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东行眉头一挑:“他可有示意你们瞒住郑王的真正死因?当时在场的都是他的亲兵,他若编排个理由,比如郑王自知穷途末路,畏罪自尽之类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胡金全冷笑:“他瞒不住的。他好歹有个女儿嫁进了东平王府,圣上即便用他,也不会完全放任,因此特特派了个内监来做监军。昨日他的人找到郑王时,那个监军落在后头,略慢了一步,远远地听到了郑太尉辱骂郑王的声音,待爬到地方时,正好赶上郑王自裁,当场就发作了。那监军立刻就命人收殓了郑王的遗体,不许郑太尉碰一碰,自然也就无人能做手脚了。郑太尉眼下只能指望圣上对郑王的恼恨大于骨肉亲情,才能奢想避过一劫。”

柳东行微微一笑:“若是人活着,那自然是恼恨占了上风,但若人死了,事情就不好说了。这事儿咱们也管不着,只要别连累到咱们身上就好。”

胡金全压低了声音:“有件事,是苏东县令顾文良,也就是你大舅子送来的密信中提到的,你最好心里有个数。”

柳东行忙问:“什么事?”

“苏东县拿住的郑王妃与世子,郑王妃没什么问题,但世子却有些古怪。顾县令说,瞧那孩子的行事作派,有些畏缩,连一般书香人家的孩子都比他有气派,不象是身份高贵的皇孙,倒象是个侍从的模样,而且他在苏东县衙内不许任何侍从近身,只容王妃身边的丫头婆子侍候,怎么瞧都觉得不对劲。顾县令怀疑那孩子不是真正的世子,郑王妃有可能命人暗中将世子送走,拿别的孩子来冒充了。”

柳东行闻言一凛:“这有可能么?好歹是皇孙,即便能瞒过一时,等回到青州,总有人会认出来的,将来到了御前,少不得要得个欺君之罪,世子日后恐怕就要永无见天之日了。若是乖乖跟着回京,他还年幼,又是唯一的皇孙,圣上或许会网开一面呢?”

胡金全摇摇头:“天知道郑王妃是怎么想的?她娘家姚国公府除了两名嫡孙逃了出来,其余人等无论男女老少都被郑王屠杀殆尽,连下人仆妇都没躲过去。听说郑王妃还受了郑王掌掴,郑王曾亲口说,不再承认他们母子是妻儿。但郑王手下的大将献城投降时,郑王妃还是带着世子与一众亲信仆从逃走了。她大概觉得,无论郑王对她母子如何,叛党家眷的名头都是摆脱不掉了,与其冒险赌一赌圣上的仁慈,倒不如交给亲信护着逃走。小孩子长得快,只要躲上三年五载,便是她这个亲娘见了,也未必认得出来,更何况是别人?”

柳东行沉吟:“我听说郑王自裁时,申屠刚不在跟前?”

胡金全有些讷闷:“你怎么忽然提起他来了?”他们方才明明在谈论郑王妃与真假世子的问题。

柳东行看向他:“那个人虽为恶多端,但论对郑王的忠心还真没说的。郑王已经死了,但郑王的妻儿还活着,马上就要被押送回青州。他们路上会经过康城吧?从苏东北上,总要从康城转水路的。更别说郑太尉就在附近,多半是要在康城等他的手下把郑王妃母子押过来。”

胡金全直起身来:“你担心申屠刚会来劫人?!”

“他又不知道落网的不是真世子,谁知道他会不会来?”

“那可了不得!”胡金全立马起身往外走,“赶紧布置好了,若郑太尉不来倒也罢了,若他来了,郑王妃又在康城被申屠刚劫走,那咱们可就逃不过去了!”

就在柳东行与胡金全忙碌之际,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文怡租下来收容康王府数名旧人的宅院后头,畏畏缩缩地看着在后门外跟卖货郎就几束丝线的价钱讨价还价地云妮,犹豫了几下,被后面的人使劲一推,连声催促:“拖拖拉拉的做什么?还不赶紧叫人?!”

他回头瞪了那人一眼,又气闷地看了看对方身边的小男孩,大着胆子朝云妮的方向叫了一声:“姐姐!”

