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妤扑哧笑起来,“小姑,你现在说话怎么越来越象老太太了。”

伊楠也笑起来,“我还不够老吗?”

其实细想想,她也不过26岁,只是心态却早已像经历过一辈子那么沧桑了。

她们又聊了一会儿,敏妤终于开始打呵欠,然后说:“困了,我要去睡了。”

就此结束话题。

本质上,她们是一类人,软弱也仅那么几秒。

7.幸福,究竟离你有多远(三)

接完电话之后伊楠火速关灯,将被子拉到头顶,希望还能找回刚才的睡意,可无论怎样辗转反侧,却再难入眠。

实在忍不住,她终于有些恼恨地在黑暗中坐起来,瞪视着广漠的虚空,不知道应该跟谁较真。

心烦意乱地重新启开了床头灯,披上单衣,下床趿了拖鞋往阳台里走。

阳台上的双层窗帘遮得严严实实,她掀开一角,透过玻璃,看到深秋的夜空,满天繁星,很美。

怔怔地审视了一会儿,她莫名叹了口气,放下窗帘,重新返回屋内。

脑子里依旧清醒,越是想睡,越是睡不着,伊楠有很多次这样的经验,所以她不想强迫自己。也许因为尘封在最深处的心事被人不经意间撩起,今夜注定无眠。

她在书柜里随意抽了本书来打发时间,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以前在学校里就是这样,特意找本高深莫测的书,翻到第三页,铁定脑子里凝满浆糊,然后如愿坠梦。

可现在,似乎也不行了,满纸的清冷没有任何障碍地直渗入她脑海,那些空灵的,飘逸的文字,如行歌一般在心间回荡。

“…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一个常年卧病的文人,思想却比健康人都通达,是否因为,在经受病痛的折磨与重重险阻之后,他不得已将很多欲念都放到了地上,反而因祸得福,本真流露,比常人更接近生命的真谛?

伊楠愣愣地出神,如果磨难和挫折只是让心灵放开,乃至最终得以自由徜徉的手段,那么她的出路究竟在何时,何方?

两年前,她觉得离开是最明智的选择,当然,即使现在,她也觉得那是她所能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仿佛离开原来的世界,就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可是,真能这样吗?也许忙碌的白天她真的把什么都忘了,然而无眠的黑夜里,谁又能真正逃避得了面对一个真实而赤裸的自己?

“…难以捉摸,微妙莫测和不肯定性,这便是黑夜。但不是外部世界的黑夜,而是内在心流的黑夜…”

一张手绘的卡片悄然从书中跌落出来,如秋叶一般坠落于地上。伊楠低头瞄了一眼,又俯身将它拾起。

画面很单调,灰秃秃的山上,一片荒芜,没有绿色植被,没有飞翔的鸟儿,唯一有的,是一个登山客,弓着腰,顶着肩上沉重的包袱,一步一个脚印吃力地往山顶上攀登,而山的另一侧,他看不见的那面,是茫茫的海洋,无边无际的深蓝色,看不到胜利的欢欣,也读不出沮丧的失望,冷色调反衬出一派中立的茫然。

将卡片翻个身,素净洁白的背面,也没有冗杂的繁文,仅仅用俊秀的隶书体手签了一个名字——许志远

这是许志远在某次外出写生时闲暇无聊随手绘成的小品,伊楠看了觉得很有意思,是他众多写意派作品中比较形象的一幅。

“你看,这个登山客努力爬到山顶后就会发现那片美丽的海洋,什么叫海阔天高,这就是了,他的辛劳还是值得的。”伊楠捧着卡片津津有味地解读,她欣赏图中登山客的执着,人就该有点坚持的精神。

许志远坐在离她一米开外的草坪上,歪着脑袋端详她良久,忽然一笑,“迎接他的未必是海阔天空,也有可能是苦海无边。”

伊楠白了他一眼,“你真是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就不能给你的作品增加点正面色彩嘛!”

