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回宫之后便径直朝杨妃的宫中走去。杨妃衣着风流,容貌娇艳,见到他如迎风垂柳般盈盈下拜。要是平时,李世民对她这副形象肯定是越看越爱看。可是不知如何,今天竟觉得她的形貌有不尽人意之处,简而言之,就是少了点什么。

是不是嫌她不像萧皇后?发现自己竟有了这般想法的时候,李世民顿时吓了一跳,一股红意猛然翻上脸来,就像酒气上涌一般。

他暗骂自己怎么如此无聊,竟然对萧皇后有所向往。又见杨妃不解地盯着自己,慌忙装作无意地看向别处,随便找了个话题来说,没想到一张嘴便是:“你母萧皇后…”

李世民呆在哪里,一时间尴尬莫名。但话已出口,就只有继续往下圆:“萧皇后虽然不是你的亲身母亲,但从礼法上说她比你的亲生母亲还要重要。你的生母又早已仙逝,要不要把萧皇后迎进宫中奉养,你也好有个伴儿…”这些话李世民也是随口说出,之后才醒悟过来,想要掩口不说,但已来不及。不由得在心底对自己悻悻地怒骂:你到底想干什么?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36)

杨妃见李世民忽然有此提议,不由得秀眉微簇。

当然,她还是认为李世民这是怜她孤苦,想让她日子过得好一点,但在内心深处,却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不为别的,就因为自己这个嫡母太美貌了,也太显得年轻了。

她知道李世民在女人上面是不拘小节的,公开纳李建成的妃子就是例证。

虽然萧皇后又算是他的表婶,又算是他的岳母,但毕竟是她娘家的人,和李建成的妻子比起来,还是远了一层。

虽然她也觉得这太过无稽——其实一点都不无稽,但就是忍不住地害怕,不为别的,就为萧皇后的美貌。

她是美得像妖孽一般的,说不定也有妖孽的魔力。恐怕不管是青春少年,还是古稀老者,都逃不过她的魅力,何况自己这正值壮年的风流之君乎?

杨妃飞快地思索了一下,跪倒在地,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说:“陛下,臣妾得您宠爱,在宫里一点都不孤单。臣妾亡国孤女,在宫里更要谨守本分,长孙娘娘的母亲都在娘家,我怎能把自己的家人先弄金宫里呢?”

李世民本也不想坚持,见她如此正好顺水推舟,含混而过。可是几日之后的马球比赛,还是忍不住请萧皇后进宫观看。

比赛那天风清气爽,仕女云集。萧皇后一贯守拙,今天也穿了不太鲜艳的衣服,戴了几个并不出挑的首饰,谨慎地混在贵族妇女之间。

饶是如此,李世民还是一眼就把她从人堆里挑了出来。

也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他眼里,她就是那么随随便便地站着,却把身边的这些女人比得全像枯枝败叶。

今天在宫里见到她时,李世民这才发现,她虽然进宫的次数甚多,自己之前因为国事繁忙,竟一次都没有遇到她,现在想来,竟微有遗憾。

马球又称“击鞠”、“击球”等,是游戏者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相传发源于古代波斯,后来传入中土,在唐代尤为兴盛。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37)

相传在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订立渭水便桥之盟的时候,就与颉利可汗打了一场马球。

虽然此赛即是游戏也是暗战,但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马球是多么的喜爱。

每次马球比赛他都会下场搏杀,今日更是精神抖擞,身着短袍,骑于马上,更显英姿飒爽。

成功的男人都最喜欢作秀。因为这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表演,也是巩固他的权威的重要方式、况且马球比赛中人人骑于马上,以长勺追球,颇为积分沙场之上,群雄逐鹿的味道。

李世民乃战将出生,自然酷爱沙场。

天下安定之后暂时无仗可打,只有在马球场上释放自己的热情,展示自己的雄姿——今天似乎更倾向于展示雄姿,至于动机是什么,他则倾向于视而不见。

比赛转眼便开始了,几十骑直朝一个小球奔去,伸杆相击,一时间马蹄翻飞,长杆挥舞。蔚为壮观

女人虽然不喜打斗,但看到富有活力的场景还是会激动的。萧皇后也是如此。她见场上争抢激烈,已是兴奋得不知不觉地握紧了拳头。

马上的骑手一个个穿窄袖短袍,足蹬黑靴,头戴襆巾,个个说不出的谨慎和干练。

然而在这群精神的小伙子里面,大唐天子最引人瞩目。

他引人瞩目并不是因为他那特别的服饰,而是他高超的球技和控马的技术。

他那匹身材高大的马在他的驾驭下竟灵巧至极,几乎是贴着其他马匹掠过,从各骑的缝隙里钻过去,飞快地抢到球,之后就把球牢牢地控制到自己杆上,之后自然取得了胜利。

萧皇后在突厥之时曾经见识过突厥勇士的马技,而李世民今日之表现,比起突厥最出色的骑手也毫不逊色。萧皇后不禁由衷地为他喝彩,但为了守拙,只能在心里喝彩。

也许是心有所感,李世民无意中转过头来,忽然发现萧皇后正在盯着自己,满脸兴奋的笑意,不由得心中一热,不知不觉就把一缕热辣的目光递了过去。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38)

萧皇后感到眼上一阵灼烫,脸上竟泛起了一层红意,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来,姿态不胜娇羞。

李世民见她如此,更是茫然,一瞬间经有些呆滞,心里掠过一个奇怪的想法:她难道也倾慕我吗?

