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夫人猛如虎上一章:第 49 章
  • 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夫人猛如虎下一章:第 51 章

在回程的马车上,那拉淑娴看着左脸写着“想死”右脸写着“不想活”的贾赦,心下暗道,定是又受甚么刺激了。又瞧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十二,那拉淑娴笑着问道:“琮儿怎的不留在张家了?我原还以为,你挺喜欢跟着外祖父和舅舅们做学问的。”

十二原本沉浸在思考之中,闻言猛地抬头,诧异的道:“我留在张家,谁来帮爹捉刀代笔?”

这话一出,自打上马车以后就在装死的贾赦微微动了动,旋即只默默的将头侧到一旁,盯着马车窗猛看。可惜,五月里虽已经很炎热了,马车窗上却仍挂着竹帘子,就算盯着猛看,最多也只能看到一些影影绰绰的人影,景致之类的就别妄想了。

那拉淑娴同情的看了贾赦一眼,偏十二完全没有感受到身边的蠢爹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子幽怨之情,只径自问道:“娘来张家是有事儿要办吗?能同我说吗?”

“倒也没甚么不能说的。”那拉淑娴面上闪过一丝迟疑,不过最终还是道出了事情原委。

说起来,这事儿也称不上十万火急,却又不得不办,且还令人感概不已。张家大太太过世也有近两年时间了,按说妻孝至于一年,张家大老爷老早就可以续弦了。可偏生,他对亡妻感情深厚,非但不愿意续弦,甚至听他的话音,似乎是一辈子都不想续弦。只是如此一来,问题就显得格外严重了。

作为张家的嫡长子,现任的张家家主,从家族角度,张家大老爷完全不是为他一个人而活,而是背负着整个张氏一族。身为家主,张家大老爷不说极为完美,至少也算是合格的,可他再怎么能耐都不可能亲自管理偌大的后宅。虽说如今挂名掌着中馈的人是张家老太太,底下的琐碎事儿也可以交由张家二太太、三太太共同处理,可往后呢?一旦张家老太太故去,这个家由谁来当?

若是张家长房的哥儿年岁已长,那倒还有转圜的余地。早些娶妻,让嫡长孙媳妇来执掌中馈,当这个管家奶奶也算是合乎情理。偏生,张家长房的哥儿如今尚且不满两周岁。

即便再怎么不近人情,张家大老爷都必须续弦,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那拉淑娴作为张家已出嫁多年的姑太太,今个儿回娘家也是为了帮着挑选一下续弦的人选。当然,所谓的挑选,其实就是帮着提点儿建议,且接不接受也在于张家老太爷和老太太。

“我娘家那头的态度很明确,续弦是铁定要的,但身份绝对不能比已故的张家大太太高。自然,只怕想要高也没处选。倒是潘家那头,给了几个法子,我瞧着倒是挺妥当的。”

已故的张家大太太乃是潘家嫡长女,她下面既有嫡亲的妹妹,也有庶出的妹妹。同时,堂妹、族妹更是不计其数。撇开那些已定亲的不算,潘家挑了十来个人选,供张家老太太选择。当然,这所谓的十来个人选,并不是真的将姑娘的名姓生辰八字都送过来了,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父母的概况。毕竟,亲事与其说是两个人的事儿,不如干脆说是两个家庭的事儿来得更为恰当一些。

十来个人选,其实大致上也就是三个方案。

其一,是已故张家大太太的嫡亲妹妹,年方十六岁的小潘氏。品性倒是无妨,左右以潘家的家教也差不到哪里去,容貌身段虽不能说极为出众,配张家大老爷绝对是够的。唯一的问题是,即便是嫡亲的姐妹,可长姐出嫁都十来年了,姐妹俩能有感情吗?况且,手心手背都是肉,将来万一出现原配嫡子和继室嫡子打擂台的情况,潘家父母又该如何抉择?

其二,便是潘家的庶出姑娘,哪一房的都行,甚至已经开始议亲只要没彻底定下来的,都无妨。用庶女的话,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潘家父母的为难,且继室嫡子原就不如原配嫡子,若生母出身地位,就更不用说了。然而问题同样有,堂堂张家大太太,竟然是个庶出?这传出去后,整个张家的脸面又往哪里搁?

