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刘青不动声色的套话道:“姐,去集会的人多吗,大家都怎么去?”

大花姐的脸刚刚褪红,漫不经心的道:“要么走着去,要么坐牛车去。你又不是没去过,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刘青心里一惊,连忙道:“我都多久没去过镇上了,早忘记镇上什么样了。”

“也对。”大花姐点点头,心里想的是自己年纪小的时候,从没去过县里,也喜欢缠着进过城的人问东问西。

刘青小心的继续问:“大花姐一个人去过镇上吗?认得路吗?”

“我虽没去过,但镇上的路有什么认不得的,总归就那一条。”大花姐失笑道,“再说赶集的人那么多,瞅准他们往哪里走,跟着去便对了。”

第二十六章

下午的学习完成,刘青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做晚饭。

蒋氏经过这段时间对刘青的考察,已经十分放心了——主要是她那锅鸡炖的好。蒋氏彻底放权,跟着大部队一起早出晚归的劳作,做饭的事由刘青负责,刘雅琴打下手。

刘青还没踏出屋子,她师傅便叫住了她,道:“青青,我后日要去一趟镇上,你问问你娘和大婶有什么要带的吗。”

“我知道了。”刘青心里早有准备,但仍是做出了一脸雀跃的表情,问,“那我后日还要过来刺绣吗?”

“我和你大花姐都不在,你过来做什么。”师傅抿唇笑道,“你这段时间学的认真,后日当给你放半日假,就不给你布置任务了。”

“师傅真好。”刘青欢呼一声,脚步轻快的出了师傅家门,站在刘家远门口,远远瞧见熊孩子们在村口折腾,刘青挎着篮子走近一段距离,朝几个熊孩子招手道,“小五小六,过来一下。”

有奶就是娘,会做饭,也愿意花心思给他们弄好吃的的刘青,如今在熊孩子心中比他们爹娘还亲近,她一招手,几人立刻停止了游戏,屁颠颠跑过来了。

没点名的两个小家伙也乐颠颠的跟了过来。

刘青只在两个大的孩子旁边耳语了一阵,只见两个孩子眼睛闪闪发亮,忙不迭的点头,两个小的使劲挤进来,明明什么也没听见,却跟着连连点头。

“这事交给你们,一定要办好,弄不好就没肉吃了。”

两个小家伙恨不得拍胸脯保证:“二姐放心罢。”

刘青点了点头,还想叮嘱几句,就听到身后传来声音,“你们在说什么?”

“大姐。”刘青若无其事的回头,朝刘雅琴笑了笑,同时拍了拍有些心虚的熊孩子们,示意他们打招呼。

“你不回家做饭,在这里跟他们玩什么?”

“太高兴了嘛。”刘青笑一面跟着刘雅琴往家里走,一面道,“后日师傅和大花姐要去镇上,师傅说放我半日假,不用刺绣呢。”

刘雅琴没有正式拜师,跟着大花姐学绣花的女孩全靠自觉,哪天去哪天不去,也没什么关系。

她虽然也勤奋,但偶尔也有跟小姐妹约好偷偷懒的时候,所以不太理解的激动,进屋放了东西,她便对刘青道:“我去后院摘菜了。”

晚饭比中午相对简单些,天彻底黑下来之前,刘青已经做好了饭菜,在院子里摆了桌椅和碗筷,夜里外边有月亮和星光的照射,倒也不是特别黑。

刘家大人在暮色西沉中,陆续收工回家,顺便提溜着还在路边玩耍的熊孩子们,安静的院子一下子热闹起来。

刘青像个殷勤的服务员,打了水,又拿着破旧但洗得很干净的布,依次给洗刷好的人擦手。

刘大爷和蒋氏当然在最前头,一边服务,一边对蒋氏道:“奶,师傅说后天她去镇上,问你们有什么要帮忙带的吗?”

蒋氏头也不抬的道:“这次攒了二十几个鸡蛋,明天你帮我提过去,请大花娘帮我卖掉。”

刘青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又道:“大哥回书院了也没带个信回来,我不放心,就托大花姐去了镇上帮忙给我大哥写封信,爷和奶还有什么要叮嘱大哥的吗?”

