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生死未卜的玉幺还在等着自己解救,自身这点无谓的荣辱,又能算得了什么?

于是他终于抬起了头,毕恭毕敬地面向奕洛瑰长跪,再次俯身叩拜:“微臣谢陛下洪恩。”

永安公子即将奉旨迎娶玉美人的消息,在新丰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永安公子是何等人,而玉美人又是何等人?一个出身胡族,已被皇帝宠幸过的卑下宫嫔,竟然要做博陵崔氏的正妻!

这其中已不单单是关系到崔永安与玉幺两个人,而是牵扯到两类有着天壤之别的种姓人群——肮脏混杂的胡族融入血统纯净的中原士族,这是一种血脉上的入侵,是一种世世代代也洗刷不掉的侮辱,所以比国破家亡带来的危害还要更长远、更深刻、也更恶毒!

一时之间满城风雨,士族子弟人人自危,从深深同情永安公子,联想到最初向蛮主投诚的也是他,暗中不禁又觉得这一切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这消息不但让崔夫人气得发疯,连宫中的崔桃枝都觉得哥哥大可不必如此——虽说她千方百计想除掉玉美人,但把玉美人娶回家这一招,哥哥替自己作出的牺牲未免也太大了!

“公子,您一定要娶宫里那个玉美人吗?”另一厢冬奴惶恐地问安永,少不经事的半大小子眼巴巴看着自家公子,目光中竟也满是担忧。

安永接过冬奴捧给自己的茶碗,低头浅浅啜了一口,抿住唇间的苦涩轻轻应了一声:“嗯。”

“公子,这是为什么呢?”冬奴大惑不解,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虽然冬奴随公子去盛乐,知道了蛮子里面也有好人,可是公子,您是不可以娶一个蛮子的。”

“冬奴,人与人之间并没有贵贱差别,所以你说我不可以娶她,其实没有道理,”安永看着冬奴一脸茫然的模样,心知与他说不通这个道理,便又改口道,“那位玉美人我见过,我很喜欢她,将来她进了崔府,你也要好好待她…”

这后半句话冬奴听得懂,作为一个僮仆,听从命令是最省心省力的事,于是他迟疑了半晌,终于点点头道:“公子要娶谁,冬奴就认谁作夫人,一定好好侍奉…”

他话音未落,堂外却突然传来一声冷笑,竟是崔夫人冷厉的声音在帘外响起:“你要认她作夫人,也得问问我有没有准许!”

这时就见竹帘卷起,七八个青衣小婢走进来向安永行了礼,又静静地跪候崔夫人入堂。安永一见这阵势就知道不好招架,偏偏又碍于孝道躲避不得,只能硬着头皮迎接自己的母亲。

只见崔夫人气势汹汹地径直登堂,冷着脸走到安永面前坐下,开门见山道:“今天我再问你最后一次——你还是坚持要娶那个波斯女人?”

安永在崔夫人严厉的目光下低了头,言气卑弱地回答:“母亲…赐婚的御旨已经降下了,官家不可能收回成命…”

“可当初你是怎么答应我的?”崔夫人听了安永的搪塞,顿时气红了双眼,直直指着他质问道,“当初你说若遭指婚,你一定抗旨不遵。此话言犹在耳,如今眼看那蛮夷就要折辱崔氏一门,难道你就如此懦弱地顺从他?”

“今时不同往日…”安永嗫嚅着,也为自己的出尔反尔感到羞愧——在这个时代,他的确不愿娶任何人,更不愿留下自己的子息。

可是玉幺不一样。

她与自己来自同一个世界,只要有可能,他都会想尽办法将她带到自己身边——接受赐婚只是权宜之计,真到将她娶进门之后,自己也只会同她顶着一个夫妻名分,不可能再发生更亲近的关系。

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已经寂寞得够久了。作为崔永安这个人活着,他可以为这个世界做种种妥协,可是为了自己的灵魂,他无论如何都想自私那么一次。

“对不起,母亲…”安永俯首跪在崔夫人面前,额头抵着簟席恳求道,“崔宁不孝,求您原谅。那玉美人是御旨赐婚,崔宁非娶不可…”

崔夫人看着儿子伏地不起,一刹那泪如泉涌,却终是不肯心软:“我说过,那蛮夷逼你娶妻,就是逼我去死。”

安永听见母亲以死相逼,急忙抬起头哀求:“母亲,求您千万别说这样的话。崔宁不过就是娶一个女子,您为何要生那么大的气呢?说到底我这么一个人,娶或不娶,又能为崔家带来多少损益?”

