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皇后大感惊诧,也大感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能逼得李世民的宠妃跳水自杀,死里逃生之后还如此痛苦?

上岸后众人便将玳姬送到就近的宫苑安置,呼传太医,并差人禀报长孙皇后。

须臾之间太医便到,长孙皇后随即也到。

萧皇后知道宫妃若有人自杀,即使和皇后无关,也会让皇后落上不尽的恶名,忍不住想看长孙皇后会作何区处。

没想到长孙皇后一不怒,二不惊,只是低低撇着那公认是旺夫之相的微显倒八字的美貌,长吁短叹。最奇怪的还不是这些。

最奇怪的,莫过于她的神情似乎在说,她不是玳姬的最终管理人。

不久之后李世民也到了。放下国事赶来,可见他对玳姬有多么重视。

他刚一进门便见萧皇后立在杨妃的身边,心顿时大跳了一下,眼下的肌肉也微有抽动。

因为已经对李世民完全放心,今日的萧皇后看向里市民的目光里以没有丝毫戒备。

这一神情竟让李世民不由自主想笑着迎上去。

而且她今天和杨妃站在一起,竟显得比杨妃还要美艳,让他不得不心有异动。

然而今天可不是什么茶话会。李世民这种怪异的感觉顷刻就从心头消失了——他极宠的玳姬还在床上躺着呢。

他见她脸色蜡黄,似乎已被冰冷的湖水吸尽了热力,心头不禁更生怜惜,仿若无人地走上前去,扶住玳姬的肩头轻唤。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5)

李世民对妃子如此之好,不由得让萧皇后大为感动。

可是不知怎么的,玳姬任李世民轻摇缓唤,就是不应声。

萧皇后清楚地记得她被捞出水时还有意识,绝不会昏迷到这种程度。

正在大家惊疑不定的时候,玳姬忽然瞪圆了眼睛。萧皇后一直盯这她的脸,不由得被她吓了一大跳——简直像鬼怪方志里僵尸睁眼一样。

玳姬睁开眼之后竟有怒容,直直地盯着李世民看了一会儿,忽然张口嘶哑地笑了起来,声音又粗又破,宛如枭鸣:“哈哈哈哈!圣明君主,赶尽杀绝,圣明君主,赶尽杀绝!”

此言一出,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紧张得怕人。

李世民像被蝎子蜇了一样放脱了玳姬,猛地站了起来,脸色也铁青了。

玳姬摔回床上,不仅反复地念着“圣明君主,赶尽杀绝”这两句话之外,还夹杂着几句“玄武门”,

萧皇后见她模样颇像中邪,但说得又不像是普通的胡话,大惊大疑之间举目四顾,发现身边宫中均是一副被刀架在脖子上的申请,连长孙皇后也不例外。

大家都惊慌地看着李世民,像是在等他裁决什么,搞得萧皇后也不由自主地盯着他的嘴唇。

“哼,”李世民的脸色渐渐平复,要紧牙关冷笑了一声,冷冷地说:“玳姬怕是已经疯癫了。”把目光转向长孙皇后,眼中似有不可说的内容:“令太医院全力医治,爱后你多派几个人到她宫里,对她严加看管!”说罢转身就走,没有再朝玳姬看一眼。

萧皇后怔怔地看着他离去,心中疑惑大起:看众人脸色,玳姬身上分明带着一个极大的隐秘,而众人虽然紧张却表情坦荡,似乎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而李世民前后态度转变如此明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疑心大起,萧皇后还没有愚蠢到去打听这件事的隐秘。

她可使下定决心要守拙的。

倒是杨妃似有什么话要对她说,引她入自己的内室,请她坐下,却扭扭捏捏地怎么都说不出。

萧皇后知道她内心在挣扎,便无声地等着,心也不知不觉地悬了起来——她已经感觉到,杨妃是要对她说那件让众人紧张至极的隐秘。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6)

杨妃脸涨得通红,手指上在桌子上一遍遍地划着,憋了半天终于开口,却说起了玳姬中邪之事:“您一定不知道,就在您进宫的那一天,玳姬中过一次邪,她说她…看见了死去的张妃…”