他望着她笑,眼神柔和,却没再辩驳。

这是伊楠的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点有关许志远的纪念,从她离开粱钟鸣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决意要向那段纠缠不清的过往做个了断,不再给自己留一丝回忆的痕迹。

唯有这张图,是她心中的不舍,不为别的,只为她自己曾经解读出来的执着。

如今,她就像那个登山客一样,在旅途中努力攀爬,相信最终的结果会是海阔天高,无论如何,她不能失却这个信念。

想起许志远,她的心上不由自主滚过一抹温柔之色,那种感觉有别于恋人间刻骨铭心的折磨伤痛,轻柔如羽毛,却能温暖人心。

也许,因为不爱,才能这样豁达罢。可是他带给她的感动却是前所未有,无人可以匹敌的。

那时她才读大二,在那所偏理科的学府里,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基本上只要长得不是太恐怖的女孩,从大一开始就早早有人伺候了。

伊楠虽然不是倾国倾城,但秀丽的相貌足以令她在众多女同胞中脱颖而出,当之无愧地成为院花,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异性的目光追随,趋之若鹜。

从紧张而枯燥的高中生活中走出来的伊楠也似放出笼的鸟儿一般撒欢起来,身边仅有的几个女同学无一幸免地从大一下半学期就开始与人成双捉对,伊楠在眼花缭乱之后终于开始尝试,先后交往了两三个。

然而很快,她就对这种学生恋爱感到乏味起来,与其说那是爱情,不若说成是定期更换护花使者,而伊楠对学业又看得很重,因为来之不易,她渐渐地无法忍受自修或是听讲时身边总有个人干扰她。

升大二后,伊楠一反常态,不但辞掉了旧男友,对新的追求者也一概不予理会,一心一意地扎在学业里。

大二的下半学期,班里转来一个插班生许志远,生得明眸皓齿,眉清目秀,又天生腼腆羞涩,在一帮五大三粗的男生中格外惹眼,一下子成为女生们热衷议论的新目标,熄灯前后的聊天重点几乎全是围着这位新男主。

有人说他家里很有钱,因为某次看到他坐宝马来学校,车子停在校门外,他下车后就有人把车开走了;又有人看到学校的副校长有次还主动跟他打招呼,于是猜测他说不定是高干子弟,不然怎么能够随意转校,要知道他们学校的高考录取分是出了名的高。

伊楠也参与这类话题,不过她经常是以捣乱者的身份出现,双手支着面颊,笑嘻嘻地调侃舍友,“哟,开宝马啊,真了不起,我们隔壁养猪的刘二叔新近也添了匹宝马,听说还是汗血宝马嘞,跑起来贼快,连火箭都跟在后头大喘气的那种…”

每当此时,舍友们就会毫不客气地拿纸巾团,枕头朝她床上砸…

然而许志远为人十分低调,每天除了上课,也很难在校园里见到他的影子。他没什么朋友,也从来不谈论自己家里的事,看上去似乎很乖顺,可是一到上课就神游,喜欢在笔记本上天马行空地乱涂乱画。

伊楠对他跟对班里的其他男生没觉得有什么两样,也许更要淡漠一些,因为他们几乎没说过一句话,而别人至少还有事没事地会跟自己套套近乎。

所以,当她收到许志远的“情书”时,着实吃了一惊,拿着那张浅蓝色的信笺反反复复地查看,疑心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之前也不是没有收到过类似的表达爱慕的来信,但都敌不过这一次的惊异。

他的字很漂亮,娟秀的隶书体,十有八九刻苦临摹过书法帖子,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现在的年轻人能写得一手好字的真不多了,这需要静得下心来修炼。

严格来说,其实也不能算情书,而他的文采很好,没有象其他男生那般将伊楠夸成一朵花,让身为读者的她鸡皮疙瘩当场掉一地。他用的诗词体,很简洁的几段文字,几乎没有多少赞美之词,更像是一己的抒怀,让伊楠感到有种悲观的苍凉,她从小就是聪明孩子,领悟力也强,她确信许志远不快乐。

伊楠开始揣测,是不是因为他太孤寂了,而自己,虽然专心埋头书本,周围却总有人围着转,很热闹而使人觉得她就是一颗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开心豆呢?

