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若华也不卖关子,只道:“彻底根除掉它们,还得容我想想,求教一下白玉城的仙人,至于现在,就请陛下让京城诸道观多制护身符,宫中人手一枚,且多吟诵经文,另外我会清理一下皇宫里的阴晦,让其无处藏身。”

“若是当真是锁妖塔封印坏了,那恐怕不只是章和、青园,还请陛下提高警惕,切莫让些不入流的东西侵扰京城才好。”

她这么一说,皇帝更紧张,沉默良久,猛地一拍桌子:“混账东西,这等肮脏物是何处来的,查,给我仔细查!”

方若华这回其实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皇帝对她更为尊重,她当晚就和黛玉一起留宿宫中。

她们两姐妹睡得到不错,却隐约能感觉到整个皇宫都躁动得厉害,哪怕睡着,也能感觉到那种紧绷的状态。

第二日,方若华便携黛玉一起告辞离开,皇帝犹豫了下,到没有非留人,反而亲自派人派车,送二人离去。

黛玉稍稍松了口气。

显然她是半点都不喜欢皇宫。

临去时,没想到宫里两位公主,平远公主和平真公主竟然都来相送,说话还非常客气,骄横的平真公主也有些萎靡不振,低着头很柔顺的模样。

第九百零六章 害怕(两章合一)

方若华携黛玉登车,回首见平远公主抬头看她,神色间尽显忧虑。

平真公主看起来却到像是在害怕什么东西,安安静静的。

她当初对方若华充满不屑,短短时日不见,这不屑已是一扫而空。

还未出发,平真公主忽然小追了两步,一伸手竟拉住车窗,急声问道:“真人,那块儿玉璧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难道不是和合玉璧?不是求子孙绵延的东西?”

她语速极快,声音颤抖,方若华一眯眼:“公主为何如此说?你见过不成”

平真公主一愣,板起脸:“无意中见过一次…上面不是写着百年好合,子孙绵延的字样?”

那到真是。

方若华对小篆还是比较熟悉,上面的字的确是这些意思。

平真公主神色紧张,方若华却并未多问,只是道:“那是块儿凡人不能沾染不能碰的东西。”

说完,就与黛玉一起驱车而走。

平真公主身体陡然一颤,一时竟呆愣当场。

宫中这位三殿下夫妇分别被看押在鹿苑的静室内,静室以前多是宫人们抄写宫规经文所用,如今供奉了真武大帝等几位神仙。

皇帝心中也有不安,直接把自己的儿子搁在神仙的眼皮底下,再加上方真人的法宝镇守,他才放心。

天色一明,三皇子忽然醒转,睁开眼的一瞬间,脸色就变了又变。

他那会儿的确是神志不清,整个人好像处在梦幻中一般,做梦梦到了自己抓住整个大殷的兵权,满朝文武爱戴,皇帝被他架空,皇位唾手可得,他胸中既有疯狂又有畅快,那畅快是二十年来从没有过的。

此时他清醒,对那一切静都记得。

许久许久,三皇子静静躺着不动,只觉得身上的冷汗细细密密,整个身体都凉了。

闭了闭眼,他勉力振作,目中露出阴测测的光芒,用力咬住嘴唇,心中大恨:“究竟是谁害我!”

他可不相信他会突然魔怔。

“嗤!”

半空中忽然传出一声轻笑。

三皇子死死盯着窗边一个乌发蓬松,脸颊雪白的美人,只是这美人若隐若现,双足并不落地,而且这张脸他再熟悉不过,那是早该下地狱的恶鬼。

努力伸手握住从白云寺高僧那里求来的佛珠,厉声道:“鬼?你活着尚且受我摆布,你死了又能如何,你最好别想着招惹我,否则我必要让你的魂魄永不超生,受尽苦楚,让你恨不得魂飞魄散!”

那美人冷笑:“世间就真有你们这样的恶人,自己做错了事,还这般理直气壮的。”

三皇子抓起佛珠,一字一句地吟诵佛经,再不说话,可他心中却只觉自己最近运气不好,至于说错,他自是没有错。

身为天潢贵胄,堂堂皇子,他要什么就有什么,有点特殊的癖好,玩一个民女,算得了什么?