不太说话的刘大爷听到刘延宁,立时便来劲了,率先开口道:“延宁这回隔得有些久,也不知他在书院好不好,青青,你让大花记得告诉你哥,咱们家里都好,今年收成比去年高得多,叫他别担心,还有叫他记得给家里回个信。”

刘大爷沉吟了一会儿,摇头道:“没啥了,你明天让青青把钱给大花。”最后一句是对蒋氏说的。

刘青这才想过来,去镇上找人写信都是要付钱的,大花姐也没提醒她,估计是脸皮薄,刘青忙问:“托人写封信要多少钱?”

“一般只收四文钱。”回答刘青的是蒋氏,平时她吃一个鸡蛋都心疼到不行的蒋氏,提起请人写信的花费时,眼睛都没眨一下,擦干了手,喜滋滋的拉着刘青说了一堆话,要她转述给大花姐。

刘青漫不经心的点着头,心里对卖茶叶蛋的决心更大了,一封信四文钱,都够买八个鸡蛋了,这鸡蛋贱卖成什么样了?

想到这里,刘青看了熊孩子们一眼,小六带头钻到蒋氏跟前,拉着蒋氏的衣摆:“奶,也带我们去镇上罢,我今年还没去过呢!”

蒋氏摆了摆手:“一边玩去,你小孩子家家,去镇上能做甚么!”

这番话还没把小六打发走,小五和小七又缠过来了,小五小六都还好些,到底大了两岁,平日调皮捣蛋也有个度,小七胡搅蛮缠起来,那真是撒泼打滚,怎么劝说都没用。

刘青没打算带他去镇上的,但小家伙却成了主力军了。

蒋氏自来疼小孙子,一时间也有些为难,“不是奶不让你们去,只是我们都要干活,谁带你们啊?”

话刚落音,小六兴冲冲的道:“奶,让二姐带我们去啊,二姐她师傅都去镇上了,她后日也没事干。”

刘青本来是要应下的,但是眼角余光瞥到王氏神情有些愤慨,立时转了主意,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雀跃,又带着一丝迟疑,道:“我去不了罢,万一路上耽搁,回来迟了些,爷奶忙完回家,岂不是吃不上饭……”

果然刘青刚说完,王氏便迫不及待的接话道:“青青考虑周到,你在家里走不开,还是让雅琴带几个孩子去罢。”

其实到这里,熊孩子们去镇上的事情已经定了,蒋氏到底疼孙子,至于孙女,虽然她这段日子对刘青的放心超过柳雅琴,但其实她们俩谁去镇上,对她没什么差别,蒋氏便点头道:“行,就让雅琴去罢,有个大的跟着,我也放心。”

几个小家伙还是有义气的,换了人他们还不乐意,闹着一定要刘青陪同,就连王氏的亲儿子小七,都在凑着热闹:“不要大姐,大姐都不好玩,奶,让二姐陪我们去嘛!”

“就让青青去罢,她更稳妥些。”刘青这些日子努力刷好感度,也不是白费的,至少刘大爷就对她比较放心,“至于午饭,迟一些就迟些,反正也就这一回。”

第二十七章

大家长发话了,心里最不服气的王氏也不敢反驳,事情便定了下来。

刘青其实早有打算,斟酌一番道:“不如我后天做早饭的时候,顺道把中午的菜也炒了,大姐只要蒸饭,这样也不怕耽搁了。”

“你想的很妥当。”蒋氏点头道,“如今天气还算热,吃冷的菜也不碍事。”

刘青笑道:“我们会及时回来的,说不准还有功夫把菜热一热。”

其实做午饭都不是问题,刘青只是想趁着那时间,把茶叶蛋煮好,到时候便可以直接带着东西去镇上卖。

第二日下午,刘青准备去师傅家,蒋氏忽然开了屋门叫住她,“你等等。”

蒋氏拎了一篮子鸡蛋出来,递给刘青,道:“这鸡蛋你先提到大花娘家去,我怕明儿给忘了。”

刘青接过鸡蛋,又见蒋氏从怀中一阵摸索,最后摸出个布包,一并递给刘青,叮嘱道:“家里的盐不够了,你去买二两回来,写信送信统共四文,剩下的三文钱,给小七他们买些零嘴罢。”

“我知道了。”刘青小心地把钱收进怀里,想了想,又道,“奶,我怕镇上人多,小七才四岁,万一没看住他走丢了怎么办?”

