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最后一站就是外书房了,高家的外书房实际是个独立的小院子,所谓的共读楼也就是在这里。

正北的屋子是读书、办公的地方,其它的侧屋都是一排排的书架子,不过现在已经搬空了,老高的动作算是很快了。

但是高洋带子女来,却并不是看那些书籍的,只是站在了院中,靠近回廊的一角,一个大缸边上,有一株很大的海棠树,因为太大了,于是靠近回廊的那边都被修成直角。入秋了,秋海棠也开了花,真是火红的一片。站在北屋的回廊上看,真是美不胜收。

“该叫小侯爷一块看看的,这是长公主种的,她喜欢海棠,然后从宫里特意挖了一棵出来,种在这儿,年年都开得这么艳丽。”高洋轻叹了一声。

“那时长公主多大?”雅卿怔了一下,看样子,这树比母亲的那棵凤凰木要长得大得多。

长公主在自己家里种了一株秋海棠?看样子,这应该种了很多年了。当年种时,应该没想到会长这么大,于是到了现在,大得只能留下正面,背后的枝叶都被剪了去,省得伸进了屋里。

再说了,种树在高家是这么有意义的一件事,长公主当时知道吗?她种上这个,合适吗?更何况,爱晚居里却没有海棠花,一株都没有,若是长公主不喜欢,难不成,父亲喜欢?

不过,她没敢问,这里是外书房,是父亲当年和先皇、长公主、姑母一块读书的地方,长公主却在这儿种上一株海棠?这难道真的只是儿时的玩笑?

回头看看父亲常坐的地方,她目测了一下,父亲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院中这株海棠花,而且应该是最佳的角度,她有些不是滋味起来。

“地方没选对,又不敢移动,只能每年剪枝,想来,也很为难吧?”高洋没有回复,只是默默的看着那火红的花树,轻轻的叹道。

雅卿没说话了,一句‘地方没选对’,道尽了所有的心酸。现在她好像有点明白长公主对自己最早时的审视,她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自己长得像姑母。她其实是想说,自己像爹爹吧!

“爹,我们到了新家,再一棵一棵的种回来,这回我们找更大的地方种。”雅卿握紧了父亲的手。

“是,以后我们找宽阔一些的地方种树,给你种个大大的石榴树,让你百子千孙,绵延不绝。”高洋轻轻的摸摸宝贝女儿柔软的头发。

雅卿‘哽’了一下,却没说话。深吸了一口气,看看高管家已经在外等着了,仰头对父亲笑道,“爹,该走了。”

“走吧!”高洋轻叹了一声,牵着女儿慢慢的向外走去。经过海棠花时,他也没再侧头多看一眼。

而雅卿却回头看了一眼,正面火红的海棠树,背面就是光光的直角,剪得平平整整。就好像,它已经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开屏上,背后只有干枯的丑恶的枝干。

坐车很快就到了庆元里,那座大宅门口很朴素,但是这里却是一流地段,非一般人家能配拥有,深黑的大门被打开时,门口的照壁上,砖雕的一个大大的花雕福字,而这个福字非常讲究,里面暗含了笔墨纸砚。

单单这个照壁,雅卿就觉得这宅子果然很适合父亲来住了。这里就该是读书人该待的地方。

绕过照壁,这是个规整的院子,但看着有点单调,纵是一般人家的第一进,也不会院里铺满整洁的石板,只在四角布置四个大大的水缸。平日里可以接着从檐下落下的雨水,有事时,可以应急。

正屋上挂的是孔子像,两边的感觉上,除了待客之外,更像是书斋。

她再回头再看看,突然发现,这一进就是父亲外书房的扩大版,除了没有那株海棠树。两边的厢房有桌椅,那格局像是书院。这里根本就不像是正常人家的住处。

而二门,是在一进的回廊深处。那侧边的小门,看着也不像是二门,而是就是提供进出的侧门而已。

进了侧门,穿过回廊,再回来,才发现,她们再进的地方,就是内宅深处了。这是什么房子?