这样的猜测令伊楠撇嘴,不用旁人指点,她当然也清楚许志远一定有个好家世,种种迹象上都能判断得出来。那绝对是与她这样出身平凡人家的女孩截然不同的两种世界。

当然,伊楠并不排斥当灰姑娘,问题是她对“王子”没感觉。

犹豫再三,伊楠还是决定给许志远打个电话,也许是他一手潇洒的钢笔字让她另眼相看,高中时,伊楠的班主任就开玩笑似的告诫班里的男生,要把字练好,将来写情书追女朋友用得上,现在看起来还真有点道理;也许是他的郁郁让她心生怜悯,伊楠自己是快乐的,看到有人不开心,她总觉得有责任去开导。

当然,也或许是许志远不同一般的家世让伊楠多少有点受宠若惊,彼时她不过二十岁,自然无法免俗,和普天下所有的女孩一样,也有憧憬,也有虚荣心。可具体的原因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很久以后想起来,她只能自嘲地将这一切归结为命运。

不然,又该怎么解释呢?

如果她没有心血来潮地主动打这个电话,那么后来的一切也许就都不会发生。

伊楠照着信笺最尾留下的手机号码给他拨了过去,响了很久,才有人接,声音里还透着疑惑,大概因为伊楠的号码他觉得陌生。

许志远的嗓音很清亮,伊楠不禁想他要是去唱歌,应该挺好听的。他依然是腼腆的,话不多,尤其是搞清打来电话的居然是伊楠以后。

他们的话题却与那封信完全无关,彼此都还保留着羞涩,于是全都绕道走,聊得不知所谓,其实也没讲上几句,两人本来就没多少话。

伊楠本是个善于逗哏的人,可毕竟心里也有一丝隐约的紧张,夹缠着冒险的好奇与期待,于是更多时候沉默占据了电话两头,谁都在等对方先开口。

伊楠很快兴味索然,跟她预想地差太远,虽然她没期望许志远象百灵一样唱出娓娓动人的歌,但也不该如此沉闷啊!

她草草奉上结束语后就要收线,许志远却在那一头突然提议,周末邀请她出去玩。

她发着愣,不知该接受还是拒绝,他的声音紧张而诚恳,仿佛她的决定操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她莫名震动,竟一口答应下来。

8.幸福,究竟离你有多远(四)

伊楠以前很少喝咖啡,直到在酒店工作后,因为常常加班,有时甚至日夜颠倒,不得已才依赖上了。其实喝多了,抗疲劳的效用也不大,只是每天喝上几杯,已成习惯。

杯中的咖啡泛起袅袅的白雾,啜一口,苦涩立刻溢满口腔,但鼻息周围环绕的却是神魂缭绕的香气。

这香气在清冷寒寂的深夜,很容易勾起久远年代的那些丝丝缕缕的回忆。

那个周末,许志远在她宿舍楼下等了她很久,她跑下去时,因为歉然忍不住埋怨他,为什么不打个电话上去,就不必这么干等着了。

他却淡淡一笑,“既然约好了,你总会下来的,急什么。”

许志远有很多伊楠无法理解的逻辑,正如一开始她料想的那样,他的世界,她其实踏足不了,无论是现实里的那个,还是精神上的那个。

但是,也许正因为两人的差异如此巨大,她才会对许志远构成如此强大的吸引力罢,谁会对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感兴趣呢?

到底是同班同学,又都是年轻人,更重要的是,许志远对她有那么明确的好感,而伊楠,虽谈不上喜欢他,但至少也不讨厌,两个人相处了没多久,也就自如起来了。

他带伊楠去了一家很是偏僻的咖啡馆,从外面看没有任何特色,隐没在浓密的小区林荫之中,走进去也见不到其他客人,冷清地令她怀疑这家店怎么能够维持地下去,那时候,她对于“私人会所”,“会员制”这类词还完全陌生。当然,无知者无畏,她坐在里面,并不感到拘束。

当她把自己的困惑告诉许志远时,他轻轻地笑起来,并非嘲笑,而是一种善意的怜惜,他没有给她解释这间咖啡馆的独特或是傲人之处,只淡淡说了句:“这叫‘大隐隐于市’。”

一样地坐着,伊楠觉得他的举止是那样从容自如,仿佛天生就该在这种环境里似的,而她就不同了,对每一样东西都好奇,喜欢问东问西,整个一外来入侵者。

他问她咖啡里要不要放奶昔或糖,她看他什么都没要,于是也摆手,学着他喝黑咖啡,很苦很涩,她不觉皱眉。

这令她想起很小的时候在大城市工作的二伯有一次回家带给爷爷的一袋子咖啡糖块,是包在塑料袋里的,一小块一小块的长方体,有如感冒时喝的板蓝根,码得很整齐。她小心地取了一块出来,打开纸皮,里面是白色的,她使劲嗅,有很香的味道,用舌头舔了一舔,出奇地甜。

