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渊走进去,不多时换乔昭出来。

“李爷爷。”

“你们走得急,李爷爷在这里就把话说了。昭丫头,那小子品性不错,你既愿意再嫁给他一回,就把以前的事忘了吧。”

乔昭含笑点头:“李爷爷放心,我明白怎么做。”

见乔昭应得痛快,李神医反而笑了:“怎么,不砸仙人球了?”

那时候,他是万万没想到,昭丫头兜兜转转还是和老友看好的那个孩子在一起了。

“昭丫头,听李爷爷的,该砸时还是得砸,要是那小子想纳个妾啊,养个通房啊,你可别学那些脑子糊涂的大家闺秀装什么贤良淑德,先把那小子砸清醒再说,不行李爷爷给你准备些吃不死人的毒药,尽管往那小子身上招呼…”

乔昭哑然失笑:“李爷爷您放心,他不会的。”

她想要的是祖父与祖母那样的感情,彼此唯一,携手一生,而不是像母亲那样,人到中年,主动张罗给父亲纳妾。

如果邵明渊是会纳妾的人,她根本就不会嫁给他。

分离总是令人伤感的,乔昭一行人上了停靠在码头的船,直到岸边的人渐渐模糊了面庞,依然能看到李神医冲他们招手。

“昭昭,李神医对你说了什么?”邵明渊凑在乔昭耳边,轻声问。

“李爷爷说,他要种许多仙人球,等我出阁给我添妆。”

第520章 回家

天气渐冷,两岸风景萧瑟,回程途中乔昭的心情因贞娘姐妹多了一丝压抑。

她是第一次不知该如何解决这样的事。

邢御史是贞娘姐妹的父亲,任她舌灿莲花,邢御史态度摆在这里,她就不可能劝得了贞娘姐妹。

江面辽阔,是京城那边看不到的波澜壮阔,乔昭靠着船栏出神。

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乔昭回头,就见阿珠匆匆走来:“姑娘,邢大姑娘和邢二姑娘要跳江,冰绿一手拉着一个,快要支撑不住了…”

乔昭提着裙摆急急赶了过去。

“你放开我们”邢大姑娘喊。

冰绿急得满头汗:“两位姑娘,你们能不能别为难婢子啊?好好活着不好么,为什么非要死呢?我一个天生伺候人的小丫鬟还没想死呢!”

冰绿力气虽大,到底年龄还小,拽不住两个拼尽全力要寻死的人,左手拉着的贞娘用力一挣,挣脱了她的手,探身往船栏外扎去。

乔昭手疾眼快拉住贞娘:“贞娘姐姐,你冷静点!”

见是乔昭,贞娘更是羞愧,用力往回抽手:“黎姑娘,你不必再劝,就让我们姐妹干干净净的去吧,我们不是一时冲动,早就想明白的…”

她用力太大,乔昭又是个弱不禁风的身板,这么一来顿时失去控制,整个人往船外栽去。

“姑娘”阿珠脸色大变。

乔昭只觉手腕一紧,落入一个温暖的怀抱。

“没事了。”邵明渊拍拍乔昭的背,柔声道。

乔昭惊魂普定,听到这个声音顿时安了心。

跟在邵明渊一旁的池灿怒容满面,大步走到贞娘面前,厉声道:“邢大姑娘,你想死可以,能不能别害了别人?”

贞娘怔怔看着池灿。

池灿一指乔昭:“要不是我们过来,黎姑娘就掉江里去了,你要害死她是不是?”

“我,我不是有意的…”贞娘喃喃道。

因为盛怒,面前男人如火一般耀眼,说出的话却充满了冰冷的嘲讽:“你明知道我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们去死,明知道黎姑娘派了两个丫鬟昼夜不分盯着你们,就不能安分一点吗?你看看黎姑娘两个丫鬟现在成了什么样子!”

