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有没有名分也没差别,总之受益无穷。

按照这儿的规矩,她哥哥算计师傅,较真一点的就算是欺师灭祖了。

好在江先生不在意这个,端坐着受了刘青的礼,还从怀中摸出玉环递给刘青,“你哥当时拜师,也给了见面礼,今日你虽然不是正式拜师,为师也不能小气了,拿去把玩罢。”

刘青没想到还有礼物拿,看来她师傅嘴上说着现在不收弟子,心里其实对她很满意的嘛。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跟基友聊天聊嗨了,明天争取多更点补偿你们

第112章

看着刘青兄妹见完礼,一旁的江景行出来打圆场了,温声笑道:“都是自家人了,延宁和青青快别这么客气。青青在厨房那么久,也不知道又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江远辰闻言,看了眼侄子,又看向新收的两个弟子,也笑着点头:“都坐罢,也该准备开饭了。”

刘青便坐下了,笑着回了江景行先前的问题:“江大哥这回可夸错人了,有林妈在,这儿哪还轮得到我卖弄。”

江景行看了眼桌上,摇头轻笑:“祖母近年年事已高,太医叮嘱忌重口,为此,林妈专学了一手清淡口味的江浙菜,今儿桌上摆的,倒更像是青青的风格。”

刘青笑眯眯的道:“那我也只是动动嘴皮子,都是林妈掌勺的,不敢抢她的功劳!”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忍不住一跳,请的动太医的人家,又岂是一般的官宦之家?

他们兄妹这是抱到一条怎样的大腿啊!刘青忍不住看了看江远辰叔侄,又侧头打量了下她哥哥,正好见她哥也看过来,兄妹俩倒秒懂了彼此的意思。

刘青心想看亲哥并不惊讶的样子,应该是早就猜到了,估计他们平时就没怎么避讳。

她先还琢磨着,江景行不是粗心的人,早先他们接触也不少,都把身份蛮得深,绝口不提家族的事,现在冷不丁给她透了个这么大的底,不可能是无意所致,那就不知道他这举动,究竟有没有深意了。

现在看她哥见怪不怪的样子,刘青就知道自己想多了,也是,她什么身份啊,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姑娘,他们有啥可算她的。

其实还是刘青低估了这年代的师徒情谊,江家下人都开始拿他们当半个主子对待了,半点都不见外的样子,这态度自然是有迹可循的。

在江景行心里,刘青兄妹纵然不是家人,那也比一般的远房亲戚要亲近许多。

拜了师,这兄妹俩就跟他们家绑定了,除非师徒恩断义绝,否则谁也拆散不了两家的关系,既然如此,自家的底,也该慢慢透给他们了。

收徒的事,已经写书信回京了,大伯那里想是有什么耽误了,但三叔唯一的弟子,又是年纪轻轻的秀才,这份出息,就是他们身边也少见,大伯迟早是要过问的。

只怕不但要过问,还要上心呢。

且不说自家没这么出息的人,就看当今宠爱荣妃和七皇子母妃的架势,连太子都要生生退一射之地,他们作为五皇子的外家,实在不宜在这个当口出风头。

为了宫中的娘娘,大伯也宁愿把自家子弟养得无所事事,也好过被人家眼红生事。

可侯府沉寂了这么多年,祖父当年遗留的影响力,早就消弭殆尽,不知内情的人都当他们侯府没落了,这两年连带着宫中的娘娘和五皇子都鲜少活动,再这样不作为下去,假的迟早要变成真的。

侯府低调归低调,却不能低调到叫人看轻,他们家还得是五皇子最后的依仗。

想要叫人忌惮,朝中势必要有自己的人。

奈何这么多年下来,早年依附过来的人,也都走的走散的散,剩下一些都是成不了气候的,不提也罢。

大伯虽然袭着爵位,却不在要职,京中这样的勋贵大大小小几十个,真要够看的,还是身上的官职。

当今对大伯倒是有一份亲近,不知是看在祖父的面上,还是对府上的做派满意,时常叫大伯进宫伴驾,也不说朝事,就是聊聊家常,叫大伯陪个膳。

单有一份殊荣,面上好看罢了,大哥都已过弱冠了,当今真要看重,早该赏个差事下来,可现在大哥头上顶着世子的名号,还被大伯关在房里读书,这书也不知读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已经足以看出当今的态度。

