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这话一出,正忙着手头活计的王氏和林氏,也一时停下了动作,好奇而热切的看着刘青。

“我刚才去村头看小五他们,正好大哥坐马车回来,大哥看见我们,就下车来牵牛了,大哥的同窗也跟着下了车,一起走回来的。”

王氏眼神一亮,跟着问:“青青,延宁的那两位同窗,什么来头?”

“我也不知道,大哥他什么都没有说。”刘青虽然觉得对方不像是江州人,而且看那两人的周身气度,不像是小地方出来的。

不过无凭无据,刘青也没必要把自己的猜测全盘告知。

见刘青什么有用的都没说,王氏有些不满,撇嘴道:“你大哥怎么会什么都没说,要带同窗来家做客,想必之前就在信里提到过的……”

自从刘青会写字了以后,与刘延宁的书信来往,都由她负责了,每次刘延宁寄信回来,自然也是刘青给大家宣读的,王氏这么说,分明就是暗示刘青瞒下了刘延宁很多事都不告诉他们。

“我确实没瞧见。”刘青淡淡的道,“二婶要是不信,不如去奶那里把信拿过来再瞧瞧,看大哥有没有写这事。”

刘青的话刚落音,安氏先笑道:“这请人做客,一时兴起也是常有的事,再说延宁平日里学业那么重,一点点小事,犯不着时时急着写信回来,二嫂也忒较真了些。”

王氏脸色微变,也笑道:“我跟青青说笑呢,大嫂都不见得介意,倒是四弟妹护得紧。”

“自家的孩子,总是看得重的,对我来说,青青和雅琴都一样,跟亲生的也没差别。”

灶房里王氏和安氏你来我往,谁也不让谁,如果声音有实质,这画面大概跟刀光剑影差不多了。

王氏和安氏这么一折腾,倒是没什么注意到李氏去主屋半天了,还没把茶具取过来。

李氏和蒋氏正惊呆着,茶几上,打开的几个包裹,做工精致唯美的点心,和手感顺滑的料子,都让李氏和蒋氏一时间回不过神来。

“这,这也太贵重了……”蒋氏看着那花纹华丽的料子,眼睛瞪得老大,惊喜和惊吓皆有,“延宁的同窗出手竟如此大方……”

李氏与婆婆是一样复杂的心情,但她受宠若惊的同时,更多的却是忧虑。

延宁的同窗身家不凡,又跟自家延宁看起来如此要好,自然是好事,自家不过是普罗大众,往后延宁就算靠才华考取了功名,入了官场,家里也给不了丝毫帮衬,若能结交出身不凡的朋友,于往后的前程自然更好。

也就是说最好能够长期交往下去。

李氏少时也见过父亲的几个好友,虽然寥寥无几,但读书人之间的交往,她多少也知道一点,且不提身份地位之差,最好还是平等来往,所谓你来我往,才能长久。

延宁的同窗今日出手就是这等贵重的礼物,无论于他而言这礼物轻重与否,但价值摆在这里,自家就算不能回以同样价值的回礼,却也不能相差太多,否则无论他们如何想,自家却显得太过轻贱。

可是自家条件摆在这儿,委实拿不出叫人家看得上的好东西。

思及此,李氏微微蹙眉,又见婆婆只顾惊异,忙压下心头的担忧,委婉提醒道:“也不知道他们几时离去,这回礼还没备好……”

蒋氏回过神来,心头的惊喜被为难所取代:“是啊,这礼物太贵重,咱们回礼怎么办?”

婆媳俩一时大眼瞪小眼,谁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沉默片刻,还是蒋氏率先打破沉默,她收了收茶几上的包裹,对李氏道:“待会儿找个空闲,同老头子和延宁商议一二,先把茶具拿出去招待贵客罢。”

李氏先端了东西出去,蒋氏稍稍整理了包裹,摸着那手感光滑细腻的缎子,一时又有些晃神,点心都没什么,再精致的点心,吃进肚里什么都不算,可这缎子是实实在在的精贵,恐怕要数十两银子才买得到。

蒋氏想了想,起身的时候又从柜子里翻出她藏很久的瓷瓶出来,里头装着上好的桂花蜜,其实瓷瓶看着大,里头的桂花蜜统共就三五勺,蒋氏从去年藏到今年,舍不得吃,太少了又不好卖,今天正好拿来招待贵客。

也不知道贵客瞧不瞧得上。

蒋氏拿着瓷瓶,心事重重的走到灶房,瞧见儿媳妇们准备好了点心,正要端去堂屋,蒋氏不由道:“等一下,这东西太少了,再添点别的罢。”

“娘,这点心也不少了,有桂花糕、绿豆糕,炒花生,饴糖,还有麻花和炒瓜子,咱们家也就这些点心了。”王氏道,“她老根叔家提前打了糍粑,不如去他那儿借点过来?”