贞娘不由看向冰绿与阿珠。

阿珠肤色白皙,眼下青影就越发明显,显然是许久没有睡好觉了。

冰绿年纪不大,巴掌大的小脸下巴尖尖,脸颊没了以往的丰润,因为刚才用力拉着贞娘姐妹,汗水打湿了头发,一缕缕贴在脸颊上,显得狼狈又可怜。

贞娘轻轻咬了咬唇,想到这几日两个丫鬟黑白守着她们姐妹,有一点动静就赶忙睁开眼,眼底闪过一抹惭愧。

池灿冷笑一声,说出的话不留丝毫情面:“你们想死可以,能不能等到了京城在你们父亲面前寻死觅活去,别折腾别人?”

杨厚承悄悄拉了拉池灿,低声道:“拾曦,过了啊。”

池灿甩开杨厚承的手,冷笑:“有些人理直气壮拿别人的好心糟蹋,不说明白了就装糊涂!”

“我没有…”贞娘喃喃说着,掩面而泣。

活着难,为什么连死都这么难呢?她和妹妹究竟做错了什么?

贞娘抬头,泪眼朦胧中看到了邢御史面无表情的脸,她收回视线,看向乔昭:“黎姑娘,你放心吧,我和妹妹不会再折腾了。”

乔昭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安慰。

自那一日起,贞娘姐妹果然安静下来,众人心知肚明这样的风平浪静只是暂时的,面对这样无解的难题却毫无办法,只能暗中留意着姐妹二人的动静。

越往北天气就越冷,众人不知什么时候起就脱下了夹衣换上棉服,当看到第一场雪时,京城终于到了。

“总算是回来了。”池灿遥望着越靠越近的京郊码头,呼出一口白气。

杨厚承站在他身边,没有说话。

“有心事?”池灿扬眉看他。

杨厚承伸手一指:“拾曦,你看,京郊码头多么繁华,这样冷的天气,靠岸的船只络绎不绝,那些行人车夫比南边小镇子上的人还多。”

池灿睇他一眼:“你究竟想说什么?”

杨二什么时候这么多愁善感了?

杨厚承穿了一身藏青色的棉袍,衬得人挺拔高大,双手搭着船栏,喃喃道:“不知怎么,去了一趟南边,再看到这样的繁华场面,心里反而不舒坦。”

池灿笑了笑:“这样就不舒坦了?你问问庭泉,在北地呆了那么多年,回到京城是什么感受?”

邵明渊不料会被问到,笑笑道:“无论在哪里,但求心安。”

杨厚承一拍栏杆:“说得好,但求心安!庭泉,拾曦,我想好了,我要去南边打倭寇去!邢舞阳这次被庭泉抓回京城,皇上定然会选派新的将领去南边,到时候我就想法子谋个差事,跟着去。”

他说完,眨了眨眼,忍不住问两个好友:“你们怎么不劝我?”

池灿白他一眼:“你不是都想好了嘛,还劝什么?”

杨厚承又去看邵明渊。

邵明渊穿了一件黑色棉袍,丝毫不显臃肿,反而挺拔如一株苍松,见好友看他便笑了笑:“只要想清楚了就行。”

“以前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杨厚承依然有些不适应。

“以前你是无知者无畏,我们自然不放心你一时脑热跑到战场上去。现在你亲自走了一遭,看到了南边是什么样子,也知道了倭寇的厉害,有自己的选择我们自然不会拦着。”邵明渊平静道。

杨厚承激动一拍邵明渊的手臂:“你们支持就好。说不准皇上让你顶替邢舞阳的位置,我还在你手下做事呢。”

“你想多了。”池灿淡淡道,却没解释什么,摸了摸腰间代表金吾卫身份的佩刀,“我大概也不会留在金吾卫了。”

“拾曦你准备去哪儿?”杨厚承来了兴趣。

“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到时候就知道了。”

“你们看,岸边那个穿青衣的是不是子哲?”

船靠了岸,众人陆续下船,朱彦迎上来,依次与好友拥抱。

“总算盼着你们回来了。”

第521章 暖意

乔昭才下了船,一个仆人打扮的年轻男子就飞跑过来:“三姑娘,您可算回来了!”

