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完了,还回头看了于老夫人一眼,后者犹豫了一下,也淡淡笑着附和:“确实如此,行哥儿有出息,少年英雄,前途无量,九丫头也是个有福的,想必日后还有更大的福气在等着你呢。”

文怡很镇定地谦虚道:“当不得大伯祖母与二伯母这般夸奖,相公不过是遵从朝廷之命行事,便是在北疆立了些许功劳,那也是托了圣上的洪福,实在不敢居功。至于我,更是遵照祖上庭训而为,若有福气,那也是柳顾两家祖宗的福气。”

她这样说,倒叫于老夫人与段氏不好接话了,前者暗暗气恼,后者笑容不减,顿了一顿才道:“你这孩子,怎的这般会说话?果真叫人挑不出一点错来,怪不得人人都说你好呢,呵呵…”

她在那里打着圆场,却不料一旁的文娟忽然插嘴:“照我说,九姐姐确实是个好的,却有一样不好!”段氏一愣,立时转头轻斥:“十丫头别胡说!”眼角却瞥每于老夫人,留意她的神色。

文娟没察觉到嫡母语气中的紧张,反而笑嘻嘻地说:“九姐姐最不好的,就是来我们家来得少了,叫人惦记得慌。若是能多来几回,陪我说笑玩耍,那就真真是没有一样不好啦!”

这话说得众人都笑了,连于老夫人看向文娟时,眼里也多了几分宠爱:“你这丫头,胡言乱语的,也不怕叫你六叔祖母笑话!”

卢老夫人笑道:“十丫头这性子也不知随了谁,不过我瞧着倒是喜欢。”文娟立时靠了过去,挨着她撒娇:“那六叔祖母就多疼疼我吧,把疼九姐姐的心分给我一些,我也不要多,只要一点点就够了。”段氏掩口打趣她:“你要你六叔祖母疼你做什么?难不成,你也想寻一个少年英雄做女婿?”说话时眼睛却盯紧了卢老夫人与文怡。

众人大笑。文娟羞红了脸,跺脚道:“母亲说什么呢!这才是胡言乱语呢!”

卢老夫人轻轻拍着文娟,笑而不语,没有接话。段氏也笑着,并未逼得太紧。眼看着众人都和乐融融,文娴却忽然开口了:“十妹妹,事关你的终身,还是谨慎些好,便是要寻少年英雄,也该再三探察过他的品性为人才是。少年英雄固然风光,朝廷诰命固然风光,但若品行不好,性情残酷,也算不上良配呢。”

众人都愣住了,齐齐转头望她,有些反应不过来。

文怡则沉下了脸,盯住文娴,淡淡地问:“五姐姐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三百零三章 今非昔比

柳东宁原本一直在悄悄打量着文慧发呆,闻言忽地脸色一变,回头去瞪妻子,低声轻斥:“少胡说!”

文娴眼圈一红,反倒犯了倔,抿抿嘴,深吸一口气,道:“我没有胡说!家里人不是都在议论么?便是京城内外,也有人拿这个来说嘴,指责我们柳家教养不力的。柳顾两家世代书香,子弟从来都是最重品行,九妹妹已经进了门,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但十妹妹却还前程未定。我这也是为了亲妹妹好,担心她会受委屈罢了。”

这话说得在场众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柳东宁更是气得脸都白了,慌忙转头去看文怡的脸色,又要扯住文娴的袖子拦着不让她继续说。

文怡怒极反笑,镇定下来:“五姐姐这话我是越听越不明白了,这么说,你方才说的少年英雄品行不好,性情残暴,原来还真是在说我家相公?我还道自己是听错了呢。还请五姐姐多指教,我家相公如何品行不好,性情残暴了?!”

文娴察觉到娘家长辈们看向自己的目光都不如先前亲切了,心里也有些发怵,然而话已经说出口了,她若此时退让,别人只会越发看轻了她,于是她心一横,重重叹息一声,道:“九妹妹这几日都没出门,因此不知道吧?九妹夫这回在北疆立的大功里头,其中一件,便是在一个叫什么放马坡的地方烧死了两千多人。那可是活活烧死的呀!连骨头都找不到了,山谷都被骨灰填平了,听说连军中老兵见了,也觉得心里发寒呢!征北的将士里头,就数他杀的人最多,手段也最残酷了。甚至有人说,九妹夫年纪轻轻的,就如此心狠手辣,堪称屠夫!”