府上要培养自己的人,再来一群乌合之众就没有必要了,这回要的是有真才实干的能人,动静还不能太大,那就只能贵精不贵多,还得再寻个名正言顺的由头才行。

连江景行自己的都觉得刘延宁再适合不过,读书人最看重名声,延宁就算日后入朝为官,再被人许以利诱,因着师徒名分,也不可能为他人所用,再说他瞧着延宁的秉性,也不可能会是忘恩负义之人。

这个人可以放心培养,不怕把人翅膀养熟后自个儿飞走。

虽然延宁现在是三叔徒弟,身上难免被人打上江宁侯府的标签,但是他三叔不过一介白身,虽才名在外,三叔的弟子,还不至于叫人如临大敌。

因此,在延宁成气候之前,不会有人抓着这个不放。

当然等他真成了气候,这也就不算什么大事了,朝中关系多复杂,查下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府上已经算低调得很了,没人愿意为了攻讦对手,连带着把自己的底子给扒出来。

最重要的是,只要当今愿意用你,就没人能说不。

当今近年来更爱用家世普通的青年才俊,他们离京前,朝中最是炙手可热的翰林院李大人,便是出身寒门,身无长物,被当今点为探花,此后颇得当今信任,许多诏令都出自这位年轻的编修大人之手,一时间成为满朝新秀。

江景行与这位李大人有数面之缘,对李大人的印象是谦虚有礼,刚入朝的年轻书生,还没见过太多波云诡谲,带着满腔热血,要为苍生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大人身上的忠义耿直,他在延宁身上同样看到过,然而延宁比他更具有优势的,是延宁更为年轻。

都知道当今爱惜人才,对着朝中年轻的大人,当今总会多一分宽容,近些年科举的前三甲,当今点中的也是年轻人居多,可以想象,延宁若能叫当今入了眼,恩宠必不可少。

江景行觉得,三叔当初对山长说,延宁若能成为小三元,就收下这个弟子,未尝没有这个考量在内。而京中那边迟迟没有来信,未必就是被牵绊住,大伯想要更慎重一点,也不是没有可能。

与其到时候京中来人,让延宁兄妹和他们的家人措手不及,诚惶诚恐,倒不如现在交个底,也好叫他们有心理准备。

江景行的这些思虑,在场的大概就江远辰能明白了。

曹声扬不是拎不清,只是他不爱想这么多。他的家世摆在那儿,当年是京中一霸,只有他欺负别人,没有别人欺负他的,足以见得他腰板挺得多直。现在跟着小伙伴一起,弃恶从善,伪装成上进青年的样子,骨子里还是更喜欢混吃等死的。

至于刘延宁,就是一知半解了,心里猜测江景行这话颇有深意,但也只能揣度个三两分,朝中之事他知道得就不多,还是跟江景行他们在一起听得才多,最近师傅倒也会偶尔说起朝堂,但这个是要一点一点摸索的,刘延宁现在还没那个能耐。

江远辰他虽然觉得这个侄子对刘家过分关照,倒也没认为是多此一举,早有准备也好,免得到时候毫无准备,闹得这两孩子放不开手脚。由着侄子说完,打量了两个弟子一眼,见他们镇定自若,嘴角也露出一丝笑容,叫大家开饭了。

用过饭,三个人也没急着离开。

刘延宁自从拜了师,平日还是照常上学,江远辰并不想让他太过特殊,但是中午和下午,刘延宁都会来师傅这儿听教。

当着刘青的面,江远辰也没有避讳,三个人的功课都检查了一遍,重点还是放在刘延宁身上。

刘青坐在旁边听了会儿,就有些咂舌了,江先生这师傅当得真没话说,江景行还是他亲侄子呢,再怎么说也该一碗水端平吧,可现在瞧着,江景行和曹声扬,都成了她哥的陪衬。

果然还是这个时代的人更厚道,说把徒弟当半个儿子,就真当半个儿子了,半点不含糊。

时间在刘青的感叹中过去了,江远辰话锋一转,把功课放一边,又跟几人闲聊了起来,说的是他当年一个好友在任上发生的故事,刘青觉得这闲聊也不像是纯闲聊,未尝没有指点几人为官之道的意思,不过到底是气氛缓和下来,她哥也有说有笑的发表着自己的观点。