其三,潘家其他几房或者干脆就是旁支的嫡女。可潘家那头,因着上一辈的老人早就没了,虽说都是同族同宗的,却早已分家。亦如宁国府和荣国府,虽同属一宗,却算是两户人家。这样的联姻,真的能达到两家关系完全如初吗?至少,潘家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

以上三种方案各有利弊、难以取舍,也正是因为如此,张家老太太才急急的唤人去荣国府寻那拉淑娴,想着自己这个小闺女素来挺有主见的,许是能给一个更为妥当的建议。

“我给出的建议是,先前那些全不中。索性在潘家旁支选个落魄的人家,挑个品性俱佳的嫡长女过继给我娘家大嫂的父母,再以亲妹子的身份嫁到张家。”那拉淑娴眸光暗了暗,半是感概半是叹息的道,“既能维持两家原本的关系,又能在将来产生争端时,确保潘家能站在原配嫡子这一边。”

过继等同于嫡出,至少在明面上是完全一致的。可人心都是肉长的,既非亲生骨肉,又不是从小养大的,能有多少感情?一旦将来真的出现原配嫡子和继室嫡子打擂台的情况,潘家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站在真正的亲外孙身边。

这是那拉淑娴所能想到的“最好”法子了。

“对张家、对潘家,包括对小表弟来说,都是最好的法子。可惜那个姐儿未必受用。”十二嗤笑一声,“干脆让潘家想法子寻极为重视儿子苛待女儿的人家,也别急着立刻嫁人,先在家里人养个一年半载的,等养熟了再出嫁。爹,您说是罢?”

“啊?”贾赦茫然的回头,一脸的不明所以。

“没事儿,您大可以继续哀悼您那凄惨绝伦的未来。”十二暗道,一个胸无大志之人,偏就被长青帝相中了,哪怕再不了解长青帝的为人,只要是帝王都难免会有较强的控制欲。蠢爹简直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

“唉。”贾赦长叹了一口气,整个人如同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蔫头蔫脑的。

不提贾赦,倒是那拉淑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当天傍晚回到荣国府后,立刻写了一封短信让心腹带回了张家。

张家大老爷续弦一事,那拉淑娴的话语权不多,顶多也就是提个建议而已。待信送出后,那拉淑娴便将这事儿暂且搁置了下来,左右张家那头若是真的确定了亲事,定会提前送来喜帖让她去赴宴的。

却说贾赦,在没去张家之前,他觉得自己已经很惨烈了。然而,从张家回来之后,他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之前遇到了怎样惨烈的事情,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遇到更惨的事情。

人活着是为了甚么?

为了证明自己究竟能惨到怎样的境地。

大彻大悟后,贾赦还领悟了一个技能——诉苦。

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贾赦下定决心,但凡遇到好事儿,一定要分享给媳妇儿和儿子们。不过,若是惨事,那就跟贾政分担一下罢。

要说之前,贾赦每次一回到府中,头一件事儿就是抱抱他最心爱的幺儿十二。那么在这之后,他每天就只能拍拍贾政的肩膀了。

“二弟,大哥我终于懂你了!以前,都是我对不住你了,总以为当官是件容易的事儿,闲得发慌不说,还能白得旁人的赞誉。唉,如今大哥总算是明白了你的苦楚,当官真是太难太难了!”

“我就不明白了,你说我一个小小的庶吉士,老老实实的待在老翰林跟前听教诲不就得了,人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偏圣人见不得我好,单只把我一个人调到他跟前,非要叫我帮他拟个圣旨。我哪里知晓圣旨是怎么写的?就算往常咱们府上接过圣旨,那我也不会吃饱了撑着没事儿干背那玩意儿呢!他还不如自个儿写!”

“大哥今个儿一定要跟你倒倒苦水。圣上太能折腾了,连着十几天了,他专盯着我一个人。前些日子,我才哭着喊着求着我那老泰山教了我圣旨的格式套路和忌讳,好不容易不再出差错了,结果圣上还非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我就不明白了,把意思说个清楚明白不就结了?非要辞藻华丽……他以为这是在坐实写赋吗?”

“天呐!二弟,我真的没活路了!一整个月了,我在圣上跟前干了一个月,天天对着圣旨,一份能修缮个百八十遍的。我再也不想看到奉天承运这几个字了,看就就想吐啊!!”

“我那早死爹啊!!您到底是怎么在圣上跟前干了几十年的啊!!求求您收了我罢!”

“天地良心!今个儿圣上居然问我南边遭了水灾该咋办?我哪儿知道该咋办呢?你说他一天到晚的都在想啥呢?谁家庶吉士还要管水灾的?再说,洪水来了就跑呗,撒丫子拿出搏命的气势赶紧跑呗,还能如何?结果……他叫我写一篇关于赈灾的文章!!”

“二弟,假如大哥我死了,你会为我伤心哭泣吗?”