正在雅卿疑惑着,胡嬷嬷带着人过来了,对着高洋俯身下拜。

“胡嬷嬷!您也出宫了。”高洋忙上前,双手扶起了她。

“大长公主接奴才出宫照顾姑娘。”胡嬷嬷也热泪盈眶。

“谢谢你肯回来。”高洋自然知道胡嬷嬷为何不想出宫的事,现在她在高家遭难时,出来保护女儿,他真心的感激。

“能再见到大爷,老奴也知足了。”胡嬷嬷也是泪光闪闪。

一早上被派来收拾屋子,心里那叫一个酸。高家两百年的世家,现在看看,住在这样的地方,心里真是酸涩难忍。

“好、好、好,有您在,那家伙也不能把我妹妹带走了。”高峻不得不说脑子比较好,胡嬷嬷都来了,那么妹妹就不怕无人教导了,看侯府还有什么理由把妹妹带走。

“峻儿!”高洋轻斥了儿子一下,这会儿说这个干什么。

PS:亲们,为什么说上一世的郝仁很失败?为什么我看不懂呢?

第35章 教养问题

“嬷嬷,这里是不是有点怪,怎么看着不像是个宅子。”雅卿别看心里年纪已经十九了,但生活圈子实在窄得很。从宫里出来没多久,就进了牡丹阁。然后又关在侯府了,哪里见过这种平常宅子的规格,自是不懂的。

“当然是宅子,不过是这是双门宅。就是说,这宅子两面临街,于是做了双门款。刚刚大爷他们是从南街进的,那面是书院的入口。而正经的府门开在北街上,若从北街进来,姑娘就不会觉得怪异了。”胡嬷嬷小心的解释了一下。

一早,雅卿听说要请父兄住在这边,就让胡嬷嬷过来帮衬一下。胡嬷嬷来回的看了半天,虽说对格局弄清了,但是却也更加忧虑起来,不过,这忧虑她不敢显在面上,只是柔声的对雅卿解释了一下。

雅卿本就聪明,一点即透。但她也不傻,若大的侯府,有间多余的宅子倒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侯府准备一个书院做什么?这里一看就不是临时准备的,这里似乎早就准备着,会有一位先生过来开一家精致的书院。

最后她的眼睛留在院子的正中央,这内院里没有像正常的宅邸一样,用古板或者卵石铺十字路,而是铺的外方内圆路,而中间留下的内圆空地里,种上了一棵大大的海棠树。

其实,她一进院门就看到了,想看不到都不成,整个院子十分简洁,只在正中央的地方种上这么一株开得正艳的秋海裳,想看不到都不成。

雅卿觉得这株与刚刚父亲外书房的那株有些相似,只怕是同种同源,开出的花都是异常火红的。但这回,种对了地方,一个大大的圆形树丛中,被红花所覆盖着,长的非常恣意、嚣张。满园就这么一点红色,竟然有些动人心魄了。

“爹,快去梳洗一下,这些天您只怕也累了。”雅卿仰头对着父亲笑道,“嬷嬷,你让人准备水和衣裳吗?”

“不消姑娘吩咐,老奴还让人备了些香叶,正好给大爷与少爷去去晦气。”胡嬷嬷忙笑着附和了一下。

高洋也看了半天了,不过他觉得九岁的雅卿不可能懂什么,也就不想多加解释,跟着下人去安排的房间梳洗了。

高洋父子洗了个澡,换上胡嬷嬷的准备的新衣。到住宅的正堂,桌上也已经摆上了饭菜。

这是高家的厨子做的,可能跟着父亲一块在高家走了一圈,听了高家的故事,此时看看桌上明显与长公主府不同的系统,她甚至还问胡嬷嬷,每一道菜的典故。

两百年世家的传承,厨房都有自己的体系的。每一道菜背后也是千锤百炼,自己上一世,真的缺失了太多。不过尝味道时,她还是会不经的抬头看看院中的那株红花,想到那个枯瘦的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说,姑母随了她的口味,现在看看,桌上的菜与大长公主那儿的不同。但是,尝在嘴中,她竟然能找到出处。大长公主的菜避开了高家的体系,但是味道却是骗不了人的,她在侯府里习惯的味道那是姑母的味道,也是高家的味道。

父亲体会到了大长公主的一片苦心了吗?不过体会也没有意义了。他们此时此景,从此只能相望于江湖了。

雅卿帮忙摆菜时,这回胡嬷嬷就不帮忙了,而是边上指点着,让她注意细微的调整。

这会雅卿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一摆饭,长公主就在那儿看了。显然,牡丹阁给自己烙印太深了,一个贵女的教养跟一个名妓的教养是两码事,现在嬷嬷正在往回扳她。