“我也不放心。”蒋氏叹了口气,道,“算了,让他娘哄哄他,实在不行,明儿把人关起来,不让他跟你们走就是了。”

刘青心说她留小七下来是有计划的,把人关起来怎么行,忙道:“那还不至于,小七若一定要跟去,我就算幸苦些,人多的时候抱着他,也得看住了,只是那样的话就不好看着小五和小六了。不过小七比小五小六还懂事些,好好跟他说,他应该能听劝留在家里的。”

“你有办法劝他听话?”蒋氏刚问完,自己又点头道,“也是,这几个孩子调皮捣蛋,只到你跟前就听话。”

“我也没什么窍门,就是答应给他们弄好吃的呗。小七想去镇上无非就是想吃东西,一个烧饼准能让他乖乖留在家里。”说到这里,刘青嘿嘿一笑,心说为什么他们哄不住小孩子,不是小孩不听哄,而是他们开过太多空头支票,小孩不是傻子,承诺的东西不摆到眼前,他们才不会信。

而她说话自来算数,从不拿空话骗人,那他们自然也信她的话。

蒋氏摆了摆手:“行了,快去你师傅家罢。”

刘青并没有把那篮子鸡蛋直接拎到她师傅家,她先在院里找个角落把鸡蛋放起来,才进了屋,一进门就拉着大花姐,冲她师傅笑道:“师傅,我找大花姐有点事,马上回来。”

不等春婶反应过来,刘青已经把大花姐拉到外边去了,压低了声音,指着鸡蛋道:“大花姐,这是我奶托师傅明日带去镇上卖的,你帮忙找个地方放一放,别叫师傅知道,我要用它。”

刘青自从拜师学艺以来,就发现大花姐明里暗里的关照自己,她自己就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自然知道少女的爱心有多纯粹,就看她托大花姐帮忙送信,她自己没想起要给钱,大花姐也一句不提,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其实大花姐心里只怕已经做好了给她垫钱的准备。

她不是想要利用大花姐的善意,只是这件事只有大花姐能帮她。

亲哥是给了她钱,到现在她也才花去十分之一,可那又如何?村里都淳朴,几乎毫无秘密可言,她前脚刚从邻里乡亲手上买鸡蛋,保管后脚在地里干活的蒋氏就听到风声了,她就是在去镇上的路上,都能半路被拖回来,还想赚钱?

而大花姐就不一样了,她师傅这段日子心思都扑在屏风上,家里大大小小都是大花姐张罗的,首先大花姐完全可以瞒着大人,把鸡蛋卖给她,再是大花姐心思善良,她真要苦苦哀求,大花姐应该会为她保密的。

只是刘青没想到,大花姐善良到这个地步。

蒋氏攒的二十几个鸡蛋明显不够,刘青打算找大花姐再买三十几个,正好凑成六十个,毕竟是做开张生意,还得选个吉利的数字。

大花姐非但愿意帮忙保密,甚至还不肯收她的钱,她只道:“你哥念书已经很是辛苦了,攒点钱不容易,留给你必然是做急用的,你要是这么痛快花完了,岂不又叫他担心?再说我这也不缺钱,鸡蛋算我借给你的,等你从镇上回来,赚了钱,再还我不迟。”

虽然刘青有信心能稳赚不赔,却也知道此举在外人眼里未免太过冒险,不然刘大爷他们也不会断然拒绝了。

可怎么说,大花姐也对她这么有信心?

刘青抿了抿唇,低声道:“万一没赚钱呢……”

大花姐拍了拍她的头,温声道:“没赚就没赚,你以后就安心跟我娘学手艺,别再操心这些大人操心的事了。”

“可我还欠你的鸡蛋。”

大花姐噗嗤一声笑了,道:“我娘这辈子没打算再收徒弟,你是惟一一个,又是正经磕过头拜过师的,也就是自家人了。自家人还计较几个鸡蛋,岂不是见外?”

刘青没说话了,心想着就算她真赔了钱,大花姐这里的也要还上,不能白占人家便宜。拜师归拜师,两个性质不能混淆。

这天傍晚,趁刘家人都出去干活了,刘青把满满一大篮子的鸡蛋,小心拎进灶房,自从她掌勺以来,灶房就是她的天下,蒋氏他们早出晚归,等闲都不进灶房了,想藏点东西,倒也不难。

藏好鸡蛋,刘青压了压紧张的心情,一丝不苟的做了饭。

不过这一晚,刘青早早的就回屋睡觉了,可以预见明天是不容易的一天,她要养精蓄锐。

第二十八章

又是一个早晨,刘青按捺着激动的心情,起床,洗漱,做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天开始的工作。

刘家人吃过早饭,又回地里干活去了。

刘青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对刘雅琴的道:“大姐,我等下炒了菜再带小五小六去镇上,虽然小七现在被哄住了,但就怕他到时见了我们出门又忍不住哭闹,不如你先带小七出去玩,等我们走了再回来?”

