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夫人猛如虎上一章:第 80 章
  • 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夫人猛如虎下一章:第 82 章

贾赦茫然的摇了摇头,略一沉吟,又道:“我倒是知晓妹夫他们出了甚么事儿,可你跟那事儿无关呢。”

“妹夫?”贾政一惊,“大哥是说林海?他出了甚么事儿?难不成我是被他给牵连的?”

[正文 166|第166章]

这世上有一种人,永远都充满了自信,哪怕一时不得志,也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终有一日能如千里马一般得遇伯乐。甚至发生了某些意想不到的可怕事情时,也绝对不会从自己身上寻找缘由,左右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但凡错误都是发生在旁人身上。

贾政便是这样的人。

严格说起来,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可怕。天道终是公平的,哪怕一时间让蠢货得了前程,等日子久了,也就让其自然而然的曝了真身。

即便在这件事情里,是贾赦无意间说漏了嘴。

——关键是,贾赦完全不觉得是这么一回事儿。从这点上来说,天道果然是公平的,恶人自有恶人磨。

“大哥,大哥您倒是说话呢,是不是林妹夫他犯的错牵连到了我?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大哥!”贾政急切的追问着。

贾赦面露踟蹰之色,久久不曾言语。

见状,贾政自认为看透了事情的真相,登时面色大变,连连后退了好几步,不敢置信的问道:“真的是这样吗?就因为是姻亲关系,林妹夫犯的错就要由我一同承担吗?天理何在!不行,我要面圣!我要伸冤!”

“等等。”关键时刻,贾赦一把拽住了贾政的胳膊,招呼上小厮,几个人一齐上前将贾政连拖带拽的给弄上了马车里。直到马车再度飞驰而去时,贾赦这才松开了贾政,叹息着道,“二弟,你年岁也不轻了,儿女都有好几个了,怎的还如此胡闹呢?面圣、伸冤这种事情是能胡乱说的吗?还是在吏部前头,你这是疯了还是傻了?”

吏部,掌管着全天下所有文官的任免、考校、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这要是普通老百姓伸冤,那涉及的仅仅是京都衙门,或者是地方官员不作为。而贾政身为汝州知州,若是一朝伸冤,却是在明晃晃的打吏部的脸面,甚至……

“二弟,你被召回京城的具体缘由,我实在是不清楚。可有一个事儿,我却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诏书是圣上亲自下达的。这么说罢,你被暂时罢官,也许有三成缘由在于吏部,其余七成却全然在于圣上。”贾赦沉着脸,刻意压低了声音道。

这话一出,贾政再次变了脸色,只是相较于之前的不敢置信和愤怒不解,这一回却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惊吓。

就贾政那胆子,若是今个儿是同僚故意坑害他,那他当然有胆量向上伸冤叫屈。然而,倘若坑害他的人变成了长青帝,那就很不好意思了,甭管这事儿究竟是真是假,哪怕明确的知晓自己是被冤枉的,他也绝对不敢跟长青帝叫板。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有时候,这真的是一个事实,而非感性的话。

当然,倘若今个儿贾政面对的真是生死攸关的关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可暂时性的被罢官,真的不值得他冒险跟长青帝叫板。

简单地说,就是小命比前程重要多了,毕竟贾政也不是真的傻。

马车一路疾驰到了荣国府,这档口,整个荣国府都知晓了政二老爷归来的事情。当然,即便都知晓了,众人的期待程度也全然不同。

像大房这头,除却贾赦之外,没一个人会惦记贾政的,只是那拉淑娴碍于情面,还特地往荣庆堂跑了一趟,旁的哥儿姐儿,该干啥就干啥去了,甚至十二今个儿根本就不在荣国府里,不知晓跑到哪里去野了。

而二房那头,自是所有人都期盼着。王夫人自是不用说了,其实去年间她离开汝州时,只是想着回京城一趟,等将事情办妥之后,就立刻离京回汝州。哪里想到,就这么回来一趟,意外的被诊出了有孕,偏她年岁也不小了,这胎又累着了,怀的不安稳不说,京城里的事情也远比她想象的艰难,以至于她被弄得不上不下的,愣是拖到了如今也不曾抽出身来。