文怡猛地站起身来,两眼盯着文娴,目光凌厉。

文娴吓了一跳,缩了缩脖子,强自道:“我这都是从别处听来的,可不是胡言乱语,家里也都在议论呢。为了九妹夫,我们家也受了连累,公公也被人非议了。九妹妹,你从小儿就是念经敬佛的人,跟着六叔祖母,没少去清莲庵还有平阳城内外各大寺庙施灯油钱,你该不会说出这两千多条人命也算不得什么的话来吧?”

文怡飞快地扫了柳东宁一眼,见他脸上露出了尴尬惭愧之色,便知道他家里确实有过这种议论,不由得有些好笑,望回文娴,面露讥讽之色,道:“五姐姐,我没听错吧?你觉得我家相公不该杀敌兵?兴许你是不知道详情,道听途说,便把人家以讹传讹的话当真了。这场大战我知道,是敌军在放马坡设伏,意图烧死我军三千将士,幸好相公及时发现了,将计就计,反把敌军拖进了他们自己设的陷阱。打仗的事我不懂,不过既然是两国交兵,自然是敌军将士被烧死,要比我们朝廷大军的将士被烧死强了。难不成依五姐姐的意思,我们朝廷大军三千士兵的性命不算什么,只有敌军这两千多人的性命才值得怜惜?!”

看到文娴的脸色又难看起来,文怡不由得笑了几声,淡淡地道:“我还真是头一回听说这种事。虽说我从小跟着祖母拜佛,时时谨记行事要心存善念,但也不代表要对行恶之人姑息养奸。姑息了恶人,只会让恶人有机会害更多的人,怜惜敌军的性命,只会让我军牺牲更多将士,若是真让他们突破边疆南下,不要说京城了,就算是我们平阳,也不会有太平日子过。五姐姐真有此善心,不如多为我们自家的将士着想吧,这次大战,可不是我们逼着敌军来犯才打起来的。”

文娴的脸涨得通红,想要再开口说话,柳东宁却死死拽了她一把,怒斥道:“你不懂就少混说了!这种话也是你能说的?!”文娴喘了两口气,眼圈红红地看他:“我如何不能说了?家里......”

“住口!”柳东宁不等她说完便打断了她的语,眼角飞快地扫向文怡,有些尴尬地赔笑道,“大嫂子,你弟妹不懂事,说话不知轻重,你别放在心上。大哥是真英雄,那起子胡乱说嘴的小人,不过是妒忌大哥如此年轻便立下大功罢了,不值一提。”

文怡笑笑:“说起来弟妹也是抬举了,那二千敌军,怎么可能是你大哥一个人杀的?不是还有三千将士么?他不过就是个领头的罢了,功劳理当归属这三千将士。不过......”她顿了一顿,意味深长地看向柳东宁,“有些话,寻常人家能说得,二弟与弟妹却说不得,尤其是在这种时候。今儿在场的都是自家人,倒也罢了,若是当了外人的面,弟妹说的话有一句不妥,传扬出去,二叔可就不仅仅是被人非议这么简单了,二弟你说是不是?”

柳东宁低下头:“多谢嫂嫂提醒,我回去后,会好好教导她的。”

文怡轻描淡写地挥了挥手:“罢了,都是自家人,也没什么好计较的。弟妹不明白这些,你慢慢告诉她就是了,也不必恼火。”一派长嫂风范。柳东宁只有低头应是的份。

文娴看得越发憋屈了,自己明明是长姐,如今却被妹妹这般压在头上,想要反驳回去,丈夫却又拽得紧,眼泪汪汪地转向祖母求助,却发现于老夫人正神色不善地盯着自己,连伯母蒋氏也都面露怒色,继母段氏更是索性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有些迟疑:难道她真的说错话了?可是......凭什么?!就算柳东行真的今非昔比,前途看好,那也不能跟当朝大学士相比呀!为什么娘家亲人都要看柳东行与文怡夫妻的脸色呢?

