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恍然大悟。这其实等于是变相的挣资历,毕竟罗明敏年纪太轻了,若小小年纪就直接进入通政司上层为官,显得不够份量,而且也稍嫌历练不够。不过通政司的人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就是要提携他的意思了吧?以罗明敏的聪明才干,不愁这几年里立不下功劳。

但她还有几分担忧:“既如此,他到了这里,我们家还方便与他来往么?你如今不是掌这一地军务么?”

柳东行倒不怎么在乎:“无妨,只要别太张扬就行了,无论是太子殿下还是通政司的诸位大人都知道我的底细,也清楚我与罗大哥来往并不是为了私利,只要不是太过,上头是不会过问的。”顿了顿,嘴角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而且,他在这里主持通政司,说是密差,其实也算是明差了。朝廷的意思是,这康王府的人有功在先,他们的少主人又是忠臣,圣上宅心仁厚,就不从重发落了,只是威慑却不能少,因此本地的通政分司不但不是密探,还要明明白白地显给人瞧,与驻军交好反而能多添几分份量,务必要叫那些心思不正的人知道安分才好。若是不知悔改,反而妄想掩人耳目图谋不轨,通政司手里可是有刀的!”

文怡心下一惊,有些明白了。康城因为有个康王府的关系,这里新建的通政司与别处不同,既是密探,也是明探,说起来倒是十分合适有意由暗转明的罗明敏,更别说他与掌军的柳东行本就是至交好友了。不过这些事她并不大关心,她只知道,他们夫妻最要好的朋友与姐妹马上就要来了,而且还会与他们在很长时间里待在同一个地方。因此她只是笑问:“罗大哥来了以后会住在什么地方呢?通政司会安排房子么?若是他成了亲再来,我跟蒋姐姐来往不会有什么忌讳吧?咱们是不是该给他们预备点东西?”

柳东行想了想:“说得也是,虽说不能张扬,但罗大哥与我们不是一般的情份,怎么也不能为了避嫌就什么都不做,来,咱们夫妻好好参详参详…”

且不说这一天他们如何参详,到了第二日,柳东行就得回驻军所去了。文怡早已打包好行李,准备陪他一道回去,自然又少不了在祖母面前殷勤侍奉一番,依依不舍。

卢老夫人则表现得平静多了:“这有什么?才几里路?你什么时候想我了,就回来住两天,只是不可回得太勤,叫人笑话我养出来的孙女儿眼里只有娘家人了。”

文怡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拉着她的手道:“祖母在这里住着,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尽管吩咐底下人去寻;若是闲了,坐车出去转转也是好的;两位兄弟的功课自有书院的先生们看着,他们也是懂事的,不会胡闹;小弟与十六妹妹年纪还小,教养之事慢慢来就好,祖母万不可太过劳累了。”

卢老夫人微笑着点头:“放心吧,祖母又不是小孩子,该如何过日子,难道还要你来教?”

一旁坐着的蒋氏便笑了:“有这样懂事孝顺的孙女儿,六婶娘实在有福气!九丫头就放心吧,这里还有我呢,我会时时来看你祖母,看着她老人家吃喝玩乐的,绝不会让她累着!”

这话说得众人都笑了,文怡见蒋氏眉眼间神采飞扬,显然心情很好,便有些好奇地问:“大伯母可是遇到什么好事了?怎么好象格外高兴?”

蒋氏用手帕掩口笑道:“哪儿有啊?不过是今日天气好,阳光明婿,院子里的花也开得好看,我见了心里喜欢罢了。”

文怡挑挑眉,没说什么,只是转向另一边的文慧:“六姐姐,我走了,祖母在这里住着,虽在大伯母时时照看,但大伯母总有回顾庄的时候,届时还请姐姐多替我照应祖母。”

文慧微微一笑:“这是自然。六叔祖母慈爱又大方,我一向喜欢在她老人家跟前聆听教诲的。”

她眉间的郁气倒是比先前少了几分,瞧着开朗许多。文怡想起昨日的情形,转而提起了别的话题。

柳东行与文怡此次离开,是早早就知会过柳东宁的,只是后者来得有些迟,等到他带着妻子文娴匆匆赶到时,柳东行都已经命人将马拉出来,文怡也上了马车,预备出发了。

柳东宁满脸羞愧,急忙上前向兄长行礼道歉:“大哥,实在对不住,昨日多喝了几杯,早上起来有些头晕,就多睡了一会儿,你弟妹不知轻重,也不叫我起来,这才耽误了出门的时辰。”