他不是不后悔,只是他后悔的从不是自己的那点癖好,只是他当初对鬼神还认不太清,处理得不够干净,以后再弄死了人,也必要对方魂飞魄散,以免兴风作浪。

他还后悔自己动作太慢。

吴家的吴天宝一出事,他就知道有什么脏东西缠上了他们,他为此还调查过幻真观的那个方真人,知道方真人软硬不吃,是个难缠人物,为此还把主意打到方真人在京城唯一亲近的师妹身上。

“可惜…”

可惜他顾忌重重的,动作太慢,也是因为已经从白云寺取了护身圣物,又对这些邪祟估量不足,这才导致自己栽了这一回。

三皇子心中愤怒,脑子到越发清明。

不能认输,他还没有输,身在皇家,就只能争,拼命地争,绝不能后退。

三皇子的精气神恢复得很快,到是三皇子妃一清醒就宛如枯木一般,陷入深深的绝望中,短短时间整个人老了好几十岁,似乎和活死人也差不多。

他们夫妻在宫中被禁锢,对外面的一切毫不清楚,却不知道有关他们的传闻,在宫外到处都是,而且截然不同。

有人道三皇子不检点,沾染了邪祟,如今邪魔附身,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一关。

当然也有人说三皇子乃是真龙转世,下一任君主一定是他。

连三皇子妃都命格贵重,乃是天生的皇后。

不过,三皇子这会儿大约也不想要这类夸赞。

只是满朝文武里面,聪明理智的那一部分,当然是一听见此等传闻就心里一咯噔,努力和三皇子把距离拉远一点,生怕他连累自己。

但总有些蠢货,或者是已经和三皇子搅在一起的那些人,不得不去当一个蠢货,也许还在心中窃喜,觉得这是上天给的一点预兆。

甚至还有愚蠢到家的白痴,上折子给皇帝说起立储之事,虽然没明说,话里话外的都是些上天给出吉兆,三皇子该当太子的话。

皇帝对这种东西,那是连理也懒得理一下。

方若华听说这事之后,忍不住一本正经地和黛玉科普了一回宋朝。

只说在宋朝某一段时期内,大臣们才有这么大的胆子,上书逼着皇帝立个储君什么的,完全不当回事,皇帝一般都老老实实听着,哪怕不乐意,回头也要安抚安抚大臣们。

目前大殷朝的皇帝,可没有唾面自干的本事。

黛玉听了一连串的故事,心中不禁对那位被大臣喷一脸吐沫星子也不当回事的皇帝特别有好感,连连感叹:“那一定是一位千古明君!”

呃,那到不至于。

这些是后话,且说此时,方若华扔下皇宫里一应事务,一路回幻真观,想了想从车厢的顶部取出一盒,递给黛玉。

“这里面有一些护身符,是我多年来积攒的,玉儿你拿回去给贾家的姐妹们分分,最近一段时日不要四处走动,我怕京里不太平。”

黛玉一怔,心下奇怪,却还是好好收了盒子。

回到贾家,黛玉把手中的盒子细细把玩,只觉得触手温润得很,似金非金,似玉非玉,握在手里很有一点份量,不看里面的东西,只看这盒子也不像俗物。

这些年来,她总得师姐照拂,得了不知道多少世间罕见的珍奇异宝,就连她的身体也全赖师姐照顾,才能如今日一般健康,她总想着,有一日也愿意为师姐做点事,只是她能为师姐做什么呢!

一路多思虑,回屋便见宝玉立在她门口转圈圈,蹙着眉,揣着手,一脸痴相,愁眉苦脸,不禁失笑:“宝玉,你这是又怎么了?”

宝玉一见黛玉,到是忧思消去一大半,只还是叹道:“不知何时还能再见贵妃姐姐,哎,姐妹们在一处热热闹闹的有何不好,为何非要散了去?袭人家里也要赎她出去,我是万万不肯的,她也去了,大家都去了,只剩下我一个孤鬼儿,还有什么意趣!”

