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上一章:第 30 章
  •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下一章:第 32 章

“母亲,那我就赶紧去安排。”小贺氏喜形于色地站起身来,福了福身打算告辞。

“等等。”贺氏又叫住了她,淡淡地叮咛了一句,“这件事先别让老太爷知道……”

“母亲,儿媳明白。”小贺氏毫不迟疑地应下了,暗暗捏了捏拳。

这桩婚事能不能成还不好说,何必节外生枝!

这几个月来,小贺氏的心头一直憋着一口气,现如今尚书府上下皆看在眼里,长房在老太爷的心目中越来越得看重了,竟逼得她在府里也步步艰难起来……

好在那不过是两个丫头片子,不可能留在府里多少年,她们姐妹总归要嫁人,反正届时公中按例备份嫁妆,早早打发出去,以后家里自然就太平了。

而且,等端木纭的亲事定了,自己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为女儿端木绮筹谋起来……来日方长,她们根本就没必要和一对孤女置气!

今日得了贺氏的默许,小贺氏心里就有底气了,立即就把亲信宋嬷嬷叫了过来,叮咛了一番。

100歇脚(二更)

庆元伯府自从杨惠嫔得宠后,在京里的地位看着也是水涨船高,因此庆元伯府对几位公子的亲事也挑挑捡捡起来,但是京中多的是权贵世家,也不是每家都对庆元伯府趋之若鹜,地位高的,瞧不上他们;地位低的,他们瞧不上,杨三公子的婚事就拖延了下来,今年已经整十五岁了。

前几日,庆元伯夫人娘家的大嫂卢夫人登门来找小贺氏试了口风,想为杨三公子求娶端木绮,不过,小贺氏觉得杨三公子比之李廷攸还是差了那么点,倒是和端木纭颇为相配。

宋嬷嬷当日就亲自跑了一趟卢府,两家来回传了几次口讯,很快就约好了八月二十五日让杨三公子去端木家做客。

因为这事要瞒着端木宪,所以小贺氏也没有大张旗鼓,但是端木纭如今在管家,府里进出的动静如何瞒得过她的眼睛,却是一直不动声色,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八月十六日,姐妹俩前脚刚从闺学回来,后脚小贺氏就又来了湛清院,笑容满面地与端木纭说起了明日的安排。

“纭姐儿,明日巳时卢夫人就会陪着杨三公子来府里小坐。”

“婶母知道你们姑娘家脸皮薄又怕生,不过有婶母在,又是在自己家里,你也不用过于紧张,一切如常就好。”

“……”

小贺氏滔滔不绝地说着,端木纭则坐在靠窗的一把花梨木圈椅上,俯首饮茶,始终没有做声。

小贺氏只当是小姑娘家在害羞呢,毕竟他们这种人家的姑娘在谈婚论嫁时也只能以沉默作为默认。

小贺氏觉得这门婚事有戏,越说越热络,不耐其烦地把杨三公子的好处又强调了一遍。

端木绯也在屋子里,慢悠悠地吃着糖水。那日与端木纭谈过关于婚事的话题后,她知道端木纭心里有成算,也就当作没听到。

小贺氏足足说了近一炷香功夫,说得是口干舌燥,实在没话可说了,这才告辞。

“大姑娘……”

小贺氏走后,张嬷嬷欲言又止地看着端木纭,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就担心端木纭稀里糊涂地就让小贺氏把婚事给定下了,届时木已成舟,尚书府也当不起悔婚之名……

“张嬷嬷,你去备马车,”端木纭还是那般云淡风轻的模样,吩咐道,“明早我和蓁蓁要出门。”

张嬷嬷怔了怔,方才意会过来,迫不及待地应道:“姑娘,奴婢这就‘悄悄’去准备。”

端木绯正好喝完了酸甜可口的糖水,眯眼笑了。

她的姐姐可不是一个随便任人摆布的人!

中秋已过,枫叶转红,天气渐渐转凉,开始向深秋迈进,阳光明媚,秋风阵阵。

正是秋高气爽,适宜出门踏秋的好时节。

次日一大早,天刚透亮,姐妹俩的马车就驶出了尚书府,一路往南郊飞驰而去,巳时就抵达了南郊的那个小庄子。

秋日的庄子比之春日又是另一番面貌,四周的稻田仿佛一大片金色的海洋,那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翩翩起舞。

李管事事先并不知情,等他闻讯而来时,端木纭和端木绯早就被迎进厅堂里坐下了。

茶香袅袅,沁人心脾,李管事却是提心吊胆,心里摸不准两位姑娘今儿怎么就忽然来了?!

