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黄清泉上次说过,河工和皇城司,环卫司各处,急缺人手,让他抽些衙役,敲着锣到各个粥棚去招募人手,一定要多说几句,从下一顿起,这样的好粥好饭,就没有了,让大家都赶紧挑个活。”

“好。”金拙言松了口气,这样就那么突兀了,唉,一开始就应该陈粮煮粥。

“一会儿我让府里管事也找点活计出来,到各个粥棚招募人手,黄清泉那边用的都是男丁,我这里,就安排些女子,甚至老幼也能做的活。”沉默片刻,秦王苦笑道:“以前先生说,小慈是大慈之贼,这一条,咱们都没做到……”

后面的话,秦王没说出来,阿夏能做到。

“是我大意了。”金拙言满心的愧疚,“我们府上,也去招些人手,不拘什么人,不过给她们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罢了。”

“还有,”秦王目光渐渐悠远而冷,“救灾,救急救命而已,陈粮以不许吃病人为限,还有……”秦王顿了好一会儿,声音落低而冷,“米里略掺些沙子碎石进去,这粥,就是活命用的,当场吃完,不许拿走。要让他们但凡有一丝活路,都不想来吃这碗善粥,施上几天,看看还能留下多少人。”

金拙言带着几分愕然看着秦王,这肯定不是他自己的意思,这些话里的冷酷刻薄,简直和郭胜如出一辙……不是郭胜,是阿夏。

想到阿夏,金拙言怔怔忡忡的出了神,他一直在想那份生机在哪里,难道就在这份冷酷上?

郭胜是怎么杀的乙辛,柏乔和他推演过几回,不论怎么推演,乙辛扔出了孩子,郭胜必定没接,不但没接,而且丝毫不为之所动,这份狠厉冷酷,他扪心自问了无数回,他做不到,柏乔含糊了句他也许能做到……他觉得他也是做不到的。

阿凤说,郭胜说过,九娘子是大慈悲……

他和他做的事,中间需要忍下多少心,狠下多少心?譬如那个被人扔出来的孩子……

“拙言?”秦王看着怔忡出神的金拙言,微微提高声音叫了句,“吓着你了?”

“何至于!”金拙言答的飞快,看着秦王,犹豫了片刻,还是低低问了句,“是阿夏的建议吧?”

秦王眼皮微垂,没答话,以差换好,粥里掺沙这样世人眼里的阴损事,哪怕对着金拙言,他也不愿意拉出阿夏,这该是他承担的事。

“这是大慈悲,我现在就去,这不是咱们一家的事,把大家叫过来一起商量过才最好,我去了。”金拙言不再多问,站起来道。

秦王起身,送到屋门口,看着金拙言大步出了垂花门,怔忡了许久,才慢慢踱回去。

赈济七八人组,江府那位幕僚依旧是金拙言说什么都点头赞一句极好,三位皇子面面相觑,却不愿,更不敢表态,黄府尹是经历过不知道多少回,深知其中关窍弊端的,他只是不愿意担这个骂名,他也犯不着不是,这会儿金拙言提出来,他这赞同,诚心实意。

柏乔是个极其聪明的,金拙言那一串施粥的数目念到一半,他就明白了。

不过一刻来钟,这章程就议定了。

柏乔动作极快,出来就急急吩咐赶紧清查他辖下的大大小小各个粮库,不等户部有信儿,他这边的浸水粮、陈粮,已经开始往城里运送了。

这是大事,江府幕僚散了出来,就急急忙忙去寻江延世,江延世凝神听幕僚禀报,没等幕僚说完,就眉毛挑的老高,那位王爷还有这样的担当?那当初干什么去了?怎么到现在才想起来?

