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万姨娘一直在抢着说话,老太太不喝止,楚二太太也容让,赵如意也听到了耳朵里,可但凡说话,却还是一直只与楚二太太说话,并不与万姨娘说,这样郡王妃的派头,护国长公主很满意。

虽然知道赵如意是怎么被教导长大的,毕竟她是赵九姑娘的身份,与郡王妃差的远了,说不定就是心里明白,行动上,或者意识间却没有这样的念头,也是有的。

而且赵如意平日其实挺随意挺没有规矩的。

护国长公主便笑了起来,这孩子,果真不必她担心。

那万姨娘听说了有东西,忙就笑道:“多谢郡王妃了,先前我进来,刚好碰到郡王妃打发人去给侯表姑娘送添妆去,到底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就吩咐看了一看,哎哟,好鲜亮呢,那项圈儿沉甸甸的,上头的珠子看着也好,不是外头买得到的东西。”

万姨娘说了一通,又接着笑道:“表姑娘的好日子也是六月中吧?老太太真是双喜临门,六月里又是孙女的好日子,又是外孙女的好日子呢。”

赵如意只是微笑,这个万姨娘口口声声的孙女外孙女,无非就是看着赵如意给侯宝如的添妆贵重,眼红罢了,拿着孙女外孙女说事,想必还指望着赵如意给她这个堂妹的东西能比那边表妹还好罢了。

可侯宝如不仅仅只是赵如意的夫家表妹,她更是赵如意的闺中好友,赵如意出嫁她还送了添妆的呢,这岂能一样。

而且人家侯宝如那叫出嫁,这位二姑娘是做妾,那也没有一样的礼。

果然,青黛听了吩咐便把先前预备好的东西送了来,万姨娘迫不及待的就接了来打开一看,顿时脸就拉长了,看了赵如意一眼,就去捧给楚老太太看:“老太太您瞧。”

两只簪子其实都是新金打的,今年新鲜花样子,样子看着不错,不过都是累丝镂空的,也没有嵌红宝石,只嵌了蓝宝石,看着也大颗,只是蓝宝石是最便宜的宝石,比不得红宝贵重,单这簪子就比不上给侯宝如的赤金点翠簪子了,另外那两匹新鲜花样子的缎子,就越发比不得那项圈的贵重了。

“一样是妹妹,怎么您老人家的嫡亲孙女儿竟还不如外孙女儿了?”万姨娘道。

楚老太太看了一眼,果然也拉了脸,就说赵如意:“可是说呢!宝姐儿总是比不得琴姐儿,到底她不姓楚,这怎么她还压过琴姐儿了?再说了,就算不分这个,你也不好分出这样三六九等来,看着像什么话?传出去,外头人说起来也不好听,你这楚家的媳妇,倒偏了侯家的姑娘了。还不快些照样儿补上这些呢!”

这老太太的风格果真是连拐弯都没有的,赵如意听了便也不拐弯了,笑道:“这三六九等又不是我分的,这明明是老太太分的呀。宝姐儿是嫁到沈家做少奶奶的,琴姐儿如今叫老太太送到诚郡王府是做妾,这东西要是都送一样的,传出去才说咱们家不懂礼,要笑死人呢。”

“你!”楚老太太沉了脸:“有你这样跟长辈说话的吗?”

倒是楚二太太跟赵如意接触的少,这话听的她忍不住把赵如意看了又看,这看起来笑眯眯挺和气的郡王妃,说话怎么跟刀子似的利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

羽叶千里光扔了1个手榴弹

第77章 小霸王

第七十七章

这样的老太太, 通常来说就是这样的招数, 道理上站不住脚了, 就把辈分搬出来说事儿,好像她辈分高了,说出来的一切就都有理了似的, 赵如意从来不吃这套,听楚老太太说长辈了,她就笑吟吟的不说话了。

反是楚二太太劝道:“老太太, 郡王妃这话原是有理的, 到底身份不同, 要是一样的, 就叫人笑话了。”

楚二太太其实特别清楚老太太的脾性,知道说出来要挨骂,却还是说出这一句,她心思特别明白, 楚家二房一直在公主府的庇护之下,当然是宁得罪老太太, 不得罪公主府,在这个时候, 挨老太太一顿骂,公主府自然是看在眼睛里头的。

那万姨娘听了这话越发的道:“太太这话我竟不懂了,难道堂堂郡王府还比不过沈家了?太太说这样话,无非便是二姑娘不是太太养的,太太便不放在心上罢了, 好歹二姑娘也叫了太太十几年母亲,反落的这样。可怜二姑娘当初怎么就托生在我肚子里了啊!”