早知如此,王夫人只懊恼她又何必特地赶回京城呢?有孕的话,不是更应当待在汝州那头,好生看管着贾政。如今倒好,贾母赐了两个通房,她又因着先前贤惠的名声不得不将赵姨娘送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夫人心中的悔恨愈发甚了,只得一心盼着赵姨娘拿出真本事来,将贾政牢牢的霸着,毕竟相对于另外两个年轻貌美身子骨又好的通房丫鬟,赵姨娘这个过了明路却坏了身子骨的人要好对付得多!

至于珠哥儿和元姐儿,前者跟琏哥儿都还在国子监尚未归来,后者则被王夫人差遣到了荣庆堂,务必要劝贾政立刻回梨香院。

也因此,等贾赦、贾政两兄弟匆匆赶到了荣庆堂时,贾母和元姐儿早已等候多时,那拉淑娴则心态平和的坐等看戏,至于旁的人一个也没瞧见。

“老太太!”贾政真的是一个纯孝之人,哪怕因着前程未卜一事心中忐忑得很,可在见到贾母之时,还是第一时间跪倒在地,且瞬间落下泪来。

然而,贾赦却并不这么看。在他看来,若真的有那般消息,就该在一回到荣国府时就先过来请安,而不是跑去吏部问具体情况。如今是因为贾政知晓吏部那头给不出个所以然来,又从贾赦处听闻这事儿同长青帝有关,这才死了这份心,只一心一意的当他的孝子。

可不管怎么说,贾母很吃贾政这一套。

“政儿,我的政儿哟,你瘦了黑了,可是在汝州那边吃不惯住不惯吗?还是丫鬟们没照顾好你?我的政儿哟,来,来我这头,让我好生瞧瞧你。”贾母最初只是眼圈微红,可说着说着,也不由的落下泪来。

当下,贾政忙不迭的凑上前去,由着贾母看个真切。

在这期间,贾赦已经跟那拉淑娴交换了好几个眼神了。那拉淑娴倒还罢了,她就算对贾政没好感,可同样也没恶意,尽管严格来说,她只是把贾政当成一个微不足道的蠢货罢了。可贾赦却是无法淡定,哪怕不发一言,也能从他面上的神情和眼神里头清晰的看出他对于贾政的鄙夷和不待见,说不清楚哪种感情更甚一些,不过起码可以得知,贾赦真的真的很不待见贾政。

这厢,贾赦一直在同那拉淑娴进行眼神交流。那厢,母子情深的戏码足足上演了一刻钟时间。

等两厢都唱罢,贾母终于有余力想起旁的事情来了。

却听贾母狐疑的道:“三年述职尚不曾到,政儿你可曾知晓为何圣上会忽的召你入京吗?可是汝州那头出了大事?还是那边的同僚参了你?”

在贾母看来,贾政已经去汝州两年多了,明显不可能牵连到京城里的事情。况且,贾母就算对贾政再有自信,也不觉得他区区一个知州的官,能入了长青帝的眼。事实上,别说长青帝了,就算是旁的皇室宗族,对于三品以下的官员也全然不放在眼里。更别说贾政不单官儿小,还是外放许久了。

思来想去,贾母坚定的认为,她的心肝宝贝次子一定是被汝州的同僚给坑害了,再不然就是出了某些掩饰不住的大事,不过这种可能性反而不如头一种,原因在于若是真有哗变、民乱之类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隐瞒那么久的,毕竟汝州离京城也不算太远。

“老太太……”贾政先是情真意切的唤了一声,随后才长叹一声道,“儿子这一回,怕是被林妹夫给连累了。”

闻言,贾母完全懵了。

“你且先等等!”抢在贾母开口之前,贾赦先急急的开了口,“这事儿还没有定论,未必就是林妹夫的问题。况且,林妹夫也是被连累的。”

“甚么?!”贾政愈发的惊讶了,“大哥,先前在吏部门口,您不让我多说,如今您倒是可以说了罢?林妹夫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也没召回京城了?盐课上头的职位是万万不能缺人的,他若是被召回,谁顶上?”

