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娘背对着门,正收拾桌上的东西,梳妆台上的镜子端正地放着,隐隐反射房间的景物。

沫儿纳闷,老者难道从后窗跳下去了?正想溜走,却突然见镜面扭曲,从中凸出一个光怪离奇的丑陋大脸来,恶狠狠道:“别以为我奈何你不得!”

婉娘却毫不惊惧,对着镜子抚弄下头发,嫣然道:“祝你好运。”“啪”地一声将镜子翻转平放在桌面上,翩然而去。

沫儿看得目瞪口呆,嘴巴老半天没闭上,只等到婉娘吹熄了蜡烛,才蹑手蹑脚地下了楼。

闻香榭里的气氛不知什么时候变得不一样起来。尽管婉娘还同以前一样贪财小气,不时嘲笑一下沫儿,揶揄一下文清,一边教两人做香粉,一边斗嘴笑骂,可是沫儿却如同变了人,摆出一副深沉的样子,前所未有地容忍婉娘对他的嘲弄,有时面对婉娘的装娇扮痴,也不再毫不留情地揭穿,甚至偶尔眼睛会闪出一种“慈祥”的光芒,象一个慈爱的长辈对待一个顽皮的孩子一般。

但这让婉娘十分郁结,连连呼道:“好没意思!沫儿什么时候变成了学塾里的先生了?”

黄三却伸出大拇指,表示沫儿懂事了。

不错,沫儿懂事了。那晚的所见所闻,一直藏着沫儿的心底。婉娘和他人有什么长达十二年的约定?那个奇怪的镜子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件事,一定还和自己有关。但长期以来的相濡以沫已经让沫儿对闻香榭、对婉娘有了充分的信任,他已经长大,不会像以前一样,遇到一点事情就胡乱猜忌和怀疑,如今有的,只是对婉娘的担心和内心的强烈不安。

黄三伸出大拇指,表示沫儿懂事了。

转眼已经七月底。前日有人定了一批玉兰清露,黄三和文清忙得不行,偏巧家里的米没有了,婉娘这几天也不知忙些什么,天天外出,沫儿只好冒着大太阳上街买米去。

正当午时,毒辣辣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稍微一走动,蒸腾的热气便让人透不过气来。从城外逃荒而来的的乞丐,面带菜色,无精打采地坐卧角落、树荫下,眼巴巴地看着路过的每一个人,同街道两边的树木一样奄奄一息,毫无生气。

沫儿不敢多看,一路挑拣着荫凉,低头快步去往米店。谁知如今粮食告急,连走了两家米店都被告知米已售馨。沫儿无奈,只好又冒着酷暑绕到远处静域寺附近的姚家粮店。

米价又涨了,原本能买三升米的银钱,如今只能买不到两升了。沫儿不情愿地付了钱,提着米急急忙忙往回走。见路边一个卖梨的小贩,挑着的梨子倒也新鲜,不由得馋虫上来,将手中的剩下的钱买了四个脆甜的清梨,用衣襟兜着。

沫儿喜滋滋地砸着嘴巴,想着梨子的清甜,心情好了许多。正吞咽口水,街角处突然冲出来一个瘦弱乞丐,伸出脏污的大手,拉住沫儿的衣襟,从中抓出一个梨子来。

沫儿一时未及反应,衣襟被拉落,兜着的梨子骨碌碌地掉在了地上,不知从哪里又冲过来三四个乞丐,抢了梨子就跑。

沫儿从来不吃亏的,气得要死,大吼道:“你们这么强盗!”抢了梨子的乞丐四散逃跑,沫儿背着米袋,行动不便,盯准最先抢的那个瘦弱乞丐,飞步追了上去,攀住他的胳膊就夺梨子,一边踢打一边骂:“你们这些坏蛋,公开抢别人的东西!”。