后来爷爷用开水泡开了,白色神秘地转成了黑色,伊楠大为惊异。她素来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于是又取了一块出来研究,方整的糖块被她掰得粉碎,总算发现在白糖的重重包裹中,原来有一小撮棕褐色的咖啡粉。

她一直以为小时候喝过的那种叫正宗咖啡,甜甜的,微苦,但绝不腻,以至于若干年后的这一天,当她终于品尝到纯正的咖啡味道时,却发出了质疑。

大概人都是这样的先入为主,第一次遇到的,第一次动了真心的,无论是风景,还是人,总归是最完美,最好的。

一进大三,许多同学都忙着出去实习,既算社会实践,自己还能赚点零花钱,反正课业不紧,何乐而不为?

伊楠幸运地找到了一份正经外企的行政文职工作,她在学校念的是工业自动化,不过并没有想过要当工程师,家里那些亲戚也都一致认为当工程师跟做力工似的,太苦,能有机会去办公室是最好的。伊楠当初考理科,也实在是因为她的数理化成绩比文科要好很多,而她一看到A,B,C或者古文诗词就头疼。

何曾想到过,有一天,她竟然需要靠读这些东西来慰籍自己的灵魂。

喝咖啡那次之后,她跟许志远一直走得不近不远,他并没有展开火热的攻势追求伊楠,可能因为性格偏于腼腆内向,他不怎么打扰伊楠,但两人之间却保持着一种类似于朋友的淡而亲切的联系。这让伊楠觉得很舒服,她不喜欢老有人在身边叽叽呱呱地闹腾。

许志远爱画画,经常跑出去写生,她没事的时候也就跟他到外面去跑跑,城市边郊包括外围的许多小桥流水似的风景都被他收罗到了画中。他也给伊楠画像,她说不出好或是不好,大概他画得比较抽象,而她打小就缺乏对美的鉴赏能力。

除了画画,他们也聊天,聊音乐,聊电影,聊书籍,但很少聊各自的家庭。

“你喜欢看什么书?”有一次他问她。

伊楠毫不迟疑地答:“闲书我最爱看金庸,古龙的也爱看。至于正经书嘛…”她仰头想了想,“所有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儿以及课外辅导书,这些就都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了,有那看书的功夫,我宁愿多跑两圈步。”

相对于伊楠的贫瘠,许志远看过的书称得上广博,他说他喜欢从别人的思想里去挖掘共鸣的东西,寻找他存在的价值。

伊楠发现其实他挺能侃的,在学校里的沉闷只是没有遇到愿意倾诉的人而已。有时候他聊得深了,伊楠便觉得吃力,有点跟不上。

“伊楠,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所在的地球在整个宇宙来说也不过是一粒微小的细胞…也或许,我们根本就是某个人脑子里臆想出来的人物,而非真实的存在,比如小说里的人物,你觉得那是虚幻的,但说不定他们也在某处生活着,跟我们一样定期吃饭,睡觉,做事或者仰望星空,发出感慨…谁能分得清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呢?”

伊楠瞠目结舌,“那,那也太抽象,太,太恐怖了吧。”她摇头,表示难以理解。

每当此时,他就会宽和地一笑,“没关系,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读读这本书…”

她在他那里变相得到厚厚一摞书目,而她几乎没一本能读得完整,最浅显的那本叫《苏菲的世界》,她看了三分之二,也一直就扔在了那里。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她宁愿当缩头乌龟,生活在柴米油盐琐碎的现实里好了,哪怕自己真是某本书的主角,她也要理直气壮过自己的日子。

老这么安于淡泊也挺无聊的,某个周末伊楠提议去溜冰。

那会儿旱冰玩得溜也是倍儿有面子的一件事,伊楠不常去,却喜欢体验那种紧张刺激。学校的溜冰场很简陋,破旧的旱冰鞋,用铸铁围栏圈出一块水泥场地就算完事了。

伊楠站在栏杆外面,拿眼瞄了瞄比自己更显得细皮嫩肉的许志远,叹了口气,转身道:“走吧。”