殊不知萧皇后发现自己如此反应之后心里也骇异。

她知道自己这副模样一定“有碍观瞻”。她把自己这个反应理解为是自己脸皮太薄,无法坦然地与人对视。但她已经活了接近五十岁,脸皮再薄也该练老了。

这场马球比赛极为精彩,所有的骑手都竭尽全力,即使是败者也了无遗憾。

可是全场最风光的李世民竟是神情恍惚,就像还有什么未竞之事一样。

是的,他还有未竞之事,但是和球场无关。

他仅凭一个笑意就“武断”地认定萧皇后也倾慕他,心里竟似有无数个小爪子乱抓乱挠,心痒难熬。以前他虽然也对萧皇后动过心,但都被理智压了下去,因此感觉也是懵懂。

可是今日见萧皇后对他也“有意”,一直压抑着的爱欲竟无法控制地蠢动了起来,惹得他几乎迫不及待地想把萧皇后弄进宫来。

不过幸好他还有些理智,知道即使现在风气开化,要纳完全可以作为自己长辈的萧皇后也是非同小可之事,因此决不可贸然行事。

但是正因为现在风气开化,他不放心把她丢在宫外,害怕她再被其他的好色之徒骗去——她虽然年岁已高,但长得仍如鲜花嫩柳,谁还管她到底多大?

思前想后,觉得还是用先前曾对杨妃提过的,以让她对萧皇后尽孝为名,先把她接进宫来,再作区处。

萧皇后回去之后也细细研究了李世民的目光。

当时她太过慌乱,未及细想,但心定之后很快就品出他目光中的异样之味。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得到李世民的垂青,一时间只是骇笑,但很快便千愁万绪齐上心头:

她一生的荒唐事已经够多,没想到最终还要晚节不保。而且如果和一个圣明只君扯上关系,日后遭到的唾骂会被嫁给昏庸之君多的多。因为世人绝不愿圣明之君蒙上污点,但这件事又确实发生了。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39)

唯一为明君减污的方法,就是把污水全泼到她身上。

但之后想到李世民处处圣明,断不会作此无聊之事。说不定只是自己多心罢了。

她就据此来安慰自己,心里渐渐地安定下来。

没想到没过几日,竟有旨意叫她搬到宫中,不禁惊呆在那里。

但听旨意中说是杨妃要对她“尽孝”,才要把她接进宫里,不关李世民什么事儿,心又往下放了放。倒不是她多相信旨意中的话,只是它表示了李世民知道她是他的长辈。

只要他还知道她是他的长辈,即使他不是个圣明之君,也不会作出如此荒唐之事。

搬迁那日宫里来了很多宫女太监,顷刻便把萧皇后的东西收拾干净,侍候萧皇后上了车。

来到宫门之前时萧皇后忽然感到一阵紧张的气氛,掀起帘子一看,果见守门的卫士一脸紧张,那阵势,就像宫里出了什么事一样。

领路的太监前去通报,竟和守门的卫士窃窃私语起来。

此时的萧皇后极为敏感,贸然地把太监叫回来询问。

太监讪讪地回来,情不情愿地告诉萧皇后,说今日玳姬娘娘忽然中邪,宫中乱成了一团,还好有惊无险。

萧皇后眼前顿时浮现出玳姬那日微带怒色的样子,心里顿时被压上了一块石头。

虽然玳姬和她毫无瓜葛,给她的印象也不好,但是忽然中邪了,也是挺令人挂心的。

不说别的,就说那妖邪要是在她身体里住得厌了,跑了出来,改附到别人身上,就不得了了——当然,她只是表面上这么觉得。

其实她是觉得玳姬的“中邪”有种诡秘的隐情,那隐情就像一个狐狸形的妖孽,竖着尖尖的耳朵,眯着绿光闪烁的眼睛,伏在宫殿的某处,阴森地朝她窃笑…萧皇后忽然浑身发毛,不由自主地扯了扯挂在肩上的帛衣。

车入宫门的时候她下意识地朝宫里看。

宫里现在阳光明媚,萧皇后却恍惚觉得里面处处都是阴霾——紫色的阴霾。和玳姬那天穿的衣服是同一颜色。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0)

杨妃见她的时候神情怪异。虽然她接力表现得亲热和开心,萧皇后还能看出她神情中隐含的尴尬和忧虑。

萧皇后的心慢慢地沉了下去,沉到一片荆棘里,在那里挂着,上不来,也下不去。看样子让她进宫并不是杨妃尽孝那么简单了。

可是如果不是因为这个,还有什么理由把她接进宫里呢?