“大姑娘,四姑娘。”李管事走到近前,恭恭敬敬地行了礼。

自打当年端木朗和李氏远赴北境后,他留在这京郊的庄子里可说是“天高皇帝远”,心难免就贪了。

四月里,两位姑娘来了趟庄子后,他就有些不安,怕被她们发现不对,果然,怕什么就来什么,没过几日,张嬷嬷就特意又来了一趟,皮笑肉不笑地警告他还记不记得他的主子姓什么……

他是李家的家生子,几代前就跟着主家姓了李,又怎么可能忘记!

被张嬷嬷这么一提,李管事才骤然响起自己的身契是先夫人当年的陪嫁,如今恐怕就捏在大姑娘的手里。

张嬷嬷没多说,也没说大姑娘想怎么处置他,但是李管事却忍不住想东想西。

大姑娘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为了自己的名声应该不至于杖毙他,可是若是大姑娘干脆就发卖了他?!他都是知天命的年纪了,要是被发卖到边境苦寒之地,恐怕也没几年好活了……

这四个月来,李管事几乎是寝食难安,查漏补缺,兢兢业业,这不,人都瘦了一大圈。

李管事用袖口擦了擦额头渗出的冷汗,赔笑道:“两位姑娘要来怎么也不与小的说一声,小的也好提前准备。”

“李管事,不必兴师动众。”端木纭神色淡淡地说道,“我和妹妹只是看今日秋高气爽,出来踏秋而已。”

端木纭自然看出李管事的不安,这几个月她也是故意晾着李管事,想看看他到底会如何应对,是想蒙混过关,还是亡羊补牢。

至今为止,李管事上个月送来的新账册,端木纭还算满意,却不打算让李管事太过安心。这个李管事自己还需再观察一段时日。

李管事连连应声,前倨后恭,若说上次的恭敬是流于表面,这一次就近乎是诚惶诚恐了。

姐妹俩在庄子里小憩片刻后,就让李管事领着她们在庄子里漫步了一圈,李管事殷勤地说起再过几日稻子就可以收割了,说起中秋前刚给庄子里贫困的佃户修缮了房屋,又说起有佃户上山挖了几株罕见的野菊……

“哗啦啦!”

前方的一阵水声正好打断了李管事的话,循声望去,就见前方的池塘边,一个着青衣短打的少年奋力一甩手中的长柄捞鱼网,湿哒哒的渔网在半空中划出一道水花,一尾活蹦乱跳的鲤鱼在捞鱼网里扑腾地甩着尾巴,水花四溅开来。

那鲜活肥美的鲤鱼一下子吸引了端木绯的注意力,她笑吟吟地抚掌道:“姐姐,现在真是河鲜肥美的季节,我们捞点河鲜来一桌河鲜宴吧!”

说着,她撸起袖子,那跃跃欲试的架势像是要亲自去捞鱼似的。

“蓁蓁,我来吧!”端木纭哪里敢让端木绯靠近池塘,笑着拦下了她。

端木绯有些惋惜地看了看少年手里的捞鱼网,但还是乖巧地应下了:“好,姐姐捞鱼,我来想想怎么烧鱼好。”

李管事本来是想着随便叫庄子的下人捞点鱼就好,可是看两位姑娘兴致勃勃,也不好扫兴,就让人取来了一把长柄捞鱼网呈给端木纭。

“大姑娘,”他清了清嗓子,含蓄地说道,“捞鱼说难不难,不过也是有诀……”诀窍。

话音戛然而止,只听清脆的“哗哗”水声响起,端木纭手中的捞渔网里已经从池水里飞起,渔网里多了一尾小臂粗细的鲫鱼,鱼尾甩出的水花飞溅在了端木纭的衣裙上,可是端木纭却满不在意,明艳的脸庞上露出了明媚的笑意。

端木纭以前在扶青城时也随父亲以及军中叔伯们打猎叉鱼,这捞个鱼对她而言,与叉鱼殊途同归,只要掌握了诀窍,根本就不在话下。

“姐姐,你太厉害了!”

