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不解其意,二郎又道,“至于二姐夫就更不糊涂了。”

徐思见他竟是要和盘托出,便道,“二郎!”二郎乖乖闭嘴。

然而如意的好奇心已然被勾起,只目不转睛的望着徐思。徐思只能含糊解释道,“这件事里头不是有三个人吗?”

如意恍然——是,这里头原本还有个萧懋德。

妙音公主将这幅画贴在门上,令刘敬友倍感受辱,迫使他就此转身离开。如此,她和萧懋德相会的事便不会被刘敬友发现了。

……可刘敬友去妙音公主府上时,分明就已知道了些什么。但他竟真的就此折返,且只拿这一件事同天子说项,半点不提其他。又是为什么?

如意只是想不通。

不过她觉着纵然她想通了也没什么益处。

妙音公主已将事做绝,她不必担心他们夫妻就此无法挽回——妙音公主分明就没打算挽回。

如意虽然年少无知,却也明白这样的婚姻是不正常的。妙音公主竟这么厌恶刘敬友,在一起得有多难受?反不如分开的好。

只是妙音公主做得确实粗俗,天子已然震怒,她还不知得受些什么惩罚。

二郎看了如意一会儿,道,“二姐这次非受些罚不可。”待如意望过来,他又不以为意的道,“不过就阿爹那护短的性子,想必也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做给姐夫看看吧。”

如意也是同样的想法。

此刻已弄清事情经过了,她也不能不认可她阿娘所说,这纯粹是妙音公主夫妻自己的事,便也不再替人操心。

只是一时又想到她和徐仪,不由就感叹道,“原来两个人也是会走到这一步的啊……”

二郎见她有所触动,待要宽解她又不知自己操心个什么劲儿——横竖这是徐仪需要操心的问题,干他底事?

然而见如意睫毛一垂,便在眸中投下一片落寞的暗影,话就已擅自到了嘴边。他无奈妥协,一面想着一定要让徐仪还他人情,一面道,“你感慨什么,莫非日后你也会画画儿骂舅舅不成?”

如意:……

还是徐思拍了他一掌,恼道,“口无遮拦!”

将他赶走了,也忍不住先笑了一阵,才又道,“这种事一看心,二看人。心里愿意,人又般配,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走到这一步的。”

然而和二郎、如意不同,待弄明白妙音做了什么之后,徐思反而觉着,这件事只怕难以善了了。

天子必然不会令妙音公主夫妻和离、

当年妙音公主下嫁时,徐思曾规劝过天子——妙音公主所受的教导令她无法接纳一个寒门出身的丈夫,婚后夫妻间只怕难以谐美。天子虽也意识到了,但因不愿失信于臣子,到底还是没有收回成命。

在他心里,这桩婚事的分量重于他对妙音公主的疼爱。

当年他为不失信,能将妙音公主下嫁。今日他为免令功臣寒心,自然也不会当着刘敬友的面护短。

妙音公主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徐思对妙音公主是心怀同情的。

当年她又何尝不是面临同样的处境?纵使被迫嫁到自己不愿嫁的人家,也只能乖顺的服从命运和女德——只不过她嫁了个十足的恶棍,而妙音公主嫁的是天子精挑细选的才俊。在本质上,都不过“被迫”二字。

今日之事必是妙音公主背负骂名,可那些指摘她骄横险虐的男人,又凭什么做出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样?归根到底,他们对女人骄横险虐的嫉恨如仇,不正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对女人做的有多么苛酷,一旦放任反抗,自己也必难幸免于难吗。

徐思兀自失神片刻,终还是传人进来,道,“给决明决侍郎送两本佛经去。”

内侍等了片刻,问道,“……不知该送哪两本?”

徐思停了停,道,“《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就这两本吧。”

这一夜徐思心里总是不能平静,辗转反侧之间,到底还是叫了人来问,“二公主入宫了吗?”

宫娥们忙去打探,不多时便悄悄的前来回禀,“入宫过,此刻已回去了。”

徐思道,“陛下可责罚她了?”

