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她这么说了,蒋氏又发起愁来:“那该怎么办?!慧儿与她是真的翻脸了,若是两人从此离得远远的,倒还罢了,万一再次见面,她总归是亲王世子妃,地位高高在上,慧儿可不是她的对手!这真是......”咬咬牙,狠狠地低声骂了一句,“都是因为她不要脸!朝三暮四的,吃着碗里的还要看着锅里的......真不知廉耻!”

文怡没说话。郑丽君与紫禁城闹出的那件丑闻,她虽人在深闺,却因为时常遣赵大两口子出去探听消息,多少有所耳闻。只不过因为事情不大名誉,赵大家的不好对未出阁的小姐说得太过详细,因此她也只是知道个大概而已。然而这并不妨碍她对这件事做出判断: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一直行事小心的郑丽君做出了在别人家中与朱景诚私会的鲁莽之举,事情毕竟已经闹开了,别看京中无人在明面上提起这件事,私底下可没少笑话。哪怕皇帝正式下旨为朱景诚与郑丽君赐婚,丑闻到底是丑闻,如果两人成婚后,郑丽君还有脸面在京城久待,那倒叫人佩服了。然而郑丽君自从设计陷害杜渊如一事曝光后,便少在人前出现,可见她的脸皮还没厚到那个地步。因此文怡猜想,等他二人婚后,应该就会离开京城返回东平府了。

文怡低头想了想,便对蒋氏道:“六姐姐那里还不知道消息呢,侄女儿的意思是,大伯母不妨再瞒几日。赐婚的旨意下来了,太子是二月初二迎娶太子妃,东平王世子的婚事想必也不会拖太久了。

等郑家小姐嫁了过去,应该会尽快离开京城的。到时候六姐姐就算知道了真相要闹,也不妨事了。只要六姐姐往后少与郑家人来往,又少从东平府路过,应该不会有什么机会再见到郑小姐才是”

蒋氏唉声叹气地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我苦命的慧儿......难道连定亲的日子都要往后拖么?”要是定亲,就得放文慧出来,到时候,消息还能瞒得住么?

“若是六姐姐能冷静下来,让她知道也并无不可,只是需得约束她出门。”文怡看向蒋氏,“大伯母,眼下这般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您也不希望六姐姐再冲动,致使节外生枝吧?”

蒋氏抿抿唇,郑重地点了点头。

商议完毕,蒋氏有关心地问起了文怡的起居饮食,可缺了什么吃的用的,下人可有怠慢之处,等等等等。文怡笑着一一答了,她才道:“你这孩子,真是太懂事了,反倒显得与伯母生分。这回你六姐姐的事,能这般顺利解决,都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劝着我看紧了她,不让她与别人见面,她闯的祸事就合家皆知了!又是你提醒我那药方子有问题,是个破绽,我才能及时遮掩过去,不至于叫人发现端倪。如今你六姐姐的闺誉总算保住了,只等开春后定下亲事,过几个月嫁了人,我这辈子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好孩子,这都是你的功劳呀!”

文怡笑道:“大伯母严重了。侄女儿不过是提醒一声罢了,真正做决断的还是大伯母。若不是大伯母您当机立断,六姐姐又怎能保得平安?那日不是有人上门来问六姐姐是否出过门么?多亏了大伯母那日从外头请了两个大夫来,才证明了六姐姐的清白。这份功劳,我可是不敢领的。再说,六姐姐的婚事解决了,还有七哥哥呢,等大哥娶了嫂子回来,将来有了孙子,还不是仍需要大伯母操心么?”

蒋氏听得眉开眼笑:“这话说得是,我真是操劳命,这子子孙孙都少不了我呢!”又命人去了一个匣子来,说是别人送的好药材,于老夫人那里用不着,便孝敬给卢老夫人了,又说她大过年的只戴那两件首饰素净了些,送了她几样头面文怡笑着接过道了谢,又说了两句闲话方才告辞离开。

走在回房的路上,东葵见左右无人,悄悄看了那两匣子里的东西便小声对文怡道:“大太太好大的手笔!这里头有一株老参,瞧着少说也有五六十年份了,另外几样燕窝,虫草之类的,也都是滋补的好药!虽说咱们家老夫人是用得上的,但大老太太未必就用不着。还有那几样头面首饰,虽然算不上贵重,却样样都精致得紧,光看做工,就知道并非凡品。大太太对小姐这般大方,都是因为小姐先前的提议,虽说有些知恩图报的意思,但未免太大方了吧?”

