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执原,平执原!麟州竟是这么不得安分么!"妫语闭上眼,语出狠戾,已近于咬牙切齿。她沉默了会,忽然双眼一睁,眼神一乱,"难道竟是他们?!居然能连平执 原都牺牲出去?!"她一下站了起来,却似是因为站得过猛,而身形微晃,眼前一黑。好一会儿,她才勉强立稳,只见知云早已扶着她的手立在一侧。

她移开知云的扶持,将那本密函抓在手中,"给我把项平叫来!......等等!不必叫了......"项平何等样人?居然会连风声都没听到过么?眼下的他已不堪信任了。"去,把岳穹叫来。"

"是。"喜雨朝知云使了个眼色,立时出殿。

夜间的风雨更大了,冷风裹着雨丝砸开了窗户,猛灌进来,将一挂扶疏打得很湿,粘在殿柱上。天际隐隐有雷鸣隆隆,闷闷地在天边滚来滚去,像是一把铜锤,哪处都搁不好似的。

静下来!静下来!不管怎样,都不会比承建五年那次藩乱更大!妫语在心中默念,努力使自己平复下来。但如何能够?闻家迫在眉睫的举动,箭在弦上的危急情势,多年来大仇得报的激奋,种种心绪纠缠在一起,让她心潮澎湃,欲静不能。

知云看着她将密函翻开又合拢了数次的手,那上面已因用力过猛而泛出一片青白。"皇上......"

"启禀皇上,兵部侍郎王大人求见。"一名禁卫军在大殿外通报。

妫语眼一细,将手中的密函"啪"地一声合拢,整个人像是忽然间冷静了下来,"传。"

王熙一身官服早已被雨打得半湿,深色的缎子紧紧贴在手臂上,小跑着入殿时,身后留下一串泥迹与水迹。"臣王熙参见皇上。"

"平身。"妫语扬了扬手,细密如针的眼神笼在王熙的身上。

"谢皇上。"王熙站起身,微吸了口气,才开口,"皇上恕罪,臣有十万火急的大事要求单独禀明皇上。"

妫语朝知云瞧了眼,知云立时召了一干侍从退出殿外。

"说吧,什么事?"

王熙见众人已退,复又撩袍跪了下来,"臣罪该万死!"

"把话先说清楚。"

"皇上,太傅与左丞大人勾结城西景海城屯兵总将,打算近几日便在天都北门以外私自设营,假以练兵为由,意图不明。请皇上定夺!"

景海城的兵都在他们手上了么?那里可是禁军一营啊!"没有虎符,他们能调什么兵马?"

"回皇上,太傅大人用的是军印。"在闻君祥的祖父一辈曾有一枚女皇御赐"如朕亲临"的金印,情急之时可以调动三千兵马。三千兵马本是用于救急,但对于天都而言,光是三千就已足够改朝换代了。

"哼" 妫语逸出一记冷笑,"好快的动作啊!"她想到平执原的暴亡。瀛州守将断不容失,平执原一死,瀛州再无良将,而如今匈奴侵袭又是如此紧迫,她只得再由朝中派 遣一名干将前去御敌。而这个人只能是孙须。但天都一旦少了孙须,就等于是少了抵制那三千兵马的大将。真是断不容少算一天哪!若是今夜王熙并未前来,明日她 定是要派孙须出发,一旦孙须走了,那天都与自己都是闻家的掌中物了!

"王熙,你起来。"妫语脑中飞转,沉吟半晌,心中已有定论,"你对朝廷忠贞不二,大义灭亲,其心可嘉!朕不会治你的罪的,你起来吧!"

"臣,谢皇上隆恩。"

妫语朝他看了几眼,"王熙,望你能持心以恒,家事国事孰轻孰重,你当明白。"

"臣......明白。"王熙垂着头,语声有些哽咽。

"你且回去,闻氏谋逆一事,毕竟与朕是血亲,能不发端朕便既往不咎,如若一意孤行,那朕也断容不得乱臣贼子祸乱朝纲!"

