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勉强笑了笑,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了母亲蒋氏一眼,渐渐地红了眼圈,低声道:“九妹妹,你可知道…娘跟韩家提我的亲事…是拿韩公子的前程去做筹码的?!”

第四百一十四章 心中生怨

文怡愣了愣,皱起眉头,不答反问:“这话是她跟你说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

文慧咬了咬唇,低下头:“是她说的,可是…我知道韩家太太前两日到过我们家,她原不知道韩公子将房子租给我们了,到了才知道。娘跟她说了半天话,还请她在我们家吃饭。也许…就是那时候说的…”

文怡眉头皱得更深了,若大伯母蒋氏真有曾经与韩天霜之母碰过面,说话时确实有可能提到亲事,但她近来态度不是已经有些松动了,不再死盯着韩天霜一人了么?因此才会在听到自己说前来赴宴的宾客中有许多年青士子时显得那么高兴,前些日子也有传言说她正与别的人家接触。既然如此,蒋氏又为什么会拿这样的条件来诱使韩家答应亲事呢?文怡记得柳东行曾提过,韩家人非常希望儿子能在功名路上再进一步,光宗耀祖,但韩天霜却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这一点,她早就跟蒋氏提过了,若后者拿这种事当作筹码,就没想过亲事即使真的成了,女儿也未必会得到丈夫的敬重吗?

文怡转头盯着文慧问:“六姐姐,有件事你要弄清楚,大伯母是不是真的说过这样的话?若她当真说了,别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文慧神色黯然:“我不知道娘是不是说过这样的话,但她可能…真的说过…娘为了我,是什么事都愿意做的,况且这种事在她看来稀松平常得很,大哥娶了嫂子之后,不也时时请求葛家的助力么?老爷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也没说透过葛家人托关系说好话…”

确实,这种事在官场上并不算什么,蒋氏随顾大老爷久在京城,可能早就已经习惯了,也许只是顺口一提,未必就真有诱惑的意思。但是六部侍郎的身份在平阳这样的地方可算得上是位高权重,韩家人若真的对儿子的功名如此看重,确实有可能心动的。可这么一来,韩天霜心里又会怎么想?

文怡思考片刻,方才抬头对文慧道:“六姐姐,你对这门亲事是怎么看的?若没放在心上,那无论大伯母对人家说了什么,都不重要。你又何必因为二弟妹的几句话便心里难受?”

文慧一怔,耳根红了,但很快就脸色刷白,有些踉跄地起身:“我…我有些头晕,可能是醉了,出去吹吹风…”说罢转身就走了,文怡惊讶地起身追上两步,见她直直地冲出了阁楼,想了想,便叫过荷香,命其紧跟着文慧以防万一,方才回到席上。

不一会儿,橙云与润心回来了,文怡让橙云去找文慧,却将润心叫到边上的茶室,低声细问:“二奶奶与六小姐都说了些什么?你们不是跟着六小姐身边的么?怎的让她们有机会吵起来?!”

润心忙道:“奴婢当时不在跟前,因橙云要侍候六小姐更衣,六小姐瞧见外头的梅花开得好,想要折一枝回去插瓶赏玩,奴婢便去了,回来时远远地瞧见二奶奶来了,拉着六小姐说话,脸色很不好。六小姐起初是不搭理二奶奶的,见二奶奶脸色难看,还驳了几句,笑着要走,二奶奶恼了,这才大声骂起六小姐来。奴婢赶紧跑回去,二奶奶已经骂完了,自个儿进了屋子,瞥见奴婢在,还喝令奴婢进去侍候她。奴婢不好违令,便只好看着六小姐脸色苍白地独自回来了。橙云要忙着收拾六小姐换下的衣裳,便与奴婢一道落在了后头。”

文怡皱眉:“二奶奶如今在哪里?!”

“她洗了个脸,便挑剔奴婢不懂侍候人,叫奴婢唤她的丫头过去,把奴婢打发回来了。”

文怡冷笑:“她既嫌弃别人家的丫头不懂侍候人,那就别使唤啊!”