刘青算着时间,估摸着讲完这个故事,他们就该回教舍准备上课了,想到她之前做好的葡萄果酱,这会儿应该凉得差不多了,悄悄起身去取了过来。

第113章

几人之间的话题告一段落,江景行先瞧见刘青捧着个罐子从厨房出来,眼里闪过一丝了然,笑道:“青青又鼓捣出什么好吃的玩意儿来了?”

江远辰也看了过来,见怪不怪的道:“该不会是用那些酸葡萄弄的?”

“果然什么不瞒不过师傅。”刘青不遗余力的拍马屁,心里倒是想她师傅其实挺狭促的,这时节能把这葡萄留下来孝敬他,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说这儿的葡萄树,品种还没改良过,跟野生葡萄没什么区别,也没有肥料好好养着,酸一点也正常,这年头谁家种的葡萄是甜的?

他老人家倒好,非要在葡萄前面加个形容词,不见得是在嫌弃他们家东西拿不出手,倒是取笑她上门上得勤快呢!

就是因为这样,刘青才觉得她这个新鲜出炉的师傅狭促,明明是个风华绝代的男神,保持一下男神的风度好不好,她现在虽然年纪还小,可哪个姑娘不爱面子?

这么想着,刘青就控诉的看了江远辰一眼,“这葡萄是有点酸,做成果酱就很甜了,师傅再尝尝?”

大抵是意识到姑娘家面皮薄,江远辰没再打趣了,颔首道:“既是青青一片心意,那就尝尝吧。”

林妈之前就得了刘青的叮嘱,给几人上了新的水杯,挖一勺果酱,倒半杯开水化开,酸甜的味道便在舌尖漾开,还带着葡萄特有的清甜,江远辰喝了半杯,点头:“滋味不错。”

江景行符合道:“清淡可口,倒是比葡萄吃起来更美味。”

得了这两个人的赞许,刘青放心了,笑道:“可惜这是最后一批葡萄了,师傅要是喜欢,要得到明年葡萄成熟再弄。”

曹声扬不感兴趣的道:“不过是女人喜欢的玩意儿。”

其实曹声扬只是喜欢重油重辣,不好甜食而已,味道还是不差的,但刘延宁心里的无奈也是真的。

以前妹妹年纪小的时候,太胆小也太内向,让他委实放心不下,现在妹妹开朗了,性子十分惹人喜欢,可就是被纵得胆子大了太多,又让他担心。

换做是在别的地方,亲友邻居家里,妹妹这般纵然不合时宜,自家人都愿意护着兜着,他现在有功名在身,自认护自己的亲妹妹,还是能护得住的。

可师傅家什么身份?以妹妹的聪慧,就是猜不到大半,至少也能估摸个两三分出来。

江家在京里都是有头有脸的家族,这样世家出身的人,骨子里定是看重规矩的,端看江家下人的行止就心里有数了。

现在师傅大概是瞧着妹妹性子有趣,感觉新鲜,所以愿意纵着,但总不会一直纵着。

刘延宁就怕妹妹被纵的失了分寸,万一冒犯了师傅,他这个弟子的脸面,只怕也不够的。

想到这里,刘延宁忍不住瞥了刘青一眼,委婉的道:“真真是拿你没办法,在家里想折腾这玩意儿,娘不同意,现在倒是跑到师傅家来折腾好东西了,越长大越淘气,哪天让师傅烦了,不叫你上门才好!”

刘延宁这个年纪,也算是难得的稳重可靠,他想隐瞒什么心思,连李氏和刘大爷他们,都未必瞧得出端倪,可谓是滴水不漏。

只是现在他面对的是江远辰这个人精,就连江景行,也是被他祖父老侯爷亲自培养长大的,叔侄俩瞧出了刘延宁深藏心底的忧虑,江远辰轻笑:“我这院子常年冷清,青青过来陪我解闷,又是一番心意,你训她做什么?”