江延世才鄙薄了一半,就落下眉毛消散了,他也没想到。

这桩差使,他领的也有一份,派了一天多的上等米豆浓粥,再换成陈粮烂粥,那这场善事,翻手就能成为能掀出无数风浪的恶事,真是好机会,可惜他也身在其中,还赞成了……不赞成的话,那位王爷把施粥这锅甩给他,他可担不下,不能不赞成。

就算这样,他这份担当,也十分难得。

江延世站在窗前,目无焦距的看着窗外的花和树,好半天,低低叹了口气,算了,皇上春秋正盛,这会儿可犯不着生死相见,象明尚书那样,刀拨的太早了,落在皇上眼里,那就是自杀。

还是捧个场吧,毕竟,也是自己的差使。

”去跟大管事说一声,就说我的话,让他找点活出来,每个粥棚,每天走两趟,招些干杂活的人,随便找点活给他们干,或是找个地方让他们出力就行。“

江延世叫过枫叶吩咐道,枫叶答应了,刚要出去,江延世又补了一句,”先去跟老太爷打个招呼。“

枫叶垂手应了,退几步,急忙出去传话了。

黄府尹动作最快,散了出来,立刻就安排精干的衙役书办等人,到各个粥棚敲着锣,贴了一张张河上,皇城司等等各处招人的告示,衙役提着锣不停的敲,不停的喊,喊一遍工钱优厚,大米白馒头管够,再喊一遍,这粥棚从下一顿起,可就是陈米陈粮了。

秦王府的管事晚了没多久,也带着仆役挨个粥棚招人,不论男女,长沙王府紧跟其后,江家也就晚了一会儿,接着是陆家,阮家,永宁伯府等各家,都打发了管事家仆,挨个粥棚敲锣招人。

傍晚,上等粳米赤豆粥就换成了浸水陈粮杂娘粥,柏乔抽调了些皇城司厢兵,每个粥棚放了两三个,虎视眈眈守着,但有抱怨的,就上前打量质问,怎么不去干活挣口吃的,这活到处都是。

秦王金拙言柏乔等人,连江延世在内,都悄悄坐车挨个粥棚看了一趟,总算平平安安,别人还好,黄府尹长长一口气松下来,念了不知道多少遍佛。

几天后,等到粥棚的粥换上全部陈粮又加了沙子时,最后一批想捱下去的人,也跟着招人的各家仆从们走了,留下来的,几乎都是孤残老幼的几乎无力照顾自己的可怜人,人数极少,黄府尹请了金拙言的示下,挨个问清查清,登记造册,将这些人分别安置。

第四百零四章 釜底抽薪

永宁伯府侧门,郭胜急匆匆进去,找人捎了话,有急事要见李夏。

李夏很快出来,郭胜两只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欠身见了礼,低声笑道:“姑娘,咱们运道好,盯到头绪了。

这三四天,陈江一直在南城根一带,帮着看方子写信什么的,他手头压着那桩大案,哪有这份闲心?但凡他多说了几句话,或第二回又找上去说话的,我都让人去打听来历。

今天辰末左右,陈江和一个叫熊大的,说了好一会儿的话,银贵立刻就让人报给了我,这个熊大,五六年前找过访行,想让访行替他出面,求个公道。”

李夏眉梢微挑又落下,陈江找到苦主了。

“我先把朱喜叫过去问了,这件事儿朱喜知道,因为这个熊大,当初要讨公道的人家,是现在的计相赵长海赵家,朱喜那会儿已经很慈悲了,找人劝熊大打消了主意,又让人给他找了个活计,在南城根一带安了家,不过,朱喜说熊大一看就是个倔犟性子,还是个能隐忍的,当时答应算了,只怕是无望之下的无奈之举,不一定真算了。

全氏兄弟下了大狱这事,没有明旨,加上这场水患,全氏兄弟的事,市井之间还没传开,这会儿,熊大还不知道。”

“熊大的案子怎么回事?是赵家的哪一位?”李夏听说是赵长海家,微微蹙眉,这个陈江,不是很聪明么,这头一个找上的人家,可不怎么聪明,嗯,也许不是他找上的,是他碰上的。

“也算不上赵家,朱喜说,熊大家在离京城两三百里的陈留镇,是镇上数一数二的富户,一家门都是还算本份的庄户人家。”

“还算本份?”李夏疑惑了一句。

郭胜笑道:“姑娘听听就知道了,陈留一带,皇庄多民庄少,赋税劳役就重,这熊家,说是有四百多亩地,每年交租,熊大说他爹都心疼的病一场,后来,也不知道是亲戚中,还是邻居中,有人将地投献给皇庄,皇庄的地租,比国赋少,说是还少了挺多,熊大他爹就动了心思,托人找了门路,将地投献到了皇庄名下。”