瘦乞丐身量甚高,沫儿够不着梨子,只能牢牢地吊在他的半边膀子上。瘦乞丐任由沫儿踢打,也不辩解,呸地一声吐了一口粘稠的唾沫在梨子上。

这下沫儿彻底被恶心到了。松开瘦子,恨恨叫道:“你要吃梨子,只管问我讨就是,为什么抢劫?”沫儿做过乞丐,对乞丐从无歧视之意,但今日被抢与往日主动施舍大不相同,心里甚是气愤。

瘦乞丐满脸菜色,颧骨高耸,手里握着梨子,并没有象其他三个抢到梨子的乞丐一样,狼吞虎咽地大吃,而是低着头一语不发。沫儿见他神情木然,一点歉意也没有,跳起来指着几个抢梨子的乞丐,大骂道:“若不是看着你们可怜的样子上,我一定去报官!”

瘦乞丐听到“报官”二字,眼珠子费力地转动了一圈,突然朝沫儿跪下来,咚咚磕了几个头。如此以来,沫儿倒觉得不好意思了,悻悻道:“算了,几个梨子罢了。你走吧。”

瘦乞丐脸现喜色,飞快地将梨子上的痰渍在破衣服上擦干净,快步跑到街角,呵呵地笑。沫儿伸长脖子一看,角落的荫凉下,放在一个破席子,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蜷缩在上面,不住地咳嗽。瘦乞丐把梨子送到孩子嘴边,抄着一口浓重的山地口音叫:“娃,有个梨,吃了咳嗽就好了。”

沫儿愣了半晌,看看手里还剩几文钱,走过去丢在孩子脚边的破碗里。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将米袋子卸下,捧出白米,将小碗装满。旁边一个乞丐见状,将手里吃了一半的梨子悄悄地放在了孩子的席子旁。

好心情全没了。沫儿松松垮垮地提着米袋,闷闷不乐地往回走。远远看到了闻香榭的粉墙黛瓦,突然从旁边冲出一个人来,沫儿警觉地抱紧了米袋子,定睛一看,却是小和尚戒色。

戒色长高了一些,手脚细长,脸上都是汗道子,双手合十喜滋滋道:“沫儿施主好。”

沫儿惊喜道:“你怎么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拉住戒色的手道:“走吧,我带你去闻香榭里玩。”圆通方丈圆寂之后,沫儿和文清曾去看多戒色好几次,但佛门戒律甚严,戒色从来没出来玩过。

戒色却面有难色,后退了一步,道:“小僧今日出来有事。”

沫儿笑道:“你一个小孩子家,别老气横秋的,整天施主小僧的,你要叫我哥哥呢。”

戒色辩道:“圆通方丈说要叫施主…”眼圈一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起了转儿。

沫儿见他仍不忘圆通方丈,连忙转了话题,拉他到旁边花基上坐下,随口问道:“你出来做什么事?”

戒色慌忙站起来,施礼道:“沫儿施主,圆卓大师请你过去一叙。”

沫儿挠挠头,奇道:“圆卓大师?谁啊?”

戒色低声道:“是我们寺院新来的主持。”原来是静域寺的新方丈。可是戒色与圆通情同父子,心里只认圆通为方丈,对新来的圆卓则只呼“大师”,不称“方丈”。

沫儿越加惊奇,愕然道:“你家主持找我?是找婉娘吧?”

戒色固执道:“不是,就是找你。其实我已经在这附近守了两天了,就为等你。圆卓大师说,他有要事要见你。”

沫儿心道,自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怎么会有圆字辈的高僧来请?哦,是了,估计这圆卓大师想买什么香粉,不好意思公开来求,便想私下里和自己说。

但连沫儿自己也觉得后一种猜测不怎么靠谱。难道是和婉娘有关?这几日婉娘行色匆匆,天天外出,不知忙些什么。

一想到婉娘,沫儿道:“好吧。我同你去。”

戒色在前面带路,两人绕来绕去,走进一个僻静的小院。戒色停住脚步,道:“就是这里了,施主请进。”

沫儿卸下米袋,迟疑道:“你家主持不住静域寺吗?”

