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拙言深吸了口气,嗯了一声。

“联姻以求助力这事,对岩哥儿用处不大,这一条,你姑婆看的清楚,你姑婆想挑个能和岩哥儿琴瑟合鸣,夫妻相得的媳妇儿,你想办法从岩哥儿那儿入手,先拖一拖,让我想想办法。”金相温声道。

金拙言答应了,看着翁翁,片刻,低低问道:“翁翁,要是把命数的事,告诉姑婆,会不会?”

“不行!”金相断然拒绝,后面的话,却好一会儿才说出来,“你现在知道这事,你心情如何?你看岩哥儿很重,可岩哥儿真要……他不在,你也能活着,和大家一样,你姑婆不一样,她活着,只有岩哥儿这一个支撑。她要是知道了,眼睁睁看着时辰将近,那是生不如死的折磨。”

沉默好半天,金相才接着道:“这一线生机,你姑婆得看到多重?她会怎么做,她会做出什么样的事?过于急切恐惧,只怕反倒要伤了这一线的生机。”

金相目无焦距的看着远方,出神了好一会儿,才语气坚定的低低道:“不能让她知道,除了你我,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我知道,就足够了。”

金拙言低低应了,金相又出了半天神,“自从有了岩哥儿,她活过来了,她有了希望,还有一线机会不是吗,哪怕争不到这一线……”

金相的话猛然顿住,好一会儿,才接着道:“象你说的,那命数,也许是假的呢。”金相的声音一个字比一个字低,直至低到没有。

金拙言直直的看着翁翁,这一刻,他无比真切的意识到,这悬在头上的命数,从未有过的真实和确切。

屋里静寂了好一会儿,金相低低咳了一声,好象清掉什么,掩掉什么,“这亲事,不用急。还有两三年,你姑婆精明过人,多疑得很……”金相的话又顿住,呆呆看着前方的虚空,好半天,声音里透着浓浓的痛苦和悔意,“从前她不是这样,都怪我……”

“翁翁。”翁翁声音里浓烈的痛悔听的金拙言竟生出几分惧意。

“都是我的错,我做的错事,又连累了你。”金相声音低沉,怜惜无比的看着金拙言。

“翁翁怎么能这么说?这是我的事,岩哥儿的事,就是我的事。”金拙言直视着翁翁,声音微微颤抖。

“我知道。”金相撑着椅子扶手站起来,在屋里走了几步,看着跟着他站起来的金拙言,“你和岩哥儿,比亲兄弟更亲。岩哥儿刚刚满月,你太婆抱着你去看岩哥儿,那时候,你还不会走路,可是爬的飞快,你太婆把你放到炕上,刚一松手,你就飞快的爬到岩哥儿身边,守着岩哥儿坐定了,舞着手表示岩哥儿是你的,看着岩哥儿,不许别人动。这大约也是你的命数,你要替翁翁还这笔还不了的过错。”

“翁翁。”

“翁翁没事,这是好事,杭州城之行之前那十来年,翁翁站在黑暗中,年年问,年年全无生机。”金相的话哽住,想着那黑暗到地狱一般的十来年,他也熬过来了。

“后来说有了一线生机,翁翁那天痛醉了一场。现在又有了一线生机,你看,机会就是这样,一条机会扯着一条机会,越扯越多,越来越光明,。”金相用力拍了拍孙子的肩膀,宽尉着孙子,也宽慰着自己。

第二百九十四章 老太老头才是一对儿

郭胜领了教训,回去凝眉苦思了一夜,第二天上午,给李文岚出好题目,郭胜小心翼翼的和李夏求证他苦思的结果对不对。

“姑娘吩咐的事,已经安排下去了,那个二贵和孙家二媳妇正是奸热情浓的时候,二贵一天至少一趟往孙家跑,也就今明两天,这事就能捉实了。”