说到这里忽然打住,面露惊惧之色。脸涨得更红了,深深地低下头来。

萧皇后一惊,怀疑之心更甚。

但她为人极知趣,佯作无事,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给杨妃留了个大大的台阶。

杨妃看着萧皇后的背影,忍不住低低地叹气。

她刚才要提起的张夫人,和玳姬、李世民、玄武门事变都有着大大的联系。因为她和尹夫人几乎是玄武门事变的导火索。

后来被李世民以“秽污宫腋”之名偷偷除掉,却未必没有冤枉。

老实说,玄武门那件事,对杨妃来说不疼不痒。

只是李世民宠爱玳姬,也给她带来很多麻烦,才让她如此苦恼。她一直想找个亲近的人谈谈,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今日和萧皇后忽然有了亲近之意,便一时心血来潮想与她说起。

但既然是要请人排忧解难,自然得告诉她事实真相。

恰恰玄武门的真相不像史官们记录的那样光华灿烂。她若把实情告诉萧皇后,等于偷议李世民之非,要被人知道,非同小可。因此硬是把已经到了喉咙口的话咽了回去。

当然,如果萧皇后是她亲母,她一定会坦然告知。即使再亲近也好,亲母于嫡母,还是分得清清楚楚。

然而她不说并不代表萧皇后就知不得一点半点。

玳姬落水之后宫里的人开始悄悄议论玄武门之变,虽然议论的仍是史官美化过的内容,至少要萧皇后对玄武门之变知道个大概。

原来李世民也是杀了亲兄弟之后蹬上皇位的。萧皇后对此还颇为惊骇。但想到若他的兄弟为禽兽之属,斩了他们也无可厚非。

乍一看去,的确是这样,隐太子李建成失德,李渊心属李世民,意欲改立储君。李建成极其贼党李元吉得知后不仅对此事百般阻挠,还想尽办法暗害李世民。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8)

如李元吉曾经故意赠李世民一匹性格暴烈的马,像让他从马背上上掉下来摔死,幸亏李世民马术精良,才免于伤亡。

又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买通宫人,对李世民百般构陷。

多亏李世民处世清白,高祖李渊又明察秋毫,才免于蒙冤。

又说李世民不愿因立储之事而导致兄弟反目,李渊多次属意立他,他都不辞不受,而且不管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何害他,他待他们都一如往常,毫无芥蒂。

至于杨妃口中说的玄武门之变,更是像演义传说一样。

据说玄武门的前因乃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与张、尹二妃私通,被李世民看见,李世民念及兄弟情谊,不愿上报高祖,却取下自己的腰带系与门上。意在警告李建成和李元吉,他们所作之事他已知晓,日后不许再作。

没想到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张、尹二妃看到玉带之后心内惊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料定李世民必会以次大做文章。

他们彻夜定计,竟让张、尹二妃到高祖那里哭诉,说李世民昨日进宫时见她们二人非礼。她们二人奋力反抗,并要扯了李世民去高祖那里理论。

因李世民是男子,力大,她们没有揪住他人,只把他玉带扯下,并以此为证,来高祖这里告诉。

高祖因素知李世民之贤,不愿轻信,先差李纲去问李世民昨日到底发生了何事。

李世民没有将昨日之事坦白告知,只是写了四句诗,暗藏“家丑难言”四个字,托李纲送与高祖。

高祖看后,虽然疑惑,但心里已有所知觉。又亏高祖身边也有贤德宫人,力为李世民辩冤,李世民才免于蒙冤。李建成和李元吉见谋害不成,又生一计。

他们在为平阳公主送葬之后,在途中的普救禅院设下宴席,假装要与李世民和好,骗李世民前来赴宴,暗将毒酒敬上。

李世民没有将酒一口喝下,喝了半杯便放下了。

之后听头上乳燕鸣叫甚急,抬头相望,没想到乳燕遗粪而下,玷污了李世民的衣服与酒杯。

李世民起身更衣,忽觉胸腹疼痛,自知中毒。赶紧赶回府中。多亏他只喝了半杯酒,药力不够,最终未死,但也呕血数升。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49)

李世民转危为安后见兄弟之间已经水火不容,便自请前往洛阳。

李建成和李元吉又恐他出京之后掌握兵马,再倒戈以击将他们二人杀却,竟密谋兵变,准备将李世民擒而杀之。

李世民事先得到消息,先在玄武门布下埋伏,乘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之时将二人杀死。