柳东行瞥了他身后拖拖拉拉下马车的文娴一眼,见她一脸的不情不愿,心中敞亮,便淡淡地道:“你既身上不好,多睡一会儿又有什么要紧?我又不是出远门,两地相隔不到百里,我时常有机会回来的。什么时候你闲了,也可以过来看看大哥,小住两日,瞧瞧这康南的山景,我陪你上山逛逛去,如何?”

柳东宁脸上愧意稍减,也挤出了笑容:“大哥既然这么说了,我一定会去叨扰的。”

柳东行笑着点点头,顿了顿,伸手拉着他走到边上,压低了声音道:“二弟,你如今已是成家的人了,虽说功课要紧,但也不能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有些事,你身为一家之主,理当拿出点魄力来,需知夫妇一体,真要出了什么事,你也是脱不开干系的。与其到时候为难,倒不如早作防范。”

柳东宁闻言脸一红,嚅嚅地道:“大哥可是说昨儿宴席上的事?我已经听下人说了,大哥的好日子,你弟妹居然在客人面前失礼,实在太过分了,我会好好教训她的!”

柳东行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事儿。昨日你嫂子是有些生气,但并不完全是为了我们夫妻的脸面,更多的是担心你。要知道,昨儿来的许多都是书院里的先生,他们的女眷算来都是你我的师母,原该恭敬以对才是,弟妹却把她们当成是一般人家的堂客来对待了,而且言行多有傲慢之处。落在先生们眼中,未免会对你有所看法,你如今还不曾正经入学呢,若是有心要向他们求教的,无端坏了名声,日后可怎生是好?”

柳东宁恍然,心中十分感激:“多谢大哥提醒了,我居然忘了这一茬。你放心,回头我一定会备下重礼,向众位老师、师母赔罪,请他们原谅你弟妹的无礼行为的。”

“重礼倒用不着,只要让先生们知道你心诚就好。”柳东行道,“还有一件事,昨日弟妹还与六姨姐拌了句嘴,说了些不大妥当的话,你可知情?”他将文娴的那番话告诉了柳东宁,却没提起后续,只是说:“是我为你引介韩兄的,原想着你初到康城,我又不能时时陪你,请韩兄代为指引,也能为你省却不少麻烦,不想却生出这等事端。此事可大可小,一个不慎,既得罪了韩兄,也伤了柳顾两家的脸面,我倒罢了,你在仕途上却还未起步,为了一点妇人意气就坏了名声,实在是不值得。”

柳东宁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羞愧难当:“我…我…我回去一定会好好教训那蠢妇!真真不知轻重好歹,怎能对着娘家姐妹也这般刻薄狠毒?!六…六表妹本就命运多舛,身为她的亲人,本该多加爱护怜惜才是,怎能…怎能…”

柳东行轻咳一声,打断了他的话:“你心里有数就成了,也不必太过决绝。她毕竟是你的妻子,内帷平和无事,方是有德人家该有的规矩。”

柳东宁低头信服,再三保证会教育好妻子,接着又有些吞吞吐吐地问:“大哥,韩兄他…他是不是…是不是真的…”半天也没把那句话问完。

柳东行只作没听清,抬头看了看天色,便道:“时候不早了,我该上路了,不然天黑前可到不了地方。二弟闲时记得来看我和你嫂子,我们走了。”

柳东宁失魂落魄地看着兄嫂的车马远去,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文娴在马车边上等了半日也不见他回头,瞥了大门方向一眼,又不见里头有人出来迎她,抿了抿嘴,便走到丈夫身边小声问:“相公,我们不如早些回去吧?你不是说,明儿要去见一位大儒,要整理几份文章给他看么?”

柳东宁醒过神来,不满地看了她一眼:“既然来了,怎么能不见过长辈就走呢?亏你还是书香大家出来的女儿,又嫁进了诗礼之家做媳妇,居然连这点规矩都不懂么?!”