郭胜一边说,一边看着李夏的脸色,见她面容平静,笔尖流畅,仿佛没听到一般,心里微松,接着道:“在下度着姑娘的意思,姑娘看,是不是多走一步?在老太爷身边放一两个能说会道的闲人,得让老太爷知道,三老爷和五爷、六爷,虽说不是老夫人亲生的,却是老太爷嫡亲的血脉,这亲不亲,大不一样呢。”

李夏停笔,看着屏着气,微微有些紧张的看着她的郭胜,示意他接着说。

“在下的意思,”得到这个明显是鼓励的示意,郭胜眉梢一挑又落下,话顿时流畅起来,“得让老太爷知道,五爷和六爷的出息,在这京城,不只京城,在这天下,给他挣了多少脸面,因为五爷和六爷,他这个老太爷,如今在京城的贵人圈子里,也是令人尊敬、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还有,老太爷最疼二老爷,二老爷在老太爷面前,说一句算一句。二老爷这里,可下手的地方就多得很了,比如二老爷自负才华出众,清雅出众,可惜没有机会让众人见识,珠埋于尘,在下觉得,从这里下手最好,清雅!

二老爷这里,可以安排一两个清雅闲人,尽心尽力的帮着二老爷这颗珠子擦擦灰,从明儿起,在下和徐舅爷再去文会,就带上二老爷,二老爷最爱文会这样的热闹……

让二老爷跟老太爷说五爷和六爷的好,老夫人的不明理,老太爷这里,就容易鼓动起来了,老两口好好闹一闹家务,老夫人也就清静了。”

李夏露出笑容,上上下下打量了郭胜好几遍。

她忘记了,若论阴人使绊子,这位是高手中的祖宗,她交待他这样的事,说个想要的结果就行了,不用多费心。

“嗯,你用心了,很好。”李夏干脆直接的夸了一句。

郭胜顿时眉梢飞动,两眼放光,姑娘的意思,他总算能领会一二了!

隔没两天,一大早,严夫人和郭二太太、徐太太请安时,因为郭二太太一句昨天二老爷文会上酒多了,姚老夫人突然暴跳如雷大发脾气,点着郭二太太,从二老爷痛骂到二太太,再骂到三哥儿李文林,最后骂到孙媳妇沈氏的鼻子上,把一屋子的人骂的莫名其妙,个个目瞪口呆。

严夫人一大早听了一顿臭骂,又被这顿臭骂扫到,什么管家不利的也挨了骂,憋了一肚皮闲气,出来议事厅,当着几个儿媳妇的面,就一迭连声让人赶紧去查,老夫人这样闹腾,肯定是又听到什么闲话儿了。

严夫人主理永宁伯府几十年,早就把这间伯府打理的都在她手心里握着,不到一个时辰,孙忠媳妇就领着胡婆子进来回话了。

严夫人屏退众人,冷冷盯着胡婆子,“是你挑的事儿?”

胡婆子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磕了几个头,才抖着声音,能说出话了:“回夫人,不是……是那位郭先生,他身边的一个下人,也不是下人,是婢子该死,婢子错了,全错了,婢子听到几句闲话,鬼迷了心窍,老祖宗最恨掉头发,婢子梳头时,找点话说,老祖宗就不留意头发……是婢子鬼迷了心窍,说了不该说的话……”

胡婆子抖如筛糠,前天午后那场兜头猛砸下来的横祸,仿佛还在眼前。

她被人揪进胡家,眼睁睁看着两个赤条条的肉身子被人用绳子面对面捆成一个人,抬着就要出门,上面那条,抬头冲她急急的喊着救他的,竟然是二贵!

她差点吓疯了,那样抬出去,出门就是东大直街,二贵活不成,她们一家,都活不成……

她不敢不答应,不敢不说,不敢不把那些话一字一句说好。

夫人是阎王,那边,是血淋淋将人生吞活剥的恶魔。

严夫人听到个郭字,手里的杯子一抖,茶水差点洒出来。

郭胜!

“行了!”严夫人厉声打断了胡婆子的话,“你这是胡说什么呢?姓了胡,人就能胡说了?老祖宗怕掉头发,这是人之常情,你这是怎么说话呢?你就这么糊弄她?老祖宗这头发一根不掉,那到末了,满头的头发都哪儿去了?”