云妮愣了愣,有些不敢置信地回过头来,瞪大了眼:“你…小王爷?你怎么会在这里?!”.

第三百九十一章 误打误撞

“大爷今天又不能回来吃午饭了?”文怡侧头看向门外的舒平,心里有些淡淡的失望。

舒平把头垂得更低了些:“是,大爷说,有事要跟胡先生商量,因此午间回不来了,让大奶奶自个儿先吃。大爷还说,大奶奶别因为他没回来,便亏待了自己,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歇息,晚上他回来了,再陪大奶奶说话。”

“知道了,你下去吧。”文怡重新拿起炕边做了一半的男式居家棉鞋,发起了呆。

她知道柳东行很忙,但如今康王府事态平息,郑王也伏诛了,军务上的事被郑太尉揽了过去,不许康南驻军插手做一点小事,驻军所那边的士兵已经返回军营,离开春后的大练兵又还有些日子。柳东行曾经提过,他现在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文书工作就可以了,在年后开衙办差之前,他可以挤出一段闲暇时光,好好陪一陪她。眼看着就要出正月了,可他们夫妻在新婚后的第一个新年,居然连一顿正经的团圆饭都没在一起吃过,实在说不过去。他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弥补一番才是。

然而他才说完这话,便又忙碌起来,明明早上说好了,等送走了驻军所的人,再去找胡金全商量几件事,便会回来陪她吃午饭的,然后午后便一直留在家里休闲,过两天若没有什么事,就陪她回平阳去探望祖母卢老夫人,在顾庄住两日再赶回来,正好是开衙的日子。如今这个计划看来多半要成为泡影。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心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文怡还是告诉自己,要体谅柳东行,他忙公事,也是为了这个家。他们还年轻,等忙过这段时间,还有无数个日日夜夜可以陪伴彼此。

文怡重新拿起针线做起鞋来,没过多久,冬葵便来报说:“大奶奶,六小姐过来了。”文怡闻言没有起身,只是将鞋子放回针线箩中,朝进门来的文慧露出一个微笑:“姐姐怎么有空过来?我早上还听说你今儿打算出门去。”

文慧在她对面坐下,道:“今儿天气挺好的,难得大冬天里有这么好的太阳,我原本是打算陪母亲到庙里吃斋的,可方才收到了老家来的信,母亲不想出门,我就没勉强她。”

文怡忙问:“老家可是出了什么事?还是京城有消息过来了?”

文慧无精打采地回答:“老爷是真打算送老太太回来了,只等过了花朝节,若天气足够暖和,便要启程,就算拖延些时日,也不会迟于四月。”

文怡听了觉得有些不对:“老爷…打算送老太太回来?”不是老太太打算回来吗?

文慧冷笑一声:“你心里明白就好,不就是那么回事吗?老爷原先在京城做了十几年的官,虽然说不上位高权重,却也稳稳当当的,从来没有丢过脸。老太太一去,就接二连三地闹出事来,老爷心里能没有想法?可惜,他既想要孝子的美名,又不好违老太太的意,最好的法子,自然是请她老人家回乡调养了。毕竟老太太习惯了顾庄的生活,忽然搬到京城,总会觉得不习惯的,身体也就不好了。老爷既是孝子,自然不可能坐视老太太受苦的。”

文怡听出她话里多有怨怼之意:“这是信里说的,还是你自己猜的?”

文慧一脸的漫不经心:“信是哥哥写的,自然不会明说,不过字里行间还是有些暗示的,我一看就猜出来了,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文怡轻咳一声,扯开了话题:“大伯祖母要回来了,那大伯母和你是不是打算回去?说来如今也快开春了,你们在康城也待不少日子了。”

文慧瞟她一眼:“怎么?嫌弃我们了?这是要赶我们走?”

“说什么呢?!”文怡忍不住磨牙,“你们在我家住了这么长时间,我有哪一点亏待了?是吃得不好,还是住得不舒适?亦或是丫头婆子侍候得不尽心?!我不过是随口一问,你就说这种话,我真是白认得你了!”