“……”

贾赦总觉得每次跟弟弟哭诉一番后,就再度有了动力,也有勇气继续活下去为长青帝卖命了。而随着贾赦的日子一日惨过于一日,贾政的心理素质也跟着经历了千锤百炼。至端闰四十九年腊月,贾政终于也跟着大彻大悟了。

——我大哥每天变着法子想要气死我,我偏就不让他如愿!

——我一定要坚强的活着!不但要活着,还要找个人当垫背!

垫背的人选很容易寻,贾政直接将目标对准了自家媳妇儿王夫人……她哥。当然不是如今统领步军营的王子腾,而是倒霉蛋儿王子胜。

之所以把目标定在了王子胜身上,贾政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往细致的说,其实他是学了自个儿的同窗十二。因着荣国府的家学一直都在,从未被撤掉过,哪怕任教的先生会小规模的变化一下,可总的来说,都是学问极好之人。又因着十二已经有半年没去张家长住了,贾政这个当叔叔的,确实可以将儿子、侄子们都称之为同窗。

而贾政从十二处也真没少得到灵感。作为府里最小的哥儿,十二简直就是家学里的一霸。关键在于,旁的人纵是欺压同窗,也都是暗戳戳的,唯独只有十二完全摆在明面上。像珠哥儿、琏哥儿这俩还算凑合,就算被十二欺负了,一般也不会太严重。真正倒霉的就是东府的珍哥儿,以及他这个当叔叔的。更惨的是,被十二欺负了之后,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不然还能如何?

告状?有脸吗?!

不过,益处也是有的,至少贾政就知晓了,欺负人得挑比自己年岁大的,另外还得挑品性名声不如自己的人。

合该王子胜倒霉,贾政琢磨了半天后,想着也就只有王子胜符合他预想中的人选。当下,贾政先唤了王夫人到跟前,让她赶紧准备一下,次日一早就往王家去。王夫人虽不大理解贾政的意思,可对于回娘家一事,她还是很心动的,当下便吩咐了下去,备好了礼物,待次日一大清早就抱着元姐儿同贾政一道儿去了王家。

又两日,当贾赦傍晚归府后,看到某个熟悉的人影,下意识的揉了揉眼睛,半响才满脸愕然的道:“王……对哦,王老弟!我想起来了,上次的赌约是我赢了,结果你一直躲在家里头不出来。怎的?这回终于想明白了,特地来我家唤我一声大哥?”

倒霉蛋儿王子胜一脸血的看着贾赦,气若游丝般的道:“我上辈子一定是欠你们兄弟俩的,你们不想好好过日子,捎带上我作甚么?我都三十好几,眼瞅着再过几年就四十了,这年岁还读书?还上进?你咋不干脆送我上天得了呢!!”

“这话怎么说?”贾赦傻眼了。

好在王子胜这人虽有大部分纨绔子弟皆有的缺点,可他却不至于完完全全不讲道理,尤其这件事儿跟贾赦确实没有太大的干系。当下,王子胜缓了缓悲伤的心情,简单的讲述了一下被贾政坑了的事情经过。

其实,过程真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贾政在王老爷子跟前吹嘘了荣国府的家学有多能耐,又提了两家多年的交情,甚至还拿贾赦和珍哥儿当了榜样,直把王老爷子忽悠的云里雾里,最终答应将王子胜父子俩一道儿送到荣国府来……做学问。

“哈哈哈哈哈!”

“贾赦!你你你、你们俩兄弟都不是甚么好东西!要单叫我家仁儿过来也就罢了,他十来岁的年纪正是念书的好时候。可我呢?我招你惹你了?”

贾赦笑得有多开心,王子胜就有多愤怒,要不是惧怕回头自家老爷子收拾他,他真的很想揍贾赦一顿。对了,还有贾政。这俩兄弟简直缺德到家了!

“你没招我也没惹我,可你来我们府上念书这事儿,本就不是我的主意。”贾赦终于笑够了,四下张望了一下,遂问道,“你说你儿子也来了?对了,我二弟安排你们住哪儿?”

“家学那院子里的两间厢房。”顿了顿,王子胜不由的吐槽道,“贾政说这样能督促我更加用功上进,还不准我带家里的丫鬟过来,只挑了两个未留头的书僮。”

惨,惨的让人不由得放声大笑。贾赦头一次觉得自家蠢弟弟还有几分能耐,随口问了一句:“那我二弟呢?在家学?”