文慧忽地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引得众人都朝她望去。她却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淡淡地道:“五姐姐是在平阳住得久了,说话做事都照那边的习惯来,还没弄清楚京城行事的规矩吧?南边大户人家的女儿,咋一听闻打仗时有这么多人死了,死得还挺惨的,叹一声可怜,外人听了,只会说这家小姐心地良善,是个好心肠的姑娘。谁还会追究别的呀?只是在京城里,说这种话,未免要被人笑话缺心眼儿了,尤其是......说这话的若还是官宦人家的女眷,更会叫人笑话,万一有那黑心肝的小人听见,还不知会怎么编排呢!他们会说什么?厚道些的,会说柳家人是跟皇上与军队过不去,是求和派,是原本就不赞成出兵的,因此朝廷打了胜战还在那里说风凉话;若是刻薄些的......啧啧,说不定连通敌的话都说出来了呢!”

文娴听得脸色由红转白,总算露出几分惊惶失措了。她颤颤地转头去看丈夫,柳东宁转开了头,深深地看了文慧一眼:“多谢六表妹提醒了,你姐姐她.....她不如你那么明白,不懂这些个。”文娴身体晃了一晃,紧紧咬住了下唇。

文慧神色淡淡地:“我也不想麻烦惹上身呢,若真叫外人知道了,说不定连我们家都要编排上。柳表哥,这是你妻子,劳驾你看好了,别让她四处乱说话。从前在家时,她可没出过这种纰漏!”

柳东宁脸一红,眼中痛苦之色一闪而过,低头轻轻应了一声。

场面有些僵,众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文怡坐得气闷,心里越发觉得没意思了,便起身问蒋氏:“大伯母,说起来我们也坐好一会儿了,不知宴席什么时候开始?今儿还有外客么?”

蒋氏惊醒过来,忙笑道:“今日本是家宴,也就是我们自家人,连你姐妹们几个一道聚一聚,倒是外头宴席上有几位外客,也都是亲朋故交,想必都已经到了吧?”回头吩咐儿媳葛氏:“贤哥儿媳妇快去瞧瞧,看他们都预备得怎么样了。若是外头的客人都来齐了,便吩咐厨房开宴吧。”

葛氏忙应声一礼而去。蒋氏又笑着与卢老夫人说些今日宴席上的安排,还把文慧与文娟都拉上了,文慧虽是懒懒的,有一句没一句地,不大热络,但文娟却是孩子心性,不一会儿便又笑逐颜开,娇声软语,哄得于老夫人重新笑了起来。柳东宁心中气闷,低低叮嘱了妙露几句话,便趁机告退,往前院去了,将妙露留在了文娴身边。

文娴独自坐在一旁,身边除了妙露与侍琴,便再没别人了,连这屋里侍候的丫头,除了倒茶之外都远着她走。她见状不由得红了眼圈,咬着唇,露出委屈之色。

妙露见状神色不动,直直侍立在后,侍琴暗暗瞪她一眼,低头凑过去安抚文娴。

文怡非常端正地坐在她们对面,脸色淡淡的,既不见多少笑容,也没露出怒色,但方才那一幕人人都看在眼里,自然知道她心中着恼,倒也不敢象先前那般对她谈笑无忌了。段氏很是谨慎地起了个话头,与她说些家常。文怡有些爱理不理地,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不想说话时,索性闭上嘴,端着茶碗看茶水里的叶子。

段氏见状倒没怪她什么,只是悄悄瞪了文娴一眼,觉得文怡会改变态度,都是因为文娴说话莽撞之故,被她这么一闹,之后想要再提什么好话,都说不出口了!再想到秋水传回来的密信,段氏心下一冷,面色也阴沉下来。

于老夫人听着媳妇孙女们说笑,却寻了个空,招了段氏过去,沉着脸低声刮斥:“五丫头是怎么回事?!好好的,倒把九丫头两口子给得罪了!她今儿到底是回娘家过节,还是回娘家添堵来的?!你做母亲的也不知道好好教导!”