说着就拭泪,叫她这样一哭,楚老太太就更恼怒了,指着楚二太太骂道:“你说的这是什么浑话!琴姐儿便不是去做正头奶奶,那也是进郡王府,怎么就比不得宝姐儿了?那也是你的女孩儿,你就这样见不得她好不成!没天良的东西,你这也是做人嫡母?还不快给我闭了你那*嘴呢!”

饶是赵如意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心理准备到这个程度,听楚老太太这进化版的泼妇骂人,比起市井里的婆母骂儿媳妇略有收敛,没那么多市井话,可略有不顺耳就骂的做派却是一样的。

可楚二太太不敢回嘴,被楚老太太指着鼻子骂了,也只能低头站起来。

这楚老太太骂的是给自己听的,赵如意很清楚,但是没有立刻说话,先去看公主,她到底是新来这个家,还不是特别清楚这个家的运行规则,只能从行为动作上去了解个人的心理,护国长公主脸上没笑容,但也没吃惊的样子,显然这样的场面不是第一次见了。

有时候赵如意都不是很能揣摩透护国长公主为什么要这样容让着楚老太太,还是因为护国长公主的脾气真的特别好,并不当回事?

赵如意自忖自己没有那样的好脾气,便说:“老太太说的也有理。”

楚老太太颇为满意的笑了,她就知道,这样的小姑娘要脸面,身份再高也经不起这样夹枪带棒的当着脸骂,而那万姨娘虽低着头拭泪,心中也在暗笑,虽是郡王妃,到底也不敢在祖婆婆跟前硬仗腰子。

然后赵如意接着笑道:“不过我觉得我说的也一样有理,偏如今又不好和老太太辩,就罢了,我不送东西了,这事儿都是从送东西上闹的,没东西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青黛,把这些东西拿回去,还搁起来罢。”

万姨娘都顾不得装哭了,抬头起来,楚老太太的笑也立刻就凝固了下去:“胡说,你妹妹出阁,哪有不给添妆的!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赵如意莞尔,说这老太太市井呢,做了这几十年官太太和官老太太,倒也颇学会了这些高门大户的些招数,也会说什么传出去了别人笑话啊,别人说起来不好听啊这些名声上的辖制,不过就是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她便笑道:“别人要怎么着,我还管的着啊?老太太真是想多了。”

护国长公主一直在一边笑着看着,正想说话,却听外头通报的丫鬟声音由远及近:“郡王爷来了!”

安郡王大步走了进来,他的十日假虽还没满,但也不知道在忙个什么,今日一大早就出门了,这会儿才回来,还没听到说话,只扫眼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这屋里又在打擂台了。

楚老太太颤巍巍的站起来伸手去拉着安郡王:“长寿啊,你这媳妇要把我气死啊!”

喔唷,赵如意想!

“你爹去的早,就留下你这一个独苗啊!好容易盼着你长大了,日盼夜盼,总算盼到你娶媳妇,还指望着就享一享福了,偏生你媳妇是个这样儿的!没有孝道啊,这进门儿才几日,就给我气受了!”这老太太一哭二闹的:“你爹娶个媳妇踩在我头上,如今好容易盼到你也娶媳妇了,还要踩我这老婆子啊!”

孙子进门来,这老太太的画风就又变了一回了,赵如意听的好笑,这老太太敢情到如今还在耿耿于怀,当年的楚驸马尚了主,她没享受到辖制媳妇,被媳妇伺候的福,就盼着安郡王娶个媳妇来伺候她老人家呢。

想想也不难理解,多年媳妇熬成婆,谁都想自己也享媳妇福,偏生媳妇是公主,说一不二,婆婆还得伺候着,这媳妇指望不上,自然指望孙子媳妇,难道孙子媳妇也是公主不成?

可如今赵如意不是公主,却也没有要给祖婆婆立规矩伺候的意思,甚至连吩咐都不肯听,叫这老太太如何不恼羞成怒呢?

安郡王叫祖母颤巍巍的抓住,看了眼赵如意笑吟吟的样子,说:“我媳妇做了什么您老人家恼的这样?不能够啊,我媳妇最孝顺的了!”

