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思颜忙道:“我这里有几个能干的账房和护卫,让他们跟你们一起去东北吧。”

王氏笑着点头道:“正是要来找你借人的。我们家的那些人,在京城还行,出了京城,恐怕比我们还抓瞎。”

“娘放心,人手我给你们打点好了,过几天就送到家里。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小枸杞和小冬葵呢?”盛思颜关切地问道。

“小枸杞我们想带着一起去,他毕竟大一些了,还有宁柏,也要跟我们走。就是小冬葵年岁小,暂时还不想带着他一起远行。”王氏看着盛思颜问道,“能不能让小冬葵在你们家住几天?”

“其实我恨不得让小枸杞和小冬葵都留下的。”盛思颜笑嘻嘻地道,“不过让小枸杞出一趟远门也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冬葵就跟我住吧,正好跟阿宝做个伴儿。”

阿宝已经一岁多,能跑能跳了,在神将府十分顽皮,有小古板一样的小冬葵跟他一起玩应该更好。

盛七爷和王氏将小冬葵安置好了之后,便带着小枸杞和盛宁柏,还有盛思颜送他们的几个账房和护卫,离开了京城,往东北去了。

等万般无奈之下的蒋四娘想到要请盛七爷给阿贝瞧一瞧毛病的时候,盛七爷和王氏都已经离开京城,往东北去了。

第70章 情面 (第二更求粉红)

“盛七爷真的不在家?那他夫人呢?”蒋四娘坐在内室,抱着闭目沉睡的阿贝,眯着眼睛问道,“帖子送到盛国公府了吗?”

“送了。盛国公府的管事见了帖子,亲自出来解释,说他们家老爷夫人带着大公子和二公子去东北了。”

蒋四娘撇了撇嘴,她不是很信盛国公管事的话,谁知道是不是托辞呢?

“我们知道盛七爷有圣上的谕旨,盛七爷不愿意,不用为别人医治。但是你有没有说,我们是盛家大姑奶奶的亲戚,是妯娌。我们阿贝,是盛家大姑奶奶的嫡亲侄子?”蒋四娘身边的婆子着急问道,“盛七爷不会不答应吧?!”

京城里的人如今都知道,盛七爷最好说话。——只要你能求到他面前。

可惜盛七爷身边的人一个个都跟人精似的,等闲人等都不能找到他面前。

“四少奶奶,不如您去求求您大堂嫂。她是盛国公府的养女,如今又封了公主。她要说句话,盛七爷肯定会出手的。”阿贝的乳娘悄悄建议道。

蒋四娘咬了咬唇,迟疑着道:“……给我娘家送个信,让老祖宗帮着找个靠谱的神医吧。”

她面皮薄,还是拉不下脸去求盛思颜。

上一次为了周雁丽的事,她跟盛思颜几乎是公开撕破脸了。

想到盛思颜的辞锋锐利,蒋四娘下意识抱紧了孩子,道:“赶紧回我娘家,找我娘和老祖宗商议。”

她还是去求老祖宗和娘吧,哪怕被她们骂一顿,也好过去低三下四看别人的鼻子眼睛。特别是本来不如她的那些人的鼻子眼睛。

蒋家老祖宗和曹大奶奶听说了,也忙乱着四处去找人在民间请名医。

因除了盛七爷以外,太医都请过了,却没有效果。

……

大夏京城的阳春三月是踏青的好时候。

阿宝自从会走路之后,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成天在神将府后院跑跑跳跳。不是追得阿财满院子跑。就是去竹馨馆要骑猫熊,或者去后园的大湖里用竹竿戳湖里的天鹅和白鹭,惊得神将府里更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把范妈妈和堕民大长老弄得一惊一乍。

集堕民八姓精英和堕民大长老之力,都只能勉强跟阿宝的旺盛精力打个平手。

本来小古板一样的小冬葵也跟着淘气起来。

那天盛思颜看见三岁多不到四岁的小冬葵将范妈妈养的一只松狮犬的两只眼睛染成黑色,四脚也染成黑色,装作是猫熊的样子,牵到竹馨馆要去“斗猫熊”。差点眼前一黑,就地晕倒……

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到底是朱还是墨,就看哪一方的力量更强大了。

本来想用小冬葵影响阿宝的盛思颜失败了,因为阿宝一点没有变,变的是小冬葵……

这可怎么办啊?