而每每这时,她都会羞愤难当。就像被戳破了心思一般,生怕被人看出她的不妥。但十年的训练,岂又能真的被胡嬷嬷改过来,只能越改越乱,让雅卿更加痛苦。

胡嬷嬷的指正,让她不得不再一次面对她的身份。她内里装的已经不是曾经金尊玉贵的贵妃侄女高雅卿了,而是牡丹阁卿卿姑娘。高峻也注意到妹妹的苦涩,不禁皱了一下眉。

“胡嬷嬷,妹妹还小,您慢慢教。来卿儿,坐在哥哥的身边。”高峻刚看了下,他不觉得妹妹哪有问题,但他也在贵妃宫中常来常往,也知道胡嬷嬷的地位超然,不敢冒然得罪,只能侧面的转了一下弯。

高洋已经坐下了,他也看到了女儿的窘迫,他想想,之前妹妹一直说卿儿规矩很好,难不成出宫这些日子,自己疏忽了。不过看到女儿那红红的脸,又心一软,“坐下吃饭吧,规矩这事,也不是一天能学得会的。”

胡嬷嬷也知道自己心急了,不过她也没法,在长公主府,当着长公主的面,她自不能纠正,省得让人瞧不起。回来了,之前看不惯的,也就急急的倾巢而出。现在看雅卿的脸,她除了觉得心痛之外更多的是困惑,怎么才一个月不见,怎么就能把规矩歪曲成这样。

“别急,别急。你也不用怕,将来我们也用不着这些规矩。”高峻轻轻的拍拍妹妹。

高家已经不是之前的高家了,曾经姑母的意思是要把妹妹许给七皇子的,她的一言一行都是按最最高标准备的名门贵女教养的。但是现在,七皇子败了,保不保得住命还成问题。而高家也完了!

就算七皇子保得住命,而妹妹现在的身份,就算嫁七皇子做侧妃都不可能了,还要那些规矩有什么用。

胡嬷嬷一怔,内心又叹息了一下,自己默默的退下了。

“好了,卿儿,好好吃饭!”高洋坐下,看到乖乖的女儿,也有种劫后余生之感,示意他们坐下。

雅卿忙收回刚刚的羞愤,起身站在父亲边上,给他布着菜,也为哥哥布了几个她觉得味道不错的。这时,她竟然才体会到自己对父兄做得有多么的不够,她记得郝仁的一切喜好,却一点也不知道父兄的。

当然,她现在也觉得非常幸福。因为他们还活着,她终于有机会为他们布菜了,而且这种机会以后都会很多,想到这儿,她又觉得没什么可伤心的了,又恢复了笑容。

“真是个傻孩子,布个菜还笑,可见是这些日子被吓到了。”高洋轻叹了一声,摇摇头。

“哪有吓到,没来得及吓,小侯爷就让人送我回侯府了。第二天一早,他便跟女儿说,家里没事,让女儿不用担心的。”雅卿笑着宽慰着父亲和兄长。

第36章 暗战

“对了,柳家真的拒你于门外了吗?”高峻想到了他最气愤的事,猛的一拍桌子。

“哥!趋吉避凶人之常情,万一真有事儿柳侯府上,也不见得护得住我。大长公主说得对,真有事时,她便说我是她的义女,看谁敢进长公主府拿人。其实那会,真的能保得住我的,也只有大长公主了。”雅卿笑着对哥哥说道。

高洋父子的脸色也更差了,虽说她没明说,却也说明白了,柳家当时真的拒她于外了。小侯爷送她去柳家,当事情不受控时,大长公主自然会从柳家再把雅卿再弄出来。万不会像女儿说的那般的。女儿这么说,不过是宽他们心罢了,但是听着还是可气得很。

“好了爹,小侯爷带女儿去柳家把那些书籍、字画都搬了回来,狠狠的把柳家的颜面踩到地底呢!”雅卿也不想父兄连饭也吃不下,忙学着郝仁跟大长公主逗趣,对着父兄绘声绘色的说着他们去柳家的故事,她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活泼会逗趣的小雅卿了。

