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士贞第一次主动将掌控的权利交给她,苏瑾自然不会推,忙伸手接过来。前世掌管家中的生意久了,掌控欲不知不觉已刻到她的骨子里去,而她也很享受发号施令,带着一众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想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她便能用自己的双手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时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

苏士贞被她这急切的模样惹得笑了起来,将身子向后靠了靠,“这次我与你梁二叔在家就多留几日。今儿先歇歇,明儿便去招两个伙计来。”

苏瑾点点头,站起身子,将茶杯续满,笑道,“不急呢,爹爹,你先歇着。我还有件小事儿要办呢。”

苏士贞本想坐着养会儿神,听她这么一说,半闭的眼睛立时睁开,“还有什么事儿要办?”

苏瑾道,“咱们的鞋子是有标准码子的。我前两日叫梁直去一个篆刻店里问了问,想将码子刻成印章,待鞋底子做好,蘸了红印泥将鞋码子印上去,这样配对子的时候不容易出错。将来卖起来,店主也好与人挑选介绍不是?”

“好,好”苏士贞连连点头,摆手,“你梁二叔也回来了,叫他替你去办吧。”

“嗯。”苏瑾应了声,看他是真有些累了,便轻手轻脚的打了帘子出来。

院中梁小青已自铺子里回来,在给常氏搭手揭刚刚晒干的鞋底子,见她出来,一溜小跑的过来,将苏瑾拉到西厢房墙荫下,悄悄问道,“小姐,老爷有没有训斥你?”

苏瑾将手中的小银锭在她眼前晃了晃,得意一笑,“不但没训,还叫我全程操办鞋子的事情。”

梁小青一怔,有些不大相信,“老爷当真没训斥你?”

苏瑾没好气儿的点了下她的额头,“你盼着我挨训么?”

梁小青连连摇头,又解释道,“还不是我娘这几天因拦不住小姐做这些事儿,心头不安,私下跟我唠叨两句。我便猜老爷肯定也跟我娘一般的心思呢。”

苏瑾也没想到苏士贞会这么快主动叫她管家里的事儿,心情大好,与梁小青说笑两句,自去找梁富贵去说篆刻的事儿。

梁富贵道,“小姐这是要刻商号的徽记吧?我见那老字号的徽记不但好看,而且寓意好,用多少年都不变,咱们是不是要找个画工好地人给画一画?”

当初,在想到这个鞋码印章时,苏瑾她曾早出过样的念头,是不是该找个会写会画的人,将鞋码子与商号徽记糅合在一起,让人一看这个标识便知是自家做的鞋子。后来因她急着办这宗事儿,又兼一时想不到该找谁,便决定暂时不弄这些。虽然现在是做鞋营生,将来谁知道会做什么。

此时梁富贵提了出来,苏瑾又犹豫了,“梁二叔提醒的对。可是我并不认得什么人,又不知该去哪里找。”

梁富贵正要说话,突然撇见一人打自家铺子门前经过,不及和苏瑾说话,连忙自柜台后面转出来,奔出铺子。苏瑾转头过去,只见大道边儿上立着一人,正东邻家的儿子林延寿。

苏瑾不由笑了笑,梁富贵的心思也挺活泛看梁富贵想将人拉到进铺子,她便起身转到货架后面,回了院子。

约三四刻钟后,梁富贵匆匆进了院子,见苏瑾正的修剪花坛里的花草,走到她身后道,“小姐,方才我请林秀才帮忙做小姐想要商号徽记,他推了好半天,说自己的书画一般,不敢示人。后来推不过我一直说,他才想起来说书院中有一位生童,书画甚好,答应后日回书院帮着找找那人。小姐若有旁的要求,可写下来给我,待会儿我给他送去。”

苏瑾看着梁富贵憨厚的脸,心中极感动。不过是自已想办的一件小事儿罢了,他硬是求人求得满头的汗。笑着点头,“那谢谢梁二叔了。待会儿我回房画出大致形状,再将要求写明,请梁二叔再跑一趟。”