若是王氏和盛七爷从东北回来,看见本来乖巧听话的儿子成了淘气的小祖宗。她拿什么脸面去见爹娘啊?!

“娘!娘!小舅舅说要去出去踏青!”阿宝掀开门帘,咚咚跑进来,抱住盛思颜的双腿叫道。

盛思颜低头看着他,道:“……是小舅舅要去,还有你要去?”

阿宝笑嘻嘻地道:“都要去!没有差别的!”

盛思颜:“……”

小冬葵也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对盛思颜道:“大姊,我跟阿宝说了以前爹娘带我和二哥去城郊庄子里住的事儿,我们去田地里踏青,摘榆钱,做榆钱饼吃呢。”

“我也要吃榆钱饼!”阿宝大叫,“娘!娘亲!我们出城去摘榆钱吧!”

盛思颜抿了抿唇,道:“咱们家就有榆树,要摘榆钱,去后园摘就可以了,不用出城。”

“啊?”阿宝很是失望,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道:“娘啊,荠菜也很好吃呢!咱们出城采荠菜回来包饺子啊!”

“去厨房找张妈妈,让她给你包荠菜饺子,还可以做荠叶莼菜羹,鲜得你掉眉毛。”盛思颜笑嘻嘻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阿宝治得服服帖帖。

阿宝没招了,只好祭出最后一招“卖萌大|法”,对着盛思颜使劲儿眨眼睛,长长的睫毛如同小扇子一样忽闪忽闪,拖长了声音,软软地道:“娘……娘……求你了……咱们出去踏青吧……听说外面很好玩呢……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出去过呢。”

“胡说。”盛思颜淡淡地道,“你出去过的,不记得了?你小的时候……”

阿宝忙道:“那不算!那时候我还不会走路!”

盛思颜:“……阿宝,你再这样,以后会食言而肥!”

“什么是食言而肥?”阿宝疑惑地问道,很有好学精神。

“就是为了自己的好处,说过的话当没说过一样。”盛思颜趁机给他解释。

周怀轩掀了帘子进来,正好听见阿宝最后一句话,淡笑着道:“是要做什么?阿宝你又食言了?难怪你又胖了。”

“大姐夫。”小冬葵忙跟周怀轩打招呼。

阿宝回头看了看周怀轩,嘟着嘴道:“……爹,我和小舅舅想出去踏青,娘不许……”又道:“我哪有食言而肥?最近小舅舅说我瘦了,让我多吃饭呢。”

和小时候比,他确实是瘦了,一刻也闲不下来的性子,想再那么胖也是不容易的。

周怀轩看了他一眼,道:“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你们去洗洗手,等下跟我们去你曾祖那里吃晚饭。”

阿宝听见吃饭,立刻欢呼起来:“马上洗手吃饭!”说着,拉了小冬葵一起出去了。

盛思颜对周怀轩嗔道:“你如今也会这一招围魏救赵了啊!”

周怀轩笑道:“只许你用,不许我用啊?”说着拉过盛思颜亲了亲,道:“既然孩子们想出去玩玩,就带出去走走吧。”

“可是我们出去一趟劳师动众的,我不想太麻烦了。”盛思颜犹豫着说道。

“但是你成天把阿宝关在内院也不是事啊。”周怀轩淡淡说道,“我小时候,身子弱,不能出去。那时候我最羡慕弟弟们可以跟着大人出去做客游玩。”脸上很快露出落寞忧郁的神情。

这个样子一下子击中了盛思颜的软肋,她忙站起来道:“那就出去,我这就去给范妈妈说,让她准备行装车辆。”

盛思颜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心有所感,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周怀轩,正好看见他眼底一丝忍俊不禁的笑意一闪而过。——哪里有刚才落寞忧郁的样子!