胡婆子一脸呆愕茫然的看着严夫人,不停的眨着眼,连恐惧都忘了,这话什么意思?夫人也撞上恶魔了?

“行了行了,出去吧,真是越老越糊涂了,孙忠媳妇也是,把你叫过来干什么?一个没用的糊涂婆子,你记着,掉头发这事,也不能全瞒着老夫人,哪能一根不掉的?少掉几根就行了。”

严夫人不耐烦的挥着手,示意胡婆子赶紧出去。她这会儿心乱如麻,这个家里,看样子是清静不了了。

挥走了胡婆子,严夫人端坐在炕上,呆呆想了半天,叫了孙忠媳妇进来,低低吩咐道:“荣萱堂那边的事,不是咱们该管的。”顿了顿,严夫人接着道:“我没别的意思,你别多想,唉。荣萱堂那边……还是得多盯着些儿吧,你记着,有什么事,悄悄跟我说一声就行,千万不能声张,记下了?”

孙忠媳妇连声答应,她是严夫人的丫头,侍候了严夫人几十年,当了几十年的心腹,自然是少有的精明人,严夫人几句话,她就明白了,看样子,小三房把手伸进了荣萱堂,荣萱堂里,只怕清静不了了,至于她家夫人,看来,这是打算站干岸儿看热闹了。

也是,两边都惹不起,也只好站干岸儿看个热闹了。

严夫人心不在焉的理完了家事,坐着喝了两三杯茶,连叹了好几口气,命人去看看五爷忙什么呢,要是五爷得空儿,请他过来一趟,有几件事,她想请他帮着参详参详。

李文山往秦王府去了,傍晚回来,立刻过去请见严夫人。

严夫人一迭连声的让人送帕子送热茶送点心,看着李文山净了手脸,喝了杯茶,又吃了两块点心,才舒了口气笑道:“你怎么赶成这样?没什么大事,你回去歇口气,给你娘请了安再来,都来得及。一件小事,原本不打算跟你说,后来想来想去,又觉得还是跟你说一声的好。就是你太婆今天一大早发作了二伯娘的事,你听说了没有?”

李文山吓了一跳,“发作二伯娘?二伯出什么事了?”

他太婆发作他们小三房是常有的事,最近发作大伯娘也不算少见,可发作二伯娘,这可稀奇。

“就是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才叫你过来说一说。”严夫人眼里闪过丝惊讶,看五哥儿这样子,他竟然不知道?难道是郭胜自作主张?

“我让人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二伯出了什么事。”李文山有点儿急了,他在京城这几年,这位二伯,大事没有,小事还真是没断过,回回出的事吧,都还不怎么上台面,阿夏回来之后,二伯这一块,阿夏让他交到郭先生手里看着,他就没再留过心,二伯出了事,怎么郭先生没跟他说呢?难道不上台面到郭先生没法跟他说?

严夫人仔细看着李文山的神情,见他是真的不知道,是真的担心着急起来,这心里就一股接一股的纳闷涌起来。

“好象不是你二伯出了什么事。”严夫人看着李文山,话里带出了几分试探,“我让人问了几句,象是你太婆身边一个姓胡的婆子,姓胡也爱胡说八道,在你太婆面前多说了几句闲话,说到了你翁翁和你二伯,大约有什么事,让你太婆生气了。其实也不是大事。”

李文山呆了呆,瞬间反应过来,前几天阿夏跟他说过一句:那位老夫人太不知进退了,得让她不得清静了,她们才能清静。

“这个!”李文山拧眉苦脸,抬手挠头。

他真是昏头的厉害了,郭先生教过他多少回,人家说的事,他不明白的时候,不要说话,要拧眉作苦思状,等听明白了想明白了再说话,要是一直不明白,那就拧着眉嗯哈到底。这一招,他在外面学的差不多了,怎么到了大伯娘这里,就全忘了呢?