段氏暗暗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红着眼圈道:“婆婆明鉴,如今我们姑奶奶的架子大了,我也不敢说她什么。先前她在家时,我特地为她挑的丫头,婆婆还特地吩咐她带着陪嫁过去的,结果前儿来信,说是姑奶奶做主,许给那边府里一个粗使的小厮了。婆婆,陪嫁的大丫头,哪能这么糟贱呢?若是嫁给管事的倒也罢了,可一个粗使的小厮......能派什么用场?!”她叹了口气,“那丫头当时哭得跟什么似的,我瞧着都可怜,可又不好拦着,只能赏了她一副好嫁妆,好说歹说,才安抚下去了,打发她回自己家待着,安心等着出嫁。可是姑奶奶这么做,以后还怎么收服底下人的心呢?我派了婆子送信过去,跟姑奶奶说这个事儿,她却叫人回我,说这是她的丫头,自有她做主,用不着我多管闲事!婆婆您听听,这是什么话?再看方才姑奶奶进门时的情形,对我不过是尽个礼数罢了,哪里有将我当成是母亲的样子?我还能教导她什么呢?”

于老夫人听得哑然,过了一会儿才说:“你说的可是秋水那丫头?

我见她陪嫁过去的四个丫头里,就数这秋水最稳重能干,怎的就这么草草发嫁了?!若是人没犯错就这么打发了,其他几人以后还怎么安心为五丫头办事呢?五丫头实在是糊涂!不行,我得叫她来问清楚,好不容易给她找了门最好不过的亲事,可别叫她糊里糊涂的得罪了!”

段氏反劝她说:“婆婆,还是算了吧,如今她已经是学士府的少夫人了,仔细论起来比我都体面,跟她以前在家做女儿时可不能比。若是教训得多了,未免伤了她的体面。她父亲的官职,说来还要靠她公爹打点呢。”

于老夫人骂道:“胡说!她再体面也是我们顾家的女儿!她若是忘了本,柳家也容不得她!”遂命双喜去叫文娴过来。

文怡看着文娴被于老夫人训得抬不起头来的模样,心下冷笑,只觉得这长房行事也太马后炮了,早干什么去了?不过她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也好,至少有了这个缘故,日后跟长房就不必太过亲近了,省得纠缠不清。文娴可是长房的女儿呢!

她起身往外走,到了廊下,看看院中的花草,只觉得这初秋的天气凉共宜人,心情也好了许多。忽然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她回头一看,却是文慧。

文慧仍旧是那副漫不经心的模样,走到她身边,与她一同看那花草,静静地,忽然冒出一句话:“九妹妹,你其实不必顾虑太多的,不想来,就别来。你对他们再恭顺,他们也不可能满意的,既如此,倒不如随自己高兴。”

文怡怔了怔,转头去看她:“好姐姐,你这是......”

第三百零四章 肺腑之言

文慧看着院中的花草,神情淡淡,言语间带着一种漫不经心:“其实你对我们长房本就没有亲近之心吧?想来从前还在老家时,你就没少受我们家的气,虽然别人都说我们长房待族人如何如何厚道,老太太待族中妯娌晚辈如何如何亲切关照,实际上的情形如何,各人心里有数。我记得小时候,你叫小七欺负了,大病一场,老太太叫人请了大夫去看诊,却至今没赔过不是,只一味送礼,拿钱和东西堵人的嘴。六叔祖母为了这事儿还几乎跟我们家闹翻了呢,之后更是来往得少了。虽说这两年,两房因为一同上京的关系,见面多了,瞧着好象和乐融融的模样,但其实你们祖孙俩对我们长房,根本就没有好感,是不是?”

这话倒是不假的,但说得如此直白,文怡倒不好承认了,只苦笑了笑:“六姐姐多心了,一族里的亲人,在一处过日子,总是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但这都是小事,真遇到难处,这些琐碎自然就抛开了。”

文慧轻笑,斜了她一眼:“你也历练出来了,说话行事滑不溜手的,跟以前比真是差太远了。你小时候可没这么聪明,胆子小,又怕事,鹌鹑似的,逗你一逗,说什么你都信,叫你去哪儿你都照去不误,就是没眼色,死死跟在人家后面惹人烦,想要明白叫你自个儿待着吧,你还老老实实把这话跟长辈们说,闹得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要挨训,真不知道你这人是怎么长的,活象没长心眼似的。”

文怡听得暗暗咬牙,皮笑肉不笑地说:“真不好意思,小时候不懂事,叫你们为难了。”