宫娥压低了声音,道,“用玉灵芝打了几下,那玉灵芝都打碎了——不过那边透口风说,灵芝头上头镶了许多珠玉宝石,镶得本来就不牢靠,在人身上打几下就散掉了。看着玉崩珠碎的,实际上不算什么。”

徐思便缓缓点了点头。

宫娥又道,“听说张贵妃去说情了。”

徐思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宫娥以为她想听,便道,“结果先是被陛下骂不在正事上用心思,后头又被妙音公主啐了一口……听风声,似乎当年公主下嫁,也有她进谗的缘故。”

——徐思尚且劝谏不了的事,张贵妃能进什么谗言?不过是天子一意孤行罢了。

徐思没应声,只道,“下去吧。”

她心中一时倦怠无比,想起这宫中男男女女,想起二郎和琉璃,只觉思绪纷乱,分雨交加。不知何时入梦,梦中烟雨迷离,满城花开。二郎和如意又变作当初小小、软软的模样,各自牵住她的手仰头对她笑。她心中忽就一软,一时便宁静下来。

第三十九章

妙音公主悬画于门楣,侮辱去世的公公以拒绝驸马入室的事,很快便传得巷闾皆知。

晋亡后公主多骄淫跋扈,世人原本以为本朝天子出身世家,他的女儿能养得稍静温婉些,谁知也是一脉相传的德性。一时之间,自妙法公主以降,天子另外两个女儿也备受瞩目起来。人人都想看热闹,纷纷议论她们的驸马究竟会是什么样的遭遇,以此说笑。

琉璃被连累的最多。

她到腊月里才满十五岁生日,不过春天的时候已行过笄礼。天子也为她选定了公主府,眼看就要收拾完毕。故而她出宫的时候也多,在外头已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

她生得极美,才华也很不俗,且又是太子的亲妹妹,原本人人都亲近她。但妙音公主的事一出,众人想到她的性格也很有些娇蛮,便都觉得她是最有可能步妙音公主后尘的那个。

因此,家有新妇的怕被她拐带坏了,闺中女孩儿同她往来更要慎重,免得连累自己的名声。

还有人在背后揣摩她可能会被嫁到谁家,绝对轮不到自家的不免要幸灾乐祸,在背后打趣一嘴。

待隐约得知她定下的是顾家,众人才哑口无言。又有些怅然若失——顾郎当年风姿谁人不知?他的儿子还不知是何等龙章凤姿。天子果然给这个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定下了最风流倜傥的儿郎啊……

议论便因顾淮而有所收敛——他们虽取笑妙音公主行事跋扈,但大致也认同刘固是可辱之人,刘家是可辱之门。而顾淮同顾家却是无可挑剔,只看顾淮的儿子是否有其父之风了。

他们自以为没在琉璃跟前露出行迹,然而琉璃何其敏锐,早已察觉出来。

天子的子女之间,琉璃和妙音公主的感情最差,就算每年只在家宴上见面,彼此之间也深感厌恶。妙音公主或明或暗的贬斥张贵妃,琉璃便仗着年幼绵里藏针的顶撞回去。若正面吵一嘴,反而说不定还会敬佩对方的骨气。但这般阴阳怪气的交锋,就只越发互相贬低心中印象罢了。

但到头来,妙音公主坏了名声,她反而最先受牵连。

琉璃性子左,她对妙音公主的厌恶是发自本心,就觉着妙音公主可恶而已。妙音公主是否倒霉与此无关。而她厌恶人趋炎附势、落井下石,还更有甚之。想到自己每每结交的都是这些一点动静就原形毕露的鼠辈,她心里也觉得厌烦无趣。

干脆就回宫去住,不理会外头风雨。

如意倒没受什么影响。

年初的时候,她已升入国子学。

国子学中那些尚未定亲的才俊不免对刘敬友有狐兔之悲,但总不会不计身份的去说些闲话,最多有那么一两个格外自作多情、又知道如意是公主的,刻意同她避嫌罢了。

但如意早已认定徐仪,对于婚事便心无旁骛。来国子学也纯是为了求学,几乎从不和人交际。她哪里能觉出有人在故意和她避嫌?