端木绯捧场地为端木纭欢欣鼓掌,凑过去看那尾鲫鱼,“这一尾就做豆瓣葱烤鲫鱼!”

“下面再来尾清蒸的……”

端木纭每次出手,从不落空,看得李管事目瞪口呆,心道大姑娘的血脉里不愧是流着李家血脉啊!

而端木绯就像个忠实的小跟班一样,负责在一旁为姐姐摇旗呐喊,鼓掌助威,没一炷香功夫,姐妹俩的清蒸鲤鱼、黑豆鲫鱼豆腐汤、鱼片粥等等都有了最新鲜的食材,二人满载而归。

等回了庄子后,李管事也终于有机会继续说起野菊的话题,让人把几盆野菊搬来给姐妹俩赏鉴。

端木纭和端木绯本来也就是随便一瞧,却没想到这竟然是几盆“十丈珠帘”,那细长的粉白色花瓣上染着些许黄绿色,优雅娇艳,花如其名,如珠似帘,品相上佳。

反倒是此行的意外之喜了!

端木绯看着都有些手痒痒了,很想执笔画上一幅猫蝶戏菊。

姐妹俩正说笑着,一个三十七八岁略显圆润的青衣妇人就步履匆匆地来了,先对着李管事低声禀了一句。

李管事微微蹙眉,跟着就对着姐妹俩禀道:“大姑娘,四姑娘,庄子外有人来叫门,说是他们的马车坏了,听闻庄子的主家在,所以他们姑娘想进来歇歇脚,讨碗水喝。”

端木纭一听是位姑娘家遇上了些麻烦,就爽快地说道:“让那位姑娘进来吧。”

那青衣妇人就领命下去,不一会儿,她就领来了一个着缃色绣花襦裙的清丽少女,身后还跟着一个蓝衣小丫鬟和一个三十来岁的圆脸妇人。

这三人端木绯,不,应该说楚青辞都认识。

那忽然造访的不速之客正是楚青语,还有她的贴身丫鬟连翘和乳母丽娘。

端木纭也还记得曾在凤鸾宫和凝露会时见过楚青语,立刻就站起身来,客客气气地与楚青语相互见了礼。

接着,三个少女就各自坐了下来,庄子里的丫鬟赶忙给客人上茶和瓜果。

楚青语看着平静,心里却是一阵心绪起伏。

她刚才就听闻了这是端木家的庄子,今日有主家姑娘在此,却没想到竟然是端木纭姐妹俩。她早想与端木纭结交,今日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题外话------

都养文了吗?

101喧宾

三个姑娘本来也就是几面之缘,彼此不相熟,稍稍寒暄了几句“别来无恙”、“托福”云云的客套话后,屋子里的气氛就是一冷。

楚青语一边捧起茶盅轻啜了一口热茶,一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四周,目光很快就落在角落里的那三盆菊花上。

“看来两位姑娘也是爱菊之人,”她笑着与端木纭搭话,“我看这几盆‘十丈珠帘’优雅不失活泼,华丽不失妖娆,实在是不愧是五大名菊之一,比之我今日从菊园寻来的‘绿云’还要更胜一筹。”

“素闻菊园有位‘菊王’最擅栽培盆菊,一花难求。”端木纭随意地接口道。

楚青语的小脸上恰如其分地露出一丝腼腆,“说来也是我的幸运,洪先生得知我是为了祖父寻重阳礼,才把原本打算自己珍藏的两盆‘绿云’让给了我……不想回程路上马车坏了,幸而在此遇上两位姑娘。”

跟着她又欠了欠身,郑重其事地致谢道:“今日真是多谢两位姑娘相助了。”

“只是举手之劳。”端木纭含笑道。

端木绯本来只是沉默地坐在一旁盯着自己鞋头缀的珊瑚珠子,听到楚青语提到楚老太爷,忍不住竖了耳朵。

去年重阳节,她还特意给祖父酿了一坛菊花酒……

端木绯眼眶一酸。

她定了定神后,抬起头来,笑眯眯地合掌道:“楚二姑娘这样费心为楚老太爷寻菊,想来楚老太爷也是爱菊之人。姐姐,我们送一盆‘十丈珠帘’给楚老太爷吧?”

