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也不在意:“你拿这个来做什么?你家又不富裕,有东西带着路上使好了。”

云妮摇摇头,憨憨地道:“这个不是卖钱的,也没法带着上路,是我做的几样东西,拿来孝敬大小姐,您别嫌弃。我娘教过我,别人帮了我的忙,我应该要送谢礼的。您帮了我,叫我娘不把我卖掉,我心里感激您。我没什么好东西,只能送这些。”说罢打开包袱结,露出里头的四个拳头大的小瓷坛子,还有两个成人小臂粗细的竹筒,半尺来长,一端用油布封了口,竹筒底下又是一个包袱,里头似乎是软软的东西。

云妮道:“这几个小坛子里是我做的酱菜。翠花跟我说,大小姐爱吃咱们村里的酱菜,我做这个最拿手了,人人吃了都夸的!小姐也尝尝,若是喜欢,我教这位姐姐做,让小姐天天都能吃上!还有这两个竹筒,里头是我自己学了酿的果酒,是用山上的果子酿的,一共六种果子!这是我姨妈家里的方子,听说每天喝一点,对身体很有好处,还能延年益寿呢!若不是我弟弟年纪太小,我娘说他喝不得这个,我还想给他喝呢!小姐您尝尝?蜜水儿一样,很好喝的!”说罢将包袱往脚边一放,抓起一个竹筒开了封,就送到文怡面前。

文怡只闻得一阵甜香味,夹杂着浓郁的水果香气,倒是讨人喜欢得紧。只是这既然是酒,自然不能真当成是蜜水,她看了紫樱一眼,紫樱忙接过竹筒,笑道:“小姐从不吃酒,让我来尝尝好了。”说罢便去厨房拿了一个勺子,舀了一口尝了尝,笑道:“果然蜜水儿一般!酸酸甜甜的,喝下去后,才能尝出一丁点儿酒味。倒是觉得这果酒淌过喉咙后,胸口便暖暖的,舒服得紧。”

“是吧是吧?!”云妮听得高兴,“天王顶上的萧爷爷,是我们太平山几个村子唯一的大夫,他每次到我们村里,都要向我讨这个,他还说这东西对身体很好,年纪大些的孩子和老人都能喝!”

文怡心中一动,问:“这位萧爷爷,医术很好么?怎么我来了这些天,都不见他到村里来?”

云妮困惑地道:“我也觉得奇怪呢,往常他每旬来一回的,如今却有一个多月没来了…不过上回来大小姐家帮工的几位叔叔伯伯曾说过,他到别的村子去过,大概过几天就会来了。不知道他能不能赶在我们家离开前来一趟?我还担心弟弟路上吃不了苦呢。”

文怡又再问她一遍:“这位萧爷爷医术很好?”

“应该很好吧?”云妮有些迟疑,“我们村里的人生病,他都能治,但县城里的人家却从不请他去看,嫌他是个乡下大夫。我娘以前是抱着弟弟去城里看病的,从不找萧爷爷,后来没银子了,才请他来看。弟弟吃了他的药,好像就好起来了,以前怎么也不见起色的。”

文怡心中有数,这位萧老大夫,想必有点本事,只是因为常在乡下行医,所以平阴城里有些家底的人家就看不上眼。她想到自己祖母的病,平阳一带的大夫,都看过了,只有王老太医的方子最有效,可是王老太医却不是轻易能请到的,不知道这位萧老大夫有没有办法?

她又看了看那竹筒,有些心动:如果这果酒当真对老人的身体有好处,那祖母秋冬季节喝一些,是不是能少发几回病?

想到这里,她便问云妮:“这果酒冬天能喝么?老人家喝起来有没有忌讳处?”

云妮眼露不解:“冬天为什么不能喝?当然可以啦,温了喝还更暖和呢!我姨妈没说喝这个有什么忌讳,只说老人家喝是很好的,萧爷爷也常喝。他都七十多岁了,身板还硬朗得很呢,常年上山下山的,走得比后生还利索!”

文怡更心动了,咬咬唇,小心地问:“这个酿酒的方子…是秘方么?能不能外传?”

