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去了。”带着深沉的伤痛,男人嗓音低哑,在故人面前,终究露出化不开的凄然。“临去前,她只道来世再不相见。又央我看在昔日情面上,好歹给你留一条活路。”

说罢闷笑出声,仰着脖子,眼里蒙了薄薄水光。“你顾衍不要的女人,到头来,死心塌地还牵挂你性命。这样不守妇道的女人,我贺帧要她何用?”

对面那人总算有了些别的反应。面上有刹那惊愕,之后蹙眉回想。

姜氏…他已记不得她的面目。只记得那女子心慕于他,样貌身段俱是不差。

那年他弱冠,偶有一次去泰隆查案,应邀去了姜家做客。好似有一女子,怯生生探头看他,脸上带着羞涩的笑,涨红着脸,细声向他问好。

这般神情他早已厌倦。京里多的是贵女欢喜他的容貌,不缺她一个。

后来姜家大房闹出事端,私底下将她说给新上任的冀州巡察使为妾。靠着新巴结的靠山,折了大半家财,总算逃过一劫。

彼时他恰巧在冀州,闹市之上碰上一身喜服仓皇逃婚的女子。她如无头苍蝇般绊倒在他脚下,若非他下令喝止,周准一枪已刺穿她喉咙。

她抬眼见是他,眼里铺天盖地全是欢喜。带着股决然的意味,求他收她做婢子。而他早已不记得她是何人。

许是见她样貌不赖,许是对她眼底生出的绝决起了丝兴致,他随手拣了她回去,从此她便是他后院再寻常不过一美姬。

再之后,新鲜劲儿过去,腻味将她转手送人。他依从族中安排,迎取幼安为妻;而她嫁进侯府,做了贺帧的侧室。此后陌路,再无牵扯。

顾氏有今日,他早已料到。幼安暗地里一应作为,他全不放在心上。他对那女人无心,由她自生自灭。

只是没想到,顾氏危难之际,竟还有个女人临死前替他向贺帧求情?!

顾衍目色沉了沉,怪那女人无端插手他私事。可他冷硬了太久的心,终究因她起了丝波澜。

“你也知道她的好是不是?”形容邋遢的男人歪斜站起身,没了来时的戾气,浑身包裹在浓浓的痛悔里。

“也好,也好。你自有你的谋算。顾氏如何,你早已被凉了心,近些年对族里撒手不管。如今又赋闲在家,借势远离朝堂。你声望犹在,惠王心头到底还存了顾忌,一时半会儿也拿你没撤,更用不着她来替你操心。如此我也不算连她最后的心愿也辜负了去。”

言罢抹一把脸,一脸的胡渣,他也不在意。就这么一步步逶迤去得远了。恨那女人绝情至此,却又对她撂不去手。说是不要她了,可心心念念,还是要葬了她进贺家的祖坟。

院子里细风卷了书页,一身素袍躺在藤椅中的男子,指尖轻轻压一压页脚,凝着目色,心头淡淡萦绕着几分说不出的郁塞。

第107章 破庙(2)

当先向那几人摘下斗笠,七姑娘抬眼一瞧,都是扔人堆里,再难寻出来的打扮样貌。

几个汉子冲他们拱一拱手,将湿哒哒还在滴水的斗笠随意靠在墙角,迳自拣了个不漏雨的屋檐站着,弯腰拧干紧贴在腿上的袍服下摆。抖一抖,这才迈步进了庙里。

四下一看,挑了块空旷些的地儿,将地上碎石用脚拨弄开。又从庙里搜罗来几根朽掉的断木枯草,堆了个柴火垛子。看样子,是要升火。

刚才冲她们问话那人,抬头见到梁上挂着的半幅破幡子,手把在腰间佩刀上,一眼瞧出对面乃是世家子弟,还带着两位姑娘家,便特意知会声,“烦请众位向后避一避,捂了口鼻。”