文慧扑哧一声笑道:“我也不过是随口一问,你就给我脸色瞧了。好好好,是我不对,我不该说这样的话,姐姐给你赔不是吧!”说罢当真起身,朝文怡弯腰行了个礼。

文怡扭头闭了闭眼,方才瞪回去:“行了,闲话少说,你正经些说话,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虽然大伯母与我商量过等大伯祖母回来后要如何应对,但真到了那一日,若大伯祖母执意要教训你,大伯母身为媳妇,也不好十分拦着。顾家毕竟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对仁孝礼义一向是十分看重的。若你将礼数做足了,大伯祖母理亏,那族长还可以帮着打打圆场,若你不肯将礼数做足,那就谁都帮不了你!”不是她小看了文慧,以后者的性子,真的能在于老夫人面前做足身为孙女的礼数吗?实在叫人担心。

文慧收了笑,淡淡地道:“礼数什么的,就算我做足了,若她看不惯,也依然会挑出一堆刺来。况且这一回老爷把她送回来了,虽然是打着孝子的名头,但她心里还不定怎么恼怒呢,不能拿老爷撒气,对我这个不争气的孙女,还不使劲儿折腾么?方才母亲就跟我说了,叫我不要回去,就在康城这儿住着,只说是来给你做伴的。九妹夫如今身份不比往日,老太太碍着你们夫妻的脸面,断不敢派人来逼我回去,只是九妹妹恐怕要多留一留我才好。”

“这有什么难的?”文怡道,“若大伯祖母当真派人来接你,我就出面挽留好了。只是你留下,还可以说是给我做伴,那大伯母又该怎么办?若是回去了,只怕一样是会受气的。”

文慧对此倒不大担心:“我娘有诰命有儿女有娘家撑腰,做足了礼数,她再挑刺又能如何?老爷在京城,老家便再没别人能压制我娘了,只要我娘不自己先泄了气,谁能折腾她?当然,委屈是免不了的,但我娘说,再多的委屈她都不会放在心上的,只要老太太不伤及我们兄妹三人,便由得她去。当然,我也不打算叫我娘太难过了,隔上一两个月便派人接她过来小住几日,有你出面,老太太自然不敢拦着。”

文怡听得好笑:“听起来,你倒象是要仗着我的势横行了?只是我家相公仅是区区四品武官,可不敢得罪了你家的老诰命。”

文慧翘了翘嘴角:“你也别太小看了自己的男人。他是四品不假,但刚刚平息的这一场乱子,明眼人谁看不出他是立了大功的?你也别替他遮掩了,这一回闹的不仅仅是郑王吧?以前的康王府恐怕也掺了一脚,不然过年前知府又何必为了个小贼便封了几日城门?可是在围剿逆匪?”

文怡忍不住为她惊叹:“单凭外头的一点风言风语便能推断出真相,六姐姐真是聪明人!康王府是出了点乱子,有几个野心勃勃的王府旧仆跟郑王勾结意图谋反,不过官府已经捉住了他们,其他康王府的人也帮了点忙。如今康城险情尽去了,我家相公在当中是有些功劳,但也少不了别人的助力。”

文慧笑道:“你瞒了我这些日子,总算肯对我说实话了。这种功劳虽不能由一人独领,却可以看出各人的圣眷来。郑王想金銮殿上的那把椅子,谁都知道,只是这些年一直没闹出事来,各人也就装作没看到罢了,但太子殿下却是一直提防着他的。说实话,大皇子早夭,又是宫人所生,不值一题,郑王却是太子殿下唯一还存活的长兄,论出身也不输给太子,只不过因为圣上不待见他外家的人,方才早早命他就藩罢了,可论才学名望,却也有些根基。就算他不起兵叛乱,单凭这几点,太子殿下就不能容他舒舒服服地做个藩王了。从前我跟郑丽君混一块儿的时候,就曾听她提过,想算计何家什么人,要害那人丢了官之类的。宫里的事是郑贵妃做主,但这些涉及到朝堂上的事,郑丽君通常都会事先问过太子殿下的意思,由此可见,太子对郑王身边的人早就有心提防了。康城离青州不过两日的路,在太子代圣上处理朝政的时候,将九妹夫派到这里做个带兵的驻将,一定有牵制郑王的意思。如此重责大任,若说九妹夫不是他的亲信,我才不信呢!既有了太子的提携,又立下大功,今后自然是平步青云。老太太虽然老糊涂了,眼睛倒还能使,哪会看不清这么简单的道理?她当然不敢平白得罪了你们夫妻。”

文怡无言地给她倒了杯茶,特地捧到她面前:“一下说了这么多话,姐姐不口渴么?”