乔昭记性好,想起了眼前男仆是前院喂马的老张头。

“张伯怎么在这儿?”

张伯见到乔昭显然高兴极了,解释道:“这不是进腊月了嘛,家里老夫人他们琢磨着您不定哪天就回来了,所以每天都让老奴来码头守着呢。”

乔昭心头一暖,回头去看邵明渊。

“我带人去面圣,你先回家吧。”邵明渊隐去眼中的恋恋不舍,温声道。

“对呀,黎姑娘,你先回去,我和拾曦进宫见太后,等太后传唤了,你再进宫。”

乔昭颔首,想了想叮嘱邵明渊:“那些救回来的女子非要跟着我,就先留在冠军侯府吧,你看着随便安排她们一些事情做。”

“好,你放心就是,我会安排好的。”

朱彦在一旁冷眼看着乔昭与邵明渊的互动,心生疑惑,以询问的眼神看向杨厚承。

杨厚承轻咳一声,眨眨眼。

朱彦只得压下疑惑不问。

回去的路上,乔昭忍不住问老仆:“老夫人好吗?”

“三姑娘放心吧,老夫人精神着呢。”

“太太呢?”

“太太身体也好,大夫说这一胎很稳,来年三姑娘就有弟弟抱了。”

乔昭露出笑容:“大老爷呢?”

“大老爷啊——”老仆语气一顿。

乔昭敛了笑:“大老爷有事?”

“大老爷没什么事——”

“张伯直说就是。”

“大老爷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前些日子和人下棋,与人争起来了,对方喝了点酒,没控制住把大老爷打了一顿。”老仆见乔昭面色微变,忙道,“三姑娘别担心,大老爷没伤着,为此还得了半个月的假期呢。”

乔昭一听就觉得不对:“下棋斗殴,还能有半个月假期?”

老仆嘿嘿笑了:“打大老爷的就是翰林掌院。”

乔昭:“…”

“其他人也都好么?”

“咱们西府都挺好的,就是惦记您出门在外呢。不过东府的老乡君不大好,眼睛彻底看不见了…”

“对了,家里还接到消息,二老爷回京述职,再过些日子就能到了…”

乔昭耐心听着老仆讲述,回到黎府时已经对家中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京城的冬天要比南边冷得多,青松堂里已经烧起了地龙,大太太何氏与二太太刘氏都留在那里,与邓老夫人商量着过年的事儿。

二老爷黎光书外放好几年,这是几年来第一次回京过年,对西府的人来说,今年的新年自是比往年要隆重。

二太太刘氏眉梢眼角都透着喜色,拿着长长的采买单子请邓老夫人过目:“老夫人,您看儿媳拟的单子有没有纰漏?”

邓老夫人扫了一眼,见规格比往年要高,并没提出异议,点头道:“就照着这个办。老大媳妇,你的礼单拟好了吗?”

没等到何氏的回应,邓老夫人又喊了一声:“老大媳妇?”

何氏这才反应过来:“老夫人,您喊我啊?”

“老大媳妇,你想什么呢?”

何氏摸了摸隆起的腹部,面露忧色:“老夫人,我昨天做了个梦,梦见我的昭昭被一只好大的黑鹰给叼走了,吓得我一宿没怎么睡,您说昭昭不会出什么事吧?”

未等邓老夫人说话,刘氏便开口笑道:“大嫂,您没听说梦都是相反的嘛,三姑娘肯定好好的呢,说不定啊,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

刘氏话音才落,大丫鬟青筠便快步跑了进来,未语先笑:“老夫人,三姑娘回来了!”

邓老夫人腾地站了起来:“当真?”