李夏低低冷哼了一声。

郭胜干笑几声,“谁知道刚投献了不到半年,赵长海的大儿子赵远书陪新婚的妻子江氏到陈留查看江氏陪嫁的一处庄子。熊家这几百亩地,正好弯进江氏的庄子里,当初江氏出嫁时,江家就找过熊家,想买下这块地,熊家不肯卖,赵远书陪江氏去看庄子,旧事重提,那块地就已经是可买了。熊家一分钱没拿到,地却没了,成了江氏的陪嫁庄子。”

李夏哈了一声,这事儿可真是,这熊家到底是蠢,还是运道实在不好?或者是,兼而有之。

“熊大他爹找到皇庄庄头说理,反被打了一顿,当场打死了,熊大他娘也连惊带吓,一口气没上来也没了,熊大三个弟弟,一个和他爹一起被当场打死,另两个,一个逃了,说是能熊家留条根,一个年纪小,跟着大哥大嫂一家子来了京城,后来一病没了。

这事儿,认真论起来,至少熊大这一家子的事,论不到赵远书头上。”郭胜看着李夏。

李夏脸上说不出什么表情,熊家死了半家门,论律法是跟赵家搭不上,可赵家敢向皇庄里伸手拿地,不管赵家给没给银子,给了多少,这都是件能让皇上暴怒的事儿。

至于经手的庄头,不管是谁,在皇上心里,大约都够得上活剐的大罪了。

“这桩案子,熊家投献违律,庄头接了熊家的几百亩地,接着又给了赵家,不管是给,还是卖给,都是大罪,这样的事,又近在陈留,全具有,或是全氏兄弟,不可能不知道,就算真不知道,也是失察大过。还有就是当场打死了熊大他爹,和熊大弟弟,只要能找到一个两个证人就行,只是,熊家到底算农户,还是算皇庄佃户,又在两可……”

“这些都不要紧。”李夏打断了郭胜的话,“庄头也罢,全氏兄弟也好,敢往皇庄里伸手拿他的东西,敢把他的地私自给了别人,这一件,才是大罪。”

郭胜呆了片刻,李夏斜着他,“想想皇上的脾气,这桩案子要是捅出来,赵长海这计相的位置,只怕都得动一动。”

郭胜接着呆了片刻,突然失笑摇头叹气,“姑娘的意思?”

“把熊大一家送走,找个稳妥地方好好安置,这熊大以后还有用,好好活着不能死。让朱喜去试试,这是个机会。”

郭胜垂头应了,退了出去。

李夏坐在椅子上,慢慢喝完了半杯茶,才站起来回去明萃院了。

南城根熊大那间已经清干净淤泥的小院里,只有正屋点着一豆灯光,熊大坐在院子里,仰头看着天,怔怔的发呆。

院门推开,熊大媳妇田嫂子进来,反手关了院门,上了门栓。

“是谁寻你?说到这么晚。”熊大看着媳妇进来,站了起来。

“咱们进屋说话。”田嫂子神情郑重,和熊大一前一后进了屋,关了门,又噗一口吹熄了灯。

“出啥事儿了?到底是谁找你?”熊大有点儿惊心了。

“是咱们南城那位二等媒婆杨嬷嬷。”田嫂子声音压的低到不能再低了。

“杨媒婆?她找你干嘛?”熊大愣了,“咱们大哥儿今年才八岁,要说亲……”

“人家是二等媒婆,说亲能说到咱们这样的人家?你想哪儿去了,不是说亲的事,是大事。”田嫂子悠悠叹了口气,“他爹,你跟我老实说,今儿个,是不是有人找你,让你出首咱们那个案子?”

熊大吓了一跳,“你怎么知道?我还没跟你说,谁都没说,你怎么?”