“这个事……”李文山用力想着怎么回转,可是那位胡说八道婆子说了什么?他该往哪儿转?不能说话了,万一再转错了方向,那就更糟糕了。

严夫人看着李文山尴尬无比的神情,心里一宽,又气又笑的唉了一声,抬手拍下李文山不停挠着头的手,“那个郭先生,我听过他几件事,是个手段厉害的,大约听五哥儿说过什么,他就动了手,五哥儿,你太婆……唉,我都知道,可那毕竟是你太婆,不能太过了,可不能真把她气出个好歹,你大伯秦凤路这一任,要紧得很……”

“我懂我懂!我知道,大伯娘放心,就算为了大伯……不是不是,我是说,这个孝字……对吧,总之,大伯娘放心。”李文山赶紧表态,他真没跟太婆计较过,毕竟是长辈,他们一家又不是她的血脉,跟她全无关系,他也不在乎她待他怎么样。

阿夏肯定也只是想让她消停点儿。

“那就好。”严夫人替李文山理了理挠歪了的幞头,“你这孩子,总听说你在外头怎么怎么老成,一回到家,看看这样子,就是个孩子,这做事也是一股子孩子气,这不是大事,你交待那个郭胜一句就行了,跟他说,别太过了就行了。”

“大伯娘放心,我这就去找郭先生。”李文山站起来,告退出来,赶紧去找郭胜。

第二百九十五章 满园红霞

严夫人得了李文山的保证,这心差不多就算放下了。五哥儿是个稳妥人,再说摆在眼前的要紧事,一件接着一件,头一件,就是五哥儿成亲的事。

再有个十来天,唐家夫人姐儿就到京城了。

因为唐家姑娘嫁妆里好些大家俱是在江宁府打出来的,随夫人和她商量下来,她这边新院子新房子,里面的隔断什么的,等大家俱到了,量了尺寸再让人动工,这么一来,这工期什么的,就全压在她这里了。她这会儿就得把工匠和物料什么的,该请的请进来,该采买的采买进来。

这府里要动工,还不能惊扰了那几位,比如那位老祖宗,比如考了童试还要考秋闱的六哥儿,真是无数烦杂……

唐家姑娘嫁妆的事儿,听随夫人说,她们唐家老宅里几位族老都拿出了体己,给瑞姐儿添妆,也不知道添了多少,随夫人也不知道,总之先前的细帖子肯定不中用了,这嫁妆变了,她先前预备的各色礼就有点少了,这些都得跟着嫁妆,斟酌着往上添……

还有迎亲的几位傧相,低了肯定不行,高了……高到哪儿呢?前儿松哥儿说,古家六少爷说过一回,要替李五接亲,这是玩笑,还是当真?玩笑也就算了,要是当真,古家六少爷算一个,那其它几个总得差不多才行,这可怎么搭?找哪家合适?如今朝里这局势,这人,真心不好找……

刚出了正月,老三家的就拿了两万银票子给她,说是五哥儿他太外婆给五哥儿成亲的花费,这两万银子,再怎么添改都够了,人家这银子给足了,她这个办事的,再不把事情办的风风光光、体体面面,那可说不过去……

嗯,这事重要,可不能算头一件,岚哥儿考试这事,才要排头一位。

这些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越来越相信这命格儿,吉兆什么的,岚哥儿先头那股子气势起的太高,她一直担心,这样平地突然窜起,后头多数不好……

“老刘呢?”严夫人想到这里,扬起声音,叫进心腹婆子老刘妈,郑重吩咐道:“六哥儿再有两天就要下场考试了,这几天别的事你都不要管,只管看着各处,不许有不好的事儿出来!说话办事,不许带着那些不好的字儿出来,谁敢违了,不论是谁,都是一顿棍子撵到庄子里去!”