黛玉心知他又犯了痴病,摇头道:“袭人的心我知道,她必是舍不得你,去不了。”

一看宝玉眉眼舒展,黛玉又好笑,贾府的丫鬟们一听要出去,就和要了自己的命似的,袭人又如何肯走?

与宝玉说了些闲话,三春和宝钗也都到了,黛玉便正好取出师姐给的护身符分与她们。

一听是方真人所赠,连宝玉也细心佩戴上,事实上只要是漂亮女孩子赠送之物,宝玉都珍惜得很。

方若华送完黛玉,便径直回了幻真观,一回到观内,还未与白玉城联系,林如海的信到是先到了,只说路上遇见点变故,恐怕要晚几日入京,到没说别的,只说请她这些时日多关注黛玉,并告诉黛玉,他一切安好,让女儿静候,不必忧心。

把信给黛玉一行人送去,方若华才写了封信,着人传回白玉城,如今她有些月凛真人的记忆碎片,到是知道白玉城的传信方法。

写这封信,既询问锁妖塔的现状,也说说她在宫里见到的那东西。

那块玉璧她自己分辨不清楚,但宇宙商城的高人愿意出三万两银子收购,还说里面藏着一缕龙凤的魂魄,算是相当珍惜的东西,可炼制成不错的法宝,正经修士或许不在意,可那些还没入门的小孩子们必然喜欢。

那商人喋喋不休地唠叨了一大堆生意经,说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也就是小孩子和女人的钱还好赚点儿,她一名门弟子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可他们这些讨生活的人可在乎得很。

方若华听了一耳朵抱怨,自然而然把玉璧和本朝以往那些传说联系在一起。

而且最近白玉城那边显然是封印开始松动,有此联想再正常不过。

信送出去,方若华便如常起居生活,只叮嘱幻真观上下一干人等最近都少出门,尽可能地呆在道观之内。

这日,忽然起了大风,狂风卷着黄沙,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团黄雾之下。

整个白日都昏天暗地的,屋里点了三根蜡烛,可还是显得有些昏暗。

正赶上大朝会,浓云密布,风吹得诸位大臣都不敢张嘴,一张嘴便吃一口沙子。

皇帝蹙眉,刚想说话,目光忽然凝住,只见脚下陡然冒出一团金黄色的气,一飞冲天,破开云层就要远去,但下一刻,半空忽然出现一道剑影,那气息停顿了下,又慢慢缩了回去。

“啊,龙!”

左右大臣惊呼,只叫了一嗓子就闭上嘴,皇帝抬头看天,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那团气,虽然不是很清楚,但细看的话的确很像一条龙。

那剑影,显然是方真人留下的那把剑的模样。

最近宫里发生的事,一连串的变故,让他这个皇帝一时也很难坐得住,这会儿勉强镇定,面不改色地迅速结束掉朝会。

等大臣们议论纷纷地离去,他当即砸了案台上的镇纸,对着跪了一地的暗卫和禁军怒叱:“废物点心,多长时间了,让你们查那玉璧的来路,还没查出来?”

暗卫匍伏于地,心中叫苦,脸上却半分不敢表现,只低声道:“求陛下允吾等询问三皇子和三皇子妃。”

禁军统领脑袋紧挨着地面,半句话也不敢说。

皇帝沉默片刻,深吸了口气:“准了…朕不管你们怎么做,决不允许宫中再出现任何邪物。”

“是。”

“还有,速速传信至幻真观,请方真人尽快进宫。”

一连串的命令下去,整个宫廷说不上混乱,但是气氛越来越紧绷。

禁军众人挨个宫殿搜检,人人自危。

方若华接到皇帝的召唤,虽说白玉城那边还没有音讯,但也没有摆架子,直接就进了宫,一路被太监引到鹿苑,就见平真公主脸色雪白地跪在地上,衣衫凌乱,一身狼狈。

三皇子和三皇子妃都跪在一旁,三皇子妃时不时那阴狠的目光瞪着平真。

平远公主也在,神色同样不好看,不过到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

皇帝神色阴沉,见到方若华才忙亲自起身迎接,缓和了面色,也顾不上寒暄,瞪了底下这两个儿女,一个儿媳妇一眼,怒道:“你们自己说。”

平真仿佛是破罐子破摔,到不害怕了,梗着脖子沉声道:“我罪无可赦,父皇杀了我就是,反正若是嫁去真真国和亲,我还不如一死了之,好歹死在自己的国家,魂魄还能找回家来。”

皇帝冷声道:“闭嘴!”