其实王氏她们准备的堪称丰盛,已经是翻箱倒柜找出来的,蒋氏心里也清楚,只是想到那匹缎子,不免觉得自家准备的寒酸了,便道:“行,叫个人先去老根家借一碗糍粑,然后顺路去隔壁大花家借一节藕,我再再热一锅茶叶蛋送到堂屋去。”

听到蒋氏的话,连安氏都忍不住咂舌了,“娘,这也太丰盛了罢?再过会儿就吃午饭了。”

蒋氏不欲多解释,摆摆手道:“你们还不快去?别叫贵客久等。”

安氏有眼色,心知这两位少年身份只怕比她想的还要厉害些,不然婆婆不会如此反应,便忙笑道:“行,那我去借东西,娘等一会儿。”

王氏的眼神也闪了闪,忙上前端了两样吃食,笑道:“娘,我先把这些备好的送进去,雅琴,你也帮一帮我端碗。”

蒋氏心事重重,便没有多想,只叮嘱了一声:“进去可仔细点,别冲撞了贵客。”

不等王氏母女出门,蒋氏已经转身,冲刘青招手道:“青青,待会儿你再做个拌的藕片给他们送过去啊。”

刘青点头,笑眯眯的道:“奶,等下他们上桌了,肯定要喝酒,多做两个小菜下酒才好,一个麻辣藕片,然后我再炸个土豆条罢?”

平时一听到刘青说“炸”这个字,蒋氏得先炸了,所有刘家人都知道刘青做饭好吃,只有蒋氏不放心,因为刘青炒菜太喜欢用油了,看她倒油的架势就跟不要钱似的,蒋氏每次都心疼的直抽抽。

但因为今天的客人身份不一般,蒋氏满脑子想着怎么招待贵客还来不及,听到刘青给建议,忙不迭的点头:“行,既然我们青青有了成算,午饭就你来做罢。”

堂屋里头,刘家的男人们正陪着两个少年聊天,说起刘家卖茶叶蛋的事,今日不太说话,显得十分高冷的少年曹声扬也勾了勾唇,难得开了尊口:“味道不错。”

江景行笑着解释道:“上次送到书院的吃食,延宁都没吃多少,泰半进了我们的肚子,不单单是茶叶蛋,猪肉和兔肉的滋味,也委实新鲜。”

“喜欢就好,喜欢就好。”几句话下来,江景行已经让刘家人消除了对他的生疏和敬畏,变得自然起来,刘大爷乐呵呵的笑道,“都是我那孙女没事瞎琢磨的,难得对了你们的胃口,中午叫她多做一些,你们尽管吃。”

“今日都上门叨扰了,再客套的话就不多说了。”江景行笑眯眯的应了,虽然对那个折腾出这些吃食的小姑娘很好奇,他方才就发现,上次在县里惊鸿一瞥,觉得十分机灵可爱,当妹妹正好的小姑娘,与自家好友几乎挂在嘴边的好妹妹,竟然是同一人,不说这是缘分,那也真真是太巧了。

只是江景行虽然对小姑娘的好奇越发浓了,却不好把话题往人家身上扯,未免显得太过孟浪,因此话锋一转,话题又回到茶叶蛋上边:“既然这茶叶蛋卖的如此好,为何不去县城?无论从哪个方面,县城总要比乡镇好一些?”

智商摆在这儿,江景行就算不做生意,也能一眼就瞧见关键问题。

刘二叔解释道:“去县里生意的确比镇上好,只是我们不是商户,平时在镇上卖点自家煮的鸡蛋倒也无妨,倘若去了县里,若有人较真起来,却是不好交代,延宁明年下场考试,万不能在这个时候生事。”

“险些忘了商户的问题。”江景行恍然大悟,他虽然清楚士农工商的区别,然而对刘二叔嘴里的话仍有疑虑,不懂便问道,“同样是卖茶叶蛋,为何去镇上与城里不同?”

“邻里乡亲,时常有些鸡蛋,或者地里出息吃不完的,都可以去镇上卖了换钱,并不日日卖东西,便不算是做生意。”这次回答江景行的是刘四叔。

“原来如此。”江景行这才懂了,总结道,“去镇上卖茶叶蛋无人管,去县城有人盯着,是也不是?”