“不然还能在哪儿?我是出来透口气的。”

“走,我跟你一道儿回去,保准给你出口恶气!”贾赦浑然忘了先前自己也曾坑过王子胜不止一次,哥俩好似的搂着肩往家学走去。

家学里,因着快到盏灯时分了,年岁小的几个早已一溜烟儿的回了后宅,余下的只有贾政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少年郎,显然后者就是王子胜的长子王仁了。虽说贾赦跟王家的人还算熟悉,可对于小辈儿们却是真的全然陌生了,回想起来,估计也就是王仁满月的时候瞥过那么一眼。当下,贾赦随手扯了贾政的腰佩,塞给了王仁当做见面礼,又殷切训诫了几句,旋即就拖着贾政出来了。

“二弟你是怎么个打算?将王家父子俩弄过来是单纯的见不得他们好,还是真打算让他们上进?我可提醒你,我和珍哥儿金榜题名已经很值得一提了,要是那俩也跟着高中了,那你是不是要投井了?”

“投甚么井?我会比不上他们!”听得贾赦这话,贾政登时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羞辱,恼怒的转头瞪了过来,恶狠狠的道,“大哥您放心,我绝不会给咱们府上丢人的!”

贾赦心道,读了二十来年的书,结果连个水花都没见着,这不算丢人怎样才算?好在贾赦也明白,这话不能说,其实也不是不能说,而是如今天色昏暗,说了这话后不方便跑路。当下,贾赦只道:“行罢行罢,你心里有数就成。对了,再过两日就是珍哥儿的大喜之日了,你别光顾着做学问把正事儿给忘了。”

回应贾赦的是贾政一声冷哼:“做学问才是正事儿!”

“哎哟二弟啊!你大哥我惨呢!前几日我刚呈了一份赈灾的文章,今个儿圣上莫名的就当着众皇子的面狠狠的夸了我一通。哎哟你是不知晓呢,皇子们,尤其是太子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我这是造的甚么孽哟!!”

冷不丁的,贾政被糊了一脸的苦水,他觉得他又要开始喘不过气来了。

……

……

随着王子胜父子俩的入学,刚少了俩学生的荣国府家学又再度恢复了全盛时期的人数,又因着他们学问程度不同,先生们也终于不再炒大锅饭似的,全部混在一起,而是第一次明确的分班了。

珠哥儿和琏哥儿年岁只相差一句,教学进程相差无几,只是相对而言,珠哥儿更加稳重懂事,比琏哥儿成绩要好一些。他俩自然被分在了一起。

王子胜和王仁不愧是亲父子俩,他们的程度大概就处于识字初期,尽管不至于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可给他们一本论语,绝对没法子通读下来,更别说释义了。因此,他俩就分在了一起,从“三百千”开始学起。

至于贾政,他的病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只要别受太大的刺激,他就不会晕厥也不会心绞痛。只是,因着他白日里要去工部,只有休沐日和晚间才有空。故而,休沐日的白天他跟着珠哥儿、琏哥儿一道儿继续进学,晚间则跟这王子胜和王仁巩固基础。

还有十二……

“琮三爷,您能待在自个儿书房里念书做学问吗?算我求求您了,您就行行好放过我罢!您若是非要来家学听课呢,那您就安安静静的听着,别总是挑我的刺,更别给我布置功课,成吗?”先生之一的周先生是最苦逼的,因着先前答应了十二替贾赦和珍哥儿开小灶,以至于在几位先生之中,唯独只有他同十二相熟。可惜,跟十二相熟真心不是甚么好事,因为十二专门杀熟。

在苦苦哀求之后,十二略收敛了一些,旋即却又换了新目标,将王子胜折腾得生不如死。可无论是从辈分还是年岁上来算,他都不能跟十二计较,本着子债父偿的想法,他只能一笔一笔的都记在小黑账上,只等逮着机会就寻贾赦算总账。

<<<

一晃眼,就到了秋高气爽的九月里。

这日,那拉淑娴照常在耳房里翻看着账本子,一旁的迎姐儿独自抱着个绒布球玩得不亦乐乎。忽的,石榴匆匆进屋,脆声声的唤道:“太太,王家大太太带着姐儿来咱们府上了,如今人已经到了二门里,老太太让您带着迎姐儿去荣庆堂候着。”

“王家?”一提到王家女眷,那拉淑娴满脑子都是想当年容嬷嬷对王家婆媳三人那形象的描述,那可是三只小燕子呢,纵是那拉淑娴前世已经同那只鸟和解了,也不代表她就愿意跟三只鸟交朋友。

“是的太太,是王家大太太并她家姐儿。仿佛是来探望王家大老爷和哥儿的,不过既是来了,那定要往老太太跟前拜见一下。太太,您不想去吗?”石榴说着说着,面露踟蹰之色,一副想劝又不知晓该如何劝的神情。