直到现在,她还不愿怀疑是李世民觊觎她的美色,把她弄进宫来的。

不仅仅是相信李世民的人品。她也不敢相信年近五十的自己还能迷倒青年明君。

虽然不愿怀疑,但总有一丝恐惧,像石缝里的细流一样,慢慢地往心尖涌,转眼就让心头湿重一片。

李世民听说萧皇后已被接进宫来,心情无比矛盾。

之前他不把萧皇后接进宫来就不得安心,听说她进宫之后却又大感荒唐,惭愧和后悔一并袭来。

但人已接进来了,又不好再将她撵出去——真要撵恐怕又舍不得。

就当是为了帮助杨妃尽孝才把她接进来的罢。自己不去见她便是。但没想到即使不去见她,她仅仅是身在宫中就让他心情异样。

李世民在心底连呼荒唐,为了纠正自己的“异常心态”,径直往长孙皇后宫中而去。

长孙皇后是他的肱骨之臣,长孙无忌的妹妹,是个难得的贤妻良臣。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正谬误。长孙皇后对他来说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

她不仅能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还能辅佐他处理国家大事,进言几乎从无错漏。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非常懂得进谏之道,能如春雨润物一样让李世民心甘情愿地接受她的意见,不像朝廷里那些贤臣——以魏征居首,动不动就把他顶撞得恼怒万状。

因此,长孙皇后即使貌不出众,也在她的心中永远占据第一的位置。

其实夫妻之间的感情,历来有两块。一块是喜爱,一块是信赖和同盟。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大部分都在信赖和同盟上。这种感情虽然不够甜蜜和热烈,确实最稳固的,也是最长久的。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1)

李世民到长孙皇后这里虽然是寻求“匡正”,但也没打算把自己的荒唐心思说与她知。

其实,就像一个有理智的人看到自己镜中的清影就可以冷静下来一样,他只要看到长孙皇后,心里就会变得愉悦而清明。

长孙皇后和以前一样带着温和的笑容迎了出来。富态端庄的脸上娥眉淡扫,只敷了一层薄薄的脂粉。那双并不妖媚的眼睛里流出的是纯净如水的目光。

整个宫中,只有她是用看“丈夫”的目光看他。其他的女人全是用看君王的目光看他,一个个诚惶诚恐。虽然彰显了他皇帝的威严,但同时也在强调他真的是“寡人”。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面对面坐着,品茗细谈。一壶将尽,一个宫女送上新煎的茶来。她看起来年近三十,虽然仍是青春年华,眉间却凝有老态,脸上更似含有愁容。

李世民心有所感,不禁皱起了眉头。长孙皇后见他果然注意到这个宫女,不动声色地微笑道:“陛下是觉得此女容颜苍老么?”

“那倒不是。”李世民沉吟着说道:“看她愁容满面,是不是有什么不平之事?”随即叫住那宫女,问她因何事哀愁。宫女跪在第上,脸色涨红,只是蠕动着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深宫女子,哪有什么不平之事?”长孙皇后故意笑了笑,接着声音低沉下去:“只是深宫寂寞,无以排解罢了。”

李世民眉头一颤,低头问那宫女:“你是何时进宫的啊?”

宫女终于敢开口,声音却仍然是怯怯的:“奴婢自隋末入宫,自今已有十余年了。”

一听她是隋末入宫的,李世民不禁哑然。胜利者会接受失败者的一切财产,当然也包括宫女。

杨广行宫无数,广置美女散于各地。之后天下大乱,

这些美女全被各处“义军”瓜分了,唐朝也接收了不少。说起来,她们也是杨广暴政的受害者。李唐以讨伐昏君,拯救黎民为旗号,却在平定天下之后把她们给忘了,这不得不说是各极大的疏漏。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2)

李世民暗叫惭愧,转头问长孙皇后:“与她情况相同者约有多少?”