那万姨娘见老太太着三不着两的说不出要点来,有点急了,便跟着开口道:“原是郡王妃不听老太太的话…”

“你是谁?”安郡王冷冷的扫了万姨娘一眼,这屋子里的形势安郡王看在眼里,老太太的秉性他也清楚,连楚家二房屋里的情形,他也不是一无所知,根本不用问就知道老太太在这闹着,少不了被人挑唆:“我与老太太说话,问你了么?这里有你说话的地方?”

“来人!”安郡王吩咐:“把万氏带到二门上去,掌嘴二十,也好学一学规矩!”

喔唷!赵如意又想。

万姨娘一呆,楚老太太也是一呆:“长寿,你这是要干什么!这可是你二叔父的姨娘!”

“我知道啊,姨娘罢了,又不是二婶娘,有什么要紧的!”说着,他还扫了站在那边低眉顺眼一声不吭的二婶娘一眼,亏的这位二婶娘不言不语,不讨人嫌,不然凭他京城小霸王的名头,就是二婶娘也不是不敢动的。

郡王爷发话了,立刻就有人进来拉那万姨娘,万姨娘这才一个激灵,噗通一声跪下去,拉着楚老太太的衣服就不放:“老太太救我,老太太救我啊,我只是替老太太不平罢了,老太太…”

这位万姨娘到底是姨娘,平日里自也极少到公主府来,没有见识过郡王爷的霸王风格,而且平日里就是在家里见到公主,到底有些敬畏,不敢对公主说什么,自也就没有领教过安郡王恼了是个什么样子。

今日不过是因着自己女儿要进皇子府了,自觉有了体面,加上面对的是老太太的孙媳妇,既无公主之尊,又是新媳妇,想来面皮薄些,自己虽是姨娘,到底算是长辈,便处处说话随意,公主也没有说什么,她就这样,撞到了安郡王的枪口上了。

楚老太太这会儿就忘了要楚长寿管媳妇了,又哭起来:“长寿你这是给我脸子瞧啊…”

她还没哭完,安郡王就笑道:“老太太说什么呢,一个姨娘罢了,就引得老太太哭起来,真是该打!”

“还不快拖出去!”安郡王吩咐。

那些粗壮婆子好几个涌上来拉万姨娘,嘴里还劝道:“姨娘仔细冲撞了老太太,就值得多了。”

“娶了媳妇忘了娘啊!你爹是这样,你也是这样…我怎么就这样命苦啊…”老太太还在那哭呢,她哭是哭,没人理她,万姨娘就被堵了嘴拖了出去,安郡王已经问:“这到底怎么回事?”

赵如意笑道:“能有什么大事,二婶娘来说,太后娘娘做主,把二妹妹赏给诚郡王,怎么说也是喜事不是?我就从我嫁妆里拿了些东西,送与二妹妹,只老太太看着说简薄了,要跟宝妹妹一样才好,我想着,我不能给宝妹妹没脸啊,可是也不好说老太太的不是,便不如不送,大家便宜,既没人说老太太不知礼,老太太也不会恼了,岂不是两全了?”

安郡王听了就点点头,对楚老太太说:“郡王妃说的有理,那老太太还恼什么呢?”

楚老太太一呆,她也不是个有头脑的,叫赵如意两三句话绕进去,明明觉得没理,却又说不出话来,呆了一呆,到底不甘心,还是又哭起来:“你这是踩我的头啊!”

还哭:“即便是简薄,那也不能不理你妹妹啊!”

赵如意听了便笑道:“我这不是怕老太太嫌简薄吗?老太太若是不嫌,这会儿东西还没放回去呢,就请二太太带了回去一样。”

安郡王忙道:“胡闹,老太太既然嫌简薄了,哪里还能送呢?回头送出去,家里亲戚也还罢了,平日里走动的人家来看了,听老太太说不好,只怕反议论起老太太不知礼了,平白叫人看笑话,不妥不妥,老太太您说呢?”

楚二太太也说道:“正是郡王爷说的这个理儿,我回去把今日的事儿细细的说与二姑娘知道,二姑娘纯孝,自然明白,断不会有为了自己体面,倒叫人嚼说老太太的理。”

这会儿万姨娘被拖出去掌嘴了,老太太在这里没人帮腔挑唆,被几人绕来绕去的一说,越发混乱起来,只是道:“可也没有妹妹出门子,哥哥嫂嫂不闻不问的礼!”