“如今还哪管得了那些个?”贾赦被这话弄得那叫一个哭笑不得,“二弟你真的是误会了,不是林妹夫一人被召回,是整个江南官场,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被强制召回了。且有些关键位置上的五品以上官员也被召回了,可以说,江南官场怕是空了一多半!”

“到底出了甚么事儿!”贾政已经不是疑问了,而是整个人都不好了。原谅他经历的事情少,乍一听贾赦这话,真的好悬没被吓出个好歹来。这要是仅仅是江南官场遭殃,其实他还不至于这么失态,问题是他是同江南官场的人同一时间被召回京城的。

这能不让他多想吗!!!

贾赦认真的思量了一会儿,这才掰着手指头道:“我记得应该是,盐课那头最严重,直接去了九成半;漕运那头去了约莫六七成;织造也不少,起码五成;再么就是江南最富庶的几个州县,像金陵、姑苏、扬州、钱塘……这些个地方都没逃掉,怕是要折进去一多半的人,还都是高官。二弟你说说看,这档口,谁还会在乎林妹夫的职位由哪个顶着呢?咳咳,其实就是因为我不知道。”

“大哥!”若说方才贾政只是被吓得不好了,如今却是真的快要被吓得魂飞魄散了,要不是因着他这会儿跪坐在贾母跟前,指不定早已软瘫在地上了。

到了这会儿,贾政真的对于林海的职位被哪个顶了这种小事情已经完全不在乎了,毕竟跟小命比起来,这些都不值得一提。

“还不是为前太子请愿一事吗?对了,先前你媳妇儿特地回京不就是为了寻人起个头吗?第一回倒是没出甚么事儿,只是被圣上压下来了,按下不表罢了。可第二回,我猜测该是江南那头逼得太紧了,官场上一多半的人都写了联名请愿折子。这不,圣上生气了,于是大家都倒霉了。”

这番话,从贾赦口中说出来,还真就带了一丝丝逗趣儿。可惜的是,在场的所有人心里头都是沉甸甸的。

旁人的担忧就不提了,单是那拉淑娴心里头也很是不好受。她很清楚,如今不过只是个开头,等那位爷上去以后,才是惨案的开端。然而,甭管是前世的康熙帝,还是今生的长青帝,也许他们并不喜欢血流成河,可同样的,他们也从来都不是心慈手软之人。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经此一役,不知晓有多少饱学之士被削官罢职,而这仅仅是因为他们站错了队。

“天!天!”贾政已经被吓得说不出一句囫囵话了,别看他以往同贾赦关系并不算好,可甭管怎么说,俩人都是嫡亲的兄弟,且贾政很清楚,即便平日里贾赦再怎么不靠谱,也绝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面胡说八道的。

最最重要的是,贾政打心底里认为,以贾赦的脑子是绝对想不出这么可怕且逻辑严谨的谎话来的。

#这是一对嫡亲兄弟互相认为对方是蠢货的悲伤故事。#

“等等!赦儿你说……”贾母终于缓过神来,只是仍两眼发直,略显呆滞的道,“你方才说王氏也牵扯在里头了?所以政儿根本就不是被林哥儿连累的?”

贾赦再度陷入了思索之中,过了良久,斩钉截铁的道:“从没听说过有妹夫犯事牵连到妻子娘家哥哥的事情。我是这么想的,假如二弟真的没犯事儿,那么就只有三种可能。一个是我被牵连的,一个是被隔壁东府牵连的,再不然就只剩下他媳妇儿了。”

兄弟之间互相被牵连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尚未分家单过的情况下,简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问题是,贾赦完全压根就没遭到贬斥,他昨个儿还去廉亲王府待了一整日,还总是时不时的往御史台跑一圈,甚至再往前十来日,他还被长青帝召见过。

至于宁国府和王氏,那就不知晓具体情况了。

这时,贾赦又开了口:“应当不可能是隔壁东府。我昨个儿晚间从廉亲王府回来时,还在街口碰到了敬大哥哥,他说他已经好几个月没出门了,光顾看着他媳妇儿了,因为不知晓啥时候咽气,一直忙着备后事要用的东西。”