梁富贵嘴里说着,不碍的不碍的,便回铺子里去。

苏瑾原先只有过弄个徽记标识之类的念头,根本没细想究竟做成什么样的好。一时间她还真的没头绪,只得将前世她记得的经典标志都想了一个遍儿,在纸上写写划划,废了无数张纸,最终敲定了一个最没有创意的商号标识,以兰花为环形,内有“苏”字与鞋码字样。拿到铺子里给梁富贵,顺便叫他带两坛子金华酒答谢林延寿。

随后的两天里,苏瑾一直极忙碌,苏士贞象是要试试她的能力如何一般,除了挑伙计和打货这两件事儿,他亲自去办了办,余下的事儿毕不管不问,任凭苏瑾在家中发号施令。

新挑的两个小伙计是苏士贞的一个老相识介绍的,这二人的原先做工的那间铺子掌柜外出贩货,因正赶上漕运,他一心想极早赶到,好将货物发卖个好价钱,嫌船行太慢,便叫船工抄小水道走,结果在半道上遇了匪徒,贩来的货物和余下的银两尽数被匪徒劫去。好在那一伙劫匪惯吃水路,不伤人性命,将银货抢了个干净,只放了人回来了。

这掌柜一次行商失了近五千两的本钱,家中铺子撑不下去,只好关了一间。这两个小伙计在这间铺子里也做了两年学徒,甚是伶俐,苏士贞半是满意,半是同情,便将二人雇了下来。

苏瑾听得两个小伙计的话,惊了好一会儿,才悄悄问苏士贞,“爹爹,外面拦道的匪徒很多吗?”

苏士贞笑笑,“这也要看年景,年景好,自然就少些。年景不好,路上确实不太平。”

在苏瑾儿的记忆中,苏士贞似是也碰到过两次拦道匪徒,只是那会儿她还小,具体的事情已记不太清楚。苏瑾极想问问,又怕勾起他的伤心往事,将满腹的感慨咽回到肚子里,只是有空闲的时候,愈发加紧锻炼她的身子骨。若有机会,她还想四处走走呢。

直到苏士贞回来的第五日,家中自染房拉来的旧物才算是彻底糊完,苏瑾又留这两个妇人再做两日工,与常氏一道剪鞋底和鞋面儿。

眼看剪好鞋底鞋面堆积的愈来愈多,东邻那家儿子还没动静,苏瑾不禁有些急了,这几百双鞋子一旦弄混了,再重新配对可是要费些工夫的,便催梁富贵去书院找他,走时明明说好的,三日内必使人送来,这都四天多了。

反正自雇了两个小伙计后,梁富贵的事儿就少了许多,当下就赶了驴车,向清源山而去。

041章苏小“管家”

梁富贵走后不久,被苏瑾派出去买水浸布的两个小伙计回来了。两人早先做工的铺子也是做布匹生意的,因而对归宁府的布市极熟悉,熟门熟路的找到一个专门发售水浸布的小码头,在那里候了三个多时辰,终于等到有一位自南边往关外做生意的客商发卖水浸的货物,一共十八匹。他们两个认为再往前天气愈来愈热,贩厚布的商人会更少,这种便宜货更是难遇,便自做主张全给买了回来。

苏瑾将那布验看过,与上次常贵远给找的几匹品相差不多,价钱只略高了三分银子,很是满意,夸赞两人几句,进西厢仓房去找苏士贞,半倚在门口笑着低声道,“爹爹,你给雇的两个伙计,还真是不错,不一味的死听话,关键时候知道站在东家的角度想事儿。”

苏士贞正在盘查帐本和存货,听得她的话,抬头道,“在铺子里历练过地伙计个个都精明着呢。你呀,要想用好他们,得比他们更精明才是。”

苏瑾一笑,说道,“不是还有爹爹呢。”又问,“铺子里的货物都理完了吗?这次爹爹打的货少了些,是不是有旁的想法?”

苏士贞端坐着,透过窗子看院中,似是没听清苏瑾的话。但是苏瑾知道,此刻他大概心里在权衡,杂货铺子开在这旧城梁家巷子,即饿不死也撑不着。细水长流的过日子还行,如今她一下子捣鼓出这么一大摊子生意,不光本钱上周转有些问题,精力上也有些顾不过来。

但是若就此歇了,别说一手创办起来的苏士贞不舍,连苏瑾也不舍,再不济,一月总有二三十来两的利钱,管一家人吃喝是够了的。

思及此,又笑道,“爹爹,现在咱们家人手够用了。等忙过这些时日,我们再将铺子好好整一整。我自见了孙记商号,一直想着把咱们家的苏记商号也做大呢。”

苏士贞转头笑起来,“这几天爹爹的安排极合你的心意吧?”