长孙皇后叹道:“她只是隋末入宫,年龄还不算大,还有很多更早进宫的,已经三十余岁,还在宫内耗着。粗略算来,宫里年二十五以上者,总有数千人。”

李世民长声叹道:“像朕与皇后,再加上各处嫔妃,最多不过十数人而已,何需这些人伺候?”即刻令长孙皇后查阅图册,将宫内年纪大些的宫女尽皆放出,或回家,或配人,让她们自寻出路。

长孙皇后欣然领旨。

这宫女其实是她事先安排好的,以此劝谏。她见劝谏如此顺利,李世民又满脸惭愧之意,不禁在心里喜滋滋地感叹:她的夫君真是位千古明君,一个小过就如此痛悔。

殊不知李世民之悔另有隐情。他是觉得既然连隋朝的旧宫女都应该放出,他既然还想占有隋朝已经年近五十的遗后,不仅是荒唐之极,而且是无耻之至,惶惶然只觉有桶滚水在心中奔腾洗涮,不由得把那荒唐的念头暂时打消。

萧皇后本因为李世民对她不怀好意,刚进宫的那几天心里一直不得安稳。

没想到提心吊胆地等了数日之后不见他有丝毫相扰,甚至都没有来见她,稍稍放心。

后来听说李世民又将数千宫女放出,又是大为感动,心想如此明君一定不会对她有任何非分之想。

彻底放心之后大加笑叹,甚至暗责自己干吗如此多心:人家如此正直,又是青春年少,怎么会对你这个老太婆心生觊觎,你在胡乱想什么呢?

萧皇后小时也曾广读史书,对历史上那些明君都是心向往之(这只是中性的崇敬,可发于男也可发与于女,暂不和情爱有关),见李世民所为,于历史上的明君不差毫厘,甚至还有超越,不由得对他好感大增,他的形象在她心里也善良了许多,简直像涂上了一层金粉。

杨妃自萧皇后进宫便经常来看她,今日则是邀她一起泛舟湖上。

萧皇后见唐宫之湖修葺得并不豪华,但样式新颖,独具匠心,池中莲花得也甚为肥壮,不由得太感快慰——越是这样的景物越是和她的脾胃。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3)

若是金山银海地修葺起来,她说不定又要在心里偷算要花费多少钱粮。

杨妃命几名强壮的宫女划船,自己和萧皇后则坐在船沿,深手请拨湖水和浮于其上的莲叶和莲花。

湖水碧绿,莲叶鲜嫩,莲花粉嫩,池中美得非常娇嫩。萧皇后身体微侧,将手指浅浅地伸进水中,随着小船的浮动将水面划出道道涟漪。

。杨妃见她的脸若莲瓣,一泓雪脯在阳光下似乎发要出光来,一弯玉臂更是白皙胜雪,浅浅地伸进水中,划开那一波碧水,竟与那藏于莲叶中的莲藕没有分别。

不由得暗暗在心中感叹,天下竟有如此异人,还是自己的母辈呢,竟远远比自己风流婉转。

她正盯着萧皇后出神,萧皇后忽然脸露惊骇之色,急速转身朝身后瞧去,手也猛得从水中抽回,溅起了一大片水花。

杨妃吃了一惊,慌忙朝她看得方向看去,竟看见一篇紫衣飘荡。

天哪,玳姬正站在湖心凉亭栏杆外的岩石上,作势欲跳。

“快划到那边去!”竟是萧皇后果断地下令。宫女们换忙把船往湖心凉亭划去。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片紫衣划过,玳姬“噗通”一声跳进了水里,溅起老大一片水花。

杨妃从没见过这等事,慌乱之下竟要宫女把船往回划,一起去岸上救人。

还是萧皇后沉声喝止了她,一面命不划船的宫女全部扯开嗓门大生呼救——此湖不甚大,几个人一起喊,岸上应该听得见,又命划船的宫女赶紧把船划向玳姬,把浆伸给她,好让她攀住不致下沉。

按理说,即使是意图自杀之人落水,落水之后被冷水一激,也会本能地想要求生,见到任何东西都会伸手揪住。

没想到玳姬竟像是铁了心求死,见到船桨竟不抓,只是直挺挺地等这往下沉。

殊不知人落水后越是扑腾越容易喝进污水,肚子一喝饱了,身体就会重得沉下去。

像玳姬这样直挺挺躺在水中的,反会生出浮力,不容易沉下去。正好为别人救她赢得时间。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4)

转眼间便有几个通水性的太监下水将玳姬捞起,暂且放在萧皇后她们的船上。

萧皇后亲自给玳姬按摩肚腹,见她腹中无水之后又把她的头放与自己膝上,亲自看视。

杨妃一声不吭地待在她身边,眼中已有了一片浅浅的泪光。

她真为自己的表现感到惭愧。既是大隋公主,又是大唐皇妃,还自诩胸有沟壑,在有人落水之时竟是手足无措。相反萧皇后不仅遇事冷静,作的决定也无不正确,的确够资格…当她的妈妈。

刚才在萧皇后沉声喝止她时,她不仅没感到丝毫抵触,反而对萧皇后产生了一丝依赖。现在见她看视玳姬的姿态广有母性,不由得感动得眼睛都湿了。

萧皇后轻轻把玳姬脸上的乱发撩开,赫然发现她眉头紧皱,牙关紧咬,竟似非常痛苦——而且不像是因落水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