"是。臣明白了。"王熙心中一凉,早已知是如此。闻氏如此行事,皇上还会放过他们么?这是彼此都一清二楚的事,哪还容得收手歇下?皇上此言不过暗示他重返虎穴,拖延时间罢了。然此身此境早在他决意入宫禀明真相之时就已注定。路是他选的,一旦踏上,便再回不得头!

流年faye 2007-03-29 19:18

第二部 庙堂篇 第三十五章 江山北望

"现如今怎么办?"闻君祥不停地在房里来回踱着步,两手直搓,想不出半点主意,"都是你!先前计划得踌躇满志,可一上了朝堂,你人呢?怎么躲得比瘟猫还快?啊?"他站定在曾霜面前,口出怨言。"现下可好!撕破脸了!什么都行不成了,可计划已经暴露,她还容得了我们?"

水扬波瞧着也不出声,只是清闲地端起茶碗呷了口,权作看戏似的事不关己。曾霜抿紧了唇,"闻公,我......"他待要解释,却听得门"嘭"地一声被撞开,闻诉抱着孩子奔了进来。

"爹!"她一进屋便直直地跪在了地上。

闻君祥看到她,头不由一痛,皱着眉只好说:"你,你怎么来了?"

闻诉哭得通红的双眼朝旁座的两人扫了一眼,冷声道:"我与父亲有话要说,请二位回避!"

水扬波立时起身作了一揖,便退出屋外。但曾霜却在看到闻诉手中的孩子之后,正坐着不动。"大小姐,曾某身为闻公的幕僚,闻公有什么为难事,在下或者还可出出主意。"

闻君祥正自为着王熙的事头疼,压根儿就不想面对自己的女儿,此时见曾霜留下,自是赞同。

闻诉冰冷的目光尤如一柄冷剑,直刺向神悠态闲的曾霜,"这是我们父女之间的自家事,你一个姓曾的,凭什么资格插手?"

曾霜却也不恼,只是随和地笑笑说,"大小姐如若和闻公谈的是王大人的事,那就不只是家事了。"

闻诉听他说到王熙,目中泪光凝聚,恨意汹汹的面上,却平添一股动人心弦的柔弱之色,曾霜微微一愕,将目光规避开去。

"爹, 他是女儿的丈夫,是您的女婿,是您外孙女的亲生父亲,这怎么不是自家事了?他怎么就不是自家人了?"泪滑落在绝色的面庞上,映着窗外时见透亮的闪电与屋内 因风雨而轻晃的烛光,晶莹剔透。闻诉哑着声质问,怀中的孩子睁圆了乌溜溜的眼睛,直瞅着母亲的泪珠儿,害怕得不敢出声。

闻君祥背过身子,"他还算是自己人?出卖自己的丈人!他也出卖了你!出卖了自己的女儿!这样狼心狗肺的白眼狼,你还要为他说话?啊?你到底还是不是我的女儿?"

"爹!王熙他到底干了什么?他出卖了您什么?"

"你还不知道?你的丈夫!他把为父数年来的心血都给告发了!他出卖了你爹,出卖了你娘!这样的人,你还要为他说话?"

"我不信......"

"哼?你不信?要不是你的好丈夫,爹今日就可以顺利扳倒她,取而代之!计划眼见着就要成功了,全是因为你的好丈夫!现在什么都没了!什么都没了!"

闻诉一呆,怔怔地看着她的父亲,像是从来都没见过这个人一样,"爹啊,她有什么不好?她是您的亲生女儿,是我的亲妹妹,她......"

"她不是!"萧霓从屋外跨了进来,冷冷的语调里透着说不清的杀机。

"娘!"

萧霓将闻诉从地上扶起来,接过她怀中的琚儿抱在胸前。"事到如今,也没必要瞒你了。"她淡淡地扫了眼女儿,复道,"你的亲妹妹早在九年前就已经死了!她不过是个替身,替你妹妹坐上皇位的替身而已。现在时机到了,她也就用不着了。"

"娘,你说什么?诉儿不明白......"闻诉完全被弄懵了,心中渐渐腾起一股凉意,冰凉冰凉的,冻得心发颤。

"我的意思是,她与我们闻家什么关系都没有,只不过一颗棋子罢了,你不必太在意,她根本就不是你妹妹!"

闻诉脚步一错,险些坐倒在地,"可是......"