苏瑾笑嘻嘻的点头,为自己找了个合理的说辞,“早先我还小,不知道自己真正对什么感兴趣。自打在家帮着奶娘支应家事,才晓得原来做生意管铺子,比诗词到更有趣儿,更合我的心意。”

今她穿了件淡紫色短襦,下配月白长裙儿,眼眸含笑,唇角微扬,俏立在仓库门口光亮处,逆着光线,苏士贞因看得更加分明,在心下感叹女儿变化大地同时,又想起另一宗事儿来,不觉神色又黯了下来。

苏瑾这会儿可再猜不到苏士贞真正的心事,只以为还是因铺子心烦,便拿着闲话开解他。

梁富贵出门时刚过午时,苏瑾原以为他很快能回来,今天得了图样,好立时让人送到篆刻铺子里去,谁知一等竟到天将黑透时,他才急匆匆的回来。

半圆的月亮挂在正空,挥洒着淡淡的光辉,将苏瑾窗前的花坛笼罩其中。有几枝月季长得极旺,枝条高高地伸到窗台之上,苏瑾特意将灯放得远远的,自己坐在暗影之中,看那月光中,粉的红的花在风中微微摇曳。听见院门响,赶忙起身,梁小青晚饭后,坐在东厢房当门借着灯光绣荷包,见她出来,笑道,“小姐,等急了吧?”

苏瑾摇头,“没有。只是担心梁二叔。”

梁小青嘻嘻一笑,跟在她身后出了房门,冲着院门口处喊,“爹,你怎么才回来?晚饭吃了没有?”

“嘿,吃了,吃了。”梁富贵一边笑应着,转过影壁,将驴车赶到当院儿,向苏瑾解释道,“今儿因林秀才托的那个学子有事请假外出,我心想着小姐着急要用,便在那里等他,谁知一等竟等到这会儿。”

梁小青不由埋怨道,“那林家儿子也是,早早就画好了,不拿在自己手中,偏还放在旁人处。”

梁富贵一边卸驴车,一边道,“也不是早早画好的。早先是画了几稿,听林秀才说,那学子皆不满意,最后这一稿却是今天上午他出门前才画好的。”

苏士贞闻讯出来,“以我说这事没甚么要紧,瑾儿偏还这般郑重,叫你梁二叔受累了。”

苏瑾赶忙接过梁富贵带回的东西,“是我的不是了。梁二叔,你累了大半天儿了,快去歇着罢。”

梁富贵这一趟,累倒不累,只是等得极心焦,便将牲口拴好,自回后面歇息。

苏瑾和梁小青进了房间,将几处的灯光合在一处,打开梁富贵带回来的宣纸。苏瑾对书法并没什么研究,将宣纸举到烛光前,扫了两眼,鞋码、商号正是按自己的要求,用易辨认的正楷写成,字迹圆润工整。周边兰花环,枝叶疏落有致,其上的兰花自含苞至盛放,渐次排开,纤细叶片环绕,苏瑾数了数,正好八叶八花,暗合发发之意,心下满意。

将宣纸细心卷起,笑道,“明儿一早就送去叫人刻,这个刻好最快也要两日,可惜了,这样精致的徽记,咱们现在没有玉石,只好用普通的石头刻制了。”

梁小青歪头笑着,“那小姐就等咱们家挣了银子,买最好的玉石,再找最好的工匠刻出一整套来,以补今日之憾。”

“那是自然地”苏瑾拍拍她的肩头,“早些睡吧,白天累了一整天,现在还做这些做什么?”