他着实对这几个孩子失望之极,妖邪都侵入到皇宫来,还个个小心思一堆。

皇帝此时没时间和平真公主计较,简单将这玉璧进宫的过程对方若华讲了一遍。

那日平真逃出皇宫,被种桓送回,半路上路过一座土地庙,她心中烦闷,不想那么快回宫,就缠着要去上一炷香。

没想到庙里有个老庙祝,一看到她就皱眉,说她正遇劫难,如果渡不过去,会在青壮之年,死在丈夫腹中。

平真大怒,当即让人痛打了庙祝一顿,却见那庙祝坐着不言不动,神色平淡,所有棍棒一碰他的身体便立即断掉,她心中后怕,不敢再去招惹,连夜回宫。

可一回宫,她就接连不断地做了好多个噩梦,都是梦到她被嫁去真真国,从此远离故土,一生难回。

那真真国的王太子长得五大三粗,十分野蛮,茹毛饮血,她和那人成亲第一日就被吓得昏死过去。

第九百零七章 妖孽(两章合一)

一觉梦醒,平真出了一身冷汗。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梦她一连做了好多次,一次比一次让人感到恐惧。

她堂堂天朝公主,是父皇的女儿,何等尊贵的身份,平时就算是那些王孙大臣的公子们,她都不屑一顾,对于未来的夫婿,她也有很多想象。

那人不能是当下的纨绔子弟。

那人也不能风流,一生只能有自己一个妻子。

他要文采出众,至少自己与他需得有共同语言,能让她甘心为他红袖添香夜读书。

他也不能是当下那种身娇肉贵的小公子,最好有强健的体魄,有坚定的意志,要有担当!

在宫里,她当公主当得其实并不痛快,她想要的,从来得不到,可是嫁了人之后,她凭什么得不到呢?

身为公主,无论嫁给谁,她都理所当然地该被供起来才是。

去真真国和亲?怎么可能!

这是她的噩梦,她的人生走到今天,最让她害怕的东西,她绝不能沦落到那等地步。

“我数日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后来下了决心,就又去土地庙拜见那位大师,一连去了好几次,一次比一次诚心诚意,甚至跪下苦求大师指点迷津。”

平真公主神色间略带几分阴晦,“大师后来就同我说,我命里注定有此一劫,要想避开,到也不是没有法子。”

“他老人家说完,就给我一块玉璧,只道这玉璧乃是一件仙器,只要我把它带到宫里,想法子送到皇上的案头,皇帝贴身佩戴,用不了多久,我的疑难自会解决。”

平真说完,皇帝都愣了下:“给朕的?”

平真公主点了点头,苦笑道:“我带着玉璧进了宫门,左想右想,竟有些不敢直接送给父皇。”

“若是寻常送父皇一件礼物,那是女儿当做的,没什么,但这玉璧从一个僧人那儿拿来,又或许有些奇怪的功效,我便不大敢。”

“在宫中行巫蛊之事,乃是天大的忌讳,碰都不能碰,当年我才六岁,曾见过宫中盛极一时的太妃刘氏,她得盛宠时,满宫粉黛无颜色,就因为巫蛊之罪,花样年华便一条白绫没了性命,连尸骨也不知扔到哪里,无处安葬。”

“还有太姑母,也毁在这个上头。”

平真神色冷淡得很,“我自己害怕,就动了歪心思,想平远更得父皇宠爱,时常能见到父皇,父皇寿诞将至,我便干脆把玉璧送给她,准备借她之手,赠予父皇,应也无妨。”