端木纭对妹妹的提议一向有求必应,立刻就笑着应下了。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楚青语含笑道。

看着眼前这两个姑娘姐妹情深的样子,楚青语的眸色渐渐幽深起来。

上一世,她从未见过端木绯,只知道端木纭有个同胞妹妹不到十岁就早早的落水夭折。从那以后,端木纭就和端木家彻底闹翻了……以至后来,“那个人”明明可以一手通天,却单单只护住了端木纭,对端木家的覆灭丝毫没有施以援手,眼看着端木家的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一棵看似茁壮的大树顷刻间就被连根拔起了!

算算时间,端木绯应该快没了……

若是自己救下端木绯,一定可以得到端木纭的感恩。

楚青语心念一动,随即又否决了这个想法。救端木绯轻而易举,然而怕就怕一旦救了端木绯,端木纭就不会和端木家撕破脸,那么,端木纭还会不会按照前世的轨迹再跟“那个人”牵扯在一起?!

若是二人因此分道扬镳,那么对自己而言,就太不值得了。

楚青语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在心里对自己说,这都是端木绯的命,怨不了自己!

眼看着正午了,端木纭就客气地招呼楚青语一起去用午膳。

楚青语似有犹豫,飞快地朝厅外看了一眼,还是从善如流地应下了。

三人就移步去了隔壁的偏厅享用河鲜宴,其中大部分的食材正是之前端木纭亲手从河里捞来的,秋季正是鲤鱼鲫鱼肥美的时节,这一桌丰盛的河鲜可谓色香味俱全,那鲜香滑嫩的滋味让人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腹去。

端木绯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不动声色地留意着楚青语。

楚青语的胃口显然不太好,或者说,有些心不在焉,从坐下用膳开始,她的目光就频频往厅外扫去,似乎坐立不安。

“簌簌簌……”

一阵秋风吹拂着庭院中的枝叶,引得楚青语又一次往外看了一眼,目露期待,然后又失望地收回了目光。

端木绯慢慢地喝着美味的鲫鱼汤,脑海中不由得想起了四月的凝露会时的情形,那一日,楚青语给她的感觉就类似此刻,似乎在等待期盼着什么……

午膳就在一片沉默中悄然过去了,等撤下午膳后,庄子里的丫鬟就给三人上了热茶。

一种带着焦味的麦香弥漫开来,丫鬟笑吟吟地告诉她们这大麦茶是他们庄子里炒制的,可以开胃消食……话语间,就听外头似有骚动,隐约地传来一阵喧阗声。

楚青语立刻闻声朝厅外望去,手里才刚捧起的茶盅猛然停顿在红漆小方几的上方。

她的神态动作看着委实有些突兀,一下子吸引了端木绯和端木纭的注意力。

楚青语很快就回过神来,若无其事地放下了白底蓝花的茶盅,微微蹙眉,似是担忧地说道:“端木大姑娘,可是出了什么事?”

端木纭本来没在意,但是楚青语既然开口问了,便吩咐紫藤道:“紫藤,你去看看。”

紫藤领命后,匆匆而去,而外面的喧嚣还在愈演愈烈,让人的心绪也不由跟着起伏。

片刻后,紫藤又小跑着回来了,禀道:“大姑娘,外面有几个流民来乞讨,说是从中州汝县那里过来,为了避匪乱,不得已背井离乡,一路乞讨来到这里,李管事就让人给了他们点馒头吃。刚才流民中有个女子忽然晕倒了……李管事觉得他们是要讹人,正要赶人呢……”

中州汝县……姐妹俩都想起三叔父端木期就是奔赴汝县上任,端木纭本想问几句,就听楚青语幽幽地叹了一口气,道:“真是可怜。若非不得已,谁又想背井离乡呢!”

楚青语的小脸上秀眉微蹙,神色凝重,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看向端木纭道:“端木大姑娘,我看这些人甚是可怜,可否让这里的管事别赶他们走,好歹让他们先歇个脚,吃些东西?”