梁小青点点头,将烛火移到苏瑾房间,自已也回房休息。

次日苏瑾早早起床,将昨日得的宣纸拿纸苏士贞看,苏士贞也甚是满意,正好今日他没甚么事,想去常贵远那里坐坐,刻字坊也不指派别人,自己顺道拿过去便是。

苏士贞走后,苏家新雇的小伙计来上工。这二人早先在旧城西门处赁了两间房合住,按说到铺子里做伙计,苏家应该给安排吃住地,无奈,现下一切都未定下来,只能每月多把他们五钱银子,叫他们自在外面吃住。

这两个伙计,一叫王瑞,一个叫张荀,名字倒好记。苏瑾听说他们来了,就叫梁小青去将人叫来,“今儿你们两个也不必在铺子里守着。我这里有两件事儿要你们办。头一件是到新城繁华处寻一间小铺子,门脸不要太大,两间即可,后面必须得有院子。最好是在运河两岸寻,若能靠近码头更好。实在寻不着的,到热闹的次街寻也使得。第二件事儿,便是在新城各处逛逛,瞧瞧那些挑工船工车夫们惯常落脚的地点都有哪几处,那些地方有什么铺面没有。我给你们两天时间,在新城中给我选出三十家船工车夫们喜聚喜去的铺子”

“三,三十间?”苏瑾话方落音,王瑞已惊讶出声。

“对,三十间有问题么?”

“没,没问题”张荀拉了王瑞一把,连连摇头,又笑着问,“东家小姐叫小的们找铺子,是为了发卖咱们的鞋子么?”

苏瑾点头,“是。要你们办的这两宗事儿都是为了这鞋子。”

“好咧,东家小姐,您就放心吧,我们两天内一准把事儿给您办好。”张荀笑呵呵的应声道。

苏瑾交待清楚事情,也不多耽搁他们的时间,便叫二人早早出门去。栓子和全福这自苏士贞回来,便一直闲着,有些不自在,见苏瑾忙完,忙凑到跟前问道,“小姐,咱们家的旧衣裳都没了,不要我和全福再找找新的染房么?”

苏瑾招手叫他走近,将手伸向他的左臂,轻轻捏了下,问道,“还疼么?”这个栓子前两日去一家染房问旧物,一个伙计以为他是哪家的孩子去玩闹地,出来赶他,他执意不肯走,叫人推了一下子磕在门前台阶之上,回到家中他却也没说,还是昨天晚上他换衣衫时,梁直瞧见胳膊和肋下青了一大片,追问起来,他才说了。

“不疼,不疼”栓子嘿嘿笑着,有些不自在的搔搔微乱的头发,“原来在开封府的时候,我和全福经常被人家打,不过,也经常有人被我们两个打。这些伤不算啥”

苏瑾放了手,道,“早先是家中没人用,才叫你们去办那些事儿的,现在家里雇了人,你们两个也别想着见天去外面跑,在家里帮常妈妈打打下手和梁直看看铺子吧。”

栓子和全福嘿嘿笑着应声,向铺子里走去。

打发走栓子和全福,苏瑾站起身子来,抬头环视一圈儿,突的一笑,不知何时,这棵老枣树下已变成她“办公”的场所,现在这树下摆着一张半旧的红漆小方桌,两把高背圈椅,茶壶杯子,甚至于纸笔都一应俱全。不但她喜欢在这坐坐,就连苏士贞这次回来后,早晨傍晚的时候,也喜在这里坐一会儿,父女两人在一起商议合计。

“小姐,你越来越象管家奶奶了。”见周围的人都走了,梁小青凑过来,小声说道。

苏瑾笑着斜了她一眼,没说话。不可否认,她真的很享受这种,亲手推动着自己的人生,往自己想去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行的感觉。

二更到求推存票子,粉红票子

042章海防摊派

家中琐事基本安定之后,梁富贵带着王瑞出门去贩卖旧货,这次他们决定走远些,到夏津、高塘等县去贩卖。这几个县的农户专以种棉为生,比其它地方农户富些。因要走远路,再加上贩卖的物品中妆奁、首饰匣子以及各样首饰、丝绸衣衫之类都极占本钱,苏士贞在原来本利合计近九十两的基础上,又自家里存银中拿出三十两,给二人置办了货物,选在五月十六启程。

送走梁富贵,苏瑾跟在苏士贞身后进了正房,问道,“爹爹,张荀已找好的两间铺子,你去瞧过了吗?赁一年要多少银子?”