那拉淑娴虽说隐约有些犯怵,却也不会真的拒绝前往。当下,命人给迎姐儿略收拾了一番,便伸手领着,从后头穿堂抄小径往荣庆堂而去。

既是王家女眷拜访,王夫人于情于理都要亲自去二门迎接,更不说来的还是她娘家的长嫂了。也因此,那拉淑娴到的时候,只见着贾母揽着元姐儿,并下手处立着的周、赵两位姨娘了。

看到那拉淑娴领着迎姐儿过来,贾母只向着她微微一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了。见状,那拉淑娴自也不会故意上前讨嫌,只躬身行礼后,便顺势坐在了贾母右下手处的椅子上。她很清楚纵然她和贾母明面上已经和解,可惜曾经造成的裂痕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当然,倘若贾母有事相求时,那就是另外一番场景了。

不过,贾母虽不曾理会那拉淑娴,她跟前的元姐儿倒是颠颠儿的凑了上来:“大太太,我领着妹妹去玩儿罢。”

迎姐儿听了,登时眉开眼笑,没等那拉淑娴应允,就已经把手交给了元姐儿,用口水音糯糯的道:“姐姐,咱俩一起玩儿。”

“去罢。”那拉淑娴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旋即似是想起了甚么,又额外添了一句,“别跑远了,只在这屋玩会儿,待会儿还有一位王家的小姑娘。让我想想,我依稀记得王家那姐儿比琏儿小了两岁,今年怕是也有六岁了。元姐儿,你可要当好这个大姐姐哟。”

“好!”元姐儿笑得眉眼弯弯,配上她天生的好模样,看着竟似个半大姑娘,而非小女娃儿了。反观一旁仰着头满脸崇拜期待神色的迎姐儿,却完完全全还是个大肉团子的样儿,一看就是个傻乎乎的小丫头。

那拉淑娴心头暗乐,却不曾察觉到不远处的赵姨娘用近乎贪婪的眼神看着迎姐儿,就仿佛要把迎姐儿的模样烙印到心底里一般。

不多会儿,外头传来小丫鬟欢天喜地的说笑声,紧接着王夫人便挽着一个美妇人走了进来。而略落后美貌妇人几步之遥的,是一个看起来六七岁大小的小姑娘,模样极是娇俏艳丽,明明尚未长开,却有着一种让人难以忽略的惊人美貌。

只那么一眼,那拉淑娴就彻底愣住了。

[正文 127|第127章]

其实,真要计较起来,贾家的子嗣长相都格外的不错。且不说那些个已经完全长开的,单说几个孩子好了,也是个顶个的出挑。

因着瑚哥儿早夭,二房的珠哥儿算是荣国府小辈儿里头年岁最长的一个了。今年九岁的珠哥儿,小时候身子骨有些羸弱,虽说一直精心养着,可这两年因着抽条长个儿的关系,看着还是比同龄人要消瘦许多。可饶是如此,依然能够看出这个俊俏的哥儿,再加上他素来稳重得很,看着还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

比珠哥儿略小一岁的琏哥儿,单论容貌或许是同辈之中最为出挑的。他的五官极为精致耀眼,就如同老天爷精雕细琢出来的一件精品瓷器一般,十足十的一枚小美男子。

就连如今还是个小毛孩子的十二,也是一样的让人难以忽视。且十二身上有一种寻常孩子所不曾拥有的成熟气韵,倒是更衬得他愈发惹眼了。

至于姐儿们,元姐儿和迎姐儿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时年七岁的元姐儿五官已经长开了,看着就似一个含苞待放的小小少女。又因着她打小就被严格教养着,言行举止极有大家闺秀的风韵。反观迎姐儿,许是因着年岁小,也有可能就是因为她太圆润了,哪怕如今已经不似小时候那般滚圆了,却仍还是一脸的婴儿肥,可爱逗趣自是有的,旁的估计近几年内都不可能出现了。

然而,即便荣国府小辈儿的孩子们个顶个的出众,却没有一个能同王家那位姐儿比拟。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只一照面,就给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再细瞧去,眉目如画眼波流转,这才叫天生丽质难自弃。即便如今年岁尚小,可一颦一笑之间,自带无限风情,唯有“惊艳”二字可以略形容几分。

比起头一回见到王家姐儿的那拉淑娴,旁的人显然要镇定得多。王夫人拉着王家大太太说着话,贾母则让元姐儿将王家姐儿唤到了跟前,还褪下了手腕上的绞丝金镯非要塞给人家当见面礼。当然,除却那拉淑娴之外,迎姐儿也是头一回见到这位亲戚家的小姐姐,只是她年岁太小,与其说是惊艳,不如说是嫉妒来得更为恰当一些。