姜楠了然,挥手叫大伙儿后退几步,好在两位姑娘原本就避在角落,于她二人倒是无碍。

七姑娘一手执扇,躲在后头,睁眼静静端看。但见那人出手极快,刹那间,她只瞧见一片冷艳的刀光,那本该扬起尘土的幡布,竟被人齐根斩断,直落落坠了下来。

那人一把拎起半空的幡子,另一手甩一甩袖袍,将因震动扬起的尘土,兜了个圈儿,尽数向无人的角落里拂去。

好俊的功夫!只凭这一手,怕是能与世子身边周大人不相上下的。

七姑娘惊叹着,因着姜家自老太爷之后,弃武从了文,也就鲜少见识这等手段。不过好在一路见了好几回御刑监掌使大人舞刀弄枪,她也知晓大周武学昌盛,文武并重。

这一行人显是刻意乔装过,衣衫虽寻常,来头却不一般。浑身上下寻不出半点儿能表明身份的佩绶、腰牌,许是瞧他们年岁尚幼,倒是磊落大方,没刻意掩饰会工夫的底子。

当先几人事情办妥,也就短短片刻功夫,落在后头那两人,步履从容,身上披着蓑衣,无需言明,便知是这一伙人的头头。

果然,前头那男子,摘下斗笠,随手将蓑衣递给随扈。露出张干净俊朗的面孔来。眼神清亮,仿若淡淡含着笑意。嘴角微微挑起,目光流转间,无端的,便让她觉出几分轻佻来。

这人身后随着个老仆,身形瘦削,竹竿似的,瞧上去似有些驼背。眼神很锋锐,眉眼却极淡。本就不甚浓密的眉毛,只见得前半截儿,却是生了副断眉。

一行人安顿妥当,围着垛子生起了火。角落里五姑娘刚服了药,本就困觉,正迷糊着昏昏欲睡。被火光晃了眼,不耐烦细细哼唧两声,靠着辛枝往她颈窝里深埋了脑袋。十分不乐意自个儿难受时候,凭白被人扰了清静。

辛枝扶着自家姑娘,偏着脑袋,从那两人进庙起,便觉有几分眼熟。这会儿他几人围在篝火旁,面上映了红澄澄的光,再仔细一瞧,那老仆已是足够抢眼,更不论他身旁那位好样貌的郎君。这不就是上回大雨天里送姑娘回去,闹得女学里生出好大一场事端的江阴侯府世子爷?!

辛枝一惊,赶忙低头看自家姑娘。瞧这位眯瞪着眼,不知该不该唤她起来。正为难呢,回头却见那位爷盘腿席地而坐,真个儿是意态****,便是破庙里,他也自有一番落落洒脱的美态。此刻正支起手臂,饶有兴味朝她主仆这儿看来。

辛枝立时明白,这却是逃不开了。再不出声,怕是要失礼于人。于是只得轻摇一摇五姑娘肩头,见她呢喃动一动身子,眼睛懒懒睁开条缝儿。怕这位气恼发脾气,赶忙凑她跟前,低声耳语。

“小姐,来人是侯府世子,上回送咱们回去的,江阴侯世子爷。”

横竖就这么大个地儿,庙里除了枯草点着时乍起的辟啪声,辛枝一句细语,被多少人听进了耳朵。

最惊讶,还是与离五姑娘最近的七姑娘。她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境遇下,突然遇上江阴侯府之人。

那位可是再三告诫,她要敢与侯府之人扯上干系,世子对她绝不会客气。于是下意识的,手上团扇偷偷往上挪一挪,快要抵到眼皮子底下。若非唯恐过犹不及,她是恨不能整个扇子蒙了脸,全当这一面大伙儿从没有遇见过,少招惹些是非。

虽则有心避着这人,心头还是不由感叹,原来侯府世子生得这样好的容貌。难怪世人都说,燕京那地方,钟灵毓秀,最多便是各样的美人儿。

贺帧眼睛盯角落里,实则心神祇关注一人。

原来她是姜家之人。

说也奇怪,庙里挤了这许多人,而她是最不打眼的一个。避在角落里,很懂得掩藏。守着闺中该有的礼数,执扇遮了大半面容。他不过一眼扫过去,却对上一双温润宁和的眼睛。

头顶还响着闷雷,这姑娘眼中不见丁点儿害怕。总觉有几分眼熟,于是便不着痕迹往角落里多看几眼。

这么一打量,竟叫他认出好些故人来。碰巧的,也就将她身份猜出个七八分。

原来那人几番阻拦他打探,却是姜家的姑娘。他微微眯起眼,庙里昏暗,虽则晌午刚过,可这天儿罕见比暮色更迟重。

上回自山上俯瞰她,透过枝桠,只见得这姑娘白嫩圆润的耳背,连着颚下一截柔和的曲线。这回再遇上,更稀罕,她像是刻意避着他,举着扇子不肯正眼看人。依旧是遮遮掩掩,不见真容。