苏士贞笑眯眯的看着她,“你不消担心租金,我早已备下了。张荀看的几间铺子里,我最满意的是二闸口不远处的一间。那儿是船工们聚集地,四周的铺子也都是卖便宜货地,正适合我们卖这普通的鞋子。且二间门面的铺子,大小正合适,后头还有一个小院,正房加东西房各三间,一共是九间。虽没我们家的这院子大,房子也破旧些,给伙计们住、做仓房还是够的。只是”

苏士贞说到这儿,眉头皱了皱,似有难言之隐。

苏瑾随口接过话头,“只是离那儿不远处,有个暗娼一条街”

“咳”苏士贞大力咳嗽一声,低声骂道,“是张荀那小子与你说的?看我不打断他的腿”

“爹爹”苏瑾抓着他的胳膊晃了两下,“选铺子可不是开玩笑地,周边有什么没有什么,自然得了解得清清楚楚,张荀虽知不该告诉我这些,不过,为了生意,他还是硬着头皮说了。他做得对”

苏士贞又咳了两声,苏瑾继续道,“那间铺子正如爹爹说的,价钱合适,一年只要二十两的租金。大小也合适,嗯,船工们在那边儿住的也多,去买东西的也多,对咱们现下来说,倒也合适不过,我却有旁的顾虑呢。”

苏士贞一愣,“什么顾虑?”

“咱们归宁府里的人都知道,好货不到二闸口。咱们家做这种普通的鞋子只是暂时的,若这些鞋子卖得好,咱们定然要再做其它的鞋子。把铺子开在二闸口,一是名声上有些不好听,二来也限制将来咱们卖其它鞋子不是?”

苏士贞一愣,这点他倒是没有想到。再看看苏瑾双眸闪着自信的光芒,笑了,“这么说你是看中了永清桥头的那家儿?”

苏瑾点头。那家铺面也是个两间开门,后面同样是小院儿。只因位于永清桥西侧三条水道环成的中州区域,是新城中一等一的繁华之地,因而租金比二闸口的翻了一翻,一年要四十两。

但比起二闸口来,好处也不止一两宗。人流客流自不必担心,不但船工挑夫们每日必在此处活动,也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乡下进城发卖货物的农户以及城中的各个富户商贾的家奴仆从等,这些都是现在她的主要客户群。再者一旦鞋店开张,能最快速的打出名气来;三来,她主要想吸引外地客商,若能接得大宗订单,将鞋子贩卖到他地,自家的生意便不止在归宁府了。

苏士贞想了一会儿,点头,“也好,即你看中的,必有它的道理。这就叫张荀去知会店家,约定时间,我去将合约写了。”

“是谢谢爹爹”苏瑾喜得连忙道谢,急匆匆出门去叫张荀知会店家。

刚到走院中,忽听远处隐隐有“锵锵”的锣声,夹着吆喝声,愈来愈近。常氏直起身子,侧耳听了听,疑惑道,“莫不是官府又有什么新政?”

正说着张荀自铺子里匆匆进来,“小姐,外头的官差在喊,说是是海防银派到咱们归宁府”

“海防银?”苏士贞闻讯自正房出来,侧耳听听,那锣声已来到苏家院外,官差的声音听得清楚,不由皱眉道,“好好的怎么突然摊派起海防银了?没听说”突然他话头打住,急匆匆的往外走,声音中透着惊喜,“莫非贵远老弟说的开海禁的事儿,成真了?”

苏瑾连忙叫张荀跟过去,“去打听打听,海防银子要交多少”自家的银子她心中有数,早先统共有一百多两能动的现银,旧衣生意里先投进三十两,这次苏士贞又拿三十两出来。现在余下的银子付了那铺子一年租金后,只余下十来两银子周转

外面的官差,两人抬着一面大铜锣,一行走一行敲着吆喝,另外两人不断的在临街墙壁上贴着告示。街道两旁四五个铺子里的伙计掌柜都涌了出来,与苏士贞一道挤在告示前看。

官府贴的告示上并未明说是不是要开海禁,只说近期倭寇猖獗,屡侵海境扰民,故而向全国各商户加征海防银。每季定税三百贯钞者,纳银五十两;定税三百贯钞以下者,纳银三十两,自张榜之日起,一月内必将银子缴纳。