就好像是她的错觉一样……

“啊!你又利用我的同情心捉弄我!”盛思颜跺了跺脚,偏着头,对周怀轩嗔道,“再不许这样了!明知道人家抵抗不住……”

“抵抗什么?”周怀轩莞尔,“……去准备车辆吧,明天我休沐,正好跟你们一起出去。”

有周怀轩跟着一起出去,盛思颜完全放下心来。

吃晚饭的时候,盛思颜对冯氏和周老爷子说了明天要带孩子们出去踏青,问冯氏和周老爷子要不要一起出去走走。

冯氏忙道:“明天我有事,就不出去了。你们好好玩吧。”

周老爷子倒是道:“我跟你们出去吧。听说外头天气好,城郊的庄子上有耍百戏的走村串户,阿宝和小冬葵还没有见过这些吧?”

阿宝和小冬葵听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使劲儿点头,看得让人担心他们的小脖子都快点断了。

第二天天没亮,阿宝和小冬葵就醒了,也不再睡了,高高兴兴起身来找盛思颜。

盛思颜也起来了,正吩咐小厨房准备早饭和出去玩要带的吃食。

她照着前世春游的样子,让小厨房做了几个攒盒,带了油炸小鱼、熏肉干、卤肉、茶叶蛋、鸡蛋灌饼、油炸豆腐肉丸和清蒸鱼丸,又带了一个攒盒的糕点和葱油饼,都是给阿宝和小冬葵准备的小食。

周怀轩则是准备出城之后,在野外就地打一些野味,特别是野兔和野鹿什么的,可以架了火烧烤。

盛思颜一听就想起了那一年,她和王氏、小枸杞躲在药山的时候,周怀轩连夜上山找他们,抓了松鸡给他们烧烤的情形,不由露出向往的神色,靠在周怀轩身边,低声道:“……不如去药山吧。我想旧地重游。”

周怀轩心里一动,也想起了他在药山见到盛思颜的情形。

那一夜的大雪、狼群,陷入绝境的盛思颜躲在一块大石头下,吓得瑟瑟发抖,但是又倔强不肯屈服的神情,如同一道闪电一样,就此撞入他的心底,再也割舍不掉。

“好,就去药山。”周怀轩点点头,脸上的神情前所未有的温柔。他伸出手,抚住盛思颜的面颊看了一会儿,道:“……你长高了。”

周怀轩本来是说盛思颜和那一年在药山上比长高了,盛思颜却不由自主想起了阿宝给她推箱子,让她站在上面给周怀轩亲亲的糗事,顿时晕生双颊,顾左右而言他:“……药山在王家村附近,也可以带他们去王家村看看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

第71章 报恩 (第三更,丢丢剪剪灵宠缘+2)

“都依你。”盛思颜的要求,周怀轩一口气都应了,马上出去吩咐周显白准备护卫,然后又跟雷执事通了气,让他们派人暗中跟随。

阿宝和盛思颜都要出门,护卫事宜总是要做到万无一失才好。

为了不大张旗鼓,盛思颜这一次出去,没有摆开她的公主仪仗,而是只坐了神将府的大车。

他们一共四辆大车。

第一辆大车里坐着周老爷子,带着周大管事。

第二辆车坐着盛思颜,带着阿宝和小冬葵,还有阿财,范妈妈跟在车里伺候。周怀轩则在车旁骑马相随。

第三辆装着所有的吃食用具,甚至连被子枕头床单都带了,以防他们要在外面过夜。

最后一辆大车则是坐着跟着出门的丫鬟婆子,从随身的大丫鬟、管事婆子,到跑腿传信的三等丫鬟、洒扫的粗使婆子,足足坐了两辆大车,顺便还带了两个厨娘。

神将府的护卫骑着马,将四辆大车围得严严实实。

堕民们则充当了暗卫的角色。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京城,往西面的王家村附近行去。