回到席上时,文娴已经坐回了原位,看上去似乎心情好了许多,嘴边还含着一丝笑意,正侧耳倾听几位太太说话,偶尔慢条斯理地插一句嘴。见文怡回来了,她还笑着问:“妹妹到哪里去了?今儿可是你们家做东,你这主人怎么能不在呢?居然抛下这许多客人躲清闲去了,该打,该打!”引得众人一片笑声。

文怡心中恼火,皮笑肉不笑地道:“我只是吩咐下人安排前头大席上的事去了,怠慢了弟妹真不好意思。”暗下却在腹诽:谁才是该打的人呢?你也知道今天是我们家做东?你先是在我们家的宴席上闹事骂人,又嫌弃我们家的丫头不好,这是在打谁的脸?!谁又跟你做好姐妹了?!

文怡态度冷淡,没有把话题接下去,反而扭头跟别人说起话来,热情亲切之处叫人无可挑剔。文娴挨了个软钉子,不由得有些讪讪的,心下越发恼怒,只觉得这位九堂妹自打丈夫做了官后,越发不讲究礼数了,便也板起了脸。再有人跟她攀谈,她心情还未转过来,便爱理不理的,那人只觉得她喜怒无常,莫名其妙,方才还那般热情地插话,如今转过身就不理人了。几位堂客都是书香人家女眷,自有傲气,见状自然便不再理会她了。

文娴独自坐了一会儿,见文怡一直没有跟自己说好话,旁人也不与自己交谈,不由得生起闷气来,只觉得今日这场宴席没意思透了,来的宾客都是俗人,只会说些家长里短,要不然就是炫耀文才,她如此客气地与她们攀谈,结果竟没一人是懂礼数的,早知如此,还不如不来!

宴席渐渐到了尾声,文怡已忙活起送客之事来。因为来宾多是母子夫妻父女一道来的,总要前头大席上的男客说要走了,传话进来,她才能安排那家女眷坐马车离开。偶尔也有男客喝得兴起不舍得走了,他的太太却急着回家,要传话到前头去“勒令”丈夫告辞的。文怡忙着派人传话、叫车、送行,心里又惦记着文慧说的那件事,想要在宴罢之后问一问蒋氏,生怕她提前走了,两家人如今又不住在一处,问起来多有不便,只得叫丫头传话给蒋氏,请她略留一留。

好不容易大部分宾客都离开了,阁楼里只剩下自家亲戚族人,文怡才能坐下稍稍喘口气。卢老夫人见状便笑道:“头一回在外头宴席,又有这么多客人,难为你小小年纪能安排妥当,虽然中间有些乱,但也算不错了,明后两日好生歇歇吧!”

蒋氏也道:“确实不容易,我象九丫头这么年轻的时候,哪里历练过这么大的事?那时候都是跟在老太太身边学规矩罢了,我记得头一回帮着管事时,我领的是管碗箸杯碟的差事,因为底下人打坏了两只杯子,我还挨了老太太的训呢!”

文怡笑了:“这也是没法子的,我上头又没有婆婆理事,虽说年轻不懂事,也只能硬着头皮上罢了。多亏了祖母,先前教了我许多呢,到底是头一回,今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只盼着下回不要再犯了。”

卢老夫人笑着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很好。做事不必心急,不会也可以慢慢学的。”文怡连忙起身恭敬应了。

蒋氏转头张望四周:“怎么不见慧儿?还有五丫头,方才还说了自家人留下来多说一会儿话的,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人影?”

卢老夫人淡淡地道:“兴许她是急着回家吧?”文怡却抿了抿嘴,收了笑容,转向蒋氏正色问:“大伯母,听说您最近见过韩家太太了?可是提起了六姐姐的婚事?”

蒋氏讶然:“哎?你怎么知道的?见是见过的,但婚事也就是顺口一提。头一回见人,我哪儿能这么鲁莽呀?总要多来往几回,才好提这个。”

卢老夫人看向孙女:“你怎么忽然提起这事儿来?可是听谁说什么了?”