文慧又轻笑两声:“别恼,你也会说小时候不懂事了,我们只是被惯坏了,爱使小性子,其实真不是歹意。”顿了顿,却发起了怔,“那时候真是少不更事,仗着家里人的宠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就算闹出事来,也会有人替我们收拾残局,实在闹得大了,只要哭一场,装个可怜样儿向长辈们撒个娇,也就混过去了。于是我们就越来越胆大,只当世上真的没人能奈何得了我们…却不知道,那全都是虚的,真要涉及到权势利益,我们也不过是工具而已…”

她越说到后面,声音便越低,到最后,只是低喃。文怡听得有些伤感,倒把心里的几分恼意暂时压下去了,温言劝道:“长辈们还是很疼爱六姐姐的,此前不过是因为姐姐闹得厉害,他们恼了,才会冷淡些口等他们消了气,自然会象以前那么疼姐姐的。”

话虽如此,但文怡心里清楚,这样的日子恐怕永远不会来了,即使文慧嫁了个极体面的人家,以后风光无限,从娘家亲人身上得到的,恐怕也多半是打了折扣的真心吧?

文慧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轻笑一声,瞥了文怡一眼:“你还真会说好话,其实你心里比别人都明白。若不是碍着我们长房在族中势大,你没有兄弟,却又还有祖母要瞻养,恐怕早就不耐烦应酬我们家了吧?其实你就是习惯了做个好女儿、好晚辈,总想着要好名声,不然,凭你男人如今的体面,还有你娘家的钱财,自个儿过逍遥日子就得了,何必还要勉强自己到我们家来奉承老太太我实话告诉你,我们老太太待你们祖孙如此亲热,那都是有目的的,不过是看见你男人官做得越来越大,你们夫妻还认得不少大人物,想着要借势得些好处罢了。我虽被关在家里这许久,但母亲常来看我,有时也跟我说说家里的事。我猜想我们家近来必定有些麻烦,应该是老爷在朝廷上遇到难题了,不然,以二老爷正儿八经的进士功名,还有老爷的脍面何至于一个七品官位跑了几个月还没跑下来?闹到这个地步,事情肯定不小,你还是少来我们家吧,省得叫我们连累了。”

文怡有些惊讶的看着她,想了想,也稍稍有了几分好感:“六姐姐既然如此直率,我也不好继续虚言以对了。外头确实有传闻,不过麻烦不在顾家,而在柳家,大伯父应该也是受了连累而已,麻烦并不大。我们夫妻还担心同样会受到连累呢。其实我家相公虽比往日略长进了些,有了官位,也认得几个人,但仔细论起来,在京城其实没什么份量。大伯祖母与伯母们若真的开口让我们帮忙,我们却是有心无力的。朝廷自来文武分家,我们家既是军队一方,自然不好与文臣之家多有来往,惹得上头猜忌。今日实在是因为恰逢重阳佳节,大伯祖母又下帖请我祖母来,我们敬着长辈,顾念着族人情份,不敢推辞。只可惜,我们家念着这份情份,别人却不在乎,我看着实在是有些心凉啊!”

文慧翘了翘嘴角:“也罢,既然你心里有数了我也不再多说。”言罢果然闭了嘴,静静地延着抄手游廊欣赏起院中的景致来,偶尔伸手去拈一朵盛开的菊花,左挑右挑,最后折下一朵开得极盛的来,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然后回过头来冲文怡笑笑:“九妹觉得这朵怎么样?可衬我今儿穿的衣裳?”

文怡看了看便道:“颜色是好的,花也开得好,可惜略开过了些,若是簪到头上,只怕不到一个时辰便要败了。六姐姐若要戴,不如挑一朵含苞待放的好。”

文慧笑说:“开得过了才好呢,我如今可不就是这个情形么?正好人花相应和了。”说罢果真把那朵菊花簪在了鬓边。

文怡听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便劝道:“六姐姐还是放宽心吧,其实…大伯祖母与大伯父虽说恼了姐姐,但从前还是很宠爱你的,只要你改过了,他们仍旧会象以前那样待你好,再说,还有大伯母呀,大伯母可是一直很心疼你的。”

文慧扯了扯嘴角:“是呀,只要我乖乖听话,他们自然会原谅我的,只是再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样疼我了。因为我的名声坏了,再也不能嫁入高门大户,给他们挣脸,或是换取权势利益,而母亲…”她收了笑,眼中蒙上了一层雾,“她是真疼我的…不和我做了什么,她再生气也是疼我的…可是她做不得主,更不敢违了老太太和老爷的意思,因此,她也就是为我哭而已…”她吸了吸鼻子,低下头,过了一会儿重新抬起头来,已经是笑脸了,“我不该报怨,到今时今日,还有人为我哭,真心疼我,我就该谢天谢地了。至少,母亲不象别人那样,只把我当成工具。她只是有心无力而已。”