戒色道:“主持这些天与其他大师研读经文,这里清静些。”说着将米袋接了过来,道:“你赶紧去吧。”

沫儿轻轻推开房门,一个方面大耳的中年和尚过来施了一礼,引他进了上房。

九个身穿袈裟的老和尚,分开两边团作在蒲团上,表情或慈祥或肃穆,或悲切或愁苦,整个上房气氛庄严沉重。沫儿本来正东张西望,见这架势,不由得吓了一跳,慌忙正了正身姿,摆出一副庄重的样子来,恭恭敬敬道:“请问哪位是圆卓大师?”

九个身穿袈裟的老和尚,分开两边团坐在蒲团上,表情或慈祥或肃穆,或悲切或愁苦,整个上房庄严沉重。沫儿本来正东张西望,见这架势,不由得吓了一跳,慌忙正了正身姿,摆出一副庄重的样子来,恭恭敬敬道:“请问哪位是圆卓大师?”

正中的一个老僧和蔼道:“天气热,口渴了吧。戒相,给这孩子一盅茶来。”沫儿看他极为面熟,一时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刚才领沫儿进来的和尚戒相果然端了一杯水来。沫儿一饮而尽,抹抹嘴,学着大人的样子,双手合十行了一个礼,道:“谢谢。你是圆卓大师吗?”

老僧微微一笑,朝右边坐在最尾端一个高瘦和尚看去,高瘦和尚却不像老僧这般和善,表情严肃,神态刻薄,样子也年轻许多。沫儿一看就不喜欢,但还是施礼道:“拜见圆卓大师。”

高瘦和尚冷漠地上下打量了沫儿一番,并未作声,而是看向其他几人。沫儿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皱眉道:“若是没事,我就走啦!”

老僧却摆手示意戒相拿了一个蒲团来,对沫儿道:“好孩子,不用拘束,坐下吧。”这房屋柱角高深,和外面相比凉爽许多。沫儿迟疑了一下一屁股坐下,双腿伸直,用手扇着凉风,大声道:“到底谁找我?”

右边座首的一个大胖和尚呵呵地笑了起来。这和尚方面大耳,额宽鼻阔,声如洪钟,笑道:“就是这小子?”这句话却是问正中的老僧的。

老僧微微颔首。胖和尚铜铃大眼笑得如同一朵花儿一般,道:“不错不错,一看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我喜欢。”

沫儿却毫不客气道:“我不认识你。”

高瘦和尚厌恶地皱了下眉,道:“圆德大师,这就是你说的那个孩子?”

沫儿听到“圆德”二字,蓦然想起,他是白马寺的高僧,去年的焚心香事件,六条人命死于卫家大火,婉娘曾带着沫儿到白马寺请他为死去的人超度,所以是见过面的。

知道这是圆德大师,沫儿觉得心安了些,脸色的警惕和不满减少许多。

几个大和尚相互交换着眼神,却没有一个人发话。沫儿见他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忍不住爬起来,小声道:“圆德师父,今天叫我来有什么事儿?家里还等着我买米回去做饭呢。”一边说一边偷眼看其他几个和尚。

圆德嘴角漾起笑意,道:“不用急。”指着左手边几个和尚道,“我先来介绍一下。这边分别是圆仁,圆义,圆理,圆智师父,右边是圆信,圆空,圆常,圆卓师父。”

沫儿不由得吃了一惊。虽不认得这些和尚,但名号却是听过的:圆仁、圆智是分别皇觉寺和香山寺的主持,圆仁圆义等几个都是神都有名的高僧,连当今圣上都多次听他们讲经,更不用说圆德了。

这么多圆字辈高僧齐聚一起,一定是商议什么不寻常的大事。沫儿不敢造次,乖乖地在蒲团上重新坐下来,眼睛却骨碌碌转个不停。

圆德闭目打起了坐。其他一众老和尚默默地打量着沫儿,目光有探询有疑虑有担忧,看得沫儿浑身不自在,却无一人出声。

沫儿忍了片刻,受不了这种无声无响的压抑,叫道:“圆德师父,您要是没事我就走了。回去晚了老板娘要扣我的工钱。”

圆卓看着沫儿不安生的样子,又皱起了眉。沫儿见他对自己不友善,心里顿生反感,起身施了一礼,扭头就走。圆卓喝道:“站住!”