“他爹,咱不是说好了,这事不提了?”田嫂子神情哀苦,“我不是抱怨,当初要投献,我怎么说的?阿爹他上了年纪,糊涂了,你也……算了不说了。

这几年,咱们在这京城,天子脚下,到处都是有学问的人,当官的人,贡院门口还有一堆写状子代打官司的,还有衙门里,咱们也没少去看热闹听案子对不对?

咱们这案子,这个理儿,你不是都听明白了?咱那地,是你和阿爹按了大红手印,就是不要钱白给人家了,官府备了案,咱们都是亲眼看到的,后头咱们再租回来种,也是按了手印的,人家卖人家的地,可不关咱们的事儿。”

熊大垂着头,一言不发。

“弟弟是被人家打死的,可阿爹,阿娘亲眼看着,我也亲眼看着,你不也看到了?阿爹是自己一头碰死的,人家没拦着他罢了,碰,总是他自己一头碰上去的啊,他就是没想到,人家没拦着他。”

田嫂子声音里透着哭腔,“二弟拎了把柴刀冲上去要砍人……他爹,就算阿爹和二弟都是被他们打死的,咱们是人家的租户,有租约,白纸黑字清楚写着,打死了,也就是一条命赔三十两银子,阿爹和二弟抬回来的时候,人家给了一百两银子,保长经的手,他爹,你还想要什么公道?”

“这世道……”熊大声音哑的哽的几乎说不出话。

“别怪这世道了,这世道成千上万年,都这样,阿爹不生了取巧的心,也没有后来的事,这事儿,咱们说好了,不再提了。”

“人家找上门了。”熊大抬头看向媳妇,黑暗中,只能看到隐隐的轮廓。

“那边找上门,这边也找上门了,杨嬷嬷说,是朱老爷托付的她,说朱老爷也是受人之托,让咱们离开京城,是去平江府,杭州府,或是别的什么地方,都随咱们,咱们自己走也成,她找人送咱们也成,杨嬷嬷说,人家之所以托付朱老爷,朱老爷之所以托付她,是怕咱们信不过,她说,让咱们放心,说这是朱老爷给她打的保票,她也能给咱们再打个保票。”

“出了京城……你答应了?”

“嗯,他爹,欢哥儿多聪明灵气,一个学里,就数他最聪明,读书最好,还有福妮儿,我这肚子里……他爹,算了,咱们走吧,阿娘临死前,一遍一遍交待,不要报仇,好好活着,就是报仇,也得等咱们真有了本事。”

熊大抱着肩膀,由蹲而滑坐在地上,好半天,猛抽了口气,又呼了几口气,“他让咱们什么时候走?”

“说是越快越好,天亮前吧,我去收拾几件衣服,我跟杨嬷嬷说了,让她找人送咱们,我挑了平江府,那里有学问的人多,又富庶,杨嬷嬷说了,给咱们三百亩良田,或是一间铺子,随咱们挑,路上,咱们再商量商量。”

田嫂子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往屋里进去。熊大紧跟在她后面,隐约的光亮下,默然看着忙个不停的媳妇儿。

天色大亮的时候,熊家这间小院里,房门大开,院门虚掩,院子干净整齐依旧,屋里却一片凌乱,里里外外,已经空无一人。

第四百零五章 朱喜入案

陈江刚刚摸到熊大这条线,隔天一早找上门,已经人去屋空,杳如黄鹤。

小小一间空院子,对陈江的打击,却如同雷霆一般。

陈江拖着脚步过了宜男桥,进了家分茶铺子,临窗坐了,要了青豆花生,一壶酒,垂头喝着闷酒。

他昨天刚碰到熊大,不过略问了几句,今天这一大早,熊大一家,已经人去屋空。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眼里,盯着他的人,是谁?熊大的案子,他还没来得及细问,全氏兄弟都在狱中,全家还有能主这样的事儿的人吗?

不会是全家,那是谁?昨天多和熊大说几句就好了,至少应该细细问清楚案情,知道这案中牵涉到哪儿,夜里这番手脚,他至少能知道大致方向。

现在,熊家是走了还是死了?

他这案子还没开始,就已经被人盯的这样死,以后,该怎么办?