老刘妈连声答应:“夫人放心,唉哟,这几天的功夫,您这一顿棍子不知道说了多少回了,您放心,我跟老沈,还有赵大家的,不错眼的看着呢。”

“那就再多嘱咐一遍。”严夫人抬手挥出老刘妈,接着盘算,还有冬姐儿的亲事,这件还好,嫁人比娶妇事儿少多了,至少不用收拾院子,忙事都在嫁妆上,可冬姐儿这嫁妆,她太外婆早就说了,这边就照定例,别的,都由她准备好了送过来,没有准备嫁妆这件大事,冬姐儿出嫁这事,她就省心太多了……

这几件大事办完,也就入秋入冬了,老爷这回调任,直接从江宁府往秦凤路,大哥儿来信说,这几天就启程了,算着脚程,她办完这几件大事,老爷也该到秦凤路了,等过了年,不知道能不能走得脱,一转眼,她又好几年没见老爷了……

在严夫人严防紧管,满府全是吉利兆头吉利话儿保佑之下,李文岚头一场考试,顺顺当当考了个内圈出头,拿了个第一名回来。

原本两个来月考完的三场考试,今年要挤在一个月内考完,放了榜隔一天,李文岚就拎着考篮又进了场。

这一考就是一整天,大清早,李文山和郭胜、徐焕将李文岚送进场,留几个小厮守着万一有什么事儿,李文山和郭胜、徐焕,就各自去忙了。

午饭后,李文山带着李夏,从伯府里出来,李夏坐在车上,车窗帘子高高掀起,一边看着两边的热闹,一边和步行跟在车旁的五哥李文山说着话儿,穿过西角楼大街,沿着御街到了贡院所在的朱雀门街,离贡院不远,找了家茶坊,准备喝着茶说着话儿,等着接李文岚出场。

刚刚进了茶坊,还没坐定,江延世的小厮枫叶就从外面小跑进来,冲李文山拱手笑道:“果然是李五爷,我们爷说看着象是李五爷,给五爷请安。”

枫叶刚刚见了礼,后面,江延世穿着件墨灰薄斗蓬,轻薄的斗蓬随着脚步扬起,露出里面的月白长衫,迎面而来,人还远,那股子清新俊逸,先扑面到了。

离了七八步远,江延世就拱手和李文山笑道:“这几个厮儿,竟然还说我看错了。阿夏也在。”江延世仿佛刚刚看到李夏,露出一脸惊喜,冲李夏拱手欠身。

李夏忍不住笑,一边笑一边曲膝还礼。

江延世被李夏笑的跟着笑起来,还没站直,又拱手往下揖了半礼,“失礼之处,还请九娘子担待一二。”

“不敢当,江公子要是先看到我,那倒是失礼了。”李夏知道他这陪礼陪的是扯谎的那个礼儿,深曲膝还了一礼笑道。

江延世满眼的赞赏,转向李文山笑道:“来接六哥儿?这个时辰,还早得很呢。枯坐无趣,要不,我请两位到旁边法云寺品茶赏牡丹如何?正好偿了我欠两位的茶债。”

李文山拧眉犹豫,李夏眼睛里亮光闪动。

她差点忘了法云寺的牡丹,她想要看一看,还有法云寺的牡丹!

法云寺的牡丹跟江延世一样,只灿烂了短短十余年。

法云寺的牡丹,她只听古玉衍说过一两回,却印象深刻。

古玉衍头一回跟她说起法云寺的牡丹,是因为一个被押送到京城的和尚,金拙言定了秋后斩,古玉衍没办法,只好求到她那里,希望她能法外施恩,饶了那和尚一命。

这个和尚,就是现在法云寺的主持云空。

云空是个极其不通人情世故,脾气怪异的高僧,爱养牡丹,会养牡丹,只养牡丹。古玉衍说他是借养花而修行。

云空怎么认识的江延世,古玉衍也不知道,他知道云空的时候,云空已经是法云寺的主持,法云寺已经在江延世的护佑之下。

云空养牡丹,却极其厌恶别人靠近他的牡丹,江延世除外。

江延世死那天,云空挖出法云寺后园所有的牡丹,堆在一起,浇了不知道多少油,一把火,烧尽了牡丹,也烧了半条朱雀门街,国子监,太学和贡院,都烧成了一堆灰烬。

古玉衍跟着江延世,到法云寺看过两回牡丹,古玉衍找她求情的时候,说云空罪不可恕,可是那牡丹太好了,他是为了牡丹,向她求不可恕之恕。

江延世看到了李夏眼睛里跳过的亮光,眉梢微挑,眼神里都是疑问,李夏看着他笑道:“我听郭先生说过一回,法云寺的牡丹是京城一绝,是真的吗?”