文怡道:“二弟妹方才跟六姐姐在后头更衣的屋子里起了口角,不知是打哪儿听来这件事,便跟六姐姐说,大伯母拿韩公子的前程做筹码,要韩家答应婚事呢!六姐姐听了好生伤心!”

蒋氏大吃一惊,猛地站起身来:“什么?!她怎么敢说这样的话?!”当时就急了:“这可不得了,慧儿一定要怪我的…五丫头这杀千刀的!我何曾亏待过她?她居然敢这般编排我?!”

文怡注意到她用的是“编排”这个字,忙问:“这么说,二弟妹的话不是真的了?”

蒋氏有些犹豫,跺了跺脚:“罢了罢了,我虽有些私心,却也不是不知轻重的,实话与你们说就是!”

原来蒋氏当日与韩家太太相谈甚欢,韩太太因先前不知道儿子将房子租给了顾家的缘故,稍稍抱怨了两句,蒋氏是个有心人,便顺着她的口风聊起了儿女经,从韩太太那里打听到韩天霜家道中落,父母都期盼他能一举考中进士,出人头地,重振家业,但韩天霜却认为家人放着家业不好好打理,一味指望自己考学做官,是不切实际的,他已经有了举人功名,就算做了进士也不打算背井离乡去做官,更觉得官场上糟心事太多,远不如在家读书自在。僵持了一年后,他与父母都做了让步,他去考进士,但考中之后,父母便不逼他做官。然而接着韩家双亲又急起了他的婚姻子嗣来,说他既然落榜了,那就先娶个妻子生个儿子吧,还给他找好了对象。没想到韩天霜对父母所提的姑娘没一个看得上。韩老爷气得不许他回家,还声称要中断银钱上的支持,但韩老太爷在世时就将所有康城房产转到嫡孙名下了,因此韩天霜并不缺银子,韩太太见状只得亲自来劝儿子,只要愿意娶亲,随他看中哪家女儿都不成问题。

蒋氏当时也就是随口提起自己也正为女儿的婚事操心,早年因与小姑子闹了矛盾,兼且小叔子夫妻又眼红小姑子夫家显赫,一心想要结亲,结果害得女儿本来说好的亲事都丢了,更因此损伤闺誉,至今还嫁不出去,可怜她女儿都快要心如止水了!若是能为女儿找个好人家,只要女婿人品好,哪怕是门第儿差些又有什么要紧呢?顾家好歹也是官宦世家,提携一下女婿也不算什么。

蒋氏说这话确实有暗示的意思,但从头到尾都没有把话说明白,韩太太能不能听懂,就是她自己的事了。若是韩家人听懂了,愿意应下这门亲事,那文慧嫁过去后,蒋氏自会有所回报。她最近跟蒋舅老爷恢复了通信,即便丈夫顾大老爷不愿伸手,还有即将高升的蒋舅老爷可以依靠,倒也不担心会引来韩家人不满。

但文娴是从哪里听说这件事的,蒋氏就一无所知了。

倒是卢老夫人有所猜测:“韩太太既然来见儿子,自然要跟韩公子见面的,她若有心结这门亲,也要找人打听六丫头的事。先前行哥儿不是为宁哥儿引介了韩公子么?那五丫头于情于理都应该拜会韩太太,会不会是那时候打听到的?”

蒋氏一合掌:“一定就是这样了!唉,早知如此,我就不说那话了,没想到事情没成,反而害了慧儿…”抬袖便要拭眼泪。

文怡正色道:“大伯母先别忙着哭,这事儿未必就糟糕到这个地步,只是我们若处理不当,也有可能坏了自家名声。这里不是京城,多的是性情清高正直的读书人,韩公子本身也是不看重功名利禄的,倘若事情只有我们几家人知晓,那不过就是茶余饭后的一句闲话,若是传了出去,韩公子如何见人?六姐姐如何见人?”她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柳东行如何见人?在她看来,这件事比较严重,因为跟顾韩两家人的关系,事情又是从柳家人嘴里传出来的,柳东行和她等于是被夹在中间了,稍有不慎,就要成为师长们眼中的堕落之徒!

蒋氏有些慌了:“那…那我们该怎么办?”