何氏抬脚便往外走,被邓老夫人一把拉住:“慢点,当心你肚子里的孩子。”

邓老夫人说完,越过何氏箭步冲了出去。

黎府没有多少变化,只是院中的绿植没了色彩,青石板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乔昭看到邓老夫人打头走出来,忙快步迎上去,行了个大礼:“祖母,孙女回来了。”

邓老夫人忙把乔昭拉起来,上下打量着她,松了口气:“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外头冷,回屋说话。”

乔昭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何氏抱住,嘤嘤哭了起来:“我的昭昭怎么瘦得皮包骨了?阿珠,冰绿,你们怎么照顾姑娘的?”

何氏不满瞪了冰绿与阿珠一眼,这一看便傻了眼。

跟冰绿与阿珠一比,宝贝女儿气色还算好的。

“你们不是奉太后的命令去采药吗,难道不管饭的?”

邓老夫人咳嗽一声:“行了,回屋再说。”

青松堂里温暖如春,乔昭一进去就觉得热了,脱下身上大衣裳递给阿珠,吩咐道:“你们两个先回西跨院歇着吧,这些天辛苦了。”

邓老夫人等人落座,乔昭重新给长辈们一一见礼。

“还顺利吧?”邓老夫人问。

“顺利,药已经带回来了。”乔昭迎上一张张喜悦的脸,迟疑了一下道,“跟祖母说件高兴的事儿,李爷爷尚在人世,孙女这次南行遇到他老人家了。”

“当真?”邓老夫人大喜,双手合十,“老天保佑,我就说李神医那样的活神仙不会有事的…”

接下来邓老夫人三人拉着乔昭问个不停,乔昭捡着能说的都说了。

她口齿伶俐,说起南边的风土人情绘声绘色,邓老夫人三人听得目不转睛,直到一个急切的男子声音从门口传来:“昭昭回来了吗?”

乔昭忙站起来,看向门口:“父亲——”

黎光文快步走进来。

数月不见,黎大老爷风采依旧,只是眼角淤青有些破坏形象。

“昭昭瘦了啊。”当着邓老夫人等人的面,黎光文竭力摆出平静的样子,打量乔昭许久后叹道。

乔昭笑道:“出门在外自是没有家中舒服,过些日子就胖回来了。”

邓老夫人这才反应过来,忙吩咐青筠去通知厨房准备上等的席面,催促乔昭去洗漱。

何氏陪着乔昭回了雅和苑,视线落在东边月亮门处,与女儿咬耳朵道:“你祖母给黎皎挑了一户人家,腊月里不议亲,打算明年开春就定下来呢。”

第522章 团圆饭

见何氏一脸热切与女儿分享八卦的样子,乔昭很给面子问道:“祖母替大姐看中的是哪户人家?”

“京郊一户姓赵的,几代都是耕读传家,不过有个规矩,好像是不许家里子弟出仕。你祖母有个老姐妹的女儿嫁到那户人家,小日子过得不错,这次就是那位姑姑给牵的线。”何氏说着叹了口气,嘀咕道,“我也觉得挺不错的。”

可惜世人眼瞎,嫌她的昭昭名声不好,不然嫁到那样的人家该是极省心的。

何氏虽然心无城府,这样的话当着乔昭的面自是不会说的,只能默默伤怀。

乔昭心思玲珑,察觉到何氏话中的惋惜之意,挽着何氏手臂笑道:“娘现在还害喜吗?”

何氏果然转移了注意力,笑道:“早不害喜了,娘现在一顿能吃三碗饭。”

“也不能吃太多,娘还是吃两碗吧。”

母女二人说笑着进了西跨院。

东跨院里安安静静的,黎皎坐在窗前的绣架前,捏着绣针听到若有若无的笑声,心烦意乱之下把手指扎出了血珠。

她把绣针随手往绣架上一扎,含住出血的手指,出了会儿神后喊道:“杏儿,外面为什么这么吵?”

黎皎的贴身丫鬟原本是春芳和秋露,自从她犯了错,邓老夫人一怒之下打发了两个大丫鬟,换了两个老实本分的丫鬟,一个叫杏儿,一个叫小桃。

杏儿快步走进来,回道:“是三姑娘回来了,太太陪三姑娘去了西跨院。”

“黎三回来了?”黎皎喃喃道,眉间浮现阴霾。

她闭了闭眼,耳畔的笑声似乎更清晰了。

黎三与继母在笑什么?

