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去干嘛呢?”陆落问二伯母。

二伯母说:“跟坐在中堂喝茶吧。”

闻氏和陆落无奈。

于是,她们答应陪着二伯母,去薛将军的私府,和他相认。

二伯母一改镇定从容,去的路上忐忑难安,像个小孩子。

陆落的母亲轻轻握住了二伯母的手:“你慌什么呢?”

“谁知道?”二伯母失笑,“我这心里就是慌得厉害,二郎第一次下场考学,我也是这么发慌,都止不住。”

“别担心了,不过是认亲。”闻氏道。

“是啊,二伯母。”陆落也劝她。

到了薛将军的私府,陆落先下了马车,转而去搀扶她母亲和二伯母。

薛将军的府邸,低调内敛,门口建了护栏,挡风聚气,也有点风水格局。

特别是大门西边的一株偌大古槐树,枝繁叶茂,正巧在望山的中间,天然凝聚灵气,着实不错。

二伯母没有带丫鬟,陆落和闻氏也没有。

敲开了门,她们三个人往里走,片刻之后就有个三旬妇人走了出来。

这妇人眉眼温顺,说话曼声絮语,是个从骨子里透出温柔的女子。

她是薛良朋的小妾,姓胡。

“将军等了您好些日子,您快请。”胡姨娘对沈氏道。

 

第015章居功(丢丢剪剪和氏璧+)

薛良朋缠绵病榻足有半年多,已是末路了。只因心愿未了,强行撑了口气,等着沈氏。

知晓沈氏来了,这位老将军并没有在病榻上见女儿,他是不喜旁人看到他的怯懦和衰弱。

于是,他换了见玄色直裰,枯零的鬓角梳得整整齐齐。虽然瘦脱了形,仍是笔挺着腰杆子,双肩打开,坐如钟,器宇不凡。

“颜浧要是老了,肯定也不会弯腰驼背......”陆落见这老爷子神态硬朗,心里赞服,一个不小心就想到了颜浧。

陆落连忙收回了心绪。

此事,二伯母不想其他人知道,所以薛将军身边服侍的人都遣了下去。

胡姨娘在旁边服侍,给沈氏递了蒲团。

沈氏既然来了,内心的犹豫就放下了,很利落跪下,给薛良朋磕了三个响头,叫了声“爹爹”。

薛良朋饶是镇定,此刻也内心澎湃,眼中浮动了泪光。

这是他唯一的血脉。

“你们去吧,我们父女说说话。”薛良朋对胡姨娘和陆落母女道。

胡姨娘道是。

陆落和闻氏就跟着胡姨娘,出了正院。

“我们家的后院,种了不少的石榴树,差不离石榴都熟了,太太和姑娘要去瞧瞧么?”胡姨娘问。

她不善言辞,不知道把陆落和闻氏领去哪里,就说起了院子里的景致。

“那我得摘几个回去。”陆落道。

“自然,我叫人摘了最好的给姑娘。”胡姨娘笑道。

三人往后院去,闻氏和胡姨娘细谈,问起她是哪里的人。

“我是荆湖南路人士,家父是将军的随从。他战死之后,我就到将军身边服侍。”胡姨娘道。

唠嗑了一圈,又把石榴园逛了圈,胡姨娘领着陆落和闻氏去外院的花厅喝茶。

胡姨娘的确不擅长交谈,都是闻氏使劲找话题。

后来,闻氏知道胡姨娘引以为傲的居然是种些小菜。

“......将军的每一道菜,都是我亲自种的。”胡姨娘腼腆笑道。

陆落的祖母也爱种菜。

闻氏常年看婆婆打理菜园。有了些心得。和胡姨娘说起种菜。

胡姨娘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陆落坐在旁边,含笑听她们说。

一个时辰快过去了,里头二伯母和薛将军才谈好。

“留在这里用膳吧。”薛将军神态恳切看着沈氏。

沈氏道:“也好。我亲自下厨,给您做几样菜吧。”

薛将军很高兴,点头同意了。

胡姨娘领着沈氏去厨房,叮嘱厨上的媳妇子们给沈氏打下手。

陆落就在闻氏坐在正院的堂屋。陪着薛老将军。

丫鬟们端了茶,又换了茶。

薛老将军和女儿密谈了一个时辰。精力不济,歪在椅子上打盹。

直到午膳准备妥当,薛老将军才醒过来。

他小憩了片刻,吃了顿满意的午膳。精神头极好,闲聊了起来。

“.......你是闻公公的侄女?”薛老将军问起闻氏的身份,二伯母告诉他。他就特意问闻氏。

提到闻乐喜,薛老将军没有鄙夷或不屑。甚至用敬称。

“是啊,将军。”闻氏笑道。

薛老将军就感叹:“我老薛这一生,佩服的人没几个,闻公公算一个了!”