不用自己帮忙做饭,刘雅琴当然求之不得,只是还有些迟疑:“你一个人忙得过来?”

刘雅琴倒不是真关心刘青,她想起自己上回就是没帮着洗碗,刘青那大嗓门恨不得让所有人知道她偷懒不干活。姑娘家真传出这种名声就要完了。那次委实让她怕了,所以她这回才有些不放心。

“没事,还有小五小六帮我呢,大姐你看好小七就行了,还有五丫,我怕她也闹起来。”刘青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最好带他们去离咱们家远一些的地方,离得近了他还惦记。”

得了刘青肯定的答复,刘雅琴才不再客气,抿唇道:“行,那我带他们去村长叔家,他们家离咱家远,在最上边,小孩子也多。”

刘青想到村长家在落水村的最里面,而刘家在偏村口的位置,她煮茶叶蛋的香味肯定飘不到那么远的位置去,遂满意的点头,“我这里大概要半个多时辰,保险起见,你们最好再晚些回来。”

“我知道了。”刘雅琴也是行动派,话刚落音,便牵着一步三回头的小七,小七又拉了自己的小伙伴五丫,三个人出了院子。

小六眼珠子一转,跟着跑到院门口,看着三姐弟走远了,才凑到刘青跟前道:“二姐,咱们动手罢?”

“当然要动手,我们得抓紧了。”刘青把兄弟俩使唤起来。

本来茶叶蛋煮好是要泡一天才能彻底入味,但刘青现在明显没那个条件,只能把煮熟的鸡蛋剥了壳继续煮,争取最短的时间里让它入味。

上次煮那两个茶叶蛋,刘青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味道倒也不差。

煮好的茶叶蛋,连着汤液一起倒入沸水煮过的木桶里,找了个盖子夹着布条盖好,刘青匆匆收拾了灶台,便领着小五小六关门出发了。

装着茶叶蛋的木桶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但三个半大的孩子,提着东西徒步走到镇上,也的确是一段很艰难的旅程,三个人你换我,我换你,总算在累到精疲力竭之前,赶到了镇上。

刘青看着镇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松了一口气,道:“时辰还早,咱们赶紧找个位置,要是赚的钱多,咱们就坐牛车回去。”

想到赚钱大计,两个孩子也不喊累了,三个人重新打起精神,在人群中穿梭,寻找最佳摆摊地点。

***

蒋氏还是不放心几个孩子出门,提前了半个时辰收工回家,刘青他们果然还没回来,刘雅琴正准备热饭,见蒋氏回来,忙道:“奶,我刚才听去镇上回来的大娘说,看到青青带着小五小六他们在镇上卖煮好的鸡蛋呢!”

“什么?”蒋氏一愣,“他们哪来的鸡蛋?”

“我也不知道,青青胆子也太大了。”刘雅琴摇了摇头,事关家里收入,她倒没顾上幸灾乐祸,担忧的道,“大娘说她回来得早,青青他们那时候刚到镇上没多久,也不知道现在卖得好不好。”

蒋氏还在愣神的时候,听见隔壁院子看门的动静,一下子反应过来了,急急道:“大花娘他们回来了,我去问问他们有没有在镇上看到青青,真是胡闹!”

刘雅琴也想知道他们鸡蛋卖不卖的出去,赶紧把抹布一放,跟着追出灶房:“奶,我和你一块过去!”

蒋氏刚踏出院门,还没见到大花娘,刚好又一批从镇上回来的妇人,瞧见她便打趣道,“大婶子,你们家鸡蛋怎么做的?闻着怪香呢!”

“人家靠这个赚钱的秘方,能告诉你?”