云妮笑道:“大小姐喜欢?那我教您!虽然有些麻烦,但您这么聪明,一定能学会!”

文怡暗暗松了口气,看着云妮也少了几分戒备,多了几分亲近,想到她小小年纪,就差点被亲母卖为奴婢,只为了给弟弟筹集认亲的路费,说来也是个可怜人罢了。她的语气放软了许多,微笑道:“那就多谢你了。”

云妮忙摆手道:“您不用谢我,这算什么呀?我才应该谢您!”又从脚边的包袱里翻出另一个包袱来,红着脸打开道:“还有这个…是我自己做的…料子是细布…您常穿着绸缎衣裳去田里,要是弄脏就太可惜了,这是全新的,没上过身,您别嫌弃…”

文怡看那包袱里整整齐齐地叠着一件豆绿底灰色碎花的夹衫和一条青碧色的裙子,针线略嫌稚嫩,却还算细密,正是用柔软的棉布做的,不由得有些讶异:“你这么快就做出一身衣裳来了?!”不可能吧?!

云妮脸红红地道:“这原是给翠花做的…您别生气,因做得小了,她…她穿不下,我就打算留着自己穿…”

紫樱抬起手指戳了她的脑门一下,又好气又好笑:“给别人做的衣裳,别人不要了,你拿来送我们小姐?!你倒老实,一问就把实话都说出来了!”换了别人,肯定要寻个借口的。

文怡笑笑,倒不在意,只是说:“多谢了,只是你们俩的身量都比我高些,只怕我穿不了。衣裳你拿回去,酱菜和果酒我收下了,你若这几天还未走,就教教我酿酒的法子吧?”想了想,回房间寻了个香囊出来,递给她道:“既然你送我东西,我也该还礼才是。这是我自己绣的香囊,针线还罢了,用料却都是上等的,里头分了两个小囊,一个装的是香料,闻着能安神,能驱赶蚊虫,另一个装的是银子打的花钱和锞子,讨个吉利用的。你拿了去,若是路上一时缺了钱使,把它卖了还能值上一两几钱银子。”她怕云妮小户出身,未必真能明白这只香囊的价值,特地把话说明白了,也算是一份心意。

云妮见那香囊上绣的花样十分精致,正看得入迷,听说是文怡自己做的,忙郑重地接过道:“我不会把它卖掉的!这是小姐给我的回礼!”拿到鼻下闻了闻,笑了:“真香!这个真能驱蚊虫么?我弟弟总是被蚊虫咬,手上脸上都是红包包,又痒又痛,晚上也睡不好觉,有了这个,他就不怕了!”

文怡心下暗叹,却又不能说什么,毕竟是别人家的私事,只好沉默地微笑着。

云妮闻了好几下,忽然道:“这味儿有些熟,我好象在哪儿闻过…”紫樱笑着抱起地上的包袱,道:“闻过也不出奇,这里头装的是晒干了的零陵香,又另配了几样药草,那都是山野地里长的东西,想必你见过。”

云妮恍然大悟:“这么说来,翠花曾带我到山里头一个小谷中玩过,那里就长了一种香香的草,她说那草开的花就象是小铃铛似的,就叫它铃铃香,难道这荷包里装的就是它么?!”她又惊又喜:“大小姐,您认得这个,我带您去瞧瞧,若真是它,我就摘一大包随身带着,弟弟以后就再不怕蚊虫咬了!”说罢拉起文怡就往外跑。

紫樱惊得目瞪口呆,奈何怀里抱着一堆东西,不方便追上去,只好跑进厨房放下,又把衣服往自个儿房间里一扔,便忙忙追上去,谁知才出门就撞上了迎面而来的张婶,两人双双摔倒在地,张婶脚脖子一痛,便破口大骂:“赶着投胎呢?!姑奶奶不发威,你真当我是病猫呀?!”紫樱知道是自己一时心急没留意把人撞了,只得忍住气,扶她起身进房,找了药出来扔给她,才迅速跑出院门外张望,却只能看到一堆人挤在一处,哪里还有文怡的踪影?