沫儿本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儿,见圆卓吆喝他,扭头便道:“你要管饭还是要给我开工钱?”

圆卓眉头一拧,厉声道:“哪里来的野孩子,一点教养也没有!”

沫儿最听不得“野孩子”一词,立马象被捅了的马蜂窝,整个炸了起来,也不管圆德等人在场,摆出以前骂街的架势,怒声叫道:“哪里来的?也不知哪个龟孙巴巴地叫人请了我来!哼,还高僧呢,一点教养也没有!”这话儿直接连圆德一起骂了。

圆卓气得嘴唇发抖,指着沫儿道:“要不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圆德威严地哼了一声,目光扫过圆卓。圆卓强忍着怒气,收声不响。

沫儿对“野孩子”三字仍耿耿于怀,跳起来不依不饶道:“你是什么东西?还不是圆通师傅圆寂了,你才爬上了这个位子?哼!”这几句话本来是沫儿胡说的,他只是觉得圆通为人更好一些,就随便这么一说,却刚好戳到了圆卓的痛楚。

圆卓性子急,为人严苛,本是仗着和皇家有些关系才做了静域寺的主持的,听闻此话,一张干瘦的脸涨得通红,又无法和他一个小孩子对骂辩解,尴尬异常。其他的大和尚都面无表情,有几个甚至闭目养神。

沫儿的撒泼功夫自是一流,已经占了上风,还要寻个由头,继续哭叫道:“你们欺负人!我又没有自己来,你叫人请了我来,又不说话又骂人!”

圆德叹了一口气,道:“圆卓,你先出去。出家人戒嗔戒躁,不必为一点小事动肝火。”口气虽然平和,但显然是在批评他做得不够得体。圆卓额额上的青筋突突地跳了几下,头上冒出了汗,施了一礼低头退出了。

沫儿眼皮甚活,连忙见好就收,自己抹了眼泪,委屈道:“圆德师父,您到底有什么事?”

圆德起身走到沫儿身边,拿出一条粗布手帕,帮沫儿拧了一把鼻涕,道:“好孩子,有个事情,必须要你知道。”

沫儿见他说得郑重其事,顿时有点忐忑,不安道:“是…婉娘怎么了?”

圆德一愣,笑道:“傻孩子,婉娘没事。”

拉着他到中间的蒲团处,又盘腿坐下。周围的几个大和尚都闭上了眼睛,双手合十,嘴里默默诵经。

沫儿听说不是婉娘的事微微放了心,又马上警觉起来,狐疑道:“到底什么事?”

圆德的脸色凝重了起来,紧握住沫儿的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缓缓道:“孩子,如今到了洛阳众生的生死存亡之刻,我们需要你的帮助。”

沫儿很想大声反问自己一个小孩子能做什么,但看到圆德眉头紧皱,目光绝望忧伤,便一声不响等他说下去。

圆德闭眼沉默了片刻,猛然睁开眼睛,凝视着窗外明晃晃的太阳光,低声道:“唉,已经半年没下雨啦。城里的灾民越来越多。可是能到城里的,已经是好的了。城外饿殍遍地,听说有的地方,已经发生人吃人的事儿了。”

沫儿想起街头的那个偷梨的父子,不禁心里一沉。圆德看了他一眼,道:“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通常大旱大涝之后,便是大疫。只怕过不了多久,洛阳城中便瘟疫大发,死者无数了。”幽深的目光投向远方,神态悲怆。

沫儿想起街上那些食不果腹、瘦骨嶙峋的乞讨者,想到繁华祥瑞的洛阳城死尸遍野,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喃喃道:“太可怕了。”

圆德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道:“如今朝廷已经在邙岭设了祭坛祈雨。我等也不能坐视,愿舍弃皮囊救众生于水火之中。”

沫儿听了,不禁肃然起敬,脱口道:“圆德大师父果然是个大大的好…和尚。”

这话听起来十分不伦不类,却是发自内心的。圆德微微一笑,道:“这原是老衲的职责。”

沫儿愣了一会儿,看了看周围犹如雕像一般的其他和尚,没头没脑地问道:“我又不会念经,又不会祈雨。要我帮什么?”