文娴脸刷的一下白了:“我…我…相公你怎能…”

柳东宁没让她说下去:“这里是什么地方?人来人往的,休叫人看了笑话!还不赶紧进去给长辈们请安问好?!昨儿你已经失礼了,方才又拖拖拉拉的不肯向大嫂赔罪,我出门前是怎么交待你的?你居然把我的话也当了耳旁风,越发不象话了!以往我念及夫妻情份,处处纵容你,可不是让你把我的体面都丢到地上任意踩踏的!趁着外叔祖母与大舅母都在,还不快给她们赔不是去?!”

此时他们带来的丫头婆子就站在旁边,大门上也有柳顾两家的仆人侍立,文娴只觉得众人都在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脸上不由得辣辣的,想要反驳回去,却又不占理,更担心惹急了丈夫,他会直接向娘家告状,羞恼之下,索性扭头进了大门,急步往里走,早有婆子忙不迭上前为她引路进内院去了。

柳东宁在后面瞧见了,冷冷的哼了一声,慢腾腾地也进了门,挥手斥退上前引路的婆子,自行往后院方向走。才进了二门,冷不防瞧见前方迎面来了一个人,他脚下立时一顿,便再也没法往前走了。

来的正是文慧,她原是陪着卢老夫人与蒋氏在上房说话的,只是听说文娴来了,不想与后者照面,就先一步从屋后小门转了出来,正想去瞧瞧文康文悦兄妹,不料居然跟落后一步的柳东宁撞上了。但她没什么神色变化,只是淡淡地看了对方一眼,侧身浅浅一礼,叫了一声“五姐夫”,便要转身走人。

“六表妹!”柳东宁忍不住出声叫住了她,她没有回头,只是停下了脚步:“五姐姐在屋里呢,五姐夫快进去吧。”说罢又继续往前走。

“六表妹请留步!我有一句话想跟你说。”柳东宁再次开口,见文慧停都不停继续往前走,不由得急了:“我听说大舅母要为六表妹说亲事了,我…我只是想贺一贺六表妹,祝你…”他红了眼圈,“祝你佳偶天成…白头偕老…”说着说着便鼻头一酸,几乎要掉下泪来。

“你有完没完?!”文慧猛地转回身,恶狠狠地瞪着柳东宁,眼里直冒火。

第四百一十七章 怒挥慧剑

柳东宁没提防文慧忽然翻脸,不由得愣在那里。

文慧却顾不上他的脸色,径直将满腔怒火往他身上扔:“你这人怎么回事?哭哭啼啼、愁眉苦脸的,好象你对我有多么深情厚意似的,难道不知道自己已是有妇之夫吗?你摆出这副伤心人的模样给谁看?!”

柳东宁结结巴巴:“我…我没有别的意思,六表妹,我只是好意…”

“什么好意?!”文慧双眼都在喷火,“你要真是好意,就该象个表兄的样子,有什么祝愿的好话就当着长辈的面提,脸上要带着笑,带着喜庆,真心为我高兴,而不是这一脸的丧气模样,就差没明着告诉人你与我有私情,不高兴我嫁给别人了!”

柳东宁眼圈都红了:“六表妹,你怎能这样说?难道你我十几年青梅竹马的情谊,你全都忘记了吗?”

文慧冷笑一声:“你也好意思说这话?背信弃义在先的不就是你吗?!我为什么会落到今日这样的田地?都是你害的!说了那么多花言巧语,骗得我以为你真是可以依靠的良人,结果一转身就往我背上捅刀子!少给我摆出这副可怜样来了,我告诉你,这辈子我最恨的人就是你!”

柳东宁大受打击,脸色惨白,身体摇摇欲坠:“不是的…不是这样的…当初六表妹你并非真心愿意嫁给我,而是另有心上人,我只是…我只是想成全你…”

文慧哈哈两声,露出一个嘲讽的笑意:“好一个成全!你当初只不过是听了外头流传的谣言,便不肯听我半句辩解,背信弃义,擅改婚约,快快活活地娶美娇娘去了,而我呢?先是被毁婚,又被人坏了名声,连家人也背弃了我,最后还差一点丢了性命!即使最后得以苟活,也已经坏了容貌,至今婚姻无望。而这一切,都因你起!你还好意思提十几年的情谊?若你真有情谊,会宁可相信外人的胡言乱语,也不肯问我一句吗?!”