“那珍哥儿呢?他素来就爱惹是生非!”贾政急急的道。

听得这话,所有人都沉默了,半响后,才由贾母开口道:“珍哥儿在去年腊月里闯下了大祸,具体情况回头抽空再详细说好了,反正政儿你只需要知晓一点,珍哥儿已经被敬儿逐出家门了。是……是从族谱上剔名。”

贾政目瞪口呆。

不要小看了从族谱上剔名这事,可以说,这种事情几十年都难得一见的,哪怕真的犯了大错,多半也都是逐出家门,让其分家单过罢了。严重一点的,则干脆就是净身出户去单过,就连这种情况都是很少见的,更别提除名了。

除名,是比削官罢职更严重的事情。

试想想,一个人被除了名,那他还剩下甚么?别指望家产,都已经被除名了,还谈何家产?都不是这个家族的人了,别说家产了,连名姓都得还回来,或者就是还一个姓氏,光有名而无姓。当然,同时也没了祖宗,没了祭田,没了祖坟。

可以说,一旦被除名之后,那人就是没有以往也没有未来的人了,根子被掐断了,又无法葬到祖坟里,还有比这更惨的事情吗?

当然有,那就是被除名之人是一族之长唯一的嫡子,还是国公府唯一的继承人。

简直太惨了。

惨到在那一瞬间,贾政全然忘了自己前程未卜的事情,只觉得自己太幸运了,生活太美好了。然而紧接着,贾赦说了一句话。

“我这头看得明明白白的,上头真要拿我,也不可能等到如今了。东府如今看起来也没啥问题,那大概就是二弟你媳妇儿了。”贾赦诚恳的道。

于是,好心情没了。

贾政咬牙切齿的道:“王氏!王氏!!”

“王氏她如今坏着身子,大夫说四月里就能生了,你可千万别过去吵她。”贾母看得更分明,倒不是她不气王夫人,而是她很清楚,王夫人那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大不了等孩子生下来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只要别休弃,哪怕悄没声息的恁死了,也只需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旁的完全不用在乎。

“是。老太太您说的是!”贾政努力说服自己,他不生气他真的不生气他真的一点儿也不生气。

——怎么可能不生气呢?!

始终立在一旁的元姐儿都快要吓死了,她都是十二岁的半大姑娘了,又是天生早慧的性子,从头听到如今,哪里还有甚么不明白的?当然,要她理解江南一带的是非确实困难了点儿,毕竟连贾赦都没能弄个通透。可是,光听王夫人那一段,她当然能理解。最最起码,她也明白如今所有人都对王夫人产生了恨意,尤其是她爹贾政!

原本,元姐儿是得了王夫人的叮嘱,匆匆赶往荣庆堂来,为的只是想方设法让贾政尽早赶回梨香院去。当然,以元姐儿的聪慧程度,她完全明白王夫人的潜台词,不就是担心贾政带回来的那几个美貌通房吗?这事儿她不好插手,却可以偷眼瞧着,回头状似无意的透露给王夫人听就好了。

可事到如今,元姐儿还哪里顾得了这些?她只盼着贾政千万别回梨香院,至少不能在这个时候回去,要不然就王夫人这辛苦胎,指不定能出啥事儿呢。

她还是赶紧想辙儿悄没声息的溜回去罢!

“哦,对了!”贾赦徒然间开了口,正当贾母和贾政赶紧看过来以为他又有啥重要的话要说时,他却冷不丁的说起了旁的事情。

是关于嫡女名讳的事情。简单地说,就是贾赦给迎姐儿改名为贾璎,却忘却了贾政的嫡长女元姐儿并未改名,偏给嫡子嫡女改名的事情是必须由亲生父亲提出来的。这要是如今是珍哥儿当族长倒是容易糊弄/吓唬得很,可问题是贾敬这人油盐不进呢。所以贾赦提出,让贾政抽空往宁国府跑一趟,将这事儿给办了。

元姐儿脸都绿了。

这改名讳倒不是大事儿,虽说她并不介意自己叫贾元春,可若是能随着嫡长兄的名讳绝对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起码将来说亲的时候,能显得娘家对自己格外看重。然而……

为啥偏偏要挑在她已经往外头挪了一半的时候呢!!