文怡被云妮拽着跑出几十尺,便忍不住道:“你别急,慢慢走也是一样的!”云妮醒过神来,住了脚,有些惊惶地道:“对不住…大小姐,我一时心急…”

文怡平了平气息,叹道:“你忽然拉着我跑出来,倒叫我不知该说什么了,你好歹叫我知道要去哪里才好。若真象你方才说的,是在山里的一个小谷,那我就不能一个人去了。”

云妮忙道:“很近的,真的很近!在山下看不到,但上了山很快就能到了!”她怕说不明白,就往山上一指:“瞧,就是那里,有三棵红枫树!就在那树下,有一条小路,沿着一直走,走到尽头就是那个小山谷了!瞧着好象很远,其实很快能到了!”

文怡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西南坡边上,伫立着三株高大的红枫树,在一片青绿树林中格外显眼,那里离聂家的温泉地不远,隐约还能看到人影出没,倒不是什么偏僻之处,怎的没听聂家的人提过?

她稍稍放下心来,对云妮笑道:“果然不远,只是我如今还有事呢。你若有空闲,就找翠花一起过去,摘几根回来给我看,我就知道是不是了。”

云妮有些失望,但还是乖乖应了,想了想,又道:“那里还长着别的草呢!翠花有时候会在那里摘些药草回来,私底下卖给萧爷爷。”顿了顿,红了脸抿嘴偷笑,“她说那是在存私房钱…少时两三文,多了有十来文,存起来,赶集的时候,就偷偷买朵绢花戴,或是弄盒香粉擦…我也陪着她摘过…换了钱就给弟弟买好吃的…”

她笑得欢喜,文怡却暗暗替她心酸,勉强笑问:“是么?她真聪明,摘的都是些什么药草?”

云妮歪着头想了想:“我不认得,有一回萧爷爷在时,好象说过其中一种是什么…紫苑?还有…白树什么的…”

紫苑?白术?文怡心下一动:这两样药草,都是祖母常吃的药方里有的药材…她忙问:“还有别的么?”

云妮又苦想起来,文怡正等着她的回答,忽然听到不远处一声尖叫,接着便是翠花大叫的声音:“娘!疼死了!只是一个盘子罢了!我又不是有心的!”接着是翠花母亲的叫骂:“一个盘子不要钱呀?!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败家的丫头!”在她的叫骂声与翠花的大呼小叫中,夹杂着藤条的呼呼作响。

云妮听得心惊胆战,直跺脚道:“了不得!翠花一定惹她娘生气了,她这么大还没挨过打呢!我得去劝一劝!”跑出两步,又停下来,犹豫地看向文怡。

文怡只好道:“你去吧,若是瞧着她母亲打得狠了,就请她祖母来劝。你最好别多说什么。”翠花既然从没挨过打,她母亲忽然下狠手,十有八九跟方才翠花将自家讨了秦家房子的事嚷出来有关。这时候云妮要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那才是火上浇油呢。

云妮大力点头:“我不会上前拦的,顶多就是拉着翠花逃跑!”说罢扭头去了。不一会儿,文怡便看到翠花哇哇大叫着从村子这头跑到那头,身后还跟了气喘吁吁的云妮,翠花娘手执藤条,歪歪扭扭地跑在后头,一路追一路上气不接下气地骂。几个农妇拦下她好言相劝,她涨红着脸不说话,等到一个农妇拉着翠花过来给她赔罪,她忽然扬起手中藤条打过去,翠花尖叫一声,慌忙调头拉着云妮又跑了。

文怡看得目瞪口呆,倒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因见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有的看热闹,有的上前劝和,她被挡住了道路,又不好意思挤回家去,只得退到村子边上,转身去眺望地里的情形,忽然想起方才云妮所说的话,便有些心动:那位萧老大夫,不知医术如何?那个小谷里,不知会有几种对祖母的病有疗效的药草?