刘延宁不知道他师傅这话是叫他安心,只是思忖着,自己不过提醒了妹妹一句,师傅就这样护着了,想必也是有几分真心的。

他的担忧,应该是多余的罢?

但也不敢完全放心,只是笑道:“师傅可别太纵着,该管教还是得管教,这丫头惯会蹬鼻子上脸,奈何家父早逝时青青才出生,因此缘故,母亲和家中长辈,都对青青纵容怜惜,竟没个能管教她的。现在拜了师傅,也只能劳师傅多多费心了。”

刘延宁这番话说得极有水平,既告诉了他师傅,自己妹妹被家人惯得胆儿很肥,又把江远辰摆在亲近长辈的位置,托他用心教导着。

到底打了支预防针,希望师傅对此有个心理准备。

当然这话的潜台词就更有深意了,师傅您老人家如果不爱管教,那到时候纵得妹妹犯了错,可不能太计较了。

江远辰闻言,也意味深长的看了刘延宁一眼。

到底是不经事的少年,能把话说得这么周全漂亮,已经很难得了。更重要的是对家人这份回护之心,不因他的身份而卑躬屈膝,依然坚持自己的底线,能做到这一点,就说明品行难得。

江远辰如今对这个弟子,是彻底的满意了,轻笑:“青青在我这儿,你还有甚么不放心的?”

以江远辰的身份,不用向刘延宁保证什么,他真要保证了,刘延宁反而不太敢相信。

就这么淡淡的一句话,刘延宁倒是放心了许多,江景行在旁边道:“时辰不早了,再不回教舍,只怕就来不及了。”

江远辰颔首:“去罢。”

几人便出了院子,往教舍的方向走去,江景行看了刘延宁一眼,也不避讳书童跟着,轻笑道:“延宁委实是关心则乱,你单看到青青性子跳脱,却没瞧见三叔今儿笑容比平日多了许多?”

江景行这一句话,倒是让刘延宁猛然想起来,也是,平日里师傅颜色淡淡,反倒今日动不动就微笑,可见心情极好。

“三叔膝下只有一个嫡女,家中排行第六,只是三婶去后,六妹在外祖家住得多,跟三叔反倒不甚亲近。如今三叔这般喜爱青青的性子,想必也是念着六妹的。”

江景行作为江远辰的侄子,对刘延宁说这番话,却是不太容易,不是真心把他当朋友,也不会把话说得这么透,就差没直接告诉刘延宁,他三叔是把刘青当女儿看的。

既然当女儿看待,又喜欢这小姑娘的性子,三叔又怎么会因为小姑娘的性子而恼了她呢?

刘延宁明白江景行的言外之意,心里这才完全松了口气,郑重的朝江景行作揖道:“多谢景行提点。”

对师傅的真实态度有了个数,他才知道该怎么做。

江景行淡淡的笑着:“都是一家人,延宁不必如此。”

倒是曹声扬瞥了江景行一眼,似笑非笑的样子,心想看来不是他的错觉,已经可以确定,这位小伙伴对刘家兄妹过分的关心。

如果只是因为三叔收徒的缘故,还不至于如此,小伙伴再怎么说也是侯府公子,何至于这般放下身段?

曹声扬本来是有心打趣,见小伙伴一派坦荡,又觉得没意思了,便没有多话。

三个少年人高马大,步子当然也迈得大,很快到了教舍,差不多刚坐下,便到了上课的时辰。

而还赖在江远辰院子里的刘青,也准备上课了。

江远辰依旧扔了了本书,叫刘青自己先看着,他待会儿再考校。不过这一回却不再是艰涩难懂的《淮南子》了,而是《楚辞》。

刘青几乎是满含热泪的接过了书,至少在学校学过《楚辞》啊,虽然学的只是九牛一毛,比起她根本不知所云,硬生生读下来的《淮南子》要有趣多了吧?

当年上语文课的时候,刘青还真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会为了一本《楚辞》而满心欢喜?