李世民亲挽强弓射杀李建成,又追李元吉于树林,不甚掉下马来,险被李元吉扼杀。多亏尉迟敬德及时前来将李元吉诛杀。

高祖听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虽然痛哭,但也知李建成与李元吉二人罪有应得。

一年之后高祖退位,传位于李世民。

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眷下场如何,不知是因此事无关紧要,还是众人的确不知,都选择了略去不表。

乍一听来,李建成和李元吉二贼真是令人切齿痛恨,死有余辜。

李世民不仅对太子之位坚持不受,在二贼苦苦相逼,险些丧命之时还是顾及兄弟情谊,甚至不惜出京远走而缓和兄弟关系,其贤德孝悌,堪比圣人。

最后在被逼到绝路,忍无可忍之时才奋起反击,不仅是情有可原,甚至大快人心。他的即位也是众望所归,光明正大。

然而这种说法虽然冠冕堂皇,但也只能欺骗市井小民罢了。萧皇后久经宫廷历练,稍一推敲,就发现这种说法漏洞百出。

首先,忠厚孝悌不等于愚蠢。李世民只要智力正常,绝不会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对他下了这么多杀招之后还对他们毫无防备。

当然,心甘情愿给他们杀的情况除外。但从他最后还是将二人诛杀的结果来看,这种可能可以排除。

从李世民善用兵法,巧计破敌的种种轶闻来看,他显然不傻。

而且,皇家父子不像平常人家的父子,相互之间隔膜得厉害。皇帝仅凭捕风捉影之事都可以杀害皇子,更何况是“人证物证”俱在之事?怎么可能有闲心差人去细细问他?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50)

而且妃嫔遭辱对于帝王的来说是不可容忍的侮辱,就算李渊跟李世民再怎么亲密无间,恐怕也无法冷静到先差人去问问。

而且李世民见李渊遣使前来,应该知道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前面已经说过,他并不傻,还不把事情和盘托出,为自己辩驳,还好整以暇地写个藏头诗,给父皇出难题?

更奇怪的是,李渊见如此紧要关头李世民还呈上这种怪东西,竟然没有大发雷霆还有空细细地研究。

得出藏头诗的含义之后竟然就罢了,也不问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声。

更为离谱的事,皇帝最恨的就是儿子们互相残杀。这和他喜不喜欢那个儿子没有关系。

因为儿子们互相残杀就是为了争夺皇位,敢为了皇位杀兄弟,肯定也能为了皇位杀老子。

李世民被鸩呕血,李渊不可能不知道。

李世民中毒的前因又如此明显,稍一追查便能得知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下毒。

一是私通嫔妃,二是谋杀手足,他知晓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项大罪后竟然毫无反应,如果不是痴傻,简直不可思议。

李渊是李唐政权的初始奠基人,他绝不会是傻子。

而且,李世民既然被鸩,呕血数升,怎么会在时隔不久的玄武门事变里亲自上阵,甚至亲挽强弓,射杀其兄?

其他至于像李建成和李元吉怎么会用赠送烈马来谋害李世民之类的疑点,和这些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玄武门事变的传闻显然是被人粉饰过了。而且被粉饰得十分厉害。

过分的粉饰只能证明真相可能不堪甚至完全相反。

萧皇后黯然地垂下眼帘,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关于玄武门事变的真相如何,她是不回去探究的。

她也不需要去探究。

她所需要的,只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安安稳稳地过完下半辈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她就是感到非常的失望沮丧,心里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湿冷沉重。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51)

几日之后,忽听一在京的隋室旧人染病而亡。萧皇后年纪已经不小,又是孤零零一个人,心情大受影响,竟怕自己哪天也会忽然死去。

正因为有了这种想法,她忽然想起看看南阳公主。

以前她和南阳公主总觉得有隔膜,一直下不了决心去见她。但她现在觉得,如果不乘自己还健康,赶紧去见她,说不定就见不到了。

若是这样,即使她死了,也是莫大的遗憾。

南阳公主此时已深入佛道,一脸佛门才有的善良和漠然。

她已经不再拘束于在尘世时的身份,只是自称“贫尼”,对萧皇后也只称“施主”。

见她时的态度也很正常,既没有鄙夷和轻蔑之态,也没有特意作出亲热的样子——要知道这种神情极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她能用这种平常的态度对她,证明南阳公主已经完全原谅她以往犯的“罪”,或者说是已经完全包容了。