却说贾赦,原是真没想起来。可倏地用眼角瞥到元姐儿正猫着腰踮着脚尖往外头挪时,也不知怎的,就这样想了起来。

待贾赦话音落下,所有人包括丫鬟在内,都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了尚不曾反应过来的元姐儿身上。

在场之人没一个是彻头彻尾的傻子,也许只除了贾赦之外。元姐儿这副做贼心虚的模样,再联系起先前的事情,还有谁是想不明白的?当下,诸人都变了脸色,心里头的想法却并不尽相同。

到底还是贾母疼爱这个一手带大的孙女,在些许的愣神之后,便柔声细语的道:“元姐儿乏了罢?方才在我跟前立了那般久,也该乏了。记得,回头好生照顾你娘,也别将这事儿告诉她,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也得等孩子平安生下来再说。”

“……是,老太太。”元姐儿哭丧着脸挤出了这句话,旋即赶紧快步退了出去,完全不敢往贾政那头看。

万幸的是,贾政这人即便有再多的缺点,却始终还是坚定的咬死罪魁祸首不放。当然,若是那个罪魁祸首是他完全惹不起的人,那他或许还是搞牵连的。可如今的贾政,只满心满眼的想着,等回头王夫人平安生下孩子后,要怎么跟她算总账。至于元姐儿那头,他反而不在意了。

当闺女的,跟娘亲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贾政不觉得元姐儿试图通风报信就有错了,左右他原也没打算隐瞒着这件事情。退一步说,即便今个儿元姐儿真的做错了事情,那也是王夫人教女无方!

这么想想,王夫人真的挺惨的。

只不过,更惨的事情还在后面就是了。

虽说有贾母那番话在前,可元姐儿已经长大了,她不是迎姐儿这种脑子一根筋极为容易被哄骗的小丫头片子。今个儿若是贾母跟迎姐儿说,别将某件事情告诉那拉淑娴,迎姐儿十有八|九都不会说。不是她跟那拉淑娴感情不好,而是她蠢。哪怕她真的说了,那也不是因为她突然开窍了,而是无意间说漏了嘴。

具体请参照贾赦在长青帝跟前说漏嘴还不自知的事儿。

若是换成了元姐儿……

匆匆离开了荣庆堂,元姐儿愣是在大冷天里跑出了一头的汗水,连软轿都没乘,便径直跑回了梨香院。及至跑进了王夫人所在的内室里头,元姐儿还没喘匀气,连拿帕子擦拭汗水都不曾,便急慌慌的道:“太太,出大事儿了,我、我能告诉您吗?您的身子骨吃得消吗?是大事,真的大事,还是很不好的事情!太太,我能说吗?如果您吃不消我就不说了,可这事儿真的是十万火急,迟了真的就没救了。”

在元姐儿看来,这事儿虽然紧急,却还不至于完全没有退路,毕竟他们还有时间。

今个儿是二月的最后一天,而大夫先前估算王夫人会在四月里生产,即便就算是四月初一好了,那也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用于周旋。

一个月的时间能做很多事情了,起码能将消息递给王家,让王家人帮着想想法子,万一能让贾政官复原职再回汝州的话,等过个一年半载的,这事儿也就消停了。毕竟,贾政不是真的痛恨王夫人,他只是担心他的官职,若是能保住官职,最多之后王夫人被贾政冷落罢了,王夫人年岁也不算小了,加上肚子里这个,也有三个嫡出子女了,即便没了夫君的宠爱亦无妨。可若是甚么都不做,一个月后,才叫做真正的死路一条呢。

元姐儿素来早慧,从来不敢小看男子的狠心。

都说“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可这世上有几个女子会抛弃夫君?又有几个女子会眼睁睁甚至主动送夫君去死?相较而言,男子才是真正的冷心冷面。

“姐儿莫慌,到底是甚么事儿?是你爹不愿意来梨香院?罢了,左右不过是在书房里头住着,他还能作甚?”王夫人先是安抚了元姐儿,一副强作坚强的模样。

可回应王夫人的,却是元姐儿死命的狂摇头:“是大事,是真的出大事儿了!太太,我说了您不会有事的对罢?还是要先去将大夫唤来?这事儿是要解决,可若是因此害了您动了胎气,那女儿就是罪人了!”