圆德深陷的眼睛闪出一丝歉疚,道:“这…要从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说起。一个约定。”

沫儿倏然想起,他那晚在婉娘门口听到一个老者提到“约定”,低声自言自语道:“十二年前的约定?”

圆德叹道:“这么说,你知道了?唉,婉娘既然已经告诉你,那我就直说了吧。”

“十二年前,洛阳先是经历了几个月的大旱之后,转为大涝,引发洛水泛滥,城中一片汪洋,饿死淹死百姓数以万计。”圆通语速缓慢,眼神飘渺,陷入沉思。

沫儿插嘴道:“官府没有赈灾的吗?”这几天也经常听说城中有富人施粥什么的,或者官府分发粮食给进城的灾民。

圆德苦笑了一下,道:“刚开始干旱时,同今年的情形差不多,虽然乞丐多了些,但不尚未影响大局。等到大旱转为大涝,数百个村庄被水淹没,道路被毁,瘟疫蔓延,赈灾已经是杯水车薪。”

这情形实在可怕,沫儿不敢想象,连忙追问:“然后呢?”

圆德道:“大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坊间开始有传闻,说是洛水有河怪,需将二十个十二岁的男童投入伊阙龙门的河中,河水自退。也不知这妖言是从何处传出的,但愈传愈烈,连当时的圣上都惊动了。有符合条件男童的人家也开始带着孩子出逃。”

沫儿不安地舔了舔嘴唇,小声道:“这不是害人吗?”

圆德道:“唉,谁说不是呢。但当时城中已经乱作一团糟,许多人都抱着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态度,特别是那些没有男童的人家,更是上窜下跳,献策进言,求官府尽快组织男童进献河怪。”

沫儿恨恨道:“别人家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人有时奇怪的很,平时人模人样的,紧急关头,丑陋嘴脸便出来了。所谓的人,还不如那些好的鬼魅妖怪呢!”

圆德没想到沫儿能说出如此一番深刻的话来,摸了摸沫儿的头,颔首赞许道:“唉,果然灵气逼人。婉娘的眼光没错。”其实刚才的话都是婉娘平时经常说的,却被沫儿借用得恰到好处。

圆德继续道:“唉,老衲当时刚做了白马寺的方丈,不忍看这些孩子们白白送命,便主动请缨来主持此事,希望能够化解天地戾气,恢复风调雨顺。”

沫儿惊叫道:“啊?你真的找了些男童丢进河里去了?”说完觉得自己唐突了,有些不好意思。

圆德却不在意,道:“当然没有。当时主张祭河的一众民众称,以七日为限,若七日后大雨仍旧不停,就必须按照他们的办法,用男童祭河。老衲当时也存了必死的决心,想看看洛水到底闹什么古怪,便找了几个身负异能的朋友,冒着大雨在龙门守了七天七夜,却没有发现任何端倪。”

“唉,看着天下生灵涂炭,自己身为佛门中人却无能为力,实在痛苦之极。”圆德的眼窝泪光闪动,周围的几个大和尚也为之动容。

圆德接着道:“眼见七天期限已到,依旧大雨滂沱,洪水翻滚,我心中几乎绝望,遣散了友人,自己在洛水边徘徊,心中暗想,若是真有河怪,我愿以身祭奠。心一横,便准备跳下去,却被一人拉住了。”

沫儿听得入神,追问道:“谁?”

圆德迟疑了一下,道:“一个高人。他说知道这河里有什么古怪,我跳下去是没用的。”看圆德的样子,似乎有所隐瞒,沫儿也不敢质疑。

圆德道:“后来他就跳进洛水,去降服河怪。”

沫儿惊叫道:“真有河怪?”转念一动,比划这道:“是不是鱼头龙身的?这么长的尖牙,青乌色的大脑袋?”