文慧眉眼一挑:“正好,我口干了,多谢妹妹。”说罢将茶接过去一饮而尽。

文怡笑道:“你说的这些话,我都明白,难为你看得这般清楚。不过,我们夫妻凭着太子殿下的青眼,即便能庇护你一时,也不是万能的。我怎么说也是顾家的女儿,是大伯祖母的晚辈,若你做得太过了,惹得她脾气上来,非要教训你,我也不好拦着。我教你一个乖,先前郑王起兵叛乱,朝廷派大军来镇压时,蒋家舅老爷立了一个大功,过后很可能会有封赏,这对蒋家而言,可是大喜事!若是蒋家舅老爷凭此功升了官,对大伯母来说,不就等于是平添了一大靠山么?姐姐不妨回去劝一劝大伯母,让她对兄弟亲近些,哪怕是写封信去慰问一声也好,蒋家人才受了惊吓,此时若能多释善意,他们投桃报李,想必也愿意对大伯母多加回护。好好的,有娘家亲兄弟不依靠,只靠我一个远房侄女儿做什么?”

文慧眼中一亮,直起身体:“你说的是真的?我倒不曾听说小舅舅立了功劳。”

文慧母女俩毕竟住在内宅,若无人通消息,哪里能知道这些事?况且这是几天前刚发生过的,流言还没来得及传到康城。文怡忙将事情始末简单地说了一遍,文慧顿时松了口气:“这样就好了,娘其实只是拉不下面子。小舅舅是外公唯一的庶子,上头两位嫡出的舅舅都壮年早逝,蒋家偌大的家业本有八成是外婆从娘家带过来的,结果反倒落在不相干的小舅舅手里,娘是忍不下这口气。但小舅舅这些年也没吞没财产的意思,反而一直对两位大舅舅的妻儿多加照顾。只要娘对他们略亲近些,小舅舅自然也愿意与她和好。娘家人做了高官,我娘就有了底气,即便到了老太太跟前,老太太也不敢公然欺负她了。老爷这个侍郎做得不甚稳当,今后若有个万一,我们家还要靠亲戚们拉一把呢!”

文怡微微一笑:“若真有此意,就赶紧写信送去吧。我请相公帮忙打听一下蒋家人眼下在何处落脚,大伯母还可以送些东西过去慰问。”

文慧点头应了,又有些好笑地看着她:“近来我瞧你对我娘有些冷淡,远不如娘刚来的时候热络,心里就觉得奇怪,还以为是我娘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你了。今日看来,你待我娘还是很好的嘛。”

文怡笑容稍稍一僵:“这是从何说起?姐姐误会了。”

文慧眉眼弯弯地瞟她一眼:“好好好,就当作是误会好了。我还有一件事托你,你一定得帮我。”

文怡皱起眉头:“你又要做什么?”

文慧笑道:“放心,不是什么大事。我既打算在康城长住,自然不好一直在你这里打搅。你之前不是说,另租了一处宅子,可以借我住么?我也不白借你的,租金我自己付,你带我过去瞧瞧吧?”

文怡这方想起自己先前说的借口,忙道:“在这里住又如何?待祖母和兄弟们来了,你在这里住,还可以跟我祖母做伴,岂不比在外独居强?况且你好歹也是好人家的千金小姐,哪有不跟亲人做伴,自己独居一宅的道理?”