“各花入各眼,这要姑娘亲眼看了才能知道是真是假,法云寺离这儿很近,到前面街口,转个弯就是了。”江延世看看李夏,又看向用力拧着眉的李文山。

“去看看吧,看几眼就回来,不耽误接六哥。”李夏拉了拉李文山的衣袖央求道。

李文山拧着眉,一脸无奈,“好吧,那就烦扰江公子了。”

江延江没答话,只笑着欠身抬手,作了个请字手势,让过李夏,和李文山并肩出了茶坊,在众小厮护卫拱护之中,果然没走几步,就到了法云寺门口。

法云寺大门紧闭,江延世引着李文山和李夏,径直走向旁边角门,离了四五步,角门从里面拉开,几个长随垂手侍立,让进江延世和李文山、李夏三人,重又关上了门。

法云寺里清静的就象那天的明州馆子里,江延世带着两人,绕过大殿,径直进了看起来十分宽阔的后园。

后园里只种了牡丹,地栽盆栽,高低错落,密密匝匝,数不清有多少牡丹,这会儿正是牡丹最盛的时候,放眼望去,娇艳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这法云寺的牡丹,果然名不虚传。”李夏低低感叹了句。

“郭先生大约是听古六说起的这些牡丹。”江延世落后李夏半步,和李文山并行,随着李夏的步子快慢往前踱步,“去年我请古六来过一趟,有些晚了,他看的是残花,不如这会儿,盛开之势将成未成,这几天的牡丹,才叫国色天香。”

园子看着宽阔,其实不算大,几句话之间,三个人就到了一间高出四五级台阶的草亭里,这高出的四五级台阶,足够让人站在草亭里,就能将整个园子收于眼底。

草亭中间摆着茶桌,一角放着只小小的红泥炉,草亭四周摆满了盛开的牡丹,站着,能看到整个园子的美景,坐下,眼之所及,也都是一朵朵、一株株的国色天香。

江延世慢慢转着折扇,看着站在草亭门口,慢慢转着身,一脸惊叹的欣赏着满园牡丹的李夏,嘴角笑意隐隐。

李文山挨盆看着草亭四周摆放的牡丹,一边看一边赞叹不已,“这盆这么小,一二三四……足足开了十六朵!这十六朵花排的真好看,这花是天生的?”

李夏转头白了他一眼,江延世顺着李夏的目光看向李文山,笑着点头:“五郎好眼力,都是天生的。”

李夏失笑,微微掂起脚尖,轻快的转了个身,进了草亭,坐到茶桌旁,招手叫李文山,“五哥别看了,咱们还是喝茶吧,省得人家笑话你眼力好。”

“九娘子这话真是冤枉我了。”江延世坐到李夏侧边,将折扇递给小厮,一边稍稍挽起袖子准备沏茶,一边笑道:“头一回看到这些花,我也跟五郎一样,把那盆花儿翻来倒去的看,就以为那些花是别的地方剪来,攒到一起的。”

李夏看着提起银壶正要烫杯子的江延世,“还是让小厮沏茶吧,省得我和五哥又想看花,又想看你,眼睛不够用。”

江延世手里的银壶一歪,水差点倒到桌子上,“九娘子这话……唐突了这些花儿。”江延世一边说着,一边放下银壶,招手示意小厮。

李文山坐在江延世对面,看着将银壶茶滤等收拾下去,重新布置茶桌的小厮,笑道:“阿夏说的对,不过我觉得还是江公子沏茶更好看,花儿是死的,不好看。”