“先找韩公子把话说清楚!”文怡斩钉截铁地道,“韩公子是明理之人,我们跟他说清楚了,只要他不误会,一切好说。我会请相公劝说宁弟,不让弟妹在外头胡言乱语,若是弟妹不肯听从,就请能说动她的人来!”文娴以为如今顾家没人能治住她了吗?可笑,只要她还要这个娘家,就别以为她能随心所欲!

文怡起身叫人,打算问问韩天霜可曾离开了。象这样单身前来的年轻男客,很有可能还留着与主人喝醉聊天,正好可以请他借一步说话。

结果去打听消息的丫头却带回了让人意外的消息:韩天霜确实没走,但他也不在外头席上,他被人请到两个园子之间的甬道一角去了,请他去的人正是文慧。

第四百一十五章 绿萝小院

文怡闻言大惊,连忙起身往外走,蒋氏也脸色刷白紧紧跟了上去,卢老夫人没动,只是皱了皱眉头,便扬声道:“不必着急!她去找人,未必就是坏事,你们且听听六丫头说的是什么话,再骂她不迟。”

文怡与蒋氏听了,方才稍稍镇定了些,回身应了是,但过后并没减缓脚下的速度。

琼林玉树的两处园子是呈南北方向对称分布的,中间连通的甬道不过数十尺长,看起来象是个扁扁的倒扇形的小院子,院中并不是呆板地铺着青砖,相反,却种了好些花木,有海棠,有翠竹,给人以积年感的墙头上布满了绿色藤萝,星星点点地开着小小的花骨朵,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翠竹丛下还有石凳石桌,桌面刻有棋盘,两尺开外有一盏式样古朴的石灯笼,与石桌石椅遥遥相对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十尺见方的小水池,也许因为早春天气尚寒冷的缘故,池中只有浅浅的水,隐约能看见水中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但不见半点鱼影。

整个院子给人感觉简单而雅致,不象是酒楼里连接两个园子的甬道,倒象本身就是一处小花园似的。只是这处素日平静的小花园内,今日来了几位不速之客,其中一男一女站在翠竹丛下说话,另外一名丫环打扮的少女却藏身于通向南园的月亮门后,探头探脑。

文怡与蒋氏赶到时,就看见荷香扒在月亮门边看院子里的情形,她不由得脸一红,小心看了蒋氏一眼,便走上去瞪荷香。荷香察觉有异,转过回来看见是她,立时惶恐地低下头去。文怡将声音压得极低:“怎么回事?你为何不拦着六小姐?!”

荷香也小小声回答说:“六小姐一定要去,奴婢拦不住她,不过有奴婢在一旁看着,有人经过也不会碰上的。”

文怡没好气地再瞪她一眼,探头看了看,只见到文慧有些激动地跟韩天霜说话,韩天霜面上倒是带着淡淡的微笑,不象是见怪的样子,便回头看向蒋氏。

蒋氏竖起食指轻轻嘘了一声,蹑手蹑脚地走到荷香原本的位置,扒着月亮门边往里偷看。文怡一脸无奈,只得站到她身边,静静地倾听院中人的对话。

文慧刚刚结束了一番长篇大论,只觉得浑身的力气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渐渐涌上心头的惶恐。她看着韩天霜,努力阻止自己将视线移开,勉强挤出一句:“你就没什么话要说吗?我娘做了这样的事,你不生气吗?!你有话就只管说吧,我知道自己的品行有多么卑劣,不管你怎么骂我都不会反驳的!”她没留意到自己的声音是颤抖的。

韩天霜留意到了,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文慧,半晌不曾说话,神色也看不出喜怒来。

文慧却无法忍受这种沉默,几乎要呐喊出声了:“你说呀!难道你觉得我太可恶了,所以不配听你说话吗?!”