他自来****,惜花之名遍传燕京。再加上如今已被人揭破身份,照理说,姑娘家便是不中意他样貌,也该对他身份存着些好奇。

如此一想,定是她甫一听说他来历,便对他起了戒心。

贺帧勾起个笑,撩一撩袍服,手掌撑在地上,施施然站起身,扬起衣袂,缓步向她走去。

看他过来,随着步子一步步接近,分明能瞧清他打量的是辛枝怀里的姜柔。可她握着团扇的小手倏然收紧。

这人给她的感觉异常古怪。若说世子表里不一,摆在面上俱是光鲜示人,符合“公子玉枢”美名的表象。那么这人恰好相反。

此人行止欠端方,整个人透出股玩世不恭,微微带着痞气,竟如此冒昧,直直往女眷歇脚处而来。然而莫名的,她从他上调的嘴角、含笑的眼睛,飞扬的袍角,分明瞧出分刻意来。

这样的人,往往用笑掩饰内心的精明通透,细致慎微。

七姑娘悄然向姜昱身后靠得更近些。这是除了那位,迄今为止,第二个另她一眼便生出戒备的陌生人。

细想一想,这两人还真是颇为相似,又大有不同。

同样是深藏不露,不同只是,一个惯于深沉的静默,一个惯于张扬的浮夸。

第108章 破庙(3)

五姑娘乍一听闻是江阴侯世子,再沉的瞌睡也给惊醒了。手掌撑在辛枝肩头,无精打采睁了眼,因着背光,很是辛苦才瞧清了人。

“世子?”这会儿是真病得抽了丝儿,站不起来,只得歉意看着人,尽量显得恭谨些。

五姑娘潮红着脸,身上发了汗。额发贴在脑门儿上,再被她在辛枝颈窝里蹭一蹭,更添狼狈。这副病怏怏的姿态,又恰好处在这间破庙里,瞧着绝对算不上娇美。好在她底子不差,中了暑热,面颊像染了胭脂,病容楚楚可怜,倒是叫人心软。

侯府世子到了跟前,姜家一行没有不施礼的道理。两位爷赶忙起身,躬身问了安好。二爷姜昱垂眸时候,眼中带出些凝重。藉着抬手时候展开的袖袍,顺带将身后七姑娘遮挡一番。

两人自小的默契不是闹着玩儿的。身后那个瞅着这空当,毫不犹豫,连带坐着的小杌凳,轻轻抬起来,极快往角落里再挪一挪,离来人越发远些。还不忘半遮半掩,闺中的礼数,难得这样中规中矩遵从着。

“无需见外。今日巧遇,也算有缘。既是这雨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索性大伙儿一处凑个热闹,说说话。”

这人真是不客气,很是自来熟,接过福安递来的杌凳,挥一挥衣袍,落落大方与姜家人凑了堆儿。

侯府世子既发了话,这情面便是驳不去的。侯府虽不及国公府势大,可侯府身后傍着的后族朱氏与周太子,却是不容小觑。

更何况,朝廷之上为了与颇得文王看重的公子成抗衡,太子正拉拢昭仪母子与国公府世子顾衍。其间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总之这人,绝非姜家能够开罪得起。

“五姑娘这是身子不妥?”大度免了她礼,贺帧眼角瞄见偷偷躲闪那人,心头不觉好笑。

那人到底都教她些什么,竟让她初次见面,便畏他如虎?他便是再****多情,也不会对个没长成的姑娘下手。目光不由落在她握着扇柄,青葱般白嫩的手指上。手背肉呼呼,该是还没到抽条的年岁。这样秧苗似的小白菜,莫非那人还怕他看上了眼?