这话,闻氏骇然,陆落同样。

文官武将,个个对社稷居功至伟,自负贡献大,谁能瞧得起太监?

别说薛良朋戎马半生,保家卫国,就是普通的老百姓,提起太监都会露出几分不齿。

京里那么多拍马屁的人,都没人在闻氏和陆落面前说过敬佩闻乐喜。

陆落和闻氏难以置信看着薛良朋。

薛良朋明白了她们母女的震惊,笑着道:“闻公公离京六年多,为天下安宁,劳苦功高。一人之力,省天下兵戈之灾,功在百姓,功在将士,功在朝廷啊!”

他还想细说。

突然,他想起了有些事尚未公布,又见闻氏母女更震惊,她们不知道,薛良朋的话戛然而止。

他是病糊涂了,什么都往外说!

“我叔公不是去南诏国做官了吗?”陆落笑道,“怎么将军说他对社稷有功?”

南行的六年,是一个迷。

世人都在猜测,包括陆落和她母亲。

她们也问过闻乐喜,闻乐喜的回答滴水不漏,就是南诏国做官,维持政局。

而闻乐喜身边的太监一清,也是跟随他的,陆落套过一清的话,怎能一清嘴巴太严,为人又精明,没有套到。

反而是薛良朋知道点内情。

陆落还想问,二伯母给她使了个眼色,因为薛良朋露出了倦色。

陆落和母亲只得告诉二伯母告辞。

临走的时候,胡姨娘叫人摘了好些个石榴,送给她们。

陆落回家,晚上和母亲也在商量。

“娘,我从前没有细问,还以为叔公只是去南边躲难。”陆落道。

政治灾难,也算灾难。

闻乐喜曾很受先帝的器重,若是犯了什么事,朝臣要杀他,先帝不忍抛弃他,让他躲到属国去,极有可能。

陆落和闻氏都这么猜,所以她们没有狠逼闻乐喜相告。

谁愿意揭开伤疤?

如今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对啊,我也以为他是去躲难了。不过,他一回来就掌印司礼监,内阁居然毫无异议,此处就是最大的破绽,我们俩竟然不知道。”闻氏恍然大悟。

陆落不是政客,闻氏也不是,她们也不是生于政治家庭,所以没那么敏锐的觉悟。

“那叔公到底干嘛去了?”陆落好奇,“他是我亲叔公,若是外人,我就可以替他看看,也许能知道。”

陆落算不准自家的人。

“薛将军知道,我要去问问他。”陆落道,“他既然这么说了,多问几句,他肯定能告诉咱们。”

闻氏颔首。

她也同意陆落去薛良朋。

只是,今日才去的,明日再去拜访,就没有理由。

二伯母大概知道了陆落和闻氏的意图,特意登门道:“他身体不好,你们别叨扰他,让他安静些日子。

你们家叔公做了何事,何不亲自去问他老人家?我想,他更希望你们从他口中知道,而不是从旁处八卦而来。”

二伯母的话,点醒了陆落和闻氏。

叔公的事,从叔公口中知道,这也是孝顺和尊重。

“也是,我们倒混沌了。”闻氏笑了笑。

“你这说混沌的,我就想起馄钝了。”二伯母笑道,“走,去我院子里用午膳,我吩咐做鲜虾馄钝吃。”

第016章(我乃大罗金仙和氏璧+)

二伯母生在锦绣堆里,最讲究吃喝,她小厨房有两个厨艺高超的媳妇子,做了着精致的饭菜。

闻氏身边的吕妈妈,也是二伯母引荐的。

“......谈了些什么?”闻氏对二太太父女俩的谈话比较好奇,笑问她。

陆落也竖起耳朵听。

二太太把服侍的丫鬟们都遣下去,自己布置饭菜。

“现任的湖州通判姓莫,是薛将军从前的老部下了,性情磊落,他叮嘱莫大人照顾我们,也叫我多巴结些当地权贵,还有陈府尊等。

他没有儿女,也没有三服内的兄弟侄儿,他去世之后,一些封赐都要被朝廷收回。但是他将绝大部分的都换成了私产,藏在城里一栋宅子里,他把钥匙交给了我,以后由我继承。

他的小妾胡姨娘,他是恩人的女儿,当初胡姨娘的爹替他挡了一箭,否则那箭射穿的就是他的喉咙。他也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钱,足够她丰衣足食活到老的。