“没有的事。”韩天霜总算开口了,他的声音非常稳,“顾六小姐,你说的事我虽是头一回听说,但这也不算什么。父母长辈总是会为儿女操心的,家慈操心我的前程,令堂操心你的终身,这原是她们的一片慈爱之心。也许方法不太好,但身为儿女,却不能责怪母亲的关爱。因为我也有一位慈母,所以我能明白令堂的良苦用心,你不必太过在意。”

文慧嘴唇抖了抖,有些不敢置信的迟疑:“你…你真的不生气?我…我听说你是个品行正直的读书人,不好功名利禄…”

韩天霜轻笑:“多谢顾六小姐对我的夸奖,功名利禄确实不是我心中最要紧之事,但我也不缺少上进心。家严家慈对我寄与厚望,身为儿女也不好太过辜负父母的期盼。至于那所谓的婚事筹码一说…”

他顿了顿,文慧立时紧张起来,但他只是很平静地接了下去:“本就只是长辈们的好意罢了,是否接受,那是我自己的事。若是我如小姐所说的一般品行正直,那无论长辈们有何等好意,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坚持;若是我受了名利引诱,接受了这份好意,那也是我自己做出的决定,没必要将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才是无德之举呢!因此,一切都还没有发生,我又何必生气?”

文慧双手一颤,紧了紧袖摆,勉强笑了笑:“说得也是,原是我自视甚高了,以为这点事真会叫你生气,其实不过就是…就是一件小事罢了,不值一提…”她脸色有些苍白,稍稍后退了两步,低下头:“我居然唐突地拦住了韩公子的去路,实在是太失礼了,请见谅…”微微屈膝一礼,便要转身走人。

“顾六小姐!”韩天霜叫住了她,文慧脚下一顿,没有回头。韩天霜看着她的背影,微微一笑:“多谢你告诉我这件事,其实我真的没有生气,而且,你是个好姑娘,品性也很正直,不要太看轻了自己。”

文慧回过头,满脸的不可思议:“你居然会这样夸我?!”

“难道不是吗?”韩天霜笑道,“一般官宦人家的女儿听说父母长辈做了这样的事,就算心里觉得不好,也不会告诉人吧?更别说跑到议亲对象面前揭露真相了。就因为你心里觉得这是不对的,更不希望家人真的这么做,所以才会把这件事告诉我啊。”

文慧听到那“议亲对象”四个字,脸微微一红,但马上又有些怯怯地问:“你不会觉得…我太不知廉耻了吗?我居然…独自找一个年青男子说话…还是背着别人的…”

韩天霜露出几分不解之色:“这种事当然要背着人说啊,如果是当着所有人的面,那不但你我名声有损,连父母家人的名声也要受人非议的,更何况你我所谈的事情本就是父母所为,再怎么说,也当在外人面前为尊者讳吧?”接着他又笑了笑:“至于说私下见面这种事…咳,顾小姐素来胆子比人大,我虽有些意外,但也觉得是你会做的事呢!”

文慧一听,便想起两人初见时的情形了,不由得脸上一红,好胜之心便无法抑止地冒出了头:“你笑话谁呢?!我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有些不守规矩,可我也没翻墙跳进别人家里去,更没悄悄地躲在一旁看人笑话!还有,你方才说话的口气真大,好象你有本事得很,别人都奈何不了你似的。你们家的情形我不知道,但若我娘真的有意提携你,根本就用不着你点头同意!你信不信?!”

韩天霜淡淡地道:“只要我不愿意,别人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他的语气十分坚定,文慧的脸忽然更红了,扭头就跑。蒋氏与文怡躲避不及,被她撞了个正着,文慧脸色更红了,羞恼得直跺脚:“娘!您在干什么?!”

蒋氏讪讪的:“这个…我听说你有些不舒服,觉得担心,便出来了…”

文怡很淡定地给了她一个微笑,算是打招呼,便走到月亮门中对韩天霜客气一礼:“韩公子,天色已晚了,你是要回去了么?可要我叫人替你牵马?”

韩天霜忙回礼道:“不必劳烦了,今日天气不错,我一路散步回去,正好赏赏春景,岂不快哉?”说罢向蒋氏行了一个大礼,又向文怡、文慧行了一礼,便施施然背手踱步出了院子。

蒋氏看着他的背影,感叹地道:“往日只道这是个不错的孩子,今日见了,才觉得岂止是不错?简直是太好了!太合适了!”