五姑娘心力不济,便由姜家大爷出面,将其中原委道个明白,又替她失态告了个罪。贺帧颔首,说了两句场面话,算是尽了关切之心。

他此来目的,为的可不是姜家五姑娘。于是话风一转,正正朝向角落里,埋头专注把玩扇坠子那人看去。“庙里昏暗,这位是…”拖着长长的尾音,借口天气说事儿。

这回是逃不开了。七姑娘哀叹一声,还以为他几人自顾说话,忙活着,没她插嘴的余地。不想这人眼神儿这样厉害,记性也好,没将她这无干之人,忘到哪个旮旯里头去。

于是换做两手执扇子,规规矩矩起了身。屈膝福一福,捏着平和的调子,一板一眼道,“姜七见过世子,世子爷万安。”话里寻不出丁点儿错处,无趣得很。

贺帧端看她半晌,离得近了,才发现她个头比她想像还要娇小。做派瞧不出当下贵女半分大胆娇柔,全无妖娆柔媚的韵致,更觉不合他胃口。随意挥手允她坐下,心头却在默念:原是姜家排七的姑娘。却不知她这样儿的,何以得了那人眼缘。

越是琢磨,越觉她身上藏了秘密。倒不是一眼瞧出她特别,而是对那人眼光,深信不疑。

“原是七姑娘。之前也见过的,难怪觉得几分面善。”好容易赶巧,他便趁热打铁,多加试探。麓山地界上,顾氏一家独大。他不易施展开来,处处被那人掣肘。可惜世上还有天命一说,竟在此处被他遇见了人。

七姑娘吃惊鼓着眼珠子,她何时见过这人了?与他相熟的,不该是五姑娘姜柔么?这要她如何回话?

问一句“何时的事儿呀?怎地我不记得?”这不就是说,您认错了人,或是我压根儿对您没甚印象。前者是她不懂事儿,落了世子爷脸面。后者更厉害,简直就是目中无人了。

尊卑跟前,对错不打紧,永远是拳头硬的说了算。上头怎么说,底下的大多只剩逢迎附和。她又不是谏臣,何必在随口一句话上,与这位硬碰硬。

如此一来,不好反驳,便只能应和。可这莫须有的事儿,要叫她如何圆谎?若被揭穿了,她不等同于自打嘴巴,落下个不实诚的坏名声?更何况,若是见过,她方才并未如五姑娘那般主动见礼,却是大大失了礼数。

七姑娘眼皮子朝下撇,眼睑挡了目中沉吟。片刻后抬起眼,不经意捕捉到他眼底异色。心头一动,瞬时有几分明白了。

虽闹不清缘由,却能肯定,这人八成是故意刁难她!否则不会丢下句“咱两之前见过”,再没了下文。真心结交的,哪个会置对方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多少也得提个醒儿,点明了何时何地,这才好让人接话不是?

处于他那样的位置,又是侯府出身,岂会不懂其中的道理。余光瞥见这人好整以暇,含笑悠悠看他,分明是打定主意不开口的。更让她心中笃定。

她得罪过他么?若不然,为何这人甫一见面便直冲冲挑了她发难?

实则贺帧确实别有用心。他是想瞧瞧,眼前这躲躲闪闪,却能让不耐烦幼安纠缠的那人,放下身段亲送她下山,到底有何异于常人的本事。

他说之前与她见过,这话千真万确。只是在场独他一人知晓其中原委,而这小丫头至今被蒙在鼓里。

从她起初惊愕的神色,不难猜出那人未在她跟前提及此事。对他戒备这样深,反倒由他了如何高兴,便如何捏造。

众人便见这位世子,一手轻拍膝头,眉头高挑着,微微俯身向前问七姑娘道,“莫不是姑娘不记得本世子了?”怀着莫大的遗憾,怅然摇一摇头,像是多大的事儿,值当他仰天长叹了。“这可如何是好,本以为与姑娘颇为投缘,却是本世子一厢情愿了。”

这话说得真是…含糊其辞,既轻佻,又暗藏锋芒。

她与他,清清白白,素未谋面,哪儿来的投缘?且她巴掌大的脸面,能叫侯府出来的世子,“一厢情愿”?给她几个胆子,也不够看的!

瞧他一副嬉皮笑脸,咄咄相逼,逮着这话头不肯罢休的模样,七姑娘温温和和,含羞笑起来,眉眼弯弯。藏在扇子后边儿的小脸儿谁也瞧不见,却奕奕泛着光。

*********

真以为美羊羊好欺负咩?掉进去一个世子,再来一个也不嫌多…

第109章 破庙(4)

庙里很静,听她两人说话,姜昱微微拢起眉头。如今这情形,自然便端起做兄长的架子。“阿瑗,之前既认出世子来,何不大大方方起身见礼?如此不懂事,还不快给世子告个罪?”