许志远对这种要与水泥地亲密接触的活动似乎心有余悸,听她这么一说,倒是暗舒一口气,但仍然问:“怎么又不玩了?”他担心是不是自己流露出来的犹疑搅了她的兴致,这可不是他希望的。

伊楠一蹦一跳地跑在前头,大声道:“咱们上校外那家去。”

离学校三公里远的地方也开着一家溜冰场,不过是室内的,木质地板,跌上去也比水泥地安全。

伊楠租了鞋和护膝出来,见许志远瞪着场内的一个身姿优美的滑者出神,便用胳膊肘撞撞他,“哎,别看了,快过来换鞋!”

她麻利地绑好了自己的,见他笨手笨脚,便探身过去帮忙,三下两下就搞定,她仰脸望着他笑嗔:“怪不得有‘书呆子’一说呢,读了那么多书,连穿个鞋都不会。”

他脸微红,腼腆地一笑,可是那眼神却不生气,反而熠熠发光。

他们去的时候快正午了,人丁稀少。伊楠在场内溜了几圈,很快找到感觉,她扭头看到许志远双手紧扶栏杆,寸步难行的样子,不觉撇嘴,哗哗几下就游到他身边,朝他伸出手。

“拉住我!”她不容置疑地发号施令。

许志远犹豫,“我比你重,万一把你带趴下了不好!”

“少罗嗦,快拉住呀!”伊楠朝他嚷,实在看不惯他的扭捏。

他们的手终于紧紧握到了一起,暖暖的,柔软的,年轻的双手。许志远的右手还是拘谨地拽着扶栏,但在伊楠的带领下,渐渐地也松开了。

他听从伊楠的指挥,弓腰,屈膝,随着她一起滑动。当然,跟斗是免不了要摔的,但年轻就是好,学东西快,他不久也能顺溜地旋转了。

她牵引着他,张开双手,在场中如鸟儿一样翱翔。风在耳畔呼啸而过,许志远突然觉得身子越来越轻,他不知不觉地闭起眼睛,伊楠清脆的声音在喊着什么,可他彻底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吧唧――”一声,两人先后倒地,许志远重重摔下去的时候,终于听清了伊楠的抱怨,“哎呀,叫你减速减速,你还一个劲往前冲,干什么嘛!疼死我了!”她本有机会逃脱的,可是又不忍心松开他的手,由他当失控的火车头去,结果被连累。

他四仰八叉地仰面躺在地上,后背生疼,脑门布满了汗水,心里却觉得从未这样畅快过,他想放声大笑,如果头顶是蓝天,也许就更美好了。

视野里出现了伊楠愠怒的面庞,打断了他的遐想,“喂,你摔傻啦?怎么不说话!”

他朝她憨憨地笑起来,动了动嘴巴,“伊楠,我今天很高兴,谢谢你。”

他盯着她的眼睛湿润而明亮,象有银色的光辉洒进去,又溢出来,灼灼地闪着光,伊楠愣住了,她的心怦怦跳动,仿佛不是自己的,如此失控的感觉还是头一回,她慌忙坐直,不再看他,隔了片刻,才恢复自然。

出溜冰场时两人都饿瘪了,可是彼此都觉得开心,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激来荡去,想找个合适的时机降落下来。

很久以后,伊楠想,如果那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相处,也许她真的会爱上他,然后,他的家庭大概还是会出来阻止,可两个人的力量总强过孤身一人,他们可以共同面对,说不定还能成就一段佳话…

可惜现实里的故事,永远都不会遵循童话中的模式上演,否则童话也就失去其可贵性了。

9. 我的事,不用你管(一)

从遥远而漫长的梦中醒来,伊楠赫然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竟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是生物钟将她唤醒,但睡眠不足,后脑勺隐隐作痛。

手边的书早已摔落到地上,半边面庞和充作枕头的右手全麻了,她吃力地抬起左手,在脸上使劲抹了一把,先弯腰把书拾起,连同那张卡片,扫了一眼,重又夹进书里,放回柜子,然后半眯着眼睛找闹钟,这一看不要紧,直把她惊得一蹦三尺高——离班车到站时间仅剩十分钟!昨晚鬼使神差地,居然忘了上闹钟。

云玺酒店位于风景名胜的远郊,交通极不方便,要是坐公交车,起码得转三趟。这个钟点又是上班高峰期,的士出了名地难打…

她抛开一切累赘的障碍物飙进卫生间,用最快的速度洗漱、上妆,多亏她平时只化淡妆,要是跟崔颖那样非浓妆艳抹不出门,没个半小时哪里搞得定!