说不定她连那些人的脸都没怎么分清楚呢。

她浑然不觉,反倒让那几个自作多情的少年怅然若失起来。初时明明是要避嫌,到后来反倒要为了让如意察觉到自己是在避嫌,而故意做出些引人瞩目的举动来。

如意尚未开窍,她不懂男女之间那些微妙的心思。然而心性敏感,倒也察觉到某些举动是格外针对自己的。也不由暗暗反省她近来是否做过什么不妥当的事,引得这些人排斥厌恶了。

不过她的心思毕竟还在读书上,只需徐仪稍加引导开解,她便也抛开心事安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了。

徐仪见她如此,心下又是好笑,又有些微妙感叹。

如意懵懂,他却通透,自然察觉到了那些人的心思——没想到他就在一旁守着,他的未婚妻也还是被人惦记上了。

知好色而慕少艾。如意有如此美貌,纵然是个木头人,也不免招人惦记,何况她还有那般才情与心肠。徐仪倒也并不诧异。

他只专心护着她罢了。

只是想到转过年来他便要离开国子学了,而国子学生在风月之事上少有洁身自好之辈,留如意一个人在此地,他也不免会有些烦恼。

如意却也在筹划着离开国子学。

倒不是因为觉着自己学问够用了,而是觉着天下无处不可求学,也不一定非国子学不可——徐仪离开国子学后,就更是如此了。

何况她和二郎商议好了,要一道微服出访,去京畿各镇走动一番。

她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她阿娘,想征得她阿娘的首肯。

徐思听了,先就笑叹道,“……也到觉着自己翅膀硬了可以到处飞的年纪了啊。”

如意:……

“我都十四岁了啊。”

过了九月生日,如意确实十四岁了。不过徐思觉着她根本就不明白,十四岁对少女而言,恰是个最不适合离家出行的年纪。

徐思便用手臂撑着脸颊,饶有趣味的打量着如意。

如意长高了许多——已几乎同徐思差不多高了。虽还未脱稚嫩,然而美貌已显露出来。容貌既好,偏偏还生就一双桃花眼,眸光潋滟,天生含情带笑,喜嗔皆美。套用一句熟语,“任是无情也动人”。

不过,大概因为她身旁父母兄妹们也都是美人的缘故,她似乎还没什么自觉。

徐思再看——确实,如意身姿虽修长优美,然而于丰盈曼妙上却还有所不及。大概因为自幼习武的缘故,这姑娘发育的方向似乎很有些偏。这两年只一味飞快的长个子,胸口起伏却不大看得出来。

所以她才没察觉出自己同男人的区别吗?

夏天才过去,纱衣轻薄时都没察觉到的事,看来是不必指望这会儿她能顿悟了。

徐思缓缓眨了眨眼睛,又欣慰于吾家有女初长成,越看越觉着美好喜欢。又为如意心安理得的数年如一日的穿着青衿长衫,对自己容貌之美了无自觉而哭笑不得。

徐思看得久了,如意不知怎么的就面上滚烫起来,“您别看啦!再看我也已经十四岁了!”

徐思见她脸颊红色如烧,便抿唇一笑,心想原来还是有所自觉的嘛。毕竟年幼时被打量半天,她也只是率直的仰头问一句“阿娘有事?”

徐思这才笑道,“不成。”

“什么事不……”

“微服出巡的事——二郎可以,你不成。”

如意张了张嘴,满脸涨红,“可是为什么啊,我比二郎还大一岁多呢。”

“因为你是个女孩子。”

所幸如意是讲道理的性子,面对徐思时她不理解就会问,而不是先觉得徐思不讲道理,“为什么女孩子就不能去?”

“因为女孩子同男人不一样。”

但问多了还不明白,她也会情急起来“可是究竟哪里不一样啊?”她都快被徐思欺负哭了徐思:……

身体开始发育、初信即将到来,开始对男子产生好奇,甚至就此情窦初开……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可能发生在十三四岁之间。这种时候最少不得女性长辈引导。而这些极为私密的变化,也只有亲生母亲才能巨细靡遗、毫无隔阂的同她讲说。

所以就算二郎身旁幕僚都很可靠,对微服出访一事二郎也已驾轻就熟,徐思完全不必担心他们外出时会遇到什么意外——她也绝对不可能让如意在这种时候离开自己身边,跟着一群官场臭男人四处乱跑的。

她只是在犹豫,是提前向如意说明的好,还是等如意初潮到来时,再借机向她说明——毕竟这种话题,多少还是有些难为情的。

如意见她不说话,便道,“我很能打的。而且还会飞檐走壁,就算打不过我也能跑。我诗赋学问也不比人差……”她急于证明自己、说服徐思,徐思看她一本正经掰着手指列数自己的优势,很怀疑自己再不讲理下去,如意会不会直接胸口碎大石给她看自己有多结实。