“娘!您说什么呢?!”文慧跺脚,“叫人听见了象什么话?!”

蒋氏回头盯了她一眼:“你还说我呢,也不看看自己有多鲁莽!若换了别人,未必有这般好气度容忍你的胡作非为,还不赶紧给我回去?!也不怕叫你妹妹笑话!”

文慧抿抿嘴,偷偷看了文怡一眼,便嗔道:“不许笑话我!”转身跑了。

文怡回头看蒋氏,见她嘴角犹带一丝满意的笑容,便小心探问:“大伯母,您对六姐姐的婚事可是有什么想法?”

蒋氏抬手抿了抿鬓边的头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方才都看见了,韩公子不讨厌我们慧儿,连慧儿胡闹,他也能出言夸奖。这门亲事大有可为!先前我还觉得他的家世稍有不足,但如今看来,这样的人品,又有真才实学,便是家世差些又有什么要紧?迟早会有大出息的!待我回去慢慢儿合计一番,先跟韩太太多来往几次,探探口风,若是两家彼此都有意,再细细商议不迟!”她昂首挺胸地回南园去了。文怡略迟一步,心下一想,叹了口气,又笑了。

回到家中,文怡给柳东行捧来解酒汤,顺便将文慧与韩天霜这段小秩事说了。柳东行淡淡地道:“既然还没到议亲的时候,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且由得他们去吧,若是韩兄乐意,也没什么不好的。”

文怡也是这个想法,若说她原本对文慧还有几分怨怼之心,也因为今日文娴那一番作态而掩盖过去了,她此时对文娴的厌恶更甚于文慧。只要文慧嫁了人后愿意安生过日子,那也没什么不好的。

想到这里,她又记起了文娴今日的所作所为来,便将事情始末跟柳东行说了一遍,带着几分厌烦的语气道:“我真不明白二弟妹在想什么,二弟忘不了六姐姐,那是二弟的错,六姐姐可从来没招惹过他!二弟二弟妹来给大伯母请了几次安,六姐姐次次都避开了,若是这样二弟妹还觉得不足,那我倒想知道她还要如何了!而且今日是我们家的大日子,她便是有再大的气,也不该挑今日来撒!当着众多客人的面,她还要摆高门大户少奶奶的架子,真真不知道天高地厚!那些可都是二弟将来的师长师母啊!”

柳东行轻描淡写地道:“回头我会跟二弟提。所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弟妹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夫妻就该好好教导,以免失了柳家的体统。”接着他话风一转,扬起了笑意:“今日老胡给我带来了好消息。圣上允了我们递上去的本,而且通政司马上就要派人来接手康城通政司司务了,你可知道那是谁?”

第四百一十六章 辞亲离城

文怡咋一听他这问题,有些不解,她虽知道一些通政司的事,却不认得几个通政司的人,连胡金全也没正经打过照面,严格来说,她所认识的通政司中人,除了胡金全和他手下的那几个婆子,以及京城宅子邻居那位即将致仕的朱大人外,就只有…

她忽地眼中一亮,十分惊喜:“莫非是罗大哥?”

柳东行笑着点点头:“正是罗大哥。这回青州叛乱,罗大哥在那里主持青州锦南两地通政司事务,接手青州前任留下的破局,为朝廷平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朝廷与司中都认为他年纪虽轻,却稳重能干,因此特地破格提拔。”

文怡忙笑道:“这么说他真的要来了?是先成了亲再来么?那可太好了,从今往后咱们两家人在康城就能常来常往了…”顿了顿,又有些疑惑,“我记得相公你以前提过,罗大哥办完这桩差事就要转暗为明的,怎么…”

柳东行道:“这就是转暗为明了,他被派来康城主持通政司事务,便是这一地的通政使,不过明面上挂的是从七品通政知事的衔儿,无论是地方上还是军中的官儿,都不能支使他。等他在这里待上一两年,再换到别的地方继续待,如此轮上十来年功夫,把资历熬出来了,再回京重入通政司为官。到了那时候,便是左右参议、左右通政一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