端木纭怔了怔,眼神有些怪异,想着这只是一件小事,就颔首应下了:“楚三姑娘说得是。”她又吩咐紫藤道,“紫藤,你去转告李管事……”

她话音未落,就已经被楚青语的声音打断。

“连翘,我记得我们的马车里有些干粮,”楚青语轻声对自己的贴身丫鬟道,“你拿去分给那些可怜的流民吧……对了,赶紧给那个病重的女子去请个大夫看看吧。”

“是,姑娘。”连翘屈膝领命,就退下了。

端木纭看着楚青语的眼神更古怪了,但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三个姑娘留在厅堂中喝茶,而楚青语并没有闲下,关切地让乳娘去前面查看,乳娘就不时过来细细回禀,说晕倒的那个女子真是可怜,都瘦到皮包骨头了,又说她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也是骨瘦如柴的,还说看女子病得气若游丝,真怕她撑不过去,留下那可怜的孩子孤身一人……

楚青语看来唏嘘又同情,仔细地询问各种细节,那以客为主的架式令得端木纭和端木绯姐妹俩面面相觑。

半个时辰后,连翘就从隔壁大青镇请来了大夫,她们几人就在楚青语的提议下来到了距离庄子的大门最近的一间厢房中。

从厢房的门口,可以一眼可以看到大门的屋檐下站着五六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他们正往这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

厢房内窗户紧闭,空气沉闷,充斥着些许异味,迎面而来。

端木纭和端木绯干脆没有进屋,就站在了檐下,看着屋子内的情形。

一个中年大夫正坐在榻边给躺在榻上的女子搭脉,他的背影正好挡住了女子的容颜,端木绯只看到那个守在榻边的男孩。

干瘦的男孩穿着一件灰色的短打,那布满补丁的衣裳又脏又破,袖口、腿脚和鞋面早已经磨破。

他皮肤黝黑,瘦得凹陷的脏脸上嵌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眸,那眼瞳黑得如墨,当他紧紧地盯着人时亮得出奇,就像是狼崽子见到猎物般闪烁幽幽绿光。

端木绯审视的目光从男孩脸上又移到了楚青语那纤瘦的背影上,眯了眯眼,眸子里闪过一道幽光。

今日楚青语行事处处透着古怪,且不说楚青语的人品,以她身为楚家女自小的教养,就不可能厚颜到做出一连串以客为主之事还毫无自觉,所以她是故意的……所以她应该是有某种企图……

端木绯下意识地把玩着左腕上的结绳,神色间透着一丝思吟。

102夺主(一更)

中年大夫很快就诊完了脉,收起手,站起身来。

见状,那男孩上前半步,急切地问道:“大夫,我娘怎么样?”

“小兄弟,你娘积劳成病,前些日子应该就受过一次寒……”中年大夫眉宇深锁地捋了捋山羊胡。

“是是是!”男孩急忙点头道,“一个月前,我娘在渡江时落水了,得过一次风寒。”

“是了。那次风寒看似好了,却是治标不治本,把寒气压在了体内,所以这一回再次风寒入体,她又好些日子没吃东西,体虚血亏,身子一下子就撑不住了,寒气如山洪爆发,高烧不退……现在你娘虚不受补,她这病恐怕不是吃几剂药就能立刻好起来的,需要好生医治调理上半个月,甚至是更久。”

中年大夫无奈地摇了摇头。

有道是:救急不救贫。这对母子俩一看就是身无分文的流民乞丐,又怎么可能有银子医治调理身子呢!

大夫话落之后,厢房里陷入一片沉寂,四周的空气瞬间凝重到难以喘息。

“大夫,求求你……”

男孩紧紧地握拳,忽然“扑通”一声跪在了冷硬的青石板地面上,那双黑黝黝的眸子一片通红,其中蕴含着撕心裂肺的痛苦。

“这位小兄弟,男儿膝下有黄金,快起来吧。”楚青语忽然出声打断了男孩。

说话的同时,她上前了几步,并做了个手势,她身旁的连翘急忙扶起了那个跪地的男孩。

楚青语温柔地安抚那个男孩道:“你叫阿泽吧?别担心,你娘会没事的。”说着,她又看向了那中年大夫,吩咐道,“这位大夫,麻烦你给这位大姐开个方子吧。”