哼,定然是笑她来年就要和一个破落户定亲了。

黎皎不由想起了邓老夫人试探她对这门亲事时的情景。

当时她是怎么说的?

她笑着点了点头,说只要是祖母安排的都好。

祖母这才松动了态度,从那时候开始默许她时而去青松堂请安了。

她们以为她对这门亲事满意极了,不过是认为她坏了名声,能嫁出去就不错了。

可是凭什么?她的母亲也是伯府的姑娘,父亲是清贵的翰林修撰,若不是母亲早逝,她怎么会沦落到要嫁给一个庄户人家?

还有黎三——

她好歹还能嫁出去,可是黎三呢,那样的名声在外,只能在黎府当一辈子老姑娘,凭什么笑话她?

黎皎越想越恨,长长指甲一划,绣了一半的鸳鸯戏水枕巾就毁了。

“姑娘——”杏儿吃了一惊。

黎皎睇她一眼,冷冷道:“把绣布撤了,伺候我梳头。”

黎三回来了,府上定然要吃团圆饭的,她近来表现还好,到时候会有机会出席。

她倒是要瞧瞧,黎三怎么样了。

乔昭回了西跨院,何氏指挥着丫鬟烧了热水让她沐浴。

直到整个身体泡在滴了玫瑰香露的浴桶里,乔昭才有种回到家中的真实感。

经历了那么多,她是真的回到京城了。

乔昭缓缓把身体沉了下去,长长的发如水藻在水中铺散开来。

热气腾腾的水中很是舒适,乔昭闭了眼,牵挂着邵明渊进宫面圣的事。

这一次人证物证俱全,邵明渊把邢舞阳都带回来了,应该不会再有什么意外了。

只可惜以她的身份不能光明正大看到那些。

还有兄长,定然很惦念她,也不知道留在将军府里清减了没有,幼妹晚晚有没有调皮…

乔昭想远了,浸在浴桶中仿佛睡着了,听到门外何氏的声音传来:“昭昭,你洗好了吗?”

乔昭回神:“洗好了,我这就出来。”

包裹得严严实实回到屋内,何氏接过丫鬟递过来的牛角梳,亲自替乔昭梳头发。

“娘,您还是别忙了,现在身子不方便。”

何氏抿唇笑了:“娘现在干不了重活,给你梳个头发还是可以的。昭昭啊,你平安回来,娘这颗心才算放下了,以后咱哪也不去了,就留在娘身边。”

“好,以后我哪也不去,就陪着您。”

如果可以,她也想安安静静当黎昭。

团圆饭就摆在了青松堂的花厅中,邓老夫人特意命人去国子监把黎辉叫了回来,黎皎也如愿以偿走出了房门。

“数月不见,三妹清减了。”黎皎笑着端起烧得热热的米酒敬乔昭,“三妹出门在外,家里人一直很惦记你。”

“多谢大姐惦记。”乔昭回敬,态度并不热络。

黎皎捏紧了杯子,贝齿把下唇咬出一条痕迹,轻声道:“三妹莫非还在怪我?”

她误闯青楼打伤了长春伯幼子赖到乔昭头上的事在座的人心知肚明,自是明白这话由何而来。

乔昭笑了笑,淡淡问黎皎:“大姐一定要在今天与我讨论这个?”