她到底还是无奈的笑道,“去后殿温泉浴,咱们边泡汤泉边说吧。”

初时如意听得浑身热气都往脸上冒。

对她这个年岁的小姑娘而言,特立独行是值得标榜的事,但身体上和旁人不一样却容易感到难堪。

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如意几乎下意识的就抱住手臂弓起背来。

徐思不由暗笑,心想这反应和她当年还真是如出一辙啊。只不过当年她阿娘没注意到,令她自己烦恼了许久。如今她注意到了,谁知如意反而没自觉……

这些心结其实很容易开解——只要说明白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她无需感到羞耻,就已足够。

待沐浴完毕,徐思帮着如意更换衣衫,由翟姑姑从旁补充着,告诉如意和如意身旁侍女需要注意些什么,如意就已经能坦然面对了。

如意明白了自己近期不能出远门的缘由,便也不再吵着非要出去不可了。

二郎兀自别扭了一阵子,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道,“算了,不去也好。”

——他心知自己撞破了萧懋德的秘辛,萧懋德很可能会有所动作。不论是试图收买、拉拢还是如何,如意在他身旁,确实都很不方便。

妙音公主一直没什么动静。

就连八月十五的家宴她都没有出席,天子对她十分恼火,维摩试图替她说话,也被天子一言斥退。

整整半年多,她一次都没有入宫,外头的交际也一律不参加。镇日里闭门不出,除了小沈氏之外谁都不见。

腊月里,妙法公主写信回来——她在月初诞下一子,母子平安。天子惊喜之下,命人送信到妙音公主府上,父女之间的关系这才稍有松动。

妙音公主同驸马之间虽没有离婚,但夫妻关系已然名存实亡。天子有心替他们调解,然而百般规劝暗示之心,刘敬友依旧冷了心不闻不问,而妙音乐得他不闻不问。天子面对油盐不进的女儿女婿,也不知更厌恶哪一个。

待到除夕,天子听说刘敬友连信儿都没送一个,便抛开妙音自己回乡祭祖去了。终于默然。

他心里到底还是更疼爱女儿的。干脆命妙音公主回宫守岁、过除夕。恰萧懋德年初入京,妻儿都不在身边,他便也将这个养子一并召来。

第四十章

宫中夜里照旧有傩舞和庭燎。

各殿灯火长明,将暗夜招摇得如白昼一般。宫道旁每隔几步便是庭燎的火把,因火把中添加了沉香木,芳香四溢。乐官们便在沉香火旁坐而吹笙。一时跳傩舞的少年们在方相氏的引领下入宫驱傩,几百人俱都画裤朱衣,踏着鼓乐肃然起舞。脚下齐齐一踏,那舞步声宛若海浪拍礁,迎面而来,人登时便能高昂起来。歌者用素声配着鼓点吟唱自古流传的调子,驱喝着方相氏和少年们起舞,不时伴有少年们整齐干云的和声,纵然听不出说的什么故事,也能带动人心起伏腾跃。

纵然天子一年比一年不爱热闹,当此之时也还是不由便被调动起兴致。和姬妾、子女们同乐起来。

这是宫内每年只有一回的最热闹的时候,后宫各殿几乎都没什么人,全都来陪天子看傩舞了。因管事的和主子们都不在,不少殿里就连值守的宫娥和内侍们也都悄悄的混到此地来偷看。

而天子也并不十分严厉管束——原本这一日就是万姓同乐的时候。饮酒之后,在这香烟缭绕的气氛里,人往往也跟着跳舞、合歌起来。也不会分神去注意到身后规矩是否松懈了。

何况这一日天子十分开心。年下不止妙法公主为他添了一个外孙,维摩也给他添了一个孙女儿。虽说没能得一个嫡孙,但也破除了天子的担忧——他原本还忧虑维摩体弱多病,不利子孙。现在看来大可不必。纵使眼下他膝下子孙单薄,但维摩还年轻,二郎也很快便会长成,想必他有生之年,是能见到子孙满堂的。

天子心情好,一面观赏傩舞,一面便将太子唤至身前,道,“待会儿过了除夕,你先替朕去建初寺上一道香。”

维摩道,“是。”

天子又张望了一会儿——众人都去看傩舞了,大都不在坐席上。东宫年轻女孩子又多,兼火光与香烟迷目,他竟分不清谁是谁。

便笑问,“大囡的生母是哪个?”