文怡瞥了她一眼:“什么知恩图报?这话糊涂!我不过是为了长辈分忧,说了几句话罢了,有什么恩可言呢?若叫人听见了,岂不是惹人笑话?”

东葵咬咬唇,低头认错。

文怡这才放缓了语气,道:“这倒罢了,我也是担心你不知轻重,叫人听了去罢了。”看了看那只匣子,“这几样东西虽贵重,也是因为大伯母有心孝敬祖母,有慈爱我这个晚辈的缘故。我们只管收下,回头再挑几样差不多的东西,也孝敬给大伯母就是了。我记得,前儿干娘才送了几样东西来是不是?蒋家姐姐说那都是海外来的稀罕东西,京中多有人家喜欢拿那些来赏玩的,虽比不得这个有用,送给大伯母也能替她装点装点门面。我们挑两件借花献佛就是了。”

东葵笑着应了,重新盖好了匣子。文怡转回头往前走,心中却生出了几分愁绪。

前世的郑皇后,如今马上就要嫁给东平王世子,而前世从未听闻的东阳侯府千金杜渊如,却顺顺利利地成为了太子妃。世事变化太大了,今后她恐怕不能再依靠自己的记忆去判断事情的变化,这叫她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惶恐。

然而,惶恐之中,她又隐隐觉得有些激动。

与记忆中完全不同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新生,不是么?

第一百九十六章 事情见光

郑丽君被赐婚给朱景诚的消息,最终还是没能瞒住文慧。不过泄密的并不是侍郎府的人,却是新年回来省亲的柳顾氏。

郑丽君嫁祸文慧的风声,柳家也是有所耳闻的,当时柳姑老爷并没有表态,只推说年前事忙,又说皇子王世子们的亲事还没定下,接着又说文慧病了,不知几时才能养好,一直不肯给什么准信,连送的年礼,也是照往年女婿孝敬岳母的份例送过来的,完全没把自己当成是侍郎府的亲家。柳顾氏虽有些心急,但丈夫的理由都冠冕堂皇得很,她也担心文慧的痘症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因此就没吭声。

大年初一宫里下了旨意,郑丽君已经不可能再嫁为太子妻妾了,柳姑老爷便立时松了口,示意妻子趁着新年里回家省亲,问问文慧的病情如何了,开春后定亲,是否有碍?柳顾氏见状又惊又喜,便忙忙回娘家来了。

她要见文慧,于老夫人只当文慧的病情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只是还需要休养,便顺口应了下来。蒋氏却是有苦自己知,只能勉强道:“慧儿身子还虚呢,大夫说暂时还不能…”话未说完,就被于老夫人瞪了一眼,后者道:“哪里就到这个地步了?昨儿不是说她晚上还吃了一碗燕窝粥么?!既然能吃东西,可见是大好了。她姑姑难得来一回,让她来见一见,也是应该的!你就知道宠溺孩子,今儿还好是你小姑在,若是不知道的人,还当六丫头病的有多严重呢!”

蒋氏打了个冷战,立时领会了婆婆的意思。柳顾氏要见文慧,是不能拦的,若是让她误会文慧病得很重,连亲戚都见不得,文慧与柳东宁的亲事便要黄了!

最终蒋氏还是勉强答应了柳顾氏的请求。不过柳顾氏今日心情好,倒是善解人意起来,表示侄女儿既然还在养病,出门吹了风就不好了,她愿意屈尊亲自前去探望。

柳顾氏就这样来到了文慧面前。

文慧被困了二十多天,起初还有力气吵闹,但时间一长,蒋氏又天天在她耳边念叨,她已经安分下来了,原本束缚住她的布带也早就卸了下来,除了不能出门,在房间里例是可以自由走动的。因此听到蒋氏先一步遣过来的杜鹃嘱咐,她也没什么反抗的意思,任由丫头们替她匆为梳头换了永裳,然后半躺在炕上,靠着引枕,盖着被子,俨然是个养病中的闺秀模样,房间里还充斥着浓浓的药香。

柳顾氏没有起疑心,看到文慧气色不错,脸上带着红润,似乎比上一回见面时丰腴了几分,心里便很是高兴:“者来六丫头真是大好了!先前消息传来时,都说你病得极重,唬得我和宁哥儿跟什么似的,就怕你有个好歹。宁哥儿还不顾自己的身子,硬要冒着冷风往庙里给你祈福,最后还是你姑父骂了他一顿,才改为在家里拜菩萨。

如今我看着你好起来了,可见都是神佛保佑,待我回去跟宁哥儿说一声,他心里必定欢喜得紧!”