“啰嗦什么?”文慧白了她一眼,“你这里地方小,别以为我没看见,自打娘与我到此借住,九妹夫与你想要见一面,都得往跨院那边跑,来来去去的麻烦死了。你说女儿家没有独住的道理,我还要说,没有为了招待亲戚,便把主人赶出家门去的道理呢!趁如今你祖母他们还没到,这屋子还住得下人,赶紧先把那边宅子收拾出来,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文怡想了想,有些勉强地说:“你要搬出去也使得,只是不许你独自住着。这事儿你去跟大伯母说,不论哪一房的姑母、姑祖母,请一位有年纪又有身份的长辈给你做伴。还有,我租的宅子离这儿远了些,还是在左近另租一处吧,咱们就近住着,也可彼此照应。大伯祖母派人来时,我也有底气跟来人说,是请你来做伴的。”

文慧不耐烦地道:“我如何不明白这些?只是附近的房子我都叫人问过了,没有最近要出租的,你租的那处却正好空着,你先领我过去瞧一瞧,若是我不喜欢,再议不迟。”

文怡只好应了:“明儿我叫他们打扫好了,再请姐姐去。”

文慧笑着蹦起来,拉过她的手:“还等明儿做什么?今日天气好,咱们这就去吧!”.

第三百九十二章 窄路相逢

云妮在厨房沉默地搅拌着锅里的羹汤,不一会儿,便拿勺子舀一点出来尝了尝味道,然后随手抓过盐盅散了些许盐末进汤中,便盖上了锅盖,将锅移到一旁。

门外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她回头一看,露出一个微笑:“陈四婶,是您呀?”

来的正是与她一贯相熟的媳妇子陈四家的,她刚刚从外头回来,已经听说了今日发生的事,忙拉过云妮,压低了声音问:“我听说你把小王…咳,把你弟弟带进来了?”

云妮低着头回答:“他本来是要回家去的,只是找不到娘和我,从邻居那里听说了我如今住的地方,便找上门来了。那时我在门口与人说话,他就这么走过来叫我姐姐,如果不理他,叫人看见了反而不好。”

陈四家的心里也明白,只是仍旧忍不住担心:“王府的人怎的就把你的住处告诉他了?他也够大胆的,当初把王府的人得罪得狠了,如今倒了霉,还敢明目张胆地回来找仇人?最奇怪的是,那些人居然没告官!”跟郑王勾结又有谋逆嫌疑的王府庶子,献上去了可是大功一件!若能证明他与康王府没什么关系,对他们康王府的人来说,也可以稍稍减轻一点罪状了。他们居然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云妮顿了顿:“我问过他了,他说…在家里找不到娘和我,本来想亲自到邻居家问的,但是跟他同来的人不让,大概是那个人去打听的吧?王府的人很多都知道您跟我在一个地方做事,而您又常常回去。”

陈四家的这方明白了,叹道:“原来如此。有人帮忙,王府的人自然不会起疑心。”但接着她便皱起眉头:“我方才偷偷看了看与你弟弟同来的那几个人,怎么瞧都觉得象是王府里当差的,为首的那个,说话行事就有几分象从前王妃身边最有体面的徐公公,还有那个小的,年纪虽小,但瞧他言行,可不象是一般人家的孩子。云妮儿,婶娘心里觉得不安,当初你弟弟是跟着郑王府的人走了,这几个该不会也是郑王府的人吧?如今人人皆知郑王谋反,跟他家的人混在一起,可是要惹祸的!”

云妮的头垂得更低了,默不吭声地绞着袖角。

陈四家的见状,又继续道:“还有,我知道你将他当成是亲弟弟一般,但你心里也清楚,他是什么身份。最近一个月我没少往王府后街跑,就是为了说动那些人将功赎罪,不要再继续败坏康王府的名声,连累京里的世子爷了。辛苦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了些成果,若瞒着人把你弟弟藏起来,将来叫人知道了,那婶娘这一番辛苦便白费了!云妮儿,你不是常恨他抛下你娘不管自个儿走了,害得你娘惨死么?你可别在这节骨眼儿上犯糊涂!”顿了顿,“别的不说,这房子可不是咱们自家的,将你弟弟他们藏在这里,能瞒过几个人?到头来,被官府的人知道了,岂不是害了大奶奶?她一向对你可不薄,不但救了你,你娘的后事,还是她帮着办的…”

“我知道。”云妮打断了她的话,抬起头来,眼中泪光闪烁,“四婶,我心里知道的,我不会忘…娘死得这么惨,都是他没心没肺害的,我又怎么会再为了他,便害了好人?!大小姐对我有大恩,我是绝不会忘记的!”她抬袖一把擦掉泪水,往厨房外头看了一看,便回来拉着陈四家的道:“陈四婶,我跟您说,跟小王爷一块儿来的人,那个小的,其实是郑王府的世子,真的世子!”