这是桩大案,惊天大案,这辈子,他能办妥了这桩案子,此生也就大致无所求了,可是,这泼天大案,也是泼天的艰难,他人手太少,孤立无援……

“一个人喝闷酒无趣,我陪先生喝几杯?”一个五十来岁,微胖,一身古铜绸长衫,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老者,踱到陈江旁边,一边笑着说着话,一边坐到了陈江对面,招手叫来茶酒博士,要了两壶酒,又添了几个菜。

陈江双手撑在桌子上,上身笔直,直视着对面的老者。

“我姓朱,单名一个喜字,邻里邻居的,都叫我老朱,陈先生不认识我,我可认得陈先生。”朱喜迎着陈江不怎么友善的目光,呵呵笑着,介绍自己。

陈江沉着脸,直视着他,目光没动,也没说话。

“熊大一家四口,天没亮就出城走了。”朱喜从茶酒博士手里接过酒壶,给自己手里的杯子斟满酒,悠悠闲闲道。

陈江一动没动,片刻,手从桌子上放下来,拿起酒杯,抿了一口,才冷声道:“熊大是谁?”

“熊大一家,是六年前逃难进京城的,当时找过我,拿了百十两银子,说要求个公道,我听了他的冤屈,就劝他算了,他还算好,听了我的话,就在这南城根下顶下个小院,在京城落了脚,这一恍,五六年过去了。”

朱喜的话不紧不慢,如同说着最普通的家常。

陈江脸色如常,捏着杯子的手指,却紧了又紧,“怎么突然走了?”

“熊大昨天找过我,说他跟你说了几句从前的旧事,还说,你和他说,能替他伸张这个冤枉,问问我的意思。”朱喜说着,轻轻叹了口气。

“是你把他送走了?”陈江将杯子放到桌子上,一只手平平的伸出,按在杯子旁边,淡定依旧。

“不是,我犯不着送他走,我倒是很愿意看一场热闹,只是,我劝了他几句,他那桩案子,怪不得别人,他们熊家,就他这一支独苗了了,他儿子还小,又聪明,安安稳稳过日子最要紧,不要被人利用了。”朱喜头摇的爽快,话说的更爽快。

“六年前,熊大找你求个公道?”陈江紧盯着朱喜,重重咬着个你字。

“是,”朱喜呵呵笑起来,“陈先生还不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吧?我们朱家是团头世家,到我父亲,还做着团头行当,到我,年青时候心高气傲,看不上团头这一行,就把祖上留下的行当扔了出去,后来。”

朱喜一边摇笑一边笑个不停,“人吧,生在哪儿,就爱呆在哪儿,活了三十多年,我才知道,我天生就是混南城根下九流的,那皇城根的高雅,我消受不起。想明白的时候,团头的行当已经送出去了,拿,倒是能拿回来,可我嫌那行当挣钱不多,就没要,进了访行,先生听说过访行吗?”

朱喜笑眯眯看着陈江,陈江点头,脸上有几丝意外,他没想到对面这个气度不凡,满面慈祥睿智的老者,竟然是个讼棍!

怪不得熊大找他。

“在访行一做就是十几年二十年了,不光是熊大这桩事,唉,这世间,匪夷所思的人犯案子,多如牛毛,真是长了无数见识。”

朱喜看起来十分感慨。

陈江神情平淡中,隐隐透出了几丝慎重,一言不发的看着朱喜,专注的听着他的话。

“先生,恕我直言,熊大一家远走高飞,对先生来说,是极好的事。”朱喜对着陈江,仿佛对着几十年的老朋友,推心置腹,语带关切。

陈江拎起自己那把酒壶,倒了杯酒,只看着朱喜,却不说话。

“我在访行做了二十来年,说句不托大的话,这京城,没什么案子是我不知道的。”朱喜态度谦恭,话却不客气,“先生现在手里这桩案子,我也略知一二,不瞒先生,从都水监事发那天起,我就知道,这桩案子,要露出头脸了,后来,说是点到了先生头上,我就略打听了些先生的事,先生极其难得,由先生来查办这桩案子,实在让人期待啊。”