文慧听了,表情有些古怪,半晌才道:“多谢姑姑跟表哥想着,劳你们费心了。”

“你这孩子,这么生分做什么?!”梆顾氏笑着转向蒋氏,“孩子在害臊呢吧?说起来他们年纪也都不小了,如今皇上已经册立了太子,太子妃又马上就要进宫了,连东平王府都开始为世子张罗婚事,预备赶在下个月把郑家小姐迎进门呢。我们东宁跟世子比,才小了几个月,婚事也不能再拖了。我们老爷的意思,是想问问母亲和大哥大嫂的想法,看什么时候…挑个好日子,替两个孩子定下吧?”

蒋氏脸色都白了,没顾得上回答,一双眼晴只看着女儿。文慧则是两眼怔怔地望着柳顾氏,张张嘴,忽然软了下来,靠在引枕上,有气无力地问:“东平王世子…耍迎娶郑家小姐?这是怎么回事?丽君不是…不是要嫁给三皇子的么?”

柳顾氏有些惊讶:“怎么?你家里没告诉你?”换着又笑了,“想必是因为你在养病,他们不想让你分心吧?其实呀…”露出一个嘲讽的微笑,“这消息传出来,本应叫大家吃惊才是,但京里差不多的人家,心里都是有数的。先前就已经有痕迹露出来了,还想瞒得住谁呢?郑家的女儿,往日看着是个好的,没想到那样没规矩。景诚那孩子也真是的,偷吃也不知道擦嘴,闹得满城风雨的,连我们家都觉得没意思,出门见了人,都不好意思说他是我们家姑太太生的。”

蒋氏见女儿的脸色越来起苍白,不由得胆战心惊起来,心重重地咳了一声,干笑道:“姑太太,这些事…就别在孩子面前提起了吧?没得污了女孩儿家的耳朵。这屋里药气重,闻多了难受,咱们不如到我屋里吃茶去?”

柳顾氏嗔了她一眼:“大嫂子真是的,人人都知道的事儿,有什么可瞒的?只不在外人面前说起就是了。让孩子知道一下,也好提防。六丫头从前跟郑家小姐是常在一处的,幸好如今早就生分了,不然岂不是叫她连累了名声?”

蒋氏勉强笑着再劝小姑子离开,柳顾氏也没多想,随口安慰了文慧几句,便起身随蒋氏往外走了,边走还边说:“太子殿下说,去年有不少地方遭了灾,如今眼看着年景也不过略转好了些,便打算册封大典与婚礼一并从简,以作天下表率。东平王府那头呢,则是因为沾上了这么一件丑事,也不好意思大办,这才打算匆匆迎了世子妃进门便罢。但宫中与王府都从简,我们底下的,倒不好张扬了。大嫂子觉得,下个月给两个孩子定下亲事,如何?也不用大摆宴席,只要请几家亲朋好友过来吃一顿酒…”

蒋氏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心思早已转到身后的女儿身上了,只见文慧神色怔仲,整个人呆呆的,虽不见有激动的意思,但这样的平静反例更叫人心中不安。她不由得心乱如麻。

文怡起初听说三姑母柳顾氏来了,还打算随姐妹们一起前去拜见的,只是到了地方,才发现时方早去了文慧的院子,便只好与文娴文娟文雅等人留在花厅中等候,谁知没过多久,便有婆子回来传信,说柳顾氏往正院去了,要与太太说话,让众位小姐不必过去。

听了婆子的话,文恰倒还罢了,文娴便头一个不自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伯母是这样吩咐的么?姑母回来省亲,我们怎能不去拜见呢?”她分明记得上一回见面时,三姑母待自己还是很亲近的。

那婆子知道什么?只能说:“是姑太太吩咐的,今儿有正事要商量,因此便不见众位小姐了。”

文怡皱皱眉头,但又很快舒展开来。论理,柳顾氏既是她堂姑母,又是未婚夫家的婶娘,上得门来,她自然该去拜见,只是她心中不大看得起这位长辈的为人,不过是照着礼数来罢了,听到对方说不想见,倒还松了口气。

文娴却是另一个想法,她总觉得近来这个月里,长辈们对她没先前那么关心了而原本络绎不绝的邀约,也中断了许多。她在侍郎府里住着,没法打听外头的消息 自己又不好意思向长辈们开口询问,正打算趁姑母过府 略探一探路王府的消息,如今却连姑母的面都见不了,这叫什么事呢?!