“我知晓了,是你爹跟前的姨娘有孕了?一个还是两个?”

“不是不是不是!!”

“难不成三个都有孕了?”王夫人狠狠的皱了皱眉头,连着深呼吸几次,这才勉强平静了下来,“罢了,若是连赵姨娘都有孕,那就真的是命了。再不然,他在汝州又纳妾了?哼!”

“太太!!”说到底,元姐儿也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姑娘家家,还是打小就被宠溺着长大的,吃过最大的苦头也不过是教养嬷嬷对她太严厉了,还打了她的手板。对于外头的事儿,还是涉及到前太子的,那就不是一个早慧能够理解的事情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女眷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朝堂之事,即便是前世贵为皇后的那拉淑娴也同样如此。

“你说罢,我能接受。”王夫人连连冷笑着,暗道,她都已经做好准备,贾政从汝州带回来一连串的小妾姨娘通房丫鬟,最坏的也不过是他纳了良妾,或者是良妾通房全都有了身孕。

哼,她能接受。

她又啥不能接受的?

进了门也不代表就能一辈子待在府里,同理,有了身孕也不代表一定能平安将孩子生下来。即便真的侥幸将孩子生下来了,也不定是儿子,就算真的是儿子,也绝对活不到成年!!

表面上,王夫人只是面色阴沉,暗地里却已经是气得不成了。

可元姐儿真的只是一个十二的姑娘家,再连着看了两眼王夫人的面色后,她到底还是说出了实情。

……

……

半刻钟后,梨香院的丫鬟哭着跑到了荣庆堂,几乎惊声尖叫的道:“太太发动了!太太早产了!太太流了一床铺的血!”

几乎在听到这话的同时,先前就已经有些不好了的贾母,直接两眼一翻,动作娴熟的晕厥了过去。

于是,那拉淑娴也格外娴熟的起身将事情安排下去,不单有荣庆堂的诸多事情,还有关于哥儿姐儿们的,譬如说将迎姐儿和蓉儿全都丢到荣禧堂去,让昨个儿身子骨略微有些不爽利的贾敏过来陪着贾母,同时唤上几个丫鬟婆子往梨香院而去。

想也知晓,如今的梨香院铁定乱成了一锅粥,这上回赵姨娘生产,她是从头到尾都没理会。可如今王夫人要生产,她却是不能袖手旁观了。

真不知晓究竟哪个比较可怜。

好在那拉淑娴在离开之前就已经将荣庆堂安排妥当了。至于贾赦、贾政兄弟二人则是很孝顺的陪在贾母跟前。这贾赦也就罢了,没人指望他能干正事。可贾政这般做法却是有些让人寒心了,毕竟贾母只是晕厥过去,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却是在生死之间徘徊。

站在那拉淑娴的立场,她完全无法开口让贾政去梨香院,索性就来了个眼不见为净,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梨香院。

所幸王夫人那性子还是很靠谱的,虽说离预产期还有许久,可她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命人准备好了产房,所有生产要用到的东西她全都准备了两份以上,就连稳婆和奶娘也都是早早的备下的,同时她也担心自己年岁不轻了,加上这胎从怀孕之处就不稳当,旁的不怕就怕早产加难产,偏如今还是冬日里,她索性在出了元宵节后,就命人将稳婆请到了荣国府好生养着。

如今,一切都派上了用处。

等那拉淑娴匆匆赶到梨香院时,虽说丫鬟婆子们面上俱是惊慌失措,不过大致上还算是井然有序。说白了,王夫人跟前那些人,即便是新人也总算是调|教了两三年了,更别说她先前知晓自己有孕后,就让人去汝州将余下用惯了的心腹手下都带了回来。