柳东宁身体一颤:“那一日…在路王府,我分明看见景诚表兄从桃花林里出来,没多久,你也出来了,若你不是与他有情,又为何背着众人与他在林中私会?你对景诚表兄有意,我…我是早就知道的…”

文慧面上的表情消失了,她也想起了自己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过往,沉默片刻,最终只是淡淡地道:“我不是与他约在桃林中私会,而是被郑丽君使计引去的。因为她对朱景诚有意,心想事成,又与我有隙,便想趁机奚落我。可我那时早与你定了亲事,又收了你的信物,对朱景诚已是死了心,又怎会上她的当?她见奚落不成,一怒之下口不择言。朱景诚当时尾随她去了桃林,正好听了个正着,对此十分厌恶。郑丽君后悔不已,见我在场从头到尾看了个全,哪有不记恨的?因此后来才会故意推我那一把。这件事的真相我已经说过无数次了,可惜,你看来并没有听进去,只一味将责任推到我身上。我明白,这样会让你觉得好受些吧?你心里清楚是自己毁约在先,也清楚这么做有违君子之道,若责任在我,自然就把你自己摘出来了。”她瞥了柳东宁一眼,面无表情:“你要继续自欺欺人,就尽管自欺欺人下去吧,反正你已经娶了顾文娴,就该与她做一辈子的夫妻。我是你的小姨子,你最好认清楚自己的身份,别做不知廉耻的事。”

柳东宁整个人呆住了,见文慧转身要走,方才醒过神来,激动地道:“六表妹你别走!我…我不知道是这样的,我以为…我以为…”

文慧不耐烦地转过身来:“你就少以为了!我那时候见人就这么说,人人都知道,可人人都不信,难道你就一个字都没听说?反正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事情已经这样了,宁可相信外人的谣言也不肯相信我的是你,选择毁婚改娶顾文娴的也是你,全都是你自己做的决定,这会子又后悔什么?难道我顾家的女儿就一定要与你纠缠不休,哪怕是你娶了妻子,也不肯放过我么?!你也知道我娘在跟我说亲事了,还摆出这副样子来,是不怀好意的吧?!”

柳东宁急得直摆手:“不是的不是的,我绝无此意,我只是…我只是…”他忽然悲从中来,只觉得此生幸福都因自己一念之差而毁灭殆尽了,他心中是说不出的后悔。倘若他当初不是钻了牛角尖,哪怕是多问文慧一句话,两人的婚事也不会起了变故,那么也许他现在早就与文慧双宿双栖,做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恩爱夫妻了,又怎会为妻子不通世故而烦心不已?

他暗暗垂泪,沙哑着声音道:“都是我的不是…如果当初…”

“没有如果,没有当初!”文慧斩钉截铁地道,“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你既然做了选择,就不要后悔!你好歹也是个男人,既娶了妻子,就肩负起了责任。难道你害了顾文慧还不足,又要害顾文娴了么?那我就更看不起你了!连礼仪道德都不懂,还说什么读书科举、出人头地?将来即便是为官做宦,也不过是尸位素餐之辈,还不如早些回家卖红薯呢!”

她甩袖就走,留下柳东宁一人怔怔地立在原地,发了半天呆,直到手臂上传来一股钻心的疼痛,方才醒过神来,发现文娴铁青着脸站在自己面前。

文娴方才在屋里隐约听到了门外的说话声,当即便连寒暄都顾不上,只匆匆说了句告辞的话出来了,将文慧与柳东宁后面的对话听了个齐全,心里是又酸又涩,既怨文慧不守闺训擅自私会姐夫,又怪丈夫薄情无义冷落发妻,嘴里自然就没有好话了:“人都已经走了半天,你还在这里发什么春?!若你真的那么想,我也不是好妒的,明儿我就回平阳跟家里人说,让他们把六妹妹嫁你做二房可好?就怕六妹妹如今看不上你了,人家盯着举人老爷呢,哪里还瞧得上你一个白身?!”