平远公主神色莫名,抿了抿唇,张口欲言,又死死闭上,只是苦笑。

宫里人时常捧平远而贬平真,总觉得两位公主不和,但其实,她们姐妹是宫里接触最多的,年纪相仿,同住在公主所内,一起读书,一起做针线,平真受了喜欢捧高踩低的那些宫人的气,平远也曾为她出过头。平远学规矩时,教导嬷嬷死板,对她下了狠手,平真也气不过,想了个法子把教导嬷嬷的儿子收拾了一顿,给姐姐报仇。

所以这些年来,哪怕年纪渐大,也免不了有些小龃龉,可两位公主的关系,着实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许久,平远才道:“本是打算送给父皇,但那日三嫂无意中看到,心中很是喜欢,只说有缘,我又见三嫂求子心切,这玉璧瞧着到好像颇合三嫂的心,干脆便赠给她,没想到,竟会出这等乱子。”

平真低头不去看平远,皇帝到是笑了:“似乎还该庆幸,倒霉的不是朕和皇后,而是让朕的三儿子给挡了灾。”

他笑归笑,当即一掌拍在桌面上,“岂有此理!”

周围所有人皆屏息凝神,即便是破罐子破摔的平真,也眼中含泪,再不敢说半句话。

静默良久,皇帝冷看了这不争气的女儿一眼,吩咐下面立时去捉那庙祝,虽心中也不确定,这庙祝还能不能捉到,但查总归是要查的。

吩咐完,皇帝又转头客客气气地对方若华道:“还望真人出手,镇住这等妖邪。”

他此时想起那道差点流逝的龙气,心中就怦怦乱跳。

虽则如今还没看到有任何损害到大殷王朝之处,可身为当今陛下,心中最重的便是他们徒家的江山社稷,一点风险他也不能冒。

方若华沉吟片刻,便道:“容我四处看一看。”

皇帝这才吐出口气:“有方真人在,朕就放心了。”随即转头吩咐下去,安顿方若华暂且在宫中住下。

方若华一路走来多经风沙,也是满面尘灰,暂时不急着四处去看,先让人备了水洗漱。

宫里宫人们多都有眼力,方若华在皇帝心中地位不低,她们自是殷勤伺候,服侍着洗漱干净,换了新衣,又奉上清口的粥水。

一边吃饭,方若华一边翻开大百科,从里面取出几张符纸。

符纸落在桌上,竟自动延展开来。

随着符纸散落,线条飞舞,渐渐形成一栋栋亭台楼阁,里面或者有宫女在擦桌抹凳,或者有宫妃对镜贴花黄,偶尔假山后还有小太监小宫女不知在做些什么。

这一切纤毫毕现,虽不是囊括了整个皇宫,可左右几座宫室都描绘得极为详细。

“啊!”

旁边宫女忍不住惊呼。

方若华莞尔:“这实不能算我窥探宫闱,毕竟是陛下许了的。”

刚才那位皇帝就答应方若华,想怎么搜查便怎么搜查,整个皇宫所有宫人,都听她调遣。

几个宫女面面相觑,一时不敢言语。

着实是她们纵然知道,眼前方真人是位真仙,仙船飞入京城之日,还没过去多久,众人也还对当时的流光溢彩念念不忘。但是听说是听说,如今亲眼见到这位的本事,心中也不能不惊。

“不过雕虫小技罢了,而且耗费符咒耗费得多,要不是陛下着急,我也不想使。”

方若华笑道,“好了,我们慢慢看,一处一处地查,只要宫里有邪祟,总归是要寻出来的。”

两侧宫女连忙应是。

方若华一碗粥还没有喝完的工夫,各宫的娘娘们就都知道方若华能知万事万物。

一时间宫里表面上平平静静,内里跟灌了一壶沸水一般,离方若华进的宫殿都纷纷派人来打探消息,至于离得远的,更是慌乱。

谁宫里没点见不得人的事与物,肯定是要赶紧清理掉,否则摊开到光天化日之下,那可真是什么脸面也没有了。

风藻宫内

抱琴匆匆入内,在贾妃耳边窃窃细语了几句,贾妃点头,到还镇定,沉吟片刻:“回头你和夏太监说一句,请他帮个忙,送封信给我母亲和老太太。”

贾元春刚封了贵妃,正是得宠的时候,她宫里固然也有些不妥当,但特别害怕到还不至于。

想了想,贾妃又道:“说来,方真人对我表妹十分照顾,说起来本宫到还没好好谢过她。”

随即交代抱琴备一份礼,送去给方真人。

“到无需太重,务必要精心。”

说话间,外面狂风怒吼,黄沙漫天,贾妃眉头轻蹙,连忙念了声佛:“这天是怎么了!”