胡嬷嬷,银屏,银镜倒没觉得有什么,这本就是姑娘的本性。而刚跟随着雅卿的趣儿,巧儿就呆了,原来姑娘也有这么活泼的一面。

“爹真的要回乡吗?”待父女三人吃完饭,在内室吃茶时,雅卿挥手,胡嬷嬷忙带人退了出去,内室里只有他们父女三人了,她才轻轻的问道。

“是,这里毕竟不是咱们自己的地方,乡下还有老房子,还有祭田,那是里先祖为咱们后人留下的退路。”高洋笑了一下,淡淡的说道。

“爹,小侯爷让女儿跟您说,留在京中教书育人,是惟一难保全高家的办法。”雅卿看看外面,轻声说道。

“他是不是只想你留下?”高峻不干了,他还没从柳家的事里恢复过来。

高洋没做声,低头轻抿了一口茶,他明白,小侯爷还真是为了高家。只是有些事,不是为了保命的。

“再说吧,明儿去感谢一下长公主,你今天还是住在家里。”高洋想想说道。

“是!”雅卿点头,她也觉得这些天,她与郝仁之间太近了,她已经知道其实上一世,郝仁就对她不错,就算没什么笑脸,但是那四年里,他真的保护了自己。

可是她与郝仁的最大的心结,她曾经最大的伤痛,她今天不经意的揭开了,就算知道,他对自己好,但有些事以为伤痕愈合了,其实一直都在,现在她最不想见的人就是那位小侯爷了。

晚饭前,郝仁就来接雅卿了。当然,门是进了,不过呢,人没见着。因为高洋非常温婉的说道,“谢谢小侯爷亲自来接,不过雅卿睡了,恐怕是没法子跟您回去了。”

“娘,你说,他们是不是忘恩负义、过河拆桥?”郝仁又不能进去抢人,晚饭都没吃,说她睡了。真是撒谎都没说打个草稿!气得郝仁跳脚,可是还一点法子也没有。

只能回家跟母亲告状,觉得高家人实在不识抬举得很。当然,这个说的是高洋父子,他的心里,还真没把雅卿当成高家的人。

长公主大笑起来,她其实是猜到今儿雅卿不能回来了,忙让人给雅卿去送了些换洗衣裳过去。女孩子,总不能邋遢。其实,长公主也障了,高家东西还在,就是丢了御赐的牌匾和祖宅,雅卿现在身边的人,因为多了巧儿、趣儿已经超标了,她在自己家的衣服也满满的,高满才死了一个月,雅卿的衣服是用箱论数的。

“娘!”郝仁看母亲不搭理他,竟然只想着给雅卿送换洗的衣裳,她现在缺衣裳吗?现在明显的,人家不再把妹妹还给他了。他又想到了高峻,一定是他,从小就跟他不对盘,现在又来跟他抢妹妹,果然就是这么讨人厌。

“你也是要成亲的人了,你若有个女儿,你会不会让她在别人家里?”长公主轻叹了一声,瞅着他。

“我女儿!我又不喜欢小孩,我才不要什么女儿呢!”郝仁跳起脚。他主想到宁家那老头了,万一女儿长得像宁家人,他简直不能再想下去了!

“仁儿,要不,娘明天就搬回长公主府吧!”长公主抬头看着儿子。

“为什么?”郝仁忙不想未来女儿长什么样了,关切起自己的老娘了。

虽说昨天老娘当着胡嬷嬷的面也这么说了,但是他以为不过是说说而已,等过些天,雅卿由高洋亲自托给母亲,住在哪,也就是母亲一句话的事儿,没想到,母亲竟然真是这么想的。

“现在我们以高贵妃托付为由,教养卿儿。卿儿已经九岁了,男女七岁不同席。咱们要带,自要好好带,让她住你府上算什么?若我是高大人,也不肯让她跟你回来的。”长公主轻笑了一下斜睥着儿子。

“为什么?”郝仁怔了一下,卿儿九岁了吗?自己咋不觉得呢?为啥他还是觉得她还是自己的那个土肥圆呢?