“五郎和九娘子今天是专程来打趣我的吧?”江延世微微蹙眉,摆出一脸苦恼,“若论生得好,谁能比得过贵府六哥儿?若论灵气,九娘子一人独占天下灵气十之八九。”

江延世一边说一边摆着手,“咱们是来赏花儿喝茶的,这儿花香太浓,茶里的花香,连我也喝不出来了,是我疏忽了,这一趟就是赏花,茶就算了,回头我另寻好地方,补五郎和九娘子那一场茶。”

江延世连说带笑,转了话题,“这一本是云空禅师新种出来的,有满园红霞的艳,又有赵粉的娇,前儿云空请我起个名字,我看……”江延世站起来看了看,重又坐下,“巧了,正好九朵,就叫九娘子吧,花如其人。”

李夏眉梢微挑,正欣赏着一盆牡丹的李文山看向笑看着李夏说话的江延世,又看向李夏,突兀的问道:“这里的牡丹都有名字?这一本呢?我觉得这一本好看。”

“嗯,那一本是金阁,明黄璀璨,我也很喜欢。这园子里的牡丹,各有各的姿态,名品却不多,云空从来不理会哪是名品哪是凡品。”顿了顿,江延世看着李夏解释道:“云空是这寺里的主持,这些牡丹都是他打理出来的。”

“会种牡丹的主持?肯定也长袖善舞。”李夏转头打量着园子。

江延世笑起来,“这一趟你猜错了。要说长袖善舞,云空就是个穿半臂的,连袖子都没有。他在佛法上造诣深厚,除了佛法,只爱牡丹,性子孤僻古怪。这园子里的牡丹,大约也只有我时常来看,偶尔邀一两个好友,刚才你说,郭先生听人说这园子里牡丹极好,这人,只能是古六了。”

“这么好的牡丹,被你深锁内院,不为人知,真是可惜。”李夏感叹了一句。

江延世眉棱微动,微微欠身笑道:“姑娘可不能这么说,延世不是那样的人。这牡丹是云空的牡丹,他不想为世人所扰,力所能及,我必定依他的心愿,他若希望为天下所知,我必定替他倾力宣扬,一切都随他的心意。”

“这个云空真是个怪人,养了这么多牡丹不让人看。”李文山接了句。

“确实是个怪人,世人只爱长袖善舞、平常随和之人,云空这样的,愿意护佑的人极少。”江延世看着李文山,话说到尾,却瞟向仰头看着一株牡丹的李夏。

小厮奉了茶上来,李夏端起杯子,抿了几口,站起来,欣赏着满园的牡丹。

江延世和李文山对坐,眼角余光瞄着李夏,和李文山说着话儿,“这三场考试都是唐尚书亲自主持,六哥儿上一场考了头名,这一场必定不差,就算不能第一,一个内圈是必定的,六哥儿的才华人品,几年之后,京城就又多了一道景致。”

“江公子过奖了,六哥儿上一场那个头名,不过是侥幸。”李文山赶紧替弟弟客气,不用几年,他觉得他弟弟现在就是道景致。

李夏转了几步,出草亭,下了台阶,沿着一块块大青石连起来的花间小径,慢慢走着,一本本欣赏着这园子里的牡丹。

江延世喝了两杯茶,示意李文山,“令妹是爱花之人,咱们也到园子里看看?”

李文山站起来,和江延世一前一后出了草亭。

李文山心不在焉的赏着牡丹,瞄着四周,现在不知道什么时辰了,上一场就散的就早,小厮都哪儿去了,刚才草亭里连个滴漏都没有……

李文山瞄着江延世离他三五步,弯着腰看着一株牡丹看出了神,悄悄退了两步,转上岔路另一边,到门口找小厮问一句去了。

江延世仿佛没留意到李文山哪儿去了,也没留意到他不知不觉走到了李夏旁边。

“这就是满园红霞,云空嫌它太绚丽了,我倒觉得好。”江延世指着两人面前的一大丛牡丹笑道。

“我也觉得好,这名字也好,满园红霞,应该一个园子里全种这一本,才应了这满园红霞的名字。”

“与我心有戚戚焉!”江延世折扇拍着手掌,“可惜这不是咱们的园子,等我闲了,修一座牡丹园,只种这一本。”

李夏笑着没接这句话,“六哥这一场不知道考的怎么样,六哥考试,你知道我们家里最紧张最担心的人是谁吗?”