柳东宁气愤地瞪着妻子,看着她曾经娴静温婉的脸容如今变得扭曲,一股冰冷的疼痛从心底深处渐渐弥漫至全身,缠绕住他的四肢百骸,无处挣脱。

柳东宁最终还是带着文娴走了,什么话也没说。卢老夫人与蒋氏也隐约听到了他与文慧的对话,自然不会拦着,而且后者更担心女儿的情绪,对他更没好感。柳东宁过后只在过年过节或是长辈过寿的时候前来请安问好,其他时候连门都不上,也不许妻子文娴上门,但他在人前却从来没有忘记礼数,对卢老夫人与蒋氏依然十分恭敬。而对韩天霜这位有可能与文慧议亲的学友,他则秉着不远不近的态度,继续与其交往,即便在人前提起文慧,也一律将她视为单纯的表妹与姨妹,俨然一副慈兄架势,至于人后的感想如何,便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过他对妻子文娴的管束倒是严厉了许多,以她体弱多病为由,强制她留在家中休养,不许出门交际,除了熟悉的亲友之外,外人一律避见。时间一长,康城中人提起这位来自恒安世家的学子,也就只记得他为人还算谦逊好学,风度颇佳,可惜功课平平,还有个体弱多病不爱见人的妻子了。

康城发生的这一切,先一步离开的文怡与柳东行自然一无所知,即便事后卢老夫人在信里略提了一提,也不过是说柳东宁经过兄长一番教导,过后又与文慧说开了前事,终于悔悟,从此专心于功课而已。

文怡不了解其中详情,只当文慧与柳东宁这两人已经心结尽去,觉得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文慧与韩天霜的亲事能否说成,还是未知之数,大伯母蒋氏眼下只能与韩家人慢慢交往着,等时机成熟了再提。毕竟文慧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婚事波折了,必须谨慎行事。至于柳东宁,若能从此抛开一切妄想,安心与文娴过日子,专心读书备考,对他也有好处。文怡对此乐见其成,便将信收起来,安待康城传来的新消息。

她与柳东行在康南镇上的生活颇为安逸。如今柳东行已经收拢了属下兵将的军心,公务也都熟练了,她除了平日与其他将军家眷的正常来往,便无须多费心思。康南镇子小,住的人家也不多,且人人都敬着她是主将的妻子,从不敢有所怠慢冒犯,而她家里的下人也比在京城或康城时少多了,家务自然也就更简单。她每日除了料理家务之外,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偶尔也会在柳东行的陪同下出门走走。

柳东行在休沐的时候,除了带文怡四处游玩赏景,也会教她一些简单的医理,认几样对养生有益的药材,或是重操旧业,亲自为她把脉,细细为她斟酌补药方子。一日他偶然听说文怡从前曾经跟李春熙学过点骑射,立时便起了兴头,亲自到山上砍了木头下来做成箭靶,手把手地教她射箭,天气好的时候,就带她一块儿到风景优美宁静的地方练习骑术。

康南镇的日子平静而幸福,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就在文怡沉浸在甜蜜的日子中时,康城北港码头上有一艘大船靠岸了,从船上走下来一个清瘦的华服少年,面对前来迎接的旧仆,露出了微微的笑容:“陈四家的,没想到还有故人记得我,我很高兴。”

陈四家的顿时泪流满面:“世子爷,您总算回来了…”

第四百一十八章 康国公

朱景深愣了一愣,脸上渐渐露出一个苦笑:“不要再这样称呼我了,我早就已经不是康王世子了。要叫,就叫我国公爷吧。”

一个月之前,在他踏上南下的大船前几日,皇帝在京城颁布了一项旨意,将已经革去王爵的前康王世子朱景深晋封为康国公,并且赐了一座位于京城的国公府,以及土地财宝锦帛若干。国公,并不是本朝宗室爵位,但论地位,又比镇国将军这等寻常宗室封号要显得尊贵些。朱景深年纪轻轻,家奴还有谋反嫌疑,居然能位列国公,而且爵位世袭子孙,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是皇家格外开恩了,而且是大恩典。他在金銮殿上三跪九叩向皇帝谢恩,心里却明白,曾经的康王府真的永远回不来了。

陈四家的不懂得这些朝廷上的弯弯绕绕,她只知道自己从小侍候的小主人回来了,她一家人都有机会重新回到他身边。见朱景深露出了难过的神色,她连忙安慰:“不论是国公爷还是小世子,您不还是您么?小的心里实在高兴,这几年…小的夫妻无时无刻不想着您,只是不得您传召,不敢擅自上京投奔…”她低头揩拭眼角的泪意,“王爷王妃在天之灵保佑,小的终于等到您回家了…”