见刘青激动的小模样,江远辰好笑的挑眉:“喜欢诗词?”

刘青想了一下,比起充满哲学味道的《淮南子》,还是诗词比较简单好懂,要是能学着原创一两首,那就装**了,遂坚定的点头:“喜欢!”

江远辰也没怀疑,姑娘家总是喜欢浪漫的东西,看来之前让她读《淮南子》,确实为难她了。

想了想,江远辰道:“姑娘家多学点诗词也好,总比看那劳什子的《女则》《女戒》强。”

江远辰这个人还是有点反骨的,他是典型的书生,却跟古板沾不上边,养尊处优的公子哥,骨子里也带着浪漫,最看不上一板一眼的名门淑女,娶的妻子便是当年小有名气的才女,才子佳人的结合,成就一段佳话。成亲后,与妻子也琴瑟和鸣,红袖添香。

如今对着自己的小徒弟,江远辰也不爱拿那套规矩说事,真要讲规矩,就不应该拜男子做师傅。见自个儿的小徒弟有想法,江远辰便觉得,能教个颇有才情的女弟子出来,到也不错。

于是师徒俩一个有心,一个有意,顿时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江远辰说中午日头大,让刘青跟他去书房看书。

他的讲课习惯,倒与刘青接受过的教育无甚差别,都是先让他们自个儿看书,自个儿理解一遍,再听老师讲课,有不足之处及时纠正过来。

倒也不尽然相同,因为刘青接受的是一对一的辅导,江远辰有时间先听她的理解,如此更能了解她的不足之处,以后针对教导。

交代完刘青看完了找自己,江远辰也拿了本书慢慢看。

于是刘青乖乖抱着《楚辞》,坐到江远辰对面的太师椅里了。

奈何这太师椅坐得太舒服,经常午睡的刘青,忍不住又犯困起来,坐在椅子里就昏昏欲睡,小脑袋跟小鸡啄米似的点着。

再后来,半睡半醒的刘青就顾不上那么多了,趴在桌子上,找了个舒服的姿势,沉沉睡过去。

江远辰看书看得入神,好半响才记得抬头瞟一眼,想看看他的小徒弟到底有没有认真看书,结果就看到刘青睡得正香的模样,一时又好气又好笑,心想自己也是被这丫头迷惑了,还真打算教出个才女来。

才女会看书看到睡着吗?

江远辰摇头笑了下,想起什么,倒是放下书,放轻脚步出了书房。

屋檐下,林妈正在做着针线活,见江远辰出来,忙起身见礼道:“三爷。”

江远辰低声吩咐道:“青青那孩子睡着了,林妈去找件衣裳来给她披着罢,可别受凉了。”

林妈心说这天气还没开始转凉呢,刘姑娘瞧着又是个身板结实的,中午打个盹而已,又不吹风又不干嘛,哪就会着凉了?

不过想到大概在自家三爷眼里,女子都像已逝的三太太和六姑娘那般身子娇贵的罢,便就没有劝,麻利的放下手头的东西,道:“前儿银柳裁了身新衣裳,还没穿,老奴去翻出来给刘姑娘加上。”

虽然是下人的衣裳,但是男女有别,总比给主子的衣裳好。

江远辰知道林妈心里有数,便点了下头,叫林妈去办了,又想着自己在书房,怕是小徒弟睡不安稳,便又回到院子里看书了。

作者有话要说:嗯,还有一章,只是这个点还有人在看吗?

第114章

刘青也没有想到,跟师傅学习的第一天,她不好好表现也就算了,居然还不争气的睡着了!是以前缺了觉睡还是怎么着?怎么偏偏就在关键的时候掉了链子!

居然看书看到睡着了!刘青心里深深的怨念,有点儿不敢想象,新师傅一抬头看她垫着书睡觉的样子,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大概会觉得她朽木不可雕吧!

好不容易刷上来的好感值,恐怕要一睡回到解放前了。刘青简直一阵懊恼,下意识打量了一眼书房,之前新师傅还坐在对面看书的,现在人都不见了。

完了,该不会硬生生被她给气走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