“嗯?是谁?”江延世立刻问道,从声调到神情,都透着好奇。

“是大伯娘,早好几天,就不许说个落字,也不让人多说六哥考试的人,说好事不能多说,多说就要破了,大伯娘眼巴巴盼着六哥这回能考出这个童生试,大伯娘还说:这事儿可不敢想,就是随口说一句。”李夏学着严夫人的口气,“我们岚哥儿要是秋闱能考出来,那可就是古往今来年纪最小的举人了,那可不得了!能在史书上留名的。”

江延世看着李夏绘声绘色的学着严夫人的话,笑的肩膀耸动。

“六哥今年才十三呢。”李夏看着江延世,笑眯眯又说了句。

江延世笑容微滞,低头看着李夏,突然问道:“你多大了?”

“十一。”李夏弯着眼睛笑意融融。

“喔,”江延世往后退了一步,仔细打量李夏,“你这么说,确实是个小丫头,和你说话说多了,就忘了你是个小丫头,是这么小的小丫头。”江延世一只手往下压的比李夏的肩膀还低。

“嗯!我是永宁伯府最小的那个。”李夏斜着江延世故意往下压的不能再低的那只手。

江延世一只手拍着额头,一边笑一边唉唉唉的不知道在唉什么。

“不说这个了,唐家姑娘快到京城了吧?你五哥成亲的日子定下来没有?”江延世跟在李夏后面,一边往前走,一边转了话题。

“月底月初吧。听大伯娘说,想在五月里挑个日子,大伯娘说她累坏了,得赶紧娶个有用的儿媳妇回来。”李夏走走停停,说着话,看着牡丹。

“你阿爹也快到京城了吧?好象听说他升了鸿胪寺丞?”江延世时不时瞄一眼李夏,好象头一回发现,她真是个刚刚开始长大的小丫头,只是个小丫头,还没长开。

“嗯,阿爹也快回来了,不过他升没升我不知道,阿爹那样的性子,只要能回来就很高兴了,升不升的,大约他也不怎么在意。”

“你阿爹怎样的性子?”江延世是真的兴趣十足。

“怎么样的性子么~~”李夏拖着尾声,“怎么说呢。我们在横山县的时候,有一年春天,大伯娘让人送了一点子明前,阿爹从衙门回到后宅,就跟阿娘说,把江宁府刚送来的明前,给他沏一碗尝尝。”

江延世带着一脸笑,屏气静声听李夏说话,她说起话来,有声有色有味儿,象她吃饭一样,实在是有趣极了。

“阿娘就说他了,前儿刚刚开了一饼团茶,先把那饼团茶喝完了再说。阿爹就不响了,正好那天旬休,五哥回来了,和阿娘说:听说大伯娘送了明前茶过来。阿娘立刻就说:你要不要尝尝?我让人给你沏一碗。”

江延世听的睁大了眼睛,“那你阿爹呢?不在?在?那你阿爹没听到?听到了?那他怎么说?没发脾气?”

“听到了啊,托五哥的福,连阿爹在内,我们一人都得了一碗。发什么脾气啊,阿爹还夸阿娘呢,是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李夏笑眯眯看着大瞪着双眼的江延世。

江延世瞪大的眼睛一点点弯起来,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点着李夏,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我听懂了,你阿爹这脾气……我懂了,我就问你,你五哥旬休回来,他怎么知道这明前茶的?”

“我告诉他的啊,我也想尝尝。”李夏理直气壮的答道。

江延世再次哈哈笑起来。

“你们笑什么呢?”李文山问好了贡院还没开龙门,找到两人,看着笑的跟这满园牡丹一样的江延世,和抿着嘴儿,看着江延世笑的李夏,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