第四十一章 神秘来客

更新时间2010-12-30 18:54:37 字数:4803

 文怡正朝山坡上张望,忽然听到不远处有人在大声说话,扭头望去,却是叶管事正数落三四个陌生人,他身后站着一个年轻的家丁,正扶着村里的一位老农,两人都忿忿地瞪着那些陌生人看。

那几个人都穿着灰色的衣裳,年纪二十上下到四十余岁不止,打扮得还算干净体面,只是两眼滴溜溜地转,有些鬼祟,叫人看了不舒服。他们每人牵了一匹马,歪着头打量四周的房舍,又盯着来往的村民瞧。文怡不大喜欢他们的眼神,皱了皱眉,便避到路边树下,借树身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叶管事说了好一通话,要那几个陌生人给老人家赔礼,见他们自顾自地打量,丝毫没有理会自己的意思,便也恼了,怒道:“我瞧你们也不象是什么正派人,再胡乱张望,我就要报官了!”

这话一出,那几个人总算扭过脸来看他了,其中一个年纪最大的便没好气地道:“你乱叫什么?!我们不过是来寻人的,哪有胡乱张望?!休要碍我们的事!”

叶管事气道:“我早就说过了,这里没有姓柳的少年!你们不信就算了,还四处偷看什么?!”

那人傲慢地睨着他道:“当真没有?我们可是打听过了,那少年上个月曾在这一带出没,有人看见了的!”

“那就找看见的人问去!”叶管事怒道,“哪有你们这样的?!随手抓了人就问,问不到就把人推倒,你也不瞧瞧老人家多大年纪了?!若有个好歹可怎么办?!”

那几个人默不做声,却都一脸不以为然。老农气愤地道:“叶大爷,你不必说了,让这孩子去我家招呼一声,叫我的儿子孙子来。我非要问个清楚不可,十里八乡的人谁不知道我韦老头最老实?!说了没见过就是没见过!怎么就说谎了呢?!”

叶管事还未发话,那年轻家丁已经应声调头跑了,那几个人瞧着情况不对,互相使了个眼色,便迅速离开了。叶管事冲着他们的背影大骂,又回身搀韦老头:“您回去叫儿孙们仔细瞧一瞧,看是不是真的没大碍,这把年纪了,可不是玩的!”

韦老头笑着应着,等他儿子孙子们拿着锄头木棍等物赶到了,他便骂了那几个人一顿,又谢了叶管事一番,方才叫儿孙扶着自己回家去。

文怡看着人都走了,方才叫了叶管事一声,叶管事回头仔细一看,忙上前行礼:“哟,表小姐,您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紫樱没在跟前侍候?”

文怡笑道:“紫樱在家里做活呢,我随便走走,本想回去的,只是那边人多,我不耐烦跟人挤,就在村边看看景色。”

叶管事看了看山坡,不明白光秃秃才挖好一半树洞的地方有什么景色可瞧的,便干笑两声:“等山坡上都种好了树,过得几年,景色才好呢。”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是了,表小姐,小的方才从城里过来,大少爷叫小的告诉表小姐,说是昨儿晚上才得的消息,近日官上有一大批犯官家眷要发卖,问表小姐是否有意添几个人手?因温泉庄子上也要添人,因此老爷正要打发人去问呢,若您有意,大少爷就一并问了。”

文怡忙道:“是有这个意思。因我们家人口少,紫樱还是舅舅舅母借我的,如今张叔升了管事,张婶也要随他一起搬过来,家里就不够人使唤了。只是你说的犯官家眷,是个什么情形?若是犯忌讳的人家,还是不要的好,淘气事小,就怕有什么不好的干系。”

叶管事深知这位表小姐年纪虽小,却是个有主意的,对这些家务事也能说得上话,便笑道:“表小姐请放心,我们大少爷也是这么说的,因此早就打听过了。那些犯官来头可不小,足有十来个人呢!官最大的一个,听说还是个将军!另外还有知府、同知什么的,据说跟康王之死脱不了干系。这些官场上的事咱也弄不清楚。只是这要发卖的官眷,除了犯官的妻妾儿女,还有他们家里的奴婢,足足有几百人呢!年纪大些的,就算了,怕生了忠心不好使唤,倒是那些年纪小的,十岁、八岁,学过规矩,又容易调教,只要看着老实,还能买来使唤。”