这也是为何王夫人担心贾政会广纳妾室的缘故,因为她的心腹都回来了,没人帮她看着贾政。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夫人是生过两个孩子还流过一个孩子的人,对于生孩子这种事情,她不说门儿清,起码也算是有经验了。在最初的惊吓过后,不过一刻钟时间,她就平静了下来,甚至还有精力安排元姐儿。

当然,所谓的安排也仅仅是将元姐儿轰了出去,且还是直接轰到了院子里头,连正堂都不让她待。这是因为王夫人的产房就在西耳房里头,跟正堂间隔了三道厚帘子,完全防不住人硬闯。而正堂就不同了,直接把门一带,再唤个人立在门前,元姐儿到底只是个姑娘家,总不能踹门而入罢?

可王夫人没料到的是,元姐儿是不会踹门而入,她能哭死在院子里那冰冷刺骨的青石板上。

“大太太,大太太您来了!我、我做错了,是我害了太太,我……要是太太或者孩子有事,我就给她偿命!”元姐儿听着丫鬟的唤声,急急的转过身子来,抬眼就看到那拉淑娴走了进来,登时如同寻到了主心骨一般,高声哭叫着要偿命。

那拉淑娴:“…………”

其实这就是做人的差距罢?二房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实诚,珠哥儿是这样,元姐儿也是如此。当然,至今看来,他们只是对至亲家人这般,对外人如何确实无法判断。可要是搁在大房这头,明显画风就是不同的。最起码,大房的人是绝对说不出偿命这种话的。

好死不如赖活着。哪怕是在前世,那拉淑娴临终之前,也完全不担心十二会追随而来,即便当时的十二也不过才十五岁,可他那性子是绝对不可能寻短见的。圈禁也罢,即便是将他丢进天牢里,或者是流放三千里,除非病死,他就不可能自尽。

“元姐儿,你真是个好孩子。”那拉淑娴摸着良心感概道。

[正文 167|第167章]

元姐儿不敢置信的看着那拉淑娴,在她确定方才那话真的是出自于那拉淑娴的真心夸奖而非嘲讽之后,登时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不过几乎是在一瞬间,她就落下泪来。

“好孩子,快别哭了,这原就不能怨你。”那拉淑娴轻叹一声,眼神却并不落在元姐儿面上,而是略有些空洞的望着远处的天空。其实,这一幕何其相像呢?就如同多年前,她娘家大嫂难产时,小铃铛就是这般守在产房外头,惊惧和惶恐几乎把那个孩子彻底毁去。

半响,那拉淑娴才半哄骗似的对元姐儿道:“老太太身子骨不好,荣庆堂那头已经彻底乱了,我让二丫头带着蓉儿去荣禧堂了,可二丫头那性子……元姐儿你过去帮我照看一下,可以吗?”

“大太太……”元姐儿泪眼婆娑的抬头望着那拉淑娴,哽咽出声,“太太她会有事儿吗?”

“那你帮我去照看二丫头和蓉儿,我帮你照看着二太太,成吗?”因着小铃铛的缘故,那拉淑娴对元姐儿愈发的柔声细语了。当然前提是元姐儿这孩子原就是个好性子,要是摊上品性差的,那拉淑娴才不会管这摊子闲事儿。

最终,元姐儿还是被劝走了,尽管她一步三回头的,满面都是不舍的神情,可不管怎么说,她还是离开了梨香院。那拉淑娴为了确保这孩子不会再偷溜回来,还特地唤了葡萄陪她一道儿去。不曾想,等葡萄回来后,却是说了一件颇令人意外的话。

“……太太,元姐儿说,该是她的责任她就会承担,绝不会让人将罪名推到太太身上的。”这里的太太当然是指那拉淑娴,元姐儿明显就是感觉到王夫人的情况不对,才会特地说了这一番话,为的也是将来那拉淑娴反被旁人怪罪。