文娟没那么多心思,只是替姐姐担心,便先一步开口问出来:“奇怪了,上回三姑母回来时,还叫姐姐多陪她说说话呢,怎的今儿就…”

文雅忽然笑了笑,引得其他姐妹们都疑惑不已。文娟问:“你笑什么?”文雅瞥了她一眼,仰起了下巴,挥子让那婆子下去了,回头时文娴淡淡地笑道:“五姐姐,如今太子妃的人选定了,东平王府世子的亲事也定了,不知其他王府的子弟婚事如何?想必也该有结果了吧?五姐姐要是想知道,还是问一问姑母的好,母亲这些日子忙着家里的事,未必有空去打听呢!”

文娴满脸通红,跺脚道:“十一妹,你胡说些什么呢?这种事岂是我们女孩儿家该打听的?!”然后扭头便走了,文娟瞪了文雅一眼,匆匆跟了上去。

文怕皱着眉头看向文雅。这位十一堂妹是余姨娘所生,后者在侍郎府内执掌过半年的家务,对府中下人有一定约束力,想必比起其他姐妹更容易打听到外头的消息,莫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只是她这样的态度,未免叫人心中不快。

文雅见文怡望着自己,便挑了挑眉:“怎么?九姐姐也要教训我不成?真真好笑,明明也想知道,却要假撇请!”

文怡摇摇头,只是问她:“十一妹,你先前跟五姐姐不是相处得挺好的?为什么今儿却家换了一个人似的?”

文雅冷笑一声:“九姐姐素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难怪不知道呢。咱们五姐姐是要飞上枝头的,因此便看不起我这样的人了,说话便要教“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前儿连姨娘都叫她寻了不是!姨娘有什么错?原也是一番好意,想着她初涉家务,难免有不懂的地方,才好心指点一番。她倒好,活象我们是要害她似的!既如此,索性大家撂开手,我倒要瞧瞧五姐姐能不能把家务管出花来!”

文怡一听,便知道是为着那管家的事闹出来的,文娴确实有许多不懂的地方,但因为蒋氏忙,她不好常常向蒋氏请教,又不想向余姨娘开口,见文雅多番开口指点,便有些不悦。其实这事说到底,也确实是文娴失了气度,可惜事涉长房内务,文怡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劝道:“你便是心里有气,也别太露出来了。大过年的,若是与五姐姐拌起嘴来,岂不是叫长辈们生气?到时候还要连累你姨娘呢。”

文雅抿了抿嘴,瞥了文抬一眼:“九姐姐,你是个和气人,只可借不是咱们长房的,又不爱管闲事。五姐姐为啥这样对我,我心里有数,她是嫡,我是庶,她是长,我是幼,我只能让着她,这口气我忍了,但她也别太得意了!还指望自己能高攀上王府?不过是个小进士的女儿,做她的春秋大梦去吧!”说罢冷笑一声,摔袖走了。

文怡倒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只觉得这长房教女儿,怎么都教出坏脾气来了?连一向性子温柔绵软的文娴,在上京后也渐渐变了许多。

她暗暗叹了口气,只想着算了,长房怎么教女儿,又与她什么相干?只要她们别闹出什么祸事来,连累了她的名声就好。

回到房中,赵嬷嬷巳经等待多时了,看着神色似乎有几分激动,手里还拿着一封信口文怡心中一动:“嬷嬷,可是家里来信了?!”

赵嬷嬷忙笑道:“正是呢!小姐,老夫人让六少爷代笔,托人捎了

信来,说前儿捎回去的信她已经看了,让小姐过了小定礼便回平阳去呢。还有…”她递那封信…舅老爷家已经定好了表少爷出发上京的日子,大年初四起程,走陆路,跟二房的二少爷一道,还有几位平阳城的同案举子。若是顺利,正月底就该到京城了!”

“真的?!”文怡忙打开信读了,心下一阵惊喜”“大表哥要来了?还跟二哥哥一起来?那可好了,我正担心大表哥只身上京,路上没人照看,会对他的身子有妨碍呢,如今两位哥哥能相互照应,还有别的举子同路,比自己带着几个家仆上路要周全许多!”而且借着平阳顾氏与长房的名声,他们一路行来,应该不会受太多的苦。

文怡心里无比喜悦,立时便开始张罗起来:“大表哥上京后要住在哪里呢?若是在侍郎府借住,虽省事又有人侍候,却不大自在,况且两家亲戚关系有些远了,大表哥一定不乐意的。若是在外头赁房子,又担心赁不到好地方…”想了想,便对赵嬷嬷道:“嬷嬷回去跟赵大两口子说一声吧?咱们在京城里离侍郎府近的地方,寻一处安静的小院子,要地方干净,又离贡院不远的。咱们早些将房子赁下,预备大表哥进京后住,也省得他来到以后再忙乱了!”