每天早上必饮的一杯清水也没来得及顾上,在玄关处换好鞋,就拎着手袋冲出了门。

按了下行电梯按钮,电梯却象死了一样静寂不动,伊楠焦躁地跺脚,开始盘算是不是走步行梯更节省时间,好在没挣扎多久,电梯开始缓缓上升。

身后传来很重的门砰然阖上的动静,紧接着,有短促而凌乱的脚步声朝她这边迫来,伊楠诧异地转身,看到一张与她一样失魂落魄的脸,且睡眼惺忪,仿佛还未曾清醒。

然而——孟绍宇在见到她的刹那,脸上的懵懂和疲倦一扫而光。

“嗬,你要迟到了吧。”他过于热心地开了口。

透过他同情的目光,伊楠怎么看他眼里都有幸灾乐祸的成分,于是鼻子里哼了一声,“你不也是!”她瞅瞅腕表,还剩三分钟,班车就会到站,她闭闭眼睛,只能无良地祈祷它今天晚点。

孟绍宇用一贯无所谓的腔调道:“我?我没关系啊,昨晚回来都十点多了,早上晚去会儿老板不会说什么的。”

电梯门打开,两人一前一后地进去,孟绍宇道:“你去酒店是吧,反正我也晚了,我送你好了。”

伊楠斜他一眼,“你有车?”如果真有这等好事,她自然不用假清高地拒绝。

孟绍宇歪了歪嘴,“没有,打车走呗。”

他看到伊楠眼里有明显的不屑,然后听到她冷冷道:“那还是打到了车再说吧。”

孟绍宇对她的态度感到悻悻然,在心里嗤了一声,“现在的女人怎么都是势利鬼!”

出了楼洞,伊楠出其不意地朝小区门口一通狂奔,多少年没这么肆无忌惮地跑了,她听到孟绍宇在后面嚷嚷,似乎嫌她跑得太快,心里不免得意,想当年在学校的时候,100米接力场上她也是出过风头的。

很快就到了十字路口,伊楠被一个红灯阻住了脚步。班车站点在马路对面,远远的,看到两张熟悉的面孔东张西望,这一带坐班车的就三个人。心里顿时一定,庆幸不已,车子果然晚点了。

这个红灯格外漫长,伊楠等得心焦,每一秒都粘稠地缓慢流过。

耳边很快传来孟绍宇的唠叨,他跑得气喘吁吁,“姚,姚…伊楠,你,你是属兔子,还是…还是属马的?跑这么快!”

伊楠扭头瞥了他一眼,讥讽道:“就你这德性,还攀岩呢!吹牛吧你就!”

孟绍宇仍然喘着,却大言不惭,“我爆发力没你强,可耐力肯定比你好。不信找个地方咱们比比2000米。”

伊楠“切”了他一声,转过脸来,“谁跟你比…”可是她的声音蓦地被掐断,眼睛张得老大——酒店的班车就在对面100米处!

太不可思议了,才多大会儿功夫啊,这怎么可能!

她拼命地朝班车方向挥手,希望能有人注意到她,可是车上的一干人全都昏昏欲睡地低垂着头,没人有闲情逸致向窗外张望。

红灯显示还剩最后8秒,班车已经缓缓向前行驶,伊楠开始抓狂,看左右车流有短暂的空档,她一咬牙,一顿脚,拔腿就要硬穿过去…

还没跨出去两步,身子却严重倾斜,向左边仰去,她“啊——”地大叫一声,稳住脚下,扭过头来对拼命拽住自己的孟绍宇怒目相向。

“喂,你疯啦!红灯也敢闯?!看不到车是怎么着!”他也瞪着她嚷,仿佛不相信她敢这么拼命!

伊楠甩不脱他的手,又调头急切地去搜班车的身影,只抓到一个车屁股,它在绿灯转红之前加足马力,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