路过王家村的时候,盛思颜特意下车,带着阿宝和小冬葵来到她和王氏以前住的院子,指给阿宝和小冬葵看:“娘以前就跟你外祖母住这里。小冬葵,咱们的娘亲和大姊就是住在这里哦。阿财也在这里住过。”

阿财蹲在盛思颜脚边,抬头看着这熟悉的小院子,黑豆似的小眼睛看得目不转睛。

阿宝好奇地甩开盛思颜的手,咚咚咚咚往前跑,想推开院门看一看。

周怀轩身形闪动。从后面追上,一手将阿宝拎了起来,“乱跑什么?”

阿宝不断蹬着腿儿,叫道:“要看院子!我要看院子!”

范妈妈凝神听了听,见院子里没有外人和杂物。才上前推开院门。道:“就是一个寻常的小院子。”

阿宝愣愣地看着里面低矮的屋舍,涂着黄泥的屋墙,还有房顶盖着的枯黄的稻草。觉得跟自己家怎么那么不一样啊……

小冬葵也很惊讶,好奇地到院子里走了一圈,出来对盛思颜道:“大姊,你以前跟娘真的是住在这里的?这里的房子又黑又小……”

盛思颜点点头,“是啊。房子又黑又小吗?我不觉得啊!”她走了进去。看见院子里的榆树,眯着眼睛道:“这里就有榆钱。小时候一到春天,我和娘就很高兴,因为终于不用吃又黑又硬的粗面大饼了,可以吃清香软糯的榆钱饼了。”说着,还对阿宝眨了眨眼,“更没有油炸小鱼和鸡蛋灌饼吃哦!”

阿宝听得瞪大了眼睛。很是同情地看向盛思颜。

到他们离开这院子,上了药山半山腰,准备吃午饭的时候,阿宝看着自己面前丰盛的攒盒,咬了咬牙。捧着来到盛思颜面前,道:“娘,都给你!”

盛思颜一愣,“我不饿。阿宝吃吧。”

阿宝摇摇头,“娘,您小时候没有炸小鱼吃,没有鸡蛋灌饼吃,会肚子饿,阿宝很难过。这些都给您吃!”他瘪着嘴地看着盛思颜,都快哭了……

盛思颜不由汗颜。——她只是逗逗阿宝,没想到这孩子居然真的放在心上了……

盛思颜想了想,从阿宝的攒盒里拿了一只油炸小鱼吃了,又吃了一块鸡蛋灌饼,然后道:“好了,娘吃饱了,再也吃不下了,阿宝吃吧!”

小冬葵捧着自己的攒盒过来,见盛思颜已经吃完了,忙道:“大姊,晚上吃我的啊!”

盛思颜苦笑着点点头,“晚上吃小冬葵的!”

几个人说着话,突然闻到一阵肉香飘了过来。

周显白笑着走过来,对盛思颜和阿宝、小冬葵道:“大少奶奶、阿宝、小冬葵,大公子在那边打了一只野兔,还有一只鹿,刚割了肉在烤呢,要不要过去尝尝?”

阿宝忙道:“要去!要去!”说着,转身就顺着肉香飘来的地方冲过去。

盛思颜带着小冬葵和周显白一起转了个弯,就看见了周怀轩烤肉的地方。

这里是药山的一片空地,中间架了铁丝网做的烤架蒙子,底下烧着炭火,铁丝网上摊着几块鲜嫩的野味,烤出来的油滴到底下的炭火上滋滋作响,香气四溢。

周怀轩烤好肉,放到盘子里,还加了几片药山上现摘的的九层塔叶子,给盛思颜端了过去。

盛思颜深深嗅了一口,笑道:“真是好吃,闻起来就香!”说着,就着周怀轩的手,将一盘子烤鹿肉吃净了。

阿宝瞪大眼睛,惊讶地道:“娘,您刚才不是说吃饱了吗?怎么还能吃啊!——小心食言而肥哦!”