圆德摇摇头,道:“不知道。但是洛水里有古怪却是真的。”

圆德继续回忆道:“他要我在龙门口最狭窄的地方等他,自己便下了水。霎那间河水翻滚,巨浪滔天,好几次我都差点被波浪打翻进水里。足足过了一个时辰,他还没从中出来,我面前的河面已经变成了血红色。已经将近午夜,唉,我担心的不得了,也不知他赢了还是输了。虽然七月天气,但下着暴雨,连续在雨中淋了几个时辰,我早就被冻得浑身僵硬,瑟瑟发抖。可是我不能走,我答应他,要等他出来。”

圆通眼神平静,语速缓慢,但沫儿看得出,那一幕对他来说实在是印象深刻之至。

“我从午时一直等到午夜子时,仍不见他的踪影,我想,他一定是…不在啦。心头一绝望,便瘫倒在地面上,却发现雨小了很多,东方的天空还隐隐闪出了几颗星星。我知道,他成功了。”

沫儿紧张道:“那他后来出来了没?”

圆德道:“我就那样在泥地里昏睡,醒了天已经大亮,脚边放着一件满是血迹的衣服,却不见他的人。此时雨住风停,洛水回落,万民欢呼。我高兴极了,又找了熟识水性的人下河找他,却没找到。”

沫儿热切道:“他这么有本事,一定是自己走开了,肯定不会死。”

圆德道:“我也是这么想。心里虽然知道他凶多吉少,但还是坚持认为他应该平平安安。”

圆德讲完了故事,便开始闭目养神。

沫儿听得津津有味,但却不知道这个故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偷眼看看周围的大和尚,都犹如睡着了一般,一动不动,不知道这群老和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鼓足勇气,摇摇圆德的手臂,道:“圆德大师父,这人是谁?”

圆德睁开眼睛,歉然道:“我答应不告诉世人他的身份。”

沫儿讪讪地收回了手,小声嘟囔道:“不说就不说。”又抬起头来,疑惑道:“这就完了?”

圆德微微一笑,道:“他的确没死,三个月后,他来找到了我,告诉了我那晚的情形。他说,以他的功力难以完全制服那个河怪,只能与他打个平手,两人恶战了几个时辰,他与河怪达成了一个约定。”

一听到“约定”,沫儿顿时紧张起来。

圆德看着他,道:“这个约定便是保神都十二年风调雨顺,不发水患。”

沫儿愣了片刻,叫道:“啊呀,十二年到啦,是不是?”

圆德点点头,叹息道:“是。”

沫儿恍然大悟道:“你们…不会是要我去打河怪吧?”一股热血冲上心头,小胸脯一挺,摩拳擦掌道:“没问题,您说要我怎么做?——我想当英雄。”黑漆漆的眼珠子没有一丝胆怯,充满了激情和对做英雄的渴望。

可是转念一想,又结巴道:“我不会水,也没有功夫。怎么办?”

圆德慈爱地笑了,道:“你哪能打得过河怪,还小呢。”

这让沫儿更加迷惘,撅嘴道:“圆德大师父,你找我来,到底有什么事?”

圆德朝周围几个和尚看了一圈,似乎在探询他们的意见,等收回目光,双手合十念了一身佛号,慢慢道:“那个约定里,还有另一个条件,只要满足了这个条件,约定便算解除。”

凭直接,这个条件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沫儿结巴道:“什么…什么条件?”