“那老太太觉得还是要送?”赵如意笑问。

“那是自然。”楚老太太闹了一场,也不敢说简薄了,好容易赵如意松了口,只怕自己再一说,就真没了。

赵如意便点头道:“那就听老太太的,烦二婶娘带了去给二妹妹吧。”

这里闹是闹,但堂妹出嫁,赵如意真是不理,那也确实不妥,赵如意自然是明白这个礼的。

见这里闹的差不多了,一直没说话,端坐看戏的护国长公主身心愉悦的笑着吩咐:“二弟妹好生服侍老太太回去歇着吧。”

这一头,安郡王便和赵如意回屋,一路上安郡王还跟她说:“老太太不大明白,你不用跟她一般见识。”

赵如意并没有跟她一般见识,其实恶人主要还是安郡王做的,可是安郡王是亲孙子,做起来理直气壮,老太太拿他没有办法,赵如意想起公主的态度,便笑道:“以前,父亲在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

“这样?”安郡王想,他们走在青石甬路上,明明窄窄的,可赵如意偏要笑嘻嘻的挽着他手臂并排走着,柔软的肌肤贴在他臂弯里,那股子甜甜的香气又软软的绕了过来,让他不由自主的伸手握住了赵如意挽着他的手。

安郡王捏了捏软软小手,觉得自己有点慢半拍似的道:“你是说祖母无理取闹?”

“我是说,祖母嚷嚷的时候,父亲是不是也像你这样?”赵如意笑道,从楚老太太的片言只句的哭诉里多少听得出来,当年的楚驸马也是护着公主,不惯着老太太的毛病的。

其实公主用不着护,可是这感觉是不同的,赵如意此时有了深刻体会。

虽然是她自己能解决的事,但安郡王回来立刻当仁不让替她出头,这种感觉自然又是舒畅又是甜蜜,还带着一点儿小小的得意。

就是面对老太太的胡搅蛮缠,赵如意也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了。甚至反而觉得能够容让她了。

这个时候,赵如意想起那些往年的八卦,老太太在公主府跟公主对着干,手段低级,可公主并没有把她怎么样,那个缘故,赵如意以前是有点费解的,总觉得不合公主的脾气,难以理解,只到了这个时候,赵如意终于感同身受,明白的很透彻了。

“是吧。”安郡王道:“我依稀记得听母亲跟前的嬷嬷说过一两回,不过我也还小,没仔细留意。”

赵如意笑着点头,能有这样的男人护着,替你出头,那谁不乐得心胸开阔,多有容让呢。倒不是为了名声,实在是生不起气来呀。

“太后这是什么个意思?”说起今日这件事,赵如意就觉得不大舒服了,她真是极其看不上诚郡王,她与楚二姑娘虽然没有感情,但这姑娘到底姓楚,关系亲近,偏偏却跟那个诚郡王扯上关系了。

“这个一时看不出来。”安郡王道:“不过太后同时还赏了蒋家旁枝的一个姑娘给诚郡王,大约是看好诚郡王的前程吧?又怕人议论,便又选了一个。”

“那干嘛选你们家的?”赵如意叹气,不过这是公主府,安郡王也是王爵,诚郡王想要拉拢他们家,也不难理解,不过二房的庶女,这筹码也未免太轻了些吧。

安郡王道:“看看再说,不管是个什么盘算,总有露出来的时候。”他想了一想,对赵如意说:“看起来,太后支持诚郡王,如今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那皇上的意思是什么?”赵如意问。

“皇上的意思还没露出来。”安郡王道:“看起来暂时还没打算立储,且看看罢。横竖咱们自然忠于皇上,皇上立了谁为太子,自然尽心辅佐。不过若是从太后那边儿看,皇上大约并不属意诚郡王。”

赵如意想了一想也明白:“不错,太后已老,再护不住蒋家多久,自然要想办法,拥立之功自然是一桩极大的功劳,可若是皇上本来就属意诚郡王,即便是拥立之功,也算不得多大的功劳,自是要拥立一个本来做不了太子的皇子了。”