居然马上现学现卖,将盛思颜说他的话送了回去。

盛思颜紧紧地抿住唇,对这个说话特别有乃父之风的儿子看了一眼,装没听见。

周怀轩淡淡瞥了阿宝一眼。

阿宝立刻冲他露出一个谄媚的笑容,托着手里的小盘子,讨好地道:“爹,我也要吃烤肉!”

周怀轩让周显白给阿宝和小冬葵装烤肉,自己又盛了一盘,给周老爷子送去。

周老爷子刚刚上山,坐在另一边的山石上歇息,喘着气道:“这里的山高林密,确实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药味挺浓。”

“这里都是种的药草,当然有药味。”周大管事打趣说道,一边拿了扇子给周老爷子扇风。

周怀轩托着烤肉盘过来,对周老爷子道:“祖父,吃一点吧。”

周老爷子笑着接过,对他点点头,问道:“刚才我上山的时候,在山脚遇到王家村的一户人家,想要上山采药,放他们上来吧。”

“就这么等不及?等我们走了,他们自然就能上山采药了。”周怀轩不以为然地道。

因他们一家要游山。周怀轩命人封了山底进山的路。

这药山本来就属于盛国公府,他们不许外人上来也是可以的。

“话不能这么说,听说他们家孩子病了,没有钱请郎中,都是自己上山采点药草。如果耽误了。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周老爷子和蔼说道。

年纪大了。就看不得小孩子吃苦。

周老爷子的心肠比以前软了许多。

周怀轩正要说话,跟过来的盛思颜已经听得一清二楚,她忙道:“我带了药箱的。让我下山去瞧一瞧吧。王家村的村民我都认识,以前救过我和娘的命,都是好人。”

现在正是她知恩图报的时候。

周怀轩看了看她,站起来道:“我陪你去吧。”

阿宝和小冬葵也跑了过来,齐声道:“我们也要去!”

这俩纯粹是凑热闹。

周怀轩有些不放心将他们俩留在山上。周老爷子年纪大了,一个人怕是顾不上两个调皮淘气的小孩子,就道:“反正无事,让他们跟着一起去吧。”顿了顿,又道:“让他们看看乡民过的日子也好。”

盛思颜琢磨了一下,道:“行,他们跟我们下山。但是只在车里坐着,不要出来就行。”

周怀轩点点头,带着几个护卫,护着盛思颜和阿宝、小冬葵下山。

阿宝百忙之中也没有忘了阿财,带着它一起往山下走。

暗中跟随保护阿宝和盛思颜的堕民也跟着下了山。

来到山脚。盛思颜看见那要上山采药的夫妇,正是她以前认识的一户邻居,忙上前打招呼:“王六叔、王六婶儿!”

这两人觑着眼睛打量了一会儿,才惊喜地道:“是小思颜吧!长这么大了!”

盛思颜笑着点点头,“你们家谁病了?我带了药,可以帮你们瞧一瞧。”顿了顿,又道:“我跟我娘学过医的。”

说起盛思颜的娘亲王氏,王家村的人都记得她医术高明,有她在的时候,村子里的大人孩子生了病都不用犯愁。

王六婶儿拉着盛思颜的手,立刻红了眼圈,道:“自从你们搬走了,就没人给我们瞧病了。出去请郎中又请不起……”

“好了好了,别说这些有的没的。咱们靠着药山吃饭的,还能被病难倒?”王六叔连忙说道,“小思颜不是来了吗?咱们家小孙子有救了!”

“你们得孙子了?”盛思颜很是惊喜,“是您大儿子,还是二儿子的孩子?”

“是老二的。他前年刚成亲,小孙子是去年生的。媳妇肚子里又怀了一个。”王六婶儿这时才转嗔为喜,跟盛思颜絮絮叨叨说道。

盛思颜带着他们坐上车,往王家村行去。

来到王家村里,盛思颜跟王六叔和王六婶儿去他们家里给孩子瞧病。

阿宝和小冬葵坐在车里百无聊赖,趴在车窗上向外看。

没过多久,从村子的另一头传来一阵锣鼓声和喧哗声,正是耍百戏的来了。

阿宝和小冬葵顿时激动地道:“要去看那边的戏!”