不是嫉妒王家姐儿的容颜,而是嫉妒……

“姐姐!二丫头的姐姐!”迎姐儿眼睁睁的瞅着元姐儿拉着王家姐儿的手,一道儿往贾母跟前去,登时气得直跺脚。等她看到元姐儿并不曾因着她的叫喊回转过来时,更是伤心的眼圈都红了。作为荣国府最小的孩子,虽说是庶出的,可她本人并没有这个嫡庶的概念,故而只觉得自己喜欢的姐姐被人抢走了。这么想着,只越想越心酸,一个没忍住就扑进了那拉淑娴怀里嘤嘤嘤的小声哭了起来。

那拉淑娴登时有些哭笑不得了,偏迎姐儿闹得动静略大,这会儿诸人的目光都望了过来。那拉淑娴只得拉过她,忍着好笑调侃道:“平白多了个姐姐,二丫头不高兴吗?”

迎姐儿愣了一下,扭头看了一眼已经被贾母搂在怀里的王家姐儿,又瞅了瞅站在一旁的元姐儿,歪着脑袋仔细想了想,瞬间就被说服了:“嗯,新来的姐姐!”

小孩子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况且王家大太太母女俩来这儿主要还是为了探望王子胜父子俩,王家姐儿更是完全没想过要跟个胖乎乎的小不点儿争宠。在解开了迎姐儿的心结后,三个小姑娘很快就玩到了一块儿。而女眷这边,有王夫人做中人,一时间倒也算是和乐融融。

只是,待无人注意时,那拉淑娴悄悄的向身后的石榴招了招手,低声了吩咐了两句。石榴亦低声答应着,旋即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

又过了少许时候,容嬷嬷低头颔首的走了进来,并未惊动在场之人。只是,等她走到那拉淑娴身后时,目光扫过了王家姐儿面上时,登时身形一顿。

容嬷嬷过来后不久,贾母便唤散了,说是不耽误人家夫妻、母子见面,又因着王子胜父子俩是住在前院家学里的,只吩咐了鹦鹉带着她们往前头去。

“老太太。”忽的,那拉淑娴开了口,“不如让张嬷嬷带亲家太太过去罢。正好她儿媳妇儿就在家学里头做事儿,回头想要吩咐甚么也方便得很。”

贾母闻言微微一怔,不过旋即想到这不过是小事儿一桩,便无可无不可的点头应允了。等王家女眷离开后,余下诸人也就各自散去了。那拉淑娴拉着迎姐儿的小胖手回了荣禧堂,权当没看到赵姨娘满是期待的目光。

回了荣禧堂后,那拉淑娴陪着迎姐儿玩了一会儿,又一同用了午膳,直到迎姐儿都歇午觉去了,容嬷嬷才从前头回来了。一见着那拉淑娴,容嬷嬷先是下意识的四下张望了几眼,确定屋内无人后,又将房门给合上了,回头对上了那拉淑娴颇为无奈的眼神后,容嬷嬷才凑过去用近乎耳语般的声音道:“主子!那人是不是宜、宜妃娘娘?!”

……

……

宜妃,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乃是康熙帝四妃之一,也是圣宠最盛,受宠时间最长的妃子。其一生承受君王宠爱,享尽荣华富贵,育有三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可惜,年轻时候的风光无限,到了晚年却因次子胤禟站错了队,晚景凄凉。待送走了三个儿子后,宜妃也跟着撒手人寰。至乾隆二年,入葬景陵妃园寝。

不管怎么说,宜妃都是一位奇女子,且因着同为上三旗人,那拉淑娴曾与她有过两面之缘。

头一次,大概是在那拉淑娴两三岁时,那会儿还是康熙年间,宜妃仍是高高在上的四妃之一。那拉淑娴只跟在家中长辈身边,远远的看了一眼。只这么一眼,就让当时尚且年幼的她,真正的领悟了何为美人。而事实上,那时候的宜妃娘娘已然年迈,纵是如此那通体的气派足以让她感到心惊。

第二次,却是她已经指婚给了宝亲王,虽尚未正式完婚,然入宫于她而言却成了再平凡不过的事儿了。雍正爷跟康熙帝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统共就那么几个儿子,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唯有宝亲王一人。也因此,她这个钦定的未来宝亲王侧福晋,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而二度见到宜妃,却是有人存了看笑话的心,拉着她一道儿看热闹的。也就是这一次,她真真切切的看清了这个被康熙帝宠了半辈子的女人。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在此之后没过多久,这个曾经圣宠无限的绝世美人最终还是化作了一捧枯骨,徒给世人留下满腹感概和唏嘘。