这却是不兴过问,直愣愣将错儿推到了七姑娘头上。

她刚拿定主意呢,便被姜二爷“先声夺人”。温润的眼睛眨一眨,立刻便想明白,这是二哥哥有心护着她。

这事儿由姜昱出面,意味便大不相同。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家中长辈管教后生晚辈,不论长者说什么,得不得当,做小辈儿的都只能洗耳恭听,虚心受教。要敢顶嘴,那便是不敬尊长,品性不端。

于是到了嘴边的话立马咽下去。看着身前一脸凝肃,尤其端方不苟言笑的姜二爷,七姑娘心头暗叹一声好。心头暖暖的,顺杆子往上爬。

“二哥哥教训得都在理,却是我的不是。在这儿给您赔个罪,还望世子千万别与我这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片子计较才好。”

软绵绵的语调,不痛不痒,姿态放得极低。全然照姜二爷的吩咐,诚恳至极认了错儿。如此一来,反倒显得“恭敬”意味更重些,赔罪倒成了其次。

贺帧不想半路杀出个姜昱来,使得他盘算落了空。眸色微微一沉,倒是小瞧了他兄妹两个。

一唱一和,搭台子唱戏呢。做兄长的严辞训诫,小的那个,只管听话办事。将他撇开,倒成了姜家教姑娘,他反倒不好插手。

面上大度摆手作罢,只略微挑起剑眉,暗自思量。

事情虽不尽如人意,到底还是有迹可循。

姜昱是块好料子,可惜不能为他所用。不提也罢。只这七姑娘…细细一琢磨,却有几分耐人寻味。

如她这样的年岁出身,煌煌贵女,娇捧着养大,岂会没有半分争强好胜的傲气?最紧要,好颜面这一口,多少圆滑世故、两面三刀之人都未必能放得下。偏她异常爽快,一股子“都认了错儿的,你待如何”的无赖样儿。是天生的好脾气,没主见,对姜昱言听计从;或是…小心眼儿不少,太懂得进退之道?

不觉的,便拿了心头那人与她做比。这事儿若是换了幼安,又当如何?

贺帧敛眉想一想,眼角不觉流露出几分真切的柔和来。那丫头爱脸面,定是睁着眼睛,气鼓鼓狠狠瞪他赌气。不依不饶,定要穷根究底,分个高下。

幼安是直肠子,说一是一。性子刚烈,最不肯服软。而她与幼安恰好相反,柔得叫人使不上力。真要计较起来,他宁肯相信,七姑娘这是藏了拙的。她圆滑世故,却不比幼安性情纯和,更讨人喜欢。

可惜有姜家人护着,一时半会儿,难以摸清她底细。只好暂且搁下,与姜家两位爷畅谈起诗赋来。话说得投机了,便抚掌赞一句好,若是意见相左,便回头笑问她拿主意。探究不成,守着规矩,迫她与他熟络起来,却是不难。

七姑娘被闹得头痛万分,又不好拂了他意。

一头帮辛枝照看五姑娘,一头还被他拎着不放,得好脾气答这位爷的话。若是敷衍,这人便抚着下巴静静瞅她,末了若有所思点一点头,很有耐心等她说出个原委来。好在哪处,不好又是哪里有欠缺。

知晓他是存心招惹她说话,七姑娘心头郁郁,面上却不敢怠慢。真是绞尽脑汁,苦不堪言。这人被姜昱搅和了好事儿,如今汲取了教训,只拿学问来说事儿。她本是得了顾氏提携才入了女学,自然不能不学无术,半天吐不出一个字儿来。只得拿捏好分寸,小心翼翼应对他考校。

姜昱起初替她忧心,听了会儿子,都是女学里教过的浅显诗词。七姑娘答得有模有样,既不十分突出,亦不会显出愚笨。是她惯来拿手的中庸好戏。这才舒一口气,得空琢磨为何侯府这位,对七姑娘颇有耐性,初一见面便很是不同。

姜昱也不是蠢人,稍一做想,很容易便联系到国公府那位头上去。能让侯府世子起了兴致,单凭七姑娘,还捂着大半张脸,她岂会有这般能耐?