“闭嘴,崔家的损益岂是你能道来?你已经不是崔家的儿子,崔家的儿子已经死了…”崔夫人根本不理睬安永,双手操起席间的凭几,狠狠砸向安永的脊背,“与其等你娶那波斯女人进门,让我死后愧对列祖列宗,魂魄永世不得安宁,我还不如现在就死了…”

她没轻没重的殴打吓坏了堂中所有人,冬奴立刻哭着趴在安永的背上求崔夫人息怒,婢女们也争相上前拦住崔夫人,齐声劝慰着想抢下凭几。崔夫人却不依不饶,直到打累了才歇手,对众人的乞求置若罔闻,径自执拗地起身走向堂外,一边跌跌撞撞一边恍恍惚惚地,像在自言自语一般低声道:“你不敢抗旨,我敢替你抗…这天地间于情于理,也有皇帝做不到的事…”

面对千夫所指安永身心俱疲,只想自欺欺人地躲进自己的一方天地,捱忍到迎娶玉幺进门的那一天。

却不料就在当天夜里,随着婢女的一声尖叫,崔夫人的院落顿时炸开了锅。安永收到消息后连外衣也来不及披,就这么赤着脚一路狂奔到母亲住的庭院,却只来得及看到崔夫人刚刚被人从梁上解下的、尚未完全散尽温热的尸身。

第四十八章浮图寺

骏马踏着轻尘一路驰出阊阖门,抵达崔府门前时,府中传出的恸哭声让奕洛瑰一瞬间竟有些发怯。然而他终是偏身跳下马背,独自一人走进崔府,背负着无数仇恨的目光穿过庭院,走向灵堂里那个遍身缟素的人。

安永此刻穿着一身粗麻丧服,正面无表情地跪坐在灵前,奕洛瑰看着沉默的安永,一瞬间也不知能说点什么。清晨他闻知崔夫人的死讯,立刻不假思索地骑马出宫,即使明白崔永安此时最痛恨的人一定是自己,最不想见的人也一定是自己,他依旧想把自己送到他面前,随便挨打挨骂都好,却做不到在发生这件事后对崔府不闻不问。

他承认自己的赐婚对崔永安带着一种负气捉弄的心态,却实在没料到会酿成这一出惨剧。奕洛瑰一时心乱如麻,只能沙哑着嗓子,对沉默的安永开口道:“对不起,我没想到我的赐婚,会让令堂自寻短见…”

奕洛瑰的话安永像是没有听见,他的目光始终望着灵柩,沉默许久之后,干裂的嘴唇才微微动了动:“我也没想到…”

“我不能理解她的想法,”奕洛瑰听见安永回应,便又轻声道,“其实你们中原人的想法,我始终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沙场上那么软弱,却能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动辄就舍弃生命?”

“陛下您无法理解的这些事,我本该理解,却始终心怀侥幸…所以在陛下您违世绝俗的时候,我选择了妥协,”安永木然回答,这时候终于转过脸望向奕洛瑰,颤声哽咽道,“真正的崔永安,不可能接受您的安排娶一名胡族女子,所以这件事是我的错。您看这躺在棺中的人,就是我犯下的罪…”

说罢他手指着堂中棺柩,双眼直直盯着奕洛瑰。奕洛瑰被他惨白的脸色震住,心中愧悔,双唇嗫嚅了许久,却终究只能沉默。

心中的负罪让奕洛瑰脑中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了崔府,待到回过神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信马由缰走出了很远。眼前的街道忽然变得有些陌生,他鲜明的服色让街头的百姓全都自觉回避,一时长街寂寂,竟让这一座属于他自己的城池,在他眼中生出了种种不真实的幻象。