胡姨娘性情软懦,娘家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个胞姐生的外甥,是个荒唐不成器的,吃喝嫖赌。薛将军怕胡姨娘无所依靠,回去投靠外甥,被外甥骗光财产。

胡姨娘才三十四岁,往后几十年怎么办,他很担心,想让我照顾胡姨娘,就当是自己的庶母,替她筹谋,将来养老送终。”

二太太并不瞒闻氏,将薛将军的叮嘱,都告诉了闻氏。

她也去看过了薛将军的私产。

说心里话,薛将军存下了很多东西,一般人看了都会心动。

可沈家的姑娘。见惯了金山银山,二太太没啥可动容的。

她依旧挺高兴。

她收下了,这算是父亲她给的养育资费和陪嫁,她很满足。

“这也不错。”陆落没说出口,只在心里感慨。

这么个父亲,连血脉都不能肯定,就能给二伯母一笔陪嫁。

而陆落的亲生父亲。不管他死没死。都不可能给陆落任何东西,包括疼爱。

陆落的父缘太薄了。

在父缘这方面,陆落很羡慕二伯母。人家是“花蝴蝶命”,天生父缘、财运足,一般人比不了。

二伯母这边的鲜虾馄钝鲜美异常,汤汁清爽、混合了虾肉的皮透亮轻薄。馅儿入味深,陆落等凉了些。连吃带喝不抬头,像只拱食的猪。

她一连吃了两碗。

“二伯母,还有剩下的吗?送一碗到我院子里去,我留着晚上吃。”陆落问。

她想给倚竹尝尝。倚竹那个吃货,一定会喜欢。

可她又不太好意思当着二伯母说,自己想给丫鬟要份吃的。只得推说自己要。

“晚上可就不好吃了。你若是喜欢,我晚上叫人做了新鲜的送去。”二太太笑道。同时也有点好奇。

“不必,我就喜欢吃剩下的。”陆落坚持。

今天煮了一大锅,二太太和陆落母女才吃了二成不到。剩下的八成,二太太叫人,送到各处房头,就连陆落的祖母陈姨奶奶处也送了。

还余了两三大碗的分量。

二太太不再说什么,喊了丫鬟装一食盒子,送到陆落的院子里。

陆落道谢。

她们正吃着,筷子都没有放,二门上的丫鬟进来道:“太太,苏州来人了,正在外院呢。”

二太太吃了一惊。

她刚从苏州回来,这会子苏州派人来作甚?

上次回家,老太爷身子骨还挺健朗的啊。

二太太心头砰砰直跳,差点把碗撞到了,立马起身,往外院去了。

陆落和闻氏也差不多吃饱了。

“别是出事了吧?”闻氏也替二太太担心。

“应该是上次出海的船队,从海里折回来,先到湖州府落脚。”陆落道。

陆落料定二太太要破财,可没有说沈家其他人不破财。

光二太太的钱追回来,这支船队也未必会重新行好运。

陆落猜测他们迟早也要出事,这一趟很不顺利。

可惜他们不相信,还以为二太太疑神疑鬼。

“这么快就出了事?”闻氏低喃,“别出人命才好。”

她们吃饱了,二太太去外院会客,一时半会儿回不来,陆落就和母亲往老祖宗身边坐坐,说说家常。

湖州府的老太太,一张圆脸,又有点白胖,就似樽笑佛,非常慈祥亲切。

“苏州谁来了?”老太太也很快知晓了外院的事,“这些日子,你们忙什么呢?”

她也知道儿媳妇回娘家、和陆落母女特意亲近等事。

这老太太有顺风耳、千里眼,虽然宽容却不糊涂,叫人敬重。

“我最近往各处亲戚朋友家逛了逛,既然回来了,各处的土产送一送,不成样子,是我们的心。”陆落回答。

老太太就看了眼陆落。

这次陆落回来,父亲去世,她被退亲而且白了头发,却丝毫不显落魄,反而更加有精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