"没有可是。诉儿,你应该这样想。只要除了她,娘就是碧落最有资格的继承者了,而你,是我唯一的女儿,你的未来,琚儿的未来,可全在这一击上!"萧霓嘴角噙笑,细软的手轻轻拍了拍女儿的手。

闻诉脸色苍白,怔了半晌,才悠乎乎地冒出一句,"原来......竟真的是要谋反么?"

曾霜眉一皱,张了张口,终于还是又把话困难地咽了回去。

"什么谋反不谋反!这是夺回你娘应得的!我说你娘说了那么多,你就一个字也没听进去?!"闻君祥有些恼了。

闻 诉呆了片刻,忽然跪了下来,"爹、娘,孩儿不懂什么天下大事,孩儿只求和丈夫女儿好好过太平日子,可以没有富贵,可以没有荣华,只要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爹,娘,你们的大计划孩儿不懂,也不想懂,孩儿只求你们把王熙放了吧!我保证,只要你们一放了他,我和他立刻在天都消失,永不会再出现在你们面前!好不 好?好不好?娘!我求求您了!放了他吧!"闻诉跪爬至萧霓面前,只是哭求。

萧霓冷下了脸,"你怎么就是不明白为娘的苦心呢?"

"娘,我求您了!放了他吧......"

萧霓心头一阵火起,"来人!"

"是,夫人。"屋外立刻进来两名家丁。

"把大小姐请回屋里,没有我的允许,不得离开房门一步!"萧霓将琚儿扔回到闻诉怀里,丝毫不再理会她的哭求。

曾霜不无忧虑地看着闻诉被押走,心下有些沉吟,一时便没有说话,直到萧霓问道:"现在可有好的对策?"时,他才恍然回过神来。

"呃, 夫人,闻公,在下以为,现在正是可以巩固我方计划的时候。"他拱了拱手,"皇上此番派去查案的是萧水天萧侍郎,这是皇上在高鹄的事上不得不作的让步。萧水 天是何许人?"曾霜一笑,"其父是'辛酉三才'之一的萧达,与那麟王的第一智囊左明舒可是同科进士,多年至交。若他前去与左明舒会晤,只怕我们就可以与麟 王进一步合作,如果能调动这一方兵马,那么高鹄的存在与否,已无足轻重了。"他拢了拢袖子,见闻君祥回色作喜,萧霓也跟着点着头,便接着道,"上面的这位 只怕并未想到这一层......啊,对了,闻公,匈奴那边,咱们可以定了。近年来的联系应该也要派上用场了。"

闻君祥一怔,"你是说......一直贿赂的匈奴左谷蠡王克萨巴?"

"正 是。闻公,咱们在匈奴这里的一子棋,为的不就是到时能够里应外合么?"曾霜深沉地扫了眼烛火,灯花爆开朵朵,蜡泪滴滴,流淌在灯盏上,凝成条条怪异的形 状。"试想,如若边塞狼烟四起,处处告急,麟王配合,瀛州便是一个致命的空儿!孙须便不得不走,只要他一走,闻公与夫人便可高枕无忧。无军之帅便是去了钳 的螃蟹,再也舞不起来了。"

"好!好好......果然是条妙计!"闻君祥重又恢复喜色,"可是那萧水天能明白这意思么?"明日出发在即,只怕现在去说已是不及。

曾霜笑笑道:"萧大人何等聪明剔透之人!早在他接过皇上的诏书之时便已知晓他的使命了!呵呵。"

"哦?"萧霓微侧了侧头,"当初他不是由王熙提携入府的么?如今王熙倒戈,他会没什么异心?"

"夫人请放心!在下早去打探过了,萧水天是聪明人,自然知晓哪一方是更有前途的。早在王大人被扣之前,他便已修书一封,通知在下要小心王大人摇摆不定。由此可见,此人之心全在我方。由他出面与左明舒谈,可事半功倍。"

"好。那我们就尽快与匈奴一方联络吧!"萧霓应了句,忽又有迟疑,"只是,那匈奴......"她本想说匈奴蛮子,若到时攻破边防,那定是有乱碧落关塞。

曾霜淡淡地笑了,有一抹极隐约的嘲弄,"夫人现在首要的,可是皇位。"江山与皇位,依眼前这位夫人的心思,怕是不能兼顾了。

萧霓一怔,脸色倏变,马上道:"不错。尽快与匈奴联络吧!这事就交给你了,曾霜!"