只是,听得这话,又看看葡萄一脸感概的模样,那拉淑娴很是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这孩子恐怕是方才被吓到了罢?也是,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又从不曾亲眼目睹过这样的情形,被吓到也是难免的。这二太太的情况看似凶险,其实真没那么可怕。”那拉淑娴瞥了产房那头一眼,这会儿站在廊下已经完全听不到里头王夫人的惨叫声了。准确的说,打从她进来的那一刻起,王夫人的声音就是微不可闻的。可这并不代表王夫人处境凶险,反而证明了那位门儿清呢。

生产这种事情,不怕产妇闷声出力气,就怕光顾着惨叫哀嚎,把力气用到了旁的地方。

不过,这也怪不得元姐儿,一来是关心则乱,二来她一个小孩子家家的即便再怎么早慧,又怎么会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还有一个缘故,恐怕打从一开始王夫人就已经打定了主意,故意闹出这般大的动静来,至于目的,那就可想而知了。

约莫一个时辰后,里头终于有了动静,却是独属于刚出生的孩子那种细细的哭声。

听到这声儿,那拉淑娴总算长出了一口气。王夫人这生产的时间完全不算长,甚至可以说是很快的。想来,王夫人只是不幸早产的,完全没有任何难产的征兆。可如此一来,怕是王夫人要失去一个展示虚弱的好机会了。不过这也没法子,总不能为了博取他人的同情,就故意闹的自己难产罢?再说了,这早产还有法子,难产要怎么弄?还是说,王夫人打算先瞒着此事,等过些时候再去报讯?

那拉淑娴正思量着要不要唤个人问问生了男孩还是女孩,或者帮着拖些时间?左右只是不作为罢了,也称不上甚么大事儿。

“天呐!!”

产房里冷不丁的传来了一声惊叫,惨倒是不惨,可叫声中是满满的震惊。不多会儿,便有婆子带着一脸的惊疑不定,走出了产房,手里头却是握着一块小孩儿拳头大小青绿石头。

见外头只有那拉淑娴,那婆子明显的一愣,旋即却是反应过来,用双手托着青绿石头放到了那拉淑娴眼前:“大太太,二太太诞下了一个小哥儿,这块石……玉是哥儿含在嘴里带出来的。”

说实话,那拉淑娴确是有些惊讶,可惜她惊讶的并不是哥儿天生带玉,而是王夫人简直太能耐了,枉费她还想着要不要帮着拖延些时间,好假作是难产,以求让人多怜惜一下王夫人。结果,王夫人倒是好,转瞬就想出了这么妙的主意,这天生带玉简直就是祥瑞之兆,唯一的问题就是会有人信吗?

——反正她是不信的。

“大太太您仔细看,这玉上头还有字呢!”婆子再度谄媚的道,还顺势将双手所托的玉愈发往那拉淑娴眼前凑了。

那拉淑娴倒是并不嫌弃这所谓的胎里带来的玉,她只是单纯的不相信而已。尤其在听说这玉上头竟还有字以后,就更是对此嗤之以鼻了。

话虽如此,好奇心人人都有,当然那些会要命的好奇还是趁早歇了罢。可在这事儿上,略微好奇一些却是无妨的,那拉淑娴想着这玉指不定是王夫人高价求来的,上头的字估摸着也是请人篆刻的,未必会找当代名儒,可这玉必然是好玉,字也绝对不可能差的,唯一让人心生好奇的,便是上头究竟写了甚么。

如此,那拉淑娴便凝神细看起来,却见上头刻着一溜儿的篆文,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怎的这般没头没尾的?”那拉淑娴愈发好奇了,篆刻的极好,看起来完全不是生手所为,上头的语句也很吉利,只是未免说的太大了。更令她狐疑的是,这句话明显就像是小字备注一般,也就是说……

当下,那拉淑娴伸手接过了那玉,入手却不像一般的玉那般冰凉,反而触手隐隐有些温暖,可看着却不像是羊脂玉。若论成色,既非晶莹剔透,也非通体碧绿,甚至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一块玉,倒是有种非金非玉的感觉。随手把玩了一番,那拉淑娴忽的心下一动,将手中的玉翻转过来,定睛看去,登时失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