同,当初薛父在时,就酷爱唯一的女儿宝钗,认为宝钗比儿子要强上十倍,自幼亲自教导其读书,后来父亲去后,宝钗也是颇为留心家计,处处为母亲分忧,薛母通常有什么话,都不瞒着宝钗,因爱女儿,便是这等婚姻大事,更要与宝钗商议。

“你姨母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当真进了宫门,咱们娘俩恐怕再见之日不多,我一想起来,也是心痛如绞。未来贾府之前,我还不觉得,如今看贾家豪富,不愧是国公府邸,你姨母待你也好,若是不成…”

宝钗摇头,虽有几分羞赧,却并不回避,只道:“这等话母亲不要说了。”

薛母想了想,也便不提。

她只是一时被王夫人勾起愁思,不忍女儿离了自己身边,可至少现在,母女两个对宝钗进宫一事,还抱着许多希望,并未考虑贾宝玉的意思。

薛宝钗与黛玉迎春等姐妹,一处读书下棋,写字画画,或随李纨做做绣活针线,日子过得颇为逍遥快活。

这日,薛宝钗正与迎春下棋,见往常要过来的宝玉不见人影,刚问了一句,莺儿就进门道:“听说林姑娘那儿来了客人,老太太也在,大太太和二太太都在作陪。”

宝钗听了就一愣。

迎春随即笑道:“必是方真人到了。”说着,不多时前面就来了个小丫鬟,只道鸳鸯姐姐遣她过来,让二姑娘过去见客。

司棋忙收拾衣饰,为自家小姐装扮整齐,迎春便携宝钗同行。

进了老太太所居的正房,给老太太请过安,连忙又给方若华请安。

却是方若华数日不见黛玉,正好新得了一些白狐腋,雪貂,天马皮,雀金呢等料子,便给黛玉送过来,让她分给几个姐妹们,好做来穿。

“都是好料子,一放就旧了,到不如打扮我们这些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