"夫人放心。"

春分,雨势连绵,丝毫不见好转。一驾篷车驶在无边无际的雨幕里,泥迹溅在车辙上,再被雨水冲刷干净,如此周而复始,篷车已近瀛州永治。

萧水天伸手挑起油布一角,车外烟水迷蒙的雨幕将四宇茫茫,都笼在其中,根本瞧不清什么。"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他无意识地喃喃念道,复又放下帘幕。萧水天靠上车壁,外间的豪雨敲在车上,"噼噼叭叭"地密响,杂乱无章,正如他现在的心情。

他实在不怎么有底,眼下的情势看来,双方势均力敌,若只在国内斗智斗力尚可宽心,但其中却还牵扯到了麟王与匈奴,这就使得局面极为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此行,父亲与左明舒之间到底有多少交情,他不敢高估!

"大老爷,入永治城了。"外面的车夫略偏过头喊道。

"嗯。"萧水天点点头,沉吟了会,心中暗下一个决定,"再加你二两银子,直接去麟州。"

"大老爷,这恐怕得天黑才到得了。小人家在陈州,这......"车夫有些不愿。

"五两银子,你走不走?"

"走,走!大老爷出手大方!好咧!天黑之前,一定到麟州。"车夫再使一鞭子,马便在这滂沱大雨里,亦是快奔起来。

掌灯时分,总算是赶到了麟州杨城。萧水天在一所馆驿才下马车,正欲打听左明舒的府上,却早被一管家模样的家丁止住。

"这位大人可是朝廷派来查瀛州平将军一案的萧水天萧侍郎?"

萧水天眼一细,心中转过千百个念头,忽然间有柳暗花明之感。他看着来人,近乎直觉地脱口道:"正是。阁下可是左明舒左大人府上的?"

家丁抬头朝萧水天细看了番,笑意里有些佩服,"小人正是左府中人。我家主人已恭候大人多时,大人远来辛苦,家主已备下薄酒,为大人洗尘。"家丁朝身边的一个侍从使了个眼色,那人立刻赶了一驾马车过来。

"大人请上车。"

萧水天朝家丁瞧了眼,唇角微微一挑,"左大人如此盛情,在下却之不恭哪!"他转身登上马车,没有半分犹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他这分胆色豪爽,瞧在家丁眼中,也不由一阵钦服。他一介文弱书生,只凭着朝廷一纸文书,便孤身来到麟州这个地界。如果不是太过蠢笨,那就是太过精明!

马车踽踽而行,雨依旧下得很大。萧水天扫了眼半眯着眼微笑的家丁,手悄悄捏紧,掌心有些薄汗沁出。忽然间,马车嘎然而止,家丁将帘子探了下,立刻回身冲着萧水天一揖,"萧大人,鄙府到了。"

他率先下车,将伞撑开,然后扶着萧水天下来,将一整把伞都高举在萧水天的身上。"大人,请。"

萧水天举目望了圈四周,只见一座颇现气象的府宅,已呈暗褐的红木柱子边上,悬着几盏书着"左"字的灯笼。正欲举步,却见府门中开,两三个下人小跑着出来,其后便转出一名发束青色方巾,身着淡灰色长袍的文士。"呵呵呵,可是萧世侄来了?"人还未打照面,已是朗笑相闻。

萧水天听着这笑,心中微宽了三分,连连拱手上前,"小侄萧水天拜见世伯。"

"啊! 多礼,多礼了!"左明舒上前把住他的手臂,将他上下一打量,素来沉凝的面上现出一番沧桑来,"果然肖似萧兄啊!当年,同中进士之时,他也是这番光景,潇洒 倜傥,不过......还要年轻些!"左明舒笑颜又绽,"听说萧世侄还是制科头名,不错不错!青出于蓝胜于蓝!可比你父亲还要好上一层!"