文怡听了,倒有些可怜这些被发卖的奴婢,又觉得买下几个也能省点教导的力气,况且官卖的奴婢一般不贵,便道:“那就这么办吧,大表哥办事,我最放心了,只是怕累着了他。你就说,待我禀过祖母,就去寻他商量,有不方便之处,一定会求他帮忙的,只是如今事忙,少说也得节后才能空出手来做这件事,请大表哥且安心在家过节。”

叶管事笑着应了,心中暗暗赞许,这位表小姐年纪虽小,却是个有眼色的,他哪能不知道顾家祖孙身边缺人缺到什么地步?!大节下又是正需要人手的时候,她还能顾念着自家少爷的身体,倒不是个没良心的。

文怡不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只在心中暗暗盘算:依家里如今的情形,只要添两三个丫头,再加一两房家人就够了,只是过得两三年,若新田出产好,还得再想法子置产的,那时候要用人的地方就多了,总不能临时再买人,她得好生谋划谋划。

想了一会儿,她看到叶管事跟经过的聂家仆役打招呼,方才记起自己叫住他的缘由,忙清了清嗓子,笑着探问:“说起来…方才来的几个生人…是做什么的?”

“说是来寻人的,什么姓柳的少年…”叶管事撇撇嘴,“附近几个村子就没一个姓柳的!再说了,咱们家雇人向来公道,还未成人的孩子,绝不会雇来干重活!这年纪的男孩吃得多,力气又不如成人,雇了不划算,若是叫他多做些,心里又不落忍,倒象是咱们家在折磨孩子似的。万一摔着、伤着了,麻烦更大!这几个人巴巴儿跑来问这个,也不知道打什么主意呢!前一拨雇工才闹过一场,如今又有人来挑事儿了!”

文怡却觉得那些人未必是冲着雇工来的,提到姓柳的少年,又是上个月在附近出现过…她想起了柳观海,暗道那些人莫不是来寻他的?这么一想,她倒有数了。那几个人都穿着一样的衣裳,细布料子,颜色款式都还算老实,脚上穿的却是云履。这样不伦不类的打扮,叫她不由得想起了前世见过的一些地方豪门大族的家奴。顾家的仆人是不会这样打扮的,但别人家却会,家主也不拦着,反而觉得脸上有光。方才那几个人,瞧那做派,倒有几分象是这样的身份。

文怡心下厌恶这些人的行事,记起柳观海提过的族人行径,又想起中午时顾庄来报信的人,那厌恶便深了几分。虽然明知道这是别人家事,她不该去管,却还是有心不让那些人知道柳观海的消息。想了想,她笑着对叶管事道:“这里的农户都和气老实,我偶然在村里走走,也放心得很,要是来了不知底细的外人,心里总是免不了害怕的。再说,村里的孩子和姑娘也多,需得提防些才是。我们家张叔有想不到的地方,还请叶叔多多提点他。”

叶管事忙道:“表小姐放心,便是张兄弟不管,小的也不能叫外人在此乱来的!老爷和大少爷将庄子交到小的手上,若是出点事,小的也没脸去见主人!”

想到这里,他就耐不住了:“小的方才见那些人出庄去了,就怕他们在附近逗留生事,表小姐,您自便,小的叫几个人追上去,看他们走了没有!”文怡才一点头,他立时转身就走,才走出两步,又回头道:“表小姐,您一个人别到处走,在庄上还罢了,庄外却难说,若是打算到地里去,您也别走远,地里有咱们两家的长工呢,遇事就叫一声!”

文怡应了,看着他跑开的身影,抿嘴笑了笑,再看向山坡上,顿时觉得那光秃秃的土坡也顺眼了许多。就算离村子有点距离,又有什么关系呢?山上山下都是顾聂两家的长工!老实又有力气,知根知底,若是主家有事,只要叫一声,他们就会跑来帮忙!她家的境况今非昔比,以前是有事要使唤人也找不到人手,如今却不必再愁。只要过几天,新买的男女仆役到了,家中不必再内外不分,祖母的日常起居也有人侍候了。

想到这里,她的视线无意中扫过那三棵高大的红枫树,颇有几分意动。

翠花娘打女儿的闹剧还未有停歇的意思,聚集过来看热闹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文怡瞧着天色还算早,祖母那边想必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吩咐,若是探明那山谷中真有许多得用的药材,回来告诉祖母,她老人家也会高兴吧?她深呼吸一下,抬脚就往庄外走去。