陈四家的吃了一惊:“那…不是说官兵抓住了郑王妃和世子么?在苏东那边,我早上在王府后街那边打听到的…”

云妮道:“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小王爷就叫那孩子世子,听他们的说法,好象本来是打算逃走的,但世子半路上闹起来了,一定要救王妃出来。那些人没办法,就叫小王爷领路,到康城藏起来。他们说,王妃被抓住了,要是被送回京城,一定会路过这里,到时候说不定能让世子远远见王妃一面,但要救她出来,是不可能了。他们叫世子不要闹,不要辜负了王妃的心意。世子这才不闹了。”

陈四家的胆战心惊:“这就更不好了,藏一个小王爷,就够叫人害怕的了,居然还有郑王世子!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反贼!叫人知道了,别说是大奶奶,就是我们也是逃不掉的!更糟糕的是,万一叫人发现我们康王府的小王爷跟郑王世子一块儿逃亡,康王府的罪名还能洗脱得掉么?!”

她紧紧抓住云妮的手:“你好糊涂,怎么就放他们进来了呢?!就算你怕小王爷在门外叫嚷,惹人怀疑,只让他一人进门就好了,还管别人做什么?难不成他们有那胆子,也在门外大声叫唤?!”

云妮抿抿嘴:“他们带着刀呢,还有两个人很有力气。我以前在京城时见过这种人,那些大人物身边的侍卫就是长那样儿的。守后门的两位妈妈肯定不是他们对手,要是惹他们生气了,他们硬冲进来,我们也挡不住。所以我就放他们进来了,又给他们吃了饭,让他们住下来。他们说,只要等到郑王妃路过康城时,想办法叫世子见一面,他们就走了,不会惊动旁人,也不会惹事的。”

陈四家的哂道:“他们说得容易,真当人是傻子呢?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闹出事来?这些话不过是拿来搪塞咱们罢了!”

云妮看了陈四家的一眼:“我知道的。所以,四婶,一会儿您就去找大小姐,把这件事告诉她,只要姑爷知道了,一定会想到办法对付他们的。”

陈四家的一呆,有些不敢置信地看向云妮:“你的意思是…”

云妮重新低下了头,将锅中的汤舀进碗里:“我不想让官府抓住小王爷,他虽然不懂事,但我一直把他当成是亲弟弟,我不想他死。可是,他从来就没想过娘和我会怎么样。他听说娘死了,也没问问是怎么死的。当初如果不是郑王府的人来了,也不会发生这么多事,我娘就更不会死了,他却还跟郑王府的人在一起,还带他们来找我…我知道他是从小被宠坏了,现在娘已经没有了,我就是他的姐姐,我得把他教好,告诉他,有些事是不能做的,犯了错就该受罚!”

陈四家的小心地问了一句:“若是官府要…要他死呢?你不会后悔么?”

云妮咬了咬唇:“不会的,他才多大?又不懂事。皇上知道了,只会把他关起来,到时候我会一直跟着他,照顾他,把他教好。但如果皇上真的要他死,那我就帮他收尸,然后把他埋到娘身边。娘那么疼他,一定很高兴死了也能跟他在一起吧?”说着说着,眼泪便忍不住往下掉。

陈四家的叹了口气:“好孩子,苦了你了。若真是那样,你以后要怎么办?”

“我不苦。”云妮吸了吸鼻子,“如果我没地方去了,就回西山村去。从小到大,我只觉得,在那里过的日子才叫快活…”

文怡与文慧坐着马车,不一会儿便到了小宅门口。后者掀开车帘探头张望周围一圈,便道:“这里不错呀,离市集不远,但又清静,还种了不少大树,夏天时一定很凉快。其实这儿离你家也不远,就住这儿也没什么不方便的。”

文怡无奈地道:“隔着整整两条街呢,坐马车也要花上一盏茶的功夫。你偶尔来一回,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天天来回可烦得很。而且这里有一样不好,稍嫌太偏僻了些,最近的邻居在百步之外,若有什么事,想找人帮忙都麻烦得紧。再说,这里离书院有些近了,白日里常有学生经过的。你一个女儿家在此独居,实在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