家?朱景深鼻头一酸,强忍住泪意,淡淡地道:“我如今已经在京城安家了,地方不比这里的王府小。等事情办完了,你们有谁愿意的,就跟我一道回去吧。”

陈四家的喜出望外,忙跪倒下拜:“是,谢世子…不,谢国公爷恩典。”脸上的泪水却是越来越多。

朱景深心中一柔,弯腰将她扶起:“快起来吧,这些年苦了你们了,我原该早些派人回来看你们,把你们接到京城去才是。这些年你们都是怎么过的?我听说你们两口子受了委屈,还一度被王永泰那厮赶出了王府,那你们是如何谋生的?家里人都安好么?”

陈四家的激动地道:“谢世子爷关心,小的们全家大小都平安无事,老天保佑,小的们遇到了好人。王永泰将我们几家忠于世子爷的旧仆赶出王府后,秦家的小女儿云妮儿从中牵线,找到一位年轻的官家夫人雇我们到她家里当差,因此日子还算过得。世子爷要回来的消息传到后,那位官家夫人就给了我们遣散银子,让我们回家去了。”

“是么?”朱景深心里有几分庆幸,“是哪家的夫人出手相助?我得好好向他们家致谢才是。”

陈四家的正要回答,船舱里却走出了一名宫装丽人,身后还跟着两个穿红着绿的丫环,地位显然与寻常婢仆不可同日而语。那丽人面上带着笑容,轻轻走到朱景深身边笑道:“国公爷,这是您从前用过的人么?”

朱景深收敛了神色,淡淡地答道:“她是以前在我母妃院里侍候的丫头,嫁给了父王身边的陈四,我就叫她陈四家的,确实是王府里的老人了。”又转向陈四家的:“这是夏姨娘,宫里赐的。”

陈四家的一阵愕然,但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恭敬地行礼问好:“见过夏姨娘。”眼中却隐隐带着几分戒备。宫里赐的人,这里头的意思可不简单。

那夏姨娘正是当日东宫的宫人夏未馨,她如今是朱景深身边唯一的妾室,上无主母,新近又立了功,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哪里会将陈四家的放在眼里?不过是为了讨好朱景深,才愿意纡尊降贵出言询问罢了,见陈四家的见礼,便端起了贵妇人架子:“既然是王府从前的老人,自然与新挑上来的丫头媳妇不一样了,对礼数也当更清楚才是。如今我们爷已经被圣上封了康国公,就该叫国公爷,万不可再唤世子爷了,传到京城,岂不是给爷惹事?”

陈四家的小心看了朱景深一眼,见后者微微点头,方才小心笑道:“原是小的说错了,谢夏姨娘教导,小的不会再错了。”

夏姨娘矜持地点点头,转向朱景深时,脸上再度露出温柔的笑容:“国公爷,船已经到岸好一会儿了,奴方才问了底下人,说是车马都备妥了,爷是不是这就回王府去?那边…”她瞥了瞥船尾方向,“已经派过人来问了。”

朱景深转身循她暗示的方向看了看,便胡乱点点头:“既然车马已经备好了,我们这就走吧,王府就不回去了,朝廷早就封了王府,我又不是王爷世子了,还回去做什么?这几天我们就住到驿站去。”

夏姨娘愣了愣:“这…驿站简陋,国公爷如何住得?况且圣上并没有说爷不能回王府啊!”回到康城却不住王府,这不等于是过家门而不入吗?她还想瞧瞧王府是如何气派呢!

朱景深没回答,只是又往船尾的方向看了一眼:“小心些也好,你若想去王府,就派个人去问问,确认我们能住回去再说。”

夏姨娘语塞,不甘不愿地低了头。朱景深也没说什么,径自冲陈四家的笑了笑:“你们也一起来吧?几年不见,我有许多话要问你们呢。”

康国公一行人坐着轿子下码头进城去了,船尾处转出了几个人来,为首的赫然便是罗明敏。

他身穿便服,看起来就象是再普通不过的书生打扮,只是眼神锐利,额角一条斜斜上挑的白色疤痕更增添了几分厉色,与当初那个笑意晏晏的开朗少年相比,俨然判若两人。

他睨着远去的车轿,嘴角轻翘:“小兔崽子学乖了,不知道是真乖还是装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