圆德神态悲凉,长叹了一声,道:“要一个天赋异禀的男童…祭河。”

沫儿犹如五雷轰顶,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其他几个和尚一起念起了佛号,在沫儿耳边嗡嗡作响。

圆德低沉道:“如若不然,十二年前的天灾便要重演,整个洛阳又不知要多少人家破人亡。”

沫儿哪里还顾得想这些大局,一想到自己要被大河怪一口吞下,说不定还要撕咬成一块一块的,便觉得毛骨悚然,腾地跳了起来,硬着脖子叫道:“不!他们死关我什么事?我不要去喂河怪!”也不听圆德在后面说什么,扭转身便往外跑,未到门口,却被圆卓一把拎了回来。

圆卓将沫儿往圆德面前一掷,冷哼道:“乖乖听话!”圆德伸手拉沫儿起来,皱眉道:“圆卓,你身为方丈,自当注意一言一行,怎能如此对待一个孩子?”

圆卓黑着脸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沫儿见周围都是大和尚,不禁又惊又怕,一把甩开圆德的手,一边踢打一边狂叫道:“你还是高僧呢,你怎么不去祭河?我不去!我不去!你们这些高僧,一个个假仁假义,合起伙来欺负我!”

圆德任由沫儿踢打,神态悲苦之极。沫儿看圆卓恶狠狠盯着自己,不敢逃走,一骨碌躺在地上,打着滚儿嚎啕大哭。

圆卓忍无可忍,喝道:“你这小东西能不能听人把话说完?”

沫儿恨极,又不敢扑过去打圆卓,双腿在地上踢腾着,嚎道:“我不听我不听!你们这些骗子!大骗子!老秃驴!”几个大和尚神色尴尬,脸色红一阵白一阵。

正哭骂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只耳朵被人揪着拎了起来,还未及回骂,只听婉娘责怪的声音:“好你个小东西,一家子等着你的米做饭呢,你却跑这里来撒泼来了!”

沫儿一看婉娘来了,越发有了仗势,更嚎得了不得了。婉娘拿出手帕子胡乱朝他脸上抹了一把,朝圆德施了一礼,随意看了看旁边的大和尚,笑道:“今日圆字辈高僧齐聚于此,原来是给我的小伙计讲故事来了?”

圆德黯然道:“怪我等本事不济…”

婉娘嫣然一笑,也不接话,回头看看沫儿的大花脸,道:“几位师父见笑了。这孩子就是个小泼皮无赖。”拉起沫儿训斥道:“就知道贪玩!还不赶紧回去做饭?”略一点头,一阵风似地走了。

圆德失神地盯着空荡荡的大门,低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无语地跌坐在蒲团上。圆卓急躁道:“这女人什么来历?还要劳圆德师父您几次三番和她说好话?”

无人应答。圆卓讪讪地坐了下来,不满道:“要是那女人不同意,怎么办?哼,我一众人等还要看她的脸色。”

一滴浑浊的老泪滴落下来,圆德抑不住悲痛,仰脸长叹道:“可怜天下…又要生灵涂炭了。”

圆卓仗着自己有皇家背景,心里对圆德几人处理此事的方式十分不屑,哂道:“这有什么难的?要我说,直接将此事报告朝廷,朝廷自有人来管。同不同意,还由得她吗?”

圆德右边的胖和尚圆信见他言语之间不尊重,忍不住冷冷回道:“惊动官府,只怕事情更难以收场。”

圆卓斜了一眼周围闭目不语的其他和尚,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诚恳道:“牺牲了一个小泼皮,救了全城的百姓,这正是佛法的精要。”

圆信浓眉一皱,正要反驳,却被圆德摆手制止,沉声道:“佛法讲众生平等,他若不愿,我们另想办法就是。”看了一眼圆卓,又道:“他年龄小,自然顽皮了些。但泼皮二字从我等口中说出,可是犯了口诫。”

圆卓刚晋升静域寺主持,资历尚浅,心里虽甚是不忿,却不敢多言。房间里骤然寂静了起来,一众和尚默默无言,各自想着心思。

沫儿脸色沉重地跟在婉娘后面,直到走入大街,才期期艾艾道:“婉娘,他们说的约定,是要把我给那个河怪吃掉,来换洛阳城的平安,是不是?”

婉娘回过头来,似笑非笑道:“那你愿不愿意呢?”

沫儿愤愤不平,脱口道:“我不!我不想死!”