刘大爷愣了一下,才迟疑的点头,又有些不放心的补充道:“官差老爷那么忙,管不到这底下来……”

“倘若有人追究起来,却也没办法解释。”

江景行这么一说,一群人都愣住了,刘大爷的脸色有些难看,当然不是这对江景行,人家只是说了实话而已,他们一直忽略了这个问题,一味的说服自己乡亲们淳朴,肯定不会去举报自家。

可倘若真有人举报了呢?他们家做买卖这件事,却是跑不掉的。

刘延宁淡定些,他看了江景行一眼,笑了笑,神色淡然,又带了些郑重,“想必景行已有了主意,还请赐教。”

江景行也不卖关子,他的确是看好刘延宁,这几个月观察来看,对方不仅有才学见识,品行也不差,有些观点见解,更让他产生惺惺相惜之感。这样一个人,且不提前程走多远,却不该因为这点无伤风雅的小事而葬送了未来。

“我这儿只有四个字——法不责众。”

江景行言简意赅,刘大爷他们还没听懂,本来想问清楚,但江景行虽然平易近人,周身气度却委实不凡,他们仍然不敢冒犯,又见刘延宁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更不好说话打断他的思路,只能勉强忍住了说话的冲动,一眨不眨的盯着刘延宁。

刘延宁想了会儿,意识到江景行的意思,眼神不由一亮,刚想开口。

江景行已然笑道:“点到为止。”

刘延宁还是起身,拱了拱手道:“多谢。”

江景行伸手微微挡住他的动作,仍是一派温文尔雅:“你我之间,何须如此见外?”

说话间,王氏母女正端了茶水点心进来,她们由上而下,先招待了上座的客人和刘大爷,后脚进来的林氏则招待其他几人。

待林氏走到刘延宁跟前,刘延宁扫了扫外边,不由问道:“三婶,青青呢?”

“青青正在准备吃食呢。”林氏出来前,正好听见婆婆说要把午饭交给刘青来做,自然想也不想的这么回到。

刘延宁后边几次见到刘青,都看她穿着新衣裳,李氏做的花裙子,实在想不到自家妹妹娇俏的小模样,是怎么窝在灶房里指点江山的,忍不住笑道:“她说今儿午饭包在她身上,我还当开玩笑,没成想竟是真的。”

听到这话,刚喂完贵客的骏马,依依不舍回到堂屋的刘延林,立时接口道:“大哥是不知道,青青炒的菜就是香,只是她好久没下厨。”

刘延林说着,憨厚的脸上不由自主的堆满笑容,可想而知这个消息让他有多惊喜,只是他的话刚说完,就被自家娘转身狠狠瞪了一眼,只好闭了嘴,满头雾水的挠了挠头。

他说错什么了?

殊不知王氏第一百次想把这个儿子塞回肚子里回炉重造,怎么就这么蠢!连刘延宁这个号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都知道在贵客面前,给自己的亲妹妹长脸。

她不图这个傻儿子也像刘延宁那么精明,好歹也不能拆了自己的台去给别人搭戏啊!

刘延林是被王氏瞪得闭了嘴,跟在后边的小五小六小七,听到这话又开始叽叽喳喳了。

——“二姐今天要做菜啦!就是不知道二姐打算炒什么。”

——“笨蛋,二姐炒什么菜都好吃,再说今天这么多肉,还有客人在,肯定要做好吃的!”

——“我要去灶房看二姐炒菜,你们去不去!”

小孩子的期待和激动不会作假,看来小姑娘还能给自己更多的惊喜呢,江景行这般想着,眼底的笑意更浓了。

作者有话要说:正在调整状态,努力重回日更的频率,小伙伴莫急

第51章

刘青决定这一回要大显身手,因为她娘悄悄到她耳边提醒了她,说客人送的礼物有些贵重,叫她一定要好好招待。

她娘所谓的好好招待,自然是丰盛再丰盛了。

不过刘青心里有数,她再有心也整不出满汉全席,还是多花点心思,最好弄出些花样来。

这么一想,刘青脑子里已经基本确定了菜单,今天家里正好杀猪,这么多肉当然不能浪费,不过也不能全部都吃猪肉,刘青开始指挥了:“奶,去河里抓两条鱼,或者去我师傅家买两天回条也行,多凑两个菜。”

蒋氏是巴不得刘青能多想几个菜,闻言连连点头:“我这就叫你二哥他们去河里抓,除了鱼还有什么,要不要抓只鸡回来炖?”