她知道黎皎的用意。

当着西府所有主子的面摆出委屈的姿态提起这件事,貌似是向她道歉,实则是逼着她亲口说出原谅的话。

她要是说了原谅,那件事就算过去了,以后倘若再因此不满就是抓着不放。

她要是不表示原谅,那就是她心胸狭窄,没有容人之量。

这一趟南行,她杀过人,还不止一个,再回到内宅之中,哪里还耐烦这些言语上的较量。

乔昭避而不答,一个反问让黎皎一滞。

邓老夫人已经开口道:“好了,难得吃顿团圆饭,别说这些有的没的。”

黎皎低下头:“是孙女不会说话,祖母勿怪。”

她拢在袖中的手握紧了,掐得手心生疼。

都是没了名声的孙女,她如今就像个见不得天日的老鼠,小心翼翼讨好当家作主的祖母,黎三却活得恣意,成了全家人的宝贝。

凭什么!

黎皎手上一用力,不小心折断了指甲。

疼痛传来,让她脸色微变。

坐在黎皎身边的黎辉低声问:“怎么了,大姐?”

黎皎缓缓挤出一抹笑:“没什么,好久没和你们一起吃饭了,有些激动。”

黎辉嘴唇动了动,轻轻叹了口气。

花厅的四角摆着火盆,屋子里暖洋洋的,一顿饭吃完,乔昭鼻尖就冒出了汗。

这时大丫鬟青筠掀开棉帘子进来禀告道:“老夫人,宫中来人了。”

第523章 成见

宫中来的还是上次传太后懿旨的太监来喜。

自从上次来传旨,西府黎家的大太太给了他一包袱银子,来喜就对这家人印象深刻。

托那包袱银子的余威,来喜态度很不错:“太后得知黎三姑娘远道而归,很是惦念,特传黎三姑娘进宫说话。”

太后传唤,自是无人敢阻拦,邓老夫人忙吩咐青筠准备了手炉给乔昭捧着,叮嘱她小心谨慎。

何氏挺着个肚子来到来喜面前,塞过去个荷包:“我家姑娘还小,还望公公多加照应。”

来喜捏了捏荷包,虽然与上次比起来落差有点大,转念一想这才是正常的,遂露出个笑脸:“太太放心,太后是真的惦记黎三姑娘。”

何氏暗暗撇了撇嘴,等来喜带着乔昭一走,就恼道:“什么惦记昭昭,明明就是迫不及待想看昭昭带回来的药有没有效呢。昭昭才回来,连口气都不让人歇,可见那些人——”

“好了,这些话就别说了,把三丫头的房间好好收拾一下,通通风,等她回来正好歇着。”邓老夫人知道何氏嘴上没有把门的,忙打断了她的话。

何氏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眉飞色舞道:“老夫人您放心吧,不用特意收拾,昭昭的房间我每天都命人打扫两遍呢,床帐、门帘那些都换成了应季的,被褥是新棉花弹得…”

黎皎默默听着,满心悲凉。

乔昭走到黎府门外,弯腰上了停在外头的小轿。

来喜走在轿子旁边,趁机打开荷包看了一眼,这一看不由瞪大了眼睛。

居然是一荷包金叶子!

嗯,西府黎家真是个好地方。

来喜揣好了荷包,热切看了宫轿一眼。

乔昭在宫门前下了轿,由来喜领着往内走。

她顿了一下脚步,下意识往乾清殿的方向看了一眼。

原本进宫东张西望是很不妥的,看在一袋子金叶子的份上,来喜态度很是和蔼,小声提醒道:“黎三姑娘,太后等着呢。”

乔昭点点头,拢了拢额前发丝,跟着来喜往慈宁宫的方向走去。

这个时候,邵明渊是不是在乾清殿里?皇上见到那些证据,又有什么反应?

乔昭虽沉稳,可事关替乔家翻案的大事,心中还是难以淡定。

“太后,黎三姑娘来了。”

乔昭给靠着熏笼闭目养神的杨太后见礼:“臣女见过太后。”

杨太后睁开眼睛,打量着下方的少女。

少女比数月前清减了些,看着越发娇弱可怜,她完全想象不出这么个女孩子会经历诸多波折才平安归来。

想到杨厚承提起眼前少女时的赞叹不绝,杨太后下意识蹙眉。

一个姑娘家与众多男子朝夕相处数月,无论这个女孩子在人们口中多么好,做媳妇都是不能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