文怡分明看到她眼角滑落了一小滴泪水,心里刺刺地,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最终只能挤出一句:“大伯母一直担心六姐姐。”

“有什么好担心的?再怎么折腾,也就那样了。”文慧淡淡地转过身,心不在焉地扯着菊花的花瓣,“他们想赶紧把我的婚事订下来,最好嫁得远远的,门第差一些不要紧,最好还是低嫁,那以后就算人家听说了我的事,也不敢随便休了我,害得顾家名声受损了。但我好歹也是顾家的嫡女,他们怎甘心随便弄个寒门发嫁了我?自然是希望找个富贵些的,好歹也能得些聘礼,让家里少费些银子,等把我打发了,他们就可以专心给底下的弟妹们说亲了。小七破了相,说不得什么好亲事,只能把庶出的提上台面。真真可笑,我从前就没把庶弟庶妹放在眼里,如今反倒要为他们让道。”

文怡皱皱眉,想起罗明敏,心道莫非长房还没死心?便小心试探地问:“姐姐说的,可是罗家那门婚事?大伯母曾跟我提过,罗家是皇商,罗大哥又无功名在身,似乎与姐姐并不匹配呢。更何况,他自打两个多月前离了京城,便至今未归,父母又远在归海,如何能说亲呢?”

文慧漫不经心地看了她一眼:“是了,我记得他与你表哥是同窗,我也见过,性情为人倒不错。若真是嫁给他,我兴许能过几年清静日子吧?我倒希望这门婚事真能成呢,可惜,他在京城这么久,对我的事必定一清二楚.谁会乐意上门提亲呢?老太太倒是几次叫母要去暗示罗四太太,可人家又不是正主儿,我母亲暗示再多又管什么用?若是直接跟人父母提,他们为了二叔的官位,又一直待在京城不肯挪动,隔着上千里远,说哪门子亲去?不过是拖着罢了。”

文怡从头听到尾,心就忽高忽低地,到最后稍稍松了口气,干笑道:“这样确实是没法说亲,其实他家也未必适合姐姐,还是另寻一家好的吧。”心中却在暗暗祈祷,蒋瑶若真有心,还是赶紧请她父亲跟罗家把事情定下来吧,免生枝节。

文慧眨了眨眼,歪头问:“九妹妹.我是不是想多了?我怎么觉得你好象不大乐意我结成罗家这门亲事呢?”

文怡一惊,忙笑道:“没有啊,姐姐为何会这么想?”

文慧盯了她两眼,移开了视线,似乎没打算寻根问底,只是继续说道:“昨儿母亲向我抱怨,说是一位新近在北疆大战里立了功的黄参将,是太子跟前的红人儿,正巧有个侄儿尚未娶妻,老太太与大老爷打算把十一丫头推过去呢。

想着参将的侄媳妇,庶女也未必做不得,大不了记在母亲名下,听说那个侄儿在黄参将夫妻跟前挺受宠的,说不定还能借借人家的势。可惜,盯着这门亲事的人太多了,十一丫头又是庶出,若是事情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找那新近立了军功又门第不显的年轻武官。偏偏十一丫头年纪又太小了,这样的武官,未必愿意等她长大。所以仍旧是把黄家的亲事放在第一位,为了早日把这门亲事抢到手,我的事就顾不得了。若是有人拿长幼有序说嘴,我兴许就要被随便配人,活象家里的丫头似的…”

文怡闻言,才知道原来那曾与她有过一面之缘的黄淑人家里真是太子那一边的人,那上回自己进宫晋见皇后,又顺便见了太子妃的事,也就难怪会有人报给太子知道了。长房的大伯父果然好盘算,若真的攀上这门亲,就等于借得了储君的势,别说他跟柳家只是姻亲,即便他与柳二叔一道被人参了,也有了依仗。只是,文雅毕竟是庶出,大伯父官位又不稳,人家为何要选顾家女儿为侄媳呢?

而长房那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想必就要借助柳东行的人脉了吧?