苏士贞看完后,呵呵笑了两声,官府虽未明说开海禁,但他却相信,此举与海禁关系甚大,甚至可以说是朝廷为了开海禁而做的准备。

倒是那些之前没听到风声的掌柜们,登时便嚷嚷起来,“咱们归宁府的门摊税本就比其它地方的高出四五倍来,沿海打仗关我们何事?一张口要三十两银子,够我们一家人一年的吃喝了。”

还有人嚷嚷道,“去年黄河发水,淹了各府州县,这本不关我们地事儿,也派个什么河防捐到我们头上。我们每年还有雷打不动的催五两银子的运河堤防捐。咱们靠运河吃饭,这个捐认了,可那黄河发水为何叫咱们捐?松江苏杭等地比咱们归宁府富庶,这海防捐怎的不叫他们捐?”

“你怎知不叫他们捐?不过,咱们归宁府顶个有钱的声名,大事小事都躲不过,倒真的”有人淡淡顶了一句,叹息一声,无可奈何的离去。

苏士贞早年行商,听到过苏杭等商人谈起当年海上贸易的盛况,那些商船到波斯到印度,去时运茶叶、瓷器、绸锻,回航时换来珠宝、玻璃、香料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物件儿,一往一返,一两银子就能翻出三四两的利钱来。那时便极向往海那一端的国度

本以为有生之年不能去闯一闯,谁知朝廷竟然有了开海禁的苗头,与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比起来,反倒不怎么在意那三十两的银子了。再者朝廷收银子是为了添战船、募兵。对商人而言也是好事

悄悄离了告示,回到铺子里。直到进了铺子,才发现张荀一直跟在他身后,诧异,“你跟着我做什么?”

张荀呵呵笑道,“回老爷,我可不是专跟着老爷的。是小姐叫我来探探这海防捐的数目。”

“哦”苏士贞脸上喜欢一滞,缓缓敛了下来,三十两银子自家是拿得起,只是那铺子怕是要缓一缓了,“我去和她说。”

苏瑾自听到这个什么海防捐的消息,等不及张荀带信儿回来,便钻到东厢房将妆盒取了出来。反正早先想过当首饰的事儿,也没什么不好决断的。只是想想那天在当铺里听到小伙计说九出十三归,又是一阵的肉疼。

苏士贞进来时,她正对着这一推儿首饰发呆。

“怎么?你知道要捐多少银子了?”苏士贞在她对面坐下,扫过桌面摆着的两只镶各色宝的金钗,“这两只是你母亲留给你做嫁妆地,不许当。”

苏瑾将钗子推到苏士贞面前儿叫他瞧,又问,“爹爹派在咱们头上的海防捐是多少银子?”

“三十两。”苏士贞将那两只金钗拿在手中细看着,复又放下来,脸上浮现笑意,“你常叔叔早先不是说过朝廷可能开海禁的事儿?以我看这个海防捐怕是朝廷为着开海禁做准备呢。虽然数目不小,便爹爹认为值得”

“是”三十两银子拿她这些头面去当了,或能周转得过来,心中一松,笑着道,“我听人说过会通河的故事,爹爹现在的心情大约与那位一生都念着‘会通’‘会通’的老汉一般吧?”

会通河的典故说的是隋朝开挖大运河时,官府派工役,乡民们皆怨声载道,唯有一个老汉,十分高兴,干活甚是卖力,在他看来,运河挖到自家门口,水路通了,好日子便要来了。可惜运河挖了十年后,原定水路通到归宁府的水路突然改了道,这位老汉急病交加,临去时,还念叨着“会通”“会通”,希望运河通杭到家门口,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

苏士贞笑道,“若朝廷真要开海禁,也是我们经商之人的福气。所以这银子,旁人如何说道我不管,咱们要早早的交上去”

苏瑾将挑好的头面包起来,“好。那娘留下的这两只头金钗子不当,余下的,还有上次我去常叔叔家里,因我给了掌珠几颗金锞子,常夫人愣是给了两倍于那个价钱的首饰,这些都拿去当个活当。三个月的时间,咱们定能周转过来了,到时再去赎回来!”