他时而相信眼前其实是一座空城,自己孤身将之攻打下来,却在凯旋的一刻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他时而又觉得自己其实落进了一片汪洋大海,孤军深入到一座陌生的城邦,四周正埋伏着数不清的敌人。奕洛瑰的心被这亦真亦幻的错觉颠倒,飘飘荡荡没个着落,就在他困惑得几乎要发疯时,耳边却突然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钟磬声。

奕洛瑰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过去,便远远望见了浮图寺中的七层宝塔。

曾经有一个人告诉过自己,他在这座佛寺中放下了诸多烦恼。那么,是不是今天自己也可以去那里寻得答案,求一个心无迷惘?

奕洛瑰心中这样想着,不知不觉便扬鞭策马进入了浮图寺。寺中的小沙弥不识天子,望着下马的奕洛瑰憨憨傻笑。奕洛瑰也是头一次来到这样的地方,于是就这么冒冒失失地闯进了大殿,好奇地抬头打量着满殿的神像。

这些庄严、肃穆,在缭绕的香烟中双目微瞑的泥塑,就是为崔永安消除了烦恼的神祗?

这时寺中的住持见到了奕洛瑰,恭敬地上前与他行礼,奕洛瑰便想问他一些话,哪知住持一开口就是梵语,只能通过一旁的小沙弥代为翻译:“陛下万岁,大和尚祝您轻安喜乐。”

“罢了,我可不想听那些虚的,”奕洛瑰摆摆手,在一个蒲团上试探着坐下,叫来那小沙弥说话,“我来这里,本想请你师父帮我解惑,我既然听不懂他说话,就由你代转。”

小沙弥笑着点点头。

奕洛瑰便问道:“有一个人说我手中有把看不见的屠刀,这是什么意思?”

小沙弥转头将这句话用梵语问住持,与师父交谈了几句,这才双手合什回答奕洛瑰:“陛下,大和尚说:‘杀盗淫、贪恚邪、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及一切妄想妄念、颠倒执着,都是屠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奕洛瑰听了小沙弥的话,沉思许久,忍不住又问:“如何放下屠刀呢?”

小沙弥便又问住持,这一次很快就得到了答案:“陛下,大和尚说:‘若想放下屠刀,需参悟戒、定、慧三字。’”

奕洛瑰听了小沙弥的话,心中反复咀嚼着这三个字,却是越想越觉得气闷:“我有许多疑惑都想弄明白,可这样说话太费劲,你会写字吗?我要你将大和尚说的话,还有你们佛家讲求的那些经典,全都写下来给我看。”

小沙弥羞赧地笑了,望着奕洛瑰摇了摇头:“陛下,我不会写字。”

奕洛瑰叹了口气,站起身摸了摸小沙弥圆圆的脑袋,离去前对他低声道:“不要紧,今后我会请最好的师傅教你。”

在奕洛瑰离去之后,小沙弥便又抬起头将这句话译给住持听,这一次大和尚却微微笑了,望着奕洛瑰的背影用梵语低声道:“是何良医手执明镜,使阿修罗得睹眉间宝珠,遂舍恶念而生慈心耶?”

小沙弥听不明白,望着住持问道:“大和尚,什么叫眉间宝珠呀?”

那大和尚便笑着为徒弟解释道:“昔日王家有大力士,眉间生有一粒金刚珠,与人角斗时以头抵触,其额上珠遂陷入皮中,瞋恚毒盛,故不知其珠所在。譬如人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为贪淫、瞋恚、愚痴之所覆蔽,如彼力士,宝珠在体,竟不自知。”

“原来如此,”小沙弥点点头,却又撅着嘴对师父道,“阿修罗王到了我们这里,才坐上一会儿就走啦,大和尚怎知他心生善念?”