"世伯过奖了,小侄蒙圣上错爱,岂敢自夸,岂敢自夸?"萧水天连连相谦,因着左明舒虽嫌生疏却仍觉亲切念旧的话而心中微定。

左明舒在听到"蒙圣上错爱"这话之后,神色微敛,只是把手一扬,"来,世侄远道而来,一定疲累,来来来,进去坐下再说。"

"多谢世伯。"

萧 水天便随着他入府,到后院梳洗沐浴一番之后,便有人来请赴宴。席间也不过是叙叙旧,闲话家常了一番。两人似乎都将萧水天所来的目的忘了,倒真似远方来朋般 只顾着尽宾主之谊。萧水天明白,他既已置身麟州,一切就急不得。只要他不急,就显得朝廷不急;只要朝廷不急,那就可以在与麟王相谈之时把住分寸。所以,左 明舒不提,他就显得更为自在。

一场宴下来,左明舒对萧水天的欣赏由浅及深。好一个不急不躁,沉得住气的年轻人!比其父更为沉稳。想当年,萧 达还是意气风发,行止间颇多豪情,于处事上自然不知一个忍字。但眼前这后生,举止潇洒随和,气蕴内敛,心思分毫不露,看来这两年来,女皇在用人上又精进 了。一个柳歇已不简单,现在还多出一个萧水天。有敌若此,闻氏何能不倒?有主若此,麟王如何能反?

"水天哪,你来了麟州,对于平执原将军的死因,心中可有底了?"已是第二日早晨,连日的大雨终于已到了强弩之末,渐渐小下去了。左明舒在萧水天的耐性几于告尽之时,终于发问了。

这一问,多少让萧水天确定了一些东西。而昨夜一夜的相熟,让这些东西在二人之间成为可以明白相告的密晤。这正是他来麟州所冀望着的最高目的。

萧水天轻轻一笑,俊雅清新的面容在洗却了几日奔波的风尘气之后,容光焕发,又是那潇洒自信的制科亲点头名的才俊了。"麟州杨城与瀛州永治相距不过二十四里,世伯看呢?"

左 明舒一怔,随即看着他深深密密地笑起来,"好,好!水天哪,你以为平执原将军的死因为何会如此离奇?"他端起茶轻轻一吹,复又放下,"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就 死了,何况平将军虽过半百,但仍身体强健,武艺不凡?如是意外吧,那么坠马,摔伤,临阵,不管哪一样,理由都是堂堂正正,何以会死因不明呢?"

萧水天愈听,面色愈正,到最后,他只是专注地看着左明舒,好一会儿才道:"小侄谨听世伯教诲。"

"呵呵呵,水天,看来皇上眼光不错。"

萧水天抿了口茶,"世伯,小侄这次也是替太傅大人来的。"

左明舒眉一挑,精锐的眼明明有什么闪过,却只是笑,仿佛那笑容从来就未改变过,"世侄这是在考验老夫啊!"

"小侄不敢。"萧水天面色一正,压低了声音才道,"世伯,小侄这次的确是带了太傅大人的意思而来,当然更带了皇上的意思。"

左明舒笑意一敛,眉心不自觉地转出一抹深沉,"那,依你在朝廷里看到的,现下当真是二虎相争么?"

"不 错。"萧水天坦言,继而深深地看住左明舒,"世伯,小侄本来还在怀疑,但一等到了瀛州,小侄就隐隐觉得,平将军的死,完全是世伯传递给朝廷,呃,或者说皇 上的一个讯息了。"平执原的死是何等大事!既然要作,就必定谋划周密,断不会流出"死因不明"这等粗漏得近乎荒唐的讯息来。所以,这只能是麟州有人想要朝 廷里派个人过去。而如果这人是左明舒,那一切就对上号了。

"你说的不错。"左明舒啧了啧唇,回想起那一次女皇召见情景。

......左长史,如今三藩初平,百业待兴,我承继先皇遗命,常常忧怀国事,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开创一代盛世气象,让百姓安居,让人才得显,让四海呈平,让宇内成祥?长史是当年的三才之一,可能告我?......

"水天,闻党与麟王有染,你自知之......"

"是。"萧水天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想问,却又问不出口。

左明舒看在眼里,"你是想问,闻党是否与匈奴,也通过麟州密谋?"