陈江神情凝注,这几句话,句句都是深意。

“朱先生托庇在哪家门下?”陈江突兀的问了句。

“刚才和先生说了,我家是团头世家,到我这一代,还是个团头呢,偏偏我这个人又眼高于顶,家里又不短银子用,用不着听谁使唤。”朱喜呵呵笑道。

陈江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不过朱喜这几句话,他一丝儿也不信。

“要说随心自在,就是我们南城根下下九流,就象我现在,想跟先生说几句话,我就过来,跟先生说几句。”

朱喜根本不在意陈江信还是不信,自斟自饮自说自话的十分自在。

“先生手里这桩案子,做得好,可是桩能在史书上单列一章的事儿,可先生找到熊大……还好还好,熊大走了,我先跟先生说说熊大的冤屈……”

朱喜慢慢抿着酒,将熊大的家事说了,“……这桩惨案,惨是极惨,可熊家没有冤屈,把他扯出来,不过是个引子,引出皇庄上下其手的猖狂混乱,要是有人借势……可对熊大,有什么好处?熊大媳妇是个极其明理的,有些事,你一说,她就懂了,熊大笨了点儿,好在听话。”

“是你送走的熊大。”陈江上身靠在椅子里,一只手松松的放在桌子上。

“不是我。”朱喜随口说了句,没有多解释的打算,“在先生,全家这案子,头一件,先牵出了赵家,从皇庄里索要田产,赵家做的,这可是犯忌的事。先生手里这桩案子,这样的事,多得很呢,可不只赵家,实在是多得很啊,先生今天出这雷霆一手,就算扳倒了赵家,后头,先生打算怎么办?难道这京城的高门大户,就跟地里的大白菜一样,长在那里,就等着先生一颗接一颗的扳倒?”

陈江的手轻轻在桌子上拍了几下,没说话。

就凭这么件事,他扳不倒赵家,可他剑指赵家,所有从大小弓中得了利的诸家,会默契的联手,把他碾入尘土中,把这桩案子,也碾入尘土中。

“先生手里这案子,是从密州那案杀官造反大案起,直到现在,一桩绵延了三四十年的重案,无数枝丫无数牵连,先生都处置安排好了?朝中的援手呢?可靠得住?或是得了皇上的密旨了?皇上可靠得住?这桩大案,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先生心中已经有了丘壑了?这就动上手了,我看,先生太低估这个案子了。”

朱喜仰头喝了杯中酒,看着陈江,一脸忿忿,“这样一桩案子,要是不能办成史书上单成一章,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先生说到朝中援手,照先生看,朝中,怎么援手?”陈江没理会朱喜的忿忿,直截了当问道。

“这案子太大,当然是找最大的做援手,朝中最大的,皇上……嘿。”朱喜干笑了一声,“得找明白人,由奴儿看主,皇庄出了这样的大案,都水监简直没法提,皇上就算了,那就是金相了。”

朱喜半分架子不端,爽快极了。

陈江看着朱喜,好一会儿,上身微微前探,“史书上章成一章的案子,先生想在其中留个名字?”

“我一个下九流,不敢想这种事。”朱喜这话明显的言不由衷。

“咱们回去说话。”陈江站起来,看朱喜一脸迟疑坐着没动,嘿笑了一声,“你找我,不就是求的这个?不管是青史留名,还是受人之托,总之,不就是要在这案子里掺上一脚?走吧。”

“哎你这话……走吧。”朱喜一句话没说完,干脆的一声走吧,跟着陈江,出了分茶铺子,说着话往陈江那处破落小院过去。

第四百零六章 抄没就是一句话

看着陈江出了书房院门,金相背着手呆站了片刻,转过身,脚步缓慢的穿过月洞门,从后角门出去,往自己院子回去。

闵老夫人站起来,金相落了座,才又重新坐下,仔细看着金相的脸色,“怎么了?”