“他不是要教你读书识字吗?”那蕃僧笑着摸了摸小沙弥的脑袋,慈爱地嘱咐他,“这就是他的缘法到了,你要好好学,将浮图的般若写出来,使他能够亲近善知识,终得如来无量秘藏…”

崔夫人用一死换来安永丁忧三年,天子不能夺情,于是荒诞的赐婚就此搁置,眼看也将不了了之。奕洛瑰又以崔永安为盛乐城开渠之功,恢复了崔府的名爵,也因此崔夫人按照诰命夫人之礼下葬,葬礼格外隆重。

治丧过后,安永为母亲守孝,一直粗茶淡饭,住在一间临时搭建在崔夫人院落中的简陋棚屋里。在崔府派遣仆人前往东山报丧之后,他一直心怀忐忑地等待着父亲的消息,却不料仆人返家之后,竟悄悄给他带来了一条惊人的密报——他的父亲早在一年前就已经离开了东山,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诸多猜测中最可信也是最可怕的一条,是他已前往边荒效忠了司马澈。

安永听罢脸色苍白,赏了那跑腿的仆人一笔钱,警告他决不可对外人透露此事。

“公子放心,”那仆人向安永叩拜再三,又交给他一封信,“太公和郗太公知道夫人谢世,要我捎信给公子。”

安永慌忙取了信笺展开,只见满纸皆是劝自己节哀顺变的宽慰之语,双眼便忍不住涌出泪来。

这天夜里,安永依旧睡在四面漏风的棚屋中,却不料拂晓时分,崔府中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当安永被慌慌张张的冬奴叫醒,起身走到崔府门前的影壁下,不想竟见到了穿着一身烟紫色裙袍的玉幺。她显然是被崔府的下人拦在了门外,这时候抬头望见安永,仓惶的脸上立刻露出了一丝笑意:“崔侍中,我果然没找错地方…”

安永看见了玉幺,多少有些意外,于是尽管冷淡却依旧问道:“你怎么出宫的?”

玉幺没回答安永,只笑了笑走到他面前,殷殷望着他低声问:“崔侍中…你会如期娶我吧?”

安永低头看着她,疲惫无奈到极点的心一瞬间不知该做何感想,只能轻轻摇了摇头:“事已至此,不可能了。”

“为什么?”玉幺顿时有些慌,看着身穿丧服的安永,又勾头看了看治丧中的崔府,“我知道你这里突然死了人,谈婚论嫁恐怕不合适,可这应该也耽误不了几个月吧?三个月?还是半年?你给我个准信。”

安永被她满不在乎的态度激怒,面色冰冷地回答:“守丧要三年。”

“三年?”玉幺脸色顿时一变,难以置信地瞪着安永,“喂,你不是认真的吧?三年我可等不了!”

“没人要你等。”安永说着便往后退了一步。

“妈的,你这懦夫,”玉幺立刻发火,恨不得踹上安永一脚,“老子看在你同我是一类人,才会为你耽误那么多时间!你还要老子再等你三年?拜拜了您呐!”

说罢她气哼哼地扭头就走,走了几步却忽然回过头,恶狠狠地盯着安永道:“不许对人说我来过你这里,否则老子一把火烧了你这间破庙!”

安永没回答玉幺,只站在门前默默看着她离开。结果当天正午就有消息从大内传出——流芳殿失宠的玉美人竟然趁夜潜逃出宫。

第四十九章李琰之

安永得到这个消息后,才知道玉幺是逃出宫找到了自己,并且在自己拒绝她之后,显然也没有再回皇宫。

他想象不出一个弱女子身无长物可以逃往哪里,心中有一丝担忧和后悔,却也无能为力——御林军搜遍了新丰也没能逮到那个惊世骇俗的女子,更何况他自己。

不过几天后发生了一件小事,多少给心力交瘁的安永带来一丝安慰——崔府恢复名爵之后,陶钧也终于提着礼物登了门,红着脸跪在客堂中恳请安永的原谅:“崔三,你府上恢复了白马公的爵位,我这才有脸登门——工部没有你在,我这个侍郎就是尸位素餐,做什么事都不是个滋味。崔三,等你孝期一满,你必然会回工部,到时我情愿再跟着你一块儿修渠…”

安永失笑,赶紧对陶钧道:“快起来,你说的这是哪里的话?”