周怀轩看了看,将他们两个从车里拎下来,一手一个抱在胳膊上,往村子的另一头走过去。

范妈妈被周怀轩留下来陪着盛思颜。

盛思颜在王六叔家里给他一岁多的小孙子诊了脉,蹙起眉头道:“……这孩子出疹子,你们要小心,别让别的孩子过上了。”说着,从自己的药箱里取出几味草药,嘱咐道:“出疹子没有什么药可医,完全靠孩子自己熬过去。你们记得不要让他受风,很多东西不能吃。只能吃黄花菜,喝粥,如果有鸡蛋,也可以放在黄花菜里。这里几味药草,可以煎药给孩子吃,减轻他的痛楚。”

第72章 应急 (第一更)

盛思颜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心有余悸地道:“把窗子关好了,再不能受风了。我看他已经发过一轮热,再热一次,我怕他抵挡不住。”

想了想,盛思颜从药箱拿出一个小盒子,送到王六婶儿手里,道:“这里是一盒上好的老山参,都是切好片的,不多,只有三片。孩子年纪小,等最虚弱的时候,给他含一片,补充一下气力,能扛过去就没事了。”

王六家的小孙子出的这疹子,后世称为麻疹,很容易传染,春天的时候发作很多,只比骇人听闻的天花要好一点点,一半左右的孩子都能痊愈,死亡率比天花要低。但是如果孩子太小,先天就弱,又照顾不得当,反复发热的话,死亡率也跟天花差不多。

盛思颜知道这种疹子是由病毒引起的,后世要对付这种病也只能用疫苗预防。

一旦染上,就只有听天由命,靠人自己熬过去了。

所以她能做的也不多,只能告知一些正确护理的法子,另外帮着补充一下体力。

王六叔和王六婶儿激动地不行,颤抖着双手从盛思颜手里接过小木盒,连声道:“多谢多谢!”

盛思颜又问他们:“你们家别的孩子出过这种疹子吗?如果没有出过,要小心隔离,否则也会染上。”

王六婶儿一听就拍着大腿道:“原来是这样!前些天另一边村头老王家的孙女儿病了,一直不见好,我们家有两个娃儿去看过她。没想到两个大娃儿没事,居然让小娃儿染上了。”

“那大娃儿怎么办?”王六叔有些着急,“要送到亲戚家住几天吗?”

盛思颜皱了皱眉。“村里出疹子的孩子多吗?”

“不算多,也不算少。你在这里住过的,知道每年都有孩子染上。不过,今年好像染上的孩子特别多。”王六婶儿眨巴着眼说道。

“那好,你们也看着两个大娃儿吧。一旦发热,出现跟这小娃儿一样的症状,那就是出疹子了。也不用着忙。关好门窗,小心护理就行了。——这参片一定要记着,要到最危急的关头才能给孩子含一片。平时不能乱吃。一般病弱的小孩子都不能吃这样的老山参。虚不受补,补起来会要人命的。”盛思颜仔细叮嘱几分,站起来要出去。

王六叔和王六婶儿跟着送了出去。

一出房门,盛思颜就愣了。

王六叔家的儿子媳妇带着没有生病的孩子们在门口跪了一排。

见她出来。都给她磕头,口称:“夏阳公主。”

王六叔和王六婶儿也跪下了。感慨地道:“小思颜已经是公主了,还跟从前一样,真是我们的福气!”

盛思颜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起来吧。我还有事。先走了。”说着,匆匆忙忙离开了王六叔家的小院子。

出了远门,盛思颜见门口的大车里没人。心里一沉,忙问道:“阿宝和小冬葵呢?”

范妈妈忙道:“大公子带着去前面看百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