一路走,一路都有新雇的帮工向她请安问好。文怡一路微笑应着,见到一个年纪最大的帮工,知道他在同伴中向有威信,便对他道:“明日过节,请大叔跟大家说一声,下晌早些回家去,我已经叫张叔备下月饼,大家记得去领。”

那帮工乐呵呵地应了,又道:“今年多谢聂少爷和大小姐的恩典,昨儿已经领了一份工钱,大家伙凑了凑,商量着要到陈家村去买半扇猪,明儿过午就抬回来!咱都多少年没吃过肉了,托大小姐的福,大家伙儿也能开荤尝口猪肉!”

文怡笑道:“既如此,你们就跟张叔说,我发了话,给你们再添两只鸡,你们可别嫌菜少。”

帮工们都喜出望外,纷纷凑过来道谢,还有人要磕头,文怡忙拦住了,笑着让他们工作去:“累了就歇一歇,饭也多吃几口,有了力气才好做活呢,往后咱家的地就拜托大家了。”众人激动得不行,过了好一会儿方才慢慢散去。

那年纪大的帮工留了下来,问她:“大小姐这是要上山去?”

文怡点头:“就是到附近的山谷走一走,听说那里有不少药草。我有些好奇,想去瞧一瞧。”

那帮工道:“倒也不远,那地方怪,外头看不出来,里头挺好看的,也没什么蛇和虫子。您若是有事吩咐,就在谷口叫一声,我能听见。”

文怡更放心了些,点点头,便再往上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红枫树下,回头看了看,那帮工就在底下不远的地方朝自己招手呢,她笑了笑,便顺着树旁的小路往前去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走的人多了,那小路并不难走,一路踏着落叶前行,还时不时能踩到干枯的树枝。偶尔有只蚂蚱从草丛里跳过,文怡小心避过了,却不觉得害怕,抬手挡开下垂的枝条,暗暗庆幸今天的树上没蛇。

走了大约七八十步,地势缓缓下降,前方忽然出现了一排灌木丛,挡住了去路,文怡沿着脚下的小路一拐,前方猛地豁然开朗,一大片高矮不一的花草便出现在她眼前。

阳光下,芳香蔓延,文怡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里有一种温暖安定的感觉。她走上前去,在花草丛间穿行而过,认出了好几种药材:有零陵香、有紫苑、有白术…山谷边缘与树林交界处还有前胡…

她认不出所有的药材,却惊喜地发现祖母常用的药方子上大部分的药材都能在这里找到,心里满是欢喜。只是,她又添了疑惑——这些药草种植的方式似乎有些古怪?

一阵轻风吹过,花草地里响起了沙沙声,香气再次四溢。忽然,文怡脚下一顿,头转向一个方向——她似乎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

那声音隐隐约约的听不清楚,文怡寻声走过去,待风停了,她才发现声音是从一处小树林里传出来的,而且声音的主人并不陌生,正是将曹家村民引介给顾聂两家的小厮寻文。

“…那人喝醉了,就住在村里。小的不知道他是顾家哪一房的仆人,又是来做什么事的,只是听说好象是来传话送信的,而且瞧顾家小院的情形,不象是好事儿。张管事将那醉鬼扶到邻居家时,脸色也不大好看呢!后来他出门后,小的跟了上去,本想寻机打探的,却无意中听到他小声嘀咕了一句:‘六房都这样了,为什么别人还不肯消停?!真真连一天安心日子都不叫人过了!’”

文怡诧异地瞪大了眼,停在原地侧耳细听。

接下来却是罗明敏的声音:“看来大户人家都是差不多的,你们柳家如此,他们顾家也没好到哪里去!”

回应他的是柳观海的声音:“孤寡之家,日子向来难过,她家又没了男丁,在族中更无依靠。这么说来,我倒比她强些。寻文,你多留意一下顾家的情形,若是又有什么人找上门来,记得告诉我,万一有事,我也能及时援手。”停了一停,“你说…顾家地里的活几时能忙完?她们祖孙俩这个中秋节能安心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