看着稳稳端着扇面,温声细语回话的七姑娘,姜家二爷神色复杂,哪里不知她心头明镜似的。他能想到的事,凭她的聪慧,早该猜到。如今她应付起来谨小慎微,却是难为了她。

这般早便被人盯上,日后跟在那位爷身边,只会越发不得安宁…

屋顶落雨声滴滴答答,****不绝。天色越发晦暗下来,山风呼呼刮起来,吹进破庙里,卷了湿气,竟生出丝丝缕缕的凉意来。姜楠唤人去车里取来包袱,拿些得用的物件。挑出两身外袍,叫两位姑娘披上,切莫冷热交替,冷不丁染了风寒。尤其姜柔,再经不起折腾。

趁着姑娘们添衣,余下之人大都守礼背转过身。唯独这侯府世子,慢腾腾,伸一伸胳膊,目光自七姑娘身上划过,意犹未尽,这才懒洋洋,起来舒活下筋骨,到屋檐下负手探看一番。

“这雨势,今儿怕是不好再上路。”

正由春英服侍着,披上姜楠宽大的外袍。听他这不咸不淡的口吻,七姑娘越过春英肩头,正好瞧见那人掸一掸衣袍,一副洒然之态。仿若他只是游山玩水,被困在庙里,无有担心,半点儿不减兴致。

正偷眼瞧他,不料这人听春英在她耳畔轻声说一字儿“好”,不经意回头,正正与她目光对上。

她心头一跳,怎会如此凑巧。被人逮住,总有几分尴尬。于是埋头装作打理衣衫,避开了他无声打量。

贺帧亦是惊讶她竟会在背后偷偷看他。甫一转身,居然意外从她眼里扑捉到片刻窘迫,眼神很是灵动,与她一直以来木讷刻板的模样,大相迳庭。

眯一眯眼,心头了然,这丫头精得很,于他必是戒备极深。

仿佛想明白她偷看他的意味,不正经轻笑调侃,“姑娘无需担忧。此地虽荒芜,好在你我一行人多势众,聚在一块儿,夜里生了火,不怕被虎狼叼去祭了五脏庙。若然事情有变,本世子必当倾尽全力,也护你周全。”

说罢含笑看她,眼角眉梢俱是流于表面,漫不经心的兴味。

此刻他不知,日后这话当真是应验了的。彼时他浑身浴血,护她却是全心全意,以命相搏。而她颠在马背上,被他搂住腰肢,浑浑噩噩。

眼角不断有泪滑落,她神志不清,雾濛濛,却好似记起初见他那日。他立在檐下,背后是遮天蔽日的雨幕,而他嬉皮笑脸,逢场作戏…

第110章 哪个世子?

这场雨直下到夜半三更。因着整个人蜷缩着,七姑娘窝在姜二爷怀里,总睡不踏实。迷迷糊糊,耳朵里嗡嗡响,全是滴滴答答,雨打瓦砾的声响。半梦半醒间,犹自记得不能翻来覆去,闹得姜昱也不得安生。

其时,除了她与姜柔,连同跟前伺候的婢子,余下之人并未真就睡着。姜昱轻抚她背脊,将人哄得放软了身段,安安心心偎着他,再替她拢一拢搭在身上的外袍,这才闭目将息。

外出游学,比这更坏的境况也遇上过。那真是连破庙都寻不着一间,穷山恶水,与寥寥几个同窗为伴。其间辛苦,回府从不说与她知晓。只是他没想到,此番带她出来,这丫头竟难得乖巧,他说什么,她丁点儿不强嘴,从未有过的顺服。

捧着平日碰也不碰的面饼,就着热水,塞嘴里一口一口细嚼慢咽,眉头都没皱一下。车里搁着吃剩下,当零嘴儿的两块栗子糕,全数让了病得没精打采,连吞咽都没力气的五姑娘垫了肚腹。