“大夫你放心,这诊金和药钱由我们家姑娘给,不会少了你的。”连翘在一旁脆声补充道。

既然有人愿意出银子,大夫自然是从善如流,又是开方子,又是抓药,庄子里的人帮着去煎药,进进出出……

那个叫阿泽的男孩始终静静地坐在榻边,守着榻上昏迷不醒的女子。

三十出头的女子头发凌乱地躺在一床碎花薄被下,脸颊又黄又瘦,眼窝都微微凹了进去,惨淡的嘴唇干裂脱皮,呼吸绵长急促。

“阿泽,”楚青语看着坐在榻边的阿泽温声道,“你娘这病要养上一段时间,不如你和你娘随我回去吧。”

阿泽仰起头有些惊讶地看向了楚青语,眼眶中还闪着泪光,不仅是他,连站在檐下的端木纭和端木绯也是诧异地面面相觑。

屋子里,静了一静。

阿泽很快就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再次跪在了地上,恭恭敬敬地对着楚青语磕了个头,“多谢姑娘救母之恩,阿泽铭记于心!”

“药熬好了!药熬好了!”

就在这时,一个小丫鬟捧着汤药跑了过来,接着阿泽就赶忙给榻上的女子喂起汤药来……等到楚青语带着他们从庄子离开时已经是申时一刻了。

端木纭姐妹实在不想与楚青语同行,便借故晚了一会儿才走。

太阳已经西斜,染红了西方的天空,如梦似幻。

端木绯挑开车厢里的窗帘,楚家的马车早已经看不到了。

楚青语孤身来到这庄子,但是离去时,却又带上了一马车的人——她不仅是把那对母子带走了,还借了庄子里的马车带上了其他的流民。

“蓁蓁,这位楚三姑娘莫非是戏文里的人不成?!”端木纭回想着午后发生的这一切,觉得实在太过离奇,简直就跟戏文里没两样。

想着,她的表情有些微妙,就像是不慎咬到了一个酸涩的果子般。

“都说宣国公府是百年书香世家,贵不可言,可今日看来国公府的家教也不过如此。”端木纭不敢苟同地摇了摇头。

端木绯眉头微蹙,平日里总是天真烂漫的小脸透出一抹凝重,神色间不自觉就散发出一种沉静的气质。

“姐姐,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我记得楚二夫人优雅大方,说话行事很有章法,许是这位楚三姑娘有些‘与众不同’。”端木绯歪着脑袋看向了端木纭,不露声色地循循善诱,“我还记得在凤鸾宫的时候,楚三姑娘行事也是古怪得很……”

端木纭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想起当初大公主舞阳与楚青语之间的争锋相对……想想也是,这正常的姑娘家谁会执拗到与大公主这样硬碰硬,叹道:“这位楚三姑娘也太过‘与众不同’了些……”说着,她话锋一转,又道,“只望三叔父在汝县能做出些于民有利的政绩来,这些流民也可以尽快返回故土,落叶归根。”

端木纭自小在北境长大,不像大部分京中闺秀只见过京城繁花似锦,看着这些凄苦的流民流离失所,心里也颇有几分感慨。

端木绯正想说端木宪前几日刚收了端木期送来的信函,可是话到嘴边,又怔住了,脑海中忽然想到了什么……

汝县,不该是汝县。

端木绯瞳孔微缩,这时才意识到不对劲的地方。

他们在撒谎……那几个流民是在撒谎!

在大盛中原,有一句俗话说:“南江北河”。南方和东北的河流往往以“江”命名,北方和西北边陲的河流则多以“河”命名,中州汝县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方。

可是,那个叫阿泽的男孩刚才却提到了“渡江”。

因为端木期去汝县赴任,早在他启程前,府里的人就不止一次地提起过从京城前往汝县的路线,端木绯清楚地记得这一路走的都是陆路,无需经水路。

那么,那几个流民到底是从何处而来?

他们又为何要撒谎说自己是来自中州汝县呢?!

想着,端木绯的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

这群人的来历怕是有问题,而她担心的是,楚青语的贸然行事会不会影响到宣国公府……

端木绯再也没说话,那张低垂的小脸上露出沉吟之色,耳边回响着单调反复的车轱辘声,心神飘远……

马车一路飞驰,在那枯燥的声响中,驰过南城门,回到了尚书府。

当她们下了马车时,赤红的夕阳落下了大半,晚霞满天。看看天色差不多是给贺氏晨昏定省的时间了,姐妹俩干脆就先去了永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