“崔三我对不起你!”陶钧终于闭着眼大声喊出自己的一块心病。

下一刻五体投地的陶钧就摸到一样暖乎乎的东西,他以为是安永在动作,慌忙睁开眼,才发现是冬奴面无表情地放了一只茶碗在他手心:“陶侍郎,您的茶。”

“哎,多、多谢…”陶钧慌忙捧着茶碗坐起身,脸更红了。

这时安永才在一旁轻声笑道:“都这么长时间了,陶侍郎你一直躲着我,让我也没机会对你说——如今的新丰城规划得很好,你做得很出色。”

“哎…”陶钧望着安永,一瞬间感动得眼眶发红,“崔三,我有你这么个朋友,这一生真是不枉了…”

从此陶钧又成了崔府的常客,时常拿些问题来请教安永。守孝的日子枯燥且漫长,安永也很高兴能有这个朋友时时拜访。转眼秋去春来,三年孝期的头一年已过,安永终于可以不用再住棚屋,搬回了自己原先的庭院。

为这事最高兴的就数冬奴了,就见安永搬回庭院这天,他一边跑进跑出整理着被褥,一边喋喋不休地唠叨着:“公子您可算是搬回来住了,那棚屋里夏热冬寒,害您三天两头生病,我和昆仑都担心得要死!”

安永微笑着坐在一旁,听着冬奴已经变过声低沉沉的嗓子,突然冷不丁地开口:“今年你已经十七岁了吧?我记得在盛乐城的时候,你提过你喜欢小鸾的,要不要我为你做主…”

“不要!”冬奴立刻叫了起来,一张脸刷的一下涨得通红,“公、公子您还没娶妻呢,冬奴岂能那么没规矩…”

“我是因为有孝在身,你却何必耽误自己?”安永有些好笑地看着他。

“那,那昆仑还没娶呢!”冬奴又指着一旁的昆仑奴嚷道,昆仑奴听不懂他的话,只是憨憨笑个不停。

安永看着昆仑奴,却是有点为难:“只怕府中没有姑娘肯嫁给昆仑奴呢。”

“这就对了,”冬奴立刻如释重负地坏笑道,“我已经认昆仑做哥哥了,他不娶,我也不娶!”

安永拿这小子没办法,笑了一会儿便将此事搁下。这时却有一名小婢来到帘下,望着堂中禀报了一声:“公子,府外来了一位客人。”

冬奴听见堂外的呼唤,连忙丢下手中活计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见他拿着一枚名刺走进内室,笑着呈给安永:“公子,是陇西李家的人来拜访您了!”

“陇西李家?”安永接过名刺,看见上面写的名字,略略吃了一惊,“竟是那位李琰之,快快有请。”

说罢他飞快地整理了衣裳前往客堂,等赶到堂前时,刚巧看见李琰之牵着自己的儿子从廊下走来。

“今日贸然来府上打扰,是李七冒昧了,”李琰之站在一廊藤花下望着安永,双眉微蹙着,不见一丝笑容,“我昨日刚到新丰,就想着来贵府探望,却不料崔三你正在孝中…”

“不妨事,”安永立刻微笑着走上前,将李琰之父子二人迎入堂中,落座后才别别扭扭地开口,“李七你…别来无恙?”

他实在是不习惯如此亲昵地称呼一个陌生人,所以语气无比的生硬。

倒是李琰之不以为意,很自然地接话道:“自从两年前一别,我走了一趟西域,直到如今才重返中原。这一次之所以亲自押运货物到新丰,一来是犬子想念直勤,冀图上京一见,二来也是感念崔三你的恩义,专程来府上致谢。”

安永立刻在座上惶恐道:“我又没做什么,谈何恩义。”

“当日你收留直勤,又领他上京寻父,于我李府自然是有一份恩义的。”李琰之笑道,这时坐在他身旁的小郎君偷偷拽了拽他的衣角,李琰之会意,用羽扇拍了一下儿子的脑门,这才道明来意,“只是我这不成器的儿子,成天还惦念着直勤,不知崔三你可有办法让他们见上一面?”