“陈江来见我。”金相喝了几口茶。

“陈江?”闵老夫人有几分惊讶。

“嗯,他来跟我皇庄的案子。”金相顿住话,垂眼喝着茶,一杯茶喝完,才看着关切的看着他的闵老夫人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想,要怎么入手,做那件不可能的事。”

闵老夫人脸色微变。

“唉,陈江这一趟来,我想通了,乱中才有机会,我从前求的那个稳字,错了。”金相神情晦暗。

“鹦哥儿说,皇庄那案子,牵涉极大。”闵老夫人声音低而轻。

“嗯。”金相这一声嗯,有几分心不在焉,出了片刻神,看着闵老夫人道:“乱相起来,火中取栗,咱们这长沙王府,也许……满门就没了。”

“总还要两三年吧。”闵老夫人声音低而淡定,“今年里,就把秋姐儿的亲事定下来,明年她就十八了,能嫁了,余下的,都是该担待的。”

余下的,也就是她们祖孙三代,三对夫妻而已。

“这是最坏的打算。”金相伸手拍了拍老妻的手,闵老夫人笑容安然,“我知道,咱们做了错事,鹦哥儿,这是他自己执意要走的路,鹦哥儿他爹他娘,是咱们的儿子媳妇儿,鹦哥儿的爹娘,没法子。”

第二天早朝后,金相跟在皇上后面进了后殿,低声道:“全氏兄弟的案子,我昨天把陈江叫过去问了问,陈江说,眼下他查到的,都是几十几百亩地大小弓的差异,从北到南,牵涉的地方很多,极其琐细繁杂,陈江的意思,这些都得核查核对清楚才行,这话说的极是,只是这样一查,这案子,只怕就要旷日持久了。”

皇上皱起了眉头。

“陈江查到的这些,有地方取巧,可有几件,牵涉到皇庄的田地……”金相的话没说完,就被皇上打断,“皇庄的田地?”

“嗯,大弓出,小弓进,帐面上是平的,或是大弓进,之后再换小弓,多出来的,悄悄割让出去。”

皇上的脸青了。

“地方上取巧,急不得,只能慢慢查实纠正,可皇庄,”金相看着皇上,拧着眉,看起来担忧而焦急,“眼看要夏收秋种,没有总管事不行,二来,这皇庄,肯定不能再放到全氏兄弟手里,得有个能干的合适人,指过去,花上半年一年,或是一两年,把皇庄的田亩,好好清理清查出来,把全氏父子扰乱的地方,纠正弥补回来。”

“这话极是。”皇上立刻答道,“先生觉得谁合适?”

“皇庄供奉宫中用度,外人不宜,老臣觉得,江延世是个合适的人,他是太子属官,又是江娘娘嫡亲的侄子,人又精明能干,这些年料理上元节诸事,周到妥帖,十分难得。”

金相立刻推荐道。

皇上嗯了一声,“先生这话极是,延世确实十分能干……很难得……”皇上声调犹疑,金相眼皮微垂,等他来回犹疑。

“这是件小事,他是东宫属官,东宫诸事繁杂,他该多留心国事上头,朕看,让苏烨去吧,我看他这个翰林做的过于清闲了,听说最近跟着一帮士子胡闹?都是闲的,正好给他找点事情做做,多历历实务,对他只有好处。”

皇上一边说一边想,没多大会儿,就有了决断。

“还是皇上想的周到。”金相抬头看着皇上,欣慰中透着敬佩,敬佩中掺着仰视,呵呵笑道。

“全氏案中,陈江要理清的,不过是些具体细务,之后再纠正回来,这些都是水磨功夫,全氏一案,大体是明了的了,嗯,陈江要理清这些细务,要多久?”皇上看着金相问道。

金相带着几分苦笑,“陈江说要三五年,我看他太乐观了,清查几亩几分这样的琐细之事,最耗功夫,照老臣看,少说五六年,多了,得十年。”

“嗯,这些细务不急,让他理清楚些,全氏的案子,既已明了,不宜再拖至理清这些细务。”

皇上走到长案前,翻到陈江上一份折子,折子上大略估了全氏父子这些年从皇庄以及大小弓案中贪墨的银两,皇上看着那笔刺目的银子数,哼了一声,“全氏成丁,俱发配到极北之地,其余家眷,驱出千里之外,家产抄没。”

“是,全氏家产,都是从皇庄中贪墨所得,不宜充入国库,收入内库才最合适,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金相答应了,忙又拾遗被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