“你啊,现在劝他们留京就好了,只要留京,纵是我们不在这府里住着,你天天要过去请安,不就是跟我们一块了吗?”长公主笑着点点他的鼻子。

长公主虽说有点纠结,但是她从小就长在宫廷之中,她比儿子更清楚,放高洋出京,意味着什么。最终的结局也许就是,高家与自己就站在对立面上了。

高洋的本事她还是知道的,回头真的站在城墙之下,她简直不敢想了。那就真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这两种结局,她都不想看见。所以通过雅卿把高洋拴在京中,对大家都好。

她抬头,不禁想到庆元里的那处宅子。那是郝公爷去世之后置的产。当时也就鬼使神差的做成了那个样子。做时,真的一草一木都是她亲自选定。每一家具、摆设都是精挑细选,做得比自己的公主府更加尽心谒力。可等做好了,她又放弃了。

这些年,那宅子一直好好被保养着,她却从来也没有再进去过。高洋看到那宅子,他可曾会想起什么?

第37章 秋海棠

高洋傍晚时,就坐在正房侧面的书斋里。还没到晚饭的时候,他偷闲自己坐一下。但一抬眼,就看到了那株海棠花。

因为修剪得宜,火红的花瓣和翠绿的叶子,融为一体,有夕阳之下,美得令人心碎。

脑中又是那个明媚的女孩,有若干年,他当那女孩是自己未来的妻子,他尊重她每一个想法,认真的去体会她。一直到,当自己的好友却跑去跟皇上说,他爱上了满儿。

他那天回家没再见到她,那一天,他就坐在自己书桌前看着那株海棠花。

那时,她刚来读书,听满儿说到家里进新人时,就会种上一棵树。满儿出世时,父母为她种的是木棉,期望她能像木棉花一般花落不褪色、不萎靡,即使是离开尘世,也如英雄般壮丽的谢世。

“大哥,你呢,你是什么花?”那天她趴在自己的桌边糯糯的问道,那时,她也不过五、六岁吧?

“高家男儿都种松柏,没有例外。”满儿替他答道。

“那你喜欢松柏吗?”女孩又扭头看着他。

那时,他们其实都还小,第一次有人问他喜欢松柏吗?他当然应该说喜欢,可是最终,他没说。因为那时的他,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况且,小孩心性,乏味的松柏,怎么可能会让小孩喜欢。

“那你喜欢什么?”女孩觉得自己得到了答案,忙问了第二个问题。

他又呆住了,自己喜欢什么?从来就没有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他喜欢什么?好像所有一切,都是父母为他选择的,喜欢与不喜欢,没人问过他,然后就理所当然的觉得,高家的男儿,就该这样。

第二天,那个女孩就把一株小小的秋海棠种到了书斋边上,不敢往中间种,怕父亲生气,只敢种在角落里,但是挖树坑时,她费力的来回跑着,忽必做到,要正对着他的书桌。

后来,妹妹进宫了,他也成亲了,他没告诉过妻子,那株海棠的故事。

妻子有时会想着要不要移一下,但他没让,他只让下人小心的修剪,他的书房虽说这些年偶有改动,但是书桌的位置却一直没有改动过,看书累了,一抬头,那株海棠就安静的在原处待着。

他也没问过那个女孩,“这是你喜欢的吗?你知道秋海棠又称‘相思草’、‘断肠花’吗?”

原来所有果,早就种下了因。女孩不经意间,就已经把他们的结局种在他的心里。

“爹!”雅卿端着茶进来,他们一天都没时间说点话,刚雅卿把哥哥支出去看自己从柳家搬回的收藏,自己便过来看父亲了。

“谢谢你!”高洋接过茶,对女儿笑了一下。

“爹!”雅卿嗔怪了一下,哪有女儿给父亲一杯茶,都要说谢谢的。

“我说真的,怎么会想到去换了那封信?应该说,你怎么知道有那封信?”这也是高洋要跟女儿谈的话,这事,他连儿子都不想告诉的。

“姑母说,表哥不管送什么来,都要毁掉。”这个是她昨天就想好的说辞,姑母已经不在了,有些事儿,也无法求证。

高洋点头,这个说辞他相信,当初先皇去世时,他和妹妹见过一面的,高满也说过类似的话。他们已经失了先机,而高家两百年清高自守,与军方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

老七若想要回公道,几乎不可能了。有些事,不要以卵击石,但高家若在,还是有一线生机的。他们手上有清流,他们有先皇的遗诏,暂时的蛰伏,是为了日后的反击。

他低头轻叹了一声,自动脑补成了,书房那个暗匣,也是妹妹告诉女儿的,低头喝了一口茶,抬头又是片火红。

她是故意的吗?之前种在外书房外的角落里,而那个角度对的是他的书桌,只要他一抬头,就能看到。现在她种在正中间,不管他住在哪个房间,只要在窗边,一抬头,也能看到它。她非要时刻的提醒自己,曾经有个人因为相思而断肠吗?