“真聪明!”安郡王又摸摸她的手。

若是拥立了诚郡王,趁着诚郡王根基尚浅,又要建立自己的班底,便把自己的人放进去得重用,掌权柄,自然就再一次权倾朝野了。

这几乎就是当今皇上走过的路,甚至当今皇帝走的更加艰难一些,诚郡王排名靠前,当今皇帝又无嫡子,他应该算得上太子储位的热门人选,自然也会有人投靠,有人出谋划策,早早建立起班底来,而当年的皇帝,其实压根还没想过最后能得大位呢。

所以人手更少,掌握的资源更少,走的就更艰难。

赵如意觉得皇帝能走到今日,压过了太后,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楚老太太来公主府哭闹了一场,没多得出东西来,万姨娘还被安郡王赏了一顿嘴巴子,回家直哭了好几天,哭的楚二姑娘这件喜事看起来都不太欢喜了,不过再不欢喜,这日子还是一样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六月里了,虽然楚二姑娘是做妾,并没有什么出嫁的排场,不过是诚郡王府派了轿子,四个婆子,四个丫鬟和两个喜娘来接,不过到底是堂妹,赵如意还是亲自去了二房送嫁。

做妾比不上侧妃,没有送嫁妆一说,只有箱笼跟在花轿后头,一起去诚郡王府,万姨娘一共两个亲闺女,除了府里预备的东西,自己也添了不少,也收拾出了四个大箱子,另有银锞子并银票拿给楚二姑娘过去使。

赵如意也就回门那一日见过这位二姑娘,印象不深,此时见她穿了桃红的喜服,也是满头珠翠,模样儿随了万姨娘,且才十五岁,一朵花儿的年龄,看着也是颇为俏丽美貌的。

楚二姑娘坐在屋里等着吉时,自己的姐妹们陪在一边,不过虽是做妾,到底是给诚郡王做妾,在楚家的圈子里,郡王府自是高攀不上的,平日里交好的手帕交差不多儿都来,只出嫁了的大姐并没有回来,只打发了丫鬟送了一份儿礼来。

侯宝如的婚期还有几日了,也没有来。

赵如意进门儿看了一回,满屋里都是不认得的小姑娘,略站一站也就出来了,不过她一出去,里头的小姑娘们不自觉的就悄悄议论上了,多半都是又羡慕又妒忌的,赵如意的出身嫁为郡王正妃,那当然的算是高攀,不过因是皇后义女,高攀的也有理有据,并不突兀。

“果然长的好看,听说便是连宫里的娘娘,也没几个比得过的。”有人羡慕的说,赵如意本就高挑明艳,今日因新娘子不能穿大红,她也只穿了件杏色衫儿,用了一套赤金镶红宝石橙花头面,那是天宝斋今年最雅致的花样儿,又是赤金璎珞项圈儿,露出一点儿白腻的脖颈,明艳中又添了几分雅致,光彩照人。

“还救了皇后娘娘呢。”这事儿都传遍了,自然都羡慕赵如意的本事。

“不然怎么会收了做义女呢?有皇后娘娘做主,那哪里还有个不好的?”一个胖乎乎的圆脸姑娘说,顺手还拿了桌子上一块芡实糕吃。

“那么多太医还给皇后娘娘治病呢,也没见这样赏!”新娘子楚二姑娘冷笑道:“这不过是皇上怕我哥脸上不好看,特特的吩咐人往外说的,给我那嫂子抬了身份,还不是为着给我哥脸面。”

楚二姑娘不喜欢赵如意那简直是一定的,本来小姑子就要对嫂子百般挑剔,且这在她心目中还是个高攀的嫂子,无非就是仗着美貌勾搭上了他们楚家的安郡王,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还做了正妃,按理说她那样的出身,一个侧妃就顶天了,或者就像她楚二姑娘似的,做了郡王的妾。

这样身份上的巨大差距,对于赵如意来说就是原罪了,且前儿她还挑唆着安郡王把自己亲姨娘打了一顿,可怜姨娘在这屋里要强了一辈子,在老太太跟前都有脸面,她才进门儿几日,竟就不把她姨娘当人看了。

还不就是仗着安郡王撑腰吗。楚二姑娘此时听着平日的手帕交这样羡慕的议论着赵如意的美貌和地位,心中简直如同有一团火般烧的难受,忍不住就出声说了出来。

众位姑娘便不好再议论郡王妃了,楚三姑娘含笑坐在一边,虽然一言不发,心里却在想,她这位二姐明明就有亲哥哥,可称呼起安郡王来,却张口我哥,闭口我哥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安郡王的嫡亲妹子呢,哪里想得到是隔了房的堂妹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