文怡明白了长房的热情态度,露出一个微笑:“六姐姐不必太担心了,想来顾家虽也是名门,但在京城算不得什么,十一妹又是庶出,这门婚事,未必真的能如大伯祖母与大伯父所想呢。姐姐被随意发嫁这种事,更是不会发生。”再怎么说,文慧也是名声在外的,嫁得太糟糕,顾家脸上也无光。

文慧嘴角露出一个有些诡异的微笑,回头看了文怡一眼,“九妹妹这么说,我就放心了。”接着又收了笑,神情冷漠地转过身:“我回去了,这饭不吃也罢。妹妹若真的觉得委屈,不想来就别来了吧,老太太高高在上久了,听不得人家说不情愿的话,你这回应了,下再有事不能来,她反要生气你摆架子呢,吃力不讨好。再说,都已经是官场上的人了,说话做事自然不能随心所欲的,老太太以为这会儿还是她年轻那时候呢,什么都不知道,只当自己最有道理。”说罢一甩袖子,气冲冲地就走了,文怡看着她的背影,有些反应不过来。

这时葛氏回来了,言道已经备好了宴席,请众人移步花园赏菊饮宴。听说文慧回房去了,除了蒋氏脸上闪讨一丝失望与担忧,其他人都仿佛无事人似的,仍旧说说笑笑地簇拥着于老夫人往花园去。文怡扶着卢老夫人跟随在后,心叹人情冷暖,莫过于此。

园子里,菊花开得极好,酒好,菜也美味。只是文怡始终记得文慧的话,提防着长房的人开口提要求,一直没放下戒心。果然,酒过三巡,于老夫人便笑着朝她招手:“九丫头,过来,咱们娘儿俩说说话。大伯祖母有好些日子没见你了呢!”

第三百零五章 大打太极

文怡心中暗道一声“来了”,脸上却没露出异色,站起身,也没离开原位,伸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端起来含笑道:“大伯祖母这是问罪来了,侄孙女儿在此敬您老人家一杯,向您陪个不是吧。前些日子,实在是因为相公出远门了,侄剁女儿在家一要照顾家务,二要侍奉祖母,三嘛…不怕您笑话,相公不在家,侄孙女儿怕人说闲话,也不敢时常出门,因此才误了到您跟前讨您的欢喜,还请大伯祖母您老人家不要见怪。”

于老夫人怎会“见怪”,只能笑说:“你这孩子,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可怪罪的?你所虑者也是正理。”又冲卢老夫人笑道:“六弟妹啊,你这孙女什么都好,就是太小心了,什么大不了的事,也要特地陪个不是。”

卢老夫人笑笑:“这原是她知礼处。大家子有大家子的规矩,总不能小辈们为了某些缘故怠慢了长辈,过后还要装没事人吧?大嫂对小辈们素来是慈爱有加的,谁都知道你不会怪罪,但总不能因为你不怪罪,她就不来赔不是了。你就安心受了她这一杯酒吧,若不然,她还当你心里仍日恼她呢。”

于老夫人呵呵笑道:“敢情你们祖孙俩今儿是约好了要来灌醉我的?那可不成,我的酒量可没那么小!”说罢真的命丫头把文怡手上的酒传过来,接过便要喝。

蒋氏忙拦道:“婆婆,今儿这酒烈,不比我们家平日吃的温和,您只吃一口吧?”

卢老夫人笑说:“瞧瞧,大嫂子还没喝呢,你家媳妇就护上了。行啦.意思意思就好了,嫂子年纪不小了,若是把这杯酒喝下去有个好歹,岂不是我们九丫头的罪过?”

“你听她胡说呢!”于老夫人瞪了蒋氏一眼,“我虽老了,年轻时的酒量也好,这一小杯算什么?堂客席上喝的,也配叫烈酒?!”一口气干了。众人忙赞叹不已,连连夸“好酒量”。

于老夫人满意地笑了,但酒一下肚,便觉得胸口烧得厉害,有些闷闷的,心知方才是喝得急了,脸色立时便白了几分。如意察言观色,赶紧奉上热茶,又小声吩咐小丫头去熬参汤来。结果蒋氏瞧见了,不敢大意,忙叫儿媳葛氏上前侍候,自己也嘘寒问暖的,倒闹得整桌的人都知道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