安永听了李琰之的请求,顿时觉得有些为难,犹豫了一会儿才喃喃道:“不瞒你说,这一年我守丧在家,并不清楚直勤的近况。你与小郎君若不急着离京,不妨留在我府中作几天客,容我找人打听打听,看可有机会找到直勤见上一面,不知你意下如何?”

“如此真是再好不过,多谢崔三你费心了。”李琰之立刻笑着答应,一双明亮的眼睛里清光闪烁。

这时冬奴已经烹好了茶,正笑吟吟地为客人奉茶,却不料廊下又走来一名小婢,径自低着头向堂中禀报道:“公子,陶侍郎来了,正在外庭等着见您呢。”

安永一怔,立刻向李琰之告了声罪,正想安排冬奴领着李琰之父子去客苑时,李琰之却在座上开了口:“这会儿上贵府来的,莫非就是工部的陶侍郎?”

安永没想到李琰之突然会这样问,愣了片刻才点点头。

“素闻这位陶侍郎为官清正、高风亮节,李七已是久仰了,”这时就见李琰之望着安永,满面春风地笑道,“崔三你若不介意,可否为我引见引见呢?”

安永觉得李琰之这个要求有些奇怪,可想想又觉得没什么不妥,便只得点头应允:“好…好啊。”

第五十章金莲川

陶钧走进客堂的时候,手里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船舶模型,他因为只留心手中和脚下,一时没注意到堂中还有旁人,径自乐呵呵地向安永献宝:“崔三,你快看这个。”

安永见到精致的船模顿时心生欢喜,还没来得及说话,这时却听一旁的李琰之禁不住赞叹了一声:“好精巧的宝贝,真是巧夺天工。”

陶钧听见有陌生人说话,这才从模型后探出了脑袋,望着堂中的李琰之父子尴尬地道歉:“哎唷,我不知道这堂中还有客人,恕罪恕罪。”

安永赶紧替他介绍道:“陶侍郎,这位是陇西李七李琰之。”

陶钧一听来人身份,顿时肃然起敬道:“竟是陇西李公,失敬失敬!在下陶钧,久仰阁下大名了。”

“先生客气了,”李琰之笑着与陶钧寒暄了两句,最后却是将目光落在了陶钧案前的船模上,饶有兴趣地问道,“陶侍郎,您带来的这件东西看着很有趣,是做什么用的?”

“哦,这是工部最新创制的车船,还没开造,先做个烫样给崔侍中看看,”陶钧见李琰之对船模感兴趣,很高兴地为他解说道,“您看这船的两侧装有桨轮,可以由人力踏动,这样船行水上,即便无风扬帆,也可日行百里。”

李琰之仔细听着,果然两眼放出光来:“这船甚妙,以后若造了出来,我一定为李家的船队配上几艘。”

陶钧听了不由笑道:“那恐怕不行,这是为兵部造的战船。”

“能做战船,自然也能做商船,”这时安永却在一旁插口道,“依我之见,倒不如做商船益国利民。”

陶钧听安永如此说,不便表态,只能在一旁讪讪发笑。李琰之却是钦佩地望着安永点了点头,径自聊起了自家的商队:“这两年西域战火连绵,通往波斯的商道已是越来越难走,我一向听说往南还有一条海路可以通向波斯,只是这条海路只有南国百越能走,至于我们陇西李家却是鞭长莫及了。”

“陇西李家可是富甲天下,”陶钧立刻奉承了一句,故意望着李琰之说,“更何况李家的私兵天下无敌,西域商道随便李公您走上几个来回,都是易如反掌啊。”

“先生真是爱说笑。”李琰之摇着羽扇斜睨了陶钧一眼,晓得与他话不投机,坐了一会儿便借故请辞,由冬奴领着前往客苑。

陶钧待得李琰之父子走远,这时候才转头望着安永,一本正经地提醒他:“崔三,我不知道你怎会和他熟识,不过这个人你还是小心一点才好。”

安永一怔,不明白一向乐天的陶钧为何突然如此谨慎,不由问道:“陶侍郎何出此言?”