那拉淑娴犹记得,尊贵如雍正爷,都曾写过一句极为怨念的话:

‘……皇考未登梓宫前,仓猝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尽管谁也不知当时雍正爷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写下了这些字据,可不得不说,曾经的宜妃娘娘,就是宫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即便她先后为康熙帝生下三子,也不曾有损她的任何美貌,反而更添了妇人独有的韵味。甚至抢眼到让当时贵为新帝的雍正爷都觉得格外的碍眼,甚至之后,无论是雍正还是乾隆,在尊封先朝妃嫔为太妃时,都刻意的将宜妃排除在外。

过度的惹眼,有时候在看不惯的人眼里,恐怕就是极度的碍眼了。

同理可证,当时的宜妃在六中之中该是多么的惹眼,以至后来的两任帝王都不愿意给这个圣祖宠妃哪怕一点点的体面。

然而,不管旁人是何思何想,至少在那拉淑娴看来,宜妃曾是所有女人最梦想成为的那种人。有时候,她甚至在想,倘若当年的九爷胤禟并不曾站错了位,甚至……

可惜凡事没有如果。

……

……

“谁知晓呢?都说人有相似,况且咱俩谁都不曾见过宜妃娘娘小时候的模样。”话是这么说的,可那拉淑娴面上的神情却充分的证明了,她压根就不相信这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可若不是巧合,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相似……

真就有那么相似的两个人?

“主子,难不成您觉得那就是宜妃娘娘?这也太离奇了!”容嬷嬷皱着眉头,苦苦思索了一阵子后,还是摇了摇头,“奴婢是不大了解那一位,可那位走时都多大年纪了?康熙十六年就被封为宜嫔,雍正十一年才走的,怎么着都上了七十了罢?这个年岁,若真的成了个小丫头,真能掩饰得那么好?奴婢方才冷眼瞧着,王家姐儿确是一脸的天真不谙世事,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七十老妪了。”

“嬷嬷可记得,最后一次看到她,是个怎样的情形?”那拉淑娴眉眼弯弯的,眼底里却闪过一丝狡黠。

满怀期待所生的三子胤禌早夭,把她放在心尖尖上的康熙帝驾崩了,次子胤禟夺嫡失败被圈禁而亡,就连长子胤祺都先她一步离世。与这些事情相比,七十老妪又有甚么可在意的?

可以说,那拉淑娴最后一次看到宜妃时,正是宜妃一生中最狼狈不堪之时。父母、夫君、儿子们都离她而去,在经历过人世间最大的悲伤后,她展现在诸人面前的,仍然是那个屹立了大半个康熙朝的宜妃娘娘。

说真的,这样的人,倘若能获得跟那拉淑娴一样的际遇重活一次,过得绝不会比任何人差。

“那位可真是个人物。”容嬷嬷下意识的点头附和道,可旋即,她又摇了摇头,“可这也不对。小孩子跟大人总归是不同的,就说十二阿哥好了,要不是咱们千瞒万瞒的,他指不定早已被人发觉了。纵是如今勉强藏着掖着,也能轻易的瞧出他同寻常孩子的不同。若王家姐儿真是那位,只怕早已满城风雨了。”

荣国府出了一个小天才,这事儿早已不是甚么秘密了。隔壁宁国府且不说,但凡是跟荣国府关系稍微好点儿的都知晓了此事。只不过,因着贾赦和珍哥儿金榜题名一事,稍稍冲淡了这一切,毕竟比起空有虚名的所谓天才,金榜题名才是实实在在的事儿。

可王家那头,却从未传出过一星半点儿的传闻。

“许是投胎转世呢?咱们可都没喝孟婆汤,这才记得前尘往事。若是那位喝了呢?再不就是,咱们是佛家说的夺舍,而那位……既有跟着前世一般无二的面容,指不定那位的来路才是最最正当的。”那拉淑娴嘴角微扬,顷刻间便已做出了决定,“虽说雍正爷和乾隆帝都不喜这人,可我倒是蛮欣赏她的。甭管是不是转世,这个人我也要定了。”

“要?如何要?”容嬷嬷傻眼了,这可不是前世的东西六宫,那拉淑娴也不在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了。索要人家闺女,谈何容易?这可不是王夫人房里不起眼的庶女,而是一品武将家中的正经嫡出小姐。虽说王子胜那人看着就不靠谱,可人家祖父还健在呢!