旁的事儿都好,唯独只一样,七姑娘露出几分不甘愿来。横竖躲不开进食安歇,只能无奈丢开握在手上,快要生了根的团扇。如此扭捏,比照往日落落大方,仿若不是同一个人。

姜昱暗自感概,只觉这丫头都快成精了。她这般小心翼翼,除了那位,也就对侯府世子一人如此。熟悉她脾气,哪里猜不出,她这是堂而皇之,扯了礼教的大旗,实则心里千百个不愿与侯府之人扯上干系。唯恐日后再遇上,被世子认出来,又叫她脱不开身。

姜家二爷能看破七姑娘小心思,同样的,对面角落里抱臂养神,面上安之若素那人,心头也是门儿清,透亮得很。

只是贺帧此刻心头,莫名生出几分疑惑。自傍晚时候初见她容色,他刹那怔然,心头微微一颤。若非她羞恼之下调转过头,他还盯着人小姑娘直登登端看。

若说她样貌如何,搁冀州这一片儿,确是极好。有着江南女子特有的婉约精致,眉眼如画,肌肤胜雪。可若是与北边儿贵女做比,七姑娘这样的容貌,美则美矣,却失了几分庄重大气,更不说燕京城里多少名门闺秀,个个品貌不俗。

可就是这样一幅清汤寡水的稚嫩样貌,甫一得见,竟令他恍然失神,全无往日对这类清秀女子的看不入眼,反倒觉得玲珑剔透,似曾见过…

翌日一早,天光放晴,碧空如洗。地上的水洼盛了水,微风拂过,周遭草木摇曳着,小小的水洼里漾起涟漪,清清澈澈荡漾开去。灌木丛里躲了一夜的雨,蝈蝈也露了头。从阔叶上一跃而起,到了水洼另一头,一溜烟藏进草堆里,悠悠鸣叫着。

七姑娘扭扭身子,打一睁眼,便瞧见顶上的木板,眼珠子环顾一圈儿,这才发现不知何时已被姜昱送进了车里,舒舒服服仰躺着,身上还搭着姜楠的袍子。

“春英?”捂嘴儿打个呵欠,含糊叫人。

“嗳,姑娘醒了?”春英在车窗外应她,绕到前边儿,挑帘子探了头。

“什么时辰了?旁人可都起了?”半支起身子,七姑娘摸摸僵直的脖子,摁一摁,这才觉得好过些。

透过春英掀起的门帘,瞧着外头朗朗天光,鼻尖嗅到清爽的泥土味儿,豁然一阵舒坦,吐一口浊气,总算来了精神。

“侯府一行人,一大早天还没亮便启程离开了。世子不让人唤您起来,只与两位爷道了别,很快便带着人往南边儿去了。”春英遥遥一指,却是昨日她们来的方向。

“五姑娘不大好,早上有些发热,大爷等不得了,带着几个护卫,赶去前头镇上请大夫看诊。反正也耽搁了,二爷便说管您睡饱,慢慢追上去无妨。”末了,撩开些帘子,透了暖暖的光进来,明晃晃,正好照在七姑娘脚下。春英抿嘴儿,清秀的脸上露了个笑,“诺,您瞧,快巳时了。正应了二爷说的,您怕是一觉睡了个饱。”

七姑娘讶然推开窗户,半遮半掩,果然见得日头红彤彤挂天上,姜昱正站在不远处,与国公府的军士说话。

起得这样迟,比女学里整整晚了快要两个时辰。再不敢躲懒,唤春英进来梳了头,草草漱洗一番,这才支起窗屉,冲姜昱大声招呼。

“二哥哥,咱们动身么?只大哥哥一人照看五姐姐,多有不方便。还是带上春英,也好过去给辛枝搭个手。”

看她伏在车窗上,探出小半个身子,神采奕奕冲他招手,也不怕一不当心跌下马车。姜昱冷脸,几步上前,七姑娘一看他脸色,恍然明白过来,乖乖缩回脑袋,面对外头,规规矩矩跪坐端正。

一觉醒来,天儿也晴了,更没了烦扰她之人,欢喜之下得意忘形。

“急什么?用了饭再走。”

一看春英递上两个粗面馍馍,七姑娘鼓着眼睛,讷讷回头,“要不咱们去前边镇子上用饭?一时半会儿也饿不着。”

姜二爷眉头一蹙,怎么也没料到,这雨才歇呢,与昨晚迫不得已不同,七姑娘逮着空子便故态复萌。干巴巴瞅着他,一副可怜样子,眼里满满都是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