萧皇后感到很欣慰,一种苍凉的温暖,像旷野上的炊烟一样,冉冉地往上涌,觉得南阳公主那消瘦蜡黄的脸也圆润可爱如夏夜的圆月——是的,南阳公主的气色很不好。

虽然出家人伙食贫乏,脸带菜色极为平常,但南阳公主无疑憔悴得太过了些。萧皇后怕主持虐待她,悄悄地问她,南阳公主却微笑着说她在斋戒,以赎今生的罪,好让来生过得好一点。

萧皇后惊讶地问她她有何罪,南阳公主微笑着双目合十,闭起眼睛说,世上的人没有没有无罪的,人生在世,若想修得一个美好的来世,就要不停地赎罪、赎罪…

一阵熏风透过窗户吹进来,轻轻撩动着萧皇后的额发。萧皇后有些恍然了。

她几经离乱,已是没有精力赎罪了。

来世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所谓为了来世赎罪,是活着很有余暇的人作的事情,可是!

萧皇后心里忽然涌起一滩淤血,如沸腾般翻涌着。大家都知道的罪,可以光明正大地赎,但大家不知道的罪呢?是不是也可以偷偷地赎?还是上天也会像被蒙蔽的俗人一样,视而不见呢?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52)

清晨。萧皇后轻手轻脚地在花园里穿行,就像晨雾中的一缕缓风。

她不是那种不服老的人,却和其他怕老的女人一样,珍惜自己的容貌。

唯一不同的是,她在保养上心态也是平和的。世人皆会老,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但她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衰老尽量延缓一些。年轻的时候她总喜欢用珍珠牛奶这样的大补之物老保养自己的皮肤,后来却趋向于自然。

其实,大自然的精华是最补的,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摄取的。不过她相信自己拥有摄取自然精华的能力。

她发现,每天清晨,在晨露中穿过,其实是很滋养皮肤的。

若能在太阳尚未来及升起时把花树上的露水吸到腹中,则是由内而外的滋养。不过这种方式似乎仅限于她而已。对其他人如何,就不得而知。

也许是今天的晨雾太寒,萧皇后的心里感到了一丝凉意,下意识地看了看四周。

不合时宜的,她想起杨妃之前跟她说的怪话来。她说玳姬中邪的那天,口口声声地说看到了死去的张妃。鬼魂之属是最不可相信的,她也知道。

多年之前的窦建德府上的闹鬼事件,最后也证实了只是歹人装鬼。

但有了前日那对玄武门血腥的怀疑,再加上今天晨雾瞑瞑的环境,却不由得她不胡思乱想,听老人说,黎明之前,有时也是鬼怪最猖獗的时候。

她下意识地扯了扯挂在肩的帛衣,想要归去。忽见不远处的晨雾里,有个怪异的人形在动。

萧皇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却没有就此落荒而逃,而是镇定精神站定了,想先看清那是个什么东西——她毕竟已经不是小姑娘了。

个人形头处是蓬乱的,头发一根根地向外戳着,似乎还很僵硬,走路也是歪歪倒倒,还似乎在一跳一跳,不成人态。

这个人形离萧皇后越来越近,萧皇后依稀可以看见,她的身上,穿的竟然是素衣…

萧皇后身体一颤,接着踉跄着向后退去。她看清楚了。眼前的这个人不是别人,竟是玳姬!她的头发乱如飞蓬,可能是睡时乱顶枕头,醒后又没梳头所致。她身上穿的是睡觉时穿的里衫,所以是素色的。

身历六帝宠不衰:至魅(353)

这袭素衣极为考究,上面的几粒灰土也像是刚粘上的,看来即使她疯癫了,李世民待她仍旧极好。

说起来,李世民曾经命皇后多拨宫女,对她严加看管…她是不是乘看守的宫女凌晨疲惫,偷偷逃出来的?

萧皇后戒备地看着她,不动声色地寻找退走的道路。

有时候,疯癫的人和鬼怪没什么两样,她可不想没来由地触这霉头。

玳姬已经发现了她,忽然盯着她,拍着手哈哈大笑起来。

萧皇后听她声音语气已经大异常人,心中一凛,不由自主地看向她的脸,见她的目光惶然如异星,不由得又打了一个寒战。

“哈哈哈,我认识你!”玳姬伸出枯黄的手指,像一柄剑一样指着她。她的手型很美,想必在没疯癫之前也是玉指纤纤,现在却已经是寿星干瘪,指肚凹陷,指甲也一片枯黄。