赵嬷嬷乐呵呵地应下了,还说:“也不知道表少爷有没有带厨子,嬷嬷得去寻个灶上伺候的,也好让表少爷有口热饭吃。”文怡忙道:“一定要是老实可靠的才行,最好是有点年纪的。”赵嬷嬷应了去了。冬葵笑着送上茶,对文怡道:“小姐,表少爷要来了,这可好了,您总算有亲人为您撑腰啦!若是表少爷能够高中,就连大老太太也不好再怠慢您呢!”

文怡微微一笑,但忽然又发起愁来:聂家大表哥能来,固然是好事,可是…他对柳东行好像不大待见,若知道她与柳东行定了亲,不知会怎么想…

(柳大说:大表哥要来了,文怡开始心虚,东行要准备面对大舅子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嚎啕大哭

不等文怡想到法子应对大表哥可能会有的质问,杜鹃便奉蒋氏之命前来向她求助了。

“六姐姐知道了?!”文怡吃了一惊,但很快就冷静下来,“知道就知道吧,这也是迟早的事,只要不让她出门,也不让她见其他人,想必不会闹出什么事来。”

杜鹃却面带急色地道:“九小姐,我们太太如今要陪姑太太说话,脱不得身,担心六小姐那里有个好歹,还请九小姐费心走一趟,好歹把六小姐安抚下来。”顿了顿,“若是平日,只要不让六小姐出院门,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可今儿姑太太来了,又带了这许多丫头婆子侍候,就怕六小姐闹起来,风声会泄露出去。姑太太是来商量六小姐与柳家表少爷订亲的日子的,这时候万不可出丁点儿差错!”

文怡皱皱眉:“三姑母没看出什么来吧?她既在上房里说话,身边的人难道还会随便四处走动?”

“太夫人说,六小姐的病已经大好了,只是仍需静养,但用不着象先前那样紧闭院门了,因此姑太太是进屋去探望的,她身边带的丫头媳妇,有几个是陪房所出,刚领了屋里侍候的差事不久,今儿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早就求了恩典各自寻亲访友去了。平日里这样的事也是常有的,只要不耽误上头的差事,嬷嬷们也不会拦着,因此这会子六小姐的院子里头还有两个在呢!”

文怡眉头皱得更紧了。虽说文慧先前“病着…但柳家不派人来看望也才些不合情理,宫里册立太子妃与赐婚亲王世子的旨意一下,柳家姑父就让三姑母过来提订亲的事,恐怕之前对文慧与郑丽君交恶一事多少才些顾忌,才会在确定后者不会嫁给太子后,松口定亲。如此可见,柳家姑父对这门亲事并不怎么热衷,倘若今日文慧闹出什么事来,他说不定就要改主意…文怡想起自己与柳东斤还未过小定礼,只好暗暗抱怨一声晦气,起身道:“我去就是了,总不能任由六姐姐把自己的终身给耽误了。

杜鹃大喜,忙句文怡再三行礼道谢。文怡也不拖拉,只叫冬葵取了一件新斗篷来给自己披上,便往文慧的院子去了。

文慧的院子地方不大,只有一进,但院中花木繁盛,又有亭台流水,颇为精致。正房三间,附两间小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均有抄手游廊相连。正房后还有一处半亩大小的后院,种着几丛花木,紧挨着两间小小的抱厦,格了一个葡萄架子,有溪水从旁流过。

大概是因为天气尚未回暖,加上主人自从回京后,一直都被其他事情占据的心神的缘故,这处精致的院落有些萧条气象,院中的花木枯萎了大半,抄手游廊的栏杆本该日日擦拭,都有不少地方巳落上了薄薄的尘土,地面上、水流中散落着枯黄的落叶,无人请理。几个婆子聚在院门边有太阳的拖方,袖着手、拘楼着身子小声哨咕;游廊中,有两个穿戴着别家婢女服饰的小丫头坐着小杭子,正拉着几个侍郎府的丫头说话,其中就有寻梅。只是寻梅有些心不在焉的,眼晴不停地往正房的方向瞄。那缠着她说话的小丫头没看出来,只是一个劲儿地问:“姐姐快说呀,我们大少爷可急死了!这些日子没少催着太太来探问,听说表小姐好了,高兴得连觉都睡不着呢!表小姐是从哪儿染上了那个病的?先前病得厉害么?都有些什么症候?吃了些什么药?几时好的?这会子到底要不要紧?怎么过年都没出门,元宵节应该能好起来了吧…”