苏士贞一时也没更好的办法,便叫张荀过来,将苏瑾挑出的首饰拿给他,让他去金满地当铺找王朝俸,这人与常贵远交情甚好,为人也正直,找他过手,想必能当个公道的价钱。

求收藏,求推荐,求粉红票子

043章做一回“雷锋”

“今儿你去清源山下一趟,找一家适合发卖咱们货物的小铺子,将鞋子放在那铺子里代售。记着一定要让将鞋码子是怎么回事儿,详细说给店主知道,好让他们给客人介绍。利钱就按昨日老爷说的,一双鞋留把他们二分银子的利。”

又是一个忙碌的早晨,自苏士贞猜测朝廷将要开海禁后,见天儿去找常贵远,苏瑾有些意外苏士贞在这件还没有敲定下来的事儿上表现出来的热衷,不过,她也乐得苏士贞不管家事。

那些首饰共当了四十多两,纳了海防捐之后,苏士贞也将那处铺子谈妥,明日便要去付银子接收铺子。这两项事儿都办妥之后,家中可动的银子只有十来两。好在铺子里的货物每天都在卖,能回些本钱,不然以苏瑾的性子,这会子已经在发大愁了。

即使如此,苏瑾还是城中代售铺子未定的情况下,决定先在清源山下的铺子里铺上货物。刚与张荀说到这里,梁小青自铺子进来,道,“小姐,姚小姐来了。”

“她?”苏瑾一愣,随即向张荀道,“好了,你去吧,每个鞋码都拿三双过去。”

一面站起身子往院门口迎,“她是不看我这些天没去学里,来兴师问罪了?”

梁小青跟在她身后,低声道,“小姐,不象呢。我看姚小姐神色不太好,象是有什么难事儿”

苏瑾脚步一顿,随即催她,“你快去开门,我问问她到底有什么事儿。”

梁小青快步打开院门儿,笑着将姚玉莲引进院中,她脸上的神色确实不用问,便知是有什么难事儿。苏瑾向梁小青摆摆手,“去泡壶茶送到东厢房。”

“苏妹妹,我”进了东厢房,姚玉莲才抬起头,看着苏瑾,欲言又止。

“姚姐姐有事儿只管说,你来找我,定然是想着我能帮得上忙。”苏瑾接过梁小青端来的茶壶,示意她出去,一边倒茶一边道。

姚玉莲半垂着头,咬了咬嘴唇,半晌才问道,“苏妹妹可听说了官府派海防捐的事儿?”

苏瑾放下茶壶道,“这事官府见天打着锣沿街喊,又四处贴告示,想听不到都难姚姐姐莫非是因海防捐有什么难事儿?”

“嗯。”姚玉莲双手握了茶杯,蚊子一般哼哼着,这时苏瑾才注意到往常她头上那两支碧玉簪子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桃木雕花的簪子。眉头轻皱,姚家与自家家境相当,只一个海防捐会让人为难这成样?日常使用的头面都当了?

片刻诧异之后,苏瑾回过神来,笑道,“姚姐姐有什么难事儿就与我直说吧。”

姚玉莲半垂着的头含糊的说道,“原以我家的情况,五十两银子是到不了要来求妹妹帮忙的份儿上。只是四月初,我哥哥听人说自关外皮毛药材之类的便宜,闹着非要去关外走走。我爹娘拗不过他,就给他东拼西凑,又到外祖母家去借了借,这才凑得五百两的本钱,在咱们归宁府置了些茶叶丝绸,跟着人去了关外,说在那边儿把这些卖了,回程时好贩些皮毛药材之类的回来。所以现在还差三十两。”

自她提到的海防捐,苏瑾便知她是为了银子而来,只是自已刚把头面当了,才凑得齐赁铺子的本钱,哪里有多余的银子帮她?但是以苏瑾儿与姚玉莲的交情,这事儿也不好一口回绝。

一时间也犯了难。

姚玉莲等不到苏瑾的话儿,悄悄抬起头来,看她面带难色,忙站起来尴尬强笑道,“都是姐姐的不是,让妹妹为难了。”

苏瑾忙站起身子,笑着拉她坐下。前世,她借过旁人的钱,也被别人借过钱。深知私人间互借钱财,乃是人世间一等一微妙的事体,一点照顾不到,朋友便起间隙。心思电转,一咬牙,大不了铺子再放一放再说。不过这事儿她却不能做主,要与苏士贞说一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