说是这么说,想到自己养了那么久的母鸡拿出来宰,蒋氏心里还是很心痛,面上便带出了些纠结。

殊不知刘青一想到那些母鸡的口感,就忍不住摇头,道:“不炖鸡了,留着下鸡蛋罢,熬汤用猪骨便行了。”

蒋氏当然求之不得了,只是还有些迟疑:“用猪骨熬汤,会不会太寒酸了些?”

“只要味道好,用什么不重要。”

见刘青如此信心满满,蒋氏便也放开了,点头笑道:“还是我们青青机灵,能想出这么多吃食。”

刘青却道:“那是因为咱们家有,我才想得出来呢!”

蒋氏一想还真是,自家条件好,不然换着别人家,就是有这些想法,都不一定吃得上好东西,不由多了几分自豪:“说得也是。”

刘青又道:“不过咱们家光拿猪肉来招待客人也不够,家里不是囤了好几样野味吗,奶拿点出来?”

“也行,我这就去找。”蒋氏说完便出去了。

没一会儿,蒋氏回到灶房,手里已是满满当当,“青青,奶挑了只山鸡,野兔,还有一块野猪肉,都是比较新鲜的,你看这些够吗?”

“够了够了。”刘青看着蒋氏手中的东西,一转眼便定了菜谱,红焖山鸡,麻辣兔丁,和炸猪排,野猪肉她吃过一次,肉质又硬又柴,做成别的还不如吃自家养的猪肉,不过做猪排应该会很有嚼劲。

这般想着,刘青对蒋氏道:“奶,您帮我把这些都处理了,我先炒菜。”

“行,马上给你弄好,都切成块吗?”

“野兔像之前那样的切,山鸡切大块,猪肉要切大切厚的,巴掌大一块最好。”刘青比划了一下猪肉的大小,“切完用刀背敲薄。”

“猪肉切这么大块怎么吃……”蒋氏小声嘀咕了一句,也只是自言自语,她知道自个儿孙女的想法稀奇古怪,已经相信无论如何她都能做好,不需要解释,因此嘀咕完便点头道,“奶知道了,你先去炒菜罢。”

祖孙俩在灶房里头忙活,前头不停的端茶水招待客人的李氏等人,也陆续回了灶房,不消蒋氏吩咐,便自发上前帮忙了,烧火的烧火,切菜的切菜。

李氏想着今儿要炒的菜实在太多,这边招待贵客,那边还有一桌等着吃杀猪肉,少说也要准备十几二十几个菜,自家女儿这小胳膊,真要炒这么多菜估计手都要断了。

自个的女儿自个疼,李氏一忙完便对刘青道:“青青,累了罢?娘来炒,怎么弄你在旁边说便是。”

说着,已经不由分说去拿刘青手中的锅铲。

蒋氏这时才想到这点,道:“是我疏忽了,青青一个人哪炒的了这么多菜,老大家的你先炒几个,等下老二家的、老三家的和老四的轮流换人。”

既然蒋氏点了名让几个儿媳妇都轮流炒菜,刘青也就乐得轻松,没有跟她娘抢锅铲,笑眯眯的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主场位置。

厨房里正忙得热火朝天,本来在堂屋的刘延宁忽然进了灶房,刚喊了一声:“奶……”

正忙着监工的蒋氏回头,连忙往门边走,把已经进来的刘延宁往外推:“里头正做饭呢,全是油烟味,你别进来。”

看着自家奶奶一脸如临大敌,好像他犯了什么冒犯一样,刘延宁就有些哭笑不得,微微伸手扶住蒋氏的手臂,正好挡住她把自己往外推的动作,一面笑道:“奶太过小心了,柴米油盐便是生活,孙儿进来并不犯什么忌讳,奶不必如此紧张。”

“怎么不犯忌讳了,你待会儿还要出去陪贵客,带着一身油烟味去怎么行?”蒋氏虽这么说,到底不再坚持要把刘延宁往外推了。

“孙儿过来正是要同奶说一声,景行与声扬第一次来乡野之地,心中不免好奇,我先带他们去周围转转,到午饭时再回来。”

“那赶紧去啊,吃午饭还有大半个时辰,还可以好好逛逛。”蒋氏说完,又想到什么,忙拉住刘延宁问,“对了,延宁啊,这两位公子什么时候回去,会不会在咱们家歇一宿?”

“住一宿恐怕不会,咱们家简陋,他们定住不惯的。”

“这样啊。”蒋氏眼神黯了黯,失望和担忧再一次涌上心头,她忍不住道,“若他们今天就走,咱们回礼也来不及备了,这可如何是好?”