蒋氏一听就知道他们都在镇上看到刘青了,忙道:“都是青青琢磨出来的做法,闻着香归香,可是谁家还没鸡蛋吃?她把那拿到镇上去卖也太胡闹了……”

话还没说完,有性子急的打断了蒋氏的话:“可不胡闹,你们家青青聪明着呢,大婶子肯定不知道一个鸡蛋卖几文钱罢?”

蒋氏愣愣的问:“几文钱?”

对方伸出了手指,蒋氏倒吸了一口气:“一个鸡蛋卖三文?谁愿意买!”

又有人笑道:“三文钱一个没人买,一文钱一个肯定有人要,那也是赚的。青青摆摊的那里,好些人围在旁边,我都没挤进去呢。”

“你们家可不得了啊,大的能读书,将来要考状元,小的这个年纪就会赚钱,大婶子就等着想福了。”

众人围着蒋氏,不停的打着趣。

村民大都纯朴,如今见着刘家能赚钱,也没什么嫉妒心理,人家不偷不抢,靠双手赚的钱。倒是有人笑蒋氏,等青青回来,他们也要尝尝三文钱一个的金贵鸡蛋是什么味儿。

蒋氏面上还勉强维持淡定的听他们说笑,心里已是一片火热,就像乡亲们说的,不指望三文钱,就是一个鸡蛋卖一文钱,那也能赚不少了啊!

刘青很幸运的赶上了最后一趟牛车。

去镇上的时候他们带的东西不少,回家的时候拎的东西还更多,好在赶上了牛车,不然就他们疲惫到极致的小身板,根本拎不动这些东西。

刘青依旧提着木桶,鸡蛋全卖光了,里面的茶叶蛋汤她还舍不得倒掉。

今天是开门红,有了这个好头,刘大爷他们肯定不会再反对卖茶叶蛋,这些汤留着下次煮茶叶蛋还可以用。

刘青不是个委屈自己的人,既然赚得不比预期差,自然要好好犒劳自己,所以一收摊,她便带着两个弟弟去逛了会儿街,先给家里添了油盐酱醋,又给小家伙买了些零嘴,最后割了整整一斤半的猪肉。

本来自家人吃,刘青没打算买这么多,只是卖猪肉的也要收摊了,剩些被挑下的瘦肉,便宜卖给她,所以就称了半斤肥肉一斤瘦肉。

姐弟三个满载而归的回到落水村,刚到村口呢,就被喜欢瞧热闹的乡亲给围住了,一个个问她赚了多少钱。

乡里乡亲说话还是含蓄谦虚的,尤其是女性,喜欢说空话大话的名声都不会好,刘青自然也入乡随俗,攥着钱袋含蓄地道:“才带了六十个鸡蛋去卖,也没赚多少。”

“都买了这么多东西,还没赚多少?”

乡亲就是喜欢起哄,有些嗓门大些显得语气冲,但本意不是如此,刘青也能习惯了,提着猪肉给他们看:“这猪肉还是趁他们收摊买的,一斤都是瘦肉,很便宜的。”

“瘦肉也是肉,你们家今天有口福了。”众人善意的笑着。

在院里坐立不安的蒋氏挺听见动静,也连忙出来了,众人远远瞧着她过来,便笑道:“大婶子快过来,瞧瞧你们家青青多能干。”

蒋氏走近来,看到孙子孙女拎着的大包小包,条件反射的埋怨道:“买这些东西做什么?浪费!”

刘青早习惯了蒋氏的性情,并不在意,准备说两句好话哄哄她,乡亲们已经七嘴八舌的帮她打圆场起来,有说她能干的,有夸她孝顺的,蒋氏本来就没多生气,无非是习惯使然,被众人一劝,也免不了眉开眼笑起来,率先接过了刘青手中的桶,道:“回去罢,老头子他们也快回来了。”

一回院子,刘青便把钱袋递给了蒋氏,管着家里财政大权的蒋氏,对铜钱的数量还是很敏感的,她没急着打开看看,先是掂量了一下,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才满意的笑了。

她原先见几个孩子不懂事,买了这么多吃的用的,心想今儿的赚的钱肯定没剩下多少了,没成想居然还有几十上百文。蒋氏一阵欣喜,顺手将钱袋收进怀里,对刘青他们道:“你们也累了半日,先回屋歇着罢,我趁他们回来前,把这肉炒一炒,添个菜。”

“奶,瘦肉先别炒了,我回头想想别的做法,肥肉就炸成油炸罢,那个香。”

小五小六跟着狂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