“嬷嬷且放心,我自有我的法子。”

那拉淑娴明面上倒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暗地里却是早早的盘算开了。说真的,对待一个顶着宜妃面容的小姑娘,哪怕人家确是年岁还小,也确是不记得前尘往事了,她还是没法心大到真把人家当成小闺女看待。毕竟,那位从辈分上来说,是她的祖母辈儿的。

待迎姐儿午睡醒来,那拉淑娴差不多已经有了个章程,只是真要实施起来,难度还是有些的。

<<<

“娘!娘!娘!”

至日落西山,那拉淑娴瞅着外头的天色渐暗,便吩咐葡萄过来先将账册都收了,又回忆了一番未来一段时日的大事儿,正打算吩咐人摆饭时,就听见琏哥儿扯着嗓门大声唤着她。略等了片刻,便见琏哥儿莽莽撞撞的撞开了门帘,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

“做甚么这般慌慌张张的?”那拉淑娴狐疑的瞧了琏哥儿一眼,见他一脑门子细细密密的汗,忙拿帕子帮他拭去。可琏哥儿压根就没这耐心,索性伸手夺了帕子,自个儿胡乱的抹了抹,便拉着那拉淑娴衣袖,摇晃着撒起了娇来。

一旁的迎姐儿看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那拉淑娴也有些诧异,却并不发问,只等着琏哥儿主动开口。

说白了,琏哥儿只是个单纯的小孩子,哪怕如今抽条长个儿了,其本质上仍是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熊孩子。见那拉淑娴不主动发问,他没捱一会儿,就憋不住全说了:“娘,那个漂亮妹妹怎么不在家里住呢?”

“漂亮妹妹?”那拉淑娴一时没回过神来。

“嗯嗯,就是今个儿来咱们家做客的那个漂亮妹妹呢!长得特别特别的漂亮,眼睛那么大,那么圆,黑漆漆的。笑起来眉毛都会飞,还有两个很好看的小酒窝。对了,她身上的衣裳也特别好看,不像咱们家不是藕粉色就是嫩黄色。她穿了一件大红绣花的对襟袄子,特别好看!”琏哥儿顿了顿,似乎是见那拉淑娴无动于衷,又拿手去拉袖口,不依不饶的道,“娘,那个漂亮妹妹去哪儿了?娘把她要过来养在咱们家里好不好?”

“妹妹!”迎姐儿主动凑上来,拍着满满都是肉的小胸口,自豪的道,“二丫头是漂亮妹妹!”

“你走开,你个小胖子!”对上迎姐儿,琏哥儿一瞬间变了脸色,没了方才的不依不饶,有的只是百般嫌弃,“一点儿也不漂亮。”

迎姐儿登时懵圈了。

这档口,十二也晃晃悠悠的走了进来,迎姐儿一看是她最喜欢的小哥哥来了,忙不迭的下了暖炕,连鞋都没穿,就扑了上去:“小哥哥!琏二哥哥欺负我!”

可怜的十二,在完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被迎姐儿扑了个满怀。可他又不是那拉淑娴,本就不大的人,偏迎姐儿又胖,速度还快,登时整个人仰面倒去。要不是站在他后面的石榴忙上前托住他,说不准就被迎姐儿扑倒在地了。等好不容易稳住了身形,十二登时没好气的推搡了迎姐儿一把,满脸嫌弃的道:“胖丫头!你不知道你真的很胖啊?差点儿把我的心都撞出来!”

“太太!”连着两次受到了致命一击,迎姐儿纵然只是个两岁半的小姑娘,也知晓胖不是甚么好事儿,再加上被两个哥哥嫌弃成这样,登时眼圈一红,趴在那拉淑娴膝盖上,半天都哄不起来。

那拉淑娴只好拿眼瞪十二:“琮儿,去外头沿着荣禧堂跑上五圈。”

“甚么?!”十二惊呆了。

“琏儿,你去书房写二十张大字,写完回头让你爹瞧瞧,若不过关继续重写。”那拉淑娴一脸的淡然,只这般笑眯眯的瞧着两个儿子,明确的表明这事儿没得商量。

于是,继十二之后,琏哥儿也惊呆了。

虽说俩人都有惩罚,不过琏哥儿选择先吃饱了再去写大字,左右那拉淑娴也没规定甚么时候交。而十二却是选择了先去跑圈再用晚膳,因为如果反过来的话,他一定会吐的。

等贾赦回到府里,先顺道儿去家学那头刺激了贾政一番,等到了荣禧堂,迎面就看到自家宝贝幺儿绕着荣禧堂在跑圈。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贾赦旋即当做没看见似的,进了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