文怡听得心中叹气,见寻梅有些不耐烦,都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应对,便走过去道:“六姐姐今儿可好了?吃过药了么?我听说她今日精神不错,特地过来看她。”

寻梅仿佛遇上了救星似的,高兴地迎上来道:“九小姐有心了,我们小姐正惦念着姐妹们呢,您请随我来。”说罢用抱歉的眼神看了那小丫头一眼,便急急领着文怡与冬葵往正房去了。那小丫头沮丧地嘟起嘴,又转而瞄上了其他人。

文怡一边走,一边低声问:“听说六姐姐巳经知道郑家小姐的婚事了?如今没什么异状吧?”

寻梅也压低了声音回答:,“方才奴婢在屋里时,看着还好,只是有些没精神,不想理人。奴婢担心柳家小丫头留在这里,院里的人会不知深浅乱说话,因此便出来了。踏雪在屋里陪着小姐,奴婢在外头听着似乎没什么动静。”

文怡点点头,巳经走到了正屋前,寻梅掀起门帘请她进去,她正要迈脚,却又停了下来,回头吩咐冬葵:“你也跟进来吧,就在门里守着,留心是否有人来。屋里总比外头暖和。”冬葵笑着应了。寻梅眼中闪过一抹诧异,接着又有几分黯然,但很快就恢直了正常。

文慧的卧房在西暖阁里。文怡与寻梅刚走进去,便齐齐大吃一惊。

文慧正半椅在炕边,双眼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她头发陵乱,手里抓着一根金簪子,锐利的簪子就挨着她的喉咙。踏雪跪倒在她面前三尺外,低声哭着,一边抹泪一边哽咽地说话:,“奴婢就只知道这些了…这些日子小姐出不了门,奴婢也出不了,给了太太身边的姐姐们会告诉奴婢一些消息,别的事奴婢真不知道!”

文怡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由大怒,只是还顾虑着门外有人,三步并作两步冲了上去,紧握住文慧的手腕,将簪子夺了下来,便低声斥道:“六姐姐如今越发长进了,连以死相逼的手段都能使得出来,但你逼丫头有什么用?她与你一样出不了这院的门,你有胆量,不如逼别人去!柳家的丫头就在院子里,三姑母也在正院上房说话,六姐姐要闹,不如闹得人尽皆知,也像郑家小姐一般,成为京城人家津津乐道的对象,岂不更好?!”

文慧早就看到她们进来了,文怡扑过来时,却没挣扎,只是任由她夺走自己手里的簪子,便轻描淡写地道:“我不过吓唬一下这丫头罢了,哪里就真要寻死了?别拿我跟郑丽君相比,我可不会想她那样不要脸!”

文怡心中冷笑,也不理她,把簪子仍给寻梅:“去取镜来,给姐姐重新梳头,这乱糟糟的,疯婆子一般像什么话?!”

踏雪早已哭倒在寻梅怀里了,被后者半扶半抱的拖走了,不一会儿,寻梅抱了镜奁来,给文慧梳头,手却一直在发颤。

如果文慧方才真有个好歹,她也别想活命了。

文慧见状轻蔑的瞥了她一眼:“我还当你胆子大得很呢,怎么这会子到害怕起来?给我稳住了!也不怕叫九小姐笑话。这才多大的事呀?还不如那天你绑我的事大呢!”

寻梅受惊的看了文怡一眼。文怡决定当没听见,便接过她手里的梳子:“出去吧,倒两碗热茶来。”寻味忙行了一礼,迫不及待的退了出去。

文怡沉默着替文慧重新梳了一个简单的发式,为 小心起见,没用任何金属簪子,只用绣花的大红发带打了个别致的结,沾一点过年的喜气。文慧便在那里似笑非笑:“九妹妹怎的忽然待我亲热起来?那天你给我母亲出主意时,可不见有这般友爱呀?”

文怡把梳子放回原处,也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只要六姐姐不再惹事,我倒乐意表现的友爱些呢,只可惜这样的日子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