萧水天沉重地点点头,"正是。小侄怀疑闻府与匈奴有所往来。"

"只 怕八成就是。"左明舒一下站了起来,在房里绕着圈子走。"他要借助麟州的兵马,但麟州的兵马是不能随便入关的。唯一的可能就是救援瀛州。而要时机凑巧,就 必须瀛州有适时的危急;唯一的可能就是匈奴派兵。如此一来,皇上便是不肯放孙须,那也是一招死棋了。到时里应外合,皇上毫无胜算。"

"怪道他们对于平执原之死并未大张旗鼓,还以闻诚作为人质,滞留瀛州。"萧水天看向左明舒,眼神晶晶点点,犹如星辉。

左明舒淡笑,唇边的髭须亦跟着弯翘,"麟王当然是想坐大一方的,而且他还想把瀛州也纳入他的辖区。"

"那,世伯,侄儿斗胆问一句。如若那匈奴真的来攻,麟王会怎么做?"

"守。然后向皇上请援派兵相救。"左明舒答得极为理所当然。

果然如此,这是把女皇逼到尽失民心的路子上去啊!敌军来攻,朝廷有兵不派,这是卖国。如若此时闻党起而叛之,只怕也能打上顺应民心的旗帜了。"那皇上就没什么法子了么?"

左 明舒朝他看了眼,沉吟了会,"办法不是没有。关键是看动作够不够快。如果皇上能赶在闻党勾通匈奴之前就将他们一网打尽,那自是无事,麟王孤掌难鸣,自也不 会生事。不过照现在看来,这个主意能行得通的可能性极小!闻家的心太狠,也比皇上来得'敢作敢为'。"他回过身,看着紧合的窗台上被沾湿的纱纸,语气冷然 地问道,"皇上肯卖国么?"

"这......"萧水天心中一愕,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所以,皇上来不及!"左明舒一叹,"那不如就出来吧。"

"世伯此话怎讲?"

"城内被围,不防出了这个圈子,至少还是自由身。到时民心所向,如能妥善处理麟州的问题,以及利用匈奴之兵,那么,一切就有转机了。"

"多谢世伯!"

"不用谢我,我不过也是在还一个人情罢了。"左明舒淡淡转开了眼,细长的鱼纹似是刻在眼角一般,那么深,记载了许多沧桑。

一个月后,萧水天终于步上回程。已是谷雨时分,天终于放晴,四处漂散着雨后泥土的潮湿气,让人嗅着心旷神怡。田园里一片青青,时有采桑女采桑养蚕。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萧水天索性将车帘撩起悬着,一时暖煦的春风便扑面而至。路边俱是农田,有劳作的成人壮丁,亦有玩耍的孩童。几个孩子站在道边看着他的马车驶过,手拍手地唱着:"谷雨麦结穗,快把豆瓜种,桑女忙采撷,蚕儿肉咚咚......"

萧水天不禁微微一笑,但转瞬便即隐没。如此盛世太平,却怕是战祸即至......他叹了声,将一封印着麟王印信的密函捂在胸口,缓缓合上眼。他得快些赶回天都了,愈快愈好!

"再驶快些!如能在日落之前赶到陈州,我加你钱!"

"好咧!大老爷您可坐稳啦!"马夫长声一吆,刷地一鞭下去,车立时飞驰起来,疾行的颠簸带起黄尘,将那副青青麦草的田园转瞬抛在后头。

"许落野、郑冠元、贝重湖这三个的位置要动了动了。"妫语看着手中的折子,头也未抬地吩咐着。

"是。臣已安排妥了。"岳穹将一本中书令的官员请调的本子呈了上去,"臣以为当前主要是在天都,天都府尹这一职可不能再让闻党的人做下去了。"

"你觉着郑冠元不错?"妫语点了点头,"不错,就这么安排吧。呃,对了,岳穹,你对于刘郢华如何看?朕好像听说,闻党近日与昭南王走得颇近啊。"

"回皇上,刘郢华此人有谋有识,重恩重义,臣觉着闻党如此用心并不能动摇其心志。皇上如若此时对其如常以对,信任不变,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