“爹的愿望是教书育人吗?”雅卿看到了父亲的失神,她懂秋海棠的花语,不然白天也不会下意识的问父亲,那时长公主几岁了。

刚胡嬷嬷已经告诉她了,长公主种秋海棠时,也就五六岁的样子,那也是秋天,花开正艳,她是找了御花园里开得最美的一株挖了出来,移到了高家。

雅卿听完也只能轻叹了,所以是注定的,注定父亲与长公主之间没有可能了。现在看到父亲的怅然若失,她不由得唤回了父亲的注意力,她不太想看到父亲心里,原来除了母亲,还有另一个人。

“那是你爷爷的愿望,他常说,高家做得最好的就是教书育人,让我别留恋浮华,及早抽身。做个有教无类,真正的读书人。”高洋轻笑了下。

“后来呢?”雅卿觉得有点怪,若是爷爷的愿望,为何长公主要为父亲盖上这么一个书院?

“后来什么?”高洋回头看着女儿,一时间,没明白女儿想说什么。

“爹不喜欢教书对不对?”雅卿期望的看着父亲,她希望长公主错了,父亲不喜欢做这件事。

“不,我喜欢教书,只不过高家不能再出教书先生了。你爷爷做到了极致,以后再教,只能让人觉得高家野心勃勃。高家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你爷爷让爹做御史。太祖名律,不杀言官,只要爹不犯大逆之罪,谁也不能把爹怎么样。至少高家在爹的手上不会绝。”高洋苦笑了一下。

曾经有个少女也问过他,真的不想去教书吗?那时,他刚刚得了功名,而那时,还不是皇上的太子与妹妹还没有显出情愫。

他跟她说了同样的话,那少女就笑了,说,“那就做御史吧,等四十岁,辞官不做了,一个退休的御史也没人敢杀的。那时,就买个小小的院子,有教无类,只教最聪明的孩子读书,谁也拿你没辄。”

他那天就笑了,说:“好啊,等四十岁子女应该成行了,那时退隐教书,含饴弄孙也很好。”

那天,他的梦里是有她的,相信她也知道,他那个梦里是包括她的。她就坐在他的身边,安静的看着窗外的秋海棠,那时,他们的心里应该都是满满的温情吧。

所以才会有这个宅子吗?这是她为自己备的退休之所,哪怕后来他们各自嫁娶,可她最终还是做了一间。

PS:我觉得这章我写得极美,我自己都感动了,两人一生不能在一起,各自嫁娶,再不能相见。但与对方之间,却还是丝丝缠绕。当然,你们也可以不喜欢,没事的!

第38章 再相见

“您要留下吗?”雅卿再一次看到了父亲的失神,她知道,曾经父亲与长公主的故事应该很多了,她不禁有些气馁起来,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两家的关系不能清爽一些。

她下午跟着胡嬷嬷一起看遍了整个宅子,她跟着胡嬷嬷在学东西,高家没有女主人,内宅的事,总要有个人把摊子支起来。转了一圈,真的没有东西需要再添置,再修正了。

连对父亲不怎么熟悉的雅卿都能看得出,这里一切一切都是父亲喜欢的。现在她想知道的是,父亲体会到了长公主的一片苦心了吗?

之前,雅卿只求父亲别出京了,只要他活着在长公主为他准备的宅子里,做他喜欢的事,这就是她最大期望了。而现在,她又不希望了,那母亲又在哪?纵是她不记得母亲了,但是,她还是期望着,在父亲的心里,母亲仍旧是最重的。

“读书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事,我不能做。”高洋沉默了一下,“高家的传承里,没有软骨头。”

“知道了,我跟爹一块。”雅卿点头,甜甜的对父亲笑道。

她明白父亲的意思,高家不能在这儿,在这儿,高家的风骨就完了。至少,这风骨不能在高洋身上丢了。

高洋苦笑了一下,低头捧着茶杯不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