一个两三岁大的小女孩,面黄肌瘦,矮小瘦弱的身子顶着一个大脑袋,怯生生地朝沫儿伸出乌黑的小手。沫儿摸着空空的口袋,无奈地摊开手。婉娘飞快拿出一把零钱放在她的手心。

周围的乞丐一看,呼啦一声围拢上来,个个伸出手或破碗,用祈求的眼神盯着二人。沫儿高声叫道:“没有了!真没有了!”那些人却丝毫不为所动,将沫儿和婉娘围得水泄不通。一个年轻的乞丐伸手捏了捏沫儿背后的米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道:“这里是米不?”围着的人群骚动了一下,眼睛瞬间放亮,犹如夜间发着绿光的狼眼。

沫儿没来由地打了个哆嗦。

婉娘见无法脱身,从怀中抓出一把钱币远远地抛在圈子外面,乞丐们嗷嗷叫着扑了过去,好几个人被压在了下面。

沫儿茫然地看着那些疯狂的人们,眼睛在阳光下感到一阵刺痛。

一个中年乞丐来迟了几分,地上的钱币已经被捡干净,便满脸失望,蹒跚着走开。而刚才那个瘦弱的小女孩,从墙角牵起一位佝偻着身子的老婆婆,正喜滋滋地清点手中的钱币。中年乞丐略一迟疑,飞步上去,一把推开老婆婆,抢了钱币转身就跑。

小女孩站立不稳,一个跟斗磕在旁边的大树干上,额头蹭破了皮儿,尖利地哭叫。老婆婆颤颤巍巍地抱起她,拍着她的背喃喃道:“不哭不哭,再哭就更饿了。”小女孩很快停止了哭喊,在老婆婆怀里无力地抽泣。一老一小靠着树干坐下,空洞洞的眼神看不到一丝活力。

婉娘远远地看着,幽幽道:“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在天灾到来时人性的覆灭。”沫儿只觉得后心发凉,拉着婉娘逃似的离开了街心。

闻香榭里闲了下来,因为已经没人定制香粉花露。城里东西飞涨,一天一个价儿,原本一文钱一个的馒头已经涨到了五文,还不一定买得到。到街上买东西已经要藏着掖着,因为四周都是饿狼般的眼睛。

而最可怕的是,瘟疫来了。天气太热,几天没吃东西的流浪汉,吃了不干净东西的乞丐,那些连续奔波了几日的逃难者,常常走着走着就倒在了街上。瘟疫是从城外传进来的还是城内开始的,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官府每天在东、南、北三市设点,免费提供汤药,可是每天死去的人仍不计其数。

沫儿飞快地瘦了下去。文清不知所以,担心不已,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尽力合着他的口味,可是沫儿食不知味,常常一个人陷入沉思。

闻香榭里,水源还算丰盈。虽然后面的池塘水面急剧变小,已经露出周围塘底龟裂的淤泥,但浇花饮用还是够的。沫儿去后堂打了一桶水,浇在桐树的树根下,然后无精打采地躺树下的石凳上。

文清给后园的花草浇了水,满头大汗地回到前堂。婉娘正在躺椅上闭眼小憩,眯眼看到文清,道:“以后隔一天浇一次吧。水要省着点用。”

文清点点头,仰脸儿看看天,疑惑道:“今年这是怎么了?一点雨都不下,还让不让人活啊?”

沫儿偷眼看看文清,连忙闭眼装睡。文清走过在沫儿身边坐下,推他道:“你是不是病了?”转头埋怨道:“婉娘,你也不关心下沫儿,你看他都瘦成什么样儿了!”

婉娘起身,甩着手帕子道:“天气太热,我还食欲不振呢。”扭身上了楼。

沫儿见婉娘走了,睁开眼睛,折身起来说道:“文清,城里如今怎么样了?”从上次外出买米之后,沫儿再未出过闻香榭一步。

文清的声音低沉了下去:“很不好。听说好多官宦都逃往长安了。街上到处都是难民。”说着连连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