第78章 八卦

第七十八章

楚二姑娘的好日子之后三天, 就是侯宝如出阁的日子,那一日也该是楚二姑娘回门的日子, 不过这做妾的讲究不同,自没有这一说, 不过诚郡王府给了体面,到底还是送回来看一看。

赵如意是临出门才听到这个消息的,她自是不会连侯宝如的送嫁都不去, 要去看这位二妹妹回门的, 没想到她到了侯家, 连楚二太太也来了,只楚老太太没来。

赵如意笑道:“还打量二婶娘不得来了呢。”

楚二太太笑道:“老太太疼孙女,在家里等着二姑奶奶回门,大姑太太这里不好没人来帮忙的,自就只有我来了。”

楚老太太的那一套真是叫人一点儿意外都没有,外人和外孙女比着, 当然疼外孙女, 不过外孙女和孙女比着, 那又差着一截了,赵如意便只笑一笑,并不多说什么,进去看侯宝如了。

侯宝如显然早知道了那天在公主府的事儿,对赵如意道:“老太太就是那样的秉性,也不是不疼我,就是咱们总是外姓人, 总得先尽着楚家的,才轮到我们呢。”

“如今我也姓楚了。”赵如意笑道:“怎么没见老太太也疼我呢?倒简直恨不得把我的东西都送去她们家去。”

“你且还得排我后面呢!”侯宝如笑道:“不过老太太也就那么一说,她又干不了什么,别说你如今是郡王妃,诰命就比老太太高着一级,就是舅母和表哥,也不会眼瞧着你委屈呀。”

老太太原本只是个五品恭人,是儿子殉了国,才封的二品诰命,自比不过一品郡王妃。

赵如意笑道:“我知道,老太太除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大约也没有别的法子了,我就听着呗,能容让的我就让了,不能让的,就叫你哥去说去,就好像那日的事情,我不是舍不得东西,我是不能叫你没脸啊,你看看,我可是为了你才被老太太骂的。”

赵如意还表功呢,哪儿有一点儿被骂的委屈样子,然后又说:“唉,不是我不肯敷衍老太太,我只是脾气不好,怕气着老太太。”

侯宝如听得好笑:“说的表哥脾气好似的。”

“他虽脾气不好,却是亲孙子,老太太忍得下的。”赵如意笑道,眼见得喜娘拿了喜服来伺候侯宝如穿了,才让开来到一边去。

赵家的姐妹们也跟侯宝如处的好,今儿也都来了,也就是今日跟姐妹们闲聊起来,赵如意才听说了老太太吩咐要赵大夫人也一起回锦城的事。

显然赵老夫人发现了大夫人现在不适合做一个当家太太了,便立刻釜底抽薪,把她带回家去,老太太在赵家还真是说一不二,不过想想赵老夫人的所作所为,大约除了过于偏爱赵如意之外,还真说不出个别的来。

尤其是对比楚家老太太,赵如意才想,原来赵老夫人这样的老祖宗,还真不是理所应当就有的。

赵八姑娘笑道:“三姐姐家顺哥儿洗三礼没办,这满月也没办,是预备着下月办双满月,可见林家看重,要坐满两个月才出来,下月热闹了,顺哥儿双满月,又是七姐姐的好日子。”

“八姐姐的日子也定下来了,回了锦城也就要预备起来了。”赵如意和赵淑兰聊起了家常,赵淑兰便红了脸,不过这到底是父母定的,不算什么,赵淑兰道:“不过说来也奇怪,前些日子,听四婶娘的意思,十妹妹养的娇些,嫁的远了不放心,预备回了锦城再说了。这两日,四婶娘倒是改了口风,说是横竖她几个姐姐嫁在京城,也是有照应的,留在京城也没什么不好。”

赵如意便问:“这是在京城有好人家了?”

这会儿侯宝如的闺中好友也来了好几位,正在笑吟吟的说话,看着侯宝如开脸上妆,赵如意就跟赵淑兰去旁边次间坐了,那边两个丫鬟正在收拾侯宝如随身携带的东西,见郡王妃过来坐,又忙倒了茶来。

赵淑兰细声细气的说,“说起来倒是巧了,前儿康家三太太也托人来说十妹妹的事。”

“我也没好细听。”赵淑兰道:“不过这话说了两日,我就听四婶娘在跟老太太说话,说不一定带着十妹妹回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