“我也说不清楚,”陶钧耸耸肩,一脸无辜地摊手,“陇西李家是高门士族,本没有我置喙的余地,可是怎么说呢…我对这家人总有些看法…”

“什么看法?”安永好奇地追问道。

“别的也不好说,我就举两个例子吧,”陶钧摸着下巴道,“陇西李氏先祖都是有名的武将,更有甚者曾经雄踞一方割据称王,因此世代都畜有强大的私兵部曲。当年柔然攻打大魏时,如果李家能够出兵勤王,如今天下恐怕就是另一种局面——可惜他们除了垄断了西域的商道之外,什么也没做。另外一件事就是以李家的声望来说,子孙要想出将入相那是轻而易举,可他们竟然远离仕途,沾了一手铜臭,我就总觉得那一家的人有些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味道。”

安永听了陶钧的话,觉得他的顾虑有些捕风捉影,可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自己毕竟是半路出家来到这一世,多少该将他的好意放在心上,因此谢道:“放心吧,我并未与李家深交,这一次李琰之父子来新丰拜访我,主要是为的探望一下直勤。这事正好我想同你打听——你可知直勤的近况?”

“哦,你是问那个皇子?”陶钧笑道,“他如今跟着大祭司祭神,将来肯定是要继任大祭司的。”

“那我可有机会见到他?”安永忙问。

“他是皇子,轻易也不会出宫,”陶钧想了想,忽然对安永道,“不过几天后正好是六月却霜宴,柔然人都会去金莲川狩猎吧,那倒是个好机会。”

“我在守孝,不能参加狩猎的。”安永摇摇头。

“那孩子如今身份非同一般,无缘无故哪能见到,”陶钧提议道,“不如先备上一份礼送到大祭司那里,捎个信就说陇西李家想来拜谒,全程你只做个陪客,也不妨碍什么。”

待到陶钧告辞之后,安永便前往客苑把事情向李琰之一说,不料他竟一口答应下来:“这个好办,送给大祭司的礼物今天我就可以办下,其他就劳烦崔三你费心了。”

财大气粗的李家给大祭司准备了上好的沉香木,这是祭祀时不可或缺的香料,因此博得了尉迟贺麟的欢心,成功受邀参加金莲川狩猎。

安永作为牵线人,却霜日这天只好陪同李琰之父子前往金莲川。六月骄阳如火,安永骑在马上不一会儿便汗透重衣,好容易才追上猎队的尾巴。浩浩荡荡的狩猎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倒是小直勤得知今天可以见到自己原先的主人和小郎君,早早便逡巡在队伍末尾翘首以盼。当他看见李琰之父子共乘一骑踏马而来时,立刻激动地策马迎上前,热泪盈眶地喊道:“主人,小郎君!”

李家小郎同样也是泪眼汪汪地望着直勤,迫不及待地向他伸出手去:“直勤,直勤!”

两个小人儿重又黏在一起,真是如胶似漆,彻底把狩猎的事抛在了脑后。安永见他们已无心游猎,索性令冬奴安排下一处凉篷,摆下瓜果甜浆,让两个孩子好好叙旧。

李琰之摇着羽扇坐在凉篷中,有些好笑地瞥了一眼守在凉篷外严阵以待的神官们,径自取了一杯柘桨解渴。神官们过分的保护让小直勤有些羞恼,于是他皱着眉扬起手,轰小鸡似的撵人:“别围在这儿啦,看什么看,我又不会出事!”

李家小郎亲眼目睹小直勤威风八面,不禁一脸崇拜地望着他惊叹:“直勤,你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