“这几天怎么总刮风?”

侯婷婷把头埋在手臂间,忍不住出声抱怨,左右户部员外郎家的两姐妹笑道:“婷婷姐且忍一忍,到前面寻个干净地处,我们且避一避。”

“也只能如此了。”

这位小姐是一等子侯孝康的嫡亲妹子,乃是修国公的孙女,身份尊贵,今日约了几个姐妹去幻真观上香,没成想还没到,就忽然起了风。

正好前面有一茶楼,看着很是清雅干净,到了地方,三位小姐都下车躲一躲,被小二哥引到二楼,一进门,侯婷婷便愣了下。

另外两个小姐也都心下惊讶——她们本觉得侯婷婷已经是难得的好相貌,没想到随意进一茶楼,竟转眼便看见几个各有风姿,容貌皆是极好的小姐。

却是黛玉并三春姐妹,还有薛宝钗在此。

她们都是打算去幻真观,正好遇见风沙,便想避一避再走。

黛玉和侯婷婷不熟,却也有几面之缘,此时一见,不免起身笑着见礼。

两人寒暄了几句,便分开坐下,户部员外郎家的两个小姐心下好奇,不禁问道:“这位便是巡盐御史林大人家的小姐?”

侯婷婷笑道:“可不正是。”

她也不奇怪这两位怎么会知道林黛玉,别看林小姐为人低调,但她在京城闺秀圈子里的名声却是不小。

不光是她得睿亲王妃喜爱,还有幻真观观主做师姐,还因为一年前,京城大儒赵旬,在一次文会上品评当时京中几位著名才子的文章,列出名次后却感叹,这等青年才俊的文章不俗,但他近年看过最富有灵气的文章,却是林如海林大人家的女公子所作,还叹息道,若那位女公子身为男儿,也参加这一次的春闱,当下这些才子们全得俯首,屈居人下了。

那日赵大儒是喝多了酒,酒后失言,可酒醒后却不肯改口,从此林家小姐就越发才名远播。

这等奇闻异事,小姐们也爱听,圈子里估计已经人尽皆知。

几位小姐正闲笑,窗外忽然一黑,整个楼房震动了一下,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一阵狂风吹得地动山摇,所有人瞬间就被卷了出去。

黛玉脸色稍变,身上的荷包忽然一热,整个人如重千金,牢牢定在地上,三春姐妹茫然四顾,惜春惊道:“护身符,幻真观的护身符。”

她喜欢黛玉送的荷包样式,一直挂在腰间,此时只见荷包闪闪发光,到把黑暗照出一团亮。

“宝姐姐!”

黛玉抬头见宝钗已经被卷到窗外,正直直下坠,她脑子一热,猛地冲过去一把抓住宝钗的手臂,竟然凭自己一己之力,愣是把人拖了上来。

等宝钗落到地上,三春才回过神,一拥而上,抱着惊魂未定的宝钗瑟瑟发抖。

黛玉转头四顾,咬咬牙接连冲出去把被风刮得四处飘荡的人抓住,也不管男女老少,直接抓回来帮其牢牢抱住茶楼的立柱。

不知过了多久,风终于稍停,黑暗退去,众人松了口气,转头四顾满面怆然。

大半条街道都被风吹得干干净净,好几处不结实的房子也倒了,遍地都是痛哭的伤员,死伤者无数,鲜血流淌,几乎没办法下脚。

三春神色惶恐,宝钗受惊过度,气息微弱,探春深吸了口气,握住腰袢的荷包再不敢放手。

迎春一样吓得神色苍白:“今天若不是有方真人的护身符,我们姐妹怕是要黄泉路上再结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