“回礼?”刘延宁想到先前江景行递过来的礼物,顿时了然,也没有深想,道,“景行他们出身世家,注重礼节,送的无非是些点心小食,奶回一些吃食野味便是了,只是礼尚往来,不必太注意价值。”

“倘若只是吃食也就罢了,里头还有一匹极好的料子,我瞧着像是缎子,如此一来,咱家回的礼就不能相差太大了啊。”

“缎子?”刘延宁委实惊讶了,这几个月里,他与江曹二人来往最多,两人行为处事都极有分寸,因此他才想当然觉得他们备的礼物只是些点心吃食,没想到还备了缎子。

这样一来,他们送的礼明显贵重了几分。

比起蒋氏她们头疼如何回礼,刘延宁显然更在意他们的用意。

刘延宁在书院,从未隐瞒过自己的出身和家境,因为与江曹二人交往亲密,也时不时说一说家中的情形,因此对于他的情况,江曹二人比所有同窗都更清楚。

江曹二人很显然也知道,缎子这样的贵重的礼物,他们家回不起,却备了这个,那便是一番心意,并未要他家等价回礼的打算。

刘延宁没想到,平日里甚少表态的同窗,竟然如此看重甚至帮助自己,顿时难免感动。

蒋氏没得到刘延宁的回答,不由唤了一声:“延宁?”

“奶。”刘延宁回神,忙道,“景行和声扬自来大方,乐于帮助其他同窗,虽然这次他们备的礼物略贵重,咱们家尽心回礼便是,不必拘于价值,他们心里也清楚的。”

“话虽如此,可也不能相差太多,不然叫你以后如何同他们相处?”蒋氏抿了抿唇,并没有感到多宽慰。

“无妨,日后回了书院,还有好多日子相处,这回欠他们的人情,孙儿再慢慢还便是,奶不必太过忧心。”

见刘延宁说得坚定,蒋氏这才稍稍放心了,将信将疑的道:“是吗?”

“孙儿自会处理,奶只管放心便是。”刘延宁再一次安慰蒋氏。

他当然也知道礼尚往来,要是这次家里回得礼相差太多,日后相处免不了低人一等,只是自家什么条件,他比谁都清楚,再说长辈供他念书已是不易,他也不能要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银子,全拿来给他的同窗回礼。

“他们还在等,孙儿先出去了。”刘延宁说着,又一次强调道,“奶,回礼只尽心便是,不必太过勉强。”

“我知道了,你快去陪客人逛一逛罢。”蒋氏点头,掩下了心头的忧虑,催着刘延宁出去了。

刘青一边指挥她娘炒菜,一边还竖起耳朵听着蒋氏和亲哥的对话,见蒋氏跟着亲哥出了灶房,便凑到她娘跟前,小声的问,“娘,哥哥的好友真的送了很贵重的东西过来?”

其实不单单是刘青,李氏王氏安氏她们也全都一心二用,一边忙着手上的活计,一边听着蒋氏的对话,因此见刘青凑到李氏跟前,其他人的目光也全都聚集了过来。

李氏不轻不重的拍了一把刘青的头,“小孩子家家,打听这些作甚。”

刘青摸着头撇了撇嘴,没说话,心里却很不福气,没事的时候就说她是大人了要这样那样,现在有事了又说她小孩子不许打听大人的事,还真是一天一个说法。

蒋氏出了灶房,与刘大爷他们一道,热情的送了贵客出院门,目送着三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越走越远,才受贿视线,拉了刘大爷一把,“老头子,回屋一趟,我有事跟你说。”

蒋氏因为着急,直接扯着刘大爷的手臂就往屋里走,刘大爷没挣脱开,不由骂道:“客人还没走远呢,这样拉拉扯扯像什么话!”

“客人又没有回头,瞧不到这里的。”蒋氏头也不回的道。她以往怕丈夫,刘大爷说东她不敢往西,但今儿实在是心急,便没有理会刘大爷的挣扎。

刘大爷见自家老伴非但不放开自己,还敢顶撞,心里一惊,便没有再挣扎,只是嘴上仍道:“老婆子你反了天了。”

待进了屋,刘大爷见着蒋氏小心翼翼把那匹缎子取出来,对蒋氏的不满瞬间烟消云散了,只剩下满满的惊讶:“这……这是那两位公子送的礼?”

刘大爷还认得出包着缎子的蓝花布,那还是他从江公子手上接过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