维摩忙道,“她还没出月子,儿臣便没让她过来。”

天子点了点头,笑道,“是我过糊涂了——你让她好好养着身子,不必惊动。她是有福之人,日后必然子女双全。”维摩道是,天子便又道,“朕年近三十才有了你两个姐姐,三十四岁才得了你。你年方弱冠,时日还久着,也不必着急。好好调养身体是正经,子孙只需顺其自然。”

维摩便有些语蹇——不知天子是在责怪他内宠太多,还是当真看出他的着急来,故而用此言安慰他。

天子又拍了拍他的手,问道,“你二姐呢?”

维摩便要差人去寻妙音,然而天子又有些心结,皱眉道,“她既不来,你便也别找了。”

维摩忙道,“二姐有一阵子没回来了,我适才看她往含章殿方向去了。想必是想先拜祭一下母亲吧。”

天子默然片刻,眼中脾气这才舒缓了些,道,“你下去吧。”

恰二郎拽着如意过来向他敬酒,随即琉璃、萧懋德依次前来,又有各宫妃嫔,最后太子妃也带着东宫女眷上前祝寿,天子残余的火气终于也消解了。

天子留二郎在身旁说话,如意便自己回徐思坐席旁陪她守岁。

历年她就只在守岁过后饮一点屠苏酒,因她年幼,徐思都不许她多喝,只许沾唇一点罢了。但这一年她既然认为自己已长大了,徐思便也让她尝试着喝一点酒。便将自己饮用的葡萄酒倒了一耳杯给她。

如意尝着甜滋滋的很好喝。前味芳香而后劲甘醇,喝得身上暖融融的。便想,难怪魏晋时朝廷屡次禁酒都禁不住,原来这杯中之物竟这么美妙。如意听闻北朝也曾数次禁酒,不过他们的皇帝自己一个个的就都是酒鬼,所以从来也都禁不住。南朝倒是很少禁酒,大约是因为物产丰饶少见饥馑的缘故,粮食没那么紧缺。

如意不知不觉全当蜜水喝了下去。喝完便又举杯向徐思讨要。

给她用的耳杯虽比常用规制小许多,却也能盛大半升酒。徐思不由微微眯了眼睛,似笑非笑,“没尝着辣口吗?”

如意道,“有点,但和甘甜混在一处。不但不难喝,反而芳醇有余味。”不由又咂了咂嘴,回味道,“好喝。”

对于如意饮酒如水一事,徐思也并不惊讶。毕竟李斛就是个酒桶,徐思几乎从未见过他的醉态。但凡如意能遗传到他一半的酒量,就不会轻易醉酒——不管愿不愿意,孩子身上都不免会有父母的印记。但骤然察觉到时,徐思心情也还是相当微妙。

看她面色微粉,眸光潋滟,竟是半点醉意都不带,反而更加精神奕奕了。徐思便笑道,“你这般牛饮,小心不一会儿便要醉倒了——莫非这么小,你就要当个酒鬼了吗?”

徐思再吩咐人给她斟酒,如意忙就将杯子一扣,道,“我还是不喝了。”虽她所听所闻,有不少人都将名士醉酒当作风流之姿。但就她所见所感,醉酒实在是一种丑态啊!

徐思这才抿唇一笑,轻轻揉了揉如意的头发。

殿外忽然火光大盛,傩舞也跳到最精彩处。徐思便推了推她,笑道,“这边不用你陪了,去看傩舞吧。”

外头鼓乐声、舞步声和着歌者、舞者不时高昂起来的歌声、啸声,在明火和香雾缭绕中渲染出极为喧嚣热闹的气氛。

因人烟鼎沸,虽在寒冬腊月中,也并不觉着冷。只是一到深夜,人的方向感便会变得奇差。何况这一日徽音殿前的陈设、景物和人也都与平时截然不同,如意走到人群中时,便已然迷失了方向,又看了一会儿傩舞——少年们衣衫本就十分严厉,又整齐的腾跃旋转,兼塵尾拂子宛转挥舞——不多时便不辨南北了。一时风过,